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99057U - 一种车体横梁及运梁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体横梁及运梁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099057U
CN212099057U CN202020399368.0U CN202020399368U CN212099057U CN 212099057 U CN212099057 U CN 212099057U CN 202020399368 U CN202020399368 U CN 202020399368U CN 212099057 U CN212099057 U CN 2120990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body
shear resistant
crossbeam
cross
sh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39936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超
李珍西
王明
孙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Science & Industr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Engineering Machinery Research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Engineering Machinery Research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Engineering Machinery Research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39936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0990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0990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0990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d-Shaped Construction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体横梁及运梁车,属于桥梁工程技术领域,该车体横梁包括横梁本体和连接组件,所述横梁本体包括多个横梁节段;所述连接组件包括预应力筋和两个与所述预应力筋拆卸式连接的锚具;多个所述横梁节段依次套在两个所述锚具之间的所述预应力筋上,且两个所述锚具用于将多个所述横梁节段固定在所述预应力筋上。本实用新型中,多个所述横梁节段依次套在两个所述锚具之间的所述预应力筋上,所述预应力筋与所述锚具配合,并通过张拉设备进行张拉将多个所述横梁节段连接在一起,所述锚具锁紧所述预应力筋完成所述车体横梁的拼装,两个所述锚具位于所述横梁本体的两端,由此,操作人员不用进入箱梁内部,安装方便,效率高。

Description

一种车体横梁及运梁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工程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体横梁及运梁车。
背景技术
运梁车是将预制箱梁从预制梁场运往施工现场的运输设备,运梁车的车体庞大,一般是由多个横梁节段拼接形成车体横梁,车体横梁上固定连接车体纵梁而成,横梁节段间的连接形式主要有摩擦板连接、内置法兰箱连接和公母接头连接,这三种连接方式各有利弊,需要人进入狭小的箱梁空间内安装,对人员操作技能要求高,并且需要的材料和配套设施多,很难就地取材,安装难度和安装工作量大,转场时拆卸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方便高效地完成运梁车的车体拼装。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体横梁,包括:横梁本体,所述横梁本体包括多个横梁节段;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预应力筋和两个与所述预应力筋拆卸式连接的锚具;多个所述横梁节段依次套在两个所述锚具之间的所述预应力筋上,且两个所述锚具用于将多个所述横梁节段固定在所述预应力筋上。
进一步地,相邻两个所述横梁节段相对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抗剪部和第二抗剪部,所述第一抗剪部和所述第二抗剪部拆卸式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抗剪部包括凹槽结构,所述第二抗剪部包括与所述凹槽结构匹配的凸块结构;和/或,所述第二抗剪部包括凹槽结构,所述第一抗剪部包括与所述凹槽结构匹配的凸块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抗剪部包括销轴,所述第二抗剪部包括与所述销轴匹配的第一孔结构;和/或,所述第二抗剪部包括销轴,所述第一抗剪部包括与所述销轴匹配的第一孔结构。
进一步地,在垂直于所述横梁本体的横向中心线的平面上,所述第一抗剪部的垂直投影和所述第二抗剪部的垂直投影位于所述横梁节段的垂直投影范围之内。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锚具分别贴靠在所述横梁本体的两端。
进一步地,所述横梁节段内部设有空腔结构,所述横梁节段相对的两端分别设有与所述空腔结构相通的通孔,所述空腔结构和两个通孔形成供所述预应力筋穿过的通道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组件有多组,多组所述连接组件的所述预应力筋沿平行于所述横梁本体的横向中心线的方向设置。
多个所述横梁节段依次套在两个所述锚具之间的所述预应力筋上,所述预应力筋与所述锚具配合,并通过张拉设备进行张拉将多个所述横梁节段连接在一起,所述锚具锁紧所述预应力筋完成所述车体横梁的拼装,两个所述锚具位于所述横梁本体的两端,由此,操作人员不用进入箱梁内部,安装方便,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运梁车,以解决如何方便高效地完成运梁车的车体拼装。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运梁车,包括车体,所述车体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车体横梁。
进一步地,所述车体还包括两根车体纵梁,两根所述车体纵梁固定连接在所述车体横梁的横梁本体的上端,且所述横梁本体和两根所述车体纵梁形成凹槽型结构。
所述运梁车与上述车体横梁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车体横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车体横梁的主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车体横梁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车体横梁的侧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车体横梁的第一抗剪部和第二抗剪部另一种构造的主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运梁车的车体的主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运梁车的车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横梁本体;2、连接组件;3、通道结构;11、横梁节段;11-1、第一横梁节段;11-2、第二横梁节段;11-3、第三横梁节段;12、第一抗剪部;13、第二抗剪部;14、凹槽结构;15、凸块结构;16、销轴;17、第一孔结构;18、横梁侧板;21、预应力筋;22、锚具;30、通孔;100、车体纵梁;200、连接纵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附图中“X”的正向代表右方,相应地,“X”的反向代表左方;“Y”的正向代表前方,相应地,“Y”的反向代表后方;“Z”的正向代表上方,相应地,“Z”的反向代表下方,术语“X”、“Y”、“Z”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说明书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运梁车是将预制箱梁从预制梁场运往施工现场的运输设备,运梁车的车体庞大,一般是由多个横梁节段拼接形成车体横梁,车体横梁上固定连接车体纵梁而成,横梁节段间的连接形式主要有摩擦板连接、内置法兰箱连接和公母接头连接,这三种连接方式各有利弊,需要人进入狭小的箱梁空间内安装,对人员操作技能要求高,并且需要的材料和配套设施多,很难就地取材,安装难度和安装工作量大,转场时拆卸不便。
为解决上述问题,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车体横梁,包括:横梁本体1,横梁本体1包括多个横梁节段11;连接组件2,连接组件2包括预应力筋21和两个与预应力筋21拆卸式连接的锚具22;多个横梁节段11依次套在两个锚具22之间的预应力筋21上,且两个所述锚具22用于将多个所述横梁节段11固定在所述预应力筋21。
如图1、图2、图4和图5所示,运梁车的车体横梁包括水平放置的横梁本体1,横梁本体1包括多个横梁节段11,横梁节段11为柱体,柱体的截面形状可以是方形、三角形、圆形、多边形或者是其组合形状等多种形状,柱体可以是中空的,也可以是实心的,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横梁节段11为方形空心柱体,方形空心柱体的重量较轻,有利于减轻车体的自重,不仅节省材料而且可以降低能耗,方形空心柱体具有平整的外表面并且可以最大程度的增加横梁本体1与被拖运箱梁的接触面积,减小横梁本体1局部剪切力,提高抗剪强度。
车体横梁还包括连接组件2,连接组件2由预应力筋21和两个与预应力筋21拆卸式连接的锚具22组成,预应力筋21通常可以采用单根或成束的光面钢丝、刻痕钢丝、螺纹钢筋、光面钢筋或钢绞线,本实施例中,预应力筋21采用钢绞线,钢绞线整体重量轻,施工安装现场钢绞线材料和配套设施多且成本低,方便取用,钢绞线安装操作简单,易于维护保养,并且在转场时拆除方便,割断即可;锚具22可以采用圆形锚具、扁形锚、握裹式锚具、镦头锚具、帮条锚具、锥形螺杆锚具,本实施例中对锚具22的具体形式不做限定,能满足将钢绞线锁紧即可。
本实施例中,横梁本体1分为三个横梁节段11,分别为第一横梁节段11-1,第二横梁节段11-2和第三横梁节段11-3,第二横梁节段11-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横梁节段11-1和第三横梁节段11-3的一端相接触形成横梁本体1,钢绞线贯穿横梁本体1,两个锚具22分别位于横梁本体1的两端并固定在预应力筋21上,即通过两个锚具22固定第一横梁节段11-1,第二横梁节段11-2和第三横梁节段11-3,最终完成车体横梁的拼装。其中,可不设置第二横梁节段11-2,第一横梁节段11-1与第三横梁节段11-3直接拼装或者可设置多个第二横梁节段11-2,优选地,第二横梁节段11-2设置有一个,由此,横梁本体1分为三段,既能减小横梁节段11的尺寸,方便转场和拼装,同时能减少拼接点,提高横梁本体1的强度。
多个横梁节段11依次套在两个锚具22之间的预应力筋21上,预应力筋21与锚具22配合,并通过张拉设备进行张拉将多个横梁节段11连接在一起,锚具22锁紧预应力筋21完成横梁本体1的拼装,两个锚具22位于横梁本体1的两端,由此,操作人员不用进入箱梁内部,安装方便,效率高。
如图1、图2、图4和图5所示,相邻两个横梁节段11相互接触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抗剪部12和第二抗剪部13,第一抗剪部12和第二抗剪部13拆卸式连接。第一抗剪部12和第二抗剪部13与横梁节段之间可采用焊接、铆接和过榫配合等方式连接,第一抗剪部12和第二抗剪部13可以是封盖在横梁节段端部的钢板,也可以是固定连接在横梁节段端部的柱状结构或者其他插接配合结构,本实施例中,第一横梁节段11-1、第三横梁节段11-3与第二横梁节段11-2接触的一端分别焊接有第一抗剪板,第二横梁节段11-2与第一横梁节段11-1、第三横梁节段11-3接触的两端分别焊接有第二抗剪板,第一抗剪板和第二抗剪板拆卸式连接。由此,通过设置第一抗剪板和第二抗剪板,增加了横梁节段11之间的接触面积,相邻横梁节段11之间摩擦力更大,接触更稳定,当横梁本体1受到竖直方向的压力时,横梁节段11不易移位,横梁本体1形状稳定,增强了横梁本体1的抗剪强度。
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抗剪部12包括凹槽结构14,第二抗剪部13包括插接在凹槽结构14中的凸块结构15;和/或,第二抗剪部13包括凹槽结构14,第一抗剪部12包括插接在所述凹槽结构14中的凸块结构15。
本实施例中,第一抗剪部12为第一抗剪板,第二抗剪部13为第二抗剪板,第一抗剪板的中心位置设有沿横梁节段两端方向的凹槽结构14,第二抗剪板的中心位置设有与第一抗剪板上设置的凹槽结构14相适应的凸块结构15,也可是第一抗剪板设有凸块结构15,第二抗剪板设有凹槽结构14,或者是第一抗剪板既设有凸块结构15又设有凹槽结构14,第二抗剪板既设有凹槽结构14又设有凸块结构15。由此,通过凹槽结构14与凸块结构15的插接配合,减小了相邻节段横梁11之间的间隙,当横梁本体1受到竖直方向的压力时,相邻节段横梁11之间的形变空间有限,增强了横梁本体1的抗剪强度。
如图6所示,第一抗剪部12包括销轴16,第二抗剪部13包括供销轴16穿过的第一孔结构17;和/或,第二抗剪部13包括销轴16,第一抗剪部12包括供销轴16穿过的第一孔结构17。
本实施例中,第一抗剪部12为第一抗剪板,第二抗剪部13为第二抗剪板,第一抗剪板上设有螺纹孔,销轴16与螺纹孔相匹配并设有外螺纹,销轴16螺纹连接在螺纹孔上,第二抗剪板上设有第一孔结构17,也可以是第二抗剪板上设有螺纹孔,销轴16与螺纹孔相匹配并设有外螺纹,销轴16螺纹连接在螺纹孔上,第一抗剪板上设有第一孔结构17,或者是第一抗剪板既设有销轴16又设有第一孔结构17,第二抗剪板既设有第一孔结构17又设有销轴16,销轴16与第一孔结构17插接配合。由此,通过销轴16与第一孔结构17的插接配合,减小了相邻节段横梁11之间的间隙,当横梁本体1受到竖直方向的压力时,相邻节段横梁11之间的形变空间有限,增强了横梁本体1的抗剪强度。
如图1、图2、图4、图5、图6和图7所示,在垂直于横梁本体1的横向中心线的平面上,第一抗剪部12的垂直投影和第二抗剪部13的垂直投影位于横梁节段11的垂直投影范围之内。本实施例中,第一抗剪部12为第一抗剪板,第二抗剪部13为第二抗剪板,第一抗剪板和第二抗剪板分别与横梁节段11端部焊接在一起,且第一抗剪板和第二抗剪板的外边缘不超出横梁节段11端部,优选地,第一抗剪板和第二抗剪板的外边缘与横梁节段11重合。由此,第一抗剪部12和第二抗剪部13的边缘不外露,横梁本体1的外表面更加平整,既不影响放置箱梁,也不会造成局部受力过大,提高了抗剪强度,并且更加美观。
其中,横梁本体1的横向中心线是指:如图4所示,在X轴方向上穿过横梁本体1中心点的直线γ。
如图1、图2、图4、图5和图6所示,第一横梁节段11-1和第三横梁节段11-3朝外的一端分别设有横梁侧板18,横梁侧板18封盖在第一横梁节段11-1和第三横梁节段11-3朝外的一端,两个锚具22分别贴靠在横梁本体1两端的横梁侧板18朝外的一侧。由此,锚具22贴靠在横梁侧板18上,锚具22与钢绞线锁紧配合,两个锚具22之间的钢绞线长度固定不变,使得横梁节段11之间的贴合更紧密,当横梁本体1受到竖直方向的压力时,相邻节段横梁11之间的形变空间有限,增强了横梁本体1的抗剪强度。
如图3所示,第一横梁节段11-1和第三横梁节段11-3朝外的一端的横梁侧板18上设有通孔30,第一横梁节段11-1和第三横梁节段11-3与第二横梁节段11-2相接触的第一抗剪板上也设有通孔30,第一横梁节段11-1和第三横梁节段11-3为方形空心柱体,通孔30与方形空心柱体的空腔组成第一横梁节段11-1和第三横梁节段11-3的通道结构3,第二横梁节段11-2两端的第二抗剪板上也设有通孔30,第二横梁节段11-2也为方形空心柱体,通孔30与方形空心柱体的空腔组成第二横梁节段11-2的通道结构3,横梁侧板18、第一抗剪板和第二抗剪板上的通孔30设置在一条直线上,通道结构3也可以是贯穿各横梁节段11两端的钢管或者其他空心结构,第一横梁节段11-1、第二横梁节段11-2和第三横梁节段11-3通过通道结构3套在预应力筋21上,本实施例中,通道结构3采用通孔30与横梁节段11的空腔配合的形式,由此,制作简单,还可以节省材料,减少横梁本体1的重量,通过设置通道结构3使得钢绞线贯穿横梁节段11更容易,钢绞线在横梁节段11内的位置不易移动,提高了车体横梁的结构稳定性。
如图1、图2、图4、图5和图6所示,连接组件2有多组,多组连接组件2的预应力筋21沿平行于横梁本体1的横向中心线的方向设置。
本实施例中,连接组件2共有四组,四组连接组件2分别沿横梁本体1的四个角布置,并且四根钢绞线都平行于横梁本体1的横向中心线。由此,横梁本体1四周的张拉程度一致,提高了车体横梁的结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在于提供一种运梁车,以解决如何方便高效地完成运梁车的车体拼装。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运梁车,包括车体,车体包括如上任一项的车体横梁。
运梁车与上述车体横梁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7所示,车体还包括两根车体纵梁100,两根车体纵梁100分别固定连接在车体横梁的横梁本体1上方的左右两端,车体横梁可设置多根,多根车体横梁相互平行并且沿纵向分布,车体纵梁与多根车体横梁的横梁本体1垂直交叉设置,两根车体纵梁与多根车体横梁的横梁本体1形成凹槽型结构。由此,可以增加车体与被拖运箱梁的接触面积,减小局部压力,提高抗剪强度,并且可以限制被拖运箱梁向横梁本体1两端移动,提高车体安全性。
如图8所示,车体还包括连接纵梁200,连接纵梁200固定连接在车体横梁的横梁本体1上并且与车体纵梁100平行,连接纵梁200与车体横梁位于同一平面上。由此,通过连接纵梁200将多个车体横梁连接在一起,可以增加车体的纵向强度。
虽然本公开披露如上,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进行各种变更与修改,这些变更与修改均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车体横梁,其特征在于,包括:
横梁本体(1),所述横梁本体(1)包括多个横梁节段(11);
连接组件(2),所述连接组件(2)包括预应力筋(21)和两个与所述预应力筋(21)拆卸式连接的锚具(22);
多个所述横梁节段(11)依次套在两个所述锚具(22)之间的所述预应力筋(21)上,且两个所述锚具(22)用于将多个所述横梁节段(11)固定在所述预应力筋(2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横梁,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横梁节段(11)相对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抗剪部(12)和第二抗剪部(13),所述第一抗剪部(12)和所述第二抗剪部(13)拆卸式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体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抗剪部(12)包括凹槽结构(14),所述第二抗剪部(13)包括与所述凹槽结构(14)匹配的凸块结构(15);和/或,所述第二抗剪部(13)包括凹槽结构(14),所述第一抗剪部(12)包括与所述凹槽结构(14)匹配的凸块结构(1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体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抗剪部(12)包括销轴(16),所述第二抗剪部(13)包括与所述销轴(16)匹配的第一孔结构(17);和/或,所述第二抗剪部(13)包括销轴(16),所述第一抗剪部(12)包括与所述销轴(16)匹配的第一孔结构(17)。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体横梁,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横梁本体(1)横向中心线的平面上,所述第一抗剪部(12)的垂直投影和所述第二抗剪部(13)的垂直投影位于所述横梁节段(11)的垂直投影范围之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横梁,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锚具(22)分别贴靠在所述横梁本体(1)的两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节段(11)内部设有空腔结构,所述横梁节段(11)相对的两端分别设有与所述空腔结构相通的通孔(30),所述空腔结构和两个通孔(30)形成供所述预应力筋(21)穿过的通道结构(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2)有多组,多组所述连接组件(2)的所述预应力筋(21)沿平行于所述横梁本体(1)的横向中心线的方向设置。
9.一种运梁车,包括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包括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车体横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运梁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还包括两根车体纵梁(100),两根所述车体纵梁(100)固定连接在所述车体横梁的横梁本体(1)的上端,且所述横梁本体(1)和两根所述车体纵梁(100)形成凹槽型结构。
CN202020399368.0U 2020-03-25 2020-03-25 一种车体横梁及运梁车 Active CN2120990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99368.0U CN212099057U (zh) 2020-03-25 2020-03-25 一种车体横梁及运梁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99368.0U CN212099057U (zh) 2020-03-25 2020-03-25 一种车体横梁及运梁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099057U true CN212099057U (zh) 2020-12-08

Family

ID=736393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399368.0U Active CN212099057U (zh) 2020-03-25 2020-03-25 一种车体横梁及运梁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09905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78465B2 (en) Temporary support system for road bridge pre-fabricated small box girder-type concealed bent cap, and method of constructing same
CN108086127B (zh) 一种装配式铝合金应急桥
US4958473A (en) Frame, angle member for use in the frame and method of making joint portion of the angel member
DE102014107323A1 (de) Kranträger für einen Kran, insbesondere für einen Brücken- oder Portalkran, und einen Kran hiermit
KR101870269B1 (ko) 외부 프리스트레싱 방식을 이용한 경량 철골 트러스 부재의 보강 장치
CN217896219U (zh) 采用倒u型抗剪连接件的钢-混凝土组合桥面板
CN110820533A (zh) 一种实现可重复拆装的桥梁设计方法及其新型桥梁
CN216663807U (zh) 索塔上横梁结构及索塔
CN212099057U (zh) 一种车体横梁及运梁车
US4949516A (en) Crane truss connecting joint
CN110158808A (zh) 一种装配式钢管束混凝土竖向节点连接形式
CN113026968A (zh) 一种抗屈曲的钢结构主次梁连接节点
CN212336297U (zh) 一种可更换装配式混凝土梁柱耗能连接键
CN214329573U (zh) 一种桁架的拼接节点结构
CN220888281U (zh) 一种通用型桁架单元
JP3073191U (ja) 桁の連結構造
CN219569668U (zh) 一种钢结构施工安全绳系挂载体
CN217557807U (zh) 一种既有梁柱的新型加固装置
CN218970225U (zh) 一种桁架斜接结构
CN220908166U (zh) 一种基于超宽箱梁施工匹配的组合压杆结构
CN218467073U (zh) 一种基于土木工程用便于连接的建筑模板
CN216474454U (zh) 一种新型钢栈桥及其连接扣件
CN218756938U (zh) 一种桥墩与主梁的连接结构
CN213894996U (zh) 主弦杆、标准节以及塔机
CN210597604U (zh) 一种实腹式钢架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725

Address after: 430077 No. 45, Xudong street,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CHINA RAILWAY SCIENCE & INDUSTRY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55, Xudong street, Hongshan District,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430062

Patentee before: CHINA RAILWAY ENGINEERING MACHINERY RESEARCH & DESIGN INSTITUTE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