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26589U - 一种全自动护套检测机的传输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全自动护套检测机的传输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126589U
CN212126589U CN201922463797.XU CN201922463797U CN212126589U CN 212126589 U CN212126589 U CN 212126589U CN 201922463797 U CN201922463797 U CN 201922463797U CN 212126589 U CN212126589 U CN 2121265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suction
belt
sheath
working section
pin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46379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费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Chuanq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Chuanq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Chuanq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Chuanq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46379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1265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1265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1265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orting Of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全自动护套检测机的传输机构,包括输送带机构(3)、上吸风皮带机构(5)和下吸风皮带机构(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送带机构包括能够循环运转的输送带(31)、输送带主动轮和驱动输送带主动轮转动的带有编码器的第一步进电机,所述的上吸风皮带机构(5)包括能够循环运转的上吸风针孔皮带(51)、上吸风槽管(52),所述的下吸风皮带机构(6)包括能够循环运转的下吸风针孔皮带(61)、下吸风槽管(62)。本实用新型的传输机构,通过将输送带与吸风皮带垂直设置,对护套的吸附面积小,吸力集中,传输稳定效率高,并且采用上下吸风的两套吸风皮带机构,能方便对护套端头、长度方向的外表面进行检测,整个设备结构简单、易用。

Description

一种全自动护套检测机的传输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视觉采集设备的辅助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自动护套检测机的传输机构。
背景技术
在医用市场上,主要运用于针管类产品的防护的护套使用量很大。护套品种多样,且其外观形状、尺寸等差别很小,一般都为细长的圆杆状。根据质量要求,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断裂、破损或表面有杂质的残次品护套都需要挑选出来。目前不合格的残次品护套,主要靠人工挑选,不仅劳动成本大,而且难以周全地把握护套的外观形状和大小,容易造成误检、漏检的现象,影响护套的合格率。
随着视觉采集技术的发展,现有技术中已有对医用瓶盖、胶塞等的全自动视觉采集设备。不过,这些被检测的瓶盖、胶塞等的形状都属于短粗形,其可以平稳地放置在检测平面上,重量也较重,随着机器的运转,被检测物也不会发生移动或翻倒。另外,瓶盖、胶塞等的形状也很分明,各需要被检测的表面很容易确认并被检测。而护套形状纤细、重量轻,在现有的检测设备中,很容易发生滚动和移位,造成无法确认拍摄的画面属于护套那一个部位,以至不能完成检测。为完成护套的检测,必须对护套端节头和长度方向外表面进行检测,现有的传输装置仅能对短粗的物体进行全方位检测,需要一种传输装置,不但能暴露护套端头,也能够快速有效地暴露长度方向的外表面以供检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全自动护套检测机的传输机构,通过将输送带与吸风皮带垂直设置,对护套的吸附面积小,吸力集中,传输稳定效率高,并且采用上下吸风的两套吸风皮带机构,能方便对护套端头、长度方向的外表面进行检测,整个设备结构简单、易用。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是一种全自动护套检测机的传输机构,包括输送带机构、上吸风皮带机构和下吸风皮带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输送带机构包括能够循环运转的输送带、输送带主动轮和驱动输送带主动轮转动的带有编码器的第一步进电机,所述的输送带外表面具有连续均布的倒三角形槽口,倒三角形槽口的方向与输送带的运动方向垂直,所述的倒三角形槽口内仅能放入一根护套,倒三角形槽口两侧壁的高度大于护套直径,所述的输送带具有倾斜的整理工作段和水平的整理及检测工作段,输送带运转时,先经过倾斜的整理工作段,再经过水平的整理及检测工作段,
所述的上吸风皮带机构包括能够循环运转的上吸风针孔皮带、上吸风槽管、上吸风针孔皮带主动轮和驱动上吸风针孔皮带主动轮转动的带有编码器的第二步进电机,所述的上吸风针孔皮带在其皮带中间具有沿皮带长度方向均布的通孔,上吸风针孔皮带具有水平的上吸风工作段,该水平的上吸风工作段处的皮带的外表面指向地面,并且该处皮带的运动方向与水平的整理及检测工作段处的输送带的运动方向垂直,所述的上吸风槽管具有与吸风动力源连接的接口和一条与上吸风槽管内腔联通的缝隙,水平的上吸风工作段处的皮带的内表面与上吸风槽管贴紧但不接触,上吸风槽管的吸风缝隙与上吸风针孔皮带上的通孔对齐,水平的上吸风工作段的前部与输送带的水平的整理及检测工作段的后部交叉,水平的上吸风工作段的前部为上吸风针孔皮带先经过的部位,水平的上吸风工作段前部处的皮带位于水平的整理及检测工作段后部处的输送带外表面之上,当输送带经过上吸风针孔皮带处时,所述的上吸风槽管的缝隙产生的吸风穿过上吸风针孔皮带的通孔,将护套吸附在上吸风针孔皮带上,
所述的下吸风皮带机构包括能够循环运转的下吸风针孔皮带、下吸风槽管、下吸风针孔皮带主动轮和驱动下吸风针孔皮带主动轮转动的带有编码器的第三步进电机,所述的下吸风针孔皮带在其皮带中间具有沿皮带长度方向均布的通孔,下吸风针孔皮带具有水平的下吸风工作段,该水平的下吸风工作段处的皮带的外表面指向背离地面,并且该处皮带的运动方向与水平的上吸风工作段处的上吸风针孔皮带的运动方向平行,所述的下吸风槽管具有与吸风动力源连接的接口和一条与下吸风槽管内腔联通的缝隙,水平的下吸风工作段处的皮带的内表面与下吸风槽管贴紧但不接触,下吸风槽管的吸风缝隙与下吸风针孔皮带上的通孔对齐,水平的下吸风工作段的前部与上吸风针孔皮带的水平的上吸风工作段的后部重叠并位于水平的上吸风工作段的后部的正下方,水平的下吸风工作段的前部为下吸风针孔皮带先经过的部位,在上吸风针孔皮带与下吸风针孔皮带平行并相叠之处,带有护套的上吸风针孔皮带运动超出上吸风槽管的吸风缝隙尽头后,所述的下吸风槽管的缝隙产生的吸风穿过下吸风针孔皮带的通孔,将护套吸附在下吸风针孔皮带上。
更进一步地,还包括理料机构,经过所述的理料机构整理的护套整齐排列于输送带的倒三角形槽口中,每个倒三角形槽口中只放置一个护套,每个护套有一端对齐于输送带机构的输送带的同一个边缘。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理料机构包括挡板组件、毛刷、毛刷电机、前吸气吹气装置、吹气去除装置和后吸气吹气装置,所述的挡板组件包括两个侧挡板和一个下挡板,两个侧挡板和一个下挡板形成一个U形进料结构,该U形进料结构的下边沿位于倾斜的整理工作段的输送带外表面之上,与输送带外表面间具有间隙,该间隙小于护套直径,该U形进料结构的上端开口与输送带的运动方向一致,所述的毛刷通过轴承旋转安装在所述的两个侧挡板之间,毛刷能够在毛刷电机的驱动下转动,使毛刷的刷毛以与输送带运动方向相反的方向拂过输送带,将高于倒三角形槽口的护套扫向输送带运动的相反方向,所述的前吸气吹气装置、吹气去除装置和后吸气吹气装置顺序布置在输送带的水平的整理及检测工作段的前部,水平的整理及检测工作段的前部为输送带先经过的部位,输送带运转时,先经过前吸气吹气装置,前吸气吹气装置用于将护套初步对齐在输送带的一个边缘上,所述的吹气去除装置将高于输送带的倒三角形槽口的护套吹离输送带,后吸气吹气装置用于将护套再次对齐在输送带的这个边缘上。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前吸气吹气装置包括前吸气槽管和前吹气管,前吸气槽管具有与吸风动力源连接的接口和一条与前吸气槽管内腔联通的缝隙,该缝隙与输送带的边缘对齐,吸引输送带倒三角形槽口内的护套与输送带的边缘对齐,所述的前吹气管的出风口大小与输送带的倒三角形槽口的截面大小对应,用于吹动输送带的倒三角形槽口内的护套与前吸气槽管处的输送带的边缘对齐,所述的吹气去除装置包括吹气去除管,所述的吹气去除管的出风口大小与输送带的倒三角形槽口的截面大小对应,吹气去除管的出风口略高于输送带的倒三角形槽口侧壁的上缘,用于将叠加在倒三角形槽口内多余的护套吹离输送带,所述的后吸气吹气装置包括后吸气槽管和后吹气管,所述的后吸气槽管和后吹气管的结构与前吸气槽管和前吹气管的结构一样。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本实用新型的全自动护套检测机的传输机构采用带有倒三角形槽口的输送带,每个槽口可对应放置一个护套;2)输送带采用倒三角形槽口的限位作用,护套在槽口中不会滚动,可供方便准确地对位于槽口中的护套的两个端面进行检测;3)采用串联的两套带有吸风针孔的皮带,通过穿过吸风针孔的吸风将护套固定在皮带上,可供对护套的周向外表面作全面的拍摄和检测;4)带有吸风针孔的皮带与输送带垂直设置,如直线方向设置,采用吸附传输方式,需要吸附的面积较大,吸力相对散乱,不能在瞬间将护套吸取传输。90°直角吸附传输,所需要吸附的面较小,方便制作出吸力集中的吸风缝隙,瞬间吸力较大,吸附牢固,不易掉落;5)输送带采用带有编码器的步进电机驱动,能够精确定位每个护套的位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传输机构应用的全自动护套检测机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全自动护套检测机的传输机构的输送带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全自动护套检测机的传输机构的输送带倒三角形槽口与护套的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全自动护套检测机的传输机构可包括的理料机构的前吸气吹气装置、吹气去除装置和后吸气吹气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全自动护套检测机的传输机构的输送带机构和上吸风皮带机构交叉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的A向视图;
图7为图6中的B-B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全自动护套检测机的传输机构的上吸风皮带机构和下吸风皮带机构交叉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全自动护套检测机的传输机构的前吸气槽管、后吸气槽管、上吸风槽管和下吸风槽管的缝隙的示意图;
其中,护套0,机架1,进料机构2,输送带机构3,输送带31,输送带主动轮,第一步进电机,理料机构,挡板组件41,毛刷42,毛刷电机,前吸气吹气装置43,前吸气槽管431,前吹气管432,吹气去除装置44,吹气去除管441,后吸气吹气装置45,后吸气槽管451,后吹气管452,上吸风皮带机构5,上吸风针孔皮带51,上吸风槽管52,上吸风针孔皮带主动轮,第二步进电机,下吸风皮带机构6,下吸风针孔皮带61,下吸风槽管62,下吸风针孔皮带主动轮,第三步进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地描述。
如附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全自动护套检测机的传输机构,包括进料机构2、输送带机构3、理料机构、上吸风皮带机构5、下吸风皮带机构 6。
如附图2所示,所述的输送带机构包括能够循环运转的输送带31、输送带主动轮和驱动输送带主动轮转动的带有编码器的第一步进电机,所述的输送带31外表面具有连续均布的倒三角形槽口,倒三角形槽口的方向与输送带31的运动方向垂直,所述的倒三角形槽口内仅能放入一根护套0,倒三角形槽口两侧壁的高度大于护套0直径,如附图3所示,所述的输送带31具有倾斜的整理工作段和水平的整理及检测工作段,输送带31运转时,先经过倾斜的整理工作段,再经过水平的整理及检测工作段。
如附图2-4所示,所述的理料机构用于将护套0整齐排列于输送带31 的倒三角形槽口中,每个倒三角形槽口中只放置一个护套0,每个护套0有一端对齐于输送带机构的输送带31的同一个边缘。
所述的理料机构包括挡板组件41、毛刷42、毛刷电机、前吸气吹气装置43、吹气去除装置44和后吸气吹气装置45,所述的挡板组件41包括两个侧挡板和一个下挡板,两个侧挡板和一个下挡板形成一个U形进料结构,该U形进料结构的下边沿位于倾斜的整理工作段的输送带31外表面之上,与输送带31外表面间具有间隙,该间隙小于护套0直径,该U形进料结构的上端开口与输送带31的运动方向一致,所述的毛刷42通过轴承旋转安装在所述的两个侧挡板之间,毛刷42能够在毛刷电机的驱动下转动,使毛刷42的刷毛以与输送带31运动方向相反的方向拂过输送带31,将高于倒三角形槽口的护套0扫向输送带31运动的相反方向。
毛刷42与倒三角形槽口之间间距在安装时要仔细调整,做到毛刷42 紧贴皮带齿表面,且不能出现毛刷面与皮带面歪斜状态,使得堆积在皮带齿以上的护套0都能被毛刷42阻挡清理,只有落入倒三角形槽口的护套0 能够通过输送至水平的整理及检测工作段。毛刷42进行逆时针高速旋转,通过旋转摩擦,将堆积于毛刷42处且没有落入倒三角形槽口的护套0甩飞开,堆积的护套0在甩飞后再次自由落在输送带31上。毛刷42旋转的速度越快,越能提高甩飞护套0的效率,同时也应阻止堆积的护套0掉落出去。毛刷42不能顺时针旋转,因为当毛刷42进行顺时针旋转时,堆积的护套0会被挤压进入倒三角形槽口中,从而使得倒三角形槽口中堆积的护套0增加,直接影响理料效果。毛刷42可以为多个,多个毛刷42之间的间距一致,进料通道之间的间距一致,这样能做到护套0进料速度的整体一致。毛刷42的材质为柔性材料,高速旋转的情况下,对护套0无任何损伤。倾斜的整理工作段的输送带31设置为一定斜度,当紧贴毛刷42的护套0数量增加时,后续护套0会由于斜度原因自动掉落至后方,使得堆积的护套0不会太过集中。
所述的前吸气吹气装置43、吹气去除装置44和后吸气吹气装置45顺序布置在输送带31的水平的整理及检测工作段的前部,水平的整理及检测工作段的前部为输送带31先经过的部位,输送带31运转时,先经过前吸气吹气装置43,前吸气吹气装置43用于将护套0初步对齐在输送带31的一个边缘上,所述的吹气去除装置44将高于输送带31的倒三角形槽口的护套0吹离输送带31,后吸气吹气装置45用于将护套0再次对齐在输送带 31的这个边缘上。
所述的前吸气吹气装置43包括前吸气槽管431和前吹气管432,前吸气槽管431具有与吸风动力源连接的接口和一条与前吸气槽管431内腔联通的缝隙,该缝隙与输送带31的边缘对齐,吸引输送带31倒三角形槽口内的护套0与输送带31的边缘对齐,所述的前吹气管432的出风口大小与输送带31的倒三角形槽口的截面大小对应,用于吹动输送带31的倒三角形槽口内的护套0与前吸气槽管431处的输送带31的边缘对齐,所述的吹气去除装置44包括吹气去除管441,所述的吹气去除管441的出风口大小与输送带31的倒三角形槽口的截面大小对应,吹气去除管441的出风口略高于输送带31的倒三角形槽口侧壁的上缘,用于将叠加在倒三角形槽口内多余的护套0吹离输送带31,所述的后吸气吹气装置45包括后吸气槽管 451和后吹气管452,所述的后吸气槽管451和后吹气管452的结构与前吸气槽管431和前吹气管432的结构一样。
所述的进料机构2包括下料漏斗、料箱、振动盘和下料口,所述的下料漏斗将倒入的待检测的护套0送至所述的料箱,在料箱中聚集后输入振动盘,振动盘再通过下料口将护套0均匀地落入理料机构的挡板组件41形成的U形进料结构之中。
如附图5-7所示,所述的上吸风皮带机构5包括能够循环运转的上吸风针孔皮带51、上吸风槽管52、上吸风针孔皮带主动轮和驱动上吸风针孔皮带主动轮转动的带有编码器的第二步进电机,所述的上吸风针孔皮带51在其皮带中间具有沿皮带长度方向均布的通孔,上吸风针孔皮带51具有水平的上吸风工作段,该水平的上吸风工作段处的皮带的外表面指向地面,并且该处皮带的运动方向与水平的整理及检测工作段处的输送带31的运动方向垂直,所述的上吸风槽管52具有与吸风动力源连接的接口和一条与上吸风槽管52内腔联通的缝隙,水平的上吸风工作段处的皮带的内表面与上吸风槽管52贴紧但不接触,上吸风槽管52的吸风缝隙与上吸风针孔皮带51 上的通孔对齐,水平的上吸风工作段的前部与输送带31的水平的整理及检测工作段的后部交叉,水平的上吸风工作段的前部为上吸风针孔皮带51先经过的部位,水平的上吸风工作段前部处的皮带位于水平的整理及检测工作段后部处的输送带31外表面之上,当输送带31经过上吸风针孔皮带51 处时,所述的上吸风槽管52的缝隙产生的吸风穿过上吸风针孔皮带51的通孔,将护套0吸附在上吸风针孔皮带51上。
输送带31与上吸风针孔皮带51之间的间距,需根据护套0尺寸调节相应间隙,使得吸风效果达到最佳。上吸风槽管52需紧贴针孔皮带,上吸风槽管52的吸风缝隙需要正对着皮带的通孔处。输送带31与皮带之间的距离应调节到0.5mm-1mm之间,保证护套0能从皮带之间顺利通过不被卡住,且能被吸风顺利吸走。
如附图8所示,所述的下吸风皮带机构6包括能够循环运转的下吸风针孔皮带61、下吸风槽管62、下吸风针孔皮带主动轮和驱动下吸风针孔皮带主动轮转动的带有编码器的第三步进电机,所述的下吸风针孔皮带61在其皮带中间具有沿皮带长度方向均布的通孔,下吸风针孔皮带61具有水平的下吸风工作段,该水平的下吸风工作段处的皮带的外表面指向背离地面,并且该处皮带的运动方向与水平的上吸风工作段处的上吸风针孔皮带51的运动方向平行,所述的下吸风槽管62具有与吸风动力源连接的接口和一条与下吸风槽管62内腔联通的缝隙,水平的下吸风工作段处的皮带的内表面与下吸风槽管62贴紧但不接触,下吸风槽管62的吸风缝隙与下吸风针孔皮带61上的通孔对齐,水平的下吸风工作段的前部与上吸风针孔皮带51 的水平的上吸风工作段的后部重叠并位于水平的上吸风工作段的后部的正下方,水平的下吸风工作段的前部为下吸风针孔皮带61先经过的部位,在上吸风针孔皮带51与下吸风针孔皮带61平行并相叠之处,带有护套0的上吸风针孔皮带51运动超出上吸风槽管52的吸风缝隙尽头后,所述的下吸风槽管62的缝隙产生的吸风穿过下吸风针孔皮带61的通孔,将护套0 吸附在下吸风针孔皮带61上。
前吸气槽管431、后吸气槽管451、上吸风槽管52和下吸风槽管62的吸风缝隙如附图9所示。
本发明的传输机构实施例可应用于全自动护套检测机,在输送带机构的水平的整理及检测工作段,可供视觉检测装置检测护套0的两端面情况。在上吸风皮带机构5的上吸风工作段和下吸风皮带机构6的下吸风工作段,可供方便地检测护套0长度方向全周向外表面。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经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实施例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之精神和范围内,所做的任何等效变化或润饰,同样属于本实用新型之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内容为标准。

Claims (4)

1.一种全自动护套检测机的传输机构,包括输送带机构(3)、上吸风皮带机构(5)和下吸风皮带机构(6),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输送带机构包括能够循环运转的输送带(31)、输送带主动轮和驱动输送带主动轮转动的带有编码器的第一步进电机,所述的输送带(31)外表面具有连续均布的倒三角形槽口,倒三角形槽口的方向与输送带(31)的运动方向垂直,所述的倒三角形槽口内仅能放入一根护套(0),倒三角形槽口两侧壁的高度大于护套(0)直径,所述的输送带(31)具有倾斜的整理工作段和水平的整理及检测工作段,输送带(31)运转时,先经过倾斜的整理工作段,再经过水平的整理及检测工作段,
所述的上吸风皮带机构(5)包括能够循环运转的上吸风针孔皮带(51)、上吸风槽管(52)、上吸风针孔皮带主动轮和驱动上吸风针孔皮带主动轮转动的带有编码器的第二步进电机,所述的上吸风针孔皮带(51)在其皮带中间具有沿皮带长度方向均布的通孔,上吸风针孔皮带(51)具有水平的上吸风工作段,该水平的上吸风工作段处的皮带的外表面指向地面,并且该处皮带的运动方向与水平的整理及检测工作段处的输送带(31)的运动方向垂直,所述的上吸风槽管(52)具有与吸风动力源连接的接口和一条与上吸风槽管(52)内腔联通的缝隙,水平的上吸风工作段处的皮带的内表面与上吸风槽管(52)贴紧但不接触,上吸风槽管(52)的吸风缝隙与上吸风针孔皮带(51)上的通孔对齐,水平的上吸风工作段的前部与输送带(31)的水平的整理及检测工作段的后部交叉,水平的上吸风工作段的前部为上吸风针孔皮带(51)先经过的部位,水平的上吸风工作段前部处的皮带位于水平的整理及检测工作段后部处的输送带(31)外表面之上,当输送带(31)经过上吸风针孔皮带(51)处时,所述的上吸风槽管(52)的缝隙产生的吸风穿过上吸风针孔皮带(51)的通孔,将护套(0)吸附在上吸风针孔皮带(51)上,
所述的下吸风皮带机构(6)包括能够循环运转的下吸风针孔皮带(61)、下吸风槽管(62)、下吸风针孔皮带主动轮和驱动下吸风针孔皮带主动轮转动的带有编码器的第三步进电机,所述的下吸风针孔皮带(61)在其皮带中间具有沿皮带长度方向均布的通孔,下吸风针孔皮带(61)具有水平的下吸风工作段,该水平的下吸风工作段处的皮带的外表面指向背离地面,并且该处皮带的运动方向与水平的上吸风工作段处的上吸风针孔皮带(51)的运动方向平行,所述的下吸风槽管(62)具有与吸风动力源连接的接口和一条与下吸风槽管(62)内腔联通的缝隙,水平的下吸风工作段处的皮带的内表面与下吸风槽管(62)贴紧但不接触,下吸风槽管(62)的吸风缝隙与下吸风针孔皮带(61)上的通孔对齐,水平的下吸风工作段的前部与上吸风针孔皮带(51)的水平的上吸风工作段的后部重叠并位于水平的上吸风工作段的后部的正下方,水平的下吸风工作段的前部为下吸风针孔皮带(61)先经过的部位,在上吸风针孔皮带(51)与下吸风针孔皮带(61)平行并相叠之处,带有护套(0)的上吸风针孔皮带(51)运动超出上吸风槽管(52)的吸风缝隙尽头后,所述的下吸风槽管(62)的缝隙产生的吸风穿过下吸风针孔皮带(61)的通孔,将护套(0)吸附在下吸风针孔皮带(61)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护套检测机的传输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理料机构,经过所述的理料机构整理的护套(0)整齐排列于输送带(31)的倒三角形槽口中,每个倒三角形槽口中只放置一个护套(0),每个护套(0)有一端对齐于输送带机构的输送带(31)的同一个边缘。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全自动护套检测机的传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理料机构包括挡板组件(41)、毛刷(42)、毛刷电机、前吸气吹气装置(43)、吹气去除装置(44)和后吸气吹气装置(45),所述的挡板组件(41)包括两个侧挡板和一个下挡板,两个侧挡板和一个下挡板形成一个U形进料结构,该U形进料结构的下边沿位于倾斜的整理工作段的输送带(31)外表面之上,与输送带(31)外表面间具有间隙,该间隙小于护套(0)直径,该U形进料结构的上端开口与输送带(31)的运动方向一致,所述的毛刷(42)通过轴承旋转安装在所述的两个侧挡板之间,毛刷(42)能够在毛刷电机的驱动下转动,使毛刷(42)的刷毛以与输送带(31)运动方向相反的方向拂过输送带(31),将高于倒三角形槽口的护套(0)扫向输送带(31)运动的相反方向,所述的前吸气吹气装置(43)、吹气去除装置(44)和后吸气吹气装置(45)顺序布置在输送带(31)的水平的整理及检测工作段的前部,水平的整理及检测工作段的前部为输送带(31)先经过的部位,输送带(31)运转时,先经过前吸气吹气装置(43),前吸气吹气装置(43)用于将护套(0)初步对齐在输送带(31)的一个边缘上,所述的吹气去除装置(44)将高于输送带(31)的倒三角形槽口的护套(0)吹离输送带(31),后吸气吹气装置(45)用于将护套(0)再次对齐在输送带(31)的这个边缘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全自动护套检测机的传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吸气吹气装置(43)包括前吸气槽管(431)和前吹气管(432),前吸气槽管(431)具有与吸风动力源连接的接口和一条与前吸气槽管(431)内腔联通的缝隙,该缝隙与输送带(31)的边缘对齐,吸引输送带(31)倒三角形槽口内的护套(0)与输送带(31)的边缘对齐,所述的前吹气管(432)的出风口大小与输送带(31)的倒三角形槽口的截面大小对应,用于吹动输送带(31)的倒三角形槽口内的护套(0)与前吸气槽管(431)处的输送带(31)的边缘对齐,所述的吹气去除装置(44)包括吹气去除管(441),所述的吹气去除管(441)的出风口大小与输送带(31)的倒三角形槽口的截面大小对应,吹气去除管(441)的出风口略高于输送带(31)的倒三角形槽口侧壁的上缘,用于将叠加在倒三角形槽口内多余的护套(0)吹离输送带(31),所述的后吸气吹气装置(45)包括后吸气槽管(451) 和后吹气管(452),所述的后吸气槽管(451)和后吹气管(452)的结构与前吸气槽管(431)和前吹气管(432)的结构一样。
CN201922463797.XU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全自动护套检测机的传输机构 Active CN2121265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63797.XU CN212126589U (zh)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全自动护套检测机的传输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63797.XU CN212126589U (zh)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全自动护套检测机的传输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126589U true CN212126589U (zh) 2020-12-11

Family

ID=736749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463797.XU Active CN212126589U (zh)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全自动护套检测机的传输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12658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12100A (zh) 一种全自动护套检测机
CN201223856Y (zh) 基于机器视觉的竹条自动分拣装置
EP1317971A2 (en) Paper dust removing apparatus for corrugated paperboards
CN113182203A (zh) 蚕茧智能分选方法
CN207119565U (zh) 口罩瑕疵缺陷检测装置
CN108790520A (zh) 一种削铅笔机
CN107671012A (zh) 一种子弹壳检测灯检机
CN212126589U (zh) 一种全自动护套检测机的传输机构
CN212075442U (zh) 一种全自动护套检测机的垂直传输机构
CN210427336U (zh) 一种扩散板全自动清洁检测一体机
CN212120848U (zh) 一种全自动护套检测机
CN211664093U (zh) 一种全自动护套检测机的理料机构
CN108423371B (zh) 一种用于烟片分拣的输送装置
CN209680585U (zh) 一种能提高红枣机器视觉分级质量和效率的装置
CN208162087U (zh) 一种具有除尘功能的色选机
CN215005033U (zh) 产品外观视觉检测装置
CN109351667A (zh) 电芯分选机
CN212525013U (zh) 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轴类零件自动检测设备
CN213293758U (zh) 一种护套检测机的进料理料装置
CN205317233U (zh) 拉链视觉检测系统
CN112198163A (zh) 一种全自动注射管检测机
CN210468354U (zh) 一种自动插针机
CN217989933U (zh) 一种柞蚕茧分拣机
EP0188220B1 (de) Vorrichtung zum Herstellen eines Umwindegarnes
CN106546599B (zh) 一种二氧化铀芯块表面检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