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79288U - 智能穿戴设备的主体结构及智能穿戴设备 - Google Patents

智能穿戴设备的主体结构及智能穿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79288U
CN217279288U CN202220908225.7U CN202220908225U CN217279288U CN 217279288 U CN217279288 U CN 217279288U CN 202220908225 U CN202220908225 U CN 202220908225U CN 217279288 U CN217279288 U CN 2172792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
main body
decoration
decorative
intelligent wear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90822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90822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792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792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792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智能穿戴设备的主体结构及智能穿戴设备,该主体结构包括设备主体和装饰部件,设备主体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以及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用于与穿戴部件连接,装饰部件位于设备主体的外周,装饰部件包括分体设置的第一装饰部、第二装饰部、第三装饰部和第四装饰部,第一装饰部可拆卸连接于第一端,第二装饰部可拆卸连接于第二端,第三装饰部连接于第一侧,第四装饰部连接于第二侧。采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能够在提高智能穿戴设备的主体结构的外观表现力和智能穿戴设备的主体结构的耐磨性的同时,降低智能穿戴设备的装饰更换成本。

Description

智能穿戴设备的主体结构及智能穿戴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穿戴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穿戴设备的主体结构及智能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为了满足智能手表的外观表现力、耐磨性的需要,通常会在智能手表的外周设有装饰部件。但相关技术的智能手表中,如果装饰部件存在磨损严重甚至损坏的情况时,通常需要更换整个表盘,从而导致智能手表的更换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智能穿戴设备的主体结构及智能穿戴设备,能够在提高智能穿戴设备的主体结构的外观表现力和智能穿戴设备的主体结构的耐磨性的同时,降低智能穿戴设备的装饰更换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穿戴设备的主体结构,包括:
设备主体,所述设备主体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以及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分别用于与所述智能穿戴设备的穿戴部件连接;以及
装饰部件,所述装饰部件位于所述设备主体的外周,所述装饰部件包括分体设置的第一装饰部、第二装饰部、第三装饰部和第四装饰部,所述第一装饰部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二装饰部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三装饰部连接于所述第一侧,所述第四装饰部连接于所述第二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装饰部和所述设备主体之间的连接至少采用螺纹连接、卡扣连接和磁吸连接中的一种,所述第二装饰部和所述设备主体之间的连接至少采用螺纹连接、卡扣连接和磁吸连接中的一种。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包括第一端部、间隔设于所述第一端部的第一子表耳和第二子表耳,所述第一装饰部包括第一子部、连接于第一子部两侧的第二子部和第三子部,所述第二部分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一子表耳,所述第三子部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二子表耳;
所述第二端包括第二端部、间隔设于所述第二端部的第三子表耳和第四子表耳,所述第二装饰部包括第四子部与所述第四子部成角度连接的第五子部,所述第五子部的两侧分别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三子表耳和所述第四子表耳。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子部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一端部,所述第四子部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二端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设备主体的显示屏朝向相同的一面设有第一插接部,所述第一子部对应所述第一插接部的位置设有第二插接部,所述第二插接部和所述第一插接部插接;
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设备主体的显示屏朝向相同的一面设有第三插接部,所述第四子部对应所述第三插接部的位置设有第四插接部,所述第四插接部和所述第三插接部插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子表耳和所述第二子表耳均设有第五插接部,所述第二子部和所述第三子部均设有第六插接部,所述第六插接部和所述第五插接部插接;
所述第三子表耳和所述第四子表耳均设有第七插接部,所述第五子部的两侧均设有第八插接部,所述第八插接部和所述第七插接部插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子部的朝向所述第三子部的一侧设有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三子部的朝向所述第二子部的一侧设有第二加强筋。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设备主体包括主壳体和与所述主壳体盖合连接的后盖板,所述主壳体的一端设有所述第一子表耳和所述第二子表耳,所述后盖板靠近所述第一子表耳和所述第二子表耳的位置均设有第一台阶,所述第二子部和所述第三子部对应所述第一台阶的位置设有第二台阶,所述第二台阶与所述第一台阶配合抵接;
所述后盖板靠近所述第一子表耳和所述第二子表耳的位置均设有第三台阶,所述第五子部的两侧对应所述第三台阶的位置设有第四台阶,所述第四台阶与所述第三台阶配合抵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端设有前置摄像头,所述第二装饰部对应所述前置摄像头的位置设有第一避让槽,所述前置摄像头插接于所述第一避让槽,和/或,所述第二端还设有按压凸起部,所述第二装饰部对应所述按压凸起部的位置设有第二避让槽,所述按压凸起部插接于所述第二避让槽。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装饰部延伸有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延伸至位于所述设备主体的显示屏的一侧上;
所述第二装饰部延伸有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延伸至位于所述设备主体的显示屏的另一侧上。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装饰部和所述第一装饰部中的一个设有第一连接凸起,所述第三装饰部和所述第一装饰部中的另一个设有第一连接槽,所述第一连接凸起插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槽,所述第三装饰部和所述第二装饰部中的一个设有第二连接凸起,所述第三装饰部和所述第二装饰部中的另一个设有第二连接槽,所述第二连接凸起插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槽;
所述第四装饰部和所述第一装饰部中的一个设有第三连接凸起,所述第四装饰部和所述第一装饰部中的另一个设有第三连接槽,所述第三连接凸起插接于所述第三连接槽,所述第四装饰部和所述第二装饰部中的一个设有第四连接凸起,所述第四装饰部和所述第二装饰部中的另一个设有第四连接槽,所述第四连接凸起插接于所述第四连接槽。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装饰部和/或所述第四装饰部与所述设备主体一体设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装饰部的硬度大于所述第三装饰部和/或所述第四装饰部的硬度,所述第二装饰部的硬度大于所述第三装饰部和/或所述第四装饰部的硬度。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穿戴设备,所述智能穿戴设备包括穿戴部件以及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智能穿戴设备的主体结构,所述设备主体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穿戴部件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穿戴设备的主体结构及智能穿戴设备,通过将装饰部件设置在设备主体的外周,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智能穿戴设备的主体结构的外观表现力,还能提高智能穿戴设备的主体结构的耐磨性,对智能穿戴设备的主体结构起到防止刮花和摔坏的保护性作用。由于装饰部件包括相对设备主体可拆卸的第一装饰部和第二装饰部,在用户需要更换装饰部件时,只需将第一装饰部和/或第二装饰部从设备主体拆除,再将需要更换的第一装饰部和/或第二装饰部重新安装至设备主体即可,无需对整个智能穿戴设备的主体结构进行更换,大大降低了更换成本,拆装方便。同时由于第一装饰部和第二装饰部采用分体设置,这样不仅可以通过配备多个不同设计的第一装饰部和多个与第一装饰部设计匹配的第二装饰部,使得用户可根据自身需求将不同设计的第一装饰部和第二装饰部安装在智能穿戴设备的主体结构上,以使智能穿戴设备的主体结构可以满足用户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同时在第一装饰部和/或第二装饰磨损需要更换时,只需将磨损严重的第一装饰部或第二装饰部从设备主体拆除,再将新的第一装饰部或第二装饰部重新安装至设备主体即可,无需对整个装饰部件进行更换,大大降低了更换装饰的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主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主体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主体结构另一视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设备主体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设备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第一装饰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第一装饰部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第二装饰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第二装饰部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智能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100、主体结构;1、设备主体;1a、主壳体;1b、后盖板;1c、第一台阶;1d、第三台阶;1e、前置摄像头;1f、按压凸起部;11、第一端;111、第一端部;1111、第一插接部;112、第一子表耳;1121、第五插接部;113、第二子表耳;12、第二端;121、第二端部;1211、第三插接部;122、第三子表耳;1221、第七插接部;123、第四子表耳;13、第一侧;14、第二侧;2、装饰部件;21、第一装饰部;21a、第一延伸部;21b、第一连接槽;21c、第三连接槽;211、第一子部;2111、第二插接部;212、第二子部;2121、第六插接部;2122、第一加强筋;213、第三子部;2131、第二加强筋;214、第二台阶;22、第二装饰部;22a、第二延伸部;22b、第二连接槽;22c、第四连接槽;221、第四子部;2211、第四插接部;2212、第一避让槽;222、第五子部;2221、第八插接部;2222、第四台阶;2223、第二避让槽;23、第三装饰部;231、第一连接凸起;232、第二连接凸起;24、第四装饰部;241、第三连接凸起;242、第四连接凸起;200、智能穿戴设备;201、穿戴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主体结构,其可应用于智能穿戴设备,以作为智能穿戴设备的主机部分使用。该主体结构100包括设备主体1和装饰部件2,设备主体1具有相对的第一端11和第二端12以及相对的第一侧13和第二侧14,第一端11和第二端12分别用于与智能穿戴设备的穿戴部件连接,装饰部件2位于设备主体1的外周,装饰部件2包括分体设置的第一装饰部21、第二装饰部22、第三装饰部23和第四装饰部24,第一装饰部21可拆卸连接于第一端11,第二装饰部22可拆卸连接于第二端12,第三装饰部23连接于第一侧13,第四装饰部24连接于第二侧14。其中,如图1和图2所示,设备主体1的形状可大致呈方形,设备主体1可具有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和厚度方向,该长度方向可为图1中的前后方向,宽度方向可为图1中的左右方向,厚度方向可为图1中的上下方向,则第一端11可为设备主体1的前端,第二端12可为设备主体的后端,第一侧13可为设备主体1的右侧,第二侧14可为设备主体1的左侧。
在本申请提供的智能穿戴设备的主体结构100中,通过将装饰部件2设置在设备主体1的外周,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智能穿戴设备的主体结构100的外观表现力,还能提高智能穿戴设备的主体结构100的耐磨性,对智能穿戴设备的主体结构100起到防止刮花和摔坏的保护性作用。由于装饰部件2包括相对设备主体1可拆卸的第一装饰部21和第二装饰部22,在用户需要更换装饰部件2时,只需将第一装饰部21和/或第二装饰部22从设备主体1拆除,再将需要更换的第一装饰部21和/或第二装饰部22重新安装至设备主体1即可,无需对整个智能穿戴设备的主体结构100进行更换,大大降低了更换成本,拆装方便。
进一步地,由于第一装饰部21和第二装饰部22采用分体设置,这样不仅可以通过配备多个不同设计的第一装饰部21和多个与第一装饰部21设计匹配的第二装饰部22,以使第一装饰部21和第二装饰部22可以呈现出不同风格的图案,例如,第一装饰部21和第二装饰部22可以呈现出各种动物(例如小猫、小狗、兔子、老虎、大象、猴子等)的图案,或者各种卡通人物(例如哆啦A梦、皮卡丘或凯蒂猫(HelloKitty)等)的图案等,从而使得用户可根据自身需求将不同设计的第一装饰部21和第二装饰部22安装在智能穿戴设备的主体结构100上,以使智能穿戴设备的主体结构100可以满足用户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同时在第一装饰部21和/或第二装饰磨损需要更换时,只需将磨损严重的第一装饰部21或第二装饰部22从设备主体1拆除,再将新的第一装饰部21或第二装饰部22重新安装至设备主体1即可,无需对整个装饰部件2进行更换,大大降低了更换装饰部件的成本。
其中,第一装饰部21、第二装饰部22、第三装饰部23和第四装饰部24可为弹性件或柔性件等,例如采用软胶或者硬胶制造的塑胶件。
考虑到:当将主体结构100佩戴至用户腕部,且用户的腕部承靠在桌面、台面等承靠面上时,根据用户的佩戴习惯,用户的腕部通常会侧靠在桌面或台面上,此时,第一装饰部21或第二装饰部22会更靠近桌面或台面,所以,优选第一装饰部21的硬度可大于第三装饰部23和/或第四装饰部24的硬度,第二装饰部22的硬度可大于第三装饰部23和/或第四装饰部24的硬度,则第一装饰部21和第二装饰部22相较于第三装饰部23和第四装饰部24更耐磨。
进一步地,第一装饰部21延伸有第一延伸部21a,该第一延伸部21a延伸至位于设备主体1的显示屏的一侧上;以及第二装饰部22延伸有第二延伸部22a,该第二延伸部22a延伸至位于设备主体1的显示屏的另一侧上,以使第一延伸部21a和第二延伸部22a可以高于显示屏,从而可以利用第一延伸部21a和第二延伸部22a保护设备主体1的显示屏,以防止设备主体1的显示屏被刮花。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三装饰部23和第一装饰部21中的一个设有第一连接凸起231,第三装饰部23和第一装饰部21中的另一个设有第一连接槽21b,第一连接凸起231插接于第一连接槽21b,第三装饰部23和第二装饰部22中的一个设有第二连接凸起232,第三装饰部23和第二装饰部22中的另一个设有第二连接槽22b,第二连接凸起232插接于第二连接槽22b。第四装饰部24和第一装饰部21中的一个设有第三连接凸起241,第四装饰部24和第一装饰部21中的另一个设有第三连接槽21c,第三连接凸起241插接于第三连接槽21c,第四装饰部24和第二装饰部22中的一个设有第四连接凸起242,第四装饰部24和第二装饰部22中的另一个设有第四连接槽22c,第四连接凸起242插接于第四连接槽22c。通过在任意相邻的两个装饰部中的其中一个设置连接凸起,另一个设置连接槽,能够在将第一装饰部21和第二装饰部22组装设备主体1时,利用连接凸起和连接槽的配合作用,使得第一装饰部21和第三装饰部23、第四装饰部24之间的连接处相互嵌合设置,可以做到近似无缝连接,即,无法从第一装饰部21和第三装饰部23、第四装饰部24之间的连接处看到设备主体1,以及使得第二装饰部22和第三装饰部23、第四装饰部24之间的连接处相互嵌合设置,可以做到近似无缝连接,即,无法从第二装饰部22和第三装饰部23、第四装饰部24的连接处看到设备主体1,以提高装饰部件2的外观表现力;同时还可以限制第一装饰部21、第二装饰部22的位置,便于第一装饰部21和第二装饰部22的组装。
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实现第一装饰部21和设备主体1的可拆卸连接,第一装饰部21和设备主体1之间的连接可至少采用螺纹连接、卡扣连接和磁吸连接中的一种,即,第一装饰部21和设备主体1之间可以仅通过螺纹连接,或者,第一装饰部21和设备主体1之间可仅通过卡扣连接,或者,第一装饰部21和设备主体1之间可以仅通过磁吸连接,或者,第一装饰部21和设备主体1之间可以通过螺纹连接和卡扣连接,或者,第一装饰部21和设备主体1可以通过螺纹连接和磁吸连接,或者,第一装饰部21和设备主体1之间可以通过卡扣连接和磁吸连接,或者,第一装饰部21和设备主体1之间可以通过螺纹连接、卡扣连接和磁吸连接。同理地,第二装饰部22和设备主体1之间的连接可至少采用螺纹连接、卡扣连接和磁吸连接中的一种,即,第二装饰部22和设备主体1之间可以仅通过螺纹连接,或者,第二装饰部22和设备主体1之间可仅通过卡扣连接,或者,第二装饰部22和设备主体1之间可以仅通过磁吸连接,或者,第二装饰部22和设备主体1之间可以通过螺纹连接和卡扣连接,或者,第二装饰部22和设备主体1可以通过螺纹连接和磁吸连接,或者,第二装饰部22和设备主体1之间可以通过卡扣连接和磁吸连接,或者,第二装饰部22和设备主体1之间可以通过螺纹连接、卡扣连接和磁吸连接。
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4至图9所示,设备主体1的第一端11包括第一端部111、间隔设于第一端部111的第一子表耳112和第二子表耳113,第一装饰部21包括第一子部211、连接于第一子部211两侧的第二子部212和第三子部213,第二部分可拆卸连接于第一子表耳112,第三子部213可拆卸连接于第二子表耳113,以使第一装饰部21和主机本体的可拆卸连接。设备主体1的第二端12包括第二端部121、间隔设于第二端部121的第三子表耳122和第四子表耳123,第二装饰部22包括第四子部221、与第四子部221成角度连接的第五子部222,该第五子部222的两侧分别可拆卸连接于第三子表耳122和第四子表耳123,以实现第二装饰部22和设备主体1的可拆卸连接。
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4、图7和图9所示,设备主体1包括主壳体1a和与主壳体1a盖合连接的后盖板1b,主壳体1a的一端设有前述的第一子表耳112和第二子表耳113,后盖板1b靠近第一子表耳112和第二子表耳113的位置均设有第一台阶1c,第一装饰部21的第二子部212和第三子部213对应第一台阶1c的位置设有第二台阶214,第二台阶214与第一台阶1c配合抵接,以使第一装饰部21能够更加稳定地连接在设备主体1上,同时还可以防止第一装饰部21发生变形而脱离设备主体1。以及后盖板1b靠近第一子表耳112和第二子表耳113的位置均设有第三台阶1d,第二装饰部22的第五子部222的两侧对应第三台阶1d的位置设有第四台阶2222,该第四台阶2222与第三台阶1d配合抵接,以使第二装饰部22能够更加稳定地连接在设备主体1上,同时还可以防止第二装饰部22发生变形而脱离设备主体1。
由上述可知,如图5至图9所示,第一装饰部21可通过第二子部212和第一子表耳112的可拆卸连接,以及第三子部213和第二子表耳113的可拆卸连接实现与设备主体1的可拆连接,所以,当第一装饰部21组装至设备主体1时,第一装饰部21是通过第二子部212和第一子表耳112的连接,以及第三子部213和第二子表耳113的连接实现与设备主体1的连接的,为了提高第一装饰部21在设备主体1上的连接稳定性,第一子部211可拆卸连接于第一端部111。同样地,第二装饰部22可通过第五部分的两侧分别与第三子表耳122和第四子表耳123的可拆卸连接实现与设备主体1的可拆连接,所以,当第二装饰部22组装至设备主体1时,第二装饰部22是通过第五部分的一侧和第三子表耳122的连接,以及第五部的另一侧和第四子表耳123的连接实现与设备主体1的连接的,为了提高第二装饰部22在设备主体1上的连接稳定性,第四子部221可拆卸连接于第二端部121。
进一步地,第一端部111与设备主体1的显示屏朝向相同的一面设有第一插接部1111,第一子部211对应第一插接部1111的位置设有第二插接部2111,该第二插接部2111和第一插接部1111插接,以实现第一子部211和第一端部111之间的可拆卸连接。第二端部121与设备主体1的显示屏朝向相同的一面设有第三插接部1211,第四子部221对应第三插接部1211的位置设有第四插接部2211,该第四插接部2211和第三插接部1211插接,以实现第四子部221和第二端部121之间的可拆卸连接。
更进一步地,第一插接部1111和第二插接部2111二者之一可为卡条或卡块,第一插接部1111和第二插接部2111二者另一可为卡槽,且第一插接部1111可为多个,多个第一插接部1111间隔设置,对应地,第二插接部2111可为多个,多个第二插接部2111分别与对应的第一插接部1111连接。在图5和图7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插接部1111可为卡槽,且第一插接部1111可为四个,对应地,第二插接部2111可为卡块,且第二插接部2111可为四个。第三插接部1211和第四插接部2211二者之一可为卡条或卡块,第三插接部1211和第四插接部2211二者另一可为卡槽,且第三插接部1211可为多个,多个第三插接部1211间隔设置,对应地,第四插接部2211可为多个,多个第四插接部2211分别与对应的第三插接部1211连接。在图5和图8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第三插接部1211可为卡槽,且第三插接部1211可为六个,对应地,第四插接部2211可为卡块,且第四插接部2211可为六个。
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5至图9所示,为了实现第一装饰部21和第一子表耳112、第二子表耳113的可拆卸连接,该第一子表耳112和第二子表耳113均设有第五插接部1121,第一装饰部21的第二子部212和第三子部213均设有第六插接部2121,该第六插接部2121和第五插接部1121插接,以实现第二子部212和第一子表耳112之间的可拆卸连接,以及实现第三子部213和第二子表耳113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同样地,为了实现第二装饰部22和第三子表耳122、第四子表耳123的可拆卸连接,该第三子表耳122和第四子表耳123均设有第七插接部1221,第二装饰部22的第五子部222的两侧均设有第八插接部2221,该第八插接部2221和第七插接部1221插接,以实现第五子部222和第三子表耳122、第四子表耳123之间的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第五插接部1121和第六插接部2121二者之一可为卡条或卡块,第五插接部1121和第六插接部2121二者另一可为卡槽,且第五插接部1121可为多个,多个第五插接部1121间隔设置,对应地,第六插接部2121可为多个,多个第六插接部2121分别与对应的第五插接部1121连接。在图5、图6和图7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第五插接部1121可为卡槽,且第五插接部1121可为三个,对应地,第六插接部2121可为卡块,且第六插接部2121可为三个。第七插接部1221和第八插接部2221二者之一可为卡条或卡块,第七插接部1221和第八插接部2221二者另一可为卡槽,且第七插接部1221可为多个,多个第七插接部1221间隔设置,对应地,第八插接部2221可为多个,多个第八插接部2221分别与对应的第七插接部1221连接。在图5、图8和图9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第七插接部1221可为卡槽,且第七插接部1221可为三个,对应地,第八插接部2221可为卡块,且第八插接部2221可为三个。
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子部212的朝向第三子部213的一侧设有第一加强筋2122,以增强第二子部212的结构强度,避免第二子部212发生变形;第三子部213的朝向第二子部212的一侧设有第二加强筋2131,以增强第三子部213的结构强度,避免第三子部213发生变形。
一些实施例中,设备主体1的第二端12设有前置摄像头1e,第二装饰部22的第四子部221对应前置摄像头1e的位置设有第一避让槽2212,前置摄像头1e插接于第一避让槽2212,这样,不仅可以限制第二装饰部22在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的位置,还可以对第二装饰部22的组装起到定位的作用,从而便于第二装饰部22的组装。由此可见,第二装饰部22的限位以及定位均可利用设备主体1原有的结构(例如前置摄像头1e)来实现,无需额外定位部件和限位部件,减少主体结构100的零部件数量,从而有利于使主体结构100符合小型化设计的要求。
进一步地,设备主体1的第二端12还设有按压凸起部1f,第二装饰部22的第五子部222对应按压凸起部1f的位置设有第二避让槽2223,按压凸起部1f插接于第二避让槽2223,这样,不仅可以限制第二装饰部22在上下方向的位置,还可以对第二装饰部22的组装起到定位的作用,从而便于第二装饰部22的组装。
一些实施例中,第三装饰部23和/或第四装饰部24与设备主体1一体设置,即,可仅有第三装饰部23与设备主体1一体设置,或者,可仅有第四装饰部24与设备主体1一体设置,或者,第三装饰部23和第四装饰部24均与设备主体1一体设置。优选地,第三装饰部23和第四装饰部24均与设备主体1一体设置,从而能够在利用第三装饰部23和第四装饰部24提高主体结构100的外观表现力和主体结构100的耐磨性的前提下,简化组装工艺。
需要说明的是,第三装饰部23、第四装饰部24和设备主体1一体设置是指:第三装饰部23、第四装饰部24和设备主体1之间连接为一体,不易拆分。而第三装饰部23、第四装饰部24和设备主体1连接为一体,可包括但不局限于:在加工制造时,先注塑形成第三装饰部23、第四装饰部24和设备主体1,然后通过粘胶或者再次注塑的方式将第三装饰部23、第四装饰部24和设备主体1形成为一个不易拆分的整体;或者,第三装饰部23、第四装饰部24和设备主体1一体成型形成一体的结构。
请参阅图10,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穿戴设备,该智能穿戴设备200包括穿戴部件201以及如前述实施例所述的主体结构100,设备主体的第一端11和第二端12分别与穿戴部件201连接,从而使得该智能穿戴设备200可佩戴在用户的腕部上。
可以理解的,具有前述实施例所述的主体结构100的智能穿戴设备200,也具有前述实施例所述的主体结构100的全部技术效果。即,智能穿戴设备200通过限定装饰部件的第一装饰部和第二装饰部采用分体设置,这样不仅可以通过配备多个不同设计的第一装饰部和多个与第一装饰部设计匹配的第二装饰部,使得用户可根据自身需求将不同设计的第一装饰部和第二装饰部安装在智能穿戴设备的主体结构上,以使智能穿戴设备的主体结构可以满足用户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同时在第一装饰部和/或第二装饰磨损需要更换时,只需将磨损严重的第一装饰部或第二装饰部从设备主体拆除,再将新的第一装饰部或第二装饰部重新安装至设备主体即可,无需对整个装饰部件进行更换,大大降低了更换装饰的成本。由于上述技术效果已在主体结构100的实施例中做了详细介绍,此处就不再赘述。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智能穿戴设备的主体结构及智能穿戴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智能穿戴设备的主体结构及智能穿戴设备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3)

1.一种智能穿戴设备的主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备主体,所述设备主体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以及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分别用于与所述智能穿戴设备的穿戴部件连接;以及
装饰部件,所述装饰部件位于所述设备主体的外周,所述装饰部件包括分体设置的第一装饰部、第二装饰部、第三装饰部和第四装饰部,所述第一装饰部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二装饰部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三装饰部连接于所述第一侧,所述第四装饰部连接于所述第二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穿戴设备的主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饰部和所述设备主体之间的连接至少采用螺纹连接、卡扣连接和磁吸连接中的一种,所述第二装饰部和所述设备主体之间的连接至少采用螺纹连接、卡扣连接和磁吸连接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穿戴设备的主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包括第一端部、间隔设于所述第一端部的第一子表耳和第二子表耳,所述第一装饰部包括第一子部、连接于第一子部两侧的第二子部和第三子部,所述第二部分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一子表耳,所述第三子部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二子表耳;
所述第二端包括第二端部、间隔设于所述第二端部的第三子表耳和第四子表耳,所述第二装饰部包括第四子部和与所述第四子部成角度连接的第五子部,所述第五子部的两侧分别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三子表耳和所述第四子表耳。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穿戴设备的主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部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一端部,所述第四子部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二端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穿戴设备的主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设备主体的显示屏朝向相同的一面设有第一插接部,所述第一子部对应所述第一插接部的位置设有第二插接部,所述第二插接部和所述第一插接部插接;
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设备主体的显示屏朝向相同的一面设有第三插接部,所述第四子部对应所述第三插接部的位置设有第四插接部,所述第四插接部和所述第三插接部插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穿戴设备的主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表耳和所述第二子表耳均设有第五插接部,所述第二子部和所述第三子部均设有第六插接部,所述第六插接部和所述第五插接部插接;
所述第三子表耳和所述第四子表耳均设有第七插接部,所述第五子部的两侧均设有第八插接部,所述第八插接部和所述第七插接部插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穿戴设备的主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子部的朝向所述第三子部的一侧设有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三子部的朝向所述第二子部的一侧设有第二加强筋。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穿戴设备的主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主体包括主壳体和与所述主壳体盖合连接的后盖板,所述主壳体的一端设有所述第一子表耳和所述第二子表耳,所述后盖板靠近所述第一子表耳和所述第二子表耳的位置均设有第一台阶,所述第二子部和第三子部对应所述第一台阶的位置设有第二台阶,所述第二台阶与所述第一台阶配合抵接;
所述后盖板靠近所述第一子表耳和所述第二子表耳的位置均设有第三台阶,所述第五子部的两侧对应所述第三台阶的位置设有第四台阶,所述第四台阶与所述第三台阶配合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智能穿戴设备的主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设有前置摄像头,所述第二装饰部对应所述前置摄像头的位置设有第一避让槽,所述前置摄像头插接于所述第一避让槽,和/或,所述第二端还设有按压凸起部,所述第二装饰部对应所述按压凸起部的位置设有第二避让槽,所述按压凸起部插接于所述第二避让槽。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智能穿戴设备的主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饰部延伸有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延伸至位于所述设备主体的显示屏的一侧上;
所述第二装饰部延伸有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延伸至位于所述设备主体的显示屏的另一侧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智能穿戴设备的主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装饰部和所述第一装饰部中的一个设有第一连接凸起,所述第三装饰部和所述第一装饰部中的另一个设有第一连接槽,所述第一连接凸起插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槽,所述第三装饰部和所述第二装饰部中的一个设有第二连接凸起,所述第三装饰部和所述第二装饰部中的另一个设有第二连接槽,所述第二连接凸起插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槽;
所述第四装饰部和所述第一装饰部中的一个设有第三连接凸起,所述第四装饰部和所述第一装饰部中的另一个设有第三连接槽,所述第三连接凸起插接于所述第三连接槽,所述第四装饰部和所述第二装饰部中的一个设有第四连接凸起,所述第四装饰部和所述第二装饰部中的另一个设有第四连接槽,所述第四连接凸起插接于所述第四连接槽。
12.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智能穿戴设备的主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装饰部和/或所述第四装饰部与所述设备主体一体设置。
13.一种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穿戴设备包括穿戴部件以及如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智能穿戴设备的主体结构,所述设备主体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穿戴部件连接。
CN202220908225.7U 2022-04-18 2022-04-18 智能穿戴设备的主体结构及智能穿戴设备 Active CN2172792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08225.7U CN217279288U (zh) 2022-04-18 2022-04-18 智能穿戴设备的主体结构及智能穿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08225.7U CN217279288U (zh) 2022-04-18 2022-04-18 智能穿戴设备的主体结构及智能穿戴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79288U true CN217279288U (zh) 2022-08-23

Family

ID=828754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908225.7U Active CN217279288U (zh) 2022-04-18 2022-04-18 智能穿戴设备的主体结构及智能穿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7928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88495B2 (en) Connector
KR101175218B1 (ko) Usb 커넥터 및 usb 기기
JP3141351U (ja) マイクロ型ユニバーサルシリアルバスコネクタ
US11671744B2 (en) Wearable device
TW201911672A (zh) 連接器結構及其製造方法
US8215990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217279288U (zh) 智能穿戴设备的主体结构及智能穿戴设备
WO2013152612A1 (zh) 一种移动通信终端
US9832898B2 (en) Modular USB flash drives with replaceable housings
KR200497693Y1 (ko) 잠금쇠 및 잠금 해제 구조를 지닌 커넥터
CN114081252B (zh) 可穿戴设备
JP2003198702A (ja) 電子装置用のハウジングおよびその組立て方法
CN211672725U (zh) 一种表带连接结构及腕带设备
CN217279289U (zh) 智能主机及智能穿戴设备
US6619994B1 (en) Jack plug of digital connector
CN211958173U (zh) 一种嵌件结构及对应的具有插口的电子产品
CN109662404B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及其连接结构
CN113827004B (zh) 腕戴设备
CN201846546U (zh) 链带式的闪存装置
TWM612509U (zh) 一種光纖連接器
JP3150112U (ja) 射出成形式電気コネクタ
JP2005034294A (ja) バンド
CN217509242U (zh) 空位盖及安装组件
CN213307876U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及其连接组件
CN214802840U (zh) 可穿戴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