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17841U - 一种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117841U
CN212117841U CN201922369094.0U CN201922369094U CN212117841U CN 212117841 U CN212117841 U CN 212117841U CN 201922369094 U CN201922369094 U CN 201922369094U CN 212117841 U CN212117841 U CN 2121178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king appliance
lid
steam
power supply
posi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36909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中飞
曹国良
蔡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hilips Jiaxing Health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hilips Jiaxing Health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hilips Jiaxing Health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Philips Jiaxing Health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36909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1178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1178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1178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一种烹饪器具。该烹饪器具包括锅盖和锅体,所述锅盖包括:外盖,其被配置成包括供电端子;以及内盖,其适于装配至所述外盖,所述内盖包括:本体,包括彼此相反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侧适于在所述内盖闭合所述锅体的状态下面向所述锅体中的腔体,以及发热体,被固定至所述第二侧,并且适于随所述本体的运动而运动,所述发热体包括被布置在所述第二侧上的正负极触头;其中所述发热体被布置成经由所述正负极触头接收来自所述供电端子的供电,以实现所述发热体对所述本体的加热。通过本公开的烹饪器具,可以有效地提高发热体和内盖本体之间的热传导效率,并有效地蒸发/消除内盖上的冷凝水。

Description

一种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各实施例涉及厨房电器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电饭煲、电压力锅属于厨房家电,其能对食物进行蒸、煮、炖、煨等多功能操作。为了更方便锅盖清洗,电饭煲上的一般采用可拆卸盖板装置。然而,采用此装置后,需要电连接的发热丝通常就不便装配在可拆卸盖板上,这使得通过热辐射到达可拆卸盖板上的热量较少,从而无法有效地消除/蒸发在可拆卸盖板的腔体一侧上产生的冷凝水,这对用户造成了冷凝水的困扰。
ZL201720392064.X公开了一种烹饪器具,其中保温盖板上装有发热体,可拆卸的活动盖板位于保温盖板的下侧,该活动盖板上设置有与保温盖板的安装部相对应的凹槽。保温盖板的安装部被布置成:使得其部分地或完全浸入活动盖板的凹槽内,从而降低两者之间热量传递过程中热量的损失率,提高保温盖板与活动盖板之间热量的传递率和传递量,加快活动盖板上冷凝水的蒸发。然而,该技术方案的缺点在于其发热体是通过加热保温板,再通过非接触或少面积接触的方式热传递给可拆卸的活动盖板。虽然它设置了凹槽,降低了两者之间热量传递过程中的损失,但是这种传递方式的热效率仍然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烹饪器具,其至少能够克服或者缓解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热传递效率不高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其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该烹饪器具包括锅盖和锅体,所述锅盖包括:外盖,其被配置成包括供电端子;以及内盖,其适于装配至所述外盖,所述内盖包括:本体,包括彼此相反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侧适于在所述内盖闭合所述锅体的状态下面向所述锅体中的腔体,以及发热体,被固定至所述第二侧,并且适于随所述本体的运动而运动,所述发热体包括被布置在所述第二侧上的正负极触头;其中所述发热体被布置成经由所述正负极触头接收来自所述供电端子的供电,以实现所述发热体对所述本体的加热。
通过本公开的烹饪器具,发热体可以直接设置在内盖的本体上,由此可以以与本体物理接触的方式实现两者的热传导,从而提高两者热传导效率,并有效地蒸发/消除内盖上的冷凝水。此外,发热体以正负极触头的方式接收来自外盖的供电,这使得内盖和外盖的结构彼此相对独立,且结构简单、装配方便。
在一些实施例中,内盖能够以可拆卸的方式附接至所述外盖。在该些实施例中,这提供了可拆卸的活动内盖,由此方便了用户对内盖的清洗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热体可以包括发热丝或发热片,所述发热丝或发热片可以以预定的图案被布置在所述第二侧上。以这种方式,可以实现用户期望的任意热传递图案,从而更为有效地蒸发内盖上的冷凝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热丝或发热片可以以烧结或贴附的方式被固定至本体的第二侧。以这种方式,发热丝或发热片可以实现与本体的非常紧密的物理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正负极触头可以以焊盘或垫片的形式设置在所述第二侧。在该些实施例中,正负极触头可以进一步暴露给外盖,从而便于与外盖上的供电端子以表面接触的方式进行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供电端子可以包括弹性的正负极供电端子,所述正负极供电端子被布置成从所述外盖的面向所述内盖的一侧朝向所述本体的第二侧延伸,并且适于电连接至相应的所述正负极触头。在该些实施例中,供电端子由此可以更为牢靠的方式实现与正负极触头的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本体上设置有第一蒸汽通孔,所述外盖上设置有第二蒸汽通孔,所述第一蒸汽通孔和所述第二蒸汽通孔彼此对准。以这种方式,内盖和外盖两者可以共同建立从锅体到外部环境的蒸汽排放通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盖上还安装有蒸汽密封圈,所述蒸汽密封圈适于在所述内盖装配至所述外盖的状态下抵靠所述本体的第二侧,用以密封从第一蒸汽通孔到所述第二蒸汽通孔之间的蒸汽通路,由此避免蒸汽对内盖和外盖之间的电气区域的影响。特别地,可以有效地保护正负极触头和供电端子在干燥环境下进行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本体是单体结构,其由钢板或铝板一体成型。以这种方式,可以更为有效地生产本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烹饪器具包括电饭煲、电饭锅、电压力锅。
应当理解,发明内容部分中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限定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亦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公开实施例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描述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并参考以下详细说明,本公开各实施例的上述和其他特征、优点及方面将变得更加明显。在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素,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锅盖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作为锅盖的组成部分的内盖的第二侧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作为锅盖的组成部分的外盖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某些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实现,而且不应该被解释为限于这里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加透彻和完整地理解本公开。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的附图及实施例仅用于示例性作用,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本公开的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其被设计成包括由内盖和外盖组合形成的锅盖,其中内盖被装配到外盖,且内盖的一侧在内盖闭合烹饪器具的腔体的状态下面向所述腔体。
为了有效地蒸发或消除在烹饪过程中在内盖上生成的冷凝水,本发明的构思在于,通过直接在内盖的本体的一侧上设置发热体,来实现发热体对内盖本体的物理热传导,由此提高发热体向内盖本体的热传导效率,从而以更为有效地方式实现内盖上冷凝水的蒸发或消除。具体地,内盖被设计成包括本体,该本体包括彼此相反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其中第一侧适于在内盖闭合锅体的状态下面向所述锅体中的腔体,发热体适于被布置在本体的第二侧,并且能够随所述本体的运动而运动,其中发热体进一步地包括被布置在本体的第二侧上的正负极触头,后者可以接收来自外盖上的供电端子的供电,由此实现所述发热体的供电以及对所述本体的加热。以这种方式,本体和发热体之间的热传导效率可以大幅提高,并且可以有效地蒸发或消除内盖上的冷凝水,同时,以正负极触头的方式从外盖接收供电,使得内盖和外盖的结构相对独立,便于用户的装配。另外,这种布置也使得内盖被布置成可拆卸的活动盖板成为可能,从而方便了内盖的拆卸、安装和清洗。
下面将结合图1至图3来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特别是烹饪器具中的锅盖的结构;其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锅盖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作为锅盖的组成部分的内盖的第二侧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图3 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作为锅盖的组成部分的外盖中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其示出了烹饪器具10的典型结构。将会理解,本公开的烹饪器具10可以是电饭煲、电饭锅、电压力锅等厨房器具,但这并非限制,在其他实施例中,烹饪器具10还可以包括适于蒸、煮、炖、煨等的其他类型的烹饪器具。
烹饪器具10典型地包括锅盖100和锅体200,其中,锅盖100 适于可操作性地闭合在锅体200上。通常,锅盖100可枢转地附接至所述锅体200,由此方便用户对锅盖100和锅体200两者的闭合操作。然而,将会理解,这并非限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锅盖100也可以不附接在锅体200的边缘,从而在打开时可以完全脱离锅体200。
锅体200包括适于容纳食物或食材的腔体210。在锅盖100闭合锅体200的情况下,锅盖200将闭合所述腔体210,以便实现对锅体 200内的食物或食材的蒸、煮、炖、煨等操作。由于锅体200的结构是众所周知的,并且不是本发明的重点,在此不再对其进行赘述。
锅盖100至少由外盖101和内盖102组成,其中内盖102被装配到外盖101。进一步地,内盖102可以至少包括本体105和发热体106,其中本体105包括彼此相反的第一侧115和第二侧125,其中第一侧 115在内盖102闭合所述锅体200的状态下将面向锅体200中的腔体210,而第二侧125将面向外盖101。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体105是单体结构,其可以由诸如钢板或铝板等的金属板形成。在该实施例中,本体105可以一体成型。以这种方式,可以简化本体105的生产并且减少内盖102的构成组件的数目。此外,本体105的金属材质也使得本体105具有较高的热传导率,从而便于热量从本体105的第二侧125传导到第一侧115,并且减少冷凝水在第一侧115上的形成。
发热体106可以被固定在本体105的第二侧125上,并且可以随本体105的运动而运动。在一些实施例中,发热体106可以被贴附或烧结在本体102上,从而实现发热体106在本体105的第二侧125上的牢固固定,以及与本体105的紧密物理接触,这有助于发热体106 到本体105的更为高效地热传递。为了避免发热体106内的电流泄漏到本体125,在一些实施例中,发热体106可以包括电绝缘体层(未标示),后者可以电气隔离发热体106和本体105二者。
在一些实施例中,发热体105可以以发热丝或发热片的形式呈现,并且以预定的图案设置在第二侧125上,其中预定的图案可以包括环形、圆形、方形等规则形状或不规则形状。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指的发热丝是指其纵横比相对较大的细长型发热体,其纵横比例如可以大于10、20、30、40或甚至100,而发热片是指其纵横比相对较小的片状型发热体,其纵横比例如可以小于10、5或2。
特别地,在发热丝的实施例中,可以对细长发热丝进行较大程度的弯折、环绕,这提供了在第二侧125上随意弯曲发热丝以形成图案可能。例如,如图2所示,可以仅对单根的细长发热丝在第二侧125 上进行弯曲折绕而形成预定的图案。因此,利用发热丝来形成预定图案,可以使用户对在本体的第二侧125上的图案布置变得更加便捷。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发热体105可以相对均匀地方式布置在第二侧125上,这有助于提高本体105的热传递均匀度。
为了实现对发热体106的供电,如图2所示,发热体106还包括被布置在第二侧125上的正负极触头107。在一些实施例中,正负极触头107可以以焊盘或垫片的形式设置在第二侧125上。然而,将会理解,这并非限制,在其他实施例中,正负极触头107也可能以其他的形式设置在第二侧125上,譬如以触点或导电柱的形式。
与之相对应地,外盖101上的面向内盖101的一侧上将对应地设置有适于与正负极触头107电接触的供电端子103,该供电端子103 被布置成使得:在内盖102装配到外盖101的状态下,供电端子103 将电连接到上述正负极触头107,从而实现外盖101对内盖103上的发热体106的供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供电端子103可以是与正负极触头107相对应的弹性的正负极供电端子,其从外盖101的内侧或面向内盖102的一侧朝向本体105的第二侧125突起或延伸。将会理解,以这种弹性的方式布置供电端子103,可以使得在内盖102装配到外盖101的状态下,正负极供电端子103更为紧密地接触正负极触头107,从而实现正负极供电端子103与正负极触头107的更为可靠的电连接。
图3示出了了外盖的如何实现上述正负极供电端子103的内部结构。如图3所示,在外盖101内部的与正负极供电端子103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接线端子109,该接线端子109的一端穿过外盖101的壁与上述正负极供电端子103电连接,另一端可以经由供电线路(未示出)连接至外部电源(例如市电)。在一些实施例中,供电线路例如可以延伸穿过锅盖100和锅体200之间的枢转位置,并且经由锅体 200连接至外部电源(例如市电)。
通过以上描述,将会理解,上述正负极触头107和正负极供电端子103之间的电连接仅仅是以表面接触的方式实现,而两者之间不具有任何额外或附加的束缚连接。以这种表面接触的方式形成电连接,其对于实现可拆卸的活动内盖102(后面进一步讨论)是非常有利的,因为这种电连接既可以方便地实现从外盖101上的供电端子103向内盖102上的发热体106供电,又不会影响内盖102与外盖101之间的拆卸和安装。
如前所述的,内盖102可以以可拆卸的方式附接至外盖101。“可拆卸”一词意味着,内盖102相对于外盖101是活动的,以及用户是可以方便地进行拆卸的。因此,在本文,“可拆卸”一词和“活动内盖”可以互换使用。通过使用可拆卸的内盖102,这使得用户可以方便地拆卸内盖来进行清洗。
为了实现上述内盖102的可拆卸目的,内盖102和外盖101例如可以配置有相对应的扣合部件,以便于内盖102到外盖101之间的可拆卸装配。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内盖102例如可以包括第一扣合部件114和第二扣合部件123,它们均邻近本体105的周缘设置,并且在本体105的直径方向上大致彼此相对。与之相对应的,如图1所示,外盖101可以设置有第一配合部件214和第二配合部件223,其中第一扣合部件114可以与第一配合部件214可拆卸地扣合,第二扣合部件123可以与第二配合部件223可拆卸地扣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内盖102装配在外盖101上且未闭合锅体200 的状态下,如图2所示,第一扣合部件114例如可以位于内盖102的顶部附近,而第二扣合部件123可以位于内盖102上的与第一扣合部件114相对的底部附近。特别地,第一扣合部件114包括单个第一扣合部件114,第二扣合部件123包括两个第二扣合部件123,其中两个第二扣合部件123沿水平方向隔开预定距离,并且它们两者到第一扣合部件114的距离相等。将会理解,上述第一扣合部件114和第二扣合部件123在内盖102上的设置位置和数目,可以形成内盖102和外盖101之间的有效扣合点,从而有助于内盖102稳定地装配到外盖 101。还将会理解,上述第一扣合部件114和第二扣合部件123的设置位置和数目仅仅是示例,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沿本体105的圆周的其他位置设置第一扣合部件114和第二扣合部件123,并且第一扣合部件114和第二扣合部件123的数目是可以变化的。
在更进一步的实施例中,仅作为示例,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扣合部件114可以是突缘,第一配合部件214可以是从外盖101向内盖102延伸的卡勾;而两个第二扣合部件123可以是位于翅状部121 上的凸块,两个第二配合部件223可以是位于外盖101的面向内盖102 的一侧上的卡槽。
在上述卡勾和卡槽的实施例中,当需要将内盖102装配到外盖 101上时,可以例如首先将作为第二扣合部件123的两个凸块对准插入到作为第二配合部件223的两个卡槽中,再将作为第一扣合部件 114的突缘扣合到作为第一配合部件214的卡勾,从而实现内盖102到外盖101的三点式扣合装配。反之,当需要从外盖101上拆卸内盖 102时,可以首先使作为第一配合部件214的卡勾弹性偏离作为第一扣合部件114的突缘的扣合位置(例如,通过推动卡勾的端部弹性偏离突缘的方式),来实现第一配合部件214与第一扣合部件114的脱离,然后再将两个第二扣合部件123从第二配合部件223中取出。
将会理解,以上述第一扣合部件114和第一配合部件214,以及第二扣合部件123和第二配合部件223的设置方式来实施内盖102和外盖101之间的扣合,可以方便地实现内盖102与外盖101之间的装配和拆装。
上面已经详细地讨论了用于内盖102和外盖101之间的扣合部件,为了便于在本体105的周缘上实施上述第一扣合部件114和第二扣合部件12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扣合部件114和第二扣合部件123 可以是集成在环状的单个塑料支架(未标示)上的结构,该塑料支架可以被套接在本体105的周缘上。将会理解,以这种方式,可以方便地实现第一扣合部件114和第二扣合部件123在本体105的周缘布置,以及它们与本体105之间的装配。在一些实施例中,除了上述本体105、被设置用于形成扣合部件的塑料支架之外,内盖102还可以包括用以密封锅体的腔体200和本体105之间的密封圈(未标示)。由于该密封圈是众所周知地,在此也不再进行赘述。
此外,尽管上面描述了内盖102以可拆卸的方式装配到外盖101 的实施例,然而,将会理解,这并非限制,在其他实施例中,内盖102 以固定且不可拆卸的方式装配到外盖101也是可能的。
以上主要围绕内盖102和外盖101之间的供电结构和扣合结构进行了描述,容易理解,内盖102相对于外盖101是独立的且可拆卸的,并且在装配的情况下,内盖102上发热体106将经由正负极触头107 从外盖101上的供电端子103获取电力,从而实现发热体106的电加热。
除了上述供电结构和扣合结构的布置之外,内盖102和外盖101 上还可以设置有对应的蒸汽通路。在一些实施例中,内盖102的本体 105上可以设置第一蒸汽通孔110,外盖101上可以设置有第二蒸汽通孔120,第一蒸汽通孔110和第二蒸汽通孔120彼此对准,以允许锅体200的蒸汽从经由第一蒸汽通孔110和第二蒸汽通孔120释放到外部环境。
为了防止蒸汽泄漏到内盖102和外盖101之间的电气区域,即发热体106和供电端子103所位于的空间,外盖101还设置有蒸汽密封圈108,该蒸汽密封圈108被设计成:适于在内盖102装配至所述外盖101的状态下抵靠本体105的第二侧125,从而密封从第一蒸汽通孔110到第二蒸汽通孔120之间的蒸汽通路,并且与内盖102和外盖 101之间的电气区域相隔离开,并且由此不会对发热体106的正常工作以及正负极触头7与供电端子103之间的电连接产生任何不利影响 (譬如,短路),也即保证了上述电气部件在干燥环境下进行工作。
以上已经详细地描述了根据本公开的烹饪器具——特别是锅盖的结构。将会理解,通过本公开的锅盖的内盖和外盖的设计,可以以简单的方式实现可拆卸的活动内盖和较高的热效率二者,其中可拆卸的内盖可以方便用户清洗;而较高的热效率可以以更加节能且有效的方式消除或蒸发内盖上的冷凝水,从而使用户不会受到冷凝水的困扰。
虽然已经在附图和前述描述中详细说明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这些说明和描述应被认为是说明性的或示例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实践所请求保护的发明中,通过研究附图、公开和所附权利要求可以理解并且实践所公开的实施例的其它变体。
在权利要求中,词语“包括”并不排除其它元件,并且不定冠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多个。单个元件或其它单元可以满足在权利要求中阐述的多个项目的功能。仅在互不相同的实施例或从属权利要求中记载某些特征的仅有事实,并不意味着不能有利地使用这些特征的组合。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涵盖在各个实施例或从属权利要求中记载的各个特征任何可能组合。
在权利要求中的任何参考标记不应被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烹饪器具(10),包括锅盖(100)和锅体(200),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100)包括:
外盖(101),其被配置成包括供电端子(103);以及
内盖(102),其适于装配至所述外盖(101),所述内盖(102)包括:
本体(105),包括彼此相反的第一侧(115)和第二侧(125),所述第一侧(115)适于在所述内盖(102)闭合所述锅体(200)的状态下面向所述锅体(200)中的腔体(210),以及
发热体(106),被固定至所述第二侧(125),并且适于随所述本体(105)的运动而运动,所述发热体(106)包括被布置在所述第二侧(125)上的正负极触头(107);
其中所述发热体(106)被布置成经由所述正负极触头(107)接收来自所述供电端子(103)的供电,以实现所述发热体(106)对所述本体(105)的加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10),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盖(102)可拆卸地附接至所述外盖(10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10),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106)包括发热丝或发热片,所述发热丝或发热片以预定的图案被布置在所述第二侧(125)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具(10),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丝或发热片以烧结或贴附的方式被固定至所述第二侧(12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10),其特征在于,所述正负极触头(107)以焊盘或垫片的形式设置在所述第二侧(12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10),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端子(103)包括弹性的正负极供电端子,所述正负极供电端子被布置成从所述外盖(101)的面向所述内盖(102)的一侧朝向所述本体(105)的第二侧(125)延伸,并且电连接至相应的所述正负极触头(107)。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10),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05)上设置有第一蒸汽通孔(110),所述外盖(101)上设置有第二蒸汽通孔(120),所述第一蒸汽通孔(110)和所述第二蒸汽通孔(120)彼此对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器具(10),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盖(101)上还安装有蒸汽密封圈(108),所述蒸汽密封圈(108)适于在所述内盖(102)装配至所述外盖(101)的状态下抵靠所述本体(105)的第二侧(125),用以密封从第一蒸汽通孔(110)到所述第二蒸汽通孔(120)之间的蒸汽通路。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10),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05)是单体结构,其由钢板或铝板一体成型。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烹饪器具(10),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10)包括电饭煲、电饭锅、电压力锅。
CN201922369094.0U 2019-12-24 2019-12-24 一种烹饪器具 Active CN2121178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69094.0U CN212117841U (zh) 2019-12-24 2019-12-24 一种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69094.0U CN212117841U (zh) 2019-12-24 2019-12-24 一种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117841U true CN212117841U (zh) 2020-12-11

Family

ID=736671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369094.0U Active CN212117841U (zh) 2019-12-24 2019-12-24 一种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11784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039777A (en) Heating apparatus for glass or ceramic cooking vessel
CN111513545B (zh) 加热装置和烹饪器具
CN212117841U (zh) 一种烹饪器具
KR20160126625A (ko) 전기밥솥
CN102973127A (zh) 一套新型炊具
CN212912809U (zh) 烹饪器具
CN111616579B (zh) 烹饪器具
CN210354343U (zh) 一种全玻璃电热养生煲
CN210930845U (zh) 烹饪器具
CN208286899U (zh) 一种应用于蒸汽烤箱的腔体及蒸汽烤箱
CN111329333A (zh) 便携式加热容器
CN216602527U (zh) 一种电热器发热组件隔热结构
CN214548943U (zh) 盖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4595470U (zh) 盖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06403610U (zh) 烹饪器具
CN210930819U (zh) 烹饪器具
CN212912891U (zh) 电磁加热装置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4341699U (zh) 烹饪器具
CN212307532U (zh) 烹饪器具
CN216932722U (zh) 锅组件和烹饪器具
CN210124592U (zh) 烹饪器具
CN215127227U (zh) 一种耦合式连接的烹饪器具
CN219126036U (zh) 烹饪器具
CN210124591U (zh) 烹饪器具
CN209678264U (zh) 加热器及具有其的烹饪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