CN216135629U - 加热组件和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加热组件和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35629U
CN216135629U CN202120649662.7U CN202120649662U CN216135629U CN 216135629 U CN216135629 U CN 216135629U CN 202120649662 U CN202120649662 U CN 202120649662U CN 216135629 U CN216135629 U CN 2161356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guide
heating
light
opening
accommodating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64966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文祥
王小鹰
何少华
蔡何意
薛钊强
吴良柳
冷芬勇
王星生
陈亚洲
杨杰
吴志勇
黄建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64966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356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356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356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加热组件和烹饪器具,该加热组件包括加热主体、光源和导光件,其中,加热主体具有容置腔,容置腔的侧壁上设置有与容置腔连通的第一开口;光源固设于容置腔内;导光件固设于容置腔内,导光件包括导光柱,光源发出的光线经由导光柱传导后,从第一开口射出;其中,导光柱的轴线相对于第一开口的轴线倾斜设置,以产生预设的灯光效果。本申请所提供的加热组件和烹饪器具具有较好灯光效果。

Description

加热组件和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生活电器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加热组件和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厨用电器的外观要求也越来越高,现有的厨用电器大都不具有灯光效果或者灯光效果较差,无法满足用户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具有较好灯光效果的加热组件和烹饪器具。
本申请采用的第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加热组件,该加热组件包括加热主体、光源和导光件,其中,加热主体具有容置腔,容置腔的侧壁上设置有与容置腔连通的第一开口;光源固设于容置腔内;导光件固设于容置腔内,导光件包括导光柱,光源发出的光线经由导光柱传导后,从第一开口射出;其中,导光柱的轴线相对于第一开口的轴线倾斜设置,以产生预设的灯光效果。
可选地,第一开口的数目为多个,导光柱的数目为多个,每个第一开口对应至少一个导光柱;至少部分导光柱的轴线相对于对应的第一开口的轴线倾斜设置,以使得从至少部分第一开口射出的光线发生汇聚后投射在放置加热主体的台面上,或投射在加热主体旁边的其他物品或墙壁上,产生预设的灯光效果;或使得从至少部分第一开口射出的光线分别投射在放置加热主体的台面上,或分别投射在加热主体旁边的其他物品或墙壁上,产生预设的灯光效果。
可选地,加热主体具有放置面,至少部分导光柱的轴线相对于对应的第一开口的轴线在平行于放置面的方向上倾斜设置,在垂直于放置面的方向上倾斜设置,以使得从至少部分第一开口射出的光线发生汇聚后投射在放置加热主体的台面上。
可选地,光源的数目为多个,光源与第一开口一一对应设置;导光件通过卡持结构设置于容置腔内,导光柱的一端与一个光源相对设置,另一端插设于对应的第一开口中。
可选地,导光件还包括限位臂,至少部分导光柱上设置有限位臂;多个第一开口设置于容置腔的第一侧壁上,容置腔的第一侧壁上还设置有与第一开口连通的限位沉槽,限位臂卡合于限位沉槽。
可选地,限位沉槽内设置有支撑筋,用于支撑导光柱,以使得导光柱的轴线相对于对应的第一开口的轴线倾斜设置。
可选地,导光件还包括连接筋,用于连接多个导光柱;限位沉槽的靠近第一侧壁的内表面的一侧设置有限位筋,限位臂与限位筋抵接,连接筋与第一侧壁的内表面抵接,以避免导光件在第一开口的轴向方向上发生移动。
可选地,在靠近光源的方向上,导光柱的横截面积逐渐增大,且导光柱的外表面为单一曲面。
可选地,加热主体包括一体成型设置的加热本体和侧柱本体,侧柱本体具有容置腔和第一开口;加热组件还包括装饰件,套设于侧柱本体,装饰件上设置有第二开口,光源发出的光线经由导光柱传导后,先后经由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射出。
可选地,加热组件还包括旋钮组件,旋钮组件的电路板固设于容置腔内,光源固设于旋钮组件的电路板上。
本申请采用的第二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烹饪器具,该烹饪器具包括锅体和上述的加热组件,锅体用于容纳待烹饪的食物;加热组件用于对锅体进行加热。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本申请通过在加热主体容置腔的侧壁上开设第一开口,并在容置腔内设置光源和导光件,使得从光源发出的光线经由导光柱传导后,从第一开口射出,并且导光柱的轴线相对于第一开口的轴线倾斜设置,使得该加热组件能够产生预设的灯光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加热组件实施例的一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加热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的加热组件的控制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所示的加热组件的装饰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的加热组件的局部结构的一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所示的加热侧柱的一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所示的加热组件的部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1所示的加热组件的装饰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1所示的加热组件的旋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所示的旋钮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11是图9所示的旋钮组件的编码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所示的加热组件的加热侧柱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所示的加热组件的侧柱本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所示的加热组件的侧柱本体的另一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9所述的旋钮组件的一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烹饪器具实施例的一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1所示的加热组件的部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图17所示的加热组件的导光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图18所示的导光件倾斜设置的一示意图;
图20是图18所示的导光件倾斜设置的另一示意图;
图21是图17所示的加热组件的部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特别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申请,但不对本申请的范围进行限定。同样的,以下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17,图1是本申请加热组件实施例的一结构示意图,图17是图1所示的加热组件的部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该加热组件100包括加热主体和装饰件202。其中,加热主体包括加热本体10和侧柱本体201,侧柱本体201设置于加热本体10的外壁。装饰件202套设于侧柱本体201。侧柱本体201与加热本体10可以一体成型设置,也可以两件式设置,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如图17所示,侧柱本体201具有容置腔(附图中未示出),容置腔的第一侧壁201a上可以设置有与容置腔连通的第一开口201c,装饰件202的第二侧壁202a上设置有第二开口202c。该加热组件还包括光源60(标注在图9中)和导光件50。光源60固设于容置腔内。导光件50固设于容置腔内,导光件50包括导光柱51,光源60发出的光线经由导光柱51传导后,先后经由第一开口201c和第二开口202c射出。其中,导光柱51的轴线相对于第一开口201c的轴线倾斜设置,以产生预设的灯光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加热组件100也可以不包括装饰件202,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加热主体也可以不包括侧柱本体201,光源和导光件也可以设置于加热本体10内,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本申请通过在加热主体10容置腔的侧壁上开设第一开口201c,并在容置腔内设置光源60和导光件50,使得从光源60发出的光线经由导光柱51传导后,从第一开口201c射出,并且导光柱51的轴线相对于第一开口201c的轴线倾斜设置,使得该加热组件100能够产生预设的灯光效果。
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9,图9是图1所示的加热组件的旋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该加热组件100还包括旋钮组件40,旋钮组件40可以设置在侧柱本体201上。具体地,侧柱本体201具有容置腔(附图中未标注),侧柱本体201的第一侧壁201a上还开设有与容置腔连通的第三开口201b,装饰件202的第二侧壁202a上设置有与第三开口201b对应的第四开口202b。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三开口201b和第四开口202b可以为同心圆孔。
旋钮组件40包括电路板41和设置在电路板41上的旋钮本体42,电路板41可以设置于容置腔内,旋钮本体42的一端设置于容置腔内且与电路板41连接,另一端依次伸出于第三开口201b和第四开口202b,以供用户操作。
请参阅图9,光源60可以设置在旋钮组件40的电路板41上,光源60的数量可以为两个,并且两个光源60分别设置在旋钮本体42的两侧。如图1所示,加热主体10具有放置面,加热主体10可以通过放置面放置在桌面或者台面上,光源60可以设置在旋钮组件40的电路板41的靠近放置面的一侧,具体可以设置于旋钮本体42的下方。
通过控制光源60闪烁和调节光源60的亮度,可以使加热组件100产生不同的灯光效果,提高用户的交互体验。具体地,光源60可以是LED灯或者贴片灯,本申请不作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光源60的数量也可以为1个,3个,4个,甚至更多,本申请不作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如图17所示,第一开口201c的数量可以为两个,第一开口201c与光源60一一对应设置。第二开口202c的数量也可以是两个,第一开口201c和第二开口202c一一对应设置。
如图18所示,图18是图17所示的加热组件的导光件的结构示意图,导光件50呈中间对称结构,可以装配在容置腔的第一侧壁201a上。具体地,导光件50包括两个导光柱51,每一第一开口201c对应一个导光柱51。导光柱51的一端与光源60对应设置,另一端插设于第一开口201c,使得光源60发出的光线经由导光柱51传导后,先后经由第一开口201c和第二开口202c射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开口201c的数目还可以是1个、3个、4个甚至更多,每个第一开口201c还可以对应多个导光柱51,每一第一开口201c也可以对应多个光源60,多个第一开口201c还可以设置在容置腔的不同侧壁上,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如前文所示,加热主体10具有放置面,加热主体10通过放置面放置在台面上。其中,至少一个导光柱51的轴线X相对于对应的第一开口201c的轴线Y在平行于放置面的方向上倾斜设置,以使得从两个第一开口201c射出的光线发生汇聚,产生预设的灯光效果,如图19所示,图19是图18所示的导光件倾斜设置的一示意图。
通过调整两个导光柱51的轴线X相对于对应的第一开口201c的轴线Y在平行于放置面的方向上的倾斜角度α,能够调节从两个第一开口201c射出的光线的交汇程度,从而出现不同的灯光图案。
如图19所示,在远离光源60的方向上,两个导光柱51的轴线X相对于对应的第一开口201c的轴线Y朝向相互靠近的方向倾斜时,从两个第一开口201c射出的光线会发生交汇。在远离光源60的方向上,两个导光柱51的轴线X相对于对应的第一开口201c的轴线Y朝向相互远离的方向倾斜时,从两个第一开口201c射出的光线不会发生交汇。
进一步地,两个导光柱51的轴线X相对于对应的第一开口201c的轴线Y在垂直于放置面的方向上倾斜设置,以使得从第一开口201c射出的光线投射在用于放置加热主体10的台面上,如图20所示,图20是图18所示的导光件50倾斜设置的另一示意图。
通过调整两个导光柱51的轴线X相对于对应的第一开口201c的轴线Y在垂直于放置面的方向上的倾斜角度,能够调节从两个第一开口201c射出的光线在台面上的投影向靠近加热组件100的方向移动,或者向远离加热组件100的方向移动。
如图20所示,在远离光源60的方向上,两个导光柱51的轴线X相对于对应的第一开口201c的轴线Y在垂直于放置面的方向上向下倾斜角度β增大时,从两个第一开口201c射出的光线在台面上的投影向靠近加热组件100的方向移动。两个导光柱51的轴线X相对于对应的第一开口201c的轴线Y在垂直于放置面的方向上向下倾斜角度β减小时,从两个第一开口201c射出的光线在台面上的投影向远离加热组件100的方向移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两个导光柱51的轴线X还可以相对于对应的第一开口201c的轴线Y倾斜设置,以使得从第一开口201c射出的光线发生汇聚后投射在加热主体旁边的其他物品或墙壁上,产生预设的灯光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两个导光柱51的轴线X还可以相对于对应的第一开口201c的轴线Y倾斜设置,以使得从第一开口201c射出的光线分别投射在放置所述加热主体的台面上,或分别投射在所述加热主体旁边的其他物品或墙壁上,产生预设的灯光效果。本申请描述的“分别投射”可以是指从两个第一开口201c射出的光线不发生汇聚。
请参阅图21,图21是图17所示的加热组件的部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导光件50通过卡持结构设置于容置腔内。具体地,导光件50可以通过卡持结构固设于容置腔的第一侧壁201a上。
如图18所示,导光件50还包括两个限位臂52和连接筋53。两个导光柱51分别设置于连接筋53的相对两端,连接筋53连接两个导光柱51,连接筋53中部下凹避空旋钮本体42,避免与旋钮本体42发生干涉。两个导光柱51上各自设置有一个限位臂52,限位臂52和连接筋53分别设置于导光柱51的相背两侧。
第一开口201c可以设置于第一侧壁201a的靠近放置面的一侧,第一侧壁201a上还进一步设置有与第一开口201c连通的限位沉槽201d。每个第一开口201c对应一个限位沉槽201d,第一侧壁201a上共开设有两个限位沉槽201d,两个限位臂52分别对应卡合于两个限位沉槽201d内。
如图21所示,装配时,导光件50自下往上扣入限位沉槽201d,使得限位臂52卡合于限位沉槽201d。限位沉槽201d的内壁上设置有弹扣201e,导光件50自下而上装配的过程中,限位臂52挤压弹扣201e,使得弹扣201e发生形变,当导光件50装配到位后,弹扣201e发生回弹,将限位臂52固设于限位沉槽201d内,从而限制导光件50在竖直方向上的移动。
进一步地,限位沉槽201d的靠近第一侧壁201a的内表面的一侧设置有限位筋201f,限位臂52与限位筋201f抵接,避免导光件50向靠近光源60的方向移动。连接筋53的两端与第一侧壁201a的内表面抵接,以避免导光件50向远离光源60的方向移动。限位臂52与限位筋201f抵接,连接筋53的两端与第一侧壁201a的内表面抵接,能够避免导光件50在第一开口201c的轴向方向上发生移动,从而将导光件50固定在容置腔内。
进一步地,限位沉槽201d内还设置有支撑筋201g,用于支撑导光柱51,以使得导光柱51的轴线相对于对应的第一开口201c的轴线倾斜设置。如图21所示,两个限位沉槽201d内均设置有支撑筋201g,以使得导光件50的两个导光柱51的轴线相对于对应的第一开口201c的轴线倾斜设置,使得从两个第一开口201c射出的光线在台面上形成预设的灯光投影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其中一个限位沉槽201d内设置有支撑筋201g,另一个沉槽内不设置支撑筋201g,使得其中一个导光柱51的轴线相对于对应的第一开口201c的轴线倾斜设置,本申请不作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可选地,如图20所示,在靠近光源60的方向上,导光柱51的横截面积逐渐增大。导光柱51的靠近光源60的一侧端面的面积越大,引入有效光束越多,投影亮度越高。并且,导光柱51的远离光源60的一侧端面为单一曲面,从而减少光在导光件50里反射折射次数,避免形成明暗不一的多层光圈。
如前文所述,加热本体10和侧柱本体201可以一体成型设置,也可以两件式设置。加热本体10和侧柱本体201两件式设置时,产品可靠性较差,面临着防水、安规爬电距离及结构强度等问题。尤其是防水问题,无论如何设置加热本体10与侧柱本体201的装配方式,都会存在水分沿着二者装配间隙进入产品内部,导致产品功能受损或失效的问题。
在加热本体10和侧柱本体201一体成型设置的情况下,装饰件202的设置有利于提高加热组件100的外观效果。具体原因在于:装饰件202的设置使得加热本体10和侧柱(包括侧柱本体201和装饰件202)能够具有不同的颜色。在不设置装饰件202的情况下,受到现有技术工艺的限制,难以实现加热本体10和侧柱本体201的双色注塑。
加热组件100可以是加热磁炉。加热本体10可以呈圆形设置,侧柱本体201自加热本体10的外壁向外延伸。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加热本体10也可以呈方形设置,本申请不作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关于加热本体10的具体结构,如图2所示,图2是图1所示的加热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其中,加热本体10包括壳体101、面板102以及加热源103。侧柱本体201与壳体101一体成型设置。面板102盖设于壳体101上,与壳体101共同围设形成容纳空间,用于容纳加热源103。举例而言,加热源103具体可以是线圈,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壳体101可以包括中框1011以及底座1012,如图2所示,中框1011和底座1012可以是两件式设置的。底座1012及面板102分别设置于中框1011的两侧。
与之对应地,侧柱本体201可以包括第一侧柱本体2011和第二侧柱本体2012,如图2所示,第一侧柱本体2011和第二侧柱本体2012可以是两件式设置的。具体地,第一侧柱本体2011可以与中框1011一体成型设置,第二侧柱本体2012可以与底座1012一体成型设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中框1011和底座1012可以是一体成型设置的。与之对应地,第一侧柱本体2011和第二侧柱本体2012也可以是一体成型设置的。对此,本申请不作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请一并参阅图2及图3,图3是图2所示的加热组件的控制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加热组件100还包括控制电路板30,设置于侧柱本体201的容置腔内,并延伸出侧柱本体201,以对加热源103进行控制。旋钮组件40的电路板41与控制电路板30之间可以电性连接。
请参阅图4,图4是图2所示的加热组件的装饰件的结构示意图。可选地,装饰件202与壳体101的邻接处设置有防水结构,以防止水分沿装饰件202与壳体101之间的装配间隙进入控制电路板30的延伸出侧柱本体201的部分,提高加热组件100的可靠性。
请一并参图2及图4,装饰件202可以包括靠近面板102且与面板102平行的顶壁2022。顶壁2022的与中框1011邻接的一侧设置有凹槽20221,凹槽20221内设置有密封条20222作为防水结构,密封条20222在面板102的压紧作用下,产生压缩形变,从而实现密封防水。
本申请的描述中,两个对象相互平行,可以是允许存在一定的误差范围,误差范围例如为-5°~5°,也即两者之间的角度在-5°~5°的范围内,可以认为两者相互平行。例如,顶壁2022和面板102相互平行,可以允许相应的误差范围,该误差范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例如为-3°~3°、-5°~5°或者-8°~8°等。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旋钮组件40的电路板41可以仅通过螺钉结构固设于侧柱本体201的容置腔内。比如,电路板41可以通过两颗螺钉固定在侧柱本体201的第一侧壁201a上。由于侧柱本体201内部结构十分紧凑,两颗螺钉的固定方案可制造性较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旋钮组件40的电路板41也可以通过卡扣结构固设于侧柱本体201的容置腔内,这种固定方式比较简单,可制造性较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了进一步提升固定的可靠性,旋钮组件40的电路板41可以通过卡扣结构411和螺钉结构412固设于侧柱本体201的容置腔内。如图5所示,图5是图1所示的加热组件的局部结构的一剖面结构示意图。电路板41的远离加热本体10的一侧通过卡扣结构411固设于容置腔的内壁,电路板41的靠近加热本体10的一侧通过螺钉结构412固设于容置腔的内壁。
卡扣结构411和螺钉结构412配合,从而避免电路板41在平行于或者垂直于侧柱本体201的第一侧壁201a的方向上发生移动,实现电路板41的可靠固定。
具体地,容置腔的远离加热本体10的内壁间隔设置有第一弹扣411a和第二弹扣411b,作为卡扣结构411,用于固定电路板41。如图5所示,第一弹扣411a和第二弹扣411b可以间隔设置。关于第一弹扣411a和第二弹扣411b的具体结构,可以是现有技术中的任意一种弹扣,此处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容置腔的远离加热本体10的内壁还设置有限位凸筋411c,电路板41的远离加热本体10的一侧设置有限位槽411d,限位凸筋411c和限位槽411d配合,以进一步限制电路板41的位置。如图5所示,限位凸筋411c可以设置于第一弹扣411a与第二弹扣411b之间,当然,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限位凸筋411c和限位槽411d配合还可以起到导向的作用。请继续参阅图5,在限位凸筋411c和限位槽411d的导向作用下,电路板41可以沿着垂直于纸面的方向装配到位,在电路板41装配的过程中,电路板41可以向外挤压第一弹扣411a和第二弹扣411b,即向远离加热本体10的一侧挤压,使得第一弹扣411a和第二弹扣411b发生形变,当电路板41装配到位时,第一弹扣411a和第二弹扣411b回弹至初始位置,从而卡住电路板41,从而防止按压旋钮时,电路板41在垂直于纸面的方向运动,起到限位作用。
如图5所示,电路板41的靠近加热本体10的一侧通过一颗螺钉412固设于侧柱本体201的第一侧壁201a上。举例而言,电路板41和侧柱本体201的第一侧壁201a上可以均开设有螺钉孔,螺钉412穿设于电路板41和侧柱本体201的第一侧壁201a上的螺钉孔,以固定电路板41。侧柱本体201的第一侧壁201a上的螺钉孔可以远离第三开口201b设置,一方面避免旋钮本体42与螺钉412发生干涉,另一方面便于下螺丝刀锁紧螺钉412。
旋钮组件40安装于侧柱本体201时,安装空间较为紧凑,在旋钮组件40安装空间紧凑的情况下,通过卡扣结构411和螺钉结构412相配合的方式固定电路板41,既能实现电路板41的可靠固定,同时又便于制造。本实施例中,仅通过一颗螺钉412和卡扣结构411相配合的方式固定电路板41,更便于安装。
请一并参阅图5及图6,图6是图1所示的加热组件的侧柱本体的一剖面结构示意图。进一步地,侧柱本体201的靠近加热本体10的一侧还设置有限位凸柱413a,电路板41的靠近加热本体10的一侧设置有限位孔413b,限位凸柱413a和限位孔413b配合,以进一步限制电路板41的位置。
如图5所示,限位凸柱413a与螺钉结构412分别设置于加热本体10的厚度方向上的两侧,限位凸柱413a和限位孔配合,有利于避免在锁紧螺钉412时电路板41发生偏转。
如图6所示,限位凸柱413a可以设置在侧柱本体201的第一侧壁201a上。当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限位凸柱413a也可以设置在侧柱本体201的与第一侧壁201a相对的侧壁上,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如前所述,本实施例通过一颗螺钉412、两个弹扣(411a与411b)、限位凸筋411c与限位槽411d、以及限位凸柱413a与限位孔413b的组合,实现了在安装空间比较紧凑的情况下电路板41的可靠固定。此外,为了确保第三开口201b与第四开口202b的同心度,侧柱本体201的第一侧壁201a与装饰件202之间也可以通过卡扣结构固定。
请一并参阅图7及图8,图7是图1所示的加热组件的部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1所示的加热组件的装饰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地,侧柱本体201的第一侧壁201a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卡固件2013,装饰件202的第二侧壁202a的内表面设置有第二卡固件2021,第一卡固件2013和第二卡固件2021配合,以确保第三开口201b和第四开口202b之间的同心度。
如图7所示,侧柱本体201的第一侧壁201a的外表面可以设置有第一卡扣2013a和第二卡扣2013b,第一卡扣2013a和第二卡扣2013b分别设置于第三开口201b的两侧,作为第一卡固件2013。相应地,如图8所示,装饰件202的第二侧壁202a的内表面可以设置有第一卡槽2021a和第二卡槽2021b,第一卡槽2021a和第二卡槽2021b可以分别设置于第四开口202b的两侧,作为第二卡固件2021。第一卡扣2013a和第二卡扣2013b可以分别对应地与第一卡槽2021a和第二卡槽2021b配合,以确保第三开口201b和第四开口202b之间的同心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侧柱本体201的第一侧壁201a的外表面可以设置有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装饰件202的第二侧壁202a的内表面可以设置有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关于旋钮本体42的具体结构,请一并参阅图9及图10,图10是图9所示的旋钮组件的分解示意图。旋钮本体42可以包括编码器421、旋钮外壳422、按键开关423(标注在图15中)、按键支架424、显示屏425以及显示视窗426。
其中,如图11所示,图11是图9所示的旋钮组件的编码器的结构示意图,编码器421可以包括底座4211、内圈4212以及外圈4213。底座4211固设于电路板41,具体包括可以焊接在电路板41上。内圈4212和外圈4213设置于底座4211上,并且外圈4213可以相对于底座4211转动,内圈4212则可以是相对于底座4211不可转动的。
旋钮外壳422套设于外圈4213,旋钮外壳422的靠近电路板4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卡持件,侧柱本体201的第一侧壁201a的内表面设置有第二卡持件,第一卡持件与第二卡持件配合,作为卡持结构,以限制旋钮外壳422在垂直于侧柱本体201的第一侧壁201a的方向上移动。
如图10所示,旋钮外壳422包括一体成型设置主体部4221和卷折部4222。主体部4221套设于编码器421的外圈4213,主体部4221自侧柱本体201的容置腔内向外延伸,依次伸出于第三开口201b和第四开口202b,以供用户操作。
如图10所示,编码器421的外圈4213的外表面可以环向分布若干个限位槽和若干个卡扣(附图中未标注),主体部4221的内表面则可以设置若干个限位凸筋和若干个卡槽(附图中未示出),外圈4213上的限位槽与主体部4221上的限位凸筋一一对应,外圈4213上的卡扣与主体部4221上的卡槽一一对应,形成第一卡扣结构(附图中未标注),使得主体部4221与编码器421的外圈4213之间固定连接。举例而言,编码器421的外圈4213的外表面可以交替设置有3个限位槽和3个卡扣,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卷折部4222自主体部4221的靠近电路板41的一端的外表面向远离电路板41的方向延伸形成卡槽,作为第一卡持件,侧柱本体201的第一侧壁201a的内表面设置有卡块2014,作为第二卡持件,卡块2014嵌合于卡槽内,以限制旋钮外壳422在垂直于侧柱本体201的第一侧壁201a的方向上移动,如图12所示,图12是图1所示的加热组件的侧柱本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进一步地,如图10所示,卷折部4222可以是环绕主体部4221设置的环形卷折部4222,以防止水分沿主体部4221与侧柱本体201之间的装配间隙进入电路板41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卡块2014可以是环绕第三开口201b的环形卡块,如图13所示,图13是图1所示的加热组件的侧柱本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侧柱本体201的第一侧壁201a的内表面也可以设置有沿第三开口201b均匀分布的若干个卡块2014,如图14所示,图14是图1所示的加热组件的侧柱本体的另一内部结构示意图。关于卡块2014的具体结构,本申请不作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请参阅图15,图15是图9所述的旋钮组件的一剖面结构示意图,按键开关423设置于编码器421的内圈4212内,且固设于电路板41(标注在图10中)。具体地,按键开关423可以焊接在电路板41上。按键支架424设置于内圈4212,且位于按键开关423的远离电路板41的一侧。具体地,按键支架424的一端可以插设于编码器421的内圈4212。通过按压按键支架424能够触发按键开关423的触点,以对加热组件100进行控制。
如图10所示,按键支架424的外表面可以环向分布若干个限位凸筋和若干个卡扣(附图中未标注),编码器421的内圈4212的内表面可以设置若干个限位槽和若干个卡槽(附图中未示出),按键支架424上的限位凸筋与内圈4212上的限位槽一一对应,按键支架424上的卡扣和内圈4212上的卡槽一一对应,形成第二卡扣结构,使得按键支架424与编码器421的内圈4212之间固定连接。举例而言,按键支架424的外表面可以交替设置有4个限位凸筋和4个卡扣,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显示屏425设置于按键支架424的远离按键开关423的一侧。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按键支架424的远离按键开关423的一端设置有安装槽(附图中未示出),显示屏425设置于安装槽内,比如,显示屏425也可以通过双面胶粘的泡沫粘贴固定在安装槽内。显示屏425与电路板41之间电性连接。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通过按压按键支架424能够触发按键开关423的触点,还能够对显示屏425进行控制。
显示视窗426盖设于按键支架424的远离按键开关423的一端,以对显示屏425进行保护。显示视窗426具体可以是透明或者半透明材质的,通过显示视窗426可以看到显示屏425所显示的内容。
显示视窗426可以通过第三卡扣结构(附图中未标注)固设于按键支架424的远离按键开关423的一端。具体地,如图15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按键支架424的远离按键开关423的一侧的端面上可以设置有2个弹扣4241,显示视窗426上则可以对应设置2个卡槽4261,按键支架424上的2个弹扣4241一一对应地扣入显示视窗426上的2个卡槽4261,使得显示视窗426与按键支架424之间固定连接。
请参阅图16,图16是本申请烹饪器具实施例的一结构示意图。本申请烹饪器具实施例所描述的烹饪器具600包括锅体200和以上任一加热组件100。其中,锅体200用于容纳待烹饪的食物;加热组件100用于对锅体200进行加热。
如图6所示,锅体200可以包括锅体本体210和锅体侧柱220。锅体本体210用于容纳待烹饪的食物,并对应加热本体10设置。锅体侧柱220与锅体本体210的外壁连接,并对应侧柱本体201设置。锅体侧柱220与锅体本体210可以是一体成型设置,也可以是两件式设置的,本申请不作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锅体本体210和加热本体10的颜色可以是一致的,锅体侧柱220和装饰件202的颜色可以是一致的。并且,锅体侧柱220和装饰件202的颜色与锅体本体210和加热本体10的颜色可以不同,以使烹饪器具600具有较为亮眼的外观配色。当然,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烹饪器具600还可以包括锅盖组件300,如图6所示。其中,装饰件202、锅体侧柱220以及锅盖组件300的外壳可以是相同的配色,以从视觉上将整个烹饪器具600联系为一体,形成整个产品的视觉基调。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装置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加热主体,具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第一开口;
光源,固设于所述容置腔内;
导光件,固设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导光件包括导光柱,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线经由所述导光柱传导后,从所述第一开口射出;
其中,所述导光柱的轴线相对于所述第一开口的轴线倾斜设置,以产生预设的灯光效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开口的数目为多个,所述导光柱的数目为多个,每个所述第一开口对应至少一个所述导光柱;
至少部分所述导光柱的轴线相对于对应的所述第一开口的轴线倾斜设置,以使得从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开口射出的光线发生汇聚后投射在放置所述加热主体的台面上,或投射在所述加热主体旁边的其他物品或墙壁上,产生预设的灯光效果;
或使得从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开口射出的光线分别投射在放置所述加热主体的台面上,或分别投射在所述加热主体旁边的其他物品或墙壁上,产生预设的灯光效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主体具有放置面,至少部分所述导光柱的轴线相对于对应的所述第一开口的轴线在平行于所述放置面的方向上倾斜设置,在垂直于所述放置面的方向上倾斜设置,以使得从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开口射出的光线发生汇聚后投射在放置所述加热主体的台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源的数目为多个,所述光源与所述第一开口一一对应设置;
所述导光件通过卡持结构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导光柱的一端与一个所述光源相对设置,另一端插设于对应的所述第一开口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光件还包括限位臂,至少部分所述导光柱上设置有所述限位臂;
多个所述第一开口设置于所述容置腔的第一侧壁上,所述容置腔的第一侧壁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开口连通的限位沉槽,所述限位臂卡合于所述限位沉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沉槽内设置有支撑筋,用于支撑所述导光柱,以使得所述导光柱的轴线相对于对应的所述第一开口的轴线倾斜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光件还包括连接筋,用于连接多个所述导光柱;
所述限位沉槽的靠近所述第一侧壁的内表面的一侧设置有限位筋,所述限位臂与所述限位筋抵接,所述连接筋与所述第一侧壁的内表面抵接,以避免所述导光件在所述第一开口的轴向方向上发生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
在靠近所述光源的方向上,所述导光柱的横截面积逐渐增大,且所述导光柱的外表面为单一曲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主体包括一体成型设置的加热本体和侧柱本体,所述侧柱本体具有所述容置腔和所述第一开口;
所述加热组件还包括装饰件,套设于所述侧柱本体,所述装饰件上设置有第二开口,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线经由所述导光柱传导后,先后经由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射出。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组件还包括旋钮组件,所述旋钮组件的电路板固设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光源固设于所述旋钮组件的电路板上。
1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包括锅体和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组件,所述锅体用于容纳待烹饪的食物;所述加热组件用于对所述锅体进行加热。
CN202120649662.7U 2021-03-30 2021-03-30 加热组件和烹饪器具 Active CN2161356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49662.7U CN216135629U (zh) 2021-03-30 2021-03-30 加热组件和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49662.7U CN216135629U (zh) 2021-03-30 2021-03-30 加热组件和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35629U true CN216135629U (zh) 2022-03-29

Family

ID=807982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649662.7U Active CN216135629U (zh) 2021-03-30 2021-03-30 加热组件和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3562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817272B2 (ja) 電気湯沸し器の表示装置
CN216135629U (zh) 加热组件和烹饪器具
US10451230B2 (en) Wall mount light fixture
JP2001022471A (ja) 携帯情報処理装置
CN112738440B (zh) 一种显示器组件及智能电视
JP2001022704A (ja) 携帯情報処理装置
CN215127144U (zh) 加热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16644165U (zh) 灯带装饰座和空调
CN215127478U (zh) 加热组件及烹饪器具
JP6954552B2 (ja) 面発光装置
CN215271980U (zh) 烹饪器具
CN216849705U (zh) 带光环旋钮及烹饪器
CN212135167U (zh) 开关控制盒
CN219046488U (zh) 一种带呼吸灯及触控功能的旋钮控制模组
CN220967260U (zh) 门体组件和洗碗机
CN213177869U (zh) 照明装置主体、led照明装置及家用电器
CN218942929U (zh) 一种烹饪器具用显示组件及烹饪器具
CN111473270A (zh) 一种装饰灯组
CN109119271B (zh) 一种门铃开关
CN217507175U (zh) 一种多功能操作面板及其操作装置
CN211500089U (zh) 一种把手及厨房电器
CN217039671U (zh) 烹饪器具
CN215808112U (zh) 一种壁挂式照明装置及照明系统
CN213248366U (zh) 锅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1448098U (zh) 一种把手及厨房电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