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78563U - 地毯与石材的收口结构 - Google Patents

地毯与石材的收口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078563U
CN212078563U CN202020394168.6U CN202020394168U CN212078563U CN 212078563 U CN212078563 U CN 212078563U CN 202020394168 U CN202020394168 U CN 202020394168U CN 212078563 U CN212078563 U CN 2120785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pet
stone
leveling layer
plate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39416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冰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Weiye Decoratio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Weiye Decora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Weiye Decoratio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Weiye Decora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39416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0785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0785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0785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地毯与石材的收口结构,其中,该结构包括第一找平层、石材、Z字形金属条及地毯,第一找平层包括相连的第一、第二区域;石材设于第一区域上,石材包括邻近第二区域的收口角,收口角包括相连的竖面及横面;Z字形金属条包括第一横板、第二横板及连接第一横板与第二横板的竖板,第一横板设于第二区域上,第一横板具有倒刺,第二横板设于横面上;地毯包括胶垫及毯体,胶垫设于第二区域上,且第一横板位于胶垫与竖板之间,毯体覆盖胶垫及第一横板,且毯体与第一横板通过倒刺连接,毯体靠近石材的端部与竖板连接。上述结构能降低石材飞边的概率以及降低地毯与石材的拼接处形成缝隙的概率。

Description

地毯与石材的收口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地毯与石材的收口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渐提高,室内装饰装修尤其是软装,已成为一种新的时尚潮流。在地面装饰中,地毯由于具有减少噪声、隔热及艺术美化等功能,因而被广泛的用于酒店、会议室、住宅等场所。在很多场所,存在地毯与石材共同使用的情况,因而地毯与石材的拼接成为了装修领域的研究重点。在相关技术中,地毯与石材拼接后,不能很好的保护石材,导致石材飞边,而且毯体与石材的拼接处有缝隙,导致杂物、脏物等垃圾进入地毯内,难于清理地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地毯与石材的收口结构,旨在降低石材飞边的概率以及降低地毯与石材的拼接处形成缝隙的概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地毯与石材的收口结构,包括:
第一找平层,用于设于楼板上,所述第一找平层包括相连的第一区域及第二区域;
石材,设于所述第一找平层的所述第一区域上,所述石材包括邻近所述第二区域的收口角,所述收口角包括相连的竖面及横面,所述竖面与所述第一找平层垂直,所述横面与所述第一找平层平行;
Z字形金属条,包括第一横板、第二横板及连接所述第一横板与所述第二横板的竖板,所述第一横板设于所述第一找平层的所述第二区域上,所述第一横板远离所述第一找平层的一侧具有倒刺,所述第二横板设于所述横面上,所述竖板与所述竖面相对设置;
地毯,包括胶垫及毯体,所述胶垫设于所述第一找平层的所述第二区域上,且所述第一横板位于所述胶垫与所述竖板之间,所述毯体覆盖所述胶垫及所述第一横板,且所述毯体与所述第一横板通过所述倒刺连接,所述毯体靠近所述石材的端部与所述竖板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固定钉,所述固定钉依次穿设于所述第一横板及所述第一找平层的所述第二区域上,以使得所述第一横板设于所述第一找平层的所述第二区域上。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横板包括第一平板部、第二平板部及连接所述第一平板部及所述第二平板部的中间部,所述第一平板部、所述第二平板部及所述中间部靠近所述第一找平层的一侧齐平,所述第一平板部及所述第二平板部远离所述第一找平层的一侧齐平,所述中间部凸出至所述第二平板部远离所述第一找平层的一侧外,所述倒刺设于所述中间部远离所述第一找平层的一侧上,所述固定钉依次穿设于所述第一平板部及所述第一找平层上,和/或所述固定钉依次穿设于所述第二平板部及所述第一找平层。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竖板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横板的厚度,且大于所述第一平板部的厚度。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找平层,所述第二找平层设于所述第一找平层的所述第二区域上,所述第一横板及所述胶垫设于所述第二找平层上。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横板与所述横面抵触;
或者,所述第二横板与所述横面之间设置有粘结层。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横板在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的排布方向上的宽度为0.5-2cm。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竖板与所述竖面抵触;
或者,所述竖板与所述竖面之间设置有粘结层。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胶垫为弹性胶垫。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毯体靠近所述石材的端部与所述竖板抵触;
或者,所述毯体靠近所述石材的端部与所述竖板之间设置有粘结层。
在上述地毯与石材的收口结构中,Z字形金属条的第一横板夹于倒刺板与第一找平层之间,从而在第一找平层上固定倒刺板的同时可以固定第一横板,非常便于安装Z字形金属条。而第二横板设于横面上,竖板与竖面相对设置,从而第二横板与竖板可以有效保护石材,避免石材飞边。而胶垫可以增大毯体与第一找平层的摩擦力,避免毯体滑动。而毯体与第一横板通过倒刺连接,可以进一步避免毯体滑动,而且可以避免毯体起翘。直接在Z字形金属条上设置倒刺的方式,相对于额外设置具有倒刺的倒刺板,倒刺板与Z字形金属条同时存在的方式,可以省略一个元件,简化形成地毯与石材的收口结构的步骤。而且毯体靠近石材的端部与竖板连接,从而可以进一步避免毯体起翘,还可以避免毯体与石材的拼接处有缝隙,从而可以避免杂物、脏物等垃圾进入地毯内,进而便于清理地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地毯与石材的收口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地毯与石材的收口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地毯与石材的收口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地毯与石材的收口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地毯与石材的收口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2423999410000031
Figure BDA0002423999410000041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地毯与石材的收口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及图2所示,该地毯与石材的收口结构10包括第一找平层100、石材200、Z字形金属条300及地毯400。
第一找平层100用于设于楼板20上。第一找平层100包括相连的第一区域100a及第二区域100b。
石材200设于第一找平层100的第一区域100a上。石材200包括邻近第二区域100b的收口角210。收口角210包括相连的竖面212及横面214,竖面212与第一找平层100大致垂直,横面214与第一找平层100大致平行。
Z字形金属条300包括第一横板310、第二横板320及连接第一横板310与第二横板320的竖板330。第一横板310设于第一找平层100的第二区域100b上,第一横板310具有倒刺312。第二横板320设于横面214上。竖板330与竖面212相对设置。
地毯400包括胶垫410及毯体420。胶垫410设于第一找平层100的第二区域100b上,且第一横板310位于胶垫410与竖板330之间。毯体420覆盖胶垫410及第一横板310,且毯体420与第一横板310通过倒刺312连接。而毯体420靠近石材100的端部与竖板330连接。
在上述地毯与石材的收口结构10中,第二横板320设于横面214上,竖板330与竖面212相对设置,从而第二横板320与竖板330可以有效保护石材200,避免石材200飞边。而胶垫410可以增大毯体420与第一找平层100的摩擦力,避免毯体420滑动。而毯体420与第一横板310通过倒刺312连接,可以进一步避免毯体420滑动,而且可以避免毯体420起翘。直接在Z字形金属条300上设置倒刺312的方式,相对于额外设置具有倒刺的倒刺板,倒刺板与Z字形金属条300同时存在的方式,可以省略一个元件,简化形成地毯与石材的收口结构10的步骤。
此外,毯体420靠近石材100的端部与竖板330连接,从而可以进一步避免毯体420起翘,还可以避免毯体420与石材100的拼接处有缝隙,从而可以避免杂物、脏物等垃圾进入地毯400内,进而便于清理地毯400。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胶垫410为弹性胶垫。如此,使得地毯400具有更好的弹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地毯与石材的收口结构10还包括固定钉500,固定钉500依次穿设于第一横板310及第一找平层100的第二区域100b上,以使得第一横板310设于第一找平层100的第二区域100b上。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固定钉500为水泥钉。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横板310、竖板330及第二横板320的厚度逐渐减小。如此,既能使得竖板330更好的填补毯体420与石材100之间的缝隙,还能避免因第二横板320的厚度过大而影响地毯与石材的收口结构10的整体效果,且能使得第一横板310具有一定厚度,以与毯体420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横板310包括第一平板部314、第二平板部316及连接第一平板部314及第二平板部316的中间部318。第一平板部314、第二平板部316及中间部318靠近第一找平层100的一侧齐平,第一平板部314及第二平板部316远离第一找平层100的一侧齐平,而中间部318凸出至第二平板部316远离第一找平层100的一侧外。倒刺312设于中间部318远离第一找平层100的一侧上。固定钉500依次穿设于第一平板部314及第一找平层100的第二区域100b上,和/或固定钉500依次穿设于第二平板部316及第一找平层100的第二区域100b上。如此,更利于第一横板310设于第一找平层100的第二区域100b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竖板330的厚度大于第二横板320的厚度,且大于第一平板部314的厚度。如此,既能使得竖板330更好的填补毯体420与石材100之间的缝隙,还能避免因第二横板320的厚度过大而影响地毯与石材的收口结构10的整体效果,且能便于第一平板部314、第二平板部316通过固定钉500与第一找平层100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地毯与石材的收口结构10还包括第二找平层600,第二找平层600设于第一找平层100的第二区域100b上。而第一横板310及胶垫410设于第二找平层600上。如此,可以通过调整第二找平层600的厚度,从而使得地毯400远离第一找平层100的一侧与石材100远离第一找平层100的一侧大致齐平,有效避免地毯400与石材100存在高度差,使得地毯与石材的收口结构10更加舒适,更具美观,使用寿命更长。
在具体施工过程中,石材100铺设完成后,再进行地毯400铺设,确定好地毯400的高度(通常小于石材100的高度),然后根据石材100与地毯400的高度差,在第一找平层100的第二区域100b上设置相应高度的第二找平层600。再在第二找平层600上设置第一横板310及胶垫410,同时在第一横板310上设置,最后在胶垫410及第一横板310上设置毯体420。从而使得设置于第二找平层600上的地毯400与石材100远离第一找平层100的一侧大致齐平,不存在高度差。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及图2所示,第二横板320与横面214抵触。如此,非常便于第二横板320与横面214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横板320与横面214抵触,且竖板330与竖面212抵触。如此,非常便于拆装Z字形金属条30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横板320与横面214抵触,且竖板330与竖面212之间设置有粘结层,也即竖板330与竖面212粘结。如此,可以使得Z字形金属条300与石材100的连接牢固。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粘结层为AB胶。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横板320与横面214之间设置有粘结层,也即第二横板320与横面214粘结。如此,可以使得Z字形金属条300与石材100的连接牢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横板320与横面214之间设置有粘结层,且竖板330与竖面212抵触。如此,非常便于竖板330与竖面212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横板320与横面214之间设置有粘结层,且竖板330与竖面212之间设置有粘结层。如此,可以使得Z字形金属条300与石材100的连接牢固。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粘结层为AB胶。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横板320在第一区域100a与第二区域100b的排布方向上的宽度为0.5-2cm。如此,既能很好的保护石材100,又能避免第二横板320的宽度过宽而影响地毯与石材的收口结构10的整体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毯体420靠近石材100的端部与竖板330抵触。如此,非常便于毯体420与Z字形金属条300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毯体420靠近石材100的端部与竖板330之间设置有粘结层700。如此,可以使得毯体420与Z字形金属条300的连接牢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地毯与石材的收口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找平层,用于设于楼板上,所述第一找平层包括相连的第一区域及第二区域;
石材,设于所述第一找平层的所述第一区域上,所述石材包括邻近所述第二区域的收口角,所述收口角包括相连的竖面及横面,所述竖面与所述第一找平层垂直,所述横面与所述第一找平层平行;
Z字形金属条,包括第一横板、第二横板及连接所述第一横板与所述第二横板的竖板,所述第一横板设于所述第一找平层的所述第二区域上,所述第一横板远离所述第一找平层的一侧具有倒刺,所述第二横板设于所述横面上,所述竖板与所述竖面相对设置;
地毯,包括胶垫及毯体,所述胶垫设于所述第一找平层的所述第二区域上,且所述第一横板位于所述胶垫与所述竖板之间,所述毯体覆盖所述胶垫及所述第一横板,且所述毯体与所述第一横板通过所述倒刺连接,所述毯体靠近所述石材的端部与所述竖板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毯与石材的收口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钉,所述固定钉依次穿设于所述第一横板及所述第一找平层的所述第二区域上,以使得所述第一横板设于所述第一找平层的所述第二区域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毯与石材的收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板包括第一平板部、第二平板部及连接所述第一平板部及所述第二平板部的中间部,所述第一平板部、所述第二平板部及所述中间部靠近所述第一找平层的一侧齐平,所述第一平板部及所述第二平板部远离所述第一找平层的一侧齐平,所述中间部凸出至所述第二平板部远离所述第一找平层的一侧外,所述倒刺设于所述中间部远离所述第一找平层的一侧上,所述固定钉依次穿设于所述第一平板部及所述第一找平层上,和/或所述固定钉依次穿设于所述第二平板部及所述第一找平层。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毯与石材的收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板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横板的厚度,且大于所述第一平板部的厚度。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毯与石材的收口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找平层,所述第二找平层设于所述第一找平层的所述第二区域上,所述第一横板及所述胶垫设于所述第二找平层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毯与石材的收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横板与所述横面抵触;
或者,所述第二横板与所述横面之间设置有粘结层。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毯与石材的收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横板在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的排布方向上的宽度为0.5-2cm。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毯与石材的收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板与所述竖面抵触;
或者,所述竖板与所述竖面之间设置有粘结层。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毯与石材的收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垫为弹性胶垫。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毯与石材的收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毯体靠近所述石材的端部与所述竖板抵触;
或者,所述毯体靠近所述石材的端部与所述竖板之间设置有粘结层。
CN202020394168.6U 2020-03-24 2020-03-24 地毯与石材的收口结构 Active CN2120785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94168.6U CN212078563U (zh) 2020-03-24 2020-03-24 地毯与石材的收口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94168.6U CN212078563U (zh) 2020-03-24 2020-03-24 地毯与石材的收口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078563U true CN212078563U (zh) 2020-12-04

Family

ID=735629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394168.6U Active CN212078563U (zh) 2020-03-24 2020-03-24 地毯与石材的收口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07856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387661B1 (ko) 건축용 널판재의 연결 시스템
CN212078563U (zh) 地毯与石材的收口结构
CN212078562U (zh) 地毯与石材的收口结构
KR100739009B1 (ko) 고정클립, 이를 이용한 마루구조 및 그의 시공방법
JPS63107649A (ja) 床材
JP2836839B2 (ja) 沈み込み防止部材
US20170321431A1 (en) Hard flooring plank and wall panel plank
JP2007126922A (ja) 巾木及びその取付構造
AU2016102370A4 (en) Hard flooring plank and wall panel plank
JPH0539145Y2 (zh)
CN210672979U (zh) 一种具有边角快速固定机构的地毯铺贴结构
JP3030651U (ja) 軽量畳の敷設構造
KR100940333B1 (ko) 경사부를 갖는 바닥시공재 및 이를 이용한 바닥시공방법
JP3225355U (ja) 床材
CN214658408U (zh) 一种安装有装饰玻璃板的墙体结构
JPH05118091A (ja) 水切り材
JPH0428388Y2 (zh)
JP2966813B2 (ja) 玄関の床構造
JPH0617939Y2 (ja) サイディングボ−ド
JPH06490Y2 (ja) 天井パネル
JPH0420091Y2 (zh)
JP2842556B2 (ja) 床構造
JP2533754Y2 (ja) 木質系防音床板
TWM271046U (en) Combination floor and connection fastener thereof
JP2557684Y2 (ja) 建築用下地材並びにその下地材を用いた躯体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