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31154U - 缓冲垫及具有其的电池模组 - Google Patents

缓冲垫及具有其的电池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131154U
CN212131154U CN202020748556.XU CN202020748556U CN212131154U CN 212131154 U CN212131154 U CN 212131154U CN 202020748556 U CN202020748556 U CN 202020748556U CN 212131154 U CN212131154 U CN 2121311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wall
recess
wall surface
groove
support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74855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克强
杜肖源
曹勇
白红燕
郭其鑫
李欢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vic Innov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Jiangsu Co ltd
China Aviation Lithium Battery Co Ltd
China Lithium Battery Technology Co Ltd
CALB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viation Lithium Battery Co Ltd
China Aviation Lithium Batter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viation Lithium Battery Co Ltd, China Aviation Lithium Batter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Aviation Lithium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74855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1311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1311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1311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电池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缓冲垫及具有其的电池模组,缓冲垫包括:本体和支撑部,支撑部设置在本体上,支撑部包括两个第一凹部,两个第一凹部之间具有凸部;其中,凸部的部分突出本体的周向外表面。缓冲垫通过将本体上的支撑部设置为包括两个第一凹部以及凸部,从而可以避免缓冲垫在受挤压力时支撑部向外突出的问题。

Description

缓冲垫及具有其的电池模组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缓冲垫及具有其的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电池模组结构中为保证电池的循环性能需要给电池施加一定的初始预紧力及预留合适的膨胀空间。现有模组设计中常采用缓冲垫,即具有一定压缩回弹性能的橡塑材料放置于相邻电池之间,缓冲垫为框形结构且带有支撑部设计,其压缩回弹性可为电池提供一定的预紧力,框型结构可为电池大面提供一定的鼓胀空间。
然而现有缓冲垫在电池模组堆叠时,将受到长度方向的压紧力,在受力挤压时,缓冲垫底部支撑部将会突出电池底面(即沿缓冲垫宽度方向向外突出),进而影响电池底部平面度,且突出部分干涉模组底部绝缘板,将影响底板使用寿命,在模组底部设置有换热板的情况,底部高低不平的平面将影响导热胶或导热胶垫的填充,进而影响导热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提供一种缓冲垫及具有其的电池模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缓冲垫在受挤压力时容易发生向外突出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缓冲垫,包括:
本体;
支撑部,支撑部设置在本体上,支撑部包括两个第一凹部,两个第一凹部之间具有凸部;
其中,凸部的部分突出本体的周向外表面。
本实用新型的缓冲垫通过将本体上的支撑部设置为包括两个第一凹部以及凸部,从而可以避免缓冲垫在受挤压力时支撑部向外突出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包括上述的缓冲垫。
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模组通过采用支撑部包括两个第一凹部以及凸部的缓冲垫,从而可以避免缓冲垫在受挤压力时支撑部向外突出的问题。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考虑以下对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本公开的各种目标,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范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在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其中: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缓冲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的第一个示意图;
图3是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的第二个示意图;
图4是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的第三个示意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电池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本体;20、支撑部;21、第二凹部;22、第一凹部;23、凸部;24、第三凹部;30、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公开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例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公开能够在不同的实施例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附图在本质上是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公开。
在对本公开的不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下面描述中,参照附图进行,附图形成本公开的一部分,并且其中以示例方式显示了可实现本公开的多个方面的不同示例性结构,系统和步骤。应理解的是,可以使用部件,结构,示例性装置,系统和步骤的其他特定方案,并且可在不偏离本公开范围的情况下进行结构和功能性修改。而且,虽然本说明书中可使用术语“之上”,“之间”,“之内”等来描述本公开的不同示例性特征和元件,但是这些术语用于本文中仅出于方便,例如根据附图中的示例的方向。本说明书中的任何内容都不应理解为需要结构的特定三维方向才落入本公开的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缓冲垫,请参考图1和图2,缓冲垫包括:本体10;支撑部20,支撑部20设置在本体10上,支撑部20包括两个第一凹部22,两个第一凹部22之间具有凸部23;其中,凸部23的部分突出本体10的周向外表面。
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缓冲垫通过将本体10上的支撑部20设置为包括两个第一凹部22以及凸部23,从而可以避免缓冲垫在受挤压力时支撑部20向外突出的问题。
在一个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凹部22的存在,其提供了变形预留空间,从而在缓冲垫受力挤压时,凸部23会进入第一凹部22内,避免了缓冲垫在受挤压力时支撑部20向外突出的问题。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凹部22为第一凹槽,第一凹槽沿本体10宽度方向的槽底面最高点PB不超过本体10的本体外表面SE1以及本体10的本体内表面SE 2,即第一凹槽的槽底位于本体外表面SE1和本体内表面SE2之间,其相对于本体10而言类似在本体10上开设了一个凹槽,从而保证在缓冲垫受力挤压时,沿W方向的变形大于H方向的变形。
在一个实施例中,凸部23为至少两个,两个凸部23之间具有第二凹部21,即支撑部20包括两个第一凹部22以及至少一个第二凹部21,从而在缓冲垫受力挤压时,凸部23不会出现向外突出。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由于凸部23位于第二凹部21和第一凹部22之间,故在缓冲垫受力挤压时,沿W方向的变形大于H方向的变形,如此将拉伸支撑部20沿H方向向本体10内部移动,且支撑部20受H方向力时易向本体10内侧(指进入本体10的方向)凹陷。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第二凹部21为第二凹槽,第二凹槽沿本体10宽度方向的槽底面最高点PD不超过本体10的本体外表面SE1,即第二凹槽的槽底最高也是与本体外表面SE1相平齐,以此保证在受力挤压时,支撑部20可以沿H方向向本体10内部移动,从而避免凸部23向外突出。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凹部22为第一凹槽,第二凹部21为第二凹槽,凸部23为凸起;其中,凸部23具有第一侧壁面SA1和第二侧壁面SA2,第一侧壁面SA1与第二凹部21的一侧壁相重合,第一凹部22具有第一凹槽侧壁面SB和第二凹槽侧壁面,第二凹槽侧壁面与第二侧壁面SA2相重合,第一侧壁面SA1、第二侧壁面SA2以及第一凹槽侧壁面SB中的至少两个相平行,或,第一侧壁面SA1、第二侧壁面SA2以及第一凹槽侧壁面SB均不平行,以此保证凸部23受外力作用下不会向外突出。对于第一凹部22、第二凹部21以及凸部23的形状,其在保证凸部23受外力作用下不会向外突出的条件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此处不作限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凸部23的最高点PA高于本体外表面SE1,即凸部23的部分突出本体外表面SE1设置,以此用于缓冲垫的定位。
在一个实施例中,凸部23为两个,两个凸部23之间具有预设夹角deg1,其中,deg1≥90°,预设夹角deg1为第一凹部22的两个侧壁之间的夹角,以此保证缓冲垫受力挤压时,凸部23可以不向外突出。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支撑部20还包括:第三凹部24,第一凹部22与第三凹部24分别位于支撑部20的两侧。第三凹部24的设置进一步地减薄了支撑部20中部的厚度,从而在缓冲垫受力挤压时,沿W方向的变形会进一步大于H方向的变形,如此将拉伸支撑部20沿H方向向本体10内部移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凹部22和第二凹部21位于支撑部20朝向本体10外侧的一侧,第三凹部24位于支撑部20朝向本体10内侧的另一侧,第二凹部21和第三凹部24的开口分别朝向两个方向,第二凹部21的槽底和第三凹部24的槽底相对设置,以使得支撑部20中部的厚度也要小于本体10的厚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三凹部24为第三凹槽,第三凹槽沿本体10宽度方向的槽底面最高点PC不超过本体10的本体内表面SE2。第三凹部24的存在与否并不影响支撑部20整体的变形方向,但设置有第三凹槽可以更好地保证支撑部20沿W方向的变形会大于H方向的变形。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支撑部20包括:第一凹部22、第二凹部21、凸部23以及第三凹部24,其中,H方向为本体10的宽度方向,W方向为本体10的长度方向。第二凹部21沿H方向的外表面最高点PD不超过本体外表面SE1,第三凹部24沿H方向的最高点PC不超过本体内表面SE2,第一凹部22沿H方向的最高点PB不超过本体外表面SE1和本体内表面SE2,凸部23的最高点PA不低于本体外表面SE1;支撑部20的表面SA1、SA2以及SB三个表面相互平行,该三个表面也可以设置为不平行。SA2和SB之间存在一定间隙H2,便于凸部23受H方向力时向内凹陷,本实施例中H2大小为1.5mm,凸部23的顶点和第一凹部22的顶点PB之间沿W方向存在一定距离H1,本实施例中的H1为2mm,凸部213的最高点PA和本体外表面SE1之间存在一定距离H4(H正方向),第一凹部22最高点PB和本体外表面SE1之间存在一定距离H3(H负方向),本实施例中H3大小为1.5mm,H4大小为2mm;凸部23之间成一定角度deg1,要求deg1不小于90度,本实施例中deg1为100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体10为框形件,本体10与支撑部20一体成型。框形件的外形与电池30的外形相适应,而支撑部20与本体10属于一体成型,以此在提高制造效率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增加缓冲垫的强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支撑部20为多个,多个支撑部20间隔地设置在本体10上。本体10的上部以及下部均设置有支撑部20,且本体10的上部以及下部均设置有至少两个支撑部20。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体10的周向外表面上可以均设置有支撑部20,即在W方向的面上以及H方向的面上均设置有支撑部20,以此用于实现各个方向的定位。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体10为框形件,其中空部分内设置有隔热部,隔热部由耐温隔热材料制备而成,耐温隔热材料可以为气凝胶、云母等,可起到较好的抑制热失控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包括上述的缓冲垫。
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池模组通过采用支撑部20包括两个第一凹部22以及凸部23的缓冲垫,从而可以避免缓冲垫在受挤压力时支撑部20向外突出的问题。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电池模组还包括电池30,相邻两个电池30之间设置有缓冲垫。其中,电池30的数量不少于2个,并沿电池30厚度方向依次排列,相邻电池30间设置有缓冲垫,缓冲垫在电池30大面居中布置,排列顺序依次为:电池30、缓冲垫、电池30、缓冲垫、电池30。
在一个实施例中,缓冲垫由本体10、顶部支撑部20以及底部支撑部20组成,各支撑部20沿H方向高出本体10,顶部支撑部20以及底部支撑部20数量可以是至少2个,也可以是其他数量,可以结构一样且沿H方向和W方向对称分布,如此电池模组装配时便无需区分方向,提高装配效率。支撑部20在电池模组受力挤压时,沿W方向的变形大于H方向,如此将拉伸支撑部20沿H方向向本体10内部移动,且支撑部20受H方向力时易向本体10内侧(指进入本体方向)凹陷,需要指明,支撑部20受到的H方向力主要来自于电池模组底部绝缘板。
为了保证电池模组组装方便,缓冲垫带有支撑部20设计,电池模组堆叠时,将受到长度方向的压紧力,若使用现有结构的缓冲垫,在受力挤压时,其底部支撑部将会突出电池底面,进而影响电池底部平面度,而本实用新型的缓冲垫,在缓冲垫受力挤压时将减小底部支撑部20突出的概率,进而保证了电池模组的底部平面度,提高了电池模组底部导热板的导热效率。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实用新型后,将容易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实用新型旨在涵盖本实用新型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实用新型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实用新型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示例实施方式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实用新型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缓冲垫,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10);
支撑部(20),所述支撑部(20)设置在所述本体(10)上,所述支撑部(20)包括两个第一凹部(22),两个所述第一凹部(22)之间具有凸部(23);
其中,所述凸部(23)的部分突出所述本体(10)的周向外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部(22)为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沿所述本体(10)宽度方向的槽底面最高点PB不超过所述本体(10)的本体外表面SE1以及所述本体(10)的本体内表面SE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23)为至少两个,两个所述凸部(23)之间具有第二凹部(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缓冲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部(21)为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沿所述本体(10)宽度方向的槽底面最高点PD不超过所述本体(10)的本体外表面SE1。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缓冲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部(22)为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凹部(21)为第二凹槽,所述凸部(23)为凸起;
其中,所述凸部(23)具有第一侧壁面SA1和第二侧壁面SA2,所述第一侧壁面SA1与所述第二凹部(21)的一侧壁相重合,所述第一凹部(22)具有第一凹槽侧壁面SB和第二凹槽侧壁面,所述第二凹槽侧壁面与所述第二侧壁面SA2相重合,所述第一侧壁面SA1、所述第二侧壁面SA2以及所述第一凹槽侧壁面SB中的至少两个相平行,或,所述第一侧壁面SA1、所述第二侧壁面SA2以及所述第一凹槽侧壁面SB均不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缓冲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23)为两个,两个所述凸部(23)之间具有预设夹角deg1,其中,deg1≥90°。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缓冲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20)还包括:
第三凹部(24),所述第一凹部(22)与所述第三凹部(24)分别位于所述支撑部(20)的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缓冲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凹部(24)为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沿所述本体(10)宽度方向的槽底面最高点PC不超过所述本体(10)的本体内表面SE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0)为框形件,所述本体(10)与所述支撑部(20)一体成型。
10.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缓冲垫。
CN202020748556.XU 2020-05-08 2020-05-08 缓冲垫及具有其的电池模组 Active CN2121311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48556.XU CN212131154U (zh) 2020-05-08 2020-05-08 缓冲垫及具有其的电池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48556.XU CN212131154U (zh) 2020-05-08 2020-05-08 缓冲垫及具有其的电池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131154U true CN212131154U (zh) 2020-12-11

Family

ID=736930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748556.XU Active CN212131154U (zh) 2020-05-08 2020-05-08 缓冲垫及具有其的电池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13115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11742B2 (en) Heat dissipating fixture for battery unit and battery module
EP2624337B1 (en) Battery module having enhanced safety
KR20210139466A (ko) 온도 제어 어셈블리 및 배터리 팩
EP3731335A1 (en) Battery and battery pack
CN215184212U (zh) 一种电池组
CN115425352B (zh) 一种电池模组及电子装置
JP2017076526A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16212980A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
CN212131154U (zh) 缓冲垫及具有其的电池模组
CN114232830B (zh) 一种三维隔震滑板支座
CN210040332U (zh) 缓冲构件及电池模组
CN212517391U (zh) 一种缓冲结构及电池模组
CN217158515U (zh) 隔板及电池模组
WO2020134978A1 (zh) 电池模组
US20200161611A1 (en) Battery pack
CN216563345U (zh) 隔热结构及电池组
CN216793814U (zh) 液冷板及电池包
CN211208505U (zh) 隔热垫以及电池模组
JP6803996B2 (ja) 燃料電池のシール構造
CN114171753A (zh) 燃料电池及其双极板
EP3770990A1 (en) Buffering member and battery module
CN209104221U (zh) 电池模组
CN113193285A (zh) 电池包箱体及电池包
CN214153070U (zh) 一种锂电池侧面减震机构
CN218520196U (zh) 一种抗静电tpe密封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66 Kejiao Road, Jintan District,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AVIC Innov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Jiangsu) Co.,Ltd.

Patentee after: CHINA AVIATION LITHIUM BATTERY Co.,Ltd.

Address before: 166 Kejiao Road, Jintan District,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Kaibo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VIATION LITHIUM BATTERY Co.,Ltd.

Address after: 166 Kejiao Road, Jintan District,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Kaibo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after: CHINA AVIATION LITHIUM BATTERY Co.,Ltd.

Address before: 166 Kejiao Road, Jintan District,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CHINA AVIATION LITHIUM BATTERY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VIATION LITHIUM BATTER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107

Address after: 166 Kejiao Road, Jintan District,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AVIC Innov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Jiangsu) Co.,Ltd.

Patentee after: Zhongchuangxin Avi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66 Kejiao Road, Jintan District,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AVIC Innov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Jiangsu) Co.,Lt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VIATION LITHIUM BATTER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