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341699U - 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341699U
CN214341699U CN202023276552.5U CN202023276552U CN214341699U CN 214341699 U CN214341699 U CN 214341699U CN 202023276552 U CN202023276552 U CN 202023276552U CN 214341699 U CN214341699 U CN 2143416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t body
heat
wall
cooking appliance
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27655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海鹏
吕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27655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3416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3416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3416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体和导热组件,锅体底部设有通孔,锅体底部外壁设有用于支撑锅体的凸筋;导热组件设于通孔处,导热组件一端朝向锅体内部,另一端朝向锅体外部,导热组件朝向锅体外部的端面到锅体底部外壁面的最大距离为L1,凸筋的自由端面到锅体底部外壁面的最大距离为L2,L1≤L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器具,导热组件朝向锅体外部的端面到锅体底部外壁面的最大距离L1小于或等于凸筋的自由端面到锅体底部外壁面的最大距离L2,也就是导热组件不会相对于凸筋朝向远离锅体的方向凸出。因此,将烹饪器具放置在平台上时,通过凸筋的自由端面接触平台,而导热组件不会接触平台,从而可以直接将锅体平稳地放置在平台上。

Description

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具有非金属锅体(例如陶锅)的烹饪器具中,为了准确检测食材温度,存在一些技术方案在锅体底部设置有通孔,通孔内安装具有高导热系数的导热组件,通过检测导热组件的温度而获取锅体内食材的温度,由于导热组件具有高导热系数,因此,导热组件与食材的温度偏差较小,该方式可以更加精确地检测食材温度。
对于导热组件设置于锅体底部的方案,由于导热组件通常存在凸出于锅体底部的部分,如何能使得锅体平稳的放置在平台上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烹饪器具,以至少解决上述问题之一。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体以及导热组件,所述锅体底部设有通孔,所述锅体底部外壁设有用于支撑所述锅体的凸筋;所述导热组件设于所述通孔处,所述导热组件一端朝向所述锅体内部,另一端朝向所述锅体外部,所述导热组件朝向所述锅体外部的端面到所述锅体底部外壁面的最大距离为L1,所述凸筋的自由端面到所述锅体底部外壁面的最大距离为L2,L1≤L2。
导热组件朝向锅体外部的端面到锅体底部外壁面的最大距离L1小于或等于凸筋的自由端面到锅体底部外壁面的最大距离L2,也就是导热组件不会相对于凸筋朝向远离锅体的方向凸出。因此,将烹饪器具放置在平台上时,通过凸筋的自由端面接触平台,而导热组件不会接触平台,从而可以直接将锅体平稳地放置在平台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热组件包括第一导热件和第二导热件,所述第一导热件朝向所述锅体内部,所述第二导热件朝向锅体外部,所述第二导热件包括第二头部和设于所述第二头部一侧的第二杆部,所述第二头部伸出于所述锅体外部且与所述锅体外壁密封配合,所述第二杆部伸入所述通孔内并连接所述第一导热件。
如此设置,第二导热件结构简单,容易加工,且容易装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热件包括第一头部和设于所述第一头部一侧的第一杆部,所述第一头部位于所述锅体内部且与所述锅体内壁密封配合,所述第一杆部伸入所述通孔内并连接所述第二杆部。
如此设置,第一导热件结构简单,容易加工,且容易装配。第一导热件和第二导热件分别通过第一头部和第二头部夹紧锅体底壁,从而可以实现导热组件的稳定安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设于所述第一头部和所述锅体内壁之间。
如此设置,该第一密封件可以密封第一导热件和锅体之间的缝隙,提高第一导热件和锅体之间的密封性能,从而可以防止锅体内的液体从通孔处泄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件设于所述第二头部和所述锅体外壁之间。
如此设置,第二密封件可以密封第二导热件和锅体之间的缝隙,提高第二导热件和锅体之间的密封性能,从而可以防止锅体内的液体从通孔处泄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头部对应所述第一密封件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密封件安装于所述第一凹槽内。
设置第一凹槽大大方便了第一密封件的安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头部对应所述第二密封件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密封件安装于所述第二凹槽内。
设置第二凹槽大大方便了第二密封件的安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杆部和所述第二杆部之间为螺纹连接或卡接或铆接。
如此设置,螺纹连接或卡接或铆接等连接方式能够保证第一导热件和第二导热件之间具有一定的连接强度,装配后不易出现脱落的情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筋为环形凸筋,所述通孔位于所述环形凸筋内侧。
如此设置,凸筋可以起到较好的支撑作用,有利于锅体的平稳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环形凸筋为连续的环形结构;或所述环形凸筋由两段或两段以上圆弧段结构间隔设置围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环形凸筋为圆环形或多边形环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内设有发热盘,所述发热盘顶部具有传热面,所述传热面对应所述凸筋设有避让槽,当所述锅体放置于所述传热面上时,所述凸筋装入所述避让槽内,所述传热面与所述锅体底部外壁接触。
如此设置,可以增加发热盘和锅体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少发热盘的热量散失,有利于提高传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器具,导热组件朝向锅体外部的端面到锅体底部外壁面的最大距离L1小于或等于凸筋的自由端面到锅体底部外壁面的最大距离L2,也就是导热组件不会相对于凸筋朝向远离锅体的方向凸出。因此,将烹饪器具放置在平台上时,通过凸筋的自由端面接触平台,而导热组件不会接触平台,从而可以直接将锅体平稳地放置在平台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所示烹饪器具的锅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10、底座;20、锅体;201、通孔;21、凸筋;30、导热组件;31、第一导热件;311、第一头部;312、第一杆部;32、第二导热件;321、第二头部;322、第二杆部;50、第一密封件;60、第二密封件;80、发热盘;81、传热面;82、避让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设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图3和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体20以及导热组件30。锅体20底部设有通孔201,用以安装导热组件30。锅体20底部外壁设有用于支撑锅体20的凸筋21。导热组件30设于通孔201处,导热组件30一端朝向锅体20内部,另一端朝向锅体20外部。导热组件30朝向锅体20外部的端面M到锅体20底部外壁面的最大距离为L1,凸筋21的自由端面N到锅体20底部外壁面的最大距离为L2,满足L1≤L2。也就是说,导热组件30不会相对于凸筋21朝向远离锅体20的方向凸出。因此,将烹饪器具放置在平台上时,通过凸筋21的自由端面N接触平台,而导热组件30不会接触平台,从而可以直接将锅体20平稳地放置在平台上。所述凸筋21可以直接采用生产锅体20时的凸筋,也就是说,不需要对锅体20进行底部磨平的处理,简化了加工步骤,节省了成本。
请参阅图4,进一步地,导热组件30包括第一导热件31和第二导热件32,第一导热件31朝向锅体20内部,第二导热件32朝向锅体20外部。第一导热件31包括第一头部311和设于第一头部311一侧的第一杆部312,第一头部311位于锅体20内部与锅体20内壁密封配合,第一杆部312伸入通孔201内并连接第二导热件32。第二导热件32包括第二头部321和设于第二头部321一侧的第二杆部322,第二头部321伸出于锅体20外部且与锅体20外壁密封配合。第二杆部322伸入通孔201内并连接第一导热件31,也就是,第一杆部312和第二杆部322均伸入通孔201内,且第一杆部312连接第二杆部322。如此,第一导热件31和第二导热件32分别通过第一头部311和第二头部321夹紧锅体20底壁,从而可以实现导热组件30的稳定安装。
一实施例中,第一杆部312和第二杆部322之间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但不限于此,第一杆部312和第二杆部322之间也可以采用卡接或铆接的方式进行连接,这些连接方式都能够保证第一导热件31和第二导热件32之间具有一定的连接强度,装配后不易出现脱落的情况。
进一步地,第一导热件31和第二导热件32均为金属件,金属件具有较高的导热系数,热传导效果好,有利于准确检测锅体20内食材的温度。具体地,第一导热件31和第二导热件32可以为铝或铝合金。锅体20为非金属锅,具体可以为陶锅。
进一步地,烹饪器具还包括第一密封件50,该第一密封件50设于第一头部311和锅体20内壁之间,从而该第一密封件50可以密封第一导热件31和锅体20之间的缝隙,提高第一导热件31和锅体20之间的密封性能,从而可以防止锅体20内的液体从通孔201处泄漏。一实施例中,第一密封件50为O型密封圈,结构简单,密封性好。第一头部311对应第一密封件50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一密封件50安装于第一凹槽内。
进一步地,烹饪器具还包括第二密封件60,该第二密封件60设于第二头部321和锅体20外壁之间,从而该第二密封件60可以密封第二导热件32和锅体20之间的缝隙,提高第二导热件32和锅体20之间的密封性能,从而可以防止锅体20内的液体从通孔201处泄漏。一实施例中,第二密封件60为O型密封圈,结构简单,密封性好。第二头部321对应第二密封件60设置有第二凹槽,第二密封件60安装于第二凹槽内。
该烹饪器具同时设置第一密封件50和第二密封件60,可以起到双重的密封作用,第一密封件50和第二密封件60中的任一者密封失效时,另一者仍可起到密封的作用。由此可见,同时设置第一密封件50和第二密封件60大大提高了导热组件30和锅体20之间的密封效果,可以有效保证锅体20内的液体不会从通孔201处发生泄漏。
进一步地,凸筋21为环形凸筋,通孔201位于环形凸筋内侧。凸筋21为环形凸筋,可以起到较好的支撑作用,有利于锅体20的平稳放置。
一实施例中,环形凸筋为连续的环形结构,结构简单,容易加工,但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环形凸筋也可以由两段或两段以上圆弧形结构间隔设置围成,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制。
进一步地,环形凸筋可以为圆环形,也可以为多边形环形,例如四边形环形,五边形环形,六边形环形,八边形环形,等等。该些形状都非常简单,容易加工。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和图2,烹饪器具还包括底座10,底座10设有发热盘80,发热盘80顶面具有传热面81,传热面81对应凸筋21设有避让槽82。当锅体20位于传热面81上时,凸筋21位于避让槽82内,传热面81与锅体20底部外壁接触,如此,可以增加发热盘80和锅体20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少发热盘80的热量散失,有利于提高传热效率。
以上所述实施方式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方式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实施方式所作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锅体(20),所述锅体(20)底部设有通孔(201),所述锅体(20)底部外壁设有用于支撑所述锅体(20)的凸筋(21);以及
导热组件(30),所述导热组件(30)设于所述通孔(201)处,所述导热组件(30)一端朝向所述锅体(20)内部,另一端朝向所述锅体(20)外部,所述导热组件(30)朝向所述锅体(20)外部的端面到所述锅体(20)底部外壁面的最大距离为L1,所述凸筋(21)的自由端面到所述锅体(20)底部外壁面的最大距离为L2,L1≤L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组件(30)包括第一导热件(31)和第二导热件(32),所述第一导热件(31)朝向所述锅体(20)内部,所述第二导热件(32)朝向锅体(20)外部,
所述第二导热件(32)包括第二头部(321)和设于所述第二头部(321)一侧的第二杆部(322),所述第二头部(321)伸出于所述锅体(20)外部且与所述锅体(20)外壁密封配合,所述第二杆部(322)伸入所述通孔(201)内并连接所述第一导热件(3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热件(31)包括第一头部(311)和设于所述第一头部(311)一侧的第一杆部(312),所述第一头部(311)位于所述锅体(20)内部且与所述锅体(20)内壁密封配合,所述第一杆部(312)伸入所述通孔(201)内并连接所述第二杆部(32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第一密封件(50),所述第一密封件(50)设于所述第一头部(311)和所述锅体(20)内壁之间;
和/或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第二密封件(60),所述第二密封件(60)设于所述第二头部(321)和所述锅体(20)外壁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头部(311)对应所述第一密封件(50)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密封件(50)安装于所述第一凹槽内;
和/或所述第二头部(321)对应所述第二密封件(60)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密封件(60)安装于所述第二凹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部(312)和所述第二杆部(322)之间为螺纹连接或卡接或铆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筋(21)为环形凸筋,所述通孔(201)位于所述环形凸筋内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凸筋为连续的环形结构;或所述环形凸筋由两段或两段以上圆弧段结构间隔设置围成。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凸筋为圆环形或多边形环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底座(10),所述底座(10)内设有发热盘(80),所述发热盘(80)顶部具有传热面(81),所述传热面(81)对应所述凸筋(21)设有避让槽(82),当所述锅体(20)位于所述传热面(81)上时,所述凸筋(21)位于所述避让槽(82)内,所述传热面(81)与所述锅体(20)底部外壁接触。
CN202023276552.5U 2020-12-29 2020-12-29 烹饪器具 Active CN2143416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76552.5U CN214341699U (zh) 2020-12-29 2020-12-29 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76552.5U CN214341699U (zh) 2020-12-29 2020-12-29 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341699U true CN214341699U (zh) 2021-10-08

Family

ID=779499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276552.5U Active CN214341699U (zh) 2020-12-29 2020-12-29 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3416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050176A (en) Arrangement of a hot plate in a cook top
CN214341699U (zh) 烹饪器具
CN110811313A (zh) 上盖组件和烹饪器具
WO2023040289A1 (zh) 烹饪器具
CN212661598U (zh) 烹饪器具
CN214341702U (zh) 烹饪器具
CN214341700U (zh) 烹饪器具
CN204931274U (zh) 微型电饭煲的加热体弹性支撑结构
CN212912744U (zh) 蒸汽烹饪器具的锅盖及蒸汽烹饪器具
CN214341698U (zh) 烹饪器具
CN210727519U (zh) 一种电热水壶加热底盘
CN217365428U (zh) 锅具
CN209733459U (zh) 盖体组件及烹饪器具
CN105105619A (zh) 微型电饭煲的加热体弹性支撑结构
CN214341830U (zh) 烹饪器具
CN210144474U (zh) 电炖盅
CN214341704U (zh) 烹饪器具
CN212089275U (zh) 保温罩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3117470U (zh) 一种高效散热耐高温的硅橡胶密封圈
CN217792593U (zh) 一种具有新型密封结构的上开式烹饪器
CN219538093U (zh) 一种空气炸锅用锅胆
CN217792623U (zh) 一种隔热效果好的上开式烹饪器
CN213248304U (zh) 煲体和烹饪器具
CN214341660U (zh) 一种可视化的烹饪器具
CN212930108U (zh) 一种电炉防溢水结构隔热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