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437585U - 可穿戴设备及其绑带 - Google Patents

可穿戴设备及其绑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437585U
CN212437585U CN202020532944.4U CN202020532944U CN212437585U CN 212437585 U CN212437585 U CN 212437585U CN 202020532944 U CN202020532944 U CN 202020532944U CN 212437585 U CN212437585 U CN 2124375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ap
belt
magnetically attractive
buckle
magne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53294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邹希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53294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4375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riority to PCT/CN2021/074832 priority patent/WO2021208567A1/zh
Publication of CN2124375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4375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CPERSONAL ADORNMENTS, e.g. JEWELLERY; COINS
    • A44C5/00Bracelets; Wrist-watch straps; Fastenings for bracelets or wrist-watch strap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CPERSONAL ADORNMENTS, e.g. JEWELLERY; COINS
    • A44C5/00Bracelets; Wrist-watch straps; Fastenings for bracelets or wrist-watch straps
    • A44C5/02Link construc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CPERSONAL ADORNMENTS, e.g. JEWELLERY; COINS
    • A44C5/00Bracelets; Wrist-watch straps; Fastenings for bracelets or wrist-watch straps
    • A44C5/14Bracelets; Wrist-watch straps; Fastenings for bracelets or wrist-watch straps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of fastening to a wrist-watch or the lik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CPERSONAL ADORNMENTS, e.g. JEWELLERY; COINS
    • A44C5/00Bracelets; Wrist-watch straps; Fastenings for bracelets or wrist-watch straps
    • A44C5/18Fasteners for straps, chains or the like
    • A44C5/20Fasteners for straps, chains or the like for open straps, chains or the like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可穿戴设备及其绑带。绑带被配置为能够将电子设备佩戴至用户的身体。绑带包括第一带和第二带。第一带包括第一带体、第一连接部和磁吸件,第一连接部和磁吸件分别设于第一带体的两端,第一带体设有连接孔,连接孔位于第一连接部和磁吸件之间,第一连接部用于连接电子设备。第二带包括第二带体、第二连接部、磁吸配合件和卡扣,第二连接部和卡扣分别设于第二带体的两端,第二连接部用于连接电子设备,磁吸配合件连接于第二带体且能够随第二带体弯曲变形。卡扣能够插入连接孔以使第一带体与第二带体的位置相对固定,且磁吸配合件能够吸合于磁吸件。上述绑带,绑带的自由端能够被可靠地固定,以提升佩戴的便利性。

Description

可穿戴设备及其绑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可穿戴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的绑带被配置为能够将可穿戴设备佩戴至用户的手腕,绑带一般包括带体、扣合结构和带箍,带体能够穿过扣合结构并与扣合结构相扣合以调整绑带围合空间的尺寸,带箍能够沿带体移动以用于固定带体的自由端。在可穿戴设备佩戴至用户的手腕后,带箍易沿带体移动,带体的自由端易从带箍脱出,对佩戴产生了不利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方面公开了一种绑带,可应用于可穿戴设备,以使绑带的自由端能够可靠地固定。
一种绑带,能够用于将电子设备佩戴至用户的身体;所述绑带包括:
第一带,包括第一带体、第一连接部和磁吸件,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磁吸件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带体的两端,所述第一带体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磁吸件之间,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连接所述电子设备;及
第二带,包括第二带体、第二连接部、磁吸配合件和卡扣,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卡扣分别设于所述第二带体的两端,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连接所述电子设备,所述磁吸配合件连接于所述第二带体且能够随所述第二带体弯曲变形;所述卡扣能够插入所述连接孔以使所述第一带体与所述第二带体的位置相对固定,且所述磁吸配合件能够吸合于所述磁吸件。
上述绑带,第一带的第一连接部、第二带的第二连接部可分别连接电子设备且第一带和第二带能够形成围合空间,第二带的卡扣插入第一带的连接孔后,第二带的自由端被固定,围合空间的尺寸也可相对固定,以将电子设备可靠地佩戴至用户的身体。第二带的磁吸配合件随第二带体产生弯曲变形,以使第二带能够较好地贴合于用户的身体,第一带的磁吸件吸合第二带的磁吸配合件后,第一带的自由端被固定。绑带的自由端能够被可靠地固定,以提升佩戴的便利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磁吸件为磁铁,所述磁吸配合件为磁性金属件且沿所述第二带体的长度方向延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磁吸配合件为金属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磁吸配合件包括多条金属丝,多条所述金属丝编织形成所述磁吸配合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磁吸配合件的厚度小于等于1毫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电子设备被佩戴至用户的身体后,所述磁吸配合件被所述第二带体遮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带体包括相背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卡扣凸出于所述第二表面,在所述电子设备被佩戴至用户的身体时,所述第一表面贴合用户的身体,所述第二表面遮蔽所述磁吸配合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表面遮蔽所述磁吸配合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带体为塑胶件,或者硅胶件,或者氟橡胶件,或者皮革件;所述第二带体为塑胶件,或者硅胶件,或者氟橡胶件,或者皮革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带体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由所述第一表面延伸至所述第二表面,所述卡扣安装于所述通孔,且所述卡扣的背离所述第二表面的一端暴露于所述第一表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带体包括相背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在所述电子设备被佩戴至用户的身体时,所述第一表面贴合用户的身体,所述磁吸配合件暴露于所述第二表面,或者所述磁吸配合件暴露于所述第一表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磁吸配合件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存在间隔,且所述磁吸配合件与所述卡扣之间存在间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磁吸件向所述第一连接部延伸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带体的远离所述磁吸件的一端的宽度逐渐增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带体展平的状态下,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长度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带体的长度延伸方向呈锐角。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远离所述第一带体的一端设有第一平面,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长度延伸方向倾斜设置,所述第一带体和所述第一平面之间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用于和所述电子设备相配合,以将所述第一带固定于所述电子设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卡扣向所述第二连接部延伸的方向上,所述第二带体的远离所述卡扣的一端的宽度逐渐增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带体展平的状态下,所述第二连接部的长度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带体的长度延伸方向呈锐角。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带体的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设有沉孔,所述磁吸件设于所述沉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带包括装饰片,所述装饰片连接于所述第一带体且覆盖所述磁吸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带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容置于所述沉孔并形成凹槽,所述磁吸件至少部分容置于所述凹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带体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沉孔暴露于所述第一侧面,在所述电子设备被佩戴至用户的身体时,所述第一侧面的一部分贴合用户的身体,所述沉孔外周的所述第一侧面呈曲面状且能够贴合所述第二带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带体的远离所述磁吸件的一端设有安装槽,所述第一连接部卡置于所述安装槽。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方面公开了一种可穿戴设备,可穿戴设备的绑带的自由端能够可靠地固定。
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电子设备和上述的绑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可穿戴设备的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可穿戴设备的第一带的主视图;
图4为图3所示可穿戴设备的第一带的右视图;
图5为图3所示可穿戴设备的第一带的爆炸图;
图6为图3所示可穿戴设备的第一带的后视图;
图7为图3所示可穿戴设备的第一带沿A-A处的剖视图;
图8为图1所示可穿戴设备的第二带的主视图;
图9为图8所示可穿戴设备的第二带沿D-D处的剖视图;
图10为一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的第二带的磁吸配合件的主视图;
图11为图10所示可穿戴设备的第二带的磁吸配合件的左视图;
图12为图3所示可穿戴设备的第一带沿B-B处的剖视图;
图13为图3所示可穿戴设备的第一带沿C-C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参考图1和图2,可穿戴设备10包括电子设备100和绑带200,绑带200安装于电子设备100,绑带200被配置为能够将电子设备100佩戴至用户的手腕。电子设备100包括外壳110及设于外壳110内的电路板、电池等电子元器件,外壳110设有安装空腔,电路板、电池等电子元器件设于安装空腔内。外壳110可以由塑胶、橡胶、硅胶、木材、陶瓷或玻璃等非金属材质制成,外壳110也可以由不锈钢、铝合金或镁合金等金属材质制成。外壳110还可以为金属注塑件,即利用金属材质保证外壳110的结构刚性,金属体的内表面则通过注塑形成凸起、凹槽、螺纹孔等用于装配定位的结构。
在一些实施方式,可穿戴设备10为智能手表,安装空腔可用于安装电池、电路板、显示屏模组130、生物传感器等电子元器件,电路板可以集成处理器、存储单元、通信模块等电子元器件,电池可以为电路板、显示屏模组130及其他电子元器件供电。显示屏模组130覆盖安装空腔并连接于外壳110,其可用于显示信息并为用户提供交互界面。显示屏模组130可以进一步包括显示屏和覆盖显示屏的盖板,显示屏可以为LCD(Liquid CrystalDisplay,液晶显示)屏或者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屏等,盖板可以为玻璃盖板或者蓝宝石盖板等。显示屏模组130可以具备触控功能,但触控功能不是必须的,且显示屏模组130也不是必须的。生物传感器可用于检测生物数据例如心率、呼吸率、血压或者体脂等。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生物传感器还可用于检测运动状态例如用于计步。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穿戴设备10可以为运动手表或者常规手表等,运动手表的常见形式为电子表,常规手表的常见形式为机械表。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可穿戴设备10还可以为智能手环等。
外壳110大致呈矩形框状,矩形的四个角可以经过倒角工艺处理成圆弧过渡,以使可穿戴设备10具有较好的外观特性。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外壳110也可以呈圆形框状。外壳110的侧面可以设有卡槽103以用于安装绑带200。结合图1,绑带200呈条状,且能够从卡槽103安装于外壳110并能够与外壳110形成可靠的连接,以将电子设备100可靠地佩戴至用户的手腕。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绑带200还能够比较便捷地从外壳110拆离,以使用户能够方便地更换绑带200。例如,用户可以购买多种款式的绑带200,并根据使用场景更换绑带200,以提升使用的便利性。例如,在正式场合时用户可以使用较为正式的绑带200,在休闲娱乐的场合则使用休闲款式的绑带20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绑带200包括两段,分别为第一带210和第二带220,第一带210和第二带220均呈条形状。电子设备100的相背的两端分别设有卡槽103,两段绑带200各有一端通过卡槽连接至电子设备100的壳体110,两段绑带200的自由端可以相扣合形成围合空间,以通过绑带200将可穿戴设备10佩戴至用户的手臂或者手腕或者身体的其他位置。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所称的绑带200的“自由端”是指绑带200未固定连接于电子设备100的那一端。
参考图3、图4和图5,第一带210包括第一带体211、第一连接部213和磁吸件215,结合图6和图7,第一连接部213和磁吸件215分别设于第一带体211的两端,第一带体211可以为塑胶件,或者硅胶件,或者氟橡胶件,或者皮革件,或者由其他高分子材料制成。第一带体211具有一定的柔性,以使第一带210能够较好地贴合用户的身体。进一步,第一带体211设有连接孔212,连接孔212有多个,具体地,连接孔212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多个连接孔212间隔设置且位于第一连接部213和磁吸件215之间,第一连接部213用于连接电子设备100以将第一带210可靠地固定于电子设备100,例如,第一连接部213能够通过卡槽103卡置于电子设备100的外壳110。
参考图8和图9,第二带220包括第二带体221、第二连接部223、磁吸配合件225和卡扣227,第二连接部223和卡扣227分别设于第二带体221的两端,第二带体221可以为塑胶件,或者硅胶件,或者氟橡胶件,或者皮革件,或者由其他高分子材料制成。第二带体221具有一定的柔性,以使第二带220能够较好地贴合用户的身体。第二连接部223用于连接电子设备100以将第二带220可靠地固定于电子设备100,例如,第二连接部223能够通过卡槽103卡置于电子设备100的外壳110。卡扣227凸出于第二带体221,磁吸配合件225连接于第二带体221。在将可穿戴设备10佩戴至用户的身体的过程中,磁吸配合件225能够随第二带体221产生弯曲变形,卡扣227能够插入连接孔212并与连接孔212形成过盈或者过渡配合,以使第一带体211与第二带体221的位置相对固定,第一带210和第二带220即可形成围合空间以供用户的手腕或者手臂或者身体的其他部位穿过。第二带220的卡扣227与第一带210的连接孔212扣合后,磁吸件215位于第一带210的自由端,磁吸件215能够吸合于第二带220的磁吸配合件225,以将第一带210的自由端可靠地固定于第二带220,并使得可穿戴设备10具有简洁的外观特性。
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第一带体211的外形与第二带体221的外形相似,第一带体211的长度大于第二带体221,在第一带体211与第二带体221相配合形成围合空间时,第一带体211与第二带体221相贴合的两部分的宽度一致,以使可穿戴设备10在佩戴至用户的身体后,具有相对简洁的外观特性。进一步,第一带体211的自由端、第二带体221的自由端分别采用倒角处理,以使第一带体211和第二带体221具有较好的外观特性。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带体211的长度可以和第二带体221的长度相等。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引入的绑带200的“长度方向”可以简单理解为绑带200在基本展平的状态下其长度的延伸趋势,即使在绑带200未展平的状态下,绑带200的长度方向仍然是可以直观获知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磁吸件215为磁铁,磁吸配合件225为条状金属件且呈连续延伸状地设置于第二带体221。进一步,参考图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磁吸配合件225与第二连接部223之间存在间隔,且磁吸配合件225与卡扣227之间存在间隔。例如,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磁吸配合件225的靠近第二连接部223的一端与第二连接部223之间的那段第二带体221将磁吸配合件225与第二连接部223间隔。又如,磁吸配合件225的靠近卡扣227的一端与卡扣227之间的那段第二带体221将磁吸配合件225与卡扣227间隔。磁吸配合件225采用磁性金属例如铁、钴、镍及其合金制成,其能够与磁铁相吸合,以实现第一带210的自由端与第二带220的可靠固定。例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磁吸配合件225的材质为430不锈钢。在可穿戴设备10被佩戴至用户的身体后,磁吸件215与磁吸配合件225的相互吸合的设置能够防止第一带210的自由端轻易从第二带220脱落,从而提升佩戴的舒适性和使用的便利性。
进一步,参考图10和图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磁吸配合件225为金属网,其包括多条金属丝2251,多条金属丝2251编织形成磁吸配合件225。金属丝2251采用磁性金属制成,并被编织成网状,金属丝2251的条数可以在3条及以上。网状的磁吸配合件225可以形成有多个小孔,这些小孔在磁吸配合件225弯曲变形的过程中能够为磁吸配合件225提供变形空间,以减小磁吸配合件225的变形阻力。进一步,参考图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磁吸配合件225的厚度d小于等于1毫米,也即在磁吸配合件225展平的状态下,其最大厚度d处小于等于1毫米。例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磁吸配合件225的厚度d为0.9毫米。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磁吸配合件225的厚度d可以为0.8毫米,或者0.7毫米等。由于磁吸配合件225具有相对较薄的厚度,且被编织成网状,其能够较容易的产生弯曲变形,即磁吸配合件225具有相对较好的柔性。磁吸配合件225连接于第二带体221后,可以随第二带体221的弯曲而弯曲,进而保证第二带体221能够较好的贴合用户的身体,以获得较好的佩戴舒适度和使用性能。当然,小孔不是必须的,多条金属丝2251可以紧密地编织形成金属网。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金属网也可以由薄金属片打孔形成。
进一步,磁吸配合件225可以采用热压工艺结合至第二带体221,以使磁吸配合件225与第二带体221的固定连接较为可靠。例如,可以取用两个氟橡胶片,将磁吸配合件225设置于两个氟橡胶片之间,并将两个氟橡胶片相向压合以形成第二带体221,并使得磁吸配合件225可靠地连接于第二带体221。由于磁吸配合件225呈网状且形成有多个小孔,在热压成型工艺中,第二带体221的部分材质会进入磁吸配合件225的小孔中。这种结构既能实现第二带体221与磁吸配合件225的连接可靠性,而且在第二带220的歪曲变形过程中,可以较为容易地引导磁吸配合件225同步变形并在变形过程中维持磁吸配合件225与第二带体221的连接可靠性。
上述绑带200,第一带210的第一连接部213、第二带220的第二连接部223可分别连接电子设备100,且第一带210、第二带220能够形成围合空间,第二带220的卡扣227插入第一带210的连接孔212后,第二带220的自由端被固定,围合空间的尺寸也可相对固定,以将电子设备100可靠地佩戴至用户的身体。第二带220的磁吸配合件225随第二带体221产生弯曲变形,以使第二带220能够较好地贴合于用户的身体,第一带210的磁吸件215吸合第二带220的磁吸配合件225后,第一带210的自由端被固定。绑带200的自由端能够被可靠地固定,以提升佩戴的便利性。
进一步,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电子设备100被佩戴至用户的身体后,磁吸配合件225被第二带体221遮蔽。具体地,参考图8和图9,第二带体221包括相背的第一表面221a和第二表面221b,卡扣227凸出于第二表面221b,在电子设备100被佩戴至用户的身体时,第一表面221a贴合用户的身体,第二表面221b遮蔽磁吸配合件225。换言之,在第二表面221b所在侧,第二带体221覆盖磁吸配合件225,第二带220在第二表面221b所在侧呈现第二带体221的外观。例如,在第二带体221的材质为氟橡胶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带220在第二表面221b所在侧呈现氟橡胶的外观,其表面触感相比金属更为舒适,且第二带体221可以保护金属材质的磁吸配合件225,以防止磁吸配合件225在第二表面221b所在侧接触汗水、油污等,以提升磁吸配合件225的使用寿命。进一步,第一表面221a遮蔽磁吸配合件225,以使磁吸配合件225隐藏于第二带体221,以防止磁吸配合件225在第一表面221a所在侧接触汗水、油污等,以提升磁吸配合件225的使用寿命。当然,这种设置不是必须的,例如,网状的磁吸配合件225可以暴露于第一表面221a或者第二表面221b,以起到装饰效果,提升第二带220的外观特性。
参考图3、图5,在磁吸件215向第一连接部213延伸的方向上,第一带体211的远离磁吸件215的一端的宽度逐渐增大。第一带体211可以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侧面211a和第二侧面221b,在可穿戴设备10佩戴至用户的身体后,第一侧面211a贴合用户的身体。进一步,第一带体211的远离磁吸件215的一端向第一侧面211a所在侧弯曲,并在第一带体211的末端形成凹面状的第一端面211d,第一连接部213凸出第一端面211d。换言之,在第一带210的自然状态下,将其放置于水平桌面时,第一连接部213所在的第一带体211的末端向远离水平桌面的一侧外凸。这种结构的第一带210,利用第一带体211的自然弯曲,可以利于收容空间的形成,以提升使用的便利性。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100的外壳110的宽度大于或等于第一带210的最大宽度,上述结构的第一带210,可以于第一带体211的远离磁吸件215的末端形成与外壳110平滑过渡的曲面,以在第一带210固定安装于外壳110后,可穿戴设备10具有简洁、平滑的外观轮廓,以提升可穿戴设备10的外观特性。上述结构的第一带210在安装于外壳110后,还可以利用第一带体211的较大的端部遮挡外壳110的卡槽103,进而提升可穿戴设备10的防水防尘性能,且相比于整个第一带体211宽度相同的设计,可以节省材料以降低成本。进一步,参考图5并结合图12,第一侧面211a可以凹陷形成凹陷区211e,连接孔212设置于凹陷区211e并沿第一带体211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凹陷区211e的设置可以节省第一带体211的材料,以节省成本。凹陷区211e的设置还能够增大第一带体211与皮肤的接触面积,相比连接孔212周侧直接抵压皮肤的结构,凹陷区211e的设置可以减小皮肤的受压,以提升佩戴的舒适度。
进一步,第一带体211的远离磁吸件215的一端设有安装槽216,第一连接部213卡置于安装槽216。第一连接部213可以金属件例如不锈钢件,第一连接部213也可以为非金属件例如陶瓷件。进一步,第一连接部213可以采用热压工艺结合至第一带体211,以使第一连接部213与第一带体211的固定连接较为可靠。例如,可以取用两个氟橡胶片,将第一连接部213设置于两个氟橡胶片之间,并将两个氟橡胶片相向压合以形成第一带体211,并使得第一连接部213可靠地连接于第一带体211。
进一步,在第一带体211展平的状态下,第一连接部213的长度延伸方向与第一带体211的长度延伸方向呈锐角。这种结构的第一带210,结合第一带体211的远离磁吸件215的一端向所在侧弯曲结构,在固定安装于外壳110后,第一带210能够向第一侧面211a所在侧弯曲,以更好地形成围合空间,进而将电子设备100佩戴至身体,且这种结构可以避免第一带体211在佩戴过程中弯折太大而降低第一带体211的疲劳寿命。进一步,结合图7,第一连接部213的远离第一带体211的一端设有第一平面213a,第一平面213a与第一连接部213的长度延伸方向倾斜设置,第一带体211和第一平面213a之间设有第一凹槽213b,第一凹槽213b用于和电子设备100相配合,以将第一带210固定于电子设备10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部213的第一平面213a在插入电子设备100的外壳110的过程中,能够驱使外壳110内的锁合结构移动,以使锁合结构能够进入第一凹槽213b内,进而被第一连接部213的末端限位于外壳110。
进一步,参考图5、图7,第一带体211的远离第一连接部213的一端设有沉孔214,磁吸件215设于沉孔214。进一步,沉孔214暴露于第一侧面211a,也即在电子设备100被佩戴至用户的身体后,沉孔214被第一带体211遮蔽,以使第一带210具有相对较好的外观特性。进一步,结合图13,沉孔214外周的第一侧面211a呈曲面状且能够贴合第二带体221。例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沉孔214外周的第一侧面211a呈弧面状。在电子设备100被佩戴至用户的身体后,沉孔214外周的呈曲面状的那部分第一侧面211a能够较好的贴合已弯曲的第二带体221。例如,在第二带体221遮蔽磁吸配合件225的实施方式中,沉孔214外周的呈曲面状的那部分第一侧面211a能够较好的贴合已弯曲的第二表面221b,进而使得可穿戴设备10具有相对较好的外观特性。
进一步,参考图5、图7,第一带210包括装饰片217和支架219,装饰片217连接于第一带体211且覆盖磁吸件215。支架219容置于沉孔214并形成凹槽219a,磁吸件215至少部分容置于凹槽219a。装饰片217可以为磁性金属件例如不锈钢件,装饰片217也可以为非金属件例如塑胶件或者硅胶件,装饰片217还可以为金属镀膜件,即装饰片217的基材为塑胶等非金属,非金属的基层表面镀有金属膜,以形成较好的外观特性。支架219可用于为磁吸件215提供支撑,以防止磁吸件215轻易晃动。例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支架219可以为金属件且与第一带体211粘接,磁吸件215至少部分容置于凹槽219a并与支架219粘接固定,装饰片217与磁吸件215粘接固定且与第一带体211粘接固定。上述结构设置可以提升第一带210组装的便利性,并使得磁吸件215与第一带体211的相对固定较为可靠。
进一步,参考图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带体221设有通孔222,通孔222从第一表面221a延伸至第二表面221b。卡扣227安装于第二通孔222,且卡扣227的背离第二表面221b的一端暴露于第一表面221a。卡扣227采用过盈配合或者铆接或粘接等连接方式固定于第二带体221,卡扣227可以为金属件或者采用镀金属膜处理,且使卡扣227暴露于第一表面221a以对第二带220起到装饰作用,并获得较为简洁的外观特性。进一步,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卡扣227的暴露于第一表面221a的形状呈跑道形,以使卡扣227具有较好的装饰效果。其中,跑道形是指矩形的两条短边分别外接半圆弧形成的图形。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卡扣227的暴露于第一表面221a的形状可以呈弧角矩形,或者矩形,或者椭圆形,或者圆形等。
参考图8,在卡扣227向第二连接部223延伸的方向上,第二带体221的远离卡扣227的一端的宽度逐渐增大。进一步,结合图9,第二带体221的远离卡扣227的一端向第一表面221a所在侧弯曲,并在第二带体221的末端形成凹面状的第二端面221d,第二连接部223凸出第二端面221d。换言之,在第二带220的自然状态下,将其放置于水平桌面时,第二连接部223所在的第二带体221的末端向远离水平桌面的一侧外凸。这种结构的第二带220,利用第二带体221的自然弯曲,可以利于收容空间的形成,以提升使用的便利性。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100的壳体110的宽度大于或等于第二带220的最大宽度。上述结构的第二带220,可以于第二带体221的远离卡扣227的末端形成与外壳110平滑过渡的曲面,以在第二带220固定安装于外壳110后,可穿戴设备10具有简洁、平滑的外观轮廓,以提升可穿戴设备10的外观特性。上述结构的第二带220在安装于外壳110后,还可以利用第二带体221的较大的端部遮挡外壳110的卡槽103,进而提升可穿戴设备10的防水防尘性能,且相比于整个第二带体221宽度相同的设计,可以节省材料以降低成本。
第二连接部223与第二带体221可以采用热压工艺相结合,以使第二连接部223能够与第二带体221形成可靠的固定连接。进一步,在第二带体221展平的状态下,第二连接部223的长度延伸方向与第二带体221的长度延伸方向呈锐角。这种结构的第二带220,结合第二带体221的远离卡扣227的一端向第一表面221a所在侧弯曲结构,在第二带体221固定安装于外壳110后,第二带220能够向第一表面221a所在侧弯曲,以更好地形成围合空间,进而将电子设备100佩戴至身体,且这种结构可以避免第二带体221在佩戴过程中弯折太大而降低第二带体221的疲劳寿命。进一步,结合图9,第二连接部223的远离第二带体221的一端设有第二平面223a,第二平面223a与第二连接部223的长度延伸方向倾斜设置,第二带体221和第二平面223a之间设有第二凹槽223b,第二凹槽223b用于和电子设备100相配合,以将第二带220固定于电子设备10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部223的第二平面223a在插入电子设备100的外壳110的过程中,能够驱使外壳110内的锁合结构移动,以使锁合结构能够进入第二凹槽223b内,进而被第二连接部223的末端限位于外壳110。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23)

1.一种绑带,能够用于将电子设备佩戴至用户的身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绑带包括:
第一带,包括第一带体、第一连接部和磁吸件,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磁吸件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带体的两端,所述第一带体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磁吸件之间,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连接所述电子设备;及
第二带,包括第二带体、第二连接部、磁吸配合件和卡扣,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卡扣分别设于所述第二带体的两端,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连接所述电子设备,所述磁吸配合件连接于所述第二带体且能够随所述第二带体弯曲变形;所述卡扣能够插入所述连接孔以使所述第一带体与所述第二带体的位置相对固定,且所述磁吸配合件能够吸合于所述磁吸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绑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吸件为磁铁,所述磁吸配合件为磁性金属件且沿所述第二带体的长度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绑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吸配合件为金属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绑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吸配合件包括多条金属丝,多条所述金属丝编织形成所述磁吸配合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绑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吸配合件的厚度小于等于1毫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绑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子设备被佩戴至用户的身体后,所述磁吸配合件被所述第二带体遮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绑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带体包括相背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卡扣凸出于所述第二表面,在所述电子设备被佩戴至用户的身体时,所述第一表面贴合用户的身体,所述第二表面遮蔽所述磁吸配合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绑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遮蔽所述磁吸配合件。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绑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带体为塑胶件,或者硅胶件,或者氟橡胶件,或者皮革件;所述第二带体为塑胶件,或者硅胶件,或者氟橡胶件,或者皮革件。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绑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带体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由所述第一表面延伸至所述第二表面,所述卡扣安装于所述通孔,且所述卡扣的背离所述第二表面的一端暴露于所述第一表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绑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带体包括相背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在所述电子设备被佩戴至用户的身体时,所述第一表面贴合用户的身体,所述磁吸配合件暴露于所述第二表面,或者所述磁吸配合件暴露于所述第一表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绑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吸配合件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存在间隔,且所述磁吸配合件与所述卡扣之间存在间隔。
13.根据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绑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磁吸件向所述第一连接部延伸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带体的远离所述磁吸件的一端的宽度逐渐增大。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绑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带体展平的状态下,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长度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带体的长度延伸方向呈锐角。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绑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远离所述第一带体的一端设有第一平面,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长度延伸方向倾斜设置,所述第一带体和所述第一平面之间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用于和所述电子设备相配合,以将所述第一带固定于所述电子设备。
16.根据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绑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卡扣向所述第二连接部延伸的方向上,所述第二带体的远离所述卡扣的一端的宽度逐渐增大。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绑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带体展平的状态下,所述第二连接部的长度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带体的长度延伸方向呈锐角。
18.根据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绑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带体的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设有沉孔,所述磁吸件设于所述沉孔。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绑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带包括装饰片,所述装饰片连接于所述第一带体且覆盖所述磁吸件。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绑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带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容置于所述沉孔并形成凹槽,所述磁吸件至少部分容置于所述凹槽。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绑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带体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沉孔暴露于所述第一侧面,在所述电子设备被佩戴至用户的身体时,所述第一侧面的一部分贴合用户的身体,所述沉孔外周的所述第一侧面呈曲面状且能够贴合所述第二带体。
22.根据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绑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带体的远离所述磁吸件的一端设有安装槽,所述第一连接部卡置于所述安装槽。
23.一种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子设备和权利要求1-22任一项所述的绑带。
CN202020532944.4U 2020-04-13 2020-04-13 可穿戴设备及其绑带 Active CN2124375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32944.4U CN212437585U (zh) 2020-04-13 2020-04-13 可穿戴设备及其绑带
PCT/CN2021/074832 WO2021208567A1 (zh) 2020-04-13 2021-02-02 可穿戴设备及其绑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32944.4U CN212437585U (zh) 2020-04-13 2020-04-13 可穿戴设备及其绑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437585U true CN212437585U (zh) 2021-02-02

Family

ID=744729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532944.4U Active CN212437585U (zh) 2020-04-13 2020-04-13 可穿戴设备及其绑带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2437585U (zh)
WO (1) WO2021208567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D957281S1 (en) * 2021-07-22 2022-07-12 Wei Huang Watch strap
USD959993S1 (en) * 2021-07-21 2022-08-09 Xiaoming Qin Watch protective case with watchband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72007B (zh) * 2022-01-13 2024-05-14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 一种用于足踝术后处理矫形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633418B1 (ko) * 2015-05-14 2016-06-27 이석문 간편하게 이중 구조로 체결되는 손목 시계줄 체결구조
CN107149220B (zh) * 2016-03-04 2019-01-04 群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型腕带
EP3305121A1 (en) * 2016-10-06 2018-04-11 Continyou As Strap arrangement
CN208446775U (zh) * 2018-05-23 2019-02-01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扣合式表扣的表带以及具有该表带的智能手表
CN209995495U (zh) * 2018-08-29 2020-01-31 东莞市晋源祥塑胶五金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磁吸硅胶表带
CN108851387B (zh) * 2018-09-05 2020-07-24 瑞安市佰乐雅工艺品有限公司 易佩戴的智能手环
CN210747634U (zh) * 2019-09-10 2020-06-1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可穿戴设备
CN110840026A (zh) * 2019-10-28 2020-02-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表带组件及穿戴设备
CN211268914U (zh) * 2019-11-20 2020-08-1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可穿戴设备及其绑带
CN110893039B (zh) * 2019-12-20 2022-03-29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穿戴设备及其表带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D959993S1 (en) * 2021-07-21 2022-08-09 Xiaoming Qin Watch protective case with watchband
USD957281S1 (en) * 2021-07-22 2022-07-12 Wei Huang Watch strap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208567A1 (zh) 2021-10-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437585U (zh) 可穿戴设备及其绑带
CN211268914U (zh) 可穿戴设备及其绑带
US10463118B1 (en) Magnetic silicone watchband
CN211628024U (zh) 电子设备及可穿戴设备
EP3866672B1 (en) Wearable measuring device that can be worn on a person s body
WO2021196878A1 (zh) 电子设备及可穿戴设备
KR20170116485A (ko) 스마트 워치
US20230293030A1 (en) 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 module, strap assembly, and wearable device
CN210143972U (zh) 腕带及穿戴式电子设备
CN114721247A (zh) 可穿戴设备
CN212630116U (zh) 绑带及可穿戴设备
WO2022267292A1 (zh) 腕戴设备
WO2021098589A1 (zh) 可穿戴设备及其绑带
CN213785748U (zh) 电子设备、绑带及可穿戴设备
CN211267082U (zh) 功能模组、电子设备及可穿戴设备
CN210745138U (zh) 电子设备及可穿戴设备
CN210539320U (zh) 一种表带结构及手表
CN210076757U (zh) 用于动作捕捉识别的智能可穿戴装置
WO2022166503A1 (zh) 绑带组件及可穿戴设备
CN210581301U (zh) 智能穿戴设备
CN219479397U (zh) 腕戴设备
CN215174002U (zh) 连接头、绑带及可穿戴设备
CN217851667U (zh) 表带及穿戴式电子设备
CN114002935A (zh) 可穿戴设备
CN217695464U (zh) 一种表带装置及智能手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