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79289U - 智能主机及智能穿戴设备 - Google Patents

智能主机及智能穿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79289U
CN217279289U CN202220908287.8U CN202220908287U CN217279289U CN 217279289 U CN217279289 U CN 217279289U CN 202220908287 U CN202220908287 U CN 202220908287U CN 217279289 U CN217279289 U CN 2172792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corative
ear
decoration
main body
ho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90828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90828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792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792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792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智能主机及智能穿戴设备,智能主机包括主体结构和装饰件,装饰件位于主体结构的外周,装饰件包括分体设置的第一装饰部和第二装饰部,第一装饰部和/或第二装饰部可拆卸连接于所述主体结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主机及智能穿戴设备,采用分体的第一装饰部和第二装饰部,且第一装饰部和第二装饰部相对主体结构可拆,在用户需要更换装饰件时,只需将第一装饰部和/或第二装饰部从主体结构拆除,再将需要更换的装饰件重新安装至主体结构即可,而无需对整个智能主机进行更换,大大降低了智能主机的更换成本;而且还通过配备多个不同设计的第一装饰部和多个与第一装饰部设计匹配的第二装饰部,以满足用户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

Description

智能主机及智能穿戴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穿戴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主机及智能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为了满足外观表现力、结构强度的需要,通常会在智能手表的表盘的外周设有装饰件。由于装饰件是设置在表盘的外周的,导致装饰件容易出现磨损甚至损坏的情况,但是,在相关技术的智能手表中,如果装饰件存在磨损严重甚至损坏的情况时,通常需要更换整个表盘,导致智能手表的更换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智能主机及智能穿戴设备,能够在提高智能主机的外观表现力以满足用户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的情况下,降低智能穿戴设备的更换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主机,包括:
主体结构;以及
装饰件,所述装饰件位于所述主体结构的外周,所述装饰件包括分体设置的第一装饰部和第二装饰部,所述第一装饰部和/或所述第二装饰部可拆卸连接于所述主体结构。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装饰部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一装饰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装饰部和所述主体结构之间的连接至少采用螺纹连接、卡扣连接和磁吸连接中的一种,所述第二装饰部和所述主体结构之间的连接至少采用螺纹连接、卡扣连接和磁吸连接中的一种。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主体结构包括第一主体部分、第一表耳和第二表耳,所述第一主体部分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表耳设于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二表耳设于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一装饰部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一表耳和/或所述第二表耳,和/或,所述第二装饰部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一表耳和/或所述第二表耳。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装饰部和所述第二装饰部分位于所述第一主体部分的两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指向所述第二端的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第一表耳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主体部分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宽度,和/或,第二表耳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主体部分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宽度;
所述第一装饰部包括在第一装饰部分、连接于所述第一装饰部分两侧的第二装饰部分和第三装饰部分,所述第二装饰部分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一表耳的一侧,所述第三装饰部分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二表耳的一侧;
所述第二装饰部包括在第四装饰部分、连接于所述第四装饰部分两侧的第五装饰部分和第六装饰部分,所述第五装饰部分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一表耳的另一侧,所述第六装饰部分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二表耳的另一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装饰部分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一主体部分的一侧,所述第四装饰部分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一主体部分的另一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主体部分的一侧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装饰部分对应所述第一螺纹孔的位置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通过第一紧固件与所述第一螺纹孔连接;
所述第一主体部分的另一侧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第四装饰部分对应所述第二螺纹孔的位置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通过第二紧固件与所述第二螺纹孔连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表耳与所述第一主体部分的连接处为弧形过渡,所述第二表耳与所述第一主体部分的连接处为弧形过渡;
所述第二装饰部分与所述第一装饰部分的连接处为弧形过渡,且所述第三装饰部分与所述第一装饰部分的连接处为弧形过渡;
所述第五装饰部分与所述第四装饰部分的连接处为弧形过渡,且所述第六装饰部分与所述第四装饰部分的连接处为弧形过渡。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表耳和所述第二表耳均设有第三螺纹孔,所述第一装饰部对应所述第三螺纹孔的位置设有第三连接孔,所述第三连接孔通过第三紧固件与所述第三螺纹孔连接;
所述第一表耳和所述第二表耳还均设有第四螺纹孔,所述第二装饰部对应所述第四螺纹孔的位置设有第四连接孔,所述第四连接孔通过第四紧固件与所述第四螺纹孔连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表耳和所述第二表耳均凸设有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三螺纹孔设于所述第一凸起部;
所述第一表耳和所述第二表耳还均凸设有第二凸起部,所述第四螺纹孔设于所述第二凸起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起部穿设于所述第三连接孔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三连接孔外,所述第三连接孔的外周设有第一凸出遮挡部,所述第一凸出遮挡部的凸出高度沿第二方向逐渐增大,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第二凸起部指向所述第一凸起部的方向;
所述第二凸起部穿设于所述第四连接孔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四连接孔外,所述第四连接孔的外周设有第二凸出遮挡部,所述第二凸出遮挡部的凸出高度沿第三方向逐渐增大,所述第三方向为所述第一凸起部指向所述第二凸起部的方向。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装饰部和所述第一主体部分二者之一设有第一插接部,所述第一装饰部和所述第一主体部分二者另一设有第一插接槽,所述第一插接部和所述第一插接槽插接;
所述第二装饰部和所述第一主体部分二者之一设有第二插接部,所述第二装饰部和所述第一主体部分二者另一设有第二插接槽,所述第二插接部和所述第二插接槽插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主体部分具有用于设置显示屏的第一面和与所述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所述第一装饰部具有与所述第一面朝向相同的第三面,所述第二装饰部具有与所述第一面朝向相同的第四面,在所述第二面指向所述第一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三面和/或所述第四面低于所述第一面。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面为自靠近所述主体结构的一侧边沿所述第一面指向所述第二面的方向倾斜设置的倾斜面,所述第四面为自靠近所述主体结构的一侧边沿所述第一面指向所述第二面的方向倾斜设置的倾斜面。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主体结构包括底部支架和主机本体,所述底部支架包括支架部分、连接于所述支架部分两端的第一表耳部分和第二表耳部分,所述主机本体包括主机部分、连接于所述主机部分两端的第三表耳部分和第四表耳部分,所述第三表耳部分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表耳部分;
所述支架部分和所述主机部分构成所述第一主体部分,所述第一表耳部分和所述第三表耳部分构成所述第一表耳,所述第二表耳和所述第四表耳部分构成所述第二表耳,所述第一装饰部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三表耳部分和/或所述第四表耳部分,和/或,所述第二装饰部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三表耳部分和/或所述第四表耳部分。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装饰件还包括第三装饰部和第四装饰部,所述第三装饰部和所述第四装饰部连接于所述主体结构,且所述第一装饰部、所述第三装饰部、所述第二装饰部和所述第四装饰部依次环设在所述主体结构的外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装饰部和所述第一装饰部中的一个设有第一连接凸起,所述第三装饰部和所述第一装饰部中的另一个设有第一连接槽,所述第一连接凸起插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槽,所述第三装饰部和所述第二装饰部中的一个设有第二连接凸起,所述第三装饰部和所述第二装饰部中的另一个设有第二连接槽,所述第二连接凸起插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槽;
所述第四装饰部和所述第一装饰部中的一个设有第三连接凸起,所述第四装饰部和所述第一装饰部中的另一个设有第三连接槽,所述第三连接凸起插接于所述第三连接槽,所述第四装饰部和所述第二装饰部中的一个设有第四连接凸起,所述第四装饰部和所述第二装饰部中的另一个设有第四连接槽,所述第四连接凸起插接于所述第四连接槽。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装饰部延伸有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延伸至位于所述主体结构的显示屏的一侧上,所述第四装饰部延伸有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延伸至位于所述主体结构的显示屏的另一侧上。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装饰部可拆卸连接于所述主体结构的一端,所述第四装饰部可拆卸连接于所述主体结构的另一端。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装饰部和所述主体结构的一端之间的连接至少采用螺纹连接、卡扣连接和磁吸连接中的一种,所述第四装饰部和所述主体结构的另一端之间的连接至少采用螺纹连接、卡扣连接和磁吸连接中的一种。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主体结构的一端包括第一端部和间隔设于所述第一端部的第一子表耳和第二子表耳,所述第三装饰部包括第一部分和连接于第一部分两侧的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一子表耳,所述第三部分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二子表耳;
所述主体结构的另一端包括第二端部和间隔设于所述第二端部的第三子表耳和第四子表耳,所述第四装饰部包括第四部分和与第四部分成角度连接的第五部分,所述第五部分的两侧分别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三子表耳和所述第四子表耳。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分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一端部,所述第四部分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二端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主体结构的显示屏朝向相同的一面设有第一卡扣部,所述第一部分对应所述第一卡扣部的位置设有第二卡扣部,所述第二卡扣部和所述第一卡扣部卡接;
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主体结构的显示屏朝向相同的一面设有第三卡扣部,所述第四部分对应所述第三卡扣部的位置设有第四卡扣部,所述第四卡扣部和所述第三卡扣部卡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子表耳和所述第二子表耳均设有第五卡扣部,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均设有第六卡扣部,所述第六卡扣部和所述第五卡扣部卡接;
所述第三子表耳和所述第四子表耳均设有第七卡扣部,所述第五部分的两侧均设有第八卡扣部,所述第八卡扣部和所述第七卡扣部卡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主体结构包括主壳体和与所述主壳体盖合连接的后盖板,所述主壳体的一端设有所述第一子表耳和所述第二子表耳,所述后盖板靠近所述第一子表耳和所述第二子表耳的位置均设有第一台阶,所述第三装饰部对应所述第一台阶的位置设有第二台阶,所述第二台阶与所述第一台阶配合抵接;
所述后盖板靠近所述第三子表耳和所述第四子表耳的位置均设有第三台阶,所述第四装饰部对应所述第三台阶的位置设有第四台阶,所述第四台阶与所述第三台阶配合抵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部分朝向所述第三部分的一侧设有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三部分的朝向所述第二部分的一侧设有第二加强筋。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主体结构的另一端设有前置摄像头,所述第四装饰部对应所述前置摄像头的位置设有第一凹槽,所述前置摄像头插接于所述第一凹槽,和/或,所述主体结构的另一端还设有按压凸起部,所述第四装饰部对应所述按压凸起部的位置设有第二凹槽,所述按压凸起部插接于所述第二凹槽。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装饰部的硬度大于所述第一装饰部和/或所述第二装饰部的硬度,所述第四装饰部的硬度大于所述第一装饰部和/或所述第二装饰部的硬度。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装饰件为弹性件或柔性件。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穿戴设备,所述智能穿戴设备具有如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智能主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主机及智能穿戴设备,通过将装饰件设置在主体结构的外周,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智能主机的外观表现力,还能提高智能主机的耐磨性,对智能主机起到防止刮花和摔坏的保护性作用。由于装饰件包括相对主体结构可拆卸的第一装饰部和第二装饰部,在用户需要更换装饰件时,只需将第一装饰部和/或第二装饰部从主体结构拆除,再将需要更换的装饰件重新安装至主体结构即可,而无需对整个智能主机进行更换,大大降低了智能主机的更换成本。同时由于第一装饰部和第二装饰部采用分体设置,可以通过配备多个不同设计的第一装饰部和多个与第一装饰部设计匹配的第二装饰部,使得用户可根据自身需求将不同设计的第一装饰部和第二装饰部安装在智能主机上,以使智能主机可以满足用户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
进一步地,当第一装饰部或第二装饰部磨损严重需要更换时,由于第一装饰部和第二装饰部采用分体设置,只需将磨损严重的第一装饰部或第二装饰部从主体结构拆除,再将新的第一装饰部或第二装饰部重新安装至主体结构即可,无需对整个装饰件进行更换,大大降低了更换装饰的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智能主机位于第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智能主机位于第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智能主机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的智能主机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的智能主机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主机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的主机本体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的主机本体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的主机本体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第一装饰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第三装饰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的第三装饰部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第四装饰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3中的第四装饰部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智能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100、智能主机;1、主体结构;1a、第一主体部分;1b、第一表耳;1c、第二表耳;1d、前置摄像头;1e、按压凸起部;11、底部支架;111、支架部分;112、第一表耳部分;113、第二表耳部分;12、主机本体;121、主机部分;121a、第一螺纹孔;121b、第二螺纹孔;121c、主壳体;121d、后盖板;121e、第一台阶;121f、第三台阶;1211、第一面;1212、第一插接槽;1213、第二插接槽;1214、第一端部;12141、第一卡扣部;1215、第二端部;12151、第三卡扣部;122、第三表耳部分;1221、第三螺纹孔;1222、第四螺纹孔;1223、第一凸起部;1224、第二凸起部;1225、第一子表耳;1226、第二子表耳;1227、第五卡扣部;123、第四表耳部分;1231、第三子表耳;1232、第四子表耳;1233、第七卡扣部;2、装饰件;21、第一装饰部;211、第三面;212、第一连接凸起;213、第三连接凸起;214、第一装饰部分;2141、第一连接孔;2142、第一插接部;215、第二装饰部分;2151、第三连接孔;2152、第一凸出遮挡部;216、第三装饰部分;22、第二装饰部;221、第四面;222、第二连接凸起;223、第四连接凸起;224、第四装饰部分;2241、第二连接孔;2242、第二插接部;225、第五装饰部分;2251、第四连接孔;2252、第二凸出遮挡部;226、第六装饰部分;23、第三装饰部;231、第一延伸部;232、第一连接槽;233、第二连接槽;234、第一部分;2341、第二卡扣部;235、第二部分;2351、第一加强筋;236、第三部分;2361、第二加强筋;237、第六卡扣部;238、第二台阶;24、第四装饰部;241、第二延伸部;242、第三连接槽;243、第四连接槽;244、第四部分;2441、第四卡扣部;2442、第一凹槽;245、第五部分;2451、第二凹槽;2452、第八卡扣部;246、第四台阶;3、第一紧固件;4、第二紧固件;5、第三紧固件;6、第四紧固件;200、智能穿戴设备;201、第一表带;202、第二表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智能主机,其可应用于智能穿戴设备,以作为智能穿戴设备的主机部分使用。具体地,该智能主机100包括主体结构1和装饰件2,该装饰件2位于主体结构1的外周,且装饰件2包括分体设置的第一装饰部21和第二装饰部22,该第一装饰部21和/或第二装饰部22可拆卸连接于主体结构1,即,可以仅有第一装饰部21可拆卸连接于主体结构1,或者,也可以仅有第二装饰部22可拆解连接于主体结构1,又或者,第一装饰部21和第二装饰部22均可拆卸连接主体结构1。
在本申请提供的智能主机100中,通过将装饰件2设置在主体结构1的外周,这样不仅能够利用该装饰件2提高智能主机100的外观表现力,还能利用该装饰件2保护主体结构1,以提高智能主机100的耐磨性,以对智能主机100起到防止刮花和摔坏的保护性作用。
进一步地,由于该装饰件2可包括相对主体结构1可拆卸的第一装饰部21和第二装饰部22,一方面,在用户需要更换装饰件2时,只需将第一装饰部21和/或第二装饰部22从主体结构1拆除,再将需要更换的装饰件2重新安装至主体结构1即可,而无需对整个智能主机100进行更换,大大地降低了智能主机100的更换成本。另一方面,可以通过配备多个不同设计的第一装饰部21和多个与第一装饰部21设计匹配的第二装饰部22,以使第一装饰部21和第二装饰部22可以呈现出不同风格的图案,例如,第一装饰部21和第二装饰部22可以呈现出各种动物(例如兔子、老虎、大象、猴子等)的图案,或者各种卡通人物(例如哆啦A梦、皮卡丘或凯蒂猫(HelloKitty)等)的图案等,从而使得用户可根据自身需求将不同设计的第一装饰部21和第二装饰部22安装在智能主机100上,以使智能主机100可以满足用户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
当将第一装饰部21和第二装饰部22安装主体结构1的外周时,第一装饰部21和第二装饰部22之间可以保持连接,以形成环绕在主体结构1的外周的一圈装饰件,也可以具有缝隙。一些实施例中,当将第一装饰部21和第二装饰部22安装主体结构1的外周时,第一装饰部21和第二装饰部22之间的连接可为拆卸连接,即,第二装饰部22可拆卸连接于第一装饰部21。这样,当第一装饰部21或第二装饰部22磨损严重或损坏需要更换时,只需将磨损严重或损坏的第一装饰部21或第二装饰部22从主体结构1拆除,再将新的第一装饰部21或第二装饰部22重新安装至主体结构1即可,无需对整个装饰件2进行更换,大大降低了更换装饰的成本。
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实现第一装饰部21和主体结构1的可拆卸连接,该第一装饰部21和主体结构1之间的连接至少可采用螺纹连接、卡扣连接和磁吸连接中的一种,即,第一装饰部21和主体结构1之间可以仅通过螺纹连接,或者,第一装饰部21和主体结构1之间可仅通过卡扣连接,或者,第一装饰部21和主体结构1之间可以仅通过磁吸连接,或者,第一装饰部21和主体结构1之间可以通过螺纹连接和卡扣连接,或者,第一装饰部21和主体结构1可以通过螺纹连接和磁吸连接,或者,第一装饰部21和主体结构1之间可以通过卡扣连接和磁吸连接,或者,第一装饰部21和主体结构1之间可以通过螺纹连接、卡扣连接和磁吸连接。同理地,为了实现第二装饰部22和主体结构1的可拆卸连接,第二装饰部22和主体结构1之间的连接至少采用螺纹连接、卡扣连接和磁吸连接中的一种,即,第二装饰部22和主体结构1之间可以仅通过螺纹连接,或者,第二装饰部22和主体结构1之间可仅通过卡扣连接,或者,第二装饰部22和主体结构1之间可以仅通过磁吸连接,或者,第二装饰部22和主体结构1之间可以通过螺纹连接和卡扣连接,或者,第二装饰部22和主体结构1可以通过螺纹连接和磁吸连接,或者,第二装饰部22和主体结构1之间可以通过卡扣连接和磁吸连接,或者,第二装饰部22和主体结构1之间可以通过螺纹连接、卡扣连接和磁吸连接。
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1至图3所示,该主体结构1可包括第一主体部分1a、第一表耳1b和第二表耳1c,该第一主体部分1a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表耳1b设于第一主体部分1a的第一端,而第二表耳1c设于第一主体部分1a的第二端。具体地,该主体结构1可包括底部支架11和主机本体12,该底部支架11可包括支架部分111、连接于支架部分111两端的第一表耳部分112和第二表耳部分113,该主机本体12可包括主机部分121、连接于主机部分121两端的第三表耳部分122和第四表耳部分123,该第三表耳部分122转动连接于第一表耳部分112,以使主机本体12可相对底部支架11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转换,从而可以改变智能主机100的摄像头(例如前置摄像头1d和/或后置摄像头的)的拍摄方向,以满足用户不同使用场合、不同使用场景对于摄像头的操作需求,可操作便利性和场景适应性更高,便于实现通话和拍摄等功能,给用户使用智能穿戴设备提供了便捷性,更加方便用户的使用。
其中,该第一状态为主机本体12大致叠设于底部支架11上的状态(如图1所示);而该第二状态为主机本体12相对底部支架11翻转一定角度的状态(如图2所示)。该支架部分111和主机部分121构成第一主体部分1a,第一表耳部分112和第三表耳部分122构成第一表耳1b,第二表耳1c和第四表耳部分123构成第二表耳1c。
在图2、图3和图4示出实施方式中,主机部分121的设有第四表耳部分123的一端设有前置摄像头1d。为了能够在主机本体12叠设于底部支架11上无需转动时,主机本体12能够维持在叠设于底部支架11上的状态,主机部分121的设有第四表耳部分123的一端还设有固持结构,该固持结构的按压凸起部1e凸出于主机部分121的端面,且该固持结构可用于在主机本体12位于第一状态时,实现主机本体12与底部支架11的连接,以使主机本体12相对底部支架11维持在第一状态,以将主机本体12牢牢地固定在底部支架11上,使得主机本体12与底部支架11能够一直保持在叠合状态下,使得该智能穿戴设备的使用可以与普通穿戴设备无异,可有效地满足用户的不同使用需求,同时还可以防止用户佩戴智能穿戴设备做运动时带动主机本体12相对底部支架11发生转动,以避免主机本体12与底部支架11易发生碰撞的问题,从而有利于延长智能穿戴设备的使用寿命,且可以提高该智能穿戴设备的使用舒适度。
进一步地,第一主体部分1a的主机本体12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面1211和第二面,即,主机本体12的主机部分121具有相对的第一面1211和第二面,第一面1211背向支架部分111设置,第二面朝向支架部分111设置,主体结构1的显示屏设置于第一面1211。
在本实施例中,该主机本体12主要作为智能穿戴设备的主机使用,其可实现通话、收发信息、摄像、视频通话、扫描二维码、移动支付、查看环境信息以及查看身体信息等功能。因此,在本实施例中,该主机本体12还可包括未图示的主板组件、电池、扬声器、麦克风、卡座组件,通信模块及实现各种功能的传感器,其中传感器可以是重力传感器、加速传感器、距离传感器、心率传感器、气压传感器,紫外线检测器等。且该主机本体12同时还包括用于身份识别的元件,例如指纹识别模组、面部识别模组等。
考虑到智能主机100在使用过程中都是佩戴在用户的腕部上,而在将智能主机100佩戴在用户的腕部上时,底部支架11一般是位于主机本体12和用户的腕部之间,所以,主体结构1能够被看到的结构主要是主机本体12,以及容易被外界物体碰到的结构也是主要是主机本体12,故第一装饰部21和第二装饰部22通常是可拆卸连接于主体结构1的主机本体12的,以利用第一装饰部21和第二装饰部22提高主机本体12的外观表现力,同时还可利用第一装饰部21和第二装饰部22保护主机本体12,以提高主机本体12的耐磨性,以对主机本体12起到防止刮花和摔坏的保护性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装饰件2除了可以被拆分为两个装饰部,即,装饰件2除了可以包括第一装饰部21和第二装饰部22,该装饰件2也可以被拆分为三个装饰部、四个装饰部或者更多个装饰部等等。由于目前的智能主机100的形状主要为近似的方形,则该装饰件2可以被拆分为四个装饰部,所以,本申请中的装饰件2除了包括前述的第一装饰部21和第二装饰部22,还可以包括第三装饰部23和第四装饰部24,第三装饰部23和第四装饰部24连接于主体结构1,且第一装饰部21、第三装饰部23、第二装饰部22和第四装饰部24依次环绕在主体结构1的外周,即,第三装饰部23和第四装饰部24连接于主体结构1的主机本体12,且第一装饰部21、第三装饰部23、第二装饰部22和第四装饰部24依次环绕在主机本体12的外周。相较于装饰件2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装饰部21、第二装饰部22、第三装饰部23和第四装饰部24的方式而言,装饰件2采用分体设置的第一装饰部21、第二装饰部22、第三装饰部23和第四装饰部24,则第一装饰部21、第二装饰部22、第三装饰部23和第四装饰部24可以采用不同的材质和外观工艺,以提高装饰件2的外观表现力。
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装饰部21和第二装饰部22可分位于第一主体部分1a的两侧,例如位于图1中的左右两侧,而该第三装饰部23可位于主机本体12的一端,例如图1中的主机本体12的前端,第四装饰部24可为位于主机本体12的另一端,例如图1中的主机本体12的后端。具体地,第三装饰部23可连接于主机本体12的第三表耳部分122,第四装饰部24可连接于主机本体12的第四表耳部分123。
进一步地,该装饰件2可为弹性件或柔性件等,即,第一装饰部21可以为弹性件或柔性件等,第二装饰部22可以为弹性件或柔性件等,第三装饰部23可以为弹性件或柔性件等,以及第四装饰部24可以为弹性件或柔性件等。
考虑到:智能主机100的摄像头通常设置于第一主体部分1a的第一端,以及用于实现智能主机100的翻转功能的转动结构通常设置于第一主体部分1a的第二端,所以,第三装饰部23的硬度通常大于第一装饰部21和/或第二装饰部22的硬度,第四装饰部24的硬度通常大于第一装饰部21和/或第二装饰部22的硬度,以确保第三装饰部23和第四装饰部24具有较强的结构强度,以解决因第三装饰部23和第四装饰部24的结构强度不足而容易裂开的问题。
基于此,第三装饰部23的硬度大于第一装饰部21和/或第二装饰部22的硬度,第四装饰部24的硬度大于第一装饰部21和/或第二装饰部22的硬度,则第三装饰部23和第四装饰部24相较于第一装饰部21和第二装饰部22更耐磨,所以,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三装饰部23延伸有第一延伸部231,第四装饰部24延伸有第二延伸部241,该第一延伸部231延伸至位于主体结构1的显示屏的一侧上,第二延伸部241延伸至位于主体结构1的显示屏的另一侧上,以使第一延伸部231和第二延伸部241可以凸出于显示屏上,从而可以利用第一延伸部231和第二延伸部241保护显示屏,以防止显示屏被刮花。
也正是因为本申请可以利用第一延伸部231和第二延伸部241保护显示屏不被刮花,所以可以无需借助第一装饰部21和第二装饰部22保护显示屏,则在第二面指向第一面1211的方向上,例如图1中的上下方向上,第一装饰部21的第三面211和/或第二装饰部22的第四面221可以低于第一面1211。在切换显示屏的显示画面的过程中,用户的使用习惯一般是利用手指沿着用户的手臂方向(例如图1中的左右方向)在显示屏上滑动以实现画面的切换,如果第三面211或第四面221高于第一面1211,用户的手指碰到第三面211或第四面221,从而影响用户切换显示屏的画面,导致用户的使用体验感较低,所以,通过限定第三面211和第四面221低于第一面1211,可以解决用户在切换画面的过程中,用户手指碰到第三装饰部23和第四装饰部24的问题,以确保用户可以正常切换显示屏的画面,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其中,第一装饰部21的第三面211与第一面1211的朝向相同,第二装饰部22的第四面221与第一面1211朝向的相同。
进一步地,第一装饰部21的第三面211可以为自靠近主机部分121的一侧边沿第一面1211指向第二面的方向倾斜设置的倾斜面,即,第三面211可为自靠近主机部分121的右侧边向下倾斜设置的倾斜面,第四面221为自靠近主体结构1的一侧边沿第一面1211指向第二面的方向倾斜设置的倾斜面,即,第四面221可为自靠近主机部分121的右侧边向下倾斜设置的倾斜面。在右切换显示屏的显示画面的过程中,当用户的手指向右滑动靠近至主机部分121的右侧边时,用户的手指会有继续向右运动的趋势,限定第三面211为自靠近主机部分121的右侧边向下倾斜设置的倾斜面,可以为用户手指向右切换显示画面起到导向、缓冲的作用;同样地,当用户的手指向左滑动靠近至主机部分121的左侧边时,用户的手指会有继续向左运动的趋势,限定第四面221为自靠近主机部分121的左侧边向下倾斜设置的倾斜面,可以为用户手指向左切换显示画面起到导向、缓冲的作用。
更进一步地,由于第一装饰部21可拆卸连接于主机部分121,在将第一装饰部21从主机部分121拆卸下来时,用户通常会用拇指和食指握住第一装饰部21以使第一装饰部21脱离主机部分121,此时,拇指或食指会作用于第一装饰部21的第三面211,限定第三面211为自靠近主机部分121的左侧边向下倾斜设置的倾斜面,便于拇指或食指对第三面211施加作用力,从而便于使第一装饰部21脱离主机部分121,方便第一装饰部21的拆卸。同样地,由于第二装饰部22可拆卸连接于主机部分121,在将第二装饰部22从主机部分121拆卸下来时,用户通常会用拇指和食指握住第二装饰部22以使第二装饰部22脱离主机部分121,此时,拇指或食指会作用于第二装饰部22的第四面221,限定第四面221为自靠近主机部分121的右侧边向下倾斜设置的倾斜面,便于拇指或食指对第四面221施加作用力,从而便于使第二装饰部22脱离主机部分121,方便第二装饰部22的拆卸。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5所示,该第三装饰部23和第一装饰部21中的一个设有第一连接凸起212,第三装饰部23和第一装饰部21中的另一个设有第一连接槽232,第一连接凸起212插接于第一连接槽232,第三装饰部23和第二装饰部22中的一个设有第二连接凸起222,第三装饰部23和第二装饰部22中的另一个设有第二连接槽233,第二连接凸起222插接于第二连接槽233。第四装饰部24和第一装饰部21中的一个设有第三连接凸起213,第四装饰部24和第一装饰部21中的另一个设有第三连接槽242,第三连接凸起213插接于第三连接槽242,第四装饰部24和第二装饰部22中的一个设有第四连接凸起223,第四装饰部24和第二装饰部22中的另一个设有第四连接槽243,第四连接凸起223插接于第四连接槽243。通过在任意相邻的两个装饰部中的其中一个设置连接凸起,另一个设置连接槽,能够在将第一装饰部21、第二装饰部22、第三装饰部23和第四装饰部24组装主机部分121时,利用连接凸起和连接槽的配合作用,使得任意相邻的两个装饰部之间的连接处相互嵌合设置,可以做到近似无缝连接,无法从任意相邻的两个装饰部之间的连接处看到主机本体12,以提高装饰件2的外观表现力;同时还可以限制各个装饰部的位置,便于各个装饰部的组装。
在图3和图5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装饰部21设有所述第一连接凸起212和所述第三连接凸起213,第二装饰部22设有所述第二连接凸起222和所述第四连接凸起223,第三装饰部23设有所述第一连接槽232和所述第三连接槽242,第四装饰部24设有所述第二连接槽233和所述第四连接槽243。
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3至图5所示,该第一装饰部21可拆卸连接于第一表耳1b和/或第二表耳1c,即,该第一装饰部21可拆卸连接于第三表耳部分122和/或第四表耳部分123;和/或,第二装饰部22可拆卸连接于第一表耳1b和/或第二表耳1c,即,该第二装饰部22可拆卸连接于第三表耳部分122和/或第四表耳部分123。示例性地,第一装饰部21可拆卸连接于第三表耳部分122和第四表耳部分123;以及第二装饰部22可拆卸连接于第三表耳部分122和第四表耳部分123。通过限定第一装饰部21可拆连接于主机本体12的第三表耳部分122和第四表耳部分123,以及限定第二装饰部22可拆连接于主机本体12的第三表耳部分122和第四表耳部分123,这样可以利用主机本体12原本就有的表耳结构预留拆卸结构的位置,以实现第一装饰部21和主机本体12的可拆卸连接以及第二装饰部22和主机本体12的可拆卸连接,即,第一装饰部21和第二装饰部22的可拆卸设计可以利用、结合主机本体12的结构特点,能够在不影响主机本体12的外周结构件(例如充电口、出声孔、按钮等)的布局的情况下,实现第一装饰部21和主机本体12之间的可拆卸连接,以及第二装饰部22和主机本体12之间的可拆卸连接,所以,尽管在主机本体12的外周设置了可拆卸的第一装饰部21和第二装饰部22,也仍能使智能主机100符合小型化设计的要求。
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表耳1b在垂直于第一方向上的宽度小于第一主体部分1a在垂直于第一方向上的宽度,即,第三表耳部分122在垂直于第一方向上的宽度小于主机部分121在垂直于第一方向上的宽度;和/或,第二表耳1c在垂直于第一方向上的宽度小于第一主体部分1a在垂直于第一方向上的宽度,即,第四表耳部分123在垂直于第一方向上的宽度小于主机部分121在垂直于第一方向上的宽度。示例性地,第三表耳部分122在垂直于第一方向上的宽度小于主机部分121在垂直于第一方向上的宽度,以及第四表耳部分123在垂直于第一方向上的宽度小于主机部分121垂直于在第一方向上的宽度。而该第一装饰部21可包括在第一装饰部分214、连接于第一装饰部分214两侧的第二装饰部分215215和第三装饰部分216,第二装饰部分215可拆卸连接于第三表耳部分122的一侧,第三装饰部分216可拆卸连接于第四表耳部分123的一侧。第二装饰部22可包括在第四装饰部分224、连接于第四装饰部分224两侧的第五装饰部分225和第六装饰部分226,第五装饰部分225可拆卸连接于第三表耳部分122的另一侧,第六装饰部分226可拆卸连接于第四表耳部分123的另一侧。其中,前述的第一方向为第一端指向第二端的方向,例如图1中的向后方向。
由于第一装饰部21的第二装饰部分215可拆卸连接于第三表耳部分122,第三装饰部分216可拆卸连接于第四表耳部分123,通过限定第三表耳部分122在垂直于第一方向上的宽度小于主机部分121在垂直于第一方向上的宽度,以及限定第四表耳部分123在垂直于第一方向上的宽度小于主机部分121在垂直于第一方向上的宽度,使得第二装饰部分215和第三装饰部分216可分别相对第一装饰部分214弯折设置,以使第一装饰部21可以大致包裹在主机部分121的一侧,以提高第一装饰部21和主机部分121的连接稳定性。同样地,由于第二装饰部22的第五装饰部分225可拆卸连接于第三表耳部分122,第六装饰部分226可拆卸连接于第四表耳部分123,通过限定第三表耳部分122在垂直于第一方向上的宽度小于主机部分121在垂直于第一方向上的宽度,以及限定第四表耳部分123在垂直于第一方向上的宽度小于主机部分121在垂直于第一方向上的宽度,使得第五装饰部分225和第六装饰部分226可分别相对第四装饰部分224弯折设置,以使第二装饰部22可以大致包裹在主机部分121的另一侧,以提高第二装饰部22和主机部分121的连接稳定性。
进一步地,第一表耳1b与第一主体部分1a的连接处为弧形过渡,即,第三表耳部分122与主机部分121的连接处为弧形过渡,第二表耳1c与第一主体部分1a的连接处为弧形过渡,即,第四表耳部分123与主机部分121的连接处为弧形过渡。这样可以避免第三表耳部分122和主机部分121的连接处形成尖角,以及避免第四表耳部分123和主机部分121的连接处形成尖角,从而可以避免因形成尖角而对第一装饰部21和第二装饰部22造成损伤的情况。
对应地,第二装饰部分215与第一装饰部分214的连接处为弧形过渡,且第三装饰部分216与第一装饰部分214的连接处为弧形过渡。这样可以避免第二装饰部分215与第一装饰部分214的连接处形成尖角,以及避免第三装饰部分216与第一装饰部分214的连接处形成尖角,从而可以避免因形成尖角存在应力集中而对第一装饰部21的结构强度造成影响的情况。第五装饰部分225与第四装饰部分224的连接处为弧形过渡,且第六装饰部分226与第四装饰部分224的连接处为弧形过渡。这样可以避免第五装饰部分225与第四装饰部分224的连接处形成尖角,以及避免第六装饰部分226与第四装饰部分224的连接处形成尖角,从而可以避免因形成尖角存在应力集中而对第二装饰部22的结构强度造成影响的情况。
由上述可知,第一装饰部21可通过第二装饰部分215和第三表耳部分122的可拆卸连接,以及第三装饰部分216和第四表耳部分123的可拆卸连接实现与主机本体12的可拆连接,所以,当第一装饰部21组装至主机本体12时,第一装饰部21是通过第二装饰部分215和第三表耳部分122的连接,以及第三装饰部分216和第四表耳部分123的连接实现与主机本体12的连接的,为了提高第一装饰部21在主机本体12上的连接稳定性,该第一装饰部分214可拆卸连接于主机本体12的主机部分121的一侧。
同样地,第二装饰部22可通过第五装饰部分225和第三表耳部分122的可拆卸连接,以及第六装饰部分226和第四表耳部分123的可拆卸连接实现与主机本体12的可拆连接,所以,当第二装饰部22组装至主机本体12时,第二装饰部22是通过第五装饰部分225和第三表耳部分122的连接,以及第六装饰部分226和第四表耳部分123的连接实现与主机本体12的连接的,为了提高第二装饰部22在主机本体12上的连接稳定性,该第四装饰部分224可拆卸连接于主机本体12的主机部分121的另一侧。
进一步地,主机本体12的主机部分121的一侧可设有第一螺纹孔121a,第一装饰部分214对应第一螺纹孔121a的位置设有第一连接孔2141,该第一连接孔2141通过第一紧固件3与第一螺纹孔121a连接,以实现第一装饰部分214与主机部分121的一侧之间的可拆卸连接。主机本体12的主机部分121的另一侧设有第二螺纹孔121b,第四装饰部分224对应第二螺纹孔121b的位置设有第二连接孔2241,该第二连接孔2241通过第二紧固件4与第二螺纹孔121b连接,以实现第四装饰部分224与主机部分121的另一侧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其中,第一紧固件3可为螺钉或螺栓等,第二紧固件4可为螺钉或螺栓等。
在图3和图5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螺纹孔121a可为两个,两个第一螺纹孔121a间隔设置,第一连接孔2141也可为两个,第一紧固件3也可为两个,两个第一连接孔2141分别通过对应的第一紧固件3与对应的第一螺纹孔121a连接。通过设置两个第一螺纹孔121a、两个第一连接孔2141和两个第一紧固件3,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第一装饰部21与主机部分121的一侧的连接稳定性。第二螺纹孔121b可为两个,两个第二螺纹孔121b间隔设置,第二连接孔2241也可为两个,第二紧固件4也可为两个,两个第二连接孔2241分别通过对应的第二紧固件4与对应的第二螺纹孔121b连接。通过设置两个第二螺纹孔121b、两个第二连接孔2241和两个第二紧固件4,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第二装饰部22与主机部分121的另一侧的连接稳定性。
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3至图5所示,为了实现第一装饰部21和第一表耳1b、第二表耳1c的可拆卸连接,第一表耳1b的第三表耳部分122和第二表耳1c的第四表耳部分123均设有第三螺纹孔1221,第一装饰部21的第二装饰部分215和第三装饰部分216对应第三螺纹孔1221的位置设有第三连接孔2151,该第三连接孔2151通过第三紧固件5与第三螺纹孔1221连接,以实现第二装饰部分215与第三表耳部分122之间的可拆卸连接,以及实现第三装饰部分216与第四表耳部分123的可拆连接。而为了实现第二装饰部22和第一表耳1b、第二表耳1c的可拆卸连接,第一表耳1b的第三表耳部分122和第二表耳1c的第四表耳部分123还均设有第四螺纹孔1222,第二装饰部22的第五装饰部分225和第六装饰部分226对应第四螺纹孔1222的位置设有第四连接孔2251,该第四连接孔2251通过第四紧固件6与第四螺纹孔1222连接,以实现第五装饰部分225与第三表耳部分122之间的可拆卸连接,以及实现第六装饰部分226与第四表耳部分123的可拆连接。其中,第三紧固件5可为螺钉或螺栓等,第四紧固件6可为螺钉或螺栓等。
进一步地,第一表耳1b的第三表耳部分122和第二表耳1c的第四表耳部分123均凸设有第一凸起部1223,该第三螺纹孔1221设于第一凸起部1223,通过设置第一凸起部1223,并将第三螺纹孔1221设置在第一凸起部1223,能够在确保第三螺纹孔1221具有较深的深度,以确保第二装饰部分215与第三表耳部分122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和第三装饰部分216与第四表耳部分123的连接稳定性的情况下,避免第三螺纹孔1221与主机部分121的内部空间连通,从而无需考虑第三螺纹孔1221的防水密封性能,节约成本。同理,第一表耳1b的第三表耳部分122和第二表耳1c的第四表耳部分123还均凸设有第二凸起部1224,该第四螺纹孔1222设于第二凸起部1224,通过设置第二凸起部1224,并将第四螺纹孔1222设置在第二凸起部1224,能够在确保第四螺纹孔1222具有较深的深度,以确保第五装饰部分225与第三表耳部分122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和第六装饰部分226与第四表耳部分123的连接稳定性的情况下,避免第四螺纹孔1222与主机部分121的内部空间连通,从而无需考虑第四螺纹孔1222的防水密封性能,节约成本。
更进一步地,该第一凸起部1223穿设于第三连接孔2151并且至少部分位于第三连接孔2151外,则该第三连接孔2151的外周设有第一凸出遮挡部2152,该第一凸出遮挡部2152用于遮挡第一凸起部1223,从而能够在不影响第三紧固件5穿过第三连接孔2151与第三螺纹孔1221连接的情况下,利用第一凸出遮挡部2152遮挡第一凸起部1223位于第三连接孔2151外的部分,进而避免因露出第一凸起部1223而影响装饰件2的外观表现力。同理,第二凸起部1224穿设于第四连接孔2251并且至少部分位于第四连接孔2251外,第四连接孔2251的外周设有第二凸出遮挡部2252,该第二凸出遮挡部2252用于遮挡第二凸起部1224,从而能够在不影响第四紧固件6穿过第四连接孔2251与第四螺纹孔1222连接的情况下,利用第二凸出遮挡部2252遮挡第二凸起部1224位于第四连接孔2251外的部分,进而避免因露出第二凸起部1224而影响装饰件2的外观表现力。其中,第三方向为第一凸起部1223指向第二凸起部1224的方向,例如,图1中的向后方向。
在图3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凸出遮挡部2152可为两个,其中一个第一凸出遮挡部2152的凸出高度沿第二方向逐渐增大,以使该第一凸出遮挡部2152能够遮挡对应的第一凸起部1223;另一个第一凸出遮挡部2152的突出高度沿第三方向逐渐增大,以使该第一凸出遮挡部2152能够遮挡对应的第一凸起部1223。其中,第二方向为第二凸起部1224指向第一凸起部1223的方向,例如,图1中的向前方向,第三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反,例如,图1中的向后方向。
在图5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凸出遮挡部2252可为两个,其中一个第二凸出遮挡部2252的凸出高度沿第二方向逐渐增大,以使该第二凸出遮挡部2252能够遮挡对应的第二凸起部1224;另一个第二凸出遮挡部2252的突出高度沿第三方向逐渐增大,以使该第二凸出遮挡部2252能够遮挡对应的第二凸起部1224。
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6至图10所示,第一装饰部21的第一装饰部分214和主机本体12的主机部分121二者之一设有第一插接部2142,第一装饰部21的第一装饰部分214和主机本体12的主机部分121二者另一设有第一插接槽1212,该第一插接部2142和第一插接槽1212插接,这样不仅可以利第一插接部2142和第一插接槽1212的配合连接,提高第一装饰部21和主机本体12之间的连接稳定,还可以对第一装饰部21的组装起到限位和定位的作用。同理,第二装饰部22的第四装饰部分224和主机本体12的主机部分121二者之一设有第二插接部2242,第二装饰部22的第四装饰部分224和主机本体12的主机部分121二者另一设有第二插接槽1213,该第二插接部2242和第二插接槽1213插接,这样不仅可以利第二插接部2242和第二插接槽1213的配合连接,提高第二装饰部22和主机本体12之间的连接稳定,还可以对第二装饰部22的组装起到限位和定位的作用。
在图3和图5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装饰部21的第一装饰部分214设有间隔设置的五个第一插接部2142,例如插接条或插接块等,主机部分121的一侧设有间隔设置的五个第一连接槽232,五个第一连接槽232分别与对应的第一插接2142部插接。第二装饰部22的第四装饰部分224设有间隔设置的五个第二插接部2242,例如插接条或插接块等,主机部分121的另一侧设有间隔设置的五个第二连接槽233,五个第二连接槽233分别与对应的第二插接部2242插接。
为了能够在第三装饰部23和第四装饰部24磨损严重或损坏时可以进行更换,该第三装饰部23可拆卸连接于主机本体12的一端,第四装饰部24可拆卸连接于主机本体12的另一端。值得注意的是,当将第一装饰部21、第二装饰部22、第三装饰部23和第四装饰部24从主机本体12上拆卸下来时,主机本体12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主机,能够正常使用,即,第一装饰部21、第二装饰部22、第三装饰部23和第四装饰部24的拆卸和组装不会影响主机本体12的使用。
进一步地,为了实现第三装饰部23和主机本体12的一端的可拆卸连接,该第三装饰部23和主机本体12的一端之间的连接至少可采用螺纹连接、卡扣连接和磁吸连接中的一种,即,第三装饰部23和主机本体12的一端之间可以仅通过螺纹连接,或者,第三装饰部23和主机本体12的一端之间可仅通过卡扣连接,或者,第三装饰部23和主机本体12的一端之间可以仅通过磁吸连接,或者,第三装饰部23和主机本体12的一端之间可以通过螺纹连接和卡扣连接,或者,第三装饰部23和主机本体12的一端可以通过螺纹连接和磁吸连接,或者,第三装饰部23和主机本体12的一端之间可以通过卡扣连接和磁吸连接,或者,第三装饰部23和主机本体12的一端之间可以通过螺纹连接、卡扣连接和磁吸连接。同理地,为了实现第四装饰部24和主机本体12的另一端的可拆卸连接,该第四装饰部24和主机本体12的另一端之间的连接至少可采用螺纹连接、卡扣连接和磁吸连接中的一种,即,第四装饰部24和主机本体12的另一端之间可以仅通过螺纹连接,或者,第四装饰部24和主机本体12的另一端之间可仅通过卡扣连接,或者,第四装饰部24和主机本体12的另一端之间可以仅通过磁吸连接,或者,第四装饰部24和主机本体12的另一端之间可以通过螺纹连接和卡扣连接,或者,第四装饰部24和主机本体12的另一端可以通过螺纹连接和磁吸连接,或者,第四装饰部24和主机本体12的另一端之间可以通过卡扣连接和磁吸连接,或者,第四装饰部24和主机本体12的另一端之间可以通过螺纹连接、卡扣连接和磁吸连接。
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6至10以及图11至图14所示,主体结构1的一端包括第一端部1214、间隔设于第一端部1214的第一子表耳1225和第二子表耳1226,例如,主机本体12的一端包括第一端部1214和间隔设于第一端部1214的第一子表耳1225和第二子表耳1226,其中,第一子表耳1225和第二子表耳1226构成前述的第三表耳部分122。第三装饰部23包括第一部分234、连接于第一部分234两侧的第二部分235和第三部分236,该第二部分235可拆卸连接于第一子表耳1225,第三部分236可拆卸连接于第二子表耳1226,以使第三装饰部23和主机本体12的可拆卸连接。主体结构1的另一端包括第二端部1215、间隔设于第二端部1215的第三子表耳1231和第四子表耳1232,例如,主机本体12的另一端包括第二端部1215、间隔设于第二端部1215的第三子表耳1231和第四子表耳1232,其中,第三子表耳1231和第四子表耳1232构成前述的第四表耳部分123。第四装饰部24包括第四部分244和与第四部分244成角度连接的第五部分245,第五部分245的两侧分别可拆卸连接于第三子表耳1231和第四子表耳1232,以实现第四装饰部24和主机本体12的可拆卸连接。
由上述可知,第三装饰部23可通过第二部分235和第一子表耳1225的可拆卸连接,以及第三部分236和第二子表耳1226的可拆卸连接实现与主机本体12的可拆连接,所以,当第三装饰部23组装至主机本体12时,第三装饰部23是通过第二部分235和第一子表耳1225的连接,以及第三部分236和第二子表耳1226的连接实现与主机本体12的连接的,为了提高第三装饰部23在主机本体12上的连接稳定性,第三装饰部23的第一部分234可拆卸连接于第一端部1214。同样地,第四装饰部24可通过第五部分245的两侧分别与第三子表耳1231和第四子表耳1232的可拆卸连接实现与主机本体12的可拆连接,所以,当第四装饰部24组装至主机本体12时,第四装饰部24是通过第五部分245的一侧和第三子表耳1231的连接,以及第五部分245的另一侧和第四子表耳1232的连接实现与主机本体12的连接的,为了提高第四装饰部24在主机本体12上的连接稳定性,第四装饰部24的第四部分244可拆卸连接于第二端部1215。
进一步地,第一端部1214与显示屏朝向相同的一面设有第一卡扣部12141,第一部分234对应第一卡扣部12141的位置设有第二卡扣部2341,该第二卡扣部2341和第一卡扣部12141卡接,以实现第一部分234和第一端部1214之间的可拆卸连接。第二端部1215与显示屏朝向相同的一面设有第三卡扣部12151,第四部分244对应第三卡扣部12151的位置设有第四卡扣部2441,该第四卡扣部2441和第三卡扣部12151卡接,以实现第四部分244和第二端部1215之间的可拆卸连接。
更进一步地,第一卡扣部12141和第二卡扣部2341二者之一可为卡条或卡块,第一卡扣部12141和第二卡扣部2341二者另一可为卡槽,且第一卡扣部12141可为多个,多个第一卡扣部12141间隔设置,对应地,第二卡扣部2341可为多个,多个第二卡扣部2341分别与对应的第一卡扣部12141连接。在图7、图8、图12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卡扣部12141可为卡槽,且第一卡扣部12141可为四个,对应地,第二卡扣部2341可为卡块,且第二卡扣部2341可为四个。第三卡扣部12151和第四卡扣部2441二者之一可为卡条或卡块,第三卡扣部12151和第四卡扣部2441二者另一可为卡槽,且第三卡扣部12151可为多个,多个第三卡扣部12151间隔设置,对应地,第四卡扣部2441可为多个,多个第四卡扣部2441分别与对应的第三卡扣部12151连接。在图7、图8、图14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第三卡扣部12151可为卡槽,且第三卡扣部12151可为六个,对应地,第四卡扣部2441可为卡块,且第四卡扣部2441可为六个。
一些实施例中,第四装饰部24的第四部分244对应前置摄像头1d的位置设有第一凹槽2442,主体结构1的前置摄像头1d可插接于第一凹槽2442,这样,不仅可以限制第四装饰部24在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的位置,还可以对第四装饰部24的组装起到定位的作用,从而便于第四装饰部24的组装。同时该第四装饰部24的第五部分245对应按压凸起部1e的位置设有第二凹槽2451,固持结构的按压凸起部1e可插接于第二凹槽2451,这样,不仅可以限制第四装饰部24在上下方向的位置,还可以对第四装饰部24的组装起到定位的作用,从而便于第四装饰部24的组装。由此可见,第四装饰部24的限位以及定位均可利用主机本体12原有的结构来实现,无需额外定位部件和限位部件,减少智能主机100的零部件数量,从而有利于使智能主机100符合小型化设计的要求。
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实现第三装饰部23和第一子表耳1225、第二子表耳1226的可拆卸连接,第一子表耳1225和第二子表耳1226均设有第五卡扣部1227,第三装饰部23的第二部分235和第三部分236均设有第六卡扣部237,该第六卡扣部237和第五卡扣部1227卡接,以实现第二部分235和第一子表耳1225之间的可拆卸连接,以及实现第三部分236和第二子表耳1226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同样地,为了实现第四装饰部24和第三子表耳1231、第四子表耳1232的可拆卸连接,第三子表耳1231和第四子表耳1232均设有第七卡扣部1233,第四装饰部24的第五部分245的两侧均设有第八卡扣部2452,该第八卡扣部2452和第七卡扣部1233卡接,以实现第五部分245和第三子表耳1231、第四子表耳1232之间的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第五卡扣部1227和第六卡扣部237二者之一可为卡条或卡块,第五卡扣部1227和第六卡扣部237二者另一可为卡槽,且第五卡扣部1227可为多个,多个第五卡扣部1227间隔设置,对应地,第六卡扣部237可为多个,多个第六卡扣部237分别与对应的第五卡扣部1227连接。在图7、图8、图11、图12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第五卡扣部1227可为卡槽,且第五卡扣部1227可为三个,对应地,第六卡扣部237可为卡块,且第六卡扣部237可为三个。第七卡扣部1233和第八卡扣部2452二者之一可为卡条或卡块,第七卡扣部1233和第八卡扣部2452二者另一可为卡槽,且第七卡扣部1233可为多个,多个第七卡扣部1233间隔设置,对应地,第八卡扣部2452可为多个,多个第八卡扣部2452分别与对应的第七卡扣部1233连接。在图7、图8、图13、图14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第七卡扣部1233可为卡槽,且第七卡扣部1233可为三个,对应地,第八卡扣部2452可为卡块,且第八卡扣部2452可为三个。
一些实施例中,主体结构1包括主壳体121c和与主壳体121c盖合连接的后盖板121d,例如,主机本体12的主机部分121包括主壳体121c和与主壳体121c盖合连接后盖板121d,该主壳体121c的一端设有前述的第一子表耳1225和第二子表耳1226,后盖板121d靠近第一子表耳1225和第二子表耳1226的位置均设有第一台阶121e,第三装饰部23的第二部分235和第三部分236对应第一台阶121e的位置设有第二台阶238,该第二台阶238与第一台阶121e配合抵接,以使第三装饰部23能够更加稳定地连接在主机本体12的主机部分121上,同时还可以防止第三装饰部23发生变形而脱离主机本体12。以及该后盖板121d靠近第三子表耳1231和第四子表耳1232的位置均设有第三台阶121f,第四装饰部24的第五部分245对应第三台阶121f的位置设有第四台阶246,该第四台阶246与第三台阶121f配合抵接,以使第四装饰部24能够更加稳定地连接在主机本体12的主机部分121上,同时还可以防止第四装饰部24发生变形而脱离主机本体12。
一些实施例中,第三装饰部23的第二部分235朝向第三部分236的一侧设有第一加强筋2351,以增强第二部分235的结构强度,避免第二部分235发生变形;以及第三装饰部分216的第三部分236的朝向第二部分235的一侧设有第二加强筋2361,以增强第三部分236的结构强度,避免第三部分236发生变形。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穿戴设备,该智能穿戴设备200具有如前述实施例所述的智能主机100。具体地,如图15所示,该智能穿戴设备200可包括第一表带201、第二表带202和如前述实施例所述的智能主机100,第一表带201连接于底部支架的第一表耳部分112,第二表带202连接于底部支架的第二表耳部分113。其中,所述智能穿戴设备200可以为但不限于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
可以理解的,具有前述实施例所述的智能主机100的智能穿戴设备200,也具有前述实施例所述的智能主机100的全部技术效果。即,智能穿戴设备200可以通过配备多个不同设计的第一装饰部和多个与第一装饰部设计匹配的第二装饰部,使得用户可根据自身需求将不同设计的第一装饰部和第二装饰部安装在智能主机上,以使智能主机可以满足用户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由于上述技术效果已在智能主机100的实施例中做了详细介绍,此处就不再赘述。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智能主机及智能穿戴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智能主机及智能穿戴设备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31)

1.一种智能主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结构;以及
装饰件,所述装饰件位于所述主体结构的外周,所述装饰件包括分体设置的第一装饰部和第二装饰部,所述第一装饰部和/或所述第二装饰部可拆卸连接于所述主体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装饰部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一装饰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饰部和所述主体结构之间的连接至少采用螺纹连接、卡扣连接和磁吸连接中的一种,所述第二装饰部和所述主体结构之间的连接至少采用螺纹连接、卡扣连接和磁吸连接中的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结构包括第一主体部分、第一表耳和第二表耳,所述第一主体部分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表耳设于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二表耳设于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一装饰部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一表耳和/或所述第二表耳,和/或,所述第二装饰部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一表耳和/或所述第二表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饰部和所述第二装饰部分位于所述第一主体部分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指向所述第二端的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第一表耳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主体部分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宽度,和/或,第二表耳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主体部分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宽度;
所述第一装饰部包括在第一装饰部分、连接于所述第一装饰部分两侧的第二装饰部分和第三装饰部分,所述第二装饰部分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一表耳的一侧,所述第三装饰部分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二表耳的一侧;
所述第二装饰部包括在第四装饰部分、连接于所述第四装饰部分两侧的第五装饰部分和第六装饰部分,所述第五装饰部分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一表耳的另一侧,所述第六装饰部分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二表耳的另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饰部分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一主体部分的一侧,所述第四装饰部分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一主体部分的另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部分的一侧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装饰部分对应所述第一螺纹孔的位置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通过第一紧固件与所述第一螺纹孔连接;
所述第一主体部分的另一侧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第四装饰部分对应所述第二螺纹孔的位置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通过第二紧固件与所述第二螺纹孔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耳与所述第一主体部分的连接处为弧形过渡,所述第二表耳与所述第一主体部分的连接处为弧形过渡;
所述第二装饰部分与所述第一装饰部分的连接处为弧形过渡,且所述第三装饰部分与所述第一装饰部分的连接处为弧形过渡;
所述第五装饰部分与所述第四装饰部分的连接处为弧形过渡,且所述第六装饰部分与所述第四装饰部分的连接处为弧形过渡。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耳和所述第二表耳均设有第三螺纹孔,所述第一装饰部对应所述第三螺纹孔的位置设有第三连接孔,所述第三连接孔通过第三紧固件与所述第三螺纹孔连接;
所述第一表耳和所述第二表耳还均设有第四螺纹孔,所述第二装饰部对应所述第四螺纹孔的位置设有第四连接孔,所述第四连接孔通过第四紧固件与所述第四螺纹孔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智能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耳和所述第二表耳均凸设有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三螺纹孔设于所述第一凸起部;
所述第一表耳和所述第二表耳还均凸设有第二凸起部,所述第四螺纹孔设于所述第二凸起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智能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部穿设于所述第三连接孔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三连接孔外,所述第三连接孔的外周设有第一凸出遮挡部,所述第一凸出遮挡部用于遮挡所述第一凸起部;
所述第二凸起部穿设于所述第四连接孔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四连接孔外,所述第四连接孔的外周设有第二凸出遮挡部,所述第二凸出遮挡部用于遮挡所述第二凸起部。
13.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饰部和所述第一主体部分二者之一设有第一插接部,所述第一装饰部和所述第一主体部分二者另一设有第一插接槽,所述第一插接部和所述第一插接槽插接;
所述第二装饰部和所述第一主体部分二者之一设有第二插接部,所述第二装饰部和所述第一主体部分二者另一设有第二插接槽,所述第二插接部和所述第二插接槽插接。
14.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部分具有用于设置显示屏的第一面和与所述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所述第一装饰部具有与所述第一面朝向相同的第三面,所述第二装饰部具有与所述第一面朝向相同的第四面,在所述第二面指向所述第一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三面和/或所述第四面低于所述第一面。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智能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面为自靠近所述主体结构的一侧边沿所述第一面指向所述第二面的方向倾斜设置的倾斜面,所述第四面为自靠近所述主体结构的一侧边沿所述第一面指向所述第二面的方向倾斜设置的倾斜面。
16.根据权利要求4-15任一项所述的智能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结构包括底部支架和主机本体,所述底部支架包括支架部分、连接于所述支架部分两端的第一表耳部分和第二表耳部分,所述主机本体包括主机部分、连接于所述主机部分两端的第三表耳部分和第四表耳部分,所述第三表耳部分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表耳部分;
所述支架部分和所述主机部分构成所述第一主体部分,所述第一表耳部分和所述第三表耳部分构成所述第一表耳,所述第二表耳和所述第四表耳部分构成所述第二表耳,所述第一装饰部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三表耳部分和/或所述第四表耳部分,和/或,所述第二装饰部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三表耳部分和/或所述第四表耳部分。
17.根据权利要求1-15任一项所述的智能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件还包括第三装饰部和第四装饰部,所述第三装饰部和所述第四装饰部连接于所述主体结构,且所述第一装饰部、所述第三装饰部、所述第二装饰部和所述第四装饰部依次环设在所述主体结构的外周。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智能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装饰部和所述第一装饰部中的一个设有第一连接凸起,所述第三装饰部和所述第一装饰部中的另一个设有第一连接槽,所述第一连接凸起插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槽,所述第三装饰部和所述第二装饰部中的一个设有第二连接凸起,所述第三装饰部和所述第二装饰部中的另一个设有第二连接槽,所述第二连接凸起插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槽;
所述第四装饰部和所述第一装饰部中的一个设有第三连接凸起,所述第四装饰部和所述第一装饰部中的另一个设有第三连接槽,所述第三连接凸起插接于所述第三连接槽,所述第四装饰部和所述第二装饰部中的一个设有第四连接凸起,所述第四装饰部和所述第二装饰部中的另一个设有第四连接槽,所述第四连接凸起插接于所述第四连接槽。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智能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装饰部延伸有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延伸至位于所述主体结构的显示屏的一侧上,所述第四装饰部延伸有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延伸至位于所述主体结构的显示屏的另一侧上。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智能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装饰部可拆卸连接于所述主体结构的一端,所述第四装饰部可拆卸连接于所述主体结构的另一端。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智能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装饰部和所述主体结构的一端之间的连接至少采用螺纹连接、卡扣连接和磁吸连接中的一种,所述第四装饰部和所述主体结构的另一端之间的连接至少采用螺纹连接、卡扣连接和磁吸连接中的一种。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智能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结构的一端包括第一端部和间隔设于所述第一端部的第一子表耳和第二子表耳,所述第三装饰部包括第一部分和连接于第一部分两侧的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一子表耳,所述第三部分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二子表耳;
所述主体结构的另一端包括第二端部和间隔设于所述第二端部的第三子表耳和第四子表耳,所述第四装饰部包括第四部分和与第四部分成角度连接的第五部分,所述第五部分的两侧分别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三子表耳和所述第四子表耳。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智能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一端部,所述第四部分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二端部。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智能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主体结构的显示屏朝向相同的一面设有第一卡扣部,所述第一部分对应所述第一卡扣部的位置设有第二卡扣部,所述第二卡扣部和所述第一卡扣部卡接;
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主体结构的显示屏朝向相同的一面设有第三卡扣部,所述第四部分对应所述第三卡扣部的位置设有第四卡扣部,所述第四卡扣部和所述第三卡扣部卡接。
25.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智能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表耳和所述第二子表耳均设有第五卡扣部,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均设有第六卡扣部,所述第六卡扣部和所述第五卡扣部卡接;
所述第三子表耳和所述第四子表耳均设有第七卡扣部,所述第五部分的两侧均设有第八卡扣部,所述第八卡扣部和所述第七卡扣部卡接。
26.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智能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结构包括主壳体和与所述主壳体盖合连接的后盖板,所述主壳体的一端设有所述第一子表耳和所述第二子表耳,所述后盖板靠近所述第一子表耳和所述第二子表耳的位置均设有第一台阶,所述第三装饰部对应所述第一台阶的位置设有第二台阶,所述第二台阶与所述第一台阶配合抵接;
所述后盖板靠近所述第三子表耳和所述第四子表耳的位置均设有第三台阶,所述第四装饰部对应所述第三台阶的位置设有第四台阶,所述第四台阶与所述第三台阶配合抵接。
27.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智能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朝向所述第三部分的一侧设有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三部分的朝向所述第二部分的一侧设有第二加强筋。
28.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智能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结构的另一端设有前置摄像头,所述第四装饰部对应所述前置摄像头的位置设有第一凹槽,所述前置摄像头插接于所述第一凹槽,和/或,所述主体结构的另一端还设有按压凸起部,所述第四装饰部对应所述按压凸起部的位置设有第二凹槽,所述按压凸起部插接于所述第二凹槽。
2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智能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装饰部的硬度大于所述第一装饰部和/或所述第二装饰部的硬度,所述第四装饰部的硬度大于所述第一装饰部和/或所述第二装饰部的硬度。
30.根据权利要求1-15任一项所述的智能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件为弹性件或柔性件。
31.一种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穿戴设备具有如权利要求1-30任一项所述的智能主机。
CN202220908287.8U 2022-04-18 2022-04-18 智能主机及智能穿戴设备 Active CN2172792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08287.8U CN217279289U (zh) 2022-04-18 2022-04-18 智能主机及智能穿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08287.8U CN217279289U (zh) 2022-04-18 2022-04-18 智能主机及智能穿戴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79289U true CN217279289U (zh) 2022-08-23

Family

ID=828768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908287.8U Active CN217279289U (zh) 2022-04-18 2022-04-18 智能主机及智能穿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7928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66075B (zh) 用於一電子裝置之附接系統
US6519141B2 (en) Handheld computer cover with deformable exterior
US6594472B1 (en) Exchangeable radiotelephone covers
US8167126B2 (en) Button mechanisms for electronic device cases
CN202364273U (zh) 一种具有滑插式后盖的手机保护壳
US6352322B1 (en) Portab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11449378A (zh) 一种穿戴设备
CN104470272A (zh) 电子设备
CN212437585U (zh) 可穿戴设备及其绑带
CN217279289U (zh) 智能主机及智能穿戴设备
CN217279287U (zh) 设备主体结构及智能可穿戴设备
CN203368968U (zh) 全方位保护壳
CN217279288U (zh) 智能穿戴设备的主体结构及智能穿戴设备
CN111429795B (zh) 电子设备
CN213213573U (zh) 保护壳
CN217279290U (zh) 可穿戴设备的主体结构及可穿戴设备
CN210986146U (zh) 一种手机保护壳
CN210404143U (zh) 一种能够防尘的usb数据线
CN2556869Y (zh) 具有电子游戏功能的手机壳结构
CN208754367U (zh) 一种新型电子产品保护壳
CN207884705U (zh) 全包式手机保护套
CN217039139U (zh) 一种智能穿戴设备
CN218941083U (zh) 智能主机及智能可穿戴设备
CN212574376U (zh) 一种穿戴设备
CN208849831U (zh) 改进型电子产品保护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