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31995U - 一种双向密封阀除水结构、曲通系统及应用其的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向密封阀除水结构、曲通系统及应用其的汽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131995U CN212131995U CN202020088735.5U CN202020088735U CN212131995U CN 212131995 U CN212131995 U CN 212131995U CN 202020088735 U CN202020088735 U CN 202020088735U CN 212131995 U CN212131995 U CN 21213199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aling
- valve
- shell
- membrane
- drainage ho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向密封阀除水结构、曲通系统及应用其的汽车,该双向密封阀除水结构包括壳体、第一密封件、第二密封件和密封膜调节阀结构;该壳体的顶部设有第一排水孔,该壳体的底部设有第二排水孔,该第二排水孔用于将该第一排水孔流下的液体排出;该壳体内设有该第一密封件、第二密封件和该密封膜调节阀结构;该第一密封件设于该壳体的顶部;该第二密封件设于该壳体的底部;该密封膜调节阀结构设于该第一密封件与该第二密封件之间,该密封膜调节阀结构与该壳体的内壁之间形成引流通道。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向密封阀除水结构具有应用范围广的特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向密封阀除水结构、曲通系统及应用其的汽车。
背景技术
目前曲通系统为了将曲通里的废气引入燃烧室燃烧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将曲通废气从缸盖内部通道直接进入燃烧室,不与进气歧管连接;该种方式局限于不同发动机的布置结构,不能通用于所有发动机;另一种是将曲通气体通过曲通管路引入进气歧管,然后进入燃烧室燃烧;
当将曲通气体通过进气歧管引出燃烧室的结构,由于空间总布置或设计局限性,曲通气体在冬季寒冷环境下容易在歧管内部冷凝成水,当进气岐管内留存冷凝水,越积越多,遇到寒冷环境且发动机处于长时间静置则会结冰,堵住曲通管通道,发动机启动时会影响曲通气体流动和气压波动,所以要将水排出,防止结冰层加厚堵住曲通管路;有些靠近节气门体侧的冷凝水直接掉到节气门体阀板上,用户在长时间静置时出现结冰问题,所以如何将曲通的气体引入到合理的结构上成为曲通系统设计的难点问题;
现有技术中,一种方案是避免节气门体朝下布置;另一种方案有些将歧管曲通结构独立成腔,远离节气门体入口,靠近缸盖气道侧;还有一种方案直接将曲通废气引入缸盖气道,不走进气歧管;然而上述方案均具有适用范围窄的特点,不能通用所有发动机;最新的一种技术方案中通过借助ECU调节电磁阀的启闭来控制冷凝水的排出,具体方案原理为,当发动机运作时,如果进气歧管积水槽内的积水液位升高一定位置,传感器会发出指令给ECU,ECU则控制出水电磁阀的打开,将水排到积水槽,反之无液位时则关闭。但是此类结构复杂,布置困难,且需要人为定期保养去打开堵盖排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是现有除水结构适用范围窄和结构复杂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在第一方面公开了一种双向密封阀除水结构,其包括壳体、第一密封件、第二密封件和密封膜调节阀结构;
该壳体的顶部设有第一排水孔,该壳体的底部设有第二排水孔,该第二排水孔用于将该第一排水孔流下的液体排出;
该壳体内设有该第一密封件、第二密封件和该密封膜调节阀结构;
该第一密封件设于该壳体的顶部;该第二密封件设于该壳体的底部;
该密封膜调节阀结构设于该第一密封件与该第二密封件之间,且该密封膜调节阀结构与该壳体的内壁之间形成引流通道。
可选地,该密封膜调节阀结构与该壳体的底部连接;
且该密封膜调节阀结构设有排水口。
可选地,该密封膜调节阀结构包括密封膜和密封膜卡槽;
该密封膜设于该密封膜卡槽内;
该密封膜卡槽的顶部设有该排水口;
且该密封膜卡槽的底部设有该排水口。
可选地,该密封膜卡槽包括第一阻挡件、第二阻挡件和支撑件;
该支撑件的一端设有该第一阻挡件,该支撑件的另一端设有该第二阻挡件;
该密封膜设于该第一阻挡件与该第二阻挡件之间。
可选地,该第一排水孔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该第一密封件。
可选地,该第二排水孔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该第二密封件。
可选地,该第一排水孔包括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
该第二开口靠近该密封膜调节阀结构;
该第一开口的口径大于该第二开口的口径。
可选地,该第二排水孔的内壁与该壳体的连接处设有倒角。
本申请在第二方面公开了一种曲通系统,其包括进气歧管和上述双向密封阀除水结构;
该进气歧管包括进气歧管积水槽;
该双向密封阀除水结构与该进气歧管积水槽的的底部连接;
且该进气歧管积水槽的底部设有与该第一排水孔连通的第三排水孔。
本申请在第三方面公开了一种汽车,其包括上述曲通系统。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提供的双向密封阀除水结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申请提供的双向密封阀除水结构不借助ECU,利用物件本身积水槽设计结构,开设除水口,具有制造简单和成本低的优点;
2)采用特殊的双向密封结构,通过压差调节膜片走向,保证产品在工作时实现双向密封,不漏气;并且保证发动机在非工作状态进行除水,不影响客户使用;
3)该结构简单,体积小,可根据零部件本身结构进行选型布置,此结构可焊接或安装在零部件上进行集成供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除水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双向密封阀除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密封膜调节阀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密封膜调节阀结构的立体图;
图5为正压状态下曲通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为负压状态下曲通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发动机停工状态下曲通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以下对附图作补充说明:
1-冷凝水;2-单向阀;3-壳体;301-第一排水孔;302-第二排水孔; 4-密封膜调节阀结构;401-密封膜卡槽;4011-第一阻挡件;4012-第二阻挡件;4013-支撑件;402-密封膜;403-排水口;5-第一密封件;6-第二密封件;7-进气歧管;701-第一进气口;702-第一出气口;8-进气歧管积水槽;801-第三排水孔;9-第二进气口;10-第二出气口;11-引流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申请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的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而且,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现有技术中,如图1所示,图1为现有技术除水结构的示意图;包括 ECU(电子控制单元)、电磁阀、单向阀2和积水槽,通过借助ECU调节电磁阀的启闭来控制冷凝水1的排出,具体方案原理为,当发动机运作时,如果进气歧管积水槽8内的积水液位升高一定位置,传感器会发出指令给 ECU,ECU则控制出水电磁阀的打开,从而将冷凝水1水通过单向阀2排到积水槽,反之无液位时则关闭。但是此类结构复杂,布置困难,且需要人为定期保养去打开堵盖排水。
上述结构具有以下缺点:1)此结构过于复杂,需要ECU控制;2)此结构不适用于零部件本体设计结构,空间布置难度大;3)此结构应用设置多种单向阀2,成本高。
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双向密封阀除水结构,如图2所示,图2为本申请双向密封阀除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提供的双向密封阀除水结构,其包括壳体3、第一密封件5、第二密封件6和密封膜调节阀结构4;该壳体3的顶部设有第一排水孔301,该壳体3的底部设有第二排水孔302,该第二排水孔302用于将该第一排水孔301流下的液体排出,将上述双向密封安装到需要排水并密封的物件上,从而进行除该物件内的液体。
该壳体3内设有该第一密封件5、第二密封件6和该密封膜调节阀结构 4;该第一密封件5设于该壳体3的顶部;该第二密封件6设于该壳体3的底部;该密封膜调节阀结构4设于该第一密封件5与该第二密封件6之间,使得密封膜调节阀结构4在内外压力不同的作用下,通过与第一密封件5 或者第二密封件6的密封接触,从而形成密封结构,当密封膜调节阀结构4 的内外压力相等的情况下,需要排除的液体通过第一排水孔301经过该密封膜调节阀结构4与该壳体3的内壁之间形成引流通道11,从而从第二排水孔302排除。
本申请提供的双向密封阀除水结构不借助ECU,利用物件本身积水槽设计结构,开设除水口,具有制造简单和成本低的优点;
采用特殊的双向密封结构,通过压差调节密封膜402走向,保证产品在工作时实现双向密封,不漏气;并且保证发动机在非工作状态进行除水,不影响客户使用。
且该结构简单,体积小,可根据零部件本身结构进行选型布置,此结构可焊接或安装在零部件上进行集成供货。
在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中,第一密封件5为橡胶垫,橡胶垫具有弹性好和成本低的有点。
在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中,该第一排水孔301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该第一密封件5,增大了第一密封件5与密封膜调节阀结构4的接触面接,提高了密封效果。在另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中,该第二排水孔302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该第二密封件6,增大了第二密封件6与密封膜调节阀结构4的接触面接,提高了密封效果。
在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中,该第一排水孔301包括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该第二开口靠近该密封膜调节阀结构4,该第一开口的口径大于该第二开口的口径,也就是说该第一排水孔301为倒锥形孔,便于液体流入第一排水孔301。
在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中,该第二排水孔302的内壁与该壳体3的连接处设有倒角,形成流水缓坡道,便于液体更快地排出。
在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中,该密封膜调节阀结构4与该壳体3的底部连接;且该密封膜调节阀结构4设有排水口403,有利于液体从第一排水孔301流到引流通道11或者从引流通道11流入第二排水孔302。
如图3所示,图3为本申请密封膜调节阀结构4的结构示意图;在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中,该密封膜调节阀结构4包括密封膜402和密封膜卡槽401;该密封膜402设于该密封膜卡槽401内;当密封膜402与第一密封件5或者第二密封件6接触时,是实现密封。
如图4所示,图4为本申请密封膜调节阀结构4的立体图;该密封膜卡槽401的顶部设有该排水口403;且该密封膜卡槽401的底部设有该排水口403,在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中,该密封膜卡槽401的顶部均匀的设有8 个排水口403,该密封膜卡槽401的底部对应地设有8个排水口403,使液体更快地排出该双密封除水结构。
该密封膜卡槽401包括第一阻挡件4011、第二阻挡件4012和支撑件 4013;该支撑件4013的一端设有该第一阻挡件4011,该支撑件4013的另一端设有该第二阻挡件4012;该密封膜402设于该第一阻挡件4011与该第二阻挡件4012之间;
在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中,密封膜402与密封膜卡槽401不连接,密封膜402为圆形膜,且密封膜402的直径大于第一阻挡件4011之间的距离,同时密封膜402的直径也大于第二阻挡件4012之间的距离,也就是说,密封膜402只能在第一阻挡件4011与第二阻挡件4012之间的区域内移动;在另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中,该密封膜调节阀结构4包括固定件,固定件的一端与第一阻挡件4011固定连接,固定件的另一端与第二阻挡件4012 固定连接,且固定件贯穿密封膜402,从而起到限制密封膜402于密封膜卡槽401内,防止当内外压力差过大,造成密封膜402脱出密封膜卡槽401 的情况;在另一种可选地是方式中,密封膜402的边缘与密封膜卡槽401 固定连接。
如图5所示,图5为正压状态下曲通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在第二方面公开了一种曲通系统,其包括进气歧管7和上述双向密封阀除水结构;该进气歧管7包括进气歧管积水槽8;该双向密封阀除水结构与该进气歧管积水槽8的的底部连接;且该进气歧管积水槽8的底部设有与该第一排水孔301连通的第三排水孔801。
在一种应用场景下,该曲通系统与发动机连接,当发动机工作时,燃烧室的高压可燃混合气体和已燃气体或多或少通过活塞组与气缸之间的间隙漏入曲轴箱内,造成窜气,该窜气成分为未燃的燃油气、水蒸气和废气,这些气体一部分通过第二进气口9进入进气歧管积水槽8,并通过第二出气口10进入进气歧管7,从第一出气口702排出从而进入发动机燃烧室,并且进气歧管7还包括第一进气口701,新鲜空气从第一进进入,从第一出气口702排出,故而进气岐管内会留存冷凝水1,当越积越多,遇到寒冷环境且发动机处于长时间静置则会结冰,堵住曲通管通道,发动机启动时会影响曲通气体流动和气压波动,所以要将冷凝水1排出,防止结冰层加厚堵住曲通管路。
一般发动机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寒冷环境下曲通气体冷凝的水都附在歧管内部表面,积水槽的冷凝水1很少,当进气歧管7内的压力大于外界大气压时,密封膜402受正压作用力与第二密封件6贴合压紧保证密封气体, 可以保证少量冷凝水1的密封;
如图6所示,图6为负压状态下曲通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当进气歧管7内的压力小于外界大气压时,密封膜402受大气压作用力,向上滑动或者凸起与第一密封件5贴合压紧保证密封气体与少量冷凝水1。
如图7所示,图7为发动机停工状态下曲通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当发动机停机静置时,进气歧管7曲通内的气体冷凝水1会增加,此时密封膜402不受压力作用,处于非工作状态,如图7可以看出,冷凝水1可以通过第三排水孔801流下,经过第一排水孔301、排水口403和引流通道 11,从而从第二排水孔302流下,达到除水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此种双向密封阀除水结构的应用不只限用于进气歧管7 的冷凝水1除水,只要具备压力调节的结构均可应用。
本申请在第三方面公开了一种汽车,其包括上述曲通系统。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双向密封阀除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3)、第一密封件(5)、第二密封件(6)和密封膜调节阀结构(4);
所述壳体(3)的顶部设有第一排水孔(301),所述壳体(3)的底部设有第二排水孔(302),所述第二排水孔(302)用于将所述第一排水孔(301)流下的液体排出;
所述壳体(3)内设有所述第一密封件(5)、第二密封件(6)和所述密封膜调节阀结构(4);
所述第一密封件(5)设于所述壳体(3)的顶部;所述第二密封件(6)设于所述壳体(3)的底部;
所述密封膜调节阀结构(4)设于所述第一密封件(5)与所述第二密封件(6)之间,且所述密封膜调节阀结构(4)与所述壳体(3)的内壁之间形成引流通道(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密封阀除水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膜调节阀结构(4)与所述壳体(3)的底部连接;
且所述密封膜调节阀结构(4)设有排水口(40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密封阀除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膜调节阀结构(4)包括密封膜(402)和密封膜卡槽(401);
所述密封膜(402)设于所述密封膜卡槽(401)内;
所述密封膜卡槽(401)的顶部设有所述排水口(403);
且所述密封膜卡槽(401)的底部设有所述排水口(40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向密封阀除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膜卡槽(401)包括第一阻挡件(4011)、第二阻挡件(4012)和支撑件(4013);
所述支撑件(4013)的一端设有所述第一阻挡件(4011),所述支撑件(4013)的另一端设有所述第二阻挡件(4012);
所述密封膜(402)设于所述第一阻挡件(4011)与所述第二阻挡件(4012)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密封阀除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水孔(301)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所述第一密封件(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密封阀除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排水孔(302)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所述第二密封件(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密封阀除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水孔(301)包括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
所述第二开口靠近所述密封膜调节阀结构(4);
所述第一开口的口径大于所述第二开口的口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密封阀除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排水孔(302)的内壁与所述壳体(3)的连接处设有倒角。
9.一种曲通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歧管(7)和如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双向密封阀除水结构;
所述进气歧管(7)包括进气歧管积水槽(8);
所述双向密封阀除水结构与所述进气歧管积水槽(8)的底部连接;
且所述进气歧管积水槽(8)的底部设有与所述第一排水孔(301)连通的第三排水孔(801)。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曲通系统。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088735.5U CN212131995U (zh) | 2020-01-15 | 2020-01-15 | 一种双向密封阀除水结构、曲通系统及应用其的汽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088735.5U CN212131995U (zh) | 2020-01-15 | 2020-01-15 | 一种双向密封阀除水结构、曲通系统及应用其的汽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131995U true CN212131995U (zh) | 2020-12-11 |
Family
ID=736748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088735.5U Active CN212131995U (zh) | 2020-01-15 | 2020-01-15 | 一种双向密封阀除水结构、曲通系统及应用其的汽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131995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775445A (zh) * | 2021-08-16 | 2021-12-10 | 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带防水结构的引气管 |
-
2020
- 2020-01-15 CN CN202020088735.5U patent/CN212131995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775445A (zh) * | 2021-08-16 | 2021-12-10 | 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带防水结构的引气管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266494A (zh) | 一种回收发动机废气中水分再注入进气的系统 | |
CN212131995U (zh) | 一种双向密封阀除水结构、曲通系统及应用其的汽车 | |
CN210033667U (zh) | 船用双燃料发动机气轨 | |
CN112282919A (zh) | 带自动除水泄压的中冷器 | |
CN2906511Y (zh) | 冷凝水自动疏水排放装置 | |
JPH0741856Y2 (ja) | エンジンのpcvバルブ | |
CN203515891U (zh) | 燃油滤清器 | |
CN214698049U (zh) | 带自动除水泄压的中冷器 | |
CA2149466A1 (en) | Evaporative Fuel Discharge-Preventing Device for Engine | |
CN211258754U (zh) | 一种发动机曲轴箱通风系统 | |
CN203640805U (zh) | 一种旁通阀及发动机曲轴箱通风系统的旁通保护结构 | |
JPH0221559Y2 (zh) | ||
CN207315562U (zh) | 喷油泵的溢油阀 | |
CN211874616U (zh) | 一种进气混合室及包含其的发动机 | |
SU1754496A1 (ru) | Топливна система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 |
JPH07294357A (ja) | 圧力センサの配管構造 | |
CN215633420U (zh) | 一种单向阀阀片收集装置及egr取气单元 | |
CN211975972U (zh) | 一种egr系统及egr系统放水阀 | |
CN114837772B (zh) | 一种水气分离装置 | |
JPS6129964Y2 (zh) | ||
CN221279196U (zh) | 一种中冷器冷凝水排放阀 | |
CN218760072U (zh) | 油气分离装置以及车辆 | |
CN215109210U (zh) | 一种瓦斯发动机进气管自动排冷凝水装置 | |
CN218787145U (zh) | 增压器壳体、曲轴箱通风系统及车辆 | |
CN220103410U (zh) | 燃气热水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