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98535U - 能够进行场景模式切换的汽车座舱 - Google Patents

能够进行场景模式切换的汽车座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098535U
CN212098535U CN202020413941.9U CN202020413941U CN212098535U CN 212098535 U CN212098535 U CN 212098535U CN 202020413941 U CN202020413941 U CN 202020413941U CN 212098535 U CN212098535 U CN 2120985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cabin
box
driving
slee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41394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惠海岗
冷严
苟华刚
谭木星
高锴柟
辛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Adient Automotive Componen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Yanfeng Adient Automotive Componen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Yanfeng Adient Automotive Componen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Yanfeng Adient Automotive Componen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41394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0985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0985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0985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hicle Step Arrangements And Article Stor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能够进行场景模式切换的汽车座舱,包括能够在座舱调节系统作用下在至少两种场景模式间切换的舱体,舱体的前排设有驾驶座椅和休闲座椅,后排设有睡眠座椅和休憩座椅,座舱调节系统包括驾驶座椅配置的转盘组件,睡眠座椅配置的躺平机构,休憩座椅配置的零重力调节机构;睡眠座椅和休憩座椅之间具有隐藏空间A,该隐藏空间A内配置有多功能箱,座舱调节系统配置有集成控制系统,用以联动控制驾驶座椅、睡眠座椅、休憩座椅和多功能箱运动的位姿以适应各场景模式。采用以上方案,能够满足驾乘人员的不同需求,大大提高整车高级感和驾乘体验。

Description

能够进行场景模式切换的汽车座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够进行场景模式切换的汽车座舱。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技术发展和用户普及,汽车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与日俱增的重要角色,这也就促使人们对汽车的各种性能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当用户需要在汽车上停留较长时间时,这就需要汽车不仅仅是一个交通工具,同时还需要其能够满足用户在差旅过程中一些其他需求,如休息、睡眠甚至娱乐等。然而受传统概念的影响,大多数汽车座舱仍停留在满足用户驾乘舒适需求阶段,即使有可供驾乘人员休息或睡眠的设计结构,也存在可靠性差、或结构复杂,用户体验较差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够进行场景模式切换的汽车座舱,能够通过座椅或其他结构的变换,以满足驾乘人员的多种场景模式需求,提高驾乘体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能够进行场景模式切换的汽车座舱,包括舱体,其关键在于,所述舱体能够在座舱调节系统作用下在至少两种场景模式间变换,舱体前排设有驾驶座椅和休闲座椅,后排设有睡眠座椅和休憩座椅;
所述座舱调节系统包括配置在驾驶座椅的转盘组件,配置于睡眠座椅的躺平驱动机构和配置于休闲座椅的零重力调节机构,其中转盘组件能够使驾驶座椅面向或背离车辆行驶方向,所述休闲座椅沿舱体的长度方向水平设置,躺平驱动机构能够驱动睡眠座椅在倒平与坐立姿态间运动,当睡眠座椅处于倒平姿态时,其与休闲座椅齐平;
所述睡眠座椅和休憩座椅之间具有隐藏空间A,该隐藏空间A内配置有多功能箱,所述多功能箱能够沿舱体的长度方向朝前滑出至前排座椅和后排座椅之间;
所述座舱调节系统配置有集成控制系统,用以联动控制所述驾驶座椅、睡眠座椅、休憩座椅和多功能箱的位姿以适应各场景模式。
采用以上方案,通过对应设置具有不同的功能的座椅,以及配套功能模块,并在集成控制下实现各座椅或功能统一动作,以使座舱整体布置能够在各场景模式之间切换,从而满足驾乘人员差旅过程中各时段不同需求,大大提高驾乘体验,有利于提高整车高级感。
作为优选:所述驾驶座椅和休闲座椅之间设有折叠座椅,舱体的前部中控台下方对应折叠座椅的位置具有隐藏空间B,所述折叠座椅能够在配置的电动联动机构驱动下翻转,以使折叠座椅靠背收入所述隐藏空间B中或与前部中控台的后表面齐平。采用以上方案,可有效解决“三人位”和“两人位”之间的切换调节问题,正常驾驶模式下,折叠座椅处于收折状态,其不会占用座舱内部空间,而当座舱切换至娱乐或社交等场景模式时,则可将折叠座椅打开使用。
作为优选:所述睡眠座椅和休憩座椅之间固设有后部中控台,所述后部中控台包括前低后高的中空本体,所述中空本体的前部为扶手功能区,后部为储物功能区,所述扶手功能区内设有插入式支撑装置和无线充电模块,所述储物功能区内设有杯托和储物装置,所述中空本体具有构成所述隐藏空间A 的容纳室,所述容纳室的前端具有进出口。采用以上方案,中空本体可作为睡眠座椅和休憩座椅公用扶手,同时集成多种模块,满足物品插放、无线充电、放置杯具或物品存储冷藏等需求,具有多种娱乐休闲功能,能够与座舱模式更佳契合,可大大提高用户体验感,且设置前端敞口的容纳室,用于放置多功能箱,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汽车座舱的空间利用率。
作为优选:所述储物装置配置有盖板,储物装置两侧具有对称设置的竖直导轨,所述竖直导轨具有与其滑动配合的滑块,所述盖板下端两侧以可转动方式与对应滑块连接。采用以上方案,盖板打开之后可直接通过滑块下滑至底部,使操作口上部完全露出,为放入或取出物品提供更大的操作空间,而在封闭状态下,盖板的下端抵在杯托的上端,也可确保其封闭操作口的可靠性。
作为优选:所述多功能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设有显示器,该显示器能够在升降驱动机构驱动下从箱体的顶部开口处滑出;
所述箱体顶部两侧以可收折的方式安装有小桌板A,所述小桌板A展开状态下,能够与所述箱体的顶面齐平,所述舱体底部对应隐藏空间A的位置具有电动导轨,所述箱体固设于该电动导轨的上轨上,并能够在电动导轨的带动下进出所述隐藏空间A。
采用以上方案,通常驾驶模式或社交模式下,显示器收在箱体内部,小桌板收折在箱体两侧,多功能箱整体收藏于隐藏空间A中,而当座舱场景模式切换至娱乐模式,箱体在电动导轨作用下从隐藏空间A中滑出,此时,向上翻转小桌板展开即可形成小桌板的使用状态,同时升降驱动机构工作即可使显示器从箱体上端的开口向上升起来,从而形成显示器的使用状态,以便于座舱乘坐人员观看。
作为优选:所述箱体底部具有用于与电动导轨的上轨连接的保持架,该保持架位于箱体底板的下方,箱体底板底部设有移动轮;
所述箱体底板与保持架之间设有旋转机构,其包括固设在箱体底板上的电机A,以及以固设在保持架上的旋转导向部件,其中电机A经减速器动力连接有齿轮,旋转导向部件上设有与所述齿轮啮合的扇形齿部。采用以上方案,通过设置旋转机构,以使多功能箱滑出后可整体转动90°,处于横向姿态,减少其对舱体长度方向空间的占用,避免对驾乘人员活动空间的影响,设计更人性化,且采用此种方案,显示屏可沿箱体的长度方向设置,相对沿箱体宽度方向设置而言,其可选择的面板尺寸更大,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观影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躺平驱动机构包括固设有舱体底板的电动滑轨,所述睡眠座椅包括睡眠座椅坐垫和睡眠座椅靠背,所述睡眠座椅靠背以枢转方式设置于睡眠座椅坐垫后方,睡眠座椅坐垫固定支撑于电动滑轨的上轨上,睡眠座椅靠背后侧设有至少一根支撑连杆,所述支撑连杆的上端与睡眠座椅靠背铰接,下端以可转动方式固设于舱体底板上。采用以上方案,当电动滑轨工作,带动睡眠座椅前移时,其靠背受支撑连杆的牵引,则向座椅的后下方转动,直至倒平位置,同时支撑连杆可对靠背起到支撑作用,可有效保证靠背倒平之后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作为优选:所述舱体对应睡眠座椅外侧的部位被构造为呈中空结构的侧部功能区,所述侧部功能区内设有小桌板B,舱体内壁上对应所述小桌板B设有第一出口;
所述小桌板B的内端转动连接有支座,支座通过倾斜设置的滑动组件滑动安装在侧部功能区内,所述侧部功能区内在对应第一出口的位置安装有定位部件,用于当小桌板B滑出第一出口后,限制支座向下运动。采用以上结构,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座舱空间利用率,同时利用巧妙的小桌板B的安装和定位结构,有利于减少小桌板B的横向安装占用空间,且可有效保证小桌板B 使用时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所述舱体内分布有用于与各场景模式配合的氛围灯。通过灯光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场景真实感,增加驾乘人员对场景模式的认同,改善驾乘体验。
作为优选:所述舱体配置有伸缩式方向盘,所述前部中控台下方对应该伸缩式方向盘的位置具有隐藏空间C。采用以上方案,当座舱处于驾驶模式,驾驶模式朝前,伸缩式方向盘处于伸出姿态,以供驾驶人员使用,而当座舱处于其他非驾驶模式时,伸缩式方向盘则可全部缩回隐藏空间C中,不会对驾驶座椅的转动造成干涉,且不会占用舱体使用空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能够进行场景模式切换的汽车座舱,主要通过设置具有不同功能的汽车座椅,配合各种相应功能模块,并在集成控制系统控制下实现整体联动或单一动作,能够完成场景模式的切换,以满足驾乘人员不同需求,大大提高整车高级感和驾乘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驾驶模式下座舱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轴测图;
图3为图2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4为社交模式下座舱结构示意图;
图5为睡眠模式下座舱结构示意图;
图6为娱乐模式下座舱结构示意图;
图7为睡眠座椅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前侧结构示意图;
图9为睡眠座椅倒平姿态示意图;
图10为后部中控台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储物装置盖板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多功能箱滑出并旋转90°,小桌板A和显示器的展开状态示意图;
图14为多功能箱滑出时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多功能箱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6为箱体与小桌板A配合部位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小桌板A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小桌板B和化妆盒伸出状态示意图;
图19为侧部功能区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小桌板B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首先参考图1至图20所示的能够进行场景模式切换的汽车座舱,其主要包括舱体1,且舱体1具有至少两种场景模式,即可适用的使用场景,同时可以在座舱调节系统的作用下在至少两种场景模式间切换,本申请中主要定义了四种使用场景模式,其分别为驾驶模式(如图1和图2所示)、社交模式(如图3所示)、休息模式(如图4所示)和娱乐模式(如图5所示),为此,舱体1内设置了相应具有不同功能的座椅或其他配套功能模块,以适应各场景模式,且能够通过集成控制,实现场景模式的切换,或单一座椅场景模式的切换等,其具体结构如下:
舱体100的前排设有驾驶座椅200和休闲座椅300,后排具有并排设置的睡眠座椅400和休憩座椅500,座舱调节系统主要包括配置于驾驶座椅200底部配置有转盘组件,配置于睡眠座椅400的躺平驱动机构和配置于休闲座椅 300的零重力调节机构,其中该转盘组件能够通过电机进行驱动,驾驶座椅 200在转盘组件作用下能够改变其朝向位置,当座舱处于驾驶模式时,驾驶座椅200朝向舱体100的正前方,而当需要改变其场景模式时,则可通过转盘组件带动座椅整体水平旋转180°,使驾驶座椅200朝向舱体100的正后方,本实施例中转盘组件采用申请人前期申请号为“201910931639.4”,名称为“一种座椅转盘组件”的专利申请所公开的技术方案,且转盘组件可通过电机驱动,可极大提高转动可靠性和稳定性。
舱体100的前端具有前部中控台110,前部中控台110主要用于安装控制或显示面板等,本申请中为提高舱体100内部空间的利用率,故在对应驾驶座椅200的位置设有伸缩式方向盘130,如图1所示,前部中控台110的下方具有隐藏空间C,伸缩式方向盘130则安装于该隐藏空间C中,则当驾驶座椅 200需要转动时,伸缩式方向盘130可收回至隐藏空间C内,以避免对其转动造成干涉。
本申请中休闲座椅300与睡眠座椅400前后正对设置,如图1、图2和图 5所示,休闲座椅300大体呈长条状,并沿舱体100的长度方向水平设置,睡眠座椅400配置的躺平驱动机构,可在躺平驱动机构的驱动下使其靠背倒平,并与休闲座椅300保持基本齐平姿态,从而为驾乘人员提供更舒适的睡眠空间。
睡眠座椅400包括睡眠座椅坐垫420和睡眠座椅靠背430,参考图7至图 9,上述实施例中,躺平驱动机构主要包括固于舱体100底板上的电动滑轨410,睡眠座椅靠背430以枢转方式设置于睡眠座椅坐垫420后方,睡眠座椅坐垫 420固定支撑于电动滑轨410的上轨上,睡眠座椅靠背430后侧设有至少一根支撑连杆440,支撑连杆440的上端与睡眠座椅靠背430铰接,下端以可转动方式固设于舱体100底板上。
如图所示,睡眠座椅坐垫420后端固设于电动滑轨410的上轨上,睡眠座椅靠背430的两侧具有两根对称设置的支撑连杆440,支撑连杆440的上端与睡眠座椅靠背430的骨架中部铰接,舱体100底板上对应支撑连杆440的位置固设有安装座450,支撑连杆440通过固定连接的转轴与对应的安装座 450铰接,同时,转轴上套设有盘簧460,盘簧460两端分别作用在转轴和安装座450上,这样当睡眠座椅靠背430向下转动倒平时,盘簧460处于收卷蓄力状态,而当睡眠座椅靠背430向上转动复位时,盘簧460可释放弹性能,辅助复位,且能够相对提高倒平状态下,座椅整体的支撑能力。
此外,睡眠座椅坐垫420的前端通过U形支架470安装有支撑滚轴480,安装完成之后,支撑滚轴480支撑于舱体100的底板上,睡眠座椅坐垫420 通过此种前部支撑,而后部与电动滑轨410的上轨连接的安装方式,有利于降低电动滑轨410的承重需求,且便于实现电动滑轨410的隐藏安装,或减小电动滑轨410的行程需求等。
本申请中休憩座椅500主要采用了零重力调节机构以及音乐头枕等,其配置的零重力调节机构又主要参考申请人前期申请号为“2019109106076”,名称为“一种汽车座椅靠背骨架和座框骨架联动调节机构”的专利申请所公开的技术方案,达到便于使用者快速调节至合适阅读或休息位置的效果,且因为省去传统调节器的调节结构,整体调节机构更稳定可靠,休憩座椅500 的顶部还设有音乐头枕。
本实施例中,为充分提高娱乐模式的真实感,故在舱体100内还设有多功能箱600,并在睡眠座椅400和休憩座椅500之间设有用于收纳此多功能箱 600的隐藏空间A,多功能箱600能够在电动导轨的带动下进出隐藏空间A,为此,在睡眠座椅400和休憩座椅500之间设置了后部中控台800,参考图2 和图10,后部中控台800整体呈扶手状,可作为睡眠座椅400和休憩座椅500 公用扶手使用,中控台800为中空结构,其前端下侧敞口,并通过内部隔板分隔构成具有进出口8110的容纳室811,该容纳室811即构成用于容纳多功能箱600的隐藏空间A。
参考图10至图12,本实施例中后部中控台800主要包括前低后高的中空本体810,中空本体810的前部为扶手功能区81a,后部为储物功能区81b,扶手功能区81a内设有插入式支撑装置820和无线充电模块830,储物功能区 81b内设有杯托840和储物装置850,其中支撑装置820主要用于插入手机或平板类武平,并可通过滑动,调整其相对角度,而杯托840为翻转式结构,如图11和图12所示,杯托840的下端两侧与中空本体810铰接,并对应设置有转动导向和行程限制结构,杯托840的外侧与对应位置中空本体810的轮廓相适应,内侧设有杯孔位841,当杯托840向外翻转打开至最大位置时,杯孔位841则竖直朝上,可用于放置杯子。
储物装置850配置有盖板851,同样的盖板851的形状与对应位置中空本体810相适应,中空本体810内在储物装置850两侧具有对称设置的竖直导轨852,竖直导轨852具有与其滑动配合的滑块,盖板851下端两侧以可转动方式与对应滑块连接,正常状态下,盖板851下端受杯托840的止挡而不会下滑,而当转动盖板851,使其处于竖直状态,不再受杯托840阻挡时,则其可以跟随滑块滑至竖直导轨852的底部,从而使储物装置850前端敞口部位全部露出,提供较大的物品取放操作空间,当然为保证盖板851滑至底部之后,仍然处于竖直状态,以便取出对储物装置850进行封闭,故在竖直导轨 852的前后两侧设置相应的挡板结构,防止盖板851在底部转动。
本实施例中储物装置850可以是冰箱或酒柜,或二者的组合体结构,此外,该后部中控台800的后端还以可拆卸方式设置有音响和香薰盒,如图10 所示,音响位于储物装置850的上方,其出音方向朝上,这样可以避免直接正对乘客,引起不适,而香薰盒则设置在中控本体810的后端,处于相对隐蔽位置。
参考图13至图17,本申请中多功能箱600,主要包括呈中空结构的箱体 610,箱体610内设有显示器630,该显示器630能够在升降驱动机构640的驱动下从箱体610的顶部开口611处滑出,箱体610顶部两侧以可收折的方式安装有小桌板A620,小桌板A620展开状态下,能够与所述箱体610的顶面齐平。
如图16所示,箱体610具有箱体底板613,箱体底板613的下方具有与其相对固定连接的保持架612,安装时,舱体100底板上具有正对进出口8110 设置的电动滑轨,该电动滑轨沿舱体100的长度方向设置,而保持架与该电动滑轨的上轨连接,则电动滑轨工作时,则可通过保持架612将箱体610整体收入容纳室811中(隐藏空间A),或将其从容纳室811中推出,使箱体6120 位于前后两排座椅之间。
本申请中,为充分利用舱体100的宽度空间,而避免箱体610过长而影响前后乘客的坐姿,故在保持架612与箱体底板613之间又设置有旋转机构 660,旋转机构660主要包括固设在箱体底板613上的电机A60a,以及以固设在保持架612上的旋转导向部件60d,其中电机A60a经减速器60b动力连接有齿轮60c,旋转导向部件60d上设有与齿轮60c啮合的扇形齿部60e,这样当电机A60a工作时,则可依靠齿轮60c与扇形齿部60e之间啮合产出的反推力,使箱体610整体旋转一定角度,该转动角度由扇形齿部60e的分布角度决定,本实施例中优选为90°,即通过上述结构,箱体610可整体水平转动 90°,沿舱体100宽度方向布置。
鉴于上述旋转结构,本实施例中将显示器630整体沿箱体610的长度方向竖直设置,这样当箱体610整体旋转之后,显示器630也刚好正对乘客,并可以选择相对更大的显示面板。
箱体610内具有水平设置的支撑板614,显示器630的底部固定支撑于该支撑板614上,同时箱体610内壁上设有与支撑板614滑动配合的竖向导轨 615,升降驱动机构640则主要包括电机B641,竖向设置的丝杆642,电机B641 经第二减速器与该丝杆642动力连接,而丝杆642同时与支撑板614螺纹配合,这样当电机B641工作时,则可通过丝杆642驱动支撑板614沿竖向导轨 615进行升降运动,而显示器630相应从顶部开口611处伸出或滑入。
参考图13、图16和图17,箱体610的两侧均设有用于容纳小桌板A620 的容置槽616,箱体610顶部具有用于安装小桌板A620的条形槽61a以及用于限制小桌板A620转动的限位槽61b,其中条形槽61a沿箱体610的宽度方向设置,而限位槽61b言箱体610的长度方向设置,且处于条形槽61a的内端,小桌板A620两端具有与条形槽61a相适应的连接轴621,小桌板A620通过连接轴621可相对箱体610转动,同时可在条形槽61a内沿其长度方向滑动,小桌板A620设有连接轴621的一侧具有与限位槽61b相适应的卡接部622,这样当小桌板A620向上转动至水平位置时,沿箱体610宽度方向向内对其施力,使当小桌板A620的卡接部622嵌入限位槽61b中,则可使小桌板A620 保持在水平姿态,而当需要收折时,将小桌板A620拉出一段距离,然后松开,即可向下转动收纳至容置槽616中。
参考图1和图4,本申请中为进一步提高座舱空间利用效率,故在驾驶座椅200和休闲座椅300之间设有折叠座椅700,折叠座椅700主要包括折叠座椅靠背710和折叠座椅坐垫720,而折叠座椅靠背710和折叠座椅坐垫720之间设有联动结构,以确保二者可同步转动,其具体结构采用申请人前期申请号为“201911243036.1”,名称为“一种汽车座椅座靠联动结构”的专利申请所公开的技术方案;前部中控台110下方对应折叠座椅700的位置具有隐藏空间B,折叠座椅700能够在配置的电动联动机构驱动下翻转,以使折叠座椅靠背710收入隐藏空间B中或与前部中控台110的后表面齐平,而相应的使折叠座椅坐垫720与前部中控台110齐平或与休闲座椅300齐平,而在折叠座椅坐垫720的背面还设于翻转式的小桌板C730,当折叠座椅靠背710收入所述隐藏空间B中时,此时可将小桌板C730翻转处于水平位置,以供驾乘人员使用。
参考图2、图3,以及图18至图20,本申请中为满足更多驾乘人员的需求,以及提供座舱的储物功能,故将舱体100对应睡眠座椅400外侧的部分构造成侧部功能区120,侧部功能区120为中空结构,侧部功能区120的顶部设有储物格122,并配置有与之相适应的盖板B123,侧部功能区120内还设有小桌板B910和化妆盒950,舱体100内侧壁上对应二者分别设有第一出口 121和第二出口124,侧部功能区120内部具有水平支撑架125,化妆盒950 通过反弹滑轨951滑动设置在该水平支撑架125上,以使化妆盒950能够以水平姿态从第二出口124处滑出。
而小桌板B910的内端转动连接有支座920,支座920通过倾斜设置的滑动组件930滑动安装在侧部功能区120内,所述侧部功能区120内在对应第一出口121的位置安装有定位部件940,用于当小桌板B910滑出第一出口121 后,限制支座920向下运动。
本实施例中滑动组件930包括两组倾斜安装在侧部功能区120内的直线滑轨931,直线滑轨931上具有与其滑动配合的直线滑块932,支座920的端部以可转动方式固定在直线滑块932上,直线滑轨931的下端具有沿其宽度方向分布的反弹器960,通过按压即可辅助小桌板B910弹出,定位部件940 上设有与支座920棱边相适应的限位台阶941。
本申请中,除了从实体结构上进行设计,以使其适用于各场景模式,还在舱体100内分布有用于与各场景模式配合的氛围灯,通过对氛围灯的色彩亮度等同步调整,有利于进一步增加高级感和真实感。
参考图1至图20所示的能够进行场景模式切换的汽车座舱,为使各座椅和相应其他功能模块能够在各场景模式之间自由切换,或者实现单一状态的切换,故座舱调节系统还配置有集成控制系统,该集成控制系统可用于驾驶座椅200、睡眠座椅400、休憩座椅500、折叠座椅700、多功能箱600和氛围灯的联动控制,当然,也可用于单独控制某一座椅或功能模块。
其中图1和图2主要反映的是驾驶模式时,舱体100内的整体布局,此时驾驶座椅200朝向正前方,伸缩式方向盘130处于伸出姿态,折叠座椅700 隐藏收纳于隐藏空间B中,睡眠座椅400和休憩座椅500处于正常坐姿状态,多功能箱600隐藏收纳于隐藏空间A中。
图4反映是社交模式下舱体100内整体布局,此时驾驶座椅200转动朝向正后方,折叠座椅700处于打开状态,睡眠座椅400和休憩座椅500处于状态与图2中一致,此种模式便于车内乘客面对面交流。
图5反映的则是睡眠模式下舱体100内的整体布局,如图所示,睡眠座椅400处于倒平姿态,并与休闲座椅300齐平,休憩座椅500的靠背和坐垫同步转动至零重力姿态,便于乘客睡眠或阅览小憩等。
图6反映的娱乐模式下舱体100内的整体布局,各座椅姿态与图4中可基本一致,而多功能箱600从隐藏空间A中滑出,并转动90°处于横向姿态,此时显示器630和小桌板A620则均可根据需要展开,以供乘客开展观影或桌游等娱乐活动。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描述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宗旨及权利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做出多种类似的表示,这样的变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能够进行场景模式切换的汽车座舱,包括舱体(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100)能够在座舱调节系统作用下在至少两种场景模式间变换,舱体(100)前排设有驾驶座椅(200)和休闲座椅(300),后排设有睡眠座椅(400)和休憩座椅(500);
所述座舱调节系统包括配置在驾驶座椅(200)的转盘组件,配置于睡眠座椅(400)的躺平驱动机构和配置于休闲座椅(300)的零重力调节机构,其中转盘组件能够使驾驶座椅(200)面向或背离车辆行驶方向,所述休闲座椅(300)沿舱体(100)的长度方向水平设置,躺平驱动机构能够驱动睡眠座椅(400)在倒平与坐立姿态间运动,当睡眠座椅(400)处于倒平姿态时,其与休闲座椅(300)齐平;
所述睡眠座椅(400)和休憩座椅(500)之间具有隐藏空间A,该隐藏空间A内配置有多功能箱(600),所述多功能箱(600)能够沿舱体(100)的长度方向朝前滑出至前排座椅和后排座椅之间;
所述座舱调节系统配置有集成控制系统,用以联动控制所述驾驶座椅(200)、睡眠座椅(400)、休憩座椅(500)和多功能箱(600)的位姿以适应各场景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进行场景模式切换的汽车座舱,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座椅(200)和休闲座椅(300)之间设有折叠座椅(700),舱体(100)的前部中控台(110)下方对应折叠座椅(700)的位置具有隐藏空间B,所述折叠座椅(700)能够在配置的电动联动机构驱动下翻转,以使折叠座椅靠背(710)收入所述隐藏空间B中或与前部中控台(110)的后表面齐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进行场景模式切换的汽车座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睡眠座椅(400)和休憩座椅(500)之间固设有后部中控台(800),所述后部中控台(800)包括前低后高的中空本体(810),所述中空本体(810)的前部为扶手功能区(81a),后部为储物功能区(81b),所述扶手功能区(81a)内设有插入式支撑装置(820)和无线充电模块(830),所述储物功能区(81b)内设有杯托(840)和储物装置(850),所述中空本体(810)具有构成所述隐藏空间A的容纳室(811),所述容纳室(811)的前端具有进出口(81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能够进行场景模式切换的汽车座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物装置(850)配置有盖板(851),储物装置(850)两侧具有对称设置的竖直导轨(852),所述竖直导轨(852)具有与其滑动配合的滑块,所述盖板(851)下端两侧以可转动方式与对应滑块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能够进行场景模式切换的汽车座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箱(600)包括箱体(610),所述箱体(610)内设有显示器(630),该显示器(630)能够在升降驱动机构(640)驱动下从箱体(610)的顶部开口(611)处滑出;
所述箱体(610)顶部两侧以可收折的方式安装有小桌板A(620),所述小桌板A(620)展开状态下,能够与所述箱体(610)的顶面齐平,所述舱体(100)底部对应隐藏空间A的位置具有电动导轨,所述箱体(610)固设于该电动导轨的上轨上,并能够在电动导轨的带动下进出所述隐藏空间A。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能够进行场景模式切换的汽车座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610)底部具有用于与电动导轨的上轨连接的保持架(612),该保持架(612)位于箱体底板(613)的下方,箱体底板(613)底部设有移动轮(614);
所述箱体底板(613)与保持架(612)之间设有旋转机构(660),其包括固设在箱体底板(613)上的电机A(60a),以及以固设在保持架(612)上的旋转导向部件(60d),其中电机A(60a)经减速器(60b)动力连接有齿轮(60c),旋转导向部件(60d)上设有与所述齿轮(60c)啮合的扇形齿部(60e)。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进行场景模式切换的汽车座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躺平驱动机构包括固设有舱体(100)底板的电动滑轨(410),所述睡眠座椅(400)包括睡眠座椅坐垫(420)和睡眠座椅靠背(430),所述睡眠座椅靠背(430)以枢转方式设置于睡眠座椅坐垫(420)后方,睡眠座椅坐垫(420)固定支撑于电动滑轨(410)的上轨上,睡眠座椅靠背(430)后侧设有至少一根支撑连杆(440),所述支撑连杆(440)的上端与睡眠座椅靠背(430)铰接,下端以可转动方式固设于舱体(100)底板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进行场景模式切换的汽车座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100)对应睡眠座椅(400)外侧的部位被构造为呈中空结构的侧部功能区(120),所述侧部功能区(120)内设有小桌板B(910),舱体(100)内壁上对应所述小桌板B(910)设有第一出口(121);
所述小桌板B(910)的内端转动连接有支座(920),支座(920)通过倾斜设置的滑动组件(930)滑动安装在侧部功能区(120)内,所述侧部功能区(120)内在对应第一出口(121)的位置安装有定位部件(940),用于当小桌板B(910)滑出第一出口(121)后,限制支座(920)向下运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进行场景模式切换的汽车座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100)内分布有用于与各场景模式配合的氛围灯。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能够进行场景模式切换的汽车座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100)配置有伸缩式方向盘(130),所述前部中控台(110)下方对应该伸缩式方向盘(130)的位置具有隐藏空间C。
CN202020413941.9U 2020-03-26 2020-03-26 能够进行场景模式切换的汽车座舱 Active CN2120985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13941.9U CN212098535U (zh) 2020-03-26 2020-03-26 能够进行场景模式切换的汽车座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13941.9U CN212098535U (zh) 2020-03-26 2020-03-26 能够进行场景模式切换的汽车座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098535U true CN212098535U (zh) 2020-12-08

Family

ID=736377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413941.9U Active CN212098535U (zh) 2020-03-26 2020-03-26 能够进行场景模式切换的汽车座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09853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52328A (zh) * 2022-09-20 2022-11-18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座舱及汽车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52328A (zh) * 2022-09-20 2022-11-18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座舱及汽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32162B (zh) 具有多场景适应模式的汽车座舱
CN111439171B (zh) 汽车座舱多场景运行控制方法
CN111959354B (zh) 基于多场景适应模式汽车座舱控制系统的终端控制平台
CN111439172B (zh) 多场景适应模式汽车座舱的控制系统
CN212098535U (zh) 能够进行场景模式切换的汽车座舱
CN101016036B (zh) 系列座卧两用交通工具及其座卧两用椅
CN113401015A (zh) 一种多功能车内娱乐和办公系统、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1661088A (zh) 一种便捷折叠式多功能高铁座椅小桌板
CN111469736A (zh) 一种多功能客运车辆座椅
CN202071842U (zh) 高速列车用多功能座椅
CN210062751U (zh) 车辆用可分离式扶手箱及车辆用扶手箱
CN102774392B (zh) 高速列车用多功能座椅
CN103042957B (zh) 改进的系列座卧两用交通工具及其多用途座卧两用椅
CN110254314B (zh) 内藏式座椅腿托及座椅
CN110861549B (zh) 一种汽车后排座椅
CN211032279U (zh) 汽车座椅扶手安装结构
CN114851969A (zh) 一种集成座椅功能的汽车中控箱及汽车
CN110745047B (zh) 一种汽车座椅扶手安装结构
CN112721754A (zh) 一种靠背位置可变换的座椅及房车
CN111823983A (zh) 车辆用可分离式扶手箱及车辆用扶手箱
CN202071843U (zh) 列车用多功能座椅
CN111114404B (zh) 汽车座椅及具有该汽车座椅的汽车
CN202069241U (zh) 新型电动沙发床
CN100450816C (zh) 自用轿车
CN211918452U (zh) 汽车座舱集成式中控台及带有该中控台的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No. 99, Pingtai Road, huangmaoping, Liangjiang New District, Chongqing

Patentee after: Chongqing andotuo Auto Parts System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99, Pingtai Road, huangmaoping, Liangjiang New District, Chongqing

Patentee before: Chongqing Yanfeng Johnson Automotive Parts System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