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15662U - 扬声器 - Google Patents

扬声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115662U
CN212115662U CN202021043161.6U CN202021043161U CN212115662U CN 212115662 U CN212115662 U CN 212115662U CN 202021043161 U CN202021043161 U CN 202021043161U CN 212115662 U CN212115662 U CN 2121156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p surface
front cover
shell
vibrating diaphragm
middle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04316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志磊
蔡晓东
刘朝清
刘华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ertek Inc
Original Assignee
Goertek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ertek Inc filed Critical Goertek Inc
Priority to CN20202104316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1156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1156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1156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iaphragms For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扬声器,包括:振动系统,包括振膜及连接于振膜的音圈;中壳,沿振膜的周向延伸,所述振膜采用固态的橡胶材料通过热压工艺成型并结合于所述中壳的表面;前盖,设于振膜背离音圈的一侧;以及,下壳,设于中壳背离前盖的一侧,并沿振膜的周向延伸;其中,前盖和下壳分别与中壳连接,且前盖和下壳中的一者与中壳通过激光焊接固定。本实用新型扬声器通过增设下壳,使得中壳和下壳可以分别加工,简化了中壳和下壳的单独结构,降低了中壳和下壳的加工难度;此外,前盖和下壳中只有一者通过激光焊接与中壳固定,避免因对中壳实施多次焊接而影响固定效果,由此,保证了前盖和下壳与中壳的固定效果,提高了扬声器的结构稳定性。

Description

扬声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声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扬声器。
背景技术
扬声器作为将电能转变为声能的常用电声换能器件,其在声放系统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扬声器在声放系统中是一个最薄弱的器件,而对于声放效果而言,它又是一个最重要的部件。扬声器的种类繁多,音频电能通过电磁,压电或静电效应,使其纸盆或振膜振动并与周围的空气产生共振而发出声音。现有的扬声器结构中,振膜连接于中壳,而中壳还要形成其它配合结构,这就导致中壳的整体结构较复杂,造成扬声器整体的加工难度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扬声器,旨在解决如何降低扬声器加工难度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扬声器包括:
振动系统,包括振膜及连接于所述振膜的音圈;
中壳,沿所述振膜的周向延伸,所述振膜采用固态的橡胶材料通过热压工艺成型并结合于所述中壳的表面;
前盖,设于所述振膜背离所述音圈的一侧;以及,
下壳,设于所述中壳背离所述前盖的一侧,并沿所述振膜的周向延伸;
其中,所述前盖和所述下壳分别与所述中壳连接,且所述前盖和所述下壳中的一者与所述中壳通过激光焊接固定。
可选地,所述前盖和所述下壳中的另一者与所述中壳粘接固定。
可选地,所述前盖面向所述中壳的表面呈台阶状,而具有面向所述中壳的第一台阶面和第二台阶面,所述第一台阶面和所述第二台阶面在所述振动系统的振动方向错开;
所述中壳面向所述前盖的表面对应呈台阶状,而具有面向所述前盖的第三台阶面和第四台阶面,所述第三台阶面与所述第一台阶面抵接,所述第四台阶面与所述第二台阶面抵接。
可选地,所述第三台阶面与所述第一台阶面通过激光焊接固定;或者,所述第四台阶面与所述第二台阶面通过激光焊接固定。
可选地,所述前盖采用透光材料制成,所述第四台阶面上设有焊接筋,所述第四台阶面与所述第二台阶面之间通过激光焊接时熔融所述焊接筋实现固定。
可选地,所述第四台阶面与第二台阶面之间形成用于收容熔融胶料的第一间隙。
可选地,所述第二台阶面沿所述前盖的周向延伸,所述第四台阶面及焊接筋沿所述中壳的周向延伸。
可选地,所述中壳面向所述前盖的表面设有缺口,所述缺口贯穿所述中壳的外侧面,所述缺口面向所述前盖的槽底形成所述第四台阶面,所述第三台阶面相对所述第四台阶面远离所述下壳。
可选地,所述扬声器还包括磁路系统,所述磁路系统包括中心导磁板及设于所述中心导磁板周侧的边导磁板,所述边导磁板固定于所述下壳,所述音圈悬设于所述中心导磁板与边导磁板之间,所述边导磁板与所述下壳注塑固定。
可选地,所述振膜采用固态的硅橡胶、AEM橡胶或ACM橡胶中的一种材料通过热压工艺成型并结合于所述中壳的表面。
本实用新型扬声器通过增设下壳,使得中壳和下壳可以分别加工,简化了中壳和下壳的单独结构,降低了中壳和下壳的加工难度;此外,前盖和下壳中只有一者通过激光焊接与中壳固定,避免因对中壳实施多次焊接而影响固定效果,由此,保证了前盖和下壳与中壳的固定效果,提高了扬声器的结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扬声器一实施例的剖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扬声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爆炸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 振膜 20 音圈 30 中壳
40 前盖 50 下壳 33 焊接筋
34 第一间隙 35 第二间隙 60 中心导磁板
70 边导磁板 51 加固筋 31 第三台阶面
41 第一台阶面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 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扬声器。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该扬声器包括:振动系统,包括振膜10及连接于所述振膜10的音圈20;中壳30,沿所述振膜10的周向延伸,所述振膜10采用固态的橡胶材料通过热压工艺成型并结合于所述中壳30的表面;前盖40,设于所述振膜10背离所述音圈20的一侧;以及,下壳50,设于所述中壳30背离所述前盖40的一侧,并沿所述振膜10的周向延伸;其中,所述前盖40和所述下壳50分别与所述中壳30连接,且所述前盖 40和所述下壳50中的一者与所述中壳30通过激光焊接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振膜10采用固态的硅橡胶、AEM橡胶或ACM橡胶中的一种材料通过热压工艺成型并结合于所述中壳30的表面。一方面提高了振膜10与中壳30的结合力,保证了发声装置的密封性,另一方面振膜10采用以上所述的材料,其与常规的高分子塑料制成的振膜10相比,本实用新型橡胶材质具有较低的杨氏模量,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振膜10具有更宽的弹性区域、良好的柔韧性,振膜10的振动位移更大,响度更大,不易出现破膜等可靠性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前盖、中壳30和下壳50依次适配连接固定形成支撑系统,振动系统收容于支撑系统内。音圈20用于在扬声器的工作过程中切割磁感线产生振动,从而带动振膜10振动,振膜10振动反复推动空气而使扬声器发出声音。需要说明,振膜10是在成型的同时与中壳30结合,由此可减少振膜10与中壳30的固定步骤,提高加工效率。下壳50用于成型装配结构,以与扬声器的外壳配合,将中壳30和下壳50分开加工,可便于中壳30和振膜10的固定,也便于下壳50的成型,由此,降低了扬声器的加工难度。前盖40和下壳50中的一者与中壳30通过激光焊接固定,另一者与中壳30可通过粘接固定;举例而言,前盖40与中壳30通过激光焊接固定,下壳50与中壳30通过粘接固定。激光焊接是利用高能量密度的激光束作为热源的一种高效精密焊接方法,具有焊接速度快、深宽比大的特点,能精确应用于微、小型零件的精密焊接。仅将前盖40或下壳50中的一个与中壳30激光焊接固定,可避免对中壳30多次实施激光焊接,以保证焊接质量,提高结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扬声器通过增设下壳50,使得中壳30和下壳50可以分别加工,简化了中壳30和下壳50的单独结构,降低了中壳30和下壳50的加工难度;此外,前盖40和下壳50中只有一者通过激光焊接与中壳30固定,避免因对中壳30实施多次焊接而影响固定效果,由此,保证了前盖40和下壳 50与中壳30的固定效果,提高了扬声器的结构稳定性。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前盖40面向所述中壳30的表面呈台阶状,而具有面向所述中壳30的第一台阶面41和第二台阶面,所述第一台阶面41和所述第二台阶面在所述振动系统的振动方向错开;所述中壳30面向所述前盖40的表面对应呈台阶状,而具有面向所述前盖40的第三台阶面 31和第四台阶面,所述第三台阶面31与所述第一台阶面41抵接,所述第四台阶面与所述第二台阶面抵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台阶面41可凸出于第二台阶面,也可为第二台阶面凸出于第一台阶面41,在此不做限制,只需满足呈台阶状即可。第三台阶面 31和第四台阶面的位置关系与第一台阶面41和第二台阶面的相反,以使第一台阶面41和第三台阶面31有效抵接,且第二台阶面和第四台阶面有效抵接。通过设置台阶面,可增加前盖40与中壳30的固定面积,以提高固定效果,同时还能使前盖40与中壳30在径向上相互限位,以提高结构稳定性。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第三台阶面31与所述第一台阶面41通过激光焊接固定;或者,所述第四台阶面与所述第二台阶面通过激光焊接固定。在本实施例中,若第三台阶面31与第一台阶面41通过激光焊接固定,则第四台阶面和第二台阶面可通过粘接固定,反之亦然。将两组相抵接的台阶面设置为仅有一组通过激光焊接固定,可保证固定效果。需要说明,此时前盖40与中壳30已属于通过激光焊接的情况,因此下壳50与中壳30只能采用其它固定方式。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前盖40采用透光材料制成,所述第四台阶面上设有焊接筋33,所述第四台阶面与所述第二台阶面之间通过激光焊接时熔融所述焊接筋33实现固定。具体的,前盖40和中壳30的熔融温度不同,激光透过前盖40照射到第四台阶面的焊接筋33上,达到中壳30材料的熔融温度后,焊接筋33融化,进而将四台阶面和第二台阶面固定。所述第四台阶面与第二台阶面之间形成用于收容熔融胶料的第一间隙34,避免熔融胶料溢出到产品外侧影响外观。所述第三台阶面31与第一台阶面41之间形成用于涂胶粘接的第二间隙35,两者之间通过涂覆粘接剂固定。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第二台阶面沿所述前盖40的周向延伸,所述第四台阶面及焊接筋33沿所述中壳30的周向延伸。在本实施例中,前盖40的台阶结构沿前盖40的周向延伸,中壳30的台阶结构和焊接筋33均沿中壳30的周向延伸,由此,可进一步增加中壳30和前盖40的固定面积,以进一步提高固定强度。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中壳30面向所述前盖40的表面设有缺口,所述缺口贯穿所述中壳30的外侧面,所述缺口面向所述前盖40的槽底形成所述第四台阶面,所述第三台阶面31相对所述第四台阶面远离所述下壳50。在本实施例中,振膜10是与中壳30的内周面固定,而内周面与第三台阶面31邻接,第三台阶面31相对第四台阶面远离下壳50,则连接于内周面的振膜10也可相对远离下壳50,从而可避免振膜10在振动过程中触碰下壳50或固定于下壳50的结构,以提高扬声器的工作稳定性。
具体地,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扬声器还包括磁路系统,所述磁路系统包括中心导磁板60及设于所述中心导磁板60周侧的边导磁板70,所述边导磁板70固定于所述下壳50,所述音圈20悬设于所述中心导磁板60与边导磁板70之间,所述边导磁板70与所述下壳50注塑固定。在本实施例中,磁路系统还包括中心磁体和设于中心磁体周侧的边磁体,中心导磁板60设于中心磁体上,边导磁板70设于边磁体上,中心磁体和边磁体用于产生磁力线,中心导磁板60和边导磁板70用于聚磁,以在中心导磁板60和边导磁板70 之间形成磁隙,音圈20悬设于磁隙处以切割磁力线。边导磁板70与下壳50 注塑固定,可降低边导磁板70与下壳50的固定难度,以提高加工效率。
在实际应用中,如图1所示,所述下壳50的内周缘凸设有加固筋51,所述加固筋51的一侧面连接于所述中壳30,另一侧面连接于所述边导磁板70。在本实施例中,加固筋51沿下壳50的周向延伸,由此,既可增加下壳50与中壳30的固定面积,以提高固定强度,又可增加下壳50与边导磁板70的固定面积,以提高固定强度,并对边导磁板70起到定位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扬声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振动系统,包括振膜及连接于所述振膜的音圈;
中壳,沿所述振膜的周向延伸,所述振膜采用固态的橡胶材料通过热压工艺成型并结合于所述中壳的表面;
前盖,设于所述振膜背离所述音圈的一侧;以及,
下壳,设于所述中壳背离所述前盖的一侧,并沿所述振膜的周向延伸;
其中,所述前盖和所述下壳分别与所述中壳连接,且所述前盖和所述下壳中的一者与所述中壳通过激光焊接固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盖和所述下壳中的另一者与所述中壳粘接固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盖面向所述中壳的表面呈台阶状,而具有面向所述中壳的第一台阶面和第二台阶面,所述第一台阶面和所述第二台阶面在所述振动系统的振动方向错开;
所述中壳面向所述前盖的表面对应呈台阶状,而具有面向所述前盖的第三台阶面和第四台阶面,所述第三台阶面与所述第一台阶面抵接,所述第四台阶面与所述第二台阶面抵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台阶面与所述第一台阶面通过激光焊接固定;或者,所述第四台阶面与所述第二台阶面通过激光焊接固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盖采用透光材料制成,所述第四台阶面上设有焊接筋,所述第四台阶面与所述第二台阶面之间通过激光焊接时熔融所述焊接筋实现固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台阶面与第二台阶面之间形成用于收容熔融胶料的第一间隙。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台阶面沿所述前盖的周向延伸,所述第四台阶面及焊接筋筋沿所述中壳的周向延伸。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壳面向所述前盖的表面设有缺口,所述缺口贯穿所述中壳的外侧面,所述缺口面向所述前盖的槽底形成所述第四台阶面,所述第三台阶面相对所述第四台阶面远离所述下壳。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扬声器还包括磁路系统,所述磁路系统包括中心导磁板及设于所述中心导磁板周侧的边导磁板,所述边导磁板固定于所述下壳,所述音圈悬设于所述中心导磁板与边导磁板之间,所述边导磁板与所述下壳注塑固定。
10.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振膜采用固态的硅橡胶、AEM橡胶或ACM橡胶中的一种材料通过热压工艺成型并结合于所述中壳的表面。
CN202021043161.6U 2020-06-08 2020-06-08 扬声器 Active CN2121156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43161.6U CN212115662U (zh) 2020-06-08 2020-06-08 扬声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43161.6U CN212115662U (zh) 2020-06-08 2020-06-08 扬声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115662U true CN212115662U (zh) 2020-12-08

Family

ID=736145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043161.6U Active CN212115662U (zh) 2020-06-08 2020-06-08 扬声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11566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226078B2 (en) Acoustic transducers
KR101363522B1 (ko) 마이크로스피커용 전기 브릿지를 갖는 일체형 서스펜션
JP6670947B2 (ja) 振動膜及び振動膜の製造方法
JP2016119642A (ja) 圧電式発音体及び電気音響変換装置
JP2016140060A (ja) 万能スピーカ
US11032648B2 (en) Electroacoustic sound generator
CN201846471U (zh) 微型扬声器
CN212115662U (zh) 扬声器
CN108696808B (zh) 扬声器及扬声器装配方法
CN109862494B (zh) 发声器件的振动系统及发声器件
CN211930864U (zh) 扬声器
KR101690263B1 (ko) 다이나믹 스피커와 두 개의 압전 소자를 이용한 스피커
KR100965952B1 (ko) 보강부가 일체로 형성된 스피커 진동판 어셈블리의제조방법
KR102307552B1 (ko) 음향기기 및 음향기기용 진동판 구조물
KR101312924B1 (ko) 전기 브릿지를 갖는 일체형 서스펜션의 제조 방법
JP2017069853A (ja) パッシブラジエー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スピーカの製造方法
CN109982222B (zh) 一种微型受话器
WO2010100680A1 (ja) 電磁変換器
JPWO2017149984A1 (ja) スピーカ
JP2017041715A (ja) パッシブラジエー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スピーカの製造方法
KR100676399B1 (ko) 스피커
CN211930863U (zh) 扬声器
CN111163407B (zh) 一种带有定位件的扬声器及其组装方法
CN203691619U (zh) 一种发声器件及发声器件的振膜组件
JP4115647B2 (ja) 電気音響変換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