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88200U - 人体保护装置 - Google Patents
人体保护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088200U CN212088200U CN202020341387.8U CN202020341387U CN212088200U CN 212088200 U CN212088200 U CN 212088200U CN 202020341387 U CN202020341387 U CN 202020341387U CN 212088200 U CN212088200 U CN 21208820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uffer
- support
- supporting part
- supporting
- buffer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0000008093 suppor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1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7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29920002635 polyurethane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9000004814 polyurethan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08000027418 Wounds and injury Diseas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0000006378 damage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08000014674 injury Diseas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10000001015 abdomen Anatomy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10000003734 kidney Anatomy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10000004705 lumbosacral region Anatomy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10000001624 hip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10000004394 hip join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人体保护装置,包括:腰带本体;一对安全气囊,两个安全气囊间隔地设置,两个安全气囊分别与腰带本体相连,安全气囊可收纳地设置,安全气囊充气后可打开地设置;充气装置,充气装置用于向安全气囊充气,充气装置设置于两个安全气囊的中部。本实用新型充气装置的位置,使得充气装置在佩戴时,可以对应于佩戴者肚子的位置。这样,人体一旦摔倒,硬质的充气装置不会对人体造成挤压伤害。如果充气装置位于后腰部,则可能会损害肾脏或脊椎。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人体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为保护特殊人群,如防止老年人摔倒的情况发生,有一种防摔倒人体保护装置,人体保护装置系在使用者腰部,在平时只是一个腰带,与普通的腰带类似。但腰带内携带安全气囊。在使用者即将跌倒时,触发人体保护装置内的安全气囊弹出打开,安全气囊可以保护人摔倒时不受伤害,主要保护腰部、胯部,尤其是髋关节。这样,就能够保护特殊人群,如老年人的行动安全。
由于人体保护装置的体积要求较小,机械设置的空间有限。人体保护装置上的机械结构需要精简设计。故此,本实用新型就是要解决人体保护装置的机械设计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人体保护装置。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人体保护装置,包括:
腰带本体;
一对安全气囊,两个安全气囊间隔地设置,两个安全气囊分别与腰带本体相连,安全气囊可收纳地设置,安全气囊充气后可打开地设置;
充气装置,充气装置用于向安全气囊充气,充气装置设置于两个安全气囊的中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两个安全气囊将腰带本体使用时所在圆周分为四段,即各个安全气囊分别所占的两段以及两个安全气囊之间的两段,将两个安全气囊之间的两段定义为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一段的周长小于第二段的周长,充气装置位于第一段。腰带本体使用时所在圆周的划分是在安全气囊充气打开的状态下定义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两个安全气囊将腰带本体使用时所在圆周分为四段,即各个安全气囊分别所占的两段以及两个安全气囊之间的两段,将两个安全气囊之间的两段定义为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一段的周长大于第二段的周长,充气装置位于第一段。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两个安全气囊将腰带本体使用时所在圆周分为四段,即各个安全气囊分别所占的两段以及两个安全气囊之间的两段,将两个安全气囊之间的两段定义为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一段的周长等于第二段的周长,充气装置位于第一段。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还包括搭扣,搭扣用于扣合腰带本体,搭扣位于所述第二段。
搭扣位于所述第二段,使得充气装置的位置设置不会影响腰带本体的搭扣动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安全气囊包括:
气囊,气囊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缓冲支撑部、第二缓冲支撑部和第三缓冲支撑部;
第一缓冲支撑部、第二缓冲支撑部和第三缓冲支撑部可充气地设置;
第一缓冲支撑部和第二缓冲支撑部间隔地设置;
第三缓冲支撑部,第三缓冲支撑部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缓冲支撑部和第二缓冲支撑部;
第一支撑体,第一支撑体分别与第一缓冲支撑部和第二缓冲支撑部相连,第一支撑体可张紧地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还包括第二支撑体,第二支撑体可张紧地设置;第一支撑体、第二支撑体、第一缓冲支撑部、第二缓冲支撑部以及第三缓冲支撑部形成空腔地设置,第一支撑体与气囊的连接方式和第二支撑体与气囊的连接方式可相同或不同;第一支撑体或第二支撑体与气囊的连接方式包括:第一支撑体或第二支撑体分别与第一缓冲支撑部和第二缓冲支撑部相连;或者,第一支撑体或第二支撑体分别与第一缓冲支撑部、第二缓冲支撑部和第三缓冲支撑部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分别为两个张紧布,张紧布可沿气囊表面弧度延伸地设置;或者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分别为为一体成型结构,该一体结构包括一张紧布,所述张紧布绕过气囊的第三缓冲支撑部设置,张紧布可沿气囊表面弧度延伸地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第三缓冲支撑部分别与第一缓冲支撑部和第二缓冲支撑部连通,第一缓冲支撑部、第二缓冲支撑部和第三缓冲支撑部为一体成型结构,该一体结构包括U形、V形或者圆弧形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第一缓冲支撑部和第二缓冲支撑部分别设有两端,即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缓冲支撑部的第一端向第二缓冲支撑部一侧弯曲地设置,第二缓冲支撑部的第一端向第一缓冲支撑部一侧弯曲地设置;第一缓冲支撑部的第二端和第二缓冲支撑部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三缓冲支撑部的两端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第一缓冲支撑部和第二缓冲支撑部的第一端均向一侧弯曲地设置,第一缓冲支撑部和第二缓冲支撑部该侧定义为第一侧。第一侧在使用时是朝向佩戴者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第一支撑体的表面、第一缓冲支撑部和第二缓冲支撑部的第一侧的表面均涂覆聚氨酯;或者第一支撑体的表面、第一缓冲支撑部和第二缓冲支撑部的第一侧的表面以及第三缓冲支撑部对应第一侧的表面均涂覆聚氨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还包括连接袋,连接袋沿所述第一段设置,连接袋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安全气囊连通地设置,连接袋用于同时向两个安全气囊充气,充气装置设置于连接袋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两个安全气囊的第一侧相对地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充气装置位于两个安全气囊的中部,使得充气装置在佩戴时,可以对应于佩戴者肚子的位置。这样,人体一旦摔倒,硬质的充气装置不会对人体造成挤压伤害。如果充气装置位于后腰部,则可能会损害肾脏或脊椎。还有搭扣在腰带本体上的位置,方便佩戴者扣合腰带本体。
本发明设置第二支撑体和/或第一支撑体,使得第一缓冲支撑部和第二缓冲支撑部之间的间隙区域可以起到缓冲支撑的作用。第二支撑体和/或第一支撑体,能够使得第一缓冲支撑部和第二缓冲支撑部在充气时往设定的方向打开,防止第一缓冲支撑部和第二缓冲支撑部向其他方向晃动,避免第一缓冲支撑部和第二缓冲支撑部充气时因晃动而影响支撑的功能。在充气时,第二支撑体和/或第一支撑体起到限定第一缓冲支撑部和第二缓冲支撑部往设定方向打开的作用时,同时也起到了固定形状的作用,使得第一缓冲支撑部和第二缓冲支撑部整体形成一个可以提供缓冲支撑力的形状,从而使得整个安全气囊能够有效地起到缓冲支撑作用,不会因为第一缓冲支撑部和第二缓冲支撑部之间的间隙影响缓冲支撑效果。这样,就能够节省第一缓冲支撑部和第二缓冲支撑部之间的充气量。同时,第一支撑体还可以起到辅助的缓冲支撑作用。
第一缓冲支撑部和第二缓冲支撑部间隔设置,整个安全气囊可以节省充气气体。这样,充气装置的容纳体积要求降低,进而,人体保护装置的体积小,空间节省,有利于人体保护装置的佩戴。
第一缓冲支撑部和第二缓冲支撑部具体设置,比如,第一缓冲支撑部和第二缓冲支撑部的第一端向相对侧及第一侧弯曲设置,使得整个安全气囊立体剪裁,可以符合人体工学的要求,贴合佩戴者腰部,达到保护佩戴者腰部、胯部,尤其是髋关节的作用;在发生碰撞、佩戴者倾斜时,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防止佩戴者受到冲击力的伤害。
本发明设置第一缓冲支撑部和第二缓冲支撑部,用于人体摔倒时支撑腰部、胯部,尤其是髋关节;设置第三缓冲支撑部,既可以进一步为佩戴者起到缓冲支撑的作用,又可以作为充气通道,向第一缓冲支撑部和第二缓冲支撑部同时充气。
本发明表面涂覆聚氨酯可以增强安全气囊表面的摩擦系数,从而增强安全气囊表面与佩戴者的接触力,使得安全气囊与佩戴者不易分离,保证整个安全气囊对佩戴者起到充分保护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安全气囊充气打开时的结构图;
图2为单个安全气囊,其中第一支撑体和/或第二支撑体的一种连接方式;
图3为单个安全气囊,其中第一支撑体和/或第二支撑体的另一种连接方式;
图4为气囊的立体图;
图5为气囊的正视图;
图6为图5的侧视图;
图7为安全气囊和连接袋充气打开时连接的结构图;
图8为安全气囊收纳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人体保护装置,包括:腰带本体17;一对安全气囊14,两个安全气囊14间隔地设置;两个安全气囊14分别与腰带本体17相连,安全气囊14可收纳地设置,安全气囊14充气后可打开地设置,安全气囊14打开后用于人体摔倒时支撑腰部、胯部,尤其是髋关节的位置;充气装置18,充气装置18用于向安全气囊14充气,充气装置18设置于两个安全气囊14的中部。本实施例中,两个安全气囊14设置于腰带本体17上。
充气装置18位于两个安全气囊14的中部,具体是:两个安全气囊14将腰带本体17使用时所在圆周分为四段,即各个安全气囊14分别所占的两段以及两个安全气囊14之间的两段,将两个安全气囊14之间的两段定义为第一段21和第二段22,第一段21的周长小于第二段22的周长,即辅助线PQ之间的周长小于辅助线MN之间的周长。充气装置18位于第一段21。
本实施例还包括搭扣20,搭扣20用于扣合腰带本体17,搭扣20位于所述第二段22。优选地,所述的充气装置18位于所述第一段21的中部。
充气装置18位于两个安全气囊14的中部,使得充气装置18在佩戴时,可以对应于佩戴者肚子的位置。这样,人体一旦摔倒,硬质的充气装置18不会对人体造成挤压伤害。如果充气装置18位于后腰部,则可能会损害肾脏或脊椎。搭扣20的位置,使得充气装置18的位置设置不会影响腰带本体17的搭扣20动作,方便佩戴者扣合腰带本体17。
如图2至图6所示,所述的安全气囊14安全气囊,包括:气囊6,气囊6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缓冲支撑部1、第二缓冲支撑部2和第三缓冲支撑部3;第一缓冲支撑部1、第二缓冲支撑部2和第三缓冲支撑部3可充气地设置;第一缓冲支撑部1和第二缓冲支撑部2间隔地设置;第三缓冲支撑部3,第三缓冲支撑部3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缓冲支撑部1和第二缓冲支撑部2;第一支撑体4,第一支撑体4分别与第一缓冲支撑部1和第二缓冲支撑部2相连,第一支撑体4可张紧地设置。
本实施例还包括第二支撑体5,第二支撑体5可张紧地设置;第一支撑体4、第二支撑体5、第一缓冲支撑部1、第二缓冲支撑部2以及第三缓冲支撑部3形成空腔地设置,第一支撑体4与气囊6的连接方式和第二支撑体5与气囊6的连接方式可相同或不同;第一支撑体4或第二支撑体5与气囊6的连接方式包括:如图2所示,第一支撑体4分别与第一缓冲支撑部1和第二缓冲支撑部2相连;或者如图3所示,第一支撑体4分别与第一缓冲支撑部1、第二缓冲支撑部2和第三缓冲支撑部3相连。
所述的第一支撑体4和第二支撑体5分别为两个张紧布,张紧布可沿气囊6表面弧度延伸地设置;或者第一支撑体4和第二支撑体5分别为为一体成型结构,该一体结构包括一张紧布,所述张紧布绕过气囊6的第三缓冲支撑部3设置,张紧布可沿气囊6表面弧度延伸地设置。
所述的第三缓冲支撑部3分别与第一缓冲支撑部1和第二缓冲支撑部2连通,第一缓冲支撑部1、第二缓冲支撑部2和第三缓冲支撑部3为一体成型结构,该一体结构包括U形、V形或者圆弧形状。
如图5所示,所述的第一缓冲支撑部1和第二缓冲支撑部2分别设有两端,即第一端7和第二端8,第一缓冲支撑部1的第一端7向第二缓冲支撑部2一侧弯曲地设置,第二缓冲支撑部2的第一端7向第一缓冲支撑部1一侧弯曲地设置;第一缓冲支撑部1的第二端8和第二缓冲支撑部2的第二端8分别与第三缓冲支撑部3的两端连接。
如图6所示,所述的第一缓冲支撑部1和第二缓冲支撑部2的第一端7均向一侧弯曲地设置,第一缓冲支撑部1和第二缓冲支撑部2该侧定义为第一侧9。第一侧9在使用时是朝向佩戴者身体的,这样符合人体工学,有利于安全气囊与人体贴合,从而起到保护作用。
所述的第一支撑体4的表面、第一缓冲支撑部1和第二缓冲支撑部2的第一侧9的表面均涂覆聚氨酯;或者第一支撑体4的表面、第一缓冲支撑部1和第二缓冲支撑部2的第一侧9的表面以及第三缓冲支撑部3对应第一侧9的表面均涂覆聚氨酯。这样,可以增强安全气囊表面的摩擦系数,从而增强安全气囊表面与人体的接触力,使得安全气囊与人体不易分离,保证整个安全气囊对人体起到充分保护的作用。
本实施例还包括连接袋15,连接袋15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安全气囊14连通地设置;连接袋15用于同时向两个安全气囊14充气。充气装置18设置于连接袋15上。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连接袋15为气囊,连接袋15沿所述第一段21设置,连接袋15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安全气囊14的第三缓冲支撑部3连通地设置,充气装置18通过连通孔19与连接袋15连通。
使用时,人体保护装置佩戴于腰间,不需要安全气囊14时,如图8所示,两个安全气囊14和连接袋15均为空气囊,空气囊收纳设置于腰带本体17两侧。在人体即将摔倒的时候,安全气囊14打开,充气装置18通过连接袋15向同时向两个安全气囊14充气,气体向第三缓冲支撑部3充气,紧接着,气体会向两个安全气囊14的第一缓冲支撑部1和第二缓冲支撑部2充气。两个安全气囊14充分打开如图1所示。这样就能起到保护佩戴者,使佩戴者不会摔伤。
在第一缓冲支撑部1和第二缓冲支撑部2打开的过程中,第一支撑体4和第二支撑体5使得第一缓冲支撑部1和第二缓冲支撑部2在充气时往设定的方向打开,防止第一缓冲支撑部1和第二缓冲支撑部2向其他方向晃动。当第一缓冲支撑部1和第二缓冲支撑部2充分打开后,第一支撑体4和第二支撑体5张紧。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与实施例1稍有不同的是,所述的两个安全气囊14将腰带本体17使用时所在圆周分为四段,即各个安全气囊14分别所占的两段以及两个安全气囊14之间的两段,将两个安全气囊14之间的两段定义为第一段21和第二段22,第一段21的周长大于第二段22的周长,即辅助线PQ之间的周长大于辅助线MN之间的周长,充气装置18位于第一段21。
实施例3
如图1所示,与实施例1稍有不同的是,所述的两个安全气囊14将腰带本体17使用时所在圆周分为四段,即各个安全气囊14分别所占的两段以及两个安全气囊14之间的两段,将两个安全气囊14之间的两段定义为第一段21和第二段22,第一段21的周长等于第二段22的周长,即辅助线PQ之间的周长等于辅助线MN之间的周长,充气装置18位于第一段21。
本实用新型的充气装置位于两个安全气囊的中部,使得充气装置在佩戴时,可以对应于佩戴者肚子的位置。这样,人体一旦摔倒,硬质的充气装置不会对人体造成挤压伤害。如果充气装置位于后腰部,则可能会损害肾脏或脊椎。还有搭扣在腰带本体上的位置,方便佩戴者扣合腰带本体。
本发明设置第二支撑体和/或第一支撑体,使得第一缓冲支撑部和第二缓冲支撑部之间的间隙区域可以起到缓冲支撑的作用。第二支撑体和/或第一支撑体,能够使得第一缓冲支撑部和第二缓冲支撑部在充气时往设定的方向打开,防止第一缓冲支撑部和第二缓冲支撑部向其他方向晃动,避免第一缓冲支撑部和第二缓冲支撑部充气时因晃动而影响支撑的功能。在充气时,第二支撑体和/或第一支撑体起到限定第一缓冲支撑部和第二缓冲支撑部往设定方向打开的作用时,同时也起到了固定形状的作用,使得第一缓冲支撑部和第二缓冲支撑部整体形成一个可以提供缓冲支撑力的形状,从而使得整个安全气囊能够有效地起到缓冲支撑作用,不会因为第一缓冲支撑部和第二缓冲支撑部之间的间隙影响缓冲支撑效果。这样,就能够节省第一缓冲支撑部和第二缓冲支撑部之间的充气量。同时,第一支撑体还可以起到辅助的缓冲支撑作用。
第一缓冲支撑部和第二缓冲支撑部间隔设置,整个安全气囊可以节省充气气体。这样,充气装置的容纳体积要求降低,进而,人体保护装置的体积小,空间节省,有利于人体保护装置的佩戴。
第一缓冲支撑部和第二缓冲支撑部具体设置,比如,第一缓冲支撑部和第二缓冲支撑部的第一端向相对侧及第一侧弯曲设置,使得整个安全气囊立体剪裁,可以符合人体工学的要求,贴合佩戴者腰部,达到保护佩戴者腰部、胯部,尤其是髋关节的作用;在发生碰撞、佩戴者倾斜时,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防止佩戴者受到冲击力的伤害。
本发明设置第一缓冲支撑部和第二缓冲支撑部,用于人体摔倒时支撑腰部、胯部,尤其是髋关节;设置第三缓冲支撑部,既可以进一步为佩戴者起到缓冲支撑的作用,又可以作为充气通道,向第一缓冲支撑部和第二缓冲支撑部同时充气。
本发明表面涂覆聚氨酯可以增强安全气囊表面的摩擦系数,从而增强安全气囊表面与佩戴者的接触力,使得安全气囊与佩戴者不易分离,保证整个安全气囊对佩戴者起到充分保护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仅用于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并不构成对权利要求范围的限制,本领域内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的其他实质上等同的替代,均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人体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腰带本体;
一对安全气囊,两个安全气囊间隔地设置,两个安全气囊分别与腰带本体相连,安全气囊可收纳地设置,安全气囊充气后可打开地设置;
充气装置,充气装置用于向安全气囊充气,充气装置位于两个安全气囊的中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个安全气囊将腰带本体使用时所在圆周分为四段,即各个安全气囊分别所占的两段以及两个安全气囊之间的两段,将两个安全气囊之间的两段定义为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一段的周长小于、大于或等于第二段的周长,充气装置位于第一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体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搭扣,搭扣用于扣合腰带本体,搭扣位于所述第二段。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人体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全气囊包括:
气囊,气囊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缓冲支撑部、第二缓冲支撑部和第三缓冲支撑部;
第一缓冲支撑部、第二缓冲支撑部和第三缓冲支撑部可充气地设置;
第一缓冲支撑部和第二缓冲支撑部间隔地设置;
第三缓冲支撑部,第三缓冲支撑部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缓冲支撑部和第二缓冲支撑部;
第一支撑体,第一支撑体分别与第一缓冲支撑部和第二缓冲支撑部相连,第一支撑体可张紧地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人体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支撑体,第二支撑体可张紧地设置;第一支撑体、第二支撑体、第一缓冲支撑部、第二缓冲支撑部以及第三缓冲支撑部形成空腔地设置,第一支撑体与气囊的连接方式和第二支撑体与气囊的连接方式可相同或不同;第一支撑体或第二支撑体与气囊的连接方式包括:第一支撑体或第二支撑体分别与第一缓冲支撑部和第二缓冲支撑部相连;或者,第一支撑体或第二支撑体分别与第一缓冲支撑部、第二缓冲支撑部和第三缓冲支撑部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人体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分别为两个张紧布,所述张紧布可沿气囊表面弧度延伸地设置;或者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分别为为一体成型结构,该一体结构包括一张紧布,所述张紧布绕过气囊的第三缓冲支撑部设置,所述张紧布可沿气囊表面弧度延伸地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人体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缓冲支撑部分别与第一缓冲支撑部和第二缓冲支撑部连通,第一缓冲支撑部、第二缓冲支撑部和第三缓冲支撑部为一体成型结构,该一体结构包括U形、V形或者圆弧形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人体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缓冲支撑部和第二缓冲支撑部分别设有两端,即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缓冲支撑部的第一端向第二缓冲支撑部一侧弯曲地设置,第二缓冲支撑部的第一端向第一缓冲支撑部一侧弯曲地设置;第一缓冲支撑部的第二端和第二缓冲支撑部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三缓冲支撑部的两端连接;所述的第一缓冲支撑部和第二缓冲支撑部的第一端均向一侧弯曲地设置,第一缓冲支撑部和第二缓冲支撑部该侧定义为第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人体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支撑体的表面、第一缓冲支撑部和第二缓冲支撑部的第一侧的表面均涂覆聚氨酯;或者第一支撑体的表面、第一缓冲支撑部和第二缓冲支撑部的第一侧的表面以及第三缓冲支撑部对应第一侧的表面均涂覆聚氨酯。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人体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袋,连接袋沿所述第一段设置,连接袋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安全气囊连通地设置,连接袋用于同时向两个安全气囊充气,充气装置设置于连接袋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341387.8U CN212088200U (zh) | 2020-03-18 | 2020-03-18 | 人体保护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341387.8U CN212088200U (zh) | 2020-03-18 | 2020-03-18 | 人体保护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088200U true CN212088200U (zh) | 2020-12-08 |
Family
ID=736349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341387.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088200U (zh) | 2020-03-18 | 2020-03-18 | 人体保护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088200U (zh) |
-
2020
- 2020-03-18 CN CN202020341387.8U patent/CN212088200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0463226B1 (ko) | 유아용 안전 시트 | |
KR960008806B1 (ko) | 차량용 에어안전벨트 | |
KR101969195B1 (ko) | 독립적인 착용식 보호장치 및 보호복 조립체 | |
US7370370B2 (en) | Pneumatic devices for personal protection and relevant article of clothing including such device | |
CN109008010B (zh) | 一种人体安全保护气囊 | |
JP2019163574A (ja) | エアバッグパンツ | |
CN110217143B (zh) | 儿童乘车安全束缚系统 | |
CN212088199U (zh) | 安全气囊及人体保护装置 | |
JP3340597B2 (ja) | 自動車用子供安全シート | |
CN212088200U (zh) | 人体保护装置 | |
EP1439096A1 (en) | Occupant protection arrangement for a motor vehicle | |
CN113712303A (zh) | 一种防护救生气囊衣 | |
CN108674358B (zh) | 一种人体安全保护气囊 | |
CN111296921A (zh) | 安全气囊及人体保护装置 | |
JP2011144490A (ja) | プロテクタ | |
CN213756752U (zh) | 一种人体保护气囊装置 | |
CN212036987U (zh) | 颈枕 | |
JP3905875B2 (ja) | チャイルドシート | |
CN113749321A (zh) | 一种立体式保护气囊 | |
JP3502763B2 (ja) | エアベルト装置 | |
JP2004314797A (ja) | チャイルドシート | |
JPH09188221A (ja) | 乗員保護装置 | |
KR200168198Y1 (ko) | 시트벨트용 보조기구 | |
CN219289098U (zh) | 一种婴幼儿背带 | |
CN217851424U (zh) | 一种新型防跌倒马甲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208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