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89098U - 一种婴幼儿背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婴幼儿背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89098U
CN219289098U CN202320247028.XU CN202320247028U CN219289098U CN 219289098 U CN219289098 U CN 219289098U CN 202320247028 U CN202320247028 U CN 202320247028U CN 219289098 U CN219289098 U CN 2192890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ant
supporting
shoulder strap
shoulder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24702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丹
刘国媛
伍光增
王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ngyin Maternal And Infant Products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ngyin Maternal And Infant Product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ngyin Maternal And Infant Products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ngyin Maternal And Infant Product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24702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890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890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890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婴幼儿背带,承托主体,用于承托婴幼儿;均与承托主体两端相连接的第一肩带和第二肩带,第一肩带与第二肩带相交设置,第一肩带的与肩部接触部分和第二肩带的与肩部接触部分均设有调节结构,调节第一肩带该部分与第二肩带该部分的宽度,以调节肩部受力;抵靠承托结构,设于承托主体的面向婴幼儿的一侧面,对婴幼儿的头部进行保护以及对下巴进行承托,交叉设置的第一肩带和第二肩带,穿戴后不会脱落,穿戴简单快速,可单独操作;调节结构使得第一肩带和第二肩带能够分别与肩部和上臂接触,将肩部的承重分散给上臂一部分,能够对肩部受力进行调节,减轻肩部承重,抵靠承托结构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不会在走路过程中颠到婴幼儿。

Description

一种婴幼儿背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婴幼儿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婴幼儿背带。
背景技术
婴幼儿背带让家长可以把双手从抱孩子的状态中解救出来,符合人体工学的婴幼儿背带应该,可以减轻使用者的负担,且能够支撑婴幼儿的臀部、腰部和头部,避免弯曲及不必要的压力。市面上大多数背带穿戴繁琐,臀部处的宽度不可调节,肩部受力承重,婴幼儿头部承托处都是一块布做承托,没有支撑力。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婴幼儿背带,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或者其他前者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婴幼儿背带,包括,
承托主体,用于承托婴幼儿;
均与承托主体两端相连接的第一肩带和第二肩带,第一肩带与第二肩带相交设置,第一肩带的与肩部接触部分和第二肩带的与肩部接触部分均设有调节结构,调节第一肩带该部分与第二肩带该部分的宽度,以调节肩部受力;
抵靠承托结构,设于承托主体的面向婴幼儿的一侧面,对婴幼儿的头部进行保护以及对下巴进行承托。
进一步的,承托主体包括背部承托部,对婴幼儿的背部进行承托,背部承托部设有第一开合件,背部承托部被分割成可分离或合并的两部分,以使得:
第一开合件打开时,两部分相对分离,便于婴幼儿可放入背带与穿戴者之间的间隙内;
第一开合件闭合时,两部分合并,婴幼儿可坐在背带上。
进一步的,第一开合件沿着背部承托部的长度方向倾斜设置。
进一步的,承托主体还包括臀部承托部,臀部承托部与肩部承托部连接,对婴幼儿的臀部进行承托;
臀部承托部面向婴幼儿的一侧面设有展开部,背离婴幼儿的一侧面设有第二开合件,通过第二开合件的打开与闭合,使得展开部可展开或收缩,以调节臀部承托部的宽度。
进一步的,第二开合件沿着臀部承托部的长度方向设置。
进一步的,臀部承托部的两侧设有腿部承托部,对婴幼儿腿部进行承托,腿部承托部包括包裹层、第一缓冲层以及设于第一缓冲层一侧的第二缓冲层,包裹层包裹于第一缓冲层与第二缓冲层的外部。
进一步的,调节结构为第三开合件,第三开合件沿着第一肩带或第二肩带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一肩带的与肩部接触部分或第二肩带的与肩部接触部分被分割成两部分,通过第三开合件的打开与闭合,使得相应两部分可分离或合并。
进一步的,第一开合件、第二开合件与第三开合件均为拉链。
进一步的,抵靠承托结构包括外层以及设于外层内的支撑层,支撑层包括支撑主体以及设于支撑主体一侧的支撑块,支撑块设于支撑主体的面向婴幼儿的一侧面。
进一步的,还包括连接件,设于承托主体的两侧,连接件的一端与承托主体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肩带或第二肩带连接,调节第一肩带和第二肩带与承托主体之间的距离;优选的,连接件为插扣结构。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婴幼儿背带具有交叉设置的第一肩带和第二肩带,使得背带在使用时能够套在穿戴者身上,不会脱落,也使得背带的结构简单,穿戴简单快速,可单独操作;第一肩带和第二肩带的与肩部接触部分均设置有调节结构,调节结构可打开或闭合,使得第一肩带和第二肩带的该部分能够分离呈两部分或合并成一个整体,在分离成两部分时,使得第一肩带和第二肩带能够分别与肩部和上臂接触,将肩部的承重分散给上臂一部分,能够对肩部受力进行调节,减轻肩部承重,受力分散,使得穿戴者感到轻松;
承托主体的背部承托部设置有第一开合件,通过第一开合件的打开,使得背部承托部的一部分能够相对另一部分打开,以便婴幼儿能够放置在背带与穿戴者之间,婴幼儿能够直接坐在臀部承托部处,通过第一开合件的闭合,可使得婴幼儿坐好,背部承托部对婴幼儿进行承托,方便婴幼儿放置在背带上或从背带上抱出;
在臀部承托部的面向婴幼儿的一侧面设置有展开部,背离婴幼儿的一侧面设置有第二开合件,通过第二开合件的打开或闭合,可使得展开部展开或收缩,能够对臀部承托部的宽度尺寸进行调节,使得背带能够随着婴幼儿的成长在不同阶段使用;臀部承托部的宽度尺寸可以调节,使得婴幼儿在外出来不及换尿不湿时,可以将臀部承托部调节到最大空间进行承托,防止挤压婴幼儿而产生不适;可以根据婴幼儿性别的不同而对臀部承托部需求的不同,穿戴者可随时对臀部承托部的尺寸进行调节,使得背带使用灵活;可以在臀部承托部处放置腰凳,使得背带可以与腰凳配合使用;
在承托主体与第一肩带/第二肩带之间设置有连接件,通过调节连接件,能够缩小承托主体与第一肩带/第二肩带之间的距离,将婴幼儿固定在承托主体与穿戴者之间;
背带整体材质为布料,重量轻,可卷在一起,收纳体积小,可以卷起放入小袋或盒子中进行收纳;
用料少,背部为交叉设置的第一肩带和第二肩带,无其他繁琐结构,整体制造成本低;
具有抵靠承托结构,该抵靠承托结构的支撑块设置在支撑主体的一侧面,使得抵靠承托结构具有一定的高度,当婴幼儿面向穿戴者坐立时,婴幼儿的头部与抵靠承托结构接触,能够有效对婴幼儿头颈后部进行支撑,能够对婴幼儿的头部进行保护,通过抵靠承托结构的缓冲对脊柱进行保护,当婴幼儿背靠穿戴者坐立时,婴幼儿的下巴与抵靠承托结构接触时,对下巴进行支撑,抵靠承托结构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不会在走路过程中颠到婴幼儿,防止婴幼儿颠簸受伤;
腿部承托部具有第一缓冲层和第二缓冲层,具有一定的厚度,能够对婴幼儿的腿部进行缓冲,避免臀部承托部的边缘勒住婴幼儿腿部的肉,提高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婴幼儿背带穿戴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婴幼儿背带的第一开合件打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婴幼儿背带的第二开合件打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婴幼儿背带的支撑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婴幼儿背带的支撑层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承托主体 2、第一肩带 3、第二肩带
4、抵靠承托结构 5、连接件 6、第二开合件
10、背部承托部 11、臀部承托部 100、第一开合件
110、展开部 20、第三开合件 40、支撑主体
41、支撑块 7、腿部承托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婴幼儿背带,用于将婴幼儿与穿戴者绑在一起,解放穿戴者的双手(穿戴者一般是妈妈),该婴幼儿背带的第一肩带与第二肩带设有调节结构,能够调节第一肩带与第二肩带的与肩部的接触面积,调节肩部受力,使得肩部受力分散,减轻肩部承重,设有抵靠承托结构,能够对婴幼儿的头部进行保护,同时,能够对婴幼儿的下巴进行承托,在走路过程中起到减震的作用,不会颠到婴幼儿。
一种婴幼儿背带,如图1和2所示,包括,
承托主体1,用于承托婴幼儿,婴幼儿的头部、背部和臀部等均与承托主体1接触,婴幼儿能够坐在承托主体1上,并依靠承托主体1;
均与承托主体1两端相连接的第一肩带2和第二肩带3,第一肩带2与第二肩带3相交设置,第一肩带2的与肩部接触部分和第二肩带3的与肩部接触部分均设有调节结构,调节第一肩带2该部分与第二肩带3该部分的宽度,以调节肩部受力,调节肩部承重;
抵靠承托结构4,设于承托主体1的面向婴幼儿的一侧面,对婴幼儿的头部进行保护以及对下巴进行承托,起到减震的作用,避免在走路过程中颠到婴幼儿。
该婴幼儿背带在使用时,第一肩带2与第二肩带3套装在穿戴者的肩上,从而将整个婴幼儿背带穿戴在身上,婴幼儿位于穿戴者与婴幼儿背带之间,且婴幼儿坐在承托主体1上,在婴幼儿的自身重力作用下,婴幼儿的头部、背部以及臀部等均与承托主体1接触,婴幼儿的双腿延伸至承托主体1的外部,承托主体1对婴幼儿进行承托,婴幼儿面向穿戴者坐着时,婴幼儿的头部与抵靠承托结构4接触,对婴幼儿的头部进行保护,婴幼儿背向穿戴者坐着时,婴幼儿的下巴放置在抵靠承托结构4上,对婴幼儿的下巴进行承托,在走路过程中,抵靠承托结构4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不会颠到婴幼儿。
如图1-5所示,上述的承托主体1具有一定的长度和宽度,以便能够与婴幼儿的背部、头部以及臀部接触,包裹婴幼儿的身体,进行承托,该承托主体1的形状可以是方形,或者是梯形,也可以是不规则形状,承托主体1的尺寸及形状根据婴幼儿的身体的尺寸及形状进行选择设置,这里不做具体要求。
具体地,该承托主体1包括背部承托部10,对婴幼儿的背部进行承托,背部承托部10设有第一开合件100,背部承托部10被分割成可分离或合并的两部分,以使得:第一开合件100打开时,背部承托部10的两部分相对分离,其中一部分向外侧打开,便于婴幼儿放入背带与穿戴者之间的间隙内;第一开合件100闭合时,两部分合并,婴幼儿可坐在背带上,并将婴幼儿固定在背带与穿戴者之间。背部承托部10为具有一定面积的布料,在本实施例中,其形状可以是长方形,对背部承托部10进行裁剪,在背部承托部10上设置一开口,第一开合件100固定安装在该开口处,第一开合件100的周侧分别与开口的周侧边固定连接,使得背部承托部10具有两部分,该两部分在第一开合件100的打开或闭合的作用下,两部分可以相对分离,两部分相对远离,形成分体式的可打开的背部承托部10的结构,或,两部分可以相对靠近,合并在一起,形成整体的背部承托部10结构,以便背带穿戴后,方便将婴幼儿放置于穿戴者与背带之间,直接坐在该背带上。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开合件100沿着背部承托部10的长度方向倾斜设置,第一开合件100呈曲线形状,从背部承托部10的顶端(与头部接触的一端)向另一端方向倾斜,打开第一开合件100,背部承托部10的一部分向外侧敞开,直接露出承托主体1的与婴幼儿臀部接触的位置,可以直接把婴幼儿放置在该处,闭合第一开合件100,可以将婴幼儿固定在背带与穿戴者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开合件100可以是拉链、子母扣或魔术贴,优选为拉链,拉链的上布端位于背部承托部10的顶端,使得背部承托部10的一部分从顶端向外侧敞开。
为了便于婴幼儿坐在承托主体1上,该承托主体1还包括臀部承托部11,臀部承托部11与背部承托部10连接,臀部承托部11位于背部承托部10的一侧,与背部承托部10固定连接,该固定连接方式优选为一体成型,对婴幼儿的臀部进行承托;该臀部承托部11的形状可以是方形,也可以是椭圆形,或者是其他形状,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设置,这里不做具体要求。
臀部承托部11面向婴幼儿的一侧面设有展开部110,另一侧面设有第二开合件6,通过第二开合件6的打开与闭合,使得展开部110可展开或收缩,以调节臀部承托部11的宽度,第二开合件6打开时,展开部110可以展开,增加臀部承托部11的宽度,第二开合件6闭合时,展开部110可以收缩,减小臀部承托部11的宽度,可以根据婴幼儿臀部的大小调节臀部承托部11的宽度,以使得背带能够适应婴幼儿的成长,在不同阶段使用。
在臀部承托部11的面向婴幼儿的一侧面设一开口,展开部110为具有一定面积的布料,展开部110的周侧分别与开口的周侧固定连接,将展开部110固定安装在该开口处,展开部110整体团聚在开口之间;在臀部承托部11的另一侧面(背离婴幼儿的一侧面)的相对应位置也设有一开口,第二开合件6固定安装在该开口处,第二开合件6打开时,沿着臀部承托部11的宽度方向向两侧拉动,即可将展开部110展开。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开合件6沿着臀部承托部11的长度方向设置,即,第二开合件6沿着背部承托部10向臀部承托部11的方向设置,展开部110可沿着臀部承托部11的宽度方向展开。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开合件6可以是拉链、子母扣或魔术贴,优选为拉链。
展开部110的设置,使得臀部承托部11的宽度为10-20cm,当婴幼儿在0-6个月时,婴幼儿臀部尺寸较小,第二开合件6可以闭合,臀部承托部11能够对婴幼儿进行承托;随着婴幼儿长大,可以打开第二开合件6,调节宽度,直至调到适合婴幼儿臀部大小的宽度。
为了防止臀部承托部11的边缘勒住婴幼儿臀部的肉,臀部承托部11的两侧设有腿部承托部7,对婴幼儿腿部进行承托,提高婴幼儿腿部的舒适性;腿部承托部7设置在臀部承托部11的边缘处,该腿部承托部7包括包裹层、第一缓冲层以及设于第一缓冲层一侧的第二缓冲层,包裹层包裹于第一缓冲层与第二缓冲层的外部,该包裹层具有内部空间,用于容纳第一缓冲层和第二缓冲层,该包裹层为具有一定面积的布,一端与臀部承托部11边缘固定连接,第一缓冲层放置于包裹层上,第二缓冲层放置于第一缓冲层上,然后,包裹层的另一端靠近该端,包裹层进行折叠,另一端也与臀部承托部11的边缘固定连接,将第一缓冲层和第二缓冲层包裹在内部,构成腿部承托部7的结构,且腿部承托部7凸出臀部承托部11的面向婴幼儿的一侧面,同时也凸出臀部承托部11的边缘,对婴幼儿的腿部进行支撑。
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缓冲层为树脂棉,第二缓冲层为珍珠棉。
上述的背部承托部10和臀部承托部11均至少包括两层,面向婴幼儿的一侧面为内层,另一侧面为外层,内层与外层固定连接,内层为柔软材质,提高婴幼儿的舒适性。
如图1-4所示,上述的第一肩带2和第二肩带3均具有一定的长度和宽度,其形状优选为长方形,第一肩带2与第二肩带3的长度和宽度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这里不做具体要求。设定:承托主体1的上端(与婴幼儿头部相接触的一端)具有两个连接部,如两个拐角,承托主体1的下端(与婴幼儿臀部相接触的一端)也具有与之相对应的两个连接部,如两个拐角;第一肩带2的一端与承托主体1的上端的一个连接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承托本体的下端的一个连接部固定连接,上端的连接部与下端的连接部斜对应,使得第一肩带2呈倾斜设置;同理,第二肩带3的一端与承托主体1的上端的另一个连接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承托主体1的下端的另一个连接部固定连接,这两个连接部斜对应,使得第二肩带3呈倾斜设置;第一肩带2与第二肩带3交叉设置,使得背带在穿戴时直接从头部往下套,第一肩带2与第二肩带3的交叉部分位于穿戴者的后背侧,婴幼儿放置在背带上后,第一肩带2与第二肩带3受到交叉的力而收紧,不会脱落。
在第一肩带2与第二肩带3的与相应的肩部接触的部分设有调节结构,调节第一肩带2和第二肩带3的宽度,分散肩部受力。该调节结构为第三开合件20,第三开合件20沿着第一肩带2或第二肩带3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一肩带2的与肩部接触部分和第二肩带3的与肩部接触部分均被分割成两部分,通过第三开合件20的打开与闭合,使得相应两部分可分离或连接,在第一肩带2和第二肩带3的与肩部相对应的部分开设一开口,该开口沿着第一肩带2和第二肩带3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三开合件20固定安装在该开口处,第一肩带2和第二肩带3的与肩部相对应的部分被第三开合件20分割成两部分,通过第三开合件20的打开或闭合,两部分可分开或合并,使得两部分位于肩膀的两侧,当两部分分开时,一部分可以与肩部接触,另一部分可以与上臂接触,将原有的肩部的受力分散到上臂一部分,减轻肩部的承重,使得穿戴者肩部更轻松。
第三开合件20的长度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设置,这里不做具体要求。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开合件20可以是子母扣、魔术贴或拉链,优选为拉链。
如图1、4、6和7所示,上述的抵靠承托结构4固定安装在承托主体1的面向婴幼儿的一侧面,一侧边与承托主体1的上端对齐,位于承托主体1的上端,与婴幼儿的头部位置相对应,该抵靠承托结构4包括外层以及设于外层内的支撑层,外层为口袋结构,具有容纳空间,使得支撑层能够放置于外层的容纳空间内,外层对支撑层进行包裹;该支撑层包括支撑主体40以及设于支撑主体40一侧的支撑块41,支撑块41设于支撑主体40的面向婴幼儿的一侧面,支撑块41凸出支撑主体40的一侧面,使得抵靠承托结构4的形状与乳房形状相似,使得婴幼儿与抵靠承托结构4接触时,能够感觉到妈妈的怀抱,使得婴幼儿更有安全感,不易哭闹。该支撑主体40为板状结构,其材质为记忆棉,支撑块41固定安装在支撑主体40的一侧面,该固定连接方式可以是粘接,也可以是缝制,或者是其他固定连接方式,支撑块41的材质为记忆棉,支撑主体40的形状与支撑块41的形状相似,但支撑块41的截面面积小于支撑主体40的截面面积。
进一步优化方案,该婴幼儿背带还包括连接件5,设于承托主体1的两侧,该连接件5位于承托主体1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5位于臀部承托部11的两侧;连接件5的一端与承托主体1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肩带2或第二肩带3连接,连接件5的该端与第一肩带2或第二肩带3的靠近臀部承托部11的部分连接,通过连接件5,调节第一肩带2和第二肩带3与承托主体1之间的距离,收紧承托主体1与第一肩带2和第二肩带3之间的距离,将婴幼儿固定在承托主体1与穿戴者之间。
此种结构下,连接件5、臀部承托部11与第一肩带2或第二肩带3构成一个近似三角形的孔洞,以便婴幼儿的腿部穿过而伸出至承托主体1的外部。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连接件5为插扣结构,可插接或分离。
该婴幼儿背带在使用时,背带直接套装在穿戴者,将连接件5的插扣的调节带调节至最大,从头往下套,头部穿过第一肩带2、第二肩带3与承托主体1的上端构成的孔洞,双臂分别穿过第一肩带2、第二肩带3与承托主体1的一侧边构成的孔洞,承托主体1位于身体的前侧,将背带穿戴在身上;根据婴幼儿的体重及体型,选择将第一肩带2上的调节结构与第二肩带3上的调节结构是否打开,若婴幼儿的体重比较大,则打开第一肩带2上的调节结构和第二肩带3上的调节结构,打开第三开合件20,第一肩带2和第二肩带3的一部分均位于肩部,另一部分均位于上臂,使得肩部与上臂同时能够受力,承受婴幼儿的重量,将肩部的承重分散给上臂一部分;
打开第一开合件100,将背部承托部10的一部分向外侧打开,将婴幼儿放置在穿戴者与承托主体1之间,坐在臀部承托部11上,婴幼儿的双腿穿过连接件5、承托主体1与第一肩带2/第二肩带3构成的孔洞,将婴幼儿放在背带上,闭合第一开合件100,将婴幼儿固定在背带上;当婴幼儿面向穿戴者坐着时,婴幼儿的头部与抵靠承托结构4接触,对头部进行保护,当婴幼儿背向穿戴者坐着时,婴幼儿的下巴放置在抵靠承托结构4上,对婴幼儿的下巴进行承托,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防止走路过程中颠到婴幼儿;
根据婴幼儿的臀部尺寸,选择是否打开第二开合件6,若婴幼儿的臀部尺寸较大,则打开第二开合件6,在婴幼儿重力的作用下,展开部110展开,增大臀部衬托部的宽度;
拉紧连接件5的调节带,调节承托主体1与第一肩带2和第二肩带3的距离,将婴幼儿固定在背带与穿戴者之间。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婴幼儿背带具有交叉设置的第一肩带和第二肩带,使得背带在使用时能够套在穿戴者身上,不会脱落,也使得背带的结构简单,穿戴简单快速,可单独操作;第一肩带和第二肩带的与肩部接触部分均设置有调节结构,调节结构可打开或闭合,使得第一肩带和第二肩带的该部分能够分离呈两部分或合并成一个整体,在分离成两部分时,使得第一肩带和第二肩带能够分别与肩部和上臂接触,将肩部的承重分散给上臂一部分,能够对肩部受力进行调节,减轻肩部承重,受力分散,使得穿戴者感到轻松;
承托主体的背部承托部设置有第一开合件,通过第一开合件的打开,使得背部承托部的一部分能够相对另一部分打开,以便婴幼儿能够放置在背带与穿戴者之间,婴幼儿能够直接坐在臀部承托部处,通过第一开合件的闭合,可使得婴幼儿坐好,背部承托部对婴幼儿进行承托,方便婴幼儿放置在背带上或从背带上抱出;
在臀部承托部的面向婴幼儿的一侧面设置有展开部,背离婴幼儿的一侧面设置有第二开合件,通过第二开合件的打开或闭合,可使得展开部展开或收缩,能够对臀部承托部的宽度尺寸进行调节,使得背带能够随着婴幼儿的成长在不同阶段使用,可以在臀部承托部处放置腰凳,使得背带可以与腰凳配合使用;
在承托主体与第一肩带/第二肩带之间设置有连接件,通过调节连接件,能够缩小承托主体与第一肩带/第二肩带之间的距离,将婴幼儿固定在承托主体与穿戴者之间;
背带整体材质为布料,重量轻,可卷在一起,收纳体积小,可以卷起放入小袋或盒子中进行收纳;
用料少,背部为交叉设置的第一肩带和第二肩带,无其他繁琐结构,整体制造成本低;
具有抵靠承托结构,该抵靠承托结构的支撑块设置在支撑主体的一侧面,使得抵靠承托结构具有一定的高度,当婴幼儿的头部与抵靠承托结构接触时,能够对婴幼儿的头部进行保护,当婴幼儿的下巴与抵靠承托结构接触时,对下巴进行支撑,抵靠承托结构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不会在走路过程中颠到婴幼儿;
腿部承托部具有第一缓冲层和第二缓冲层,具有一定的厚度,能够对婴幼儿的腿部进行缓冲,避免臀部承托部的边缘勒住婴幼儿腿部的肉,提高舒适性。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婴幼儿背带,其特征在于:包括,
承托主体,用于承托婴幼儿;
均与承托主体两端相连接的第一肩带和第二肩带,所述第一肩带与所述第二肩带相交设置,所述第一肩带的与肩部接触部分和所述第二肩带的与肩部接触部分均设有调节结构,调节第一肩带该部分与第二肩带该部分的宽度,以调节肩部受力;
抵靠承托结构,设于所述承托主体的面向婴幼儿的一侧面,对婴幼儿的头部进行保护以及对下巴进行承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幼儿背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主体包括背部承托部,对婴幼儿的背部进行承托,所述背部承托部设有第一开合件,所述背部承托部被分割成可分离或合并的两部分,以使得:
所述第一开合件打开时,两部分相对分离,便于婴幼儿可放入背带与穿戴者之间的间隙内;
所述第一开合件闭合时,两部分合并,婴幼儿可坐在背带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婴幼儿背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合件沿着所述背部承托部的长度方向倾斜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婴幼儿背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主体还包括臀部承托部,所述臀部承托部与所述肩部承托部连接,对婴幼儿的臀部进行承托;
所述臀部承托部面向婴幼儿的一侧面设有展开部,背离婴幼儿的一侧面设有第二开合件,通过所述第二开合件的打开与闭合,使得所述展开部可展开或收缩,以调节所述臀部承托部的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婴幼儿背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合件沿着所述臀部承托部的长度方向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婴幼儿背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臀部承托部的两侧设有腿部承托部,对婴幼儿腿部进行承托,所述腿部承托部包括包裹层、第一缓冲层以及设于第一缓冲层一侧的第二缓冲层,所述包裹层包裹于所述第一缓冲层与所述第二缓冲层的外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婴幼儿背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结构为第三开合件,所述第三开合件沿着所述第一肩带或所述第二肩带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肩带的与肩部接触部分或所述第二肩带的与肩部接触部分被分割成两部分,通过所述第三开合件的打开与闭合,使得相应两部分可分离或合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婴幼儿背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合件、所述第二开合件与所述第三开合件均为拉链。
9.根据权利要求1-3和5-8任一项所述的婴幼儿背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抵靠承托结构包括外层以及设于外层内的支撑层,所述支撑层包括支撑主体以及设于支撑主体一侧的支撑块,所述支撑块设于所述支撑主体的面向婴幼儿的一侧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幼儿背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件,设于所述承托主体的两侧,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承托主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肩带或所述第二肩带连接,调节所述第一肩带和所述第二肩带与所述承托主体之间的距离。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婴幼儿背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插扣结构。
CN202320247028.XU 2023-02-18 2023-02-18 一种婴幼儿背带 Active CN2192890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47028.XU CN219289098U (zh) 2023-02-18 2023-02-18 一种婴幼儿背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47028.XU CN219289098U (zh) 2023-02-18 2023-02-18 一种婴幼儿背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89098U true CN219289098U (zh) 2023-07-04

Family

ID=869591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247028.XU Active CN219289098U (zh) 2023-02-18 2023-02-18 一种婴幼儿背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8909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382664B (zh) 带有增强的运动自由度的可调节型儿童背带
US4986458A (en) Infant carrier
US6409060B2 (en) Child carrier with enhanced back and shoulder support and retractable infant seat
JP3856625B2 (ja) 対面・前向きだっこ兼用ベビーキャリア
JP3210531U (ja) ヒップシートキャリアセット
KR101812529B1 (ko) 힙시트 겸용 아기띠
US6666361B1 (en) Baby-carrying bag
WO2016039635A1 (en) A baby carrier
KR101359888B1 (ko) 힙시트캐리어
JP2002105713A (ja) ベビーキャリアー
KR200473475Y1 (ko) 아기띠 힙시트
KR100713119B1 (ko) 아기 포대기
CN219289098U (zh) 一种婴幼儿背带
KR200335689Y1 (ko) 아기 포대기
CN111700318A (zh) 一种可携带婴儿的羽绒服
KR200433802Y1 (ko) 유아용 포대기
KR20160035495A (ko) 아기띠
KR200212061Y1 (ko) 배낭 겸용 아기포대기
CN212754996U (zh) 一种母婴背包
JP3725610B2 (ja) ウエストバッグ兼用ベビーホルダー
KR200345164Y1 (ko) 조끼형 아기 포대기
CN214284197U (zh) 一种能够保护婴儿头部的婴儿背带
WO2018171308A1 (zh) 一种母婴背包
KR200167674Y1 (ko) 유아용 포대기
KR101502580B1 (ko) 유아용 힙시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