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35151U - 一种手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手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135151U
CN212135151U CN202020608031.6U CN202020608031U CN212135151U CN 212135151 U CN212135151 U CN 212135151U CN 202020608031 U CN202020608031 U CN 202020608031U CN 212135151 U CN212135151 U CN 2121351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chband
shielding part
host
shielding
force appl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60803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庆龙
高益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ontinental Wireles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ontinental Wireles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ontinental Wireles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ontinental Wireles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60803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1351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1351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13515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表,包括主机、表带以及连接件,主机与表带通过连接件可拆卸连接,主机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通过胶粘方式连接;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连接处设置有施力槽,且所述施力槽还设置在主机与表带相连接的侧面;主机与表带连接时,表带遮挡施力槽。如此,主机壳体外表面没有外露的螺丝孔等壳体之间连接结构,主机外表面在视觉上更整体、更美观。且可避免出现小孩子对施力槽施力,破坏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胶粘,使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相对分离的情况。

Description

一种手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手表。
背景技术
现有手表,主机外表面会有外露的螺丝孔等主机壳体之间的连接结构,主机外表面有连接结构的孔洞,不美观,可降低小孩子用笔或尖锐物体插孔洞的行为。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手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手表,包括主机、表带以及连接件,主机与表带通过连接件可拆卸连接,主机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通过胶粘方式连接;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连接处设置有施力槽,且所述施力槽还设置在主机与表带相连接的侧面;主机与表带连接时,表带遮挡施力槽。
优选的,表带包括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设置有第一遮挡部,第一遮挡部底端与第二连接部连接,顶端沿表带长度方向且向远离第二连接部的方向延伸;主机与表带连接时,第一遮挡部遮挡施力槽。
优选的,第一遮挡部的底端到顶端厚度逐渐减小。
优选的,第二连接部还设置有形变抵抗部,形变抵抗部设置在第二连接部的外表面并延伸至第一遮挡部的外表面。
优选的,主机设置有插卡口,插卡口设置在主机与表带相连接的主机侧面;主机与表带连接时,第一遮挡部遮挡插卡口,且第一遮挡部与插卡口所在主机侧面接触。
优选的,插卡口与施力槽设置在主机的相同侧面。
优选的,主机还设置有凸出外沿,凸出外沿设置在第一遮挡部顶端与插卡口所在主机侧面接触处,凸出外沿宽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遮挡部宽度;表带与主机连接时,凸出外沿与第一遮挡部顶端接触。
优选的,凸出外沿与第一遮挡部的接触处,凸出外沿的厚度与第一遮挡部的厚度相等。
优选的,第二连接部还设置有第二遮挡部,第二遮挡部底端与第二连接部内表面连接,顶端沿表带厚度方向且向远离第二连接的方向延伸;主机与表带连接时,第二遮挡部顶端与插卡口所在主机侧面或主机底面接触。
优选的,第二遮挡部宽度等于第二连接部宽度,第一遮挡部、第二遮挡部、第一连接凸起以及第二连接凸起形成封闭空间,插卡口和施力槽处于封闭空间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施力槽的隐藏设置,可使主机壳体外表面没有外露的螺丝孔等壳体之间连接结构,主机外表面在视觉上更整体、更美观。且可避免出现小孩子对施力槽施力,破坏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胶粘,使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相对分离的情况。
2、第一遮挡部难以发生形状变化,第一遮挡部可稳定隐藏施力槽。
3、插卡口和施力槽处于封闭空间,可完全隐藏,从外部不可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手表立体示意图1。
图2a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主机立体示意图1。
图2b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连接件立体示意图。
图2c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装配有连接件的表带示意图。
图3a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主机立体示意图2。
图3b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表带的立体示意图。
图3c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手表轮廓剖面示意图1。
图4a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表带侧面示意图。
图4b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表带外表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主机立体示意图3。
图6a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主机立体示意图4。
图6b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手表轮廓剖面示意图2。
图6c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手表立体示意图2。
附图说明:10、手表;20、主机;21、第一连接凸起;211、第一连接孔;22 、第二连接凸起;23、第一壳体;24、第二壳体;25、施力槽;26、插卡口;27、凸出外沿; 30、表带;31、第二连接部;311、连接通孔;312、限位槽;313、第一遮挡部;314、形变抵抗部;315、第二遮挡部;32、延伸部;40、连接件;41、调节柄;42、销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请参阅图1,一种手表10,包括:主机20、表带30以及连接件40(图未示),主机与表带通过连接件可拆卸连接。
请参阅图2a,主机20设置有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设置在主机与表带相连接的主机侧面,第一连接部用于与装配有连接件的表带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凸起21和第二连接凸起22,第一连接凸起21开设有第一连接孔211,第二连接凸起开设有第二连接孔。
请参阅图2b,连接件40包括调节柄41和销轴42,调节柄与销轴连接。移动调节柄可改变销轴外露的长度,从而改变连接件长度。连接件最大长度大于第一连接凸起和第二连接凸起之间的距离,最小长度小于第一连接凸起和第二连接凸起之间的距离,销轴可与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实现销孔配合。
请参阅图2c,表带30包括第二连接部31和延伸部32,第二连接部和延伸部连接。第二连接部与第一连接部通过连接件连接。
第二连接部开设有连接通孔311(图2c未示)和限位槽312,连接通孔于表带宽度方向贯穿第二连接部。限位槽开设于第二连接部的内表面(主机与表带连接时,靠近主机的表带表面),限位槽与连接通孔连通。连接件与表带装配时,销轴部分容纳于连接通孔,销轴两端分别从连接通孔两端外露于第二连接部,调节柄位于限位槽处,可在外力作用下沿限位槽移动,以调节连接件的长度。
请参阅图3,主机包括第一壳体23和第二壳体24,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通过胶粘方式连接,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连接处设置有施力槽25,施力槽用于使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分离更容易,即便于在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连接处,施加使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相对分离的外力。施力槽开设在主机与表带相连接的主机侧面,主机与表带连接时,表带遮挡施力槽。具体的,施力槽设置在第一连接凸起和第二连接凸起之间。主机与表带连接时,表带也处于第一连接凸起和第二连接凸起之间,表带遮挡施力槽。可以理解,施力槽与第一连接部的相对位置存在多种情况,表带与第一连接部的相对位置也存在多种情况,可通过简单地改变位置关系形成多种表带遮挡施力槽的组合,在此不一一列举。施力槽的隐藏设置一方面使施力槽不可见,可避免小孩子对施力槽施力,破坏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胶粘,使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相对分离的情况;另一方面,没有外露的螺丝孔等主机壳体之间的连接结构,主机外露表面看起来更整体、更美观。
请参阅图3b和图3c,第二连接部设置有第一遮挡部313。第一遮挡部底端与第二连接部远离延伸部的一端连接,顶端沿表带长度方向且向远离第二连接部的方向延伸。主机与表带连接时,第一遮挡部遮挡施力槽。
进一步,第一遮挡部底端到顶端厚度逐渐减小,即第一遮挡部为三角形或类三角形的凸起结构,该类凸起结构具有形状稳定特质,受力弹性形变时,难有较大形状变化,可避免第一遮挡部受力发生弹性形变而由遮挡施力槽的状态变为露出施力槽的状态,以确保第一遮挡部稳定遮挡施力槽。
请参阅图4a和图4b,第二连接部还设置有形变抵抗部314,形变抵抗部设置在第二连接部的外表面并延伸至第一遮挡部的外表面,即形变抵抗部部分覆盖于第二连接部外表面,部分覆盖于第一遮挡部外表面,也即形变抵抗部于第二连接部的厚度方向上叠加于第二连接部和第一遮挡部上。形变抵抗部可增强第一遮挡部于第一遮挡部厚度方向对于弹性形变的抵抗力,使第一遮挡部更难以进行弹性形变,从而进一步保持第一遮挡部更稳定的遮挡施力槽。
请参阅图5,主机设置有插卡口26,插卡口用于安装通信卡,插卡口设置于第一连接部所在的主机侧面,即主机与表带相连接的主机侧面。优选的,插卡口与施力槽设置在相同侧面,表带与主机连接时,表带遮挡施力槽和插卡口。在本实施例中,表带与主机连接时,第一遮挡部顶端与施力槽所在主机侧面于第一接触位接触,如此,可更完全的遮挡插卡口和施力槽。
请参阅图6a和图6b,主机还设置有凸出外沿27,凸出外沿设置在第一接触位处,凸出外沿宽度大于或等于大于或等于第一遮挡部的宽度。表带与主机连接时,凸出外沿与第一遮挡部顶端接触。凸出外沿的设置可改变外力对第一遮挡部的施力方向。未设置凸出外沿时,外力可通过第一遮挡部与主机侧壁之间的缝隙,对第一遮挡部施加使第一遮挡部远离主机侧壁的力,该力的方向大致垂直于第一遮挡部侧壁。该力可使第一遮挡部在第一遮挡部厚度方向发生弹性形变,从而露出施力槽和插卡口。设置有凸出外沿时,第一遮挡部与主机侧壁之间的接触缝隙被凸出外沿遮挡,外力只能通过凸出外沿与第一遮挡部之间的接触缝隙,对第一遮挡部施加远离凸出外沿的力,该力的方向由第一遮挡部顶端指向第一遮挡部底端,由于第一遮挡部顶端到底端的距离远大于第一遮挡部的厚度,第一遮挡部难以受力弹性形变,且该力大致同与主机进行销孔配合连接件处于一直线上,连接件会提供与该力方向相反的支撑力,限制第一遮挡部在该力方向上的位移。因此,设置有凸出外沿时,第一遮挡部既形变难度更大,又不能产生位移,有助于第一遮挡部更稳定的遮挡施力槽和插卡口,确保第一遮挡部对施力槽和插卡口的遮挡有效性。
进一步,凸出外沿外表面与第一遮挡部的外表面平滑衔接,即在凸出外沿与第一遮挡部的接触处,凸出外沿的厚度与第一遮挡部的厚度相等。
请参阅图6b和图6c,第二连接部还设置第二遮挡部315。第二遮挡部底端与第二连接部内表面连接,顶端沿表带厚度方向且向远离第二连接部的方向延伸,主机与表带连接时,第二遮挡部顶端与插卡口所在主机侧面或主机底面于第二接触位接触。插卡口和施力槽处于第一接触位和第二接触位之间,即插卡口和施力槽被第一遮挡部和第二遮挡部于两端遮挡,另,由于插卡口和施力槽处于第一连接凸起和第二连接凸起之间,故第一遮挡部、第二遮挡部、第一连接凸起以及第二连接凸起可形成包围空间,并使插卡口和施力槽处于该包围空间中。进一步,第二遮挡部宽度等于第二连接部宽度,第一遮挡部、第二遮挡部、第一连接凸起以及第二连接凸起可形成封闭空间,并使插卡口和施力槽处于该封闭空间中。此时,如此,在表带和主机连接时,插卡口和施力槽完全隐藏设置,从外部不可见,如此,可有效避免小孩子玩插卡口和施力槽,避免小孩子破坏主机结构。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手表,包括主机、表带以及连接件,主机与表带通过连接件可拆卸连接,其特征在于:主机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通过胶粘方式连接;
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连接处设置有施力槽,且所述施力槽还设置在主机与表带相连接的侧面;
主机与表带连接时,表带遮挡施力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表,其特征在于:表带包括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设置有第一遮挡部,第一遮挡部底端与第二连接部连接,顶端沿表带长度方向且向远离第二连接部的方向延伸;
主机与表带连接时,第一遮挡部遮挡施力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手表,其特征在于:第一遮挡部的底端到顶端厚度逐渐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手表,其特征在于:第二连接部还设置有形变抵抗部,形变抵抗部设置在第二连接部的外表面并延伸至第一遮挡部的外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手表,其特征在于:主机设置有插卡口,插卡口设置在主机与表带相连接的主机侧面;
主机与表带连接时,第一遮挡部遮挡插卡口,且第一遮挡部与插卡口所在主机侧面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手表,其特征在于:插卡口与施力槽设置在主机的相同侧面。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一种手表,其特征在于:主机还设置有凸出外沿,凸出外沿设置在第一遮挡部顶端与插卡口所在主机侧面接触处,凸出外沿宽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遮挡部宽度;
表带与主机连接时,凸出外沿与第一遮挡部顶端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手表,其特征在于:凸出外沿与第一遮挡部的接触处,凸出外沿的厚度与第一遮挡部的厚度相等。
9.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一种手表,其特征在于:第二连接部还设置有第二遮挡部,第二遮挡部底端与第二连接部内表面连接,顶端沿表带厚度方向且向远离第二连接的方向延伸;
主机与表带连接时,第二遮挡部顶端与插卡口所在主机侧面或主机底面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手表,其特征在于:第二遮挡部宽度等于第二连接部宽度,第一遮挡部、第二遮挡部、第一连接凸起以及第二连接凸起形成封闭空间,插卡口和施力槽处于封闭空间中。
CN202020608031.6U 2020-04-22 2020-04-22 一种手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1351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08031.6U CN212135151U (zh) 2020-04-22 2020-04-22 一种手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08031.6U CN212135151U (zh) 2020-04-22 2020-04-22 一种手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135151U true CN212135151U (zh) 2020-12-11

Family

ID=736899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608031.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135151U (zh) 2020-04-22 2020-04-22 一种手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1351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083439B1 (en) Mobile terminal apparatus
CN101977528B (zh) 带扣
US7008255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latch mechanism
US6553637B1 (en) Movable buckle structure
US20130052851A1 (en) Receptacle connector, plug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thereof with improved locking structure
EP1227349A3 (en) Optical connector and shield connector therefor
TW200721608A (en) Connector with a shell having a function of guiding insertion and removal of a mating connector
CN212135151U (zh) 一种手表
CN110558686B (zh) 一种连接结构及穿戴产品
CN212460326U (zh) 一种手表
CN111552168A (zh) 一种手表
CN211672725U (zh) 一种表带连接结构及腕带设备
JP2000311740A (ja) 電気コンタクト
BR0105913A (pt) Estrutura de ligação de caixa
TWM515130U (zh) 手錶組裝工具
CN207301659U (zh) 具有一体式表带结构的智能手表
CN211958173U (zh) 一种嵌件结构及对应的具有插口的电子产品
KR200427550Y1 (ko) 피어싱 장신구
CN217279288U (zh) 智能穿戴设备的主体结构及智能穿戴设备
CN210809555U (zh) 连接结构及手环
JP2007090046A (ja) 腕装着装置
CN210897796U (zh) Usb塞子
CN216932128U (zh) 智能穿戴设备以及设备主体
CN216749305U (zh) 储存装置及其保护壳模块
CN214706314U (zh) 一种wtb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21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