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36987U - 颈枕 - Google Patents
颈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036987U CN212036987U CN201921565610.0U CN201921565610U CN212036987U CN 212036987 U CN212036987 U CN 212036987U CN 201921565610 U CN201921565610 U CN 201921565610U CN 212036987 U CN212036987 U CN 21203698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unit
- rebound
- user
- neck pillow
- nec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G—HOUSEHOLD OR TABLE EQUIPMENT
- A47G9/00—Bed-covers; Counterpanes; Travelling rugs; Sleeping rugs; Sleeping bags; Pillows
- A47G9/10—Pillows
- A47G9/1027—Details of inflatable pillow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7/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hairs or stools
- A47C7/36—Support for the head or the back
- A47C7/38—Support for the head or the back for the head
- A47C7/383—Detachable or loose head- or neck-supports, e.g. horse-shoe shaped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G—HOUSEHOLD OR TABLE EQUIPMENT
- A47G9/00—Bed-covers; Counterpanes; Travelling rugs; Sleeping rugs; Sleeping bags; Pillows
- A47G9/10—Pillows
- A47G9/1081—Pillows comprising a neck support, e.g. a neck roll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Bedding I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颈枕,其包括一充气单元和一慢回弹单元,所述充气单元被设置于所述慢回弹单元形成适于被佩戴于使用者颈部的颈枕,从而借助充入气体或流体为使用者提供足够的支撑力,通过慢回弹材料为使用者提供柔软的触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日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颈枕。
背景技术
颈枕,是枕在脖子底下的一种枕头,其主要作用就是预防和治疗颈椎病。颈枕的用处广泛,比如办公室工作人员长时间工作,使用颈枕辅助纠正坐姿;汽车驾驶人员使用颈枕保障驾乘人员的安全。
现有技术的颈枕包括以下几种慢回弹颈枕,充气颈枕,天然乳胶颈枕等。慢回弹颈枕的内部填充物为聚氨酯PU慢回弹记忆海绵,可以吸收身体的重量,感觉就像飘浮在空中。慢回弹颈枕的透气吸湿性能好,吸收冲击力的性能好,佩戴人员皮肤没有压迫感,还能够抑制细菌增生。这种填充慢回弹材料的颈枕占用空间大,不易存放和随身携带。乳胶颈枕选择天然乳胶作为颈枕材料,柔软而富有弹力,透气性佳。但是这种乳胶颈枕的造价相对较高,同时也不容易携带和存放,并且重量较大。充气颈枕,是通过吹气成型的颈枕,这种颈枕在使用之前可以放气以便于收纳,在使用时进行充气。充气颈枕便于携带和收纳,但是透气性能差,佩戴人员长时间佩戴容易出汗,出现不舒适的现象。此外,充气颈枕的充气气压较大时,充气颈枕对佩戴者的佩戴位置的压迫感较大,如果长时间佩戴影响血液循环。
在不同的使用场景,需要不同结构形状的颈枕为使用者提供合理的辅助支撑。比如在工作过程中,颈枕的作用是帮助使用者纠正坐姿,而在休息时,则需要颈枕为使用者提供一种合理的睡姿,以减轻对身体的压迫感。现有技术的慢回弹颈枕和充气颈枕都只能实现一种用途,也就是说,用来辅助坐姿的颈枕不适合用来辅助睡眠,而用来辅助睡眠的颈枕不适合辅助坐姿。此外,对于不同的使用者来说,使用者的身材不同对于颈枕的尺寸,形状的要求也存在比较大的差异。现有技术的颈枕一旦成型后,在使用过程中都很难跟进使用者调整形状,从而很难为使用者提供良好的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主要优势在于提供一颈枕,其中所述颈枕为可充气慢回弹颈枕,既可以充气使用,也可以在不充气时当做慢回弹颈枕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颈枕,其中所述颈枕借助充气的方式提供了良好的支撑力,借助慢回弹的性能提供柔软、舒适的支撑感,通过二者的结合,使其更加符合使用者的实际使用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颈枕,其中所述颈枕为可充气慢回弹颈枕,其中所述颈枕中被填充慢回弹材料,提高了充气枕的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颈枕,其中所述颈枕可以被充气使用,在充气状态下改变原有在慢回弹颈枕的形态,以适应使用者的佩戴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颈枕,其中所述颈枕结合慢回弹颈枕和充气颈枕的佩戴使用方式,既能节省颈枕的占用空间,提升使用者的佩戴使用感。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颈枕,其中所述颈枕的一充气单元被设置于一慢回弹单元,当未充气状态时,所述慢回弹单元可以单独被使用和佩戴,当所述充气单元被充气后可以改变所述颈枕的佩戴形式,提高了颈枕的佩戴适应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颈枕,其中所述颈枕在未充气状态时,适于使用者在工作状态下使用,以纠正使用者的坐姿,当所述颈枕被充气后适用于辅助使用者睡眠,提升睡眠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颈枕,其中所述颈枕的一充气单元被设置于两个慢回弹单元之间,由所述充气单元增加两个慢回弹单元之间的距离,辅助牵引支撑佩戴使用者的颈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颈枕,其中所述颈枕的至少一个慢回弹单元被设置于所述充气单元的内侧,由所述慢回弹单元接触使用者的颈部,避免充气单元在充气状态下对使用者的接触部位产生较大压迫感,从而改善了使用者的佩戴感受。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颈枕,其中所述颈枕通过一充气单元连接两个慢回弹单元,当在未充气状态下,所述颈枕适于收纳,当所述充气单元被充气后,由所述充气单元推动两端的慢回弹单元,将所述颈枕调整为佩戴形态,以适于佩戴。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颈枕,其中所述颈枕的一慢回弹单元被设置于两个充气单元之间,通过充气的方式逐渐改变使用者的佩戴姿势,辅助牵引支撑佩戴者的颈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颈枕,其中所述颈枕的两个充气单元分别被设置于一慢回弹单元的两端,由所述慢回弹单元连接支撑所述充气单元,形成所述颈枕的佩戴姿势,在节省空间的前提下,使用者通过充气的方式获得舒适的佩戴体验。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颈枕,其中所述颈枕充气单元被设置于所述慢回弹单元,在充气状态下,由所述充气单元改变所述慢回弹单元的形态,从而改变所述颈枕的佩戴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势和特点通过下述的详细说明得以充分体现。
依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颈枕,包括:
至少一充气单元;和
至少一慢回弹单元,所述充气单元被设置于所述慢回弹单元形成适于被佩戴于使用者颈部的颈枕,所述充气单元包括至少一充气囊和至少一阀门,所述阀门被设置于所述充气囊,为所述充气囊充气或放气,所述充气单元包括一气囊套,所述气囊套被设置于所述充气囊的外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充气单元进一步包括一充气囊和一阀门,其中所述阀门被设置于所述充气囊,借由所述阀门向所述充气囊中填充气体或流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充气囊进一步包括一第一气包膜和一第二气包膜,其中所述第一气包膜密封地连接于所述第二气包膜,借由所述第一气包膜和所述第二气包膜形成所述气室。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阀门进一步包括一进气阀和一排气阀,其中所述进气阀和所述排气阀被设置于所述充气囊的所述第一气包膜,借由所述进气阀向所述气室内冲入气体,由所述排气阀将所述气室中的气体排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颈枕进一步包括一气囊套,其中所述充气囊被设置于所述气囊套,由所述气囊套保护所述充气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慢回弹单元进一步包括一回弹套和一弹性棉,其中所述弹性棉被设置于所述回弹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充气单元被置于两个慢回弹单元之间,由所述充气单元向外地支撑所述慢回弹单元,以将所述颈枕保持为佩戴状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慢回弹单元被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充气单元,当所述充气单元被充气时,所述充气单元包裹在所述慢回弹单元外,借由所述慢回弹单元支撑所述充气单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两个所述充气单元被设置于所述慢回弹单元两侧,当所述充气单元被充气后,所述充气单元自所述慢回弹单元的两侧向外延伸,以形成佩戴方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一颈枕的制造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至少一充气单元和至少一慢回弹单元;和
保持所述充气单元于所述慢回弹单元。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颈枕,其包括:
一充气单元;和
一慢回弹单元,所述充气单元被设置于所述慢回弹单元形成适于被佩戴于使用者颈部的颈枕。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颈枕,其中所述充气单元和所述慢回弹单元被至少部分地上下叠层地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颈枕,其中所述充气单元包括至少一充气囊和至少一阀门,所述阀门被设置于所述充气囊,为所述充气囊充气或放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颈枕,其中所述充气单元包括一气囊套,所述气囊套被设置于所述充气囊的外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颈枕,其中所述慢回弹单元包括一回弹套和至少一弹性棉,所述弹性棉被容纳于所述回弹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颈枕,其中所述回弹套被一体地设置于所述气囊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颈枕,其中所述充气单元包括一体连接的一第一充气支撑部、一第二充气支撑部和一第三充气支撑部,所述第一充气支撑部用于被支撑于使用者的左侧肩部,所述第二充气支撑部用于被支撑于使用者的右侧肩部,所述第三充气支撑部被用于支撑使用者的颈部后侧,两所述慢回弹单元分别被设置于所述第一充气支撑部和所述第二充气支撑部的顶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颈枕,其中所述慢回弹单元包括一回弹套和至少一弹性棉,所述弹性棉被容纳于所述回弹套,所述回弹套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充气单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颈枕,其中所述慢回弹单元包括一第一回弹支撑部,一第二回弹支撑部以及一第三回弹支撑部,所述第一回弹支撑部用于被支撑于使用者的左侧肩部,所述第二回弹支撑部用于被支撑于使用者的右侧肩部,所述第三回弹支撑部被用于支撑使用者的颈部后侧,两所述充气单元分别被设置于所述第一回弹支撑部和第二回弹支撑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颈枕,其中所述充气单元包括一第一充气支撑部、一第二充气支撑部和一第三充气支撑部,所述第一充气支撑部用于被支撑于使用者的左侧肩部,所述第二充气支撑部用于被支撑于使用者的右侧肩部,所述第三充气支撑部被用于支撑使用者的颈部后侧,所述慢回弹单元包括一第一回弹支撑部,一第二回弹支撑部以及一第三回弹支撑部,所述第一回弹支撑部被设置于所述第一充气支撑部,所述第二回弹支撑部被设置于所述第二充气支撑部,所述第三回弹支撑部被设置于所述第三充气支撑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颈枕,其中所述慢回弹单元包括一体连接的一第一回弹支撑部,一第二回弹支撑部以及一第三回弹支撑部,所述第一回弹支撑部用于被支撑于使用者的左侧肩部,所述第二回弹支撑部用于被支撑于使用者的右侧肩部,所述第三回弹支撑部被用于支撑使用者的颈部后侧,所述充气单元包一第一充气支撑部、一第二充气支撑部和一第三充气支撑部,所述第一充气支撑部被设置于所述第一回弹支撑部的顶面,所述第二充气支撑部被设置于所述第二回弹支撑部的顶面,所述第三充气支撑部被设置于所述第三回弹支撑部的顶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颈枕,其中所述颈枕包括一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被设置于所述颈枕的两侧,以配合所述颈枕形成一闭合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颈枕,其中所述慢回弹单元包括一第一回弹支撑部、一第二回弹支撑部以及一第三回弹支撑部,所述第一回弹支撑部适于被支撑于使用者的左肩部,所述第二回弹支撑部适于被支撑于使用者的右侧肩部,所述第三回弹支撑部适于被支撑于使用者的肩部后方,所述充气单元被设置于所述慢回弹单元的所述第三回弹支撑部的外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颈枕,其中所述充气单元位于两个所述慢回弹单元之间,两所述慢回弹单元分别用于支撑使用者的颈部两侧,所述充气单元用于支撑使用者的颈部后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颈枕,其中所述充气单元包括一体连接的一第一充气支撑部、一第二充气支撑部和一第三充气支撑部,所述第一充气支撑部用于被支撑于使用者的左侧肩部,所述第二充气支撑部用于被支撑于使用者的右侧肩部,所述第三充气支撑部被用于支撑使用者的颈部后侧,所述充气单元被围设在所述慢回弹单元的外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颈枕,其中所述慢回弹单元位于两个所述充气单元之间,所述慢回弹单元被用于支撑使用者的颈部后侧,两所述充气单元分别被用于支撑使用者的颈部两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颈枕,其中所述慢回弹单元被下上夹设于两个所述充气单元之间形成适于被佩戴于使用者颈部的颈枕。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颈枕,其中所述充气单元被内置地包裹于所述慢回弹单元形成适于被佩戴于使用者颈部的颈枕
通过对随后的描述和附图的理解,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目的和优势将得以充分体现。
本实用新型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势,通过下述的详细说明,附图得以充分体现。
附图说明
图1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颈枕的立体示意图,示出了在充气状态下的颈枕。
图1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颈枕的一剖视示意图,示出了在充气状态下的颈枕。
图1C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的颈枕剖视示意图,示出了在充气状态下的颈枕。
图1D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颈枕在充气状态下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1E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颈枕在充气状态下的另一可选实施方式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2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一颈枕的立体示意图,示出了在未充气状态下的颈枕。
图2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颈枕的另一立体示意图,示出了在充气状态下的颈枕。
图2C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另一变形实施方式的所述颈枕在充气状态下的分解图。
图3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较佳实施例的一颈枕的示意图,示出了在未充气状态下的颈枕。
图3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颈枕的示意图,示出了在充气状态下的颈枕。
图3C是沿图3B的A-A线的展开示意图。
图4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四较佳实施例的一颈枕示意图,示出了在未充气状态下的颈枕。
图4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颈枕的示意图,示出了在充气状态下的颈枕。
图5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五较佳实施例的一颈枕的示意图,示出了在未充气状态下的颈枕。
图5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颈枕的示意图,示出了在充气状态下的颈枕。
图6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六较佳实施例的一颈枕的示意图,示出了在未充气状态下的颈枕。
图6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颈枕的示意图,示出了在充气状态下的颈枕。
图6C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颈枕在充气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七较佳实施例的一颈枕的剖视示意图,示出了在充气状态下的颈枕。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参照本实用新型说明书附图之图1A至图1E所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颈枕在接下来的描述中被阐述。所述颈枕包括至少一充气单元10和至少一慢回弹单元20,其中所述充气单元10被设置于所述慢回弹单元20。所述颈枕的所述充气单元10可被调整地在一充气状态和一未充气状态之间切换,当所述充气单元10处于所述充气状态时,所述充气单元10处于膨胀状态,适于被佩戴至使用者的颈部,以供辅助使用者的坐姿。所述慢回弹单元20是由慢回弹材料填充的结构,其中所述慢回弹材料是由聚氨酯慢回弹海绵,或者同类具有显著粘弹性的材料。
所述颈枕在未充气状态下,所述慢回弹单元20可被使用者佩戴以辅助使用者保持良好坐姿,或者辅助使用者睡眠休息等。所述充气单元10包括至少一充气囊11和至少一阀门12,其中所述阀门12被设置于所述充气囊11,由所述阀门12向所述充气囊11中充入气体、流体或者气体与流体的混合物质,以填充所述充气囊11,使所述充气单元10处于所述充气状态。
参考图1B和1C,所述充气囊11进一步包括一第一气包膜111和一第二气包膜112,其中所述第一气包膜111被密封地连接于所述第二气包膜112,并且所述第一气包膜111和所述第二气包膜112为气密性结构材料。所述充气囊11 进一步设有至少一气室113,其中所述第一气包膜111和所述第二气包膜112形成所述气室113。所述气室113被用于存储所述阀门12充入的气体、流体或者气体与流体的混合物质。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充气单元10可以根据使用需求充入特定类型的气体或流体,比如空气,水等。可选地,所述充气囊11的所述第一气包膜111和所述第二气包膜112为一体式结构,也就是说,所述充气囊11 为一体成型。
所述阀门12被设置于所述充气囊11的所述第一气包膜111,由所述阀门12 连通于所述充气囊11的所述气室113与外界环境,以通过所述阀门12向所述气室113充入填充物。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阀门12既可以向所述气室113充入填充物质,还可以将所述气室113中的填充物质释放至外界环境。换句话说,所述阀门12既可以向所述充气囊11中充气,也可以将所述充气囊11中的气体排放出。依照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其中所述阀门12进一步包括一充气阀121和一排气阀122,其中所述充气阀121被用于向所述充气囊11中充入填充气体,借由所述排气阀 122将所述充气囊11中的气体排出至外界。优选地,所述充气阀121为单向充气阀。更优选地,所述充气阀121为按压充气阀,其中所述充气阀121通过被按压的方式将外界环境的空气或者其他填充物质充入所述气室113中。所述排气阀122具有一密封状态和一打开状态,当所述排气阀122处于密封状态时,所述排气阀122密封所述充气囊11,防止所述气室113中的气体向外排出。当所述排气阀122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气室113中的气体可以通过所述排气阀122排出。
可选地,所述阀门12还可以被实施为具有双向通气的阀门,也就是说,借由所述阀门12向所述气室113充气,由所述阀门12将所述气室113中的气体排出。
进一步地,所述充气单元10进一步包括至少一气囊套13,其中所述气囊套13被设置包裹在所述充气囊11外。当所述颈枕在使用过程中,所述气囊套13 被贴付在使用者颈部。值得一提的是,所述阀门12将所述充气囊11连接于所述气囊套13,其中所述阀门12的开口被设置突出于所述气囊套13。所述阀门12 将所述充气囊11固定地连接于所述气囊套13。所述气囊套13进一步包括一第一保护套131和一第二保护套132,其中所述第一保护套131和所述第二保护套 132被设置在一起形成一套腔133。所述充气囊11被所述阀门12保持在所述套腔133中。优选地,所述第一保护套131和所述第二保护套132是通过缝制的方式连接在一起。所述气囊套13进一步设有至少一锁合开关134,其中所述锁合开关134被设置连接于所述气囊套13的所述第一保护套131和所述第二保护套 132。优选地,所述锁合开关134为拉链开关,以通过所述锁合开关134开启或锁合所述气囊套13。可选地,所述锁合开关134还可以被实施为魔术贴,或者扣接开关等。值得一提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囊套开关 134的方式在此仅仅作为示例性质的,而非限制。
所述充气单元10被实施为“U”字型或“C”字型的充气结构。所述充气单元10进一步包括一第一充气支撑部14,一第二充气支撑部15,以及一第三充气支撑部16,其中所述第一充气支撑部14,所述第二充气支撑部15,以及所述第三充气支撑部16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第一充气支撑部14被支撑于使用者的左侧肩部;所述第二充气支撑部15被支撑于使用者的右侧肩部;所述第三充气支撑部16被用于支撑使用者的颈部后侧。相应地,所述第一充气支撑部14和所述第二充气支撑部15分别自所述第三充气支撑部16一体地向外延伸而成。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颈枕的形状在此仅仅作为示例性质的,而非限制。
本实用新型说明书附图1B和图1C示出了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所述颈枕的两种实施方式。所述慢回弹单元20被一体地设置于所述充气单元10。详细地说,所述慢回弹单元20进一步包括一回弹套21和至少一弹性棉22,其中所述弹性棉 22被容纳于所述回弹套21。所述慢回弹单元20的形状与所述充气单元10的形状相似,其中所述慢回弹单元20被一体地设置于所述充气单元10。在充气状态下,借由所述充气单元10向上地支撑所述慢回弹单元20;在未充气状态下,单独地佩戴使用慢回弹单元20。在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中,参考图1C,所述回弹套21被一体地设置于所述气囊套13。优选地,参考图1B,所述弹性棉 22被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回弹套21。参考图1B和1C,所述充气单元10位于所述慢回弹单元20的上侧,或者说,所述充气单元10和所述慢回弹单元20上下叠层设置。在一种使用方式中,所述充气单元10位于上侧,靠近使用者的颈部上侧,所述慢回弹单元20位于下侧,即靠近使用者的肩部。换句话说,在这种佩戴方式中,硬度较大的所述充气单元位于上次来支撑使用者的相对柔软的肩部,而硬度相对较小,或者具有较好弹性的所述慢回弹单元20被支撑于肩部,即与相对较硬的肩部接触,由此形成软硬配合的方式。
在另一种使用方式中,所还是充气单元10位于下侧,靠近使用者的肩部位置,所述慢回弹单元20位于上侧,靠近使用者的肩部位置,从而使得较软的所述慢回弹和颈部直接接触,而较硬的所述充气单元10和较硬的肩部接触,从而更适合柔性支撑感受的需求,但是通过所述充气单元可以间接地提供较大的支撑力,而不会在受压时过度变形而得不到需要的支撑作用。
所述慢回弹单元20进一步包括一第一回弹支撑部23,一第二回弹支撑部24,以及一第三回弹支撑部25,其中所述第一回弹支撑部23被设置于所述第一充气支撑部14,所述第二回弹支撑部24被设置于所述第二充气支撑部25,所述第三回弹支撑部25被设置于所述第三充气支撑部26。
本实用新型说明书附图1D示出了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所述颈枕的一种实施方式。在本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颈枕包括两个所述慢回弹单元20,其中所述慢回弹单元20被一体地设置于所述充气单元10。与上述较佳实施例相同的是,每一所述慢回弹单元20进一步包括一回弹套21和至少一弹性棉22,其中所述弹性棉22被设置于所述回弹套21。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弹性棉22由慢回弹材料制作而成。所述慢回弹单元20分别被一体地设置于所述充气单元10的所述第一充气支撑部14和所述第二充气支撑部15。更具体地,两所述慢回弹单元分别被设置于所述第一充气支撑部和所述第二充气支撑部的顶面。换句话说,所述慢回弹单元20被用于支撑佩戴者的肩部两侧,以向上地支撑使用者的两部,从而辅助纠正使用者的坐姿。
本实用新型说明书附图1E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所述颈枕的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在本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颈枕包括至少两个所述慢回弹单元20,其中所述慢回弹单元20被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充气单元10,由所述充气单元10支撑所述慢回弹单元20。与上述较佳实施例相同的是,每一所述慢回弹单元20进一步包括一回弹套21和至少一弹性棉22,其中所述弹性棉22被设置于所述回弹套21。优选地,所述慢回弹单元20通过所述回弹套21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充气单元10的所述气囊套13。更优选地,所述回弹套21通过魔术贴的方式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气囊套13。可选地,所述回弹套21还可以通过拉链的方式连接于所述气囊套13,或者扣接的方式与所述气囊套13连接。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种方式中,每一所述慢回弹单元20被设置于所述充气单元10的局部位置,比如,所述慢回弹单元20被设置于所述充气单元10的两侧部,即靠近颈部前侧的位置,而对于使用者的使用需求来说,使用者的头部一般是前倾姿势,因此两侧部或者说靠近前部的位置是最容易接触使用者的颈部上侧位置,因此通过柔性的所述慢回弹单元20为使用者提供柔软的接触支撑感受,另一方面,所述慢回弹单元20凸出于所述充气单元的表面,因此当使用者的头部过度前倾时,能够快速地受到所述慢回弹单元20的支撑,从而防止使用者的过度低头姿势,保护颈部。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慢回弹单元20与所述充气单元10的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在此仅仅作为示例,而非限制。
如图1A至图1E所示,所述颈枕进一步包括至少一连接件30,其中所述连接件30被用于连接所述颈枕的两侧,以便于在佩戴时连接,使得所述颈枕形成以闭合结构,防止使用者在佩戴过程中从颈部脱离。相应地,所述连接件30进一步包括一第一连接单元31和一第二连接单元32,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单元31 被设置于所述充气单元10的所述第一充气支撑部14,所述第二连接单元32被设置于所述第二充气支撑部15。优选地,所述连接件30的所述第一连接单元31 和所述第二连接单元32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第一充气支撑部14和所述第二充气支撑部15。更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单元31和所述第二连接单元32是通过扣接的方式相互连接。
值得一提的是,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充气单元10和所述慢回弹单元 20的位置互换,也就是说,所述慢回弹单元包括所述第一回弹支撑部23,所述第二回弹支撑部24以及所述第三回弹支撑部25,所述第一回弹支撑部23用于别支撑于使用者的左侧肩部,所述第二回弹支撑部24用于被支撑于使用者的右侧肩部,所述第三回弹支撑部被用于支撑使用者的颈部后侧,两所述充气单元 10分别被设置于所述第一回弹支撑部23和所述第二回弹支撑部24。
值得一提的是,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充气单元10和所述慢回弹单元 20的位置互换,也就是说,所述慢回弹单元20包括一体连接的所述第一回弹支撑部23,所述第二回弹支撑部24以及所述第三回弹支撑部25,所述所述第一回弹支撑部23用于被支撑于使用者的左侧肩部,所述第二回弹支撑部24用于被支撑于使用者的右侧肩部,所述第三回弹支撑部25被用于支撑使用者的颈部后侧,所述充气单元10包一第一充气支撑部14、一第二充气支撑部15和一第三充气支撑部16,所述第一充气支撑部14被设置于所述第一回弹支撑部23的顶面,所述第二充气支撑部15被设置于所述第二回弹支撑部24的顶面,所述第三充气支撑部16被设置于所述第三回弹支撑部25的顶面。
参照本实用新型说明书附图之图2A至图2C所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一颈枕在接下来的描述中被阐述。所述颈枕包括至少一充气单元10A 和至少一慢回弹单元20A,其中所述充气单元10A被设置于所述慢回弹单元20A。所述颈枕的所述充气单元10A可被调整地在一充气状态和一未充气状态之间切换,当所述充气单元10A处于所述充气状态时,所述充气单元10A处于膨胀状态,适于被佩戴至使用者的颈部,以供使用者佩戴辅助睡眠。当所述充气单元 10A未被充气时,所述慢回弹单元20A可被单独地使用配置使用者颈部,以辅助纠正坐姿。也就是说,所述颈枕具有两种不同的佩戴方式,以适应不同的使用场景。所述慢回弹单元20A是由慢回弹材料填充的结构,其中所述慢回弹材料是由聚氨酯慢回弹海绵,或者同类具有显著粘弹性的材料。
所述充气单元10A包括至少一充气囊11A和至少一阀门12A,其中所述阀门 12A被设置于所述充气囊11A,由所述阀门12A向所述充气囊11A中充入气体、流体或者气体与流体的混合物质,以填充所述充气囊11A,使所述充气单元10A 处于所述充气状态。所述充气囊11A进一步包括一第一气包膜111A和一第二气包膜112A,其中所述第一气包膜111A被密封地连接于所述第二气包膜112A,并且所述第一气包膜111A和所述第二气包膜112A为气密性结构材料。所述充气囊11A进一步设有至少一气室113A,其中所述第一气包膜111A和所述第二气包膜112A形成所述气室113A。所述气室113A被用于存储所述阀门12A充入的气体、流体或者气体与流体的混合物质。
依照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其中所述阀门12A进一步包括一充气阀 121A和一排气阀122A,其中所述充气阀121A被用于向所述充气囊11A中充入填充气体,借由所述排气阀122A将所述充气囊11A中的气体排出至外界。进一步地,所述充气单元10A进一步包括至少一气囊套13A,其中所述气囊套13A 被设置包裹在所述充气囊11A外。所述气囊套13A进一步包括一第一保护套 131A和一第二保护套132A,其中所述第一保护套131A和所述第二保护套132A 被设置在一起形成一套腔133A。所述充气囊11A被所述阀门12A保持在所述套腔133A中。所述气囊套13A进一步设有至少一锁合开关134A,其中所述锁合开关134A被设置连接于所述气囊套13A的所述第一保护套131A和所述第二保护套132A。
依照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其中所述充气单元10A被设置包裹在所述慢回弹单元20A外侧,所述充气单元10A进一步包括一第一充气支撑部14A,一第二充气支撑部15A,以及一第三充气支撑部16A,其中所述第一充气支撑部 14A,所述第二充气支撑部15A,以及所述第三充气支撑部16A为一体式结构。
优选地,所述第一充气支撑部14A进一步设有至少一第一气室141A,其中所述第二充气支撑部15A进一步设有至少一第二气室151A,其中所述第三充气支撑部16A进一步设有至少一第三气室161A。所述第一气室141A通过所述第三气室161A连通于所述第二气室151A。相应地,所述第一气室141A和所述第三气室161A之间进一步设有至少一第一气路17A,其中所述第一气路17A连通于所述第一气室141A和所述第三气室161A。所述第二气室151A和所述第三气室161A之间进一步设有至少一第二气路18A,其中所述第二气路18A连通于所述第二气室151A和所述第三气室161A。优选地,所述第一气路17A和所述第二气路18A是通过热封的方式形成于所述第一气包膜111A和所述第二气包膜 112A。
如图2A至图2C所示,所述充气单元10A被实施为“U”字型或“C”字型的填充结构。详细地说,所述慢回弹单元20A进一步包括一回弹套21A和至少一弹性棉22A,其中所述弹性棉22A被设置于所述回弹套21A。在充气状态下,借由所述慢回弹单元20A向上地支撑所述充气单元10A;在未充气状态下,单独地佩戴使用慢回弹单元20A。在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回弹套 21A被一体地设置于所述气囊套13A。优选地,所述弹性棉22A被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回弹套21A。
所述慢回弹单元20A进一步包括一第一回弹支撑部23A,一第二回弹支撑部 24A,以及一第三回弹支撑部25A。在佩戴时,所述第一回弹支撑部23A被支撑在佩戴者的左肩部,由所述第一回弹支撑部23A向上地支撑使用者的左侧脸部;所述第二回弹支撑部24A被支撑在佩戴者的右肩部,由所述第二回弹支撑部24A 向上地支撑使用者的右侧脸部;所述第三回弹支撑部25A被支撑在佩戴者的肩部后方,由所述第三回弹支撑部26A保护佩戴者颈部。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其中所述充气单元10A被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慢回弹单元20A,并且所述充气单元10A包裹在所述慢回弹单元20A外侧。所述充气单元10A被设置于所述慢回弹单元20A的所述第三回弹支撑部25A的外侧。优选地,所述慢回弹单元20A的所述回弹套21A被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气囊套13A。更优选地,所述慢回弹单元20A通过魔术贴连接的方式连接于所述充气单元10A。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慢回弹单元20A与所述充气单元10A的连接方式在此仅仅作为示例性的,而非限制。可选地,参考图2C,所述慢回弹单元20A通过扣接的方式连接于所述充气单元10A。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慢回弹单元20A还可以被一体的连接于所述充气单元10A,例如,所述慢回弹单元20A的所述回弹套21A以缝制连接的方式连接于所述气囊套 13A。
所述颈枕进一步包括至少一连接件30A,其中所述连接件30A被用于连接所述颈枕的两侧,防止使用者在佩戴过程中从颈部脱离。相应地,所述连接件30A 进一步包括一第一连接单元31A和一第二连接单元32A,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单元31A被设置于所述充气单元10A的所述第一慢回弹支撑部23A,所述第二连接单元32A被设置于所述第二慢回弹支撑部24A。
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二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充气单元10A位于所述慢回弹单元20A的外侧,更进一步,位于所述慢回弹单元20A外侧的后部,也就是说,所述慢回弹单元20A位于靠近颈部的一侧,并且围绕所述颈部进行支撑,所述充气单元10A提供在后侧提供间接的支撑力。这种实施方式,适于在后侧需要较大支撑力的需求情况,比如当使用者在在办公室内佩戴所述颈枕,向后靠着椅背进行休息时,颈部和椅背之间受到的压力最大,因此需要较大的支撑力,而传统的慢回弹颈枕由于在受压时过度变形,而不能给予使用者颈部良好的支撑作用,从而使得使用者的颈部会过度后仰,而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慢回弹单元提供柔软的颈部接触支撑,而所述充气单元10A提供通过充气保持较大的支撑力,从而防止使用者在睡眠休息时颈部的过度后仰。
参照本实用新型说明书附图之图3A至图3C所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一颈枕在接下来的描述中被阐述。所述颈枕包括至少一充气单元10B 和至少两个慢回弹单元20B,其中所述充气单元10B被设置于所述慢回弹单元 20B。所述颈枕的所述充气单元10B可被调整地在一充气状态和一未充气状态之间切换,当所述充气单元10B处于所述充气状态时,所述充气单元10B处于膨胀状态,所述充气单元10B向外的支撑所述慢回弹单元20B,以使所述颈枕适于佩戴,辅助使用者纠正坐姿。当所述充气单元10B未被充气时,所述充气单元 10B处于松弛状态,便于收纳所述颈枕,将所述颈枕放置使用者后背,作为一背垫使用。也就是说,所述颈枕具有两种不同的佩戴方式,以适应不同的使用场景。所述慢回弹单元20B是由慢回弹材料填充的结构,其中所述慢回弹材料是由聚氨酯慢回弹海绵,或者同类具有显著粘弹性的材料。
所述充气单元10B包括至少一充气囊11B和至少一阀门12B,其中所述阀门 12B被设置于所述充气囊11B,由所述阀门12B向所述充气囊11B中充入气体、流体或者气体与流体的混合物质,以填充所述充气囊11B,使所述充气单元10B 处于所述充气状态。所述充气囊11B进一步包括一第一气包膜111B和一第二气包膜112B,其中所述第一气包膜111B被密封地连接于所述第二气包膜112B,并且所述第一气包膜111B和所述第二气包膜112B为气密性结构材料。所述充气囊11B进一步设有至少一气室113B,其中所述第一气包膜111B和所述第二气包膜112B形成所述气室113B。所述气室113B被用于存储所述阀门12B充入的气体、流体或者气体与流体的混合物质。
依照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其中所述阀门12B进一步包括一充气阀 121B和一排气阀122B,其中所述充气阀121B被用于向所述充气囊11B中充入填充气体,借由所述排气阀122B将所述充气囊11B中的气体排出至外界。进一步地,所述充气单元10B进一步包括至少一气囊套13B,其中所述气囊套13B 被设置包裹在所述充气囊11B外。所述气囊套13B进一步包括一第一保护套131B 和一第二保护套132B,其中所述第一保护套131B和所述第二保护套132B被设置在一起形成一套腔133B。所述充气囊11B被所述阀门12B保持在所述套腔133B中。
依照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其中所述充气单元10B两端连接于所述慢回弹单元20B,在充气状态下,所述充气单元10B向外膨胀,其中所述充气单元 10B的两端分别向外支撑所述慢回弹单元20B,借由所述充气单元10B向外支撑所述慢回弹单元20B,以使所述颈枕适于被佩戴使用。相应地,所述充气单元 10B进一步包括一左端部14B和自所述左端部14B一体延伸的一右端部15B,其中所述左端部14B和所述右端部15B分别连接支撑一个所述慢回弹单元20B。也就是说,所述充气单元10B位于两个所述慢回弹单元20B之间。更具体地,所述充气单元10B位于后侧,即,用于支撑使用的颈部后侧,两所述慢回弹单元20B位于两侧,即,分别用于支撑使用者的颈部两侧。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这种设置方式,以及所述充气单元10B的充气状态和未充气状态的调整,可以使得所述颈枕的使用可以多样化,比如,当使用者只需要两侧的支撑时,所述充气单元10B可以处于未充气状态,而作为一柔性的中间连接,但是支撑作用较少,而通过两侧所述慢回弹单元20B来提供支撑。而当使用者需要更大部位,或者说全方位的支撑时,所述充气单元10B可以处于所述充气状态,在颈部后侧通过所述充气单元10B进行支撑,而在颈部的两侧,通过两所述慢回弹单元20B进行支撑。
如图3A至图3C所示,所述充气单元10B连接所述慢回弹单元20B形成一“U”字型或“C”字型的填充结构。详细地说,每一所述慢回弹单元20B进一步包括一回弹套21B和至少一弹性棉22B,其中所述弹性棉22B被设置于所述回弹套21B。在充气状态下,借由所述充气单元10B连接并向外地支撑所述慢回弹单元20B;在未充气状态下,所述慢回弹单元20B可以被折叠以便收纳,或者作为背垫使用。在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回弹套21B被一体地设置于所述气囊套13B。优选地,所述弹性棉22B被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回弹套21B。
所述慢回弹单元20B被对称地设置连接于所述充气单元10B的两侧,在佩戴时,所述慢回弹单元20B被用于支撑使用者的脸部,所述充气单元10B被用于佩戴至使用者的颈部后方,以支撑保护使用者颈部。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其中所述充气单元10B被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慢回弹单元20B,并且所述慢回弹单元20B包裹在所述充气单元10B的外侧。优选地,所述慢回弹单元20B的所述回弹套21B被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气囊套13B。更优选地,所述慢回弹单元20B通过魔术贴连接的方式连接于所述充气单元10B。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慢回弹单元20B与所述充气单元 10B的连接方式在此仅仅作为示例性的,而非限制。可选地,所述慢回弹单元20B通过扣接的方式连接于所述充气单元10B。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慢回弹单元 20B还可以被一体地连接于所述充气单元10B,例如,所述慢回弹单元20B的所述回弹套21B被以缝制连接的方式连接于所述气囊套13B。
所述颈枕进一步包括至少一连接件30B,其中所述连接件30B被用于连接所述颈枕的两侧,防止使用者在佩戴过程中从颈部脱离。相应地,所述连接件30B 进一步包括一第一连接单元31B和一第二连接单元32B,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单元31B和所述第二连接单元32B分别被设置于慢回弹单元20B的顶端。
参照本实用新型说明书附图之图4A至图4B所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第四较佳实施例的一颈枕在接下来的描述中被阐述。所述颈枕包括至少一充气单元10C 和至少一慢回弹单元20C,其中所述充气单元10C被设置于所述慢回弹单元20C。所述颈枕的所述充气单元10C可被调整地在一充气状态和一未充气状态之间切换,当所述充气单元10C处于所述充气状态时,所述充气单元10C处于膨胀状态,适于被佩戴至使用者的颈部,以供使用者佩戴辅助睡眠。当所述充气单元 10C未被充气时,所述慢回弹单元20C可被单独地使用配置使用者颈部,以辅助纠正坐姿。也就是说,所述颈枕具有两种不同的佩戴方式,以适应不同的使用场景。所述慢回弹单元20C是由慢回弹材料填充的结构,其中所述慢回弹材料是由聚氨酯慢回弹海绵,或者同类具有显著粘弹性的材料。
所述充气单元10C包括至少一充气囊11C和至少一阀门12C,其中所述阀门 12C被设置于所述充气囊11C,由所述阀门12C向所述充气囊11C中充入气体、流体或者气体与流体的混合物质,以填充所述充气囊11C,使所述充气单元10C 处于所述充气状态。所述充气囊11C进一步包括一第一气包膜111C和一第二气包膜112C,其中所述第一气包膜111C被密封地连接于所述第二气包膜112C,并且所述第一气包膜111C和所述第二气包膜112C为气密性结构材料。所述充气囊11C进一步设有至少一气室113C,其中所述第一气包膜111C和所述第二气包膜112C形成所述气室113C。所述气室113C被用于存储所述阀门12C充入的气体、流体或者气体与流体的混合物质。
依照本实用新型第四较佳实施例,其中所述阀门12C进一步包括一充气阀 121C和一排气阀122C,其中所述充气阀121C被用于向所述充气囊11C中充入填充气体,借由所述排气阀122C将所述充气囊11C中的气体排出至外界。
进一步地,所述颈枕进一步包括一气囊套13C,其中所述充气单元10C和所述慢回弹单元20C被设置于所述囊套13C,借由所述气囊套13C将所述充气单元10C和所述慢回弹单元20C保持在一起。所述气囊套13C进一步包括一第一保护套131C和一第二保护套132C,其中所述第一保护套131C和所述第二保护套132C被设置在一起形成一套腔133C。所述充气囊11C被所述阀门12C保持在所述套腔133C中。所述囊套13C进一步设有至少一锁合开关134C,其中所述所和开关134C被设置连接于所述囊套13C的所述第一保护套131C和所述第二保护套132C。
依照本实用新型第四较佳实施例,其中所述充气单元10C被设置围设在所述慢回弹单元20C外侧,也就是说,所述慢回弹单元20C位于靠近使用者的颈部一侧,能够与使用者的颈部接触,所述充气单元10C位于远离颈部一侧,用于支撑于身体的其它部位,或者支撑于外部物体,比如墙壁、椅背等。
所述充气单元10C进一步包括一第一充气支撑部14C,一第二充气支撑部 15C,以及一第三充气支撑部16C,其中所述第一充气支撑部14C,所述第二充气支撑部15C,以及所述第三充气支撑部16C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第一充气支撑部14C和所述第二充气支撑部15C被支撑于使用者的两肩部;所述第三充气支撑部16C被用于支撑使用者的颈部后侧。
优选地,所述第一充气支撑部14C进一步设有至少一第一气室141C,其中所述第二充气支撑部15C进一步设有至少一第二气室151C,其中所述第三充气支撑部16C进一步设有至少一第三气室161C。所述第一气室141C通过所述第二气室151C连通于所述第三气室161C。
如图4A至图4B所示,所述慢回弹单元20C被设置于所述气囊套13C中。在充气状态下,所述充气单元10的所述气室113中的气体的其他挤压支撑所述慢回弹单元20C,以使所述慢回弹单元20C向内变形,挤压佩戴人员的颈部。
所述慢回弹单元20C进一步包括一第一回弹支撑部23C,一第二回弹支撑部 24C,以及一第三回弹支撑部25C。在佩戴时,所述第一回弹支撑部23C被支撑在佩戴者的左肩部,由所述第一回弹支撑部23C向上地支撑使用者的左侧脸部;所述第二回弹支撑部24C被支撑在佩戴者的右肩部,由所述第二回弹支撑部24C 向上地支撑使用者的右侧脸部;所述第三回弹支撑部25C被支撑在佩戴者的肩部后方,由所述第三回弹支撑部25C保护佩戴者颈部。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充气单元10C贴合于所述慢回弹单元20C的外侧,由所述充气单元10C在充气状态下挤压所述慢回弹单元20C,以使所述慢回弹单元 20C被挤压变形,适于穿戴。
所述颈枕进一步包括至少一连接件30C,其中所述连接件30C被用于连接所述颈枕的两侧,防止使用者在佩戴过程中从颈部脱离。相应地,所述连接件30C 进一步包括一第一连接单元31C和一第二连接单元32C,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单元 31C和所述第二连接单元32C被设置于所述气囊套13C的顶端。
参照本实用新型说明书附图之图5A至图5B所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第五较佳实施例的一颈枕在接下来的描述中被阐述。所述颈枕包括至少两个充气单元 10D和至少一慢回弹单元20D,其中所述充气单元10D被设置于所述慢回弹单元20D。所述颈枕的所述充气单元10D可被调整地在一充气状态和一未充气状态之间切换,当所述充气单元10D处于所述充气状态时,所述充气单元10D处于膨胀状态,所述充气单元10D向外的支撑所述慢回弹单元20D,以使所述颈枕适于佩戴,辅助使用者纠正坐姿。当所述充气单元10D未被充气时,所述充气单元10D处于松弛状态,便于收纳所述颈枕。所述慢回弹单元20D是由慢回弹材料填充的结构,其中所述慢回弹材料是由聚氨酯慢回弹海绵,或者同类具有显著粘弹性的材料。
所述充气单元10D包括至少一充气囊11D和至少一阀门12D,其中所述阀门12D被设置于所述充气囊11D,由所述阀门12D向所述充气囊11D中充入气体、流体或者气体与流体的混合物质,以填充所述充气囊11D,使所述充气单元 10D处于所述充气状态。所述充气囊11D进一步包括一第一气包膜111D和一第二气包膜112D,其中所述第一气包膜111D被密封地连接于所述第二气包膜112D,并且所述第一气包膜111D和所述第二气包膜112D为气密性结构材料。所述充气囊11D进一步设有至少一气室113D,其中所述第一气包膜111D和所述第二气包膜112D形成所述气室113D。所述气室113D被用于存储所述阀门12D充入的气体、流体或者气体与流体的混合物质。
依照本实用新型第五较佳实施例,其中所述阀门12D进一步包括一充气阀 121D和一排气阀122D,其中所述充气阀121D被用于向所述充气囊11D中充入填充气体,借由所述排气阀122D将所述充气囊11D中的气体排出至外界。进一步地,所述颈枕进一步包括至少一气囊套13D,其中所述气囊套13D被设置包裹在所述充气囊11D外。所述气囊套13D进一步包括一第一保护套131D和一第二保护套132D,其中所述第一保护套131D和所述第二保护套132D被设置在一起形成一套腔133D。所述充气囊11D被所述阀门12D保持在所述套腔133D中。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慢回弹单元20D和所述充气单元10D被保持在所述气囊套 13D的所述套腔133D中。所述充气囊11D被所述阀门12D保持在所述套腔133D 中。所述气囊套13D进一步设有至少一锁合开关134D,其中所述所和开关134D 被设置连接于所述气囊套13D的所述第一保护套131D和所述第二保护套132D。
依照本实用新型第五较佳实施例,其中所述慢回弹单元20D的两端分别被设置一充气单元10D,由所述慢回弹单元20D将所述充气单元10D保持在所述套腔133D中。
如图5A至图5B所示,所述充气单元10D被对称地设置于所述慢回弹单元 20D的两侧,在佩戴时,所述慢回弹单元20D被用于支撑使用者的颈部后侧,所述充气单元10D被用于佩戴至使用者的颈部两侧,以支撑保护使用者颈部。也就是说,所述慢回弹单元20D位于后侧,用于支撑使用者的后侧,两所述充气单元10D位于两侧,用于支撑使用者的颈部两侧,或者靠近前部的位置。
参照本实用新型说明书附图之图6A至图6C所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第六较佳实施例的一颈枕在接下来的描述中被阐述。所述颈枕包括至少两个充气单元 10E和至少一慢回弹单元20E,其中所述充气单元10E被上下夹设于所述慢回弹单元20E。所述颈枕的所述充气单元10E可被调整地在一充气状态和一未充气状态之间切换,当所述充气单元10E处于所述充气状态时,所述充气单元10E处于膨胀状态,适于被佩戴至使用者的颈部,以供牵引使用者颈部。当所述充气单元10E未被充气时,所述慢回弹单元20E可被单独地使用配置使用者颈部,以辅助纠正坐姿。也就是说,所述颈枕具有两种不同的佩戴方式,以适应不同的使用场景。所述慢回弹单元20E是由慢回弹材料填充的结构,其中所述慢回弹材料是由聚氨酯慢回弹海绵,或者同类具有显著粘弹性的材料。
所述充气单元10E包括至少一充气囊11E和至少一阀门12E,其中所述阀门 12E被设置于所述充气囊11E,由所述阀门12E向所述充气囊11E中充入气体、流体或者气体与流体的混合物质,以填充所述充气囊11E,使所述充气单元10E 处于所述充气状态。所述充气囊11E进一步包括一第一气包膜111E和一第二气包膜112E,其中所述第一气包膜111E被密封地连接于所述第二气包膜112E,并且所述第一气包膜111E和所述第二气包膜112E为气密性结构材料。所述充气囊11E进一步设有至少一气室113E,其中所述第一气包膜111E和所述第二气包膜112E形成所述气室113E。所述气室113E被用于存储所述阀门12E充入的气体、流体或者气体与流体的混合物质。优选地,两个所述充气单元10E之间相互连通,通过所述阀门12E向相互连通的两个所述充气单元10E充气。更优选地,所述充气单元10E被对称地设置于所述慢回弹单元20E的上下两侧。
所述充气单元10E在充气状态下,所述颈枕被佩戴至使用者颈部,其中所述充气单元10E向上地支撑使用者头部,以向上地牵引使用者头部保持向上抬起的姿势。
依照本实用新型第六较佳实施例,其中所述阀门12E进一步包括一充气阀 121E和一排气阀122E,其中所述充气阀121E被用于向所述充气囊11E中充入填充气体,借由所述排气阀122E将所述充气囊11E中的气体排出至外界。进一步地,所述充气单元10E进一步包括至少一气囊套13E,其中所述气囊套13E 被设置包裹在所述充气囊11E外。所述气囊套13E进一步包括一第一保护套131E 和一第二保护套132E,其中所述第一保护套131E和所述第二保护套132E被设置在一起形成一套腔133E。所述充气囊11E被所述阀门12E保持在所述套腔133E中。所述气囊套13E进一步设有至少一锁合开关134E,其中所述所和开关 134E被设置连接于所述气囊套13E的所述第一保护套131E和所述第二保护套 132E。
依照本实用新型第六较佳实施例,其中所述充气单元10E被设置包裹在所述慢回弹单元20E外侧,所述充气单元10E进一步包括一第一充气支撑部14E,一第二充气支撑部15E,以及一第三充气支撑部16E,其中所述第一充气支撑部14E,所述第二充气支撑部15E,以及所述第三充气支撑部16E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第一充气支撑部14E和所述第二充气支撑部15E被支撑于使用者的两肩部;所述第三充气支撑部16E被用于支撑使用者的颈部后侧。
如图6A至图6C所示,所述慢回弹单元20E被叠置于所述充气单元10E之间,所述慢回弹单元20E的形状与所述充气单元10E的形状相同。详细地说,所述慢回弹单元20E进一步包括一回弹套21E和至少一弹性棉22E,其中所述弹性棉22E被设置于所述回弹套21E。在充气状态下,借由所述慢回弹单元20E 向上地支撑所述充气单元10E;在未充气状态下,单独地佩戴使用慢回弹单元20E。在本实用新型第六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回弹套21E被一体地设置于所述气囊套 13E。优选地,所述弹性棉22E被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回弹套21E。
所述慢回弹单元20E进一步包括一第一回弹支撑部23E,一第二回弹支撑部 24E,以及一第三回弹支撑部25E。在佩戴时,所述第一回弹支撑部23E被支撑在佩戴者的左肩部,由所述第一回弹支撑部23E向上地支撑使用者的左侧脸部;所述第二回弹支撑部24E被支撑在佩戴者的右肩部,由所述第二回弹支撑部24E 向上地支撑使用者的右侧脸部;所述第三回弹支撑部25E被支撑在佩戴者的肩部后方,由所述第三回弹支撑部25E保护佩戴者颈部。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六较佳实施例,其中所述充气单元10E 被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慢回弹单元20E,并且所述慢回弹单元20E包裹在所述充气单元10E的外侧。优选地,所述慢回弹单元20E的所述回弹套21E被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气囊套13E。更优选地,所述慢回弹单元20E通过魔术贴连接的方式连接于所述充气单元10E。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慢回弹单元20E与所述充气单元10E的连接方式在此仅仅作为示例性的,而非限制。可选地,所述慢回弹单元 20E通过扣接的方式连接于所述充气单元10E。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慢回弹单元 20E还可以被一体的连接于所述充气单元10E,例如,所述慢回弹单元20E的所述回弹套21E被以缝制连接的方式连接于所述气囊套13E。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的是,所述充气单元10E和所述慢回弹单元20E被叠置于所述气囊套13E。
在这种实施方式中,在竖直方向上,所述慢回弹单元20E位于两所述充气单元10E的中间,即,两所述充气单元10E提供直接的支撑作用,而所述慢回弹单元20E提供间接的支撑作用,即这种实施方式更适合对支撑硬度较大的需求,通过所述慢回弹单元20E间接地提供柔性变形空间。
所述颈枕进一步包括至少一连接件30E,其中所述连接件30E被用于连接所述颈枕的两侧,防止使用者在佩戴过程中从颈部脱离。相应地,所述连接件30E 进一步包括一第一连接单元31E和一第二连接单元32E,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单元 31E被设置于所述充气单元10E的所述第一慢回弹支撑部23E,所述第二连接单元32E被设置于所述第二慢回弹支撑部24E。
参照本实用新型说明书附图之图7所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第六较佳实施例的一颈枕在接下来的描述中被阐述。所述颈枕包括至少一充气单元10F和至少一慢回弹单元20F,其中所述充气单元10F内内置于所述慢回弹单元20F中。所述颈枕在充气状态下,所述充气单元10F被充气,其中所述充气单元10F被向外扩张地支撑所述慢回弹单元20F,以增大所述颈枕的整体体积。当所述颈枕在未充气状态下,所述颈枕的所述充气单元10F内部气体在所述慢回弹单元20F的挤压作用下被排出至外界。换言之,所述慢回弹单元20F向内挤压所述充气单元10F,使得所述颈枕的整体体积变小。
如图7所示,所述充气单元10F设有至少一气室113F,其中所述气室113F 被用于容纳充入的气体,以增大所述充气单元10F的气压。所述慢回弹单元20F 进一步包括一回弹套21F和至少一弹性棉22F,其中所述弹性棉22F被设置于所述回弹套21F。所述充气单元10F被内置地包裹于所述慢回弹单元20F的所述弹性棉22F中。
在这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充气单元10F位于所述慢回弹单元20F的中间,或者说,所述充气单元10F位于所述慢回弹单元20F的内部,即,所述慢回弹单元 20E提供直接的支撑作用,而所述充气单元10F提供间接的支撑作用,即这种实施方式更适合对支撑硬度较小的需求或者柔性的支撑需求,通过所述充气单元 10F间接地提供足够的支撑力。
依照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一颈枕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一充气单元10和一慢回弹单元20;和
将所述充气单元10结合于所述慢回弹单元。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Claims (16)
1.颈枕,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充气单元;和
一慢回弹单元,所述充气单元被设置于所述慢回弹单元形成适于被佩戴于使用者颈部的颈枕,所述充气单元包括至少一充气囊和至少一阀门,所述阀门被设置于所述充气囊,为所述充气囊充气或放气,所述充气单元包括一气囊套,所述气囊套被设置于所述充气囊的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枕,其中所述充气单元和所述慢回弹单元被至少部分地上下叠层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枕,其中所述慢回弹单元包括一回弹套和至少一弹性棉,所述弹性棉被容纳于所述回弹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颈枕,其中所述回弹套被一体地设置于所述气囊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枕,其中所述充气单元包括一体连接的一第一充气支撑部、一第二充气支撑部和一第三充气支撑部,所述第一充气支撑部用于被支撑于使用者的左侧肩部,所述第二充气支撑部用于被支撑于使用者的右侧肩部,所述第三充气支撑部被用于支撑使用者的颈部后侧,两所述慢回弹单元分别被设置于所述第一充气支撑部和所述第二充气支撑部的顶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颈枕,其中所述慢回弹单元包括一回弹套和至少一弹性棉,所述弹性棉被容纳于所述回弹套,所述回弹套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充气单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枕,其中所述慢回弹单元包括一第一回弹支撑部,一第二回弹支撑部以及一第三回弹支撑部,所述第一回弹支撑部用于被支撑于使用者的左侧肩部,所述第二回弹支撑部用于被支撑于使用者的右侧肩部,所述第三回弹支撑部被用于支撑使用者的颈部后侧,两所述充气单元分别被设置于所述第一回弹支撑部和第二回弹支撑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枕,其中所述充气单元包括一第一充气支撑部、一第二充气支撑部和一第三充气支撑部,所述第一充气支撑部用于被支撑于使用者的左侧肩部,所述第二充气支撑部用于被支撑于使用者的右侧肩部,所述第三充气支撑部被用于支撑使用者的颈部后侧,所述慢回弹单元包括一第一回弹支撑部,一第二回弹支撑部以及一第三回弹支撑部,所述第一回弹支撑部被设置于所述第一充气支撑部,所述第二回弹支撑部被设置于所述第二充气支撑部,所述第三回弹支撑部被设置于所述第三充气支撑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枕,其中所述慢回弹单元包括一体连接的一第一回弹支撑部,一第二回弹支撑部以及一第三回弹支撑部,所述第一回弹支撑部用于被支撑于使用者的左侧肩部,所述第二回弹支撑部用于被支撑于使用者的右侧肩部,所述第三回弹支撑部被用于支撑使用者的颈部后侧,所述充气单元包一第一充气支撑部、一第二充气支撑部和一第三充气支撑部,所述第一充气支撑部被设置于所述第一回弹支撑部的顶面,所述第二充气支撑部被设置于所述第二回弹支撑部的顶面,所述第三充气支撑部被设置于所述第三回弹支撑部的顶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颈枕,其中所述颈枕包括一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被设置于所述颈枕的两侧,以配合所述颈枕形成一闭合结构。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枕,其中所述慢回弹单元包括一第一回弹支撑部、一第二回弹支撑部以及一第三回弹支撑部,所述第一回弹支撑部适于被支撑于使用者的左肩部,所述第二回弹支撑部适于被支撑于使用者的右侧肩部,所述第三回弹支撑部适于被支撑于使用者的肩部后方,所述充气单元被设置于所述慢回弹单元的所述第三回弹支撑部的外侧。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枕,其中所述充气单元位于两个所述慢回弹单元之间,两所述慢回弹单元分别用于支撑使用者的颈部两侧,所述充气单元用于支撑使用者的颈部后侧。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枕,其中所述充气单元包括一体连接的一第一充气支撑部、一第二充气支撑部和一第三充气支撑部,所述第一充气支撑部用于被支撑于使用者的左侧肩部,所述第二充气支撑部用于被支撑于使用者的右侧肩部,所述第三充气支撑部被用于支撑使用者的颈部后侧,所述充气单元被围设在所述慢回弹单元的外侧。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枕,其中所述慢回弹单元位于两个所述充气单元之间,所述慢回弹单元被用于支撑使用者的颈部后侧,两所述充气单元分别被用于支撑使用者的颈部两侧。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枕,其中一所述慢回弹单元被下上夹设于两个所述充气单元之间形成适于被佩戴于使用者颈部的颈枕。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枕,其中所述充气单元被内置地包裹于所述慢回弹单元形成适于被佩戴于使用者颈部的颈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0905573 | 2018-09-19 | ||
CN201811090557 | 2018-09-19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036987U true CN212036987U (zh) | 2020-12-01 |
Family
ID=6984897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887358.3A Pending CN110916454A (zh) | 2018-09-19 | 2019-09-19 | 颈枕及其制造方法 |
CN201921565610.0U Active CN212036987U (zh) | 2018-09-19 | 2019-09-19 | 颈枕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887358.3A Pending CN110916454A (zh) | 2018-09-19 | 2019-09-19 | 颈枕及其制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2) | CN110916454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916454A (zh) * | 2018-09-19 | 2020-03-27 | 宁波卓艺家纺有限公司 | 颈枕及其制造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M319717U (en) * | 2006-11-03 | 2007-10-01 | Shapable Thing Co Ltd | Multi-gasbag typed inflation pillow |
CN201022564Y (zh) * | 2006-11-15 | 2008-02-20 | 欣泰有限公司 | 多气囊式充气枕 |
WO2014004888A2 (en) * | 2012-06-27 | 2014-01-03 | Sourcing Network International, Llc. | Support pillow |
CN202891357U (zh) * | 2012-11-15 | 2013-04-24 | 李俊 | 可调节保健枕 |
CN203762761U (zh) * | 2014-01-02 | 2014-08-13 | 康宝(天津)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u型枕 |
US20160007777A1 (en) * | 2014-07-11 | 2016-01-14 | Lisa Kyung Rim Gang | Travel Pillow |
US10051967B2 (en) * | 2016-04-05 | 2018-08-21 | King Chan | Adjustable thickness travel pillows |
CN206007432U (zh) * | 2016-07-05 | 2017-03-15 | 李燕 | 一种u型枕 |
CN206239005U (zh) * | 2016-09-22 | 2017-06-13 | 合肥工业大学 | 一种基于人体工程学的安全颈枕 |
CN207590411U (zh) * | 2017-07-03 | 2018-07-10 | 福建千佰億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可调节红豆杉睡眠u型枕 |
CN107362461A (zh) * | 2017-09-05 | 2017-11-21 | 湖州健凯康复产品有限公司 | 一种充气式颈部理疗装置 |
CN110916454A (zh) * | 2018-09-19 | 2020-03-27 | 宁波卓艺家纺有限公司 | 颈枕及其制造方法 |
-
2019
- 2019-09-19 CN CN201910887358.3A patent/CN110916454A/zh active Pending
- 2019-09-19 CN CN201921565610.0U patent/CN212036987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916454A (zh) * | 2018-09-19 | 2020-03-27 | 宁波卓艺家纺有限公司 | 颈枕及其制造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916454A (zh) | 2020-03-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2441342B1 (en) | Backpack with inflatable bladder | |
US6016582A (en) | Air support pillow top assembly | |
CN201814041U (zh) | 改进的手提电脑套以及与其相结合的背包 | |
CN204521094U (zh) | 颈椎牵引器 | |
JP3811066B2 (ja) | 肩ひも用緩衝具 | |
CN212036987U (zh) | 颈枕 | |
US6910227B2 (en) | Shock absorber for shoulder strap | |
CN213128837U (zh) | 床垫 | |
TWI787015B (zh) | 緩衝氣囊墊 | |
CN201700848U (zh) | 一种多用靠垫 | |
US20210186225A1 (en) | Hybrid pad | |
WO2009102319A1 (en) | Backpack with cushioning means | |
CN218922158U (zh) | 一种防护枕及充气式防护枕 | |
CN209915592U (zh) | 一种改进型头枕 | |
CN207411935U (zh) | 一种连裤腰枕 | |
CN208463385U (zh) | 折叠式护腰靠垫 | |
CN210989475U (zh) | 一种颈椎靠枕 | |
CN210870622U (zh) | 充气靠枕 | |
CN221012593U (zh) | 充气护颈枕 | |
CN212912161U (zh) | 具有颈枕功能的多用途背包 | |
CN210727382U (zh) | 小型颈垫组和颈垫单元 | |
CN216651835U (zh) | 一种沙发腰枕 | |
CN213961840U (zh) | 一种带气囊针织衫 | |
CN221469587U (zh) | 一种充气枕头 | |
CN214016836U (zh) | 气囊式办公椅垫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409 Address after: 315100 room 1404, No.7 Tianzhi lane, Shounan street, Yinzhou District, Ningbo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Ningbo Boran Health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15700 No. 17, grand road, Chengdong Industrial Park, Xiangshan County, Ningbo, Zhejiang Patentee before: NINGBO PLATFORM Inc.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