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32128U - 智能穿戴设备以及设备主体 - Google Patents

智能穿戴设备以及设备主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32128U
CN216932128U CN202122485422.0U CN202122485422U CN216932128U CN 216932128 U CN216932128 U CN 216932128U CN 202122485422 U CN202122485422 U CN 202122485422U CN 216932128 U CN216932128 U CN 2169321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hole
connecting groove
wearable device
belt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48542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岸
谢燕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48542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321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321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321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穿戴设备以及设备主体,该智能穿戴设备包括主体以及具有一连接端面的带体,连接端面上凸设有连接组件,主体包括具有第一壳侧面的底壳以及呈环形贴合于底壳的外周部的中框,第一壳侧面设有第一连接槽,中框具有与第一壳侧面对应设置的第一框侧面,第一框侧面开设有与第一连接槽对应设置的通孔,通孔的截面面积大于第一连接槽的截面面积,通孔和第一连接槽的槽口之间形成内凹的容置区域,连接组件穿过通孔并插接于第一连接槽,带体的端部容置于容置区域,带体的连接端面覆盖第一连接槽,通过设置内凹的容置区域,使得主体在与带体进行装配后带体能够完全遮挡住底壳,从而提升了主体在安装带体后主体的美观性。

Description

智能穿戴设备以及设备主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智能穿戴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智能穿戴设备以及设备主体。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生活需求的提高,目前,智能手表、手环等智能穿戴电子产品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日常生活中,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智能穿戴设备中的设备主体具有传统手表不具有的功能,例如显示、通讯、播放音乐、上网、生理监测等功能。
设备主体具有底壳和安装于底壳周部的中框,目前,为了将智能穿戴设备的主体和带体进行连接,通常在底壳的侧部开设连接槽并将带体的端部安装于连接槽中来进行连接,现有技术中,底壳的侧部所开设的连接槽的槽口通常与中框的最外侧端面相平齐,并且带体直接插入至连接槽中,并且由于底壳和中框的材质不同,导致带体安装于连接槽内后,设备主体与带体连接处的美观性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穿戴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设备主体在与带体安装后,设备主体与带体连接处的美观性差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智能穿戴设备,包括带体以及主体,所述带体具有一连接端面,所述连接端面上凸设有连接组件;
所述主体包括底壳以及中框,所述中框呈环形贴合于所述底壳的外周部,所述底壳具有第一壳侧面,所述第一壳侧面设有第一连接槽,所述中框具有与所述第一壳侧面对应设置的第一框侧面,所述第一框侧面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槽对应设置的通孔,所述通孔的截面面积大于所述第一连接槽的截面面积,
所述通孔和所述第一连接槽的槽口之间形成内凹的容置区域,所述连接组件穿过所述通孔并插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槽,所述带体的端部容置于所述容置区域,所述带体的连接端面覆盖所述第一连接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侧面设有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环设于所述槽口并设于所述容置区域内。
进一步地,所述通孔的孔壁上设有填充板,所述填充板与所述通孔形成有避让位,所述带体的连接端面的相对两端嵌入所述避让位。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以及第二连接件,所述底壳开设有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两个头部伸入所述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件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中部,所述带体与所述第二连接件背向所述主体的一端相互卡接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穿接部和卡接部,所述穿接部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槽内,所述第一连接槽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槽壁,所述穿接部设于两所述第一槽壁之间,其中,两所述第一槽壁均开设有所述连接孔。
进一步地,所述带体开设有第二连接槽,所述卡接部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带体的连接端面开设有凹槽,所述第二连接件还包括设于所述卡接部两侧的抵接部,所述抵接部抵接于所述凹槽,所述第二连接槽开设于所述凹槽的槽底。
进一步地,所述穿接部与所述卡接部连接的端面不超出所述通孔的孔口,所述抵接部背向所述带体的表面与所述带体的连接端面相平齐。
进一步地,所述穿接部开设有穿接孔,所述第一连接件通过所述穿接孔穿接于所述穿接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件为开关生耳。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槽具有与所述底壳的底面相对设置的第二槽壁,所述第二槽壁的外端面开设有贯通槽,所述贯通槽与所述第一连接槽和所述底壳的底面均贯通设置,所述第一连接件具有开关部,所述开关部穿过所述贯通槽并外露于所述底壳的底面,所述开关部能够在所述贯通槽内移动以使一所述头部脱离所述连接孔。
进一步地,所述穿接部的一侧壁还开设有用于避让所述开关部的避让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穿戴设备的有益效果在于:该智能穿戴设备包括带体以及主体,带体具有一连接端面,连接端面上凸设有连接组件,主体包括底壳以及中框,中框呈环形贴合于底壳的外周部,底壳具有第一壳侧面,第一壳侧面设有第一连接槽,中框具有与第一壳侧面对应设置的第一框侧面,第一框侧面开设有与第一连接槽对应设置的通孔,通孔的截面面积大于第一连接槽的截面面积,通孔和第一连接槽的槽口之间形成内凹的容置区域,连接组件穿过通孔并插接于第一连接槽,带体的端部容置于容置区域,带体的连接端面覆盖第一连接槽。通孔和第一连接槽的槽口之间形成的内凹的容置区域可以收容带体的端部,带体无需插入到第一连接槽中就能够实现与主体进行连接,并且该内凹的容置区域使得主体在与带体进行装配后,带体能够完全遮挡住底壳,实现了底壳在主体与带体连接处的隐藏设计,从而提升了主体在安装带体后主体的美观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设备主体,包括底壳以及中框,所述中框呈环形贴合于所述底壳的外周部,所述底壳具有第一壳侧面,所述第一壳侧面设有第一连接槽,所述中框具有与所述第一壳侧面对应设置的第一框侧面,所述第一框侧面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槽对应设置的通孔,所述通孔的截面面积大于所述第一连接槽的截面面积,所述通孔和所述第一连接槽的槽口之间形成内凹的容置区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穿戴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穿戴设备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主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主体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带体与连接组件之间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连接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连接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主体10、底壳100、第一壳侧面110、第一连接槽1100、第一槽壁1101、第二槽壁1102、贯通槽1103、连接孔1110、容置区域1000、中框200、第一框侧面210、通孔2100、填充板220、凸起结构300、带体400、连接端面410、第二连接槽4100、凹槽4110、第一连接件510、头部511、开关部512、中部513、第二连接件520、穿接部521、穿接孔5210、避让槽5211、卡接部522、抵接部52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现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穿戴设备进行说明。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该智能穿戴设备是一种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种便携式设备,智能穿戴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为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腕带等等。具体地,主体10能够实现智能穿戴设备的各个功能,例如,显示时间、生理参数检测、通信、播放音乐和互联网交互等。
请参阅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穿戴设备包括带体400以及主体10。
请参阅图6,其中,带体400具有一连接端面410,连接端面410上凸设有连接组件。具体地,该连接组件与带体400插接,需要说明的是,该带体400的连接端面410指的是带体400与主体10进行装配的装配面。
请一并参阅图4及图5,主体10包括底壳100以及中框200,中框200呈环形贴合于底壳100的外周部,底壳100具有第一壳侧面110,第一壳侧面110设有第一连接槽1100,中框200具有与第一壳侧面110对应设置的第一框侧面210,第一框侧面210开设有与第一连接槽1100对应设置的通孔2100,通孔2100的截面面积大于第一连接槽1100的截面面积,以使通孔2100的孔口包覆第一连接槽1100的槽口。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壳侧面110为底壳100与带体400进行装配的侧面,第一框侧面210为中框200与带体400进行装配的侧面。
请一并参阅图4、图5以及图6,通孔2100和第一连接槽1100的槽口之间形成内凹的容置区域1000,连接组件穿过通孔2100并插接于第一连接槽1100,带体400的端部容置于容置区域1000,带体400的连接端面410覆盖第一连接槽1100。需要说明的是,该内凹的容置区域1000指的是通孔2100与第一壳侧面110相贴合后,在第一壳侧面110上所形成的第一连接槽1100的槽口与通孔2100之间的区域,该容置区域1000相对于第一框侧面210内凹设置,在带体400的端部在与主体10装配后能够完全容置于该容置区域1000,并且带体400的连接端面410覆盖第一连接槽1100的槽口,从而使得带体400完全遮挡通孔2100处所暴露的底壳100。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穿戴设备的有益效果在于:该智能穿戴设备包括带体400以及主体10,带体400具有一连接端面410,连接端面410上凸设有连接组件,主体10包括底壳100以及中框200,中框200呈环形贴合于底壳100的外周部,底壳100具有第一壳侧面110,第一壳侧面110设有第一连接槽1100,中框200具有与第一壳侧面110对应设置的第一框侧面210,第一框侧面210开设有与第一连接槽1100对应设置的通孔2100,通孔2100的截面面积大于第一连接槽1100的截面面积,通孔2100和第一连接槽1100的槽口之间形成内凹的容置区域1000,连接组件穿过通孔2100并插接于第一连接槽1100,带体400的端部容置于容置区域1000,带体400的连接端面410覆盖第一连接槽1100。通孔2100和第一连接槽1100的槽口之间形成的内凹的容置区域1000可以收容带体400的端部,带体400无需插入到第一连接槽1100中就能够实现与主体10进行连接,并且该内凹的容置区域1000使得主体10在与带体400进行装配后,带体400能够完全遮挡住底壳100,实现了底壳100在主体10与带体400连接处的隐藏设计,从而提升了主体10在安装带体400后主体10的美观性。
请一并参阅图4及图5,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穿戴设备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壳侧面110设有凸起结构300,凸起结构300环设于槽口并设于容置区域1000内。具体地,该凸起结构300凸设于第一框侧面210,凸起结构300呈环形结构并且该环形的凸起结构300的截面形状与第一连接槽1100的槽口形状相匹配,凸起结构300的端面与第一框侧面210不平齐设置,即第一框侧面210凸出于凸起结构300的外端面设置,凸起结构300的外端面设于第一壳侧面110和第一框侧面210之间。通过在第一壳侧面110设置凸起结构300,通孔2100的孔壁能够抵接于凸起结构300的外周部,使得凸起结构300能够对中框200进行进行限位,提高了中框200贴合于底壳100上的稳固性。
请参阅图5,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穿戴设备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通孔2100的孔壁上设有填充板220,填充板220与通孔2100形成有避让位,带体400的连接端面410的相对两端嵌入避让位。具体地,该填充板220相对于凸起结构300的外端面内凹设置,通过在通孔2100的孔壁上设置填充板220,该填充板220有利于提高主体10的防水性,并且有利于提高主体10的结构稳定性。
请一并参阅图2及图4,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穿戴设备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510以及第二连接件520,底壳100开设有连接孔1110,第一连接件510的两个头部511伸入连接孔1110,第二连接件520转动连接于第一连接件510的中部513,带体400与第二连接件520背向主体10的一端相互卡接配合。具体地,通过在与底壳100连接的第一连接件510上转动连接第二连接件520,第二连接件520插接于第一连接槽1100内,并且将带体400与第二连接件520进行卡接配合,使得带体400间接与第一连接件510转动连接,因此避免了带体400直接与第一连接件510转动连接,使得带体400的连接处不容易断裂,从而提高了带体400的结构稳定性。可以理解地是,通过设置第一连接件510和第二连接件520,能够避免带体400通过插接入第一连接槽1100的方式与主体10进行装配,使得第二连接件520插接于第一连接槽1100内即可,带体400只需容置于通孔2100与第一连接槽1100的槽口之间形成的内凹的容置区域1000,从而保证了带体400的连接端面410能够覆盖第一连接槽1100。
请一并参阅图2、图4以及图7,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穿戴设备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二连接件520包括穿接部521和卡接部522,穿接部521设于第一连接槽1100内,第一连接槽1100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槽壁1101,穿接部521设于两第一槽壁1101之间,其中,两第一槽壁1101均开设有连接孔1110。具体地,第一连接件510设于第一连接槽1100内,通过在第一槽壁1101开设连接孔1110,使得第一连接件510相对设置的两个头部511分别嵌入两第一槽壁1101内,并且通过将穿接部521设于第一连接槽1100内,使得穿接部521能够通过第一连接槽1100隐藏于主体10内,提升了美观性并且结构稳定性更好。
请参阅图6及图7,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穿戴设备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带体400开设有第二连接槽4100,卡接部522设于第二连接槽4100内。可以理解地是,通过开设第二连接槽4100,并且将卡接部522设于第二连接槽4100内,使得卡接部522能够通过第二连接槽4100隐藏于带体400内,提升了美观性并且结构稳定性更好。
请参阅图6,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穿戴设备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带体400的连接端面410开设有凹槽4110,第二连接件520还包括设于卡接部522两侧的抵接部523,抵接部523抵接于凹槽4110,第二连接槽4100开设于凹槽4110的槽底。具体地,该凹槽4110的槽型与抵接部523的外端轮廓相匹配,该凹槽4110便于对卡接部522进行定位。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穿戴设备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穿接部521与卡接部522连接的端面不超出通孔2100的孔口,抵接部523背向带体400的表面与带体400的连接端面410相平齐,如此设置,使得第二连接件520完全被带体400与主体10隐藏,从而避免了第二连接件520露出,提高了带体400与主体10连接的美观性。
请参阅图7,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穿戴设备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穿接部521开设有穿接孔5210,第一连接件510通过穿接孔5210穿接于穿接部521。具体地,通过在穿接部521开设穿接孔5210,使得穿接部521能够通过该穿接孔5210与第一连接件510进行转动连接,即穿接部521能够绕中部513发生一定角度的转动,与第二连接件520连接的带体400也能够绕第一连接件510的中部513发生一定角度的转动,有利于防止带体400发生断裂。
请参阅图8,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穿戴设备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连接件510为开关生耳。通过采用开关生耳连接主体10与第二连接件520和带体400能够简化连接步骤,并且由于开关生耳的结构特性,开关生耳的一个头部511可以进行弹性伸缩,具体地,开关生耳的一个头部511在外力的驱动下能够弹性收缩进中部513,并且在自然状态下能够从中部513弹出,这使得其中的一个头部511能够从连接孔1110中脱离,即能够使第一连接件510从主体10脱离连接,从而实现将带体400从主体10拆卸,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请参阅图2,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穿戴设备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连接槽1100具有与底壳100的底面相对设置的第二槽壁1102,第二槽壁1102的外端面开设有贯通槽1103,贯通槽1103与第一连接槽1100和底壳100的底面均贯通设置,第一连接件510具有开关部512,开关部512穿过贯通槽1103并外露于底壳100的底面,开关部512能够在贯通槽1103内移动以使一头部511脱离连接孔1110。具体地,通过设置并拨动开关部512,可以将靠近开关部512的头部511弹性收缩进中部513,其中开关部512可以沿贯通槽1103的延伸方向进行移动。
请参阅图7,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穿戴设备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穿接部521的一侧壁还开设有用于避让开关部512的避让槽5211。可以理解地是,该避让槽5211用于在开关部512进行移动时对开关部512进行避让,保证开关生耳的开关功能。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带体以及主体;
所述带体具有一连接端面,所述连接端面上凸设有连接组件;
所述主体包括底壳以及中框,所述中框呈环形贴合于所述底壳的外周部,所述底壳具有第一壳侧面,所述第一壳侧面设有第一连接槽,所述中框具有与所述第一壳侧面对应设置的第一框侧面,所述第一框侧面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槽对应设置的通孔,所述通孔的截面面积大于所述第一连接槽的截面面积,
所述通孔和所述第一连接槽的槽口之间形成内凹的容置区域,所述连接组件穿过所述通孔并插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槽,所述带体的端部容置于所述容置区域,所述带体的连接端面覆盖所述第一连接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侧面设有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环设于所述槽口并设于所述容置区域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孔壁上设有填充板,所述填充板与所述通孔形成有避让位,所述带体的连接端面的相对两端嵌入所述避让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以及第二连接件,所述底壳开设有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两个头部伸入所述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件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中部,所述带体与所述第二连接件背向所述主体的一端相互卡接配合。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穿接部和卡接部,所述穿接部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槽内,所述第一连接槽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槽壁,所述穿接部设于两所述第一槽壁之间,其中,两所述第一槽壁均开设有所述连接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带体开设有第二连接槽,所述卡接部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槽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带体的连接端面开设有凹槽,所述第二连接件还包括设于所述卡接部两侧的抵接部,所述抵接部抵接于所述凹槽,所述第二连接槽开设于所述凹槽的槽底。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接部与所述卡接部连接的端面不超出所述通孔的孔口,所述抵接部背向所述带体的表面与所述带体的连接端面相平齐。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接部开设有穿接孔,所述第一连接件通过所述穿接孔穿接于所述穿接部。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为开关生耳。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槽具有与所述底壳的底面相对设置的第二槽壁,所述第二槽壁的外端面开设有贯通槽,所述贯通槽与所述第一连接槽和所述底壳的底面均贯通设置,所述第一连接件具有开关部,所述开关部穿过所述贯通槽并外露于所述底壳的底面,所述开关部能够在所述贯通槽内移动以使一所述头部脱离所述连接孔。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接部的一侧壁还开设有用于避让所述开关部的避让槽。
13.一种设备主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壳以及中框,所述中框呈环形贴合于所述底壳的外周部,所述底壳具有第一壳侧面,所述第一壳侧面设有第一连接槽,所述中框具有与所述第一壳侧面对应设置的第一框侧面,所述第一框侧面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槽对应设置的通孔,所述通孔的截面面积大于所述第一连接槽的截面面积,所述通孔和所述第一连接槽的槽口之间形成内凹的容置区域。
CN202122485422.0U 2021-10-15 2021-10-15 智能穿戴设备以及设备主体 Active CN2169321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85422.0U CN216932128U (zh) 2021-10-15 2021-10-15 智能穿戴设备以及设备主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85422.0U CN216932128U (zh) 2021-10-15 2021-10-15 智能穿戴设备以及设备主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32128U true CN216932128U (zh) 2022-07-12

Family

ID=823031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485422.0U Active CN216932128U (zh) 2021-10-15 2021-10-15 智能穿戴设备以及设备主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3212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112305B1 (ko) 웨어러블 전자 장치
CN216932128U (zh) 智能穿戴设备以及设备主体
CN105721637A (zh) 一种兼具对讲功能的移动通讯装置
CN201069843Y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107741692B (zh) 表盘和智能手表
CN216980956U (zh) 一体组合式产品壳体
CN212590717U (zh) 一种新型体温检测手环
CN220493288U (zh) 固定装置及雾化设备
CN208210077U (zh) 手机侧按键安装结构
CN218682583U (zh) 一种防水扣组件
CN213344585U (zh) 一种具有翻盖暗扣结构的手镯
CN210581301U (zh) 智能穿戴设备
CN219958087U (zh) 一种防水型圆形智能手表中框
CN220692398U (zh) 一种隐藏式插排
CN213821391U (zh) 智能头环
CN204360101U (zh) 一种喇叭集成于表带的手表
CN212135151U (zh) 一种手表
CN216929609U (zh) 充电装置以及智能穿戴组件
CN216907083U (zh) 连接组件以及智能穿戴设备
CN211798725U (zh) 鞋体结构、轮滑鞋及冰滑鞋
CN216055161U (zh) 天线结构及智能手环
CN220212169U (zh) 一种按压式开合卡扣及手镯
CN213312889U (zh) 一种补水仪的简易安装结构和补水仪
CN211507976U (zh) 一种防水连接器
CN217335171U (zh) 一种扩口车载充电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