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27434U - 轮胎抱夹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轮胎抱夹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127434U CN212127434U CN202020542718.4U CN202020542718U CN212127434U CN 212127434 U CN212127434 U CN 212127434U CN 202020542718 U CN202020542718 U CN 202020542718U CN 212127434 U CN212127434 U CN 21212743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voting
- shaped
- seat
- clamping
- ro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rklifts And Lifting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轮胎抱夹装置,包括一固定支架、一设于所述固定支架上的能够抱夹轮胎的抱夹机构以及一设于所述固定支架上且能够驱动所述抱夹机构张开和抱夹的驱动组件,所述抱夹机构包括枢接于所述固定支架的第一侧的第一抱夹部以及枢接于所述固定支架的第二侧的第二抱夹部,所述第一抱夹部包括第一枢接机构、通过所述第一枢接机构枢接于所述固定支架的第一侧的第一抱夹臂、设置于所述第一抱夹臂的前端的第一抱夹板,所述第二抱夹部包括第二枢接机构、通过所述第二枢接机构枢接于所述固定支架的第二侧的第二抱夹臂、设置于所述第二抱夹臂的前端的第二抱夹板。本轮胎抱夹装置装载在叉车的叉脚上,把堆码的轮胎抱夹转移到自动排序线上。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轮胎抱夹装置。
背景技术
轮胎分装装配轮胎时,需要将堆码的成品轮胎运输到自动排序线,送入整车装配车间。传统的做法是人工将轮胎逐个搬移倒胎,效率极低。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与叉车连接联动、提高工作效率的轮胎抱夹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轮胎抱夹装置,包括一固定支架、一设于所述固定支架上的能够抱夹轮胎的抱夹机构以及一设于所述固定支架上且能够驱动所述抱夹机构张开和抱夹的驱动组件,所述抱夹机构包括枢接于所述固定支架的第一侧的第一抱夹部以及枢接于所述固定支架的第二侧的第二抱夹部,所述第一抱夹部包括第一枢接机构、通过所述第一枢接机构枢接于所述固定支架的第一侧的第一抱夹臂、设置于所述第一抱夹臂的前端的第一抱夹板,所述第二抱夹部包括第二枢接机构、通过所述第二枢接机构枢接于所述固定支架的第二侧的第二抱夹臂、设置于所述第二抱夹臂的前端的第二抱夹板。本方案中,驱动组件的驱动部分来自于叉车,当需要抱夹或松开轮胎时,在叉车内部即可控制驱动组件工作,从而使第抱夹机构张开或抱夹轮胎,工人无需下叉,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人工搬运所带来的耗时长、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当驱动组件的输出轴向外推动所述第一抱夹部及第二抱夹部时,所述第一抱夹部及第二抱夹部的后端同时向外打开,前端同时向内抱夹以抱夹轮胎,当所述驱动组件的输出轴向内拉动所述第一抱夹部及第二抱夹部时,所述第一抱夹部及第二抱夹部的后端同时向内动作,前端同时向外打开以松开轮胎。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组件设于所述固定支架的后侧面,所述第一抱夹臂及第二抱夹臂的后端均突出于所述固定支架的后侧面,所述驱动组件的输出轴朝向对应的抱夹臂以与其后端的内侧面枢接。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支架包括由第一侧立杆、第一顶横杆、第二侧立杆以及第一底横杆围合而成的矩形框,所述第一侧立杆及第二侧立杆的下端所在的水平面低于所述第一底横杆,该低于所述第一底横杆的部分分别形成第一支脚及第二支脚;所述固定支架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侧立杆和第二侧立杆之间且平行位于所述第一顶横杆及第一底横杆之间的腹杆;所述固定支架还包括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支脚及第二支脚底面的第一底座及第二底座以及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底座及第二底座的底面的用于供叉车的叉脚穿设于其中且与其连接的第一连接盒及第二连接盒。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底座及第二底座的边角处分别设置有第一腰形孔及第二腰形孔,在所述第一连接盒及第二连接盒上相应于所述第一腰形孔及第二腰形孔的位置处分别设置有第一螺锁孔及第二螺锁孔,在所述第一连接盒及第二连接盒的底面相应于所述第一螺锁孔及第二螺锁孔的位置处分别设置有第三螺锁孔及第四螺锁孔。可拆卸的连接方式使得本轮胎抱夹装置与叉车的叉脚装卸方便快捷,第一连接盒及第二连接盒开设有腰形孔可以使得左右位置调节更方便,并且在开设第一螺锁孔、第二螺锁孔、第三螺锁孔及第四螺锁孔的位置时,无需非常精确,只要在第一腰形孔及第二腰形孔的范围内即可,另外,该第一腰形孔及第二腰形孔还起到能够根据叉车的叉脚宽度进行调节的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相互背靠设置于所述腹杆的后侧面的第一驱动机构及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及第二驱动机构的输出轴分别向第一侧立杆及第二侧立杆的方向以分别与第一抱夹臂及第二抱夹臂的后端的内侧面枢接。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腹杆后侧面的第一固定座及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一固定座及第二固定座分别包括螺锁于所述腹杆后侧面的第一固定板及第二固定板、分别立设于所述第一固定板及第二固定板后侧面上靠近对应的侧立杆的一端的第一驱动机构安装板及第二驱动机构安装板、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板及第一驱动机构安装板之间的第一加强板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二固定板及第二驱动机构安装板之间的第二加强板,在所述腹杆的后侧面设置有分别螺锁所述第一固定板及第二固定板的第五螺锁孔及第六螺锁孔,在所述第一固定板上相应于所述第五螺锁孔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三腰形孔,在所述第二固定板上相应于所述第六螺锁孔的位置处设置有第四腰形孔,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安装板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第一安装孔,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安装板上设置有用于安装第二驱动机构的第二安装孔。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枢接机构包括第一上枢接部及第一下枢接部,所述第一上枢接部及第一下枢接部分别包括第一枢接块及第二枢接块、第一U形枢接座及第二U形枢接座、第一枢轴及第二枢轴,所述第一枢接块及第二枢接块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侧立杆的上下两端,所述第一U形枢接座及第二U形枢接座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抱夹臂上相应于所述第一枢接块及第二枢接块的位置处,所述第一枢接块及第二枢接块分别置于所述第一U形枢接座及第二U形座的U形槽内,所述第一枢轴穿设于所述第一U形枢接座及第二枢接块中,所述第二枢轴穿设于所述第二U形枢接座及第二枢接块中;
所述第二枢接机构包括第二上枢接部及第二下枢接部,所述第二上枢接部及第二下枢接部分别包括第三枢接块及第四枢接块、第三U形枢接座及第四U形枢接座、第三枢轴及第四枢轴,所述第三枢接块及第四枢接块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侧立杆的上下两端,所述第三U形枢接座及第四U形枢接座分别设于所述第二抱夹臂上相应于所述第三枢接块及第四枢接块的位置处,所述第三枢接块及第四枢接块分别置于所述第三U形枢接座及第四U形座的U形槽内,所述第三枢轴穿设于所述第三U形枢接座及第三枢接块中,所述第四枢轴穿设于所述第四U形枢接座及第四枢接块中。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抱夹臂及第二抱夹臂均分别包括第一后立杆及第二后立杆、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后立杆及第二后立杆的上端的第二顶横杆及第三顶横杆、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后立杆及第二后立杆的下端的第二底横杆及第三底横杆、竖向连接于第二顶横杆及第二底横杆之间的第一前立杆、竖向连接于第三顶横杆及第三底横杆之间的第二前立杆;所述第一后立杆及第二后立杆均位于所述固定支架的后侧以与所述驱动组件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二顶横杆及第二底横杆的前端与所述第一抱夹板连接,所述第三顶横杆及第三底横杆的前端与所述第二抱夹板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抱夹板及第二抱夹板的横截面均呈与轮胎外周相匹配的弧形,所述第二顶横杆及第二底横杆与所述第一抱夹板的外侧面连接的一端的形状与该第一抱夹板的外侧面相匹配,所述第三顶横杆及第三底横杆与所述第二抱夹板的外侧面连接的一端的形状与该第二抱夹板的外侧面相匹配。
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一抱夹板及第二抱夹板的内侧面还分别设置有第一胶垫板以及第二胶垫板。
本轮胎抱夹装置装载在叉车的叉脚上,把堆码的轮胎多个一组,抱夹转移到自动排序线上,改变原来的人工搬移倒胎,省力。满足排序线进货节拍。本轮胎抱夹装置的结构简单巧妙,能够同时抱夹多组轮胎,与叉车配合联动,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轮胎抱夹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轮胎抱夹装置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见图1至图2,本实用新型的轮胎抱夹装置包括一固定支架1、一设于所述固定支架1上的能够抱夹轮胎的抱夹机构以及一设于所述固定支架1上且能够驱动所述抱夹机构张开和抱夹的驱动组件,所述抱夹机构包括枢接于所述固定支架1的第一侧的第一抱夹部2以及枢接于所述固定支架1的第二侧的第二抱夹部3,所述第一抱夹部2包括第一枢接机构21、通过所述第一枢接机构21枢接于所述固定支架1的第一侧的第一抱夹臂22、设置于所述第一抱夹臂22的前端的第一抱夹板,所述第二抱夹部3包括第二枢接机构31、通过所述第二枢接机构31枢接于所述固定支架1的第二侧的第二抱夹臂32、设置于所述第二抱夹臂32的前端的第二抱夹板33。
所述驱动组件设于所述固定支架1的后侧面,所述第一抱夹臂22及第二抱夹臂32的后端均突出于所述固定支架1的后侧面,所述驱动组件的输出轴朝向对应的抱夹臂以与其后端的内侧面枢接。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支架1包括由第一侧立杆11、第一顶横杆12、第二侧立杆13以及第一底横杆14围合而成的矩形框,所述第一侧立杆11及第二侧立杆13的下端所在的水平面低于所述第一底横杆14,该低于所述第一底横杆14的部分分别形成第一支脚16及第二支脚17;所述固定支架1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侧立杆11和第二侧立杆13之间且平行位于所述第一顶横杆12及第一底横杆14之间的腹杆15;所述固定支架1还包括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支脚16及第二支脚17底面的第一底座181及第二底座182以及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底座181及第二底座182的底面的用于供叉车的叉脚穿设于其中且与其连接的第一连接盒191及第二连接盒192。所述第一支脚16及第二支脚17之间的距离与所述叉车的两叉脚(图未示出)之间的宽度相匹配。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底座181及第二底座182的边角处分别设置有第一腰形孔18a及第二腰形孔18b,在所述第一连接盒191及第二连接盒192上相应于所述第一腰形孔18a及第二腰形孔18b的位置处分别设置有第一螺锁孔及第二螺锁孔(图未示出),在所述第一连接盒191及第二连接盒192的底面相应于所述第一螺锁孔及第二螺锁孔的位置处分别设置有第三螺锁孔19a及第四螺锁孔19b。在与叉车连接时,使两叉脚分别穿设于第一连接盒191及第二连接盒192中,使螺丝依次穿过对应的腰形孔、对应连接盒上表面的螺锁孔以及下表面的螺锁孔,从而使本轮胎抱夹装置与叉紧固紧。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相互背靠设置于所述腹杆15的后侧面的第一驱动机构及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及第二驱动机构的输出轴分别向第一侧立杆11及第二侧立杆13的方向以分别与第一抱夹臂22及第二抱夹臂32的后端的内侧面枢接。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及第二驱动机构均为液压缸31,其控制及油路部分设于叉车上,工作人员位于叉车内即可控制本轮胎抱夹装置的抱夹及松开,无需下车,提高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腹杆15后侧面的第一固定座及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一固定座及第二固定座分别包括螺锁于所述腹杆15后侧面的第一固定板321及第二固定板331、分别立设于所述第一固定板321及第二固定板331后侧面上靠近对应的侧立杆的一端的第一驱动机构安装板322及第二驱动机构安装板332、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板321及第一驱动机构安装板322之间的第一加强板323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二固定板331及第二驱动机构安装板332之间的第二加强板333,在所述腹杆15的后侧面设置有分别螺锁所述第一固定板321及第二固定板331的第五螺锁孔及第六螺锁孔(图未示出),在所述第一固定板321上相应于所述第五螺锁孔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三腰形孔324,在所述第二固定板331上相应于所述第六螺锁孔的位置处设置有第四腰形孔334,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安装板322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第一安装孔,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安装板332上设置有用于安装第二驱动机构的第二安装孔。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板321及第二固定板331均为矩形板,在四个边角处分别设置有四个第三腰形孔324。这样的好处时,可以调节所述第一固定板321及第二固定板331的位置,更便于安装和左右调节第一驱动机构及第二驱动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枢接机构21包括第一上枢接部211及第一下枢接部212,所述第一上枢接部211及第一下枢接部212分别包括第一枢接块及第二枢接块、第一U形枢接座及第二U形枢接座、第一枢轴及第二枢轴,所述第一枢接块及第二枢接块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侧立杆11的上下两端,所述第一U形枢接座及第二U形枢接座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抱夹臂22上相应于所述第一枢接块及第二枢接块的位置处,所述第一枢接块及第二枢接块分别置于所述第一U形枢接座及第二U形座的U形槽内,所述第一枢轴穿设于所述第一U形枢接座及第二枢接块中,所述第二枢轴穿设于所述第二U形枢接座及第二枢接块中;所述第二枢接机构31包括第二上枢接部311及第二下枢接部,所述第二上枢接部311及第二下枢接部分别包括第三枢接块211a及第四枢接块、第三U形枢接座211b及第四U形枢接座、第三枢轴211c及第四枢轴,所述第三枢接块211a及第四枢接块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侧立杆13的上下两端,所述第三U形枢接座211b及第四U形枢接座分别设于所述第二抱夹臂32上相应于所述第三枢接块211a及第四枢接块的位置处,所述第三枢接块211a及第四枢接块分别置于所述第三U形枢接座211b及第四U形座的U形槽内,所述第三枢轴211c穿设于所述第三U形枢接座211b及第三枢接块211a中,所述第四枢轴穿设于所述第四U形枢接座及第四枢接块中。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抱夹臂22及第二抱夹臂32均分别包括第一后立杆221及第二后立杆321、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后立杆221及第二后立杆321的上端的第二顶横杆222及第三顶横杆322、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后立杆221及第二后立杆321的下端的第二底横杆223及第三底横杆323、竖向连接于第二顶横杆222及第二底横杆223之间的第一前立杆224、竖向连接于第三顶横杆322及第三底横杆323之间的第二前立杆324;所述第一后立杆221及第二后立杆321均位于所述固定支架1的后侧以与所述驱动组件的输出轴枢接,所述第二顶横杆222及第二底横杆223的前端与所述第一抱夹板连接,所述第三顶横杆322及第三底横杆323的前端与所述第二抱夹板33连接。本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后立杆221及第二后立杆321的内侧面(相对的一面)分别水平设置有第五枢接块225及第六枢接块325,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及第二驱动机构的输出轴上分别设置有第五U形枢接座226及第六U形枢接座,安装时,利用两第三枢轴211c分别穿设于第五U形枢接座226和第五枢接块225、第六U形枢接座及第六枢接块325中,这样就能够使第一驱动机构与第一后立杆221枢接,使第二驱动机构与第二后立杆321枢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抱夹板及第二抱夹板33的横截面均呈与轮胎外周相匹配的弧形,所述第二顶横杆222及第二底横杆223与所述第一抱夹板的外侧面连接的一端的形状与该第一抱夹板的外侧面相匹配,所述第三顶横杆322及第三底横杆323与所述第二抱夹板33的外侧面连接的一端的形状与该第二抱夹板33的外侧面相匹配。
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一抱夹板及第二抱夹板33的内侧面还分别设置有第一胶垫板24以及第二胶垫板34,所述第一胶垫板24及第二胶垫板34的弧度与轮胎外周弧度相匹配,与轮胎贴合度更好以能够更好地夹紧轮胎。
本实用新型的轮胎抱夹装置,使固定支架1端端的两第一连接盒191及第二连接盒192与叉车的两叉脚可拆卸连接以安装于叉脚上,在驱动本轮胎抱夹装置抱夹或松开时,通过叉车室内的控制按钮驱动液压缸31工作。采用这种结构,保证本轮胎抱夹装置的高度的同时保证结构稳定性,可以抱夹重叠在一起的多个轮胎,结构简单巧妙,提高了工作效率。抱夹机构用以支撑抱夹板,一端连接液压缸,所述抱夹机构呈U形状口,开口处进入轮胎,张开角度由另一端的液压缸控制。叉车接口。固定支架的宽度以及第一连接盒及第二连接盒的宽度利用叉车原叉脚大小设计,可调节接口大小通用。第一抱夹板及第二抱夹板根据轮胎大小设计弧度和高度,同时运用叉车叉脚可左右张开调节实现轮胎尺寸,夹牢后,叉车上升离地,到排序线后下降、操作台释放液压缸,搬运完成实现。两个液压缸由司机操作,控制轮胎夹板伸开压紧。液压缺钱油管油路联接叉车油管,和叉车升降联动操作,不用时关闭油路。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轮胎抱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固定支架、一设于所述固定支架上的能够抱夹轮胎的抱夹机构以及一设于所述固定支架上且能够驱动所述抱夹机构张开和抱夹的驱动组件,所述抱夹机构包括枢接于所述固定支架的第一侧的第一抱夹部以及枢接于所述固定支架的第二侧的第二抱夹部,所述第一抱夹部包括第一枢接机构、通过所述第一枢接机构枢接于所述固定支架的第一侧的第一抱夹臂、设置于所述第一抱夹臂的前端的第一抱夹板,所述第二抱夹部包括第二枢接机构、通过所述第二枢接机构枢接于所述固定支架的第二侧的第二抱夹臂、设置于所述第二抱夹臂的前端的第二抱夹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抱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设于所述固定支架的后侧面,所述第一抱夹臂及第二抱夹臂的后端均突出于所述固定支架的后侧面,所述驱动组件的输出轴朝向对应的抱夹臂以与其后端的内侧面枢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胎抱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包括由第一侧立杆、第一顶横杆、第二侧立杆以及第一底横杆围合而成的矩形框,所述第一侧立杆及第二侧立杆的下端所在的水平面低于所述第一底横杆,该低于所述第一底横杆的部分分别形成第一支脚及第二支脚;所述固定支架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侧立杆和第二侧立杆之间且平行位于所述第一顶横杆及第一底横杆之间的腹杆;所述固定支架还包括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支脚及第二支脚底面的第一底座及第二底座以及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底座及第二底座的底面的用于供叉车的叉脚穿设于其中且与其连接的第一连接盒及第二连接盒。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胎抱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座及第二底座的边角处分别设置有第一腰形孔及第二腰形孔,在所述第一连接盒及第二连接盒上相应于所述第一腰形孔及第二腰形孔的位置处分别设置有第一螺锁孔及第二螺锁孔,在所述第一连接盒及第二连接盒的底面相应于所述第一螺锁孔及第二螺锁孔的位置处分别设置有第三螺锁孔及第四螺锁孔。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胎抱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相互背靠设置于所述腹杆的后侧面的第一驱动机构及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及第二驱动机构的输出轴分别向第一侧立杆及第二侧立杆的方向以分别与第一抱夹臂及第二抱夹臂的后端的内侧面枢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轮胎抱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腹杆后侧面的第一固定座及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一固定座及第二固定座分别包括螺锁于所述腹杆后侧面的第一固定板及第二固定板、分别立设于所述第一固定板及第二固定板后侧面上靠近对应的侧立杆的一端的第一驱动机构安装板及第二驱动机构安装板、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板及第一驱动机构安装板之间的第一加强板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二固定板及第二驱动机构安装板之间的第二加强板,在所述腹杆的后侧面设置有分别螺锁所述第一固定板及第二固定板的第五螺锁孔及第六螺锁孔,在所述第一固定板上相应于所述第五螺锁孔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三腰形孔,在所述第二固定板上相应于所述第六螺锁孔的位置处设置有第四腰形孔,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安装板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第一安装孔,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安装板上设置有用于安装第二驱动机构的第二安装孔。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胎抱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枢接机构包括第一上枢接部及第一下枢接部,所述第一上枢接部及第一下枢接部分别包括第一枢接块及第二枢接块、第一U形枢接座及第二U形枢接座、第一枢轴及第二枢轴,所述第一枢接块及第二枢接块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侧立杆的上下两端,所述第一U形枢接座及第二U形枢接座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抱夹臂上相应于所述第一枢接块及第二枢接块的位置处,所述第一枢接块及第二枢接块分别置于所述第一U形枢接座及第二U形座的U形槽内,所述第一枢轴穿设于所述第一U形枢接座及第二枢接块中,所述第二枢轴穿设于所述第二U形枢接座及第二枢接块中;
所述第二枢接机构包括第二上枢接部及第二下枢接部,所述第二上枢接部及第二下枢接部分别包括第三枢接块及第四枢接块、第三U形枢接座及第四U形枢接座、第三枢轴及第四枢轴,所述第三枢接块及第四枢接块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侧立杆的上下两端,所述第三U形枢接座及第四U形枢接座分别设于所述第二抱夹臂上相应于所述第三枢接块及第四枢接块的位置处,所述第三枢接块及第四枢接块分别置于所述第三U形枢接座及第四U形座的U形槽内,所述第三枢轴穿设于所述第三U形枢接座及第三枢接块中,所述第四枢轴穿设于所述第四U形枢接座及第四枢接块中。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轮胎抱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抱夹臂及第二抱夹臂均分别包括第一后立杆及第二后立杆、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后立杆及第二后立杆的上端的第二顶横杆及第三顶横杆、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后立杆及第二后立杆的下端的第二底横杆及第三底横杆、竖向连接于第二顶横杆及第二底横杆之间的第一前立杆、竖向连接于第三顶横杆及第三底横杆之间的第二前立杆;所述第一后立杆及第二后立杆均位于所述固定支架的后侧以与所述驱动组件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二顶横杆及第二底横杆的前端与所述第一抱夹板连接,所述第三顶横杆及第三底横杆的前端与所述第二抱夹板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轮胎抱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抱夹板及第二抱夹板的横截面均呈与轮胎外周相匹配的弧形,所述第二顶横杆及第二底横杆与所述第一抱夹板的外侧面连接的一端的形状与该第一抱夹板的外侧面相匹配,所述第三顶横杆及第三底横杆与所述第二抱夹板的外侧面连接的一端的形状与该第二抱夹板的外侧面相匹配。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轮胎抱夹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抱夹板及第二抱夹板的内侧面还分别设置有第一胶垫板以及第二胶垫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542718.4U CN212127434U (zh) | 2020-04-14 | 2020-04-14 | 轮胎抱夹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542718.4U CN212127434U (zh) | 2020-04-14 | 2020-04-14 | 轮胎抱夹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127434U true CN212127434U (zh) | 2020-12-11 |
Family
ID=736878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542718.4U Active CN212127434U (zh) | 2020-04-14 | 2020-04-14 | 轮胎抱夹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127434U (zh) |
-
2020
- 2020-04-14 CN CN202020542718.4U patent/CN21212743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142549A (zh) | 一种用于保险杠自动焊接的夹持装置 | |
CN110142550A (zh) | 一种用于保险杠自动焊接的夹持装置的底架 | |
CN212127434U (zh) | 轮胎抱夹装置 | |
CN207414663U (zh) | 一种搬运车货叉焊接工装 | |
CN210703304U (zh) | 一种叉车车架的焊接设备 | |
CN110421298A (zh) | 一种叉车车架的焊接设备 | |
CN114633059B (zh) | 一种机器人自动焊接用柜体框架焊接夹具 | |
CN115106668A (zh) | 一种施工升降机吊笼结构成型工艺 | |
KR100566485B1 (ko) | 정밀 조립·검사대 | |
CN2757972Y (zh) | 一种汽车横梁总成的铆接装置 | |
CN215048339U (zh) | 一种馈源机拆卸装置 | |
CN212398687U (zh) | 一种停车设备边梁连接板焊接生产线 | |
CN214162019U (zh) | 一种汽车玻璃通用亮饰条安装工装 | |
CN215046282U (zh) | 一种保温板材生产线用的摆渡装置 | |
CN109531495B (zh) | 商用车平衡轴横梁装配方法 | |
CN216680069U (zh) | 一种管件压铆铆接用辅助装置 | |
CN112589418A (zh) | 一种汽车玻璃通用亮饰条安装工装 | |
CN206998113U (zh) | 定位夹具工装 | |
CN213672370U (zh) | 建筑施工的钢筋对接焊接装置 | |
CN211305350U (zh) | 一种汽车电动助力加强架焊接用夹具 | |
CN213945438U (zh) | 一种天窗加强板焊接工装 | |
CN117900672B (zh) | 一种集装箱房屋快速焊接平台 | |
CN220278727U (zh) | 一种具有夹爪机构的焊接工艺装备 | |
CN206519719U (zh) | 油箱分装台 | |
CN219113262U (zh) | 一种新型电梯轿厢头部拼装焊接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