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73911U - 车辆和车舱域控制器 - Google Patents

车辆和车舱域控制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073911U
CN212073911U CN202020646919.9U CN202020646919U CN212073911U CN 212073911 U CN212073911 U CN 212073911U CN 202020646919 U CN202020646919 U CN 202020646919U CN 212073911 U CN212073911 U CN 2120739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processing chip
video processing
gas
camer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64691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轲
曾珊优
张宣彪
孙牵宇
黎建平
周群艳
许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Sensetime Linga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Sensetime Linga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Sensetime Linga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Sensetime Linga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64691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0739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0739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0739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osed-Circuit Television Systems (AREA)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车辆和车舱域控制器。所述车辆包括车主体,还包括:摄像头组,包括安装在车舱外的至少一个第一摄像头和/或安装在车舱内的至少一个摄像头;车舱域控制器,包括:视频处理芯片,与所述摄像头组连接,能够基于所述摄像头组的视频生成车主体控制指令;微控制单元,通过串行外设接口与所述视频处理芯片连接,并通过控制器局域网络总线接口和/或以太网接口与所述车主体连接,以将所述车主体控制指令发送给所述车主体。

Description

车辆和车舱域控制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和车舱域控制器。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消费者对汽车的性能等各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智能汽车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关注。相关技术中,车舱域控制器的功能较为单一,难以满足用户对智能汽车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车辆和车舱域控制器的技术方案。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车主体,还包括:
摄像头组,包括安装在车舱外的至少一个第一摄像头和/或安装在车舱内的至少一个摄像头;
车舱域控制器,包括:
视频处理芯片,与所述摄像头组连接,能够基于所述摄像头组的视频生成车主体控制指令;
微控制单元,通过串行外设接口与所述视频处理芯片连接,并通过控制器局域网络总线接口和/或以太网接口与所述车主体连接,以将所述车主体控制指令发送给所述车主体。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车舱域控制器能够融合来自于车舱外和车舱内的多个摄像头的多路视频流进行车主体控制,使用同一硬件平台实现更多的视觉相关功能,降本增效。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视频处理芯片包括神经网络处理器。
在该实现方式中,通过采用神经网络处理器对来自于摄像头组的视频流进行处理,由此能够提高视频处理结果的准确性,并能提高视频处理速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摄像头安装在以下至少一个位置上:所述车辆的B柱、至少一个车门、至少一个后视镜。
通过在以上位置安装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摄像头,由此能够便于采集待用车的人员的人脸视频。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安装在车舱内的至少一个摄像头包括:
至少一个第二摄像头,朝向车舱内的驾驶区安装;
和/或,
至少一个第三摄像头,朝向车舱内的非驾驶区安装。
在该实现方式中,根据来自于至少一个第二摄像头的视频流,可以实现DMS的功能和/或驾驶员与车辆之间的交互;和/或,根据来自于至少一个第三摄像头的视频流,可以进行车舱内监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车主体包括:车身控制模块;所述微控制单元,通过所述控制器局域网络总线接口和/或所述以太网接口与所述车身控制模块连接,以将所述车主体控制指令发送给所述车身控制模块;
和/或,
所述车主体包括:多媒体控制器;所述微控制单元,通过所述控制器局域网络总线接口和/或所述以太网接口与所述多媒体控制器连接,以将所述车主体控制指令发送给所述多媒体控制器。
根据该实现方式,微控制单元可以基于CAN、CAN-FD和以太网中的至少之一对车主体中的车身控制模块和/或多媒体控制器进行控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车舱域控制器还包括:解串器,通过低电压差分信号接口与所述摄像头组连接,通过移动产业处理器接口与所述视频处理芯片连接;和/或,串行器,通过移动产业处理器接口与所述视频处理芯片连接,通过低电压差分信号接口与所述车主体中的多媒体控制器和/或显示屏连接;
和/或,
所述车舱域控制器还包括:以太网交换机,通过以太网接口分别与所述视频处理芯片和所述摄像头组连接,和/或,通过以太网接口与所述视频处理芯片连接,并通过以太网接口与所述多媒体控制器和/或所述显示屏连接;
和/或,
所述视频处理芯片通过集成电路内置音频总线接口与所述多媒体控制器和/或所述显示屏连接。
根据该实现方式,能够实现输入到视频处理芯片的视频流的解串和/或从视频处理芯片输出的视频的加串;和/或,视频处理芯片可以通过以太网接收来自于摄像头组的视频流,视频处理芯片可以通过以太网向多媒体控制器和/或显示屏发送视频;和/或,视频处理芯片可以通过集成电路内置音频总线接口向多媒体控制器和/或显示屏发送视频。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车辆还包括:
距离传感器和/或微动开关,与所述微控制单元连接,向所述微控制单元发送距离传感信号和/或触发动作信号,以使所述微控制单元根据接收到的所述距离传感信号和/或触发动作信号唤醒所述视频处理芯片。
在该实现方式中,通过微控制单元响应于所述距离传感器检测到人接近所述车辆,或者响应于微动开关被触摸,唤醒所述视频处理芯片,由此能够实现无感唤醒刷脸开车门的功能。另外,在该实现方式中,在微控制单元接收到所述距离传感信号和/或触发动作信号之前,视频处理芯片可以处于休眠状态以保持低功耗运行,从而能够降低车舱域控制器的运行功耗。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距离传感器安装在以下至少一个位置上:所述车辆的B柱、至少一个车门、至少一个后视镜、所述车辆的车舱内;
和/或,
所述微动开关安装在以下至少一个位置上:至少一个车门的门把手、所述车辆的B柱。
在该实现方式中,通过在上述位置安装距离传感器,由此能够方便获得车外想要上车的用户与所述车辆之间的距离;通过在上述位置安装微动开关,由此能够方便用户在上车前触发微动开关。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车主体包括:电源电路,分别与所述车主体、所述视频处理芯片和所述微控制单元连接;
所述车舱域控制器包括:电容电路,与所述视频处理芯片连接,用于在所述电源电路处于异常供电状态时放电,以为所述视频处理芯片供电;和/或,所述车舱域控制器还包括:重力传感器,通过串行外设接口与所述微控制单元连接,向所述微控制单元发送重力传感信号,以使所述微控制单元根据接收到的所述重力传感信号控制所述视频处理芯片;
所述车辆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与所述视频处理芯片连接。
根据该实现方式,在电源电路处于异常供电状态(例如异常掉电)时,电容电路可以提供短时间的供电,以便视频处理芯片对所述电源电路处于异常供电状态之前获取的至少部分视频流进行存储,例如,视频处理芯片可以对所述电源电路处于异常供电状态的前几秒获取的视频流进行存储,这段时间的视频往往对异常供电(例如掉电)分析具有重要作用;和/或,通过微控制单元接收来自于重力传感器的加速度信息,由此能够及时发现车辆的加速度异常的情况,例如能够及时发现车辆发生碰撞的情况,从而当车辆发生碰撞或者严重颠簸后,能够根据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中的视频进行后续分析。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容电路包括:
超级电容,与所述视频处理芯片连接,用于在所述电源电路处于正常供电状态时充电,并在所述电源电路处于异常供电状态时放电,以为所述视频处理芯片供电。
根据该实现方式,在电源电路处于异常供电状态时,超级电容可以为视频处理芯片提供短时间的供电,以便视频处理芯片对所述电源电路处于异常供电状态之前获取的至少部分视频流进行存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摄像头组还包括至少一个前视摄像头和/或环视摄像头,所述至少一个前视摄像头安装在车舱内或车舱外,所述环视摄像头安装在车舱外。
在该实现方式中,根据来自于至少一个前视摄像头和/或环视摄像头的视频流,可以实现ADAS功能。根据来自于至少一个前视摄像头和/或环视摄像头的视频流,还可以实现DVR行车记录仪的功能,实现音视频信息的记录。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环视摄像头的数量为多个;
所述车主体包括:显示屏,与所述视频处理芯片连接,用于显示所述视频处理芯片根据多个所述环视摄像头的视频拼接得到的全景视频。
在该实现方式中,显示屏可以用于显示所述视频处理芯片根据多个所述环视摄像头的视频拼接得到的全景视频,由此可以方便驾驶员观察车辆的周边环境,从而可以方便驾驶员泊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至少一个前视摄像头安装在以下至少一个位置上:内后视镜上、左后视镜、右后视镜、前车牌架、前挡风玻璃;
和/或,
在以下至少一个位置上安装有所述环视摄像头:所述车辆的前格栅、后格栅、左后视镜、右后视镜、前车牌架、后车牌架。
通过在上述位置安装前视摄像头,能够采集到车辆前方的视频流;通过在上述位置安装环视摄像头,能够采集到车辆周围的视频流。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舱域控制器,包括:
视频处理芯片,能够基于摄像头组的视频生成车主体控制指令;
微控制单元,通过串行外设接口与所述视频处理芯片连接,并通过控制器局域网络总线接口和/或以太网接口向车主体发送所述车主体控制指令。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视频处理芯片包括神经网络处理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车舱域控制器还包括:解串器,通过移动产业处理器接口与所述视频处理芯片连接;和/或,串行器,通过移动产业处理器接口与所述视频处理芯片连接;
和/或,
所述车舱域控制器还包括:以太网交换机,通过以太网接口与所述视频处理芯片连接;
和/或,
所述视频处理芯片包括:集成电路内置音频总线接口。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车舱域控制器还包括:
电容电路,与所述视频处理芯片连接,用于在车辆的电源电路处于异常供电状态时放电,以为所述视频处理芯片供电。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容电路包括:
超级电容,与所述视频处理芯片连接,用于在所述电源电路处于正常供电状态时充电,并在所述电源电路处于异常供电状态时放电,以为所述视频处理芯片供电。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微控制单元还包括距离传感器接口和/或微动开关接口,能够根据距离传感信号和/或触发动作信号唤醒所述视频处理芯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车舱域控制器还包括:
重力传感器,通过串行外设接口与所述微控制单元连接,向所述微控制单元发送重力传感信号,以使所述微控制单元根据接收到的所述重力传感信号控制所述视频处理芯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车舱域控制器还包括:
无线上网模块和/或蓝牙模块,与所述视频处理芯片连接。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车舱域控制器能够融合来自于车舱外和车舱内的多个摄像头的多路视频流进行车主体控制,使用同一硬件平台实现更多的视觉相关功能,降本增效。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而非限制本公开。
根据下面参考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及方面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这些附图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说明本公开的技术方案。
图1示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的一示意图。
图2示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的另一示意图。
图3示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的另一示意图。
图4示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车舱域控制器300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公开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
在这里专用的词“示例性”意为“用作例子、实施例或说明性”。这里作为“示例性”所说明的任何实施例不必解释为优于或好于其它实施例。
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术语“至少一种”表示多种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中的至少两种的任意组合,例如,包括A、B、C中的至少一种,可以表示包括从A、B和C构成的集合中选择的任意一个或多个元素。
另外,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公开,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没有某些具体细节,本公开同样可以实施。在一些实例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手段、元件和电路未作详细描述,以便于凸显本公开的主旨。
图1示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的一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车辆包括车主体100,还包括:摄像头组200,包括安装在车舱外的至少一个第一摄像头和/或安装在车舱内的至少一个摄像头;车舱域控制器300,包括:视频处理芯片310,与所述摄像头组200连接,能够基于所述摄像头组200的视频生成车主体控制指令;微控制单元(MicroControllerUnit,MCU)320,通过串行外设接口(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SPI)与所述视频处理芯片310连接,并通过控制器局域网络(Controller Area Network,CAN)总线接口和/或以太网接口与所述车主体100连接,以将所述车主体控制指令发送给所述车主体100。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摄像头可以用于采集人脸识别所需的视频流,视频处理芯片310可以用于进行人脸识别,以实现刷脸开车门的功能。安装在车舱内的至少一个摄像头可以用于采集车舱内的视频流,也可以用于采集车舱外的视频流。即,安装在车舱内的摄像头可以包括朝向车舱内安装的摄像头和/或朝向车舱外安装的摄像头。视频处理芯片310可以与所述摄像头组200中的各个摄像头分别连接。微控制单元320可以用于负责与车舱域控制器300外部的通信。例如,微控制单元320可以用于负责与车主体100进行通信,以对车主体100进行控制。微控制单元320还可以用于对车舱域控制器300的I/O(Input/Output,输入/输出)管脚进行控制。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视频处理芯片310和所述微控制单元320可以分别包括串行外设接口,所述视频处理芯片310与所述微控制单元320可以通过串行外设接口通信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车舱域控制器300可以安装在车舱内非热源且不可见的位置。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车舱域控制器300能够融合来自于车舱外和车舱内的多个摄像头的多路视频流进行车主体控制,使用同一硬件平台实现更多的视觉相关功能,降本增效。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视频处理芯片310包括: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NPU)。在该实现方式中,通过采用神经网络处理器对来自于摄像头组200的视频流进行处理,由此能够提高视频处理结果的准确性,并能提高视频处理速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摄像头安装在以下至少一个位置上:所述车辆的B柱、至少一个车门、至少一个后视镜。通过在以上位置安装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摄像头,由此能够便于采集待用车的人员的人脸视频。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摄像头包括ToF(Time of Flight,飞行时间)摄像头。通过采用ToF摄像头,可以实现3D(3Dimensions,三维)人脸识别,从而能够提高人脸识别的准确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安装在车舱内的至少一个摄像头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摄像头,朝向车舱内的驾驶区安装。在该实现方式中,第二摄像头可以用于采集车舱内驾驶区的视频流,即,第二摄像头可以用于采集驾驶员的视频流。根据来自于至少一个第二摄像头的视频流,可以实现DMS(Driver Monitor System,驾驶员监控系统)的功能和/或驾驶员与车辆之间的交互。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摄像头安装在以下至少一个位置:A柱、仪表盘、中控台。在该实现方式中,第二摄像头可以安装在主驾驶座附近,以采集驾驶员的视频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安装在车舱内的至少一个摄像头包括:至少一个第三摄像头,朝向车舱内的非驾驶区安装。在该实现方式中,第三摄像头可以用于采集车舱内非驾驶区的视频流。根据来自于至少一个第三摄像头的视频流,可以进行车舱内监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三摄像头安装在内后视镜上。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车主体100包括:车身控制模块(BCM,BodyControlModule);所述微控制单元320,通过控制器局域网络总线接口和/或以太网接口与所述车身控制模块连接,以将所述车主体控制指令发送给所述车身控制模块。根据该实现方式,微控制单元320可以基于CAN、CAN-FD(Controller Area Network with FlexibleData-rate,灵活数据传输率的控制器局域网络)和以太网(Ethernet)中的至少之一对车主体100中的车身控制模块进行控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以太网接口可以是RGMII(Reduced GigabitMediaIndependent Interface,精简比特介质独立接口)。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车主体100包括:多媒体控制器;所述微控制单元,通过所述控制器局域网络总线接口和/或所述以太网接口与所述多媒体控制器连接,以将所述车主体控制指令发送给所述多媒体控制器。根据该实现方式,微控制单元320能够基于CAN、CAN-FD和以太网中的至少之一对车主体100中的多媒体控制器进行控制,例如,可以控制多媒体控制器进行音乐的播放。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车舱域控制器300还包括:解串器,通过低电压差分信号(Low-Voltage Differential Signaling,LVDS)接口与所述摄像头组200连接,通过移动产业处理器接口(Mobile Industry Processor Interface,MIPI)与所述视频处理芯片310连接;和/或,串行器,通过移动产业处理器接口与所述视频处理芯片310连接,通过低电压差分信号接口与所述车主体100中的多媒体控制器和/或显示屏连接。在该实现方式中,所述摄像头组200中的任一摄像头可以包括LVDS接口,所述解串器可以包括LVDS接口,所述摄像头组200中的任一摄像头与所述解串器可以通过LVDS接口通信连接。所述解串器和所述视频处理芯片310可以分别包括MIPI,所述解串器与所述视频处理芯片310可以通过MIPI通信连接。所述串行器和所述视频处理芯片310可以分别包括MIPI,所述串行器与所述视频处理芯片310可以通过MIPI通信连接。车主体100可以包括多媒体控制器和/或显示屏,多媒体控制器和/或显示屏可以包括LVDS接口,所述串行器可以包括LVDS接口,所述串行器与多媒体控制器和/或显示屏可以通过LVDS接口通信连接。作为该实现方式的一个示例,摄像头组200中的不同摄像头可以连接不同的解串器,各个解串器分别与视频处理芯片310连接。作为该实现方式的另一个示例,摄像头组200中的不同摄像头可以连接同一解串器,该解串器与视频处理芯片310连接。根据该实现方式,能够实现输入到视频处理芯片310的视频流的解串和/或从视频处理芯片310输出的视频的加串。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车舱域控制器300还包括:以太网交换机,通过以太网接口分别与所述视频处理芯片310和所述摄像头组200连接,和/或,通过以太网接口与所述视频处理芯片310连接,并通过以太网接口与所述多媒体控制器和/或所述显示屏连接。
在该实现方式中,所述以太网交换机可以包括以太网接口,所述视频处理芯片310可以包括以太网接口,所述摄像头组200中的任一摄像头可以包括以太网接口,所述摄像头组200中的任一摄像头可以通过以太网接口与以太网交换机通信连接,以将视频流发送至以太网交换机,视频处理芯片310可以通过以太网接口与以太网交换机通信连接,以从以太网交换机接收视频流。
在该实现方式中,所述多媒体控制器和/或所述显示屏可以包括以太网接口,视频处理芯片310可以通过以太网接口与以太网交换机通信连接,以将视频发送至以太网交换机,所述多媒体控制器和/或所述显示屏可以通过以太网接口与以太网交换机通信连接,以从以太网交换机接收视频,即,所述视频处理芯片310可以通过所述以太网交换机向所述多媒体控制器和/或所述显示屏发送视频。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视频处理芯片310通过集成电路内置音频(Inter-ICSound,I2S)总线接口与所述多媒体控制器和/或所述显示屏连接。根据该实现方式,视频处理芯片310可以通过I2S总线接口向所述多媒体控制器和/或所述显示屏发送视频。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显示屏可以包括HDMI(High DefinitionMultimediaInterface,高清多媒体接口)。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车辆还包括:距离传感器和/或微动开关,与所述微控制单元320连接,向所述微控制单元320发送距离传感信号和/或触发动作信号,以使所述微控制单元320根据接收到的所述距离传感信号和/或触发动作信号唤醒所述视频处理芯片。在该实现方式中,距离传感器可以向微控制单元320发送距离传感信号,微动开关可以向微控制单元320发送触发动作信号。例如,距离传感器可以将检测到的距离作为距离传感信号发送给微控制单元320,以由微控制单元320根据距离判断是否有人接近所述车辆。微动开关可以响应于检测到被触摸,生成触发动作信号。作为该实现方式的一个示例,所述距离传感器可以包括红外测距传感器、超声波测距传感器和蓝牙传感器等中的至少之一。在该实现方式中,通过微控制单元320响应于所述距离传感器检测到人接近所述车辆,唤醒所述视频处理芯片310,由此能够实现无感唤醒刷脸开车门的功能。在该实现方式中,所述微动开关可以安装在门把手的位置。用户触摸微动开关之后,可以唤醒刷脸开车门的功能。通过微控制单元320响应于微动开关被触摸,唤醒所述视频处理芯片310,也能方便唤醒刷脸开车门的功能。
在该实现方式中,在微控制单元320接收到所述距离传感信号和/或触发动作信号之前,视频处理芯片310可以处于休眠状态,即,在检测到人接近所述车辆或者检测到所述微动开关被触摸之前,视频处理芯片310可以处于休眠状态以保持低功耗运行。根据该实现方式,能够降低车舱域控制器300的运行功耗。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视频处理芯片310可以是SoC(System on Chip,系统级芯片)。作为该实现方式的一个示例,刷脸开车门的算法模块可以放置在SoC的Boot阶段运行。在SoC被唤醒之后,可以快速地进行人脸识别并得到人脸识别结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距离传感器安装在以下至少一个位置上:所述车辆的B柱、至少一个车门、至少一个后视镜、所述车辆的车舱内;和/或,所述微动开关安装在以下至少一个位置上:至少一个车门的门把手、所述车辆的B柱。在该实现方式中,通过在上述位置安装距离传感器,由此能够方便获得车外想要上车的用户与所述车辆之间的距离;通过在上述位置安装微动开关,由此能够方便用户在上车前触发微动开关。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车主体100包括:电源电路,分别与所述车主体100、所述视频处理芯片310和所述微控制单元320连接;所述车舱域控制器300包括:电容电路,与所述视频处理芯片310连接,用于在所述电源电路处于异常供电状态时放电,以为所述视频处理芯片310供电;和/或,所述车舱域控制器300还包括:重力传感器,通过串行外设接口与所述微控制单元320连接,向所述微控制单元320发送重力传感信号,以使所述微控制单元320根据接收到的所述重力传感信号控制所述视频处理芯片310;所述车辆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与所述视频处理芯片310连接。
相关技术中,当意外发生(例如发生紧急碰撞)导致车辆的供电中断时,由于车辆突然失去供电支持,导致无法将意外发生时的相关视频数据保存下来,而这段时间的视频数据往往是意外发生时最重要的记录数据。根据上述实现方式,在意外发生(例如发生紧急碰撞)导致车辆的电源电路处于异常供电状态(例如异常掉电)时,电容电路可以提供短时间的供电,以便视频处理芯片310对所述电源电路处于异常供电状态之前获取的至少部分视频流进行存储,例如,视频处理芯片310可以对所述电源电路处于异常供电状态之前的预设时长获取的视频流进行存储,这段时间的视频数据相对于其他视频数据而言,对于分析车辆故障或事故原因有着重要的价值,通过该实现方式可以及时保存这些重要视频数据。
在该实现方式中,重力传感器可以用于检测所述车辆的加速度,并可以向微控制单元320发送重力传感信号。例如,重力传感器可以将检测到加速度作为重力传感信号发送给微控制单元320,微控制单元320可以根据接收的重力传感信号判断车辆是否加速度异常。微控制单元320可以响应于车辆的加速度异常,控制视频处理芯片310进行视频存储。例如,微控制单元320可以响应于车辆的加速度异常,控制视频处理芯片310将获取的至少部分视频流存储在所述车主体100或所述车舱域控制器300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中。通过微控制单元320接收来自于重力传感器的加速度信息,由此能够及时发现车辆的加速度异常的情况,例如能够及时发现车辆发生碰撞的情况。根据该实现方式,当车辆发生碰撞或者严重颠簸后,能够根据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中的视频进行后续分析。在该实现方式中,所述重力传感器和所述微控制单元320可以分别包括串行外设接口,所述重力传感器与所述微控制单元320可以通过串行外设接口通信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微控制单元320还可以用于对所述电源电路进行管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容电路包括:超级电容,与所述视频处理芯片310电连接,用于在所述电源电路处于正常供电状态时充电,并在所述电源电路处于异常供电状态时放电,以为所述视频处理芯片310供电。其中,超级电容又名电化学电容,可以利用活性炭多孔电极和电解质组成的双电层结构获得较大的容量,容量范围可以是0.1F至1000F。根据该实现方式,在电源电路处于异常供电状态时,超级电容可以为视频处理芯片310提供短时间的供电,以便视频处理芯片310对所述电源电路处于异常供电状态之前获取的至少部分视频流进行存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摄像头组200还包括至少一个前视摄像头和/或环视摄像头,所述至少一个前视摄像头安装在车舱内或车舱外,所述环视摄像头安装在车舱外。在该实现方式中,所述环视摄像头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部署,例如可以部署4个环视摄像头。在该实现方式中,根据来自于至少一个前视摄像头和/或环视摄像头的视频流,可以实现ADAS(Advanced Driving Assistance System,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功能。根据来自于至少一个前视摄像头和/或环视摄像头的视频流,还可以实现DVR(DigitalVideoRecorder,数字视频录像机)行车记录仪的功能,实现音视频信息的记录。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前视摄像头安装在以下至少一个位置上:内后视镜上、左后视镜、右后视镜、前车牌架、前挡风玻璃。其中,前视摄像头可以朝向车辆的前方安装。例如,若前视摄像头安装在内后视镜上,则前视摄像头可以朝向车辆的前方,即朝向车外。通过在上述位置安装前视摄像头,能够采集到车辆前方的视频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环视摄像头的数量为多个;所述车主体100包括:显示屏,与所述视频处理芯片310连接,用于显示所述视频处理芯片根据多个所述环视摄像头的视频拼接得到的全景视频。在该实现方式中,显示屏可以用于显示所述视频处理芯片根据多个所述环视摄像头的视频拼接得到的全景视频,由此可以方便驾驶员观察车辆的周边环境,从而可以方便驾驶员泊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以下至少一个位置上安装有所述环视摄像头:所述车辆的前格栅、后格栅、左后视镜、右后视镜、前车牌架、后车牌架。通过在上述位置安装环视摄像头,能够采集到车辆周围的视频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车辆还可以包括毫米波雷达和/或激光雷达。
图2示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的另一示意图。如图2所示,所述车辆包括车主体100、摄像头组200和车舱域控制器300,其中,摄像头组200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摄像头210、至少一个第二摄像头220、至少一个第三摄像头230、至少一个前视摄像头240和环视摄像头250,车舱域控制器300包括相互连接的视频处理芯片310和微控制单元320,视频处理芯片310分别与至少一个第一摄像头210、至少一个第二摄像头220、至少一个第三摄像头230、至少一个前视摄像头240和环视摄像头250连接,微控制单元320与车主体100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车舱域控制器300还包括:无线上网(Wi-Fi)模块和/或蓝牙模块,与所述视频处理芯片310连接。在该实现方式中,Wi-Fi模块和/或蓝牙模块可以用于向显示屏和/或车主终端发送所述视频处理芯片310处理得到的视频。根据该实现方式,所述视频处理芯片310可以通过所述Wi-Fi模块和/或所述蓝牙模块向显示屏和/或车主终端发送视频。
图3示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的另一示意图。在图3所示的示例中,车舱域控制器中的视频处理芯片可以是SoC,SoC通过SPI与MCU连接。摄像头组可以包括第一摄像头、第二摄像头、第三摄像头、前视摄像头和环视摄像头。车载域控制器可以包括解串器,解串器可以通过LVDS接口与摄像头组连接,通过MIPI与SoC连接。在另一个例子中,车载域控制器可以包括以太网交换机,以太网交换机可以通过RGMII分别与SoC和摄像头组连接。所述车舱域控制器还可以包括与SoC连接的超级电容。与SoC连接的存储器可以包括LPDDR4(LowPower Double Date Rate 4,第四代低功耗双倍数据速率)存储器、EMMC(Embedded MultiMedia Card,嵌入式多媒体卡)和SD(Secure Digital,安全数码)卡。SoC可以包括SD卡接口。SoC可以包括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接口,SoC可以基于USB2.0或者USB3.0等与外部通信。车舱域控制器可以包括与SoC连接的Wi-Fi模块和/或蓝牙模块,SoC可以通过Wi-Fi模块和/或蓝牙模块与外部通信。车舱域控制器还可以包括串行器,串行器通过MIPI与SoC连接。所述车主体可以包括显示屏,串行器可以通过LVDS接口与显示屏连接。串行器可以采用TI和/或Maxim芯片等来实现。在另一个例子中,车舱域控制器可以包括以太网交换机,以太网交换机通过RGMII分别与SoC和显示屏连接。SoC还可以通过I2S总线接口与显示屏连接。MCU也可以通过RGMII与以太网交换机连接,以通过以太网向外部输出视频,例如,可以向车主终端发送视频。车载域控制器可以包括与MCU连接的收发器(Transceiver),例如,收发器可以是UART(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收发器可以包括CAN总线接口,以通过CAN总线和/或CAN-FD总线对车主体进行控制。MCU还可以与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连接,例如,LED的数量可以为2个。MCU可以包括LED驱动器,以实现对LED的控制。车舱域控制器还可以包括重力传感器,重力传感器通过SPI与MCU连接。车舱域控制器还可以包括PMIC(Power ManagementIntegrated Circuit,电源管理集成电路),PMIC可以分别与MCU和SoC连接。PMIC还可以与BAT(Battery,蓄电池)、ACC(Accessory,附件)/IGN(IGnition On,点火器)、GND(电线接地端)连接。所述车辆还可以包括与MCU连接的距离传感器和/或微动开关。
图4示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车舱域控制器300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所述车舱域控制器300包括:视频处理芯片310,能够基于摄像头组的视频生成车主体控制指令;微控制单元320,通过串行外设接口与所述视频处理芯片310连接,并通过CAN总线接口和/或以太网接口向车主体发送所述车主体控制指令。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视频处理芯片310和所述微控制单元320可以分别包括串行外设接口,所述视频处理芯片310与所述微控制单元320可以通过串行外设接口通信连接。所述微控制单元320包括控制器局域网络总线接口和/或以太网接口,微控制单元320可以基于CAN、CAN-FD和以太网中的至少之一对车主体进行控制。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车舱域控制器300能够融合来自于车舱外和车舱内的多个摄像头的多路视频流进行车主体控制,使用同一硬件平台实现更多的视觉相关功能,降本增效。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视频处理芯片310包括:神经网络处理器。在该实现方式中,通过采用神经网络处理器对来自于摄像头组的视频流进行处理,由此能够提高视频处理结果的准确性,并能提高视频处理速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视频处理芯片310包括:移动产业处理器接口和/或以太网接口。根据该实现方式,视频处理芯片310可以通过移动产业处理器接口和/或以太网接口获取摄像头组的视频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车舱域控制器300还包括:解串器,通过移动产业处理器接口与所述视频处理芯片310连接;和/或,串行器,通过移动产业处理器接口与所述视频处理芯片310连接。根据该实现方式,能够实现输入到视频处理芯片310的视频流的解串和/或从视频处理芯片310输出的视频的加串。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车舱域控制器300还包括:以太网交换机,通过以太网接口与所述视频处理芯片310连接。根据该实现方式,视频处理芯片310可以通过以太网接口与以太网交换机通信连接,以从以太网交换机接收视频流,和/或通过所述以太网交换机向所述多媒体控制器和/或所述显示屏发送视频。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视频处理芯片包括:集成电路内置音频总线接口。根据该实现方式,视频处理芯片310可以通过I2S总线接口向所述多媒体控制器和/或所述显示屏发送视频。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车舱域控制器还包括:电容电路,与所述视频处理芯片连接,用于在车辆的电源电路处于异常供电状态时放电,以为所述视频处理芯片供电。根据该实现方式,在电源电路处于异常供电状态(例如异常掉电)时,电容电路可以提供短时间的供电,以便视频处理芯片310对所述电源电路处于异常供电状态之前获取的至少部分视频流进行存储,例如,视频处理芯片310可以对所述电源电路处于异常供电状态的前几秒获取的视频流进行存储,这段时间的视频往往对异常供电(例如掉电)分析具有重要作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容电路包括:超级电容,与所述视频处理芯片310电连接,用于在所述电源电路处于正常供电状态时充电,并在所述电源电路处于异常供电状态时放电,以为所述视频处理芯片310供电。根据该实现方式,在电源电路处于异常供电状态时,超级电容可以为视频处理芯片310提供短时间的供电,以便视频处理芯片310对所述电源电路处于异常供电状态之前获取的至少部分视频流进行存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微控制单元320还包括距离传感器接口和/或微动开关接口,能够根据距离传感信号和/或触发动作信号唤醒所述视频处理芯片310。
在该实现方式中,微控制单元320可以通过距离传感器接口与距离传感器连接,以接收距离传感器发送的距离传感信号。微控制单元320可以通过微动开关接口与微动开关连接,以接收微动开关发送的触发动作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车舱域控制器300还包括:重力传感器,通过串行外设接口与所述微控制单元320连接,向所述微控制单元320发送重力传感信号,以使所述微控制单元320根据接收到的所述重力传感信号控制所述视频处理芯片310。在该实现方式中,重力传感器可以用于检测所述车辆的加速度,在加速度异常时,视频处理芯片310可以将获取的至少部分视频流存储在所述车主体或所述车舱域控制器300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中。通过微控制单元320接收来自于重力传感器的加速度信息,由此能够及时发现车辆的加速度异常的情况,例如能够及时发现车辆发生碰撞的情况。根据该实现方式,当车辆发生碰撞或者严重颠簸后,能够根据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中的视频进行后续分析。在该实现方式中,所述重力传感器和所述微控制单元320可以分别包括串行外设接口,所述重力传感器与所述微控制单元320可以通过串行外设接口通信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车舱域控制器300还包括:无线上网模块和/或蓝牙模块,与所述视频处理芯片310连接。在该实现方式中,Wi-Fi模块和/或蓝牙模块可以用于向显示屏和/或车主终端发送所述视频处理芯片310处理得到的视频。根据该实现方式,所述视频处理芯片310可以通过所述Wi-Fi模块和/或所述蓝牙模块向显示屏和/或车主终端发送视频。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车舱域控制器30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FAKRA输入接口和至少一个FAKRA输出接口。例如,FAKRA输入接口的数量可以为3个。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微控制单元320可以包括GPIO(General PurposeInputOutput,通用输入输出)接口。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微控制单元320可以包括I2C(Inter-IntegratedCircuit,集成电路内部)总线接口。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视频处理芯片310可以获取ISP(Internet ServiceProvider,互联网服务提供商)提供的服务。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视频处理芯片310可以包括视频编译码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视频处理芯片310可以包括CPU(Central 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器)内核。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车舱域控制器300还可以包括RTC(Real Time Clock,实时时钟)芯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视频处理芯片310可以包括JTAG(Joint Test ActionGroup,联合测试工作组)接口;和/或,微控制单元320可以包括JTAG接口。
本公开实施例中的车舱域控制器还可以依据整车需求进行功能的裁剪与扩展,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公开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的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它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各实施例。

Claims (12)

1.一种车辆,包括车主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摄像头组,包括安装在车舱外的至少一个第一摄像头和/或安装在车舱内的至少一个摄像头;
车舱域控制器,包括:
视频处理芯片,与所述摄像头组连接,能够基于所述摄像头组的视频生成车主体控制指令;
微控制单元,通过串行外设接口与所述视频处理芯片连接,并通过控制器局域网络总线接口和/或以太网接口与所述车主体连接,以将所述车主体控制指令发送给所述车主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还包括:
距离传感器和/或微动开关,与所述微控制单元连接,向所述微控制单元发送距离传感信号和/或触发动作信号,以使所述微控制单元根据接收到的所述距离传感信号和/或触发动作信号唤醒所述视频处理芯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距离传感器安装在以下至少一个位置上:所述车辆的B柱、至少一个车门、至少一个后视镜、所述车辆的车舱内;
和/或,
所述微动开关安装在以下至少一个位置上:至少一个车门的门把手、所述车辆的B柱。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主体包括:电源电路,分别与所述车主体、所述视频处理芯片和所述微控制单元连接;
所述车舱域控制器包括:电容电路,与所述视频处理芯片连接,用于在所述电源电路处于异常供电状态时放电,以为所述视频处理芯片供电;和/或,所述车舱域控制器还包括:重力传感器,通过串行外设接口与所述微控制单元连接,向所述微控制单元发送重力传感信号,以使所述微控制单元根据接收到的所述重力传感信号控制所述视频处理芯片;
所述车辆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与所述视频处理芯片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电路包括:
超级电容,与所述视频处理芯片连接,用于在所述电源电路处于正常供电状态时充电,并在所述电源电路处于异常供电状态时放电,以为所述视频处理芯片供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视频处理芯片包括神经网络处理器;和/或,
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摄像头安装在以下至少一个位置上:所述车辆的B柱、至少一个车门、至少一个后视镜;和/或,
所述车主体包括:车身控制模块;所述微控制单元,通过所述控制器局域网络总线接口和/或所述以太网接口与所述车身控制模块连接,以将所述车主体控制指令发送给所述车身控制模块;和/或,
所述车主体包括:多媒体控制器;所述微控制单元,通过所述控制器局域网络总线接口和/或所述以太网接口与所述多媒体控制器连接,以将所述车主体控制指令发送给所述多媒体控制器;和/或,
安装在车舱内的至少一个摄像头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摄像头,朝向车舱内的驾驶区安装;和/或,至少一个第三摄像头,朝向车舱内的非驾驶区安装;和/或,
所述车舱域控制器还包括:解串器,通过低电压差分信号接口与所述摄像头组连接,通过移动产业处理器接口与所述视频处理芯片连接;和/或,串行器,通过移动产业处理器接口与所述视频处理芯片连接,通过低电压差分信号接口与所述车主体中的多媒体控制器和/或显示屏连接;和/或,
所述车舱域控制器还包括:以太网交换机,通过以太网接口分别与所述视频处理芯片和所述摄像头组连接,和/或,通过以太网接口与所述视频处理芯片连接,并通过以太网接口与所述多媒体控制器和/或所述显示屏连接;和/或,
所述视频处理芯片通过集成电路内置音频总线接口与所述多媒体控制器和/或所述显示屏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摄像头组还包括至少一个前视摄像头和/或环视摄像头,所述至少一个前视摄像头安装在车舱内或车舱外,所述环视摄像头安装在车舱外;和/或,
所述环视摄像头的数量为多个;所述车主体包括:显示屏,与所述视频处理芯片连接,用于显示所述视频处理芯片根据多个所述环视摄像头的视频拼接得到的全景视频;和/或,
所述至少一个前视摄像头安装在以下至少一个位置上:内后视镜上、左后视镜、右后视镜、前车牌架、前挡风玻璃;和/或,
在以下至少一个位置上安装有所述环视摄像头:所述车辆的前格栅、后格栅、左后视镜、右后视镜、前车牌架、后车牌架。
8.一种车舱域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视频处理芯片,能够基于摄像头组的视频生成车主体控制指令;
微控制单元,通过串行外设接口与所述视频处理芯片连接,并通过控制器局域网络总线接口和/或以太网接口向车主体发送所述车主体控制指令。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舱域控制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舱域控制器还包括:电容电路,与所述视频处理芯片连接,用于在车辆的电源电路处于异常供电状态时放电,以为所述视频处理芯片供电;和/或,
所述车舱域控制器还包括:重力传感器,通过串行外设接口与所述微控制单元连接,向所述微控制单元发送重力传感信号,以使所述微控制单元根据接收到的所述重力传感信号控制所述视频处理芯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舱域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电路包括:
超级电容,与所述视频处理芯片连接,用于在所述电源电路处于正常供电状态时充电,并在所述电源电路处于异常供电状态时放电,以为所述视频处理芯片供电。
11.根据权利要求8至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舱域控制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微控制单元还包括距离传感器接口和/或微动开关接口,能够根据距离传感信号和/或触发动作信号唤醒所述视频处理芯片。
12.根据权利要求8至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舱域控制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视频处理芯片包括神经网络处理器;和/或,
所述车舱域控制器还包括:解串器,通过移动产业处理器接口与所述视频处理芯片连接;和/或,串行器,通过移动产业处理器接口与所述视频处理芯片连接;和/或,
所述车舱域控制器还包括:以太网交换机,通过以太网接口与所述视频处理芯片连接;和/或,
所述视频处理芯片包括:集成电路内置音频总线接口;和/或,
所述车舱域控制器还包括:无线上网模块和/或蓝牙模块,与所述视频处理芯片连接。
CN202020646919.9U 2020-04-24 2020-04-24 车辆和车舱域控制器 Active CN2120739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46919.9U CN212073911U (zh) 2020-04-24 2020-04-24 车辆和车舱域控制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46919.9U CN212073911U (zh) 2020-04-24 2020-04-24 车辆和车舱域控制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073911U true CN212073911U (zh) 2020-12-04

Family

ID=735972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646919.9U Active CN212073911U (zh) 2020-04-24 2020-04-24 车辆和车舱域控制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073911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00002A (zh) * 2021-05-26 2021-08-03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主动安全域控制器、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WO2021212504A1 (zh) * 2020-04-24 2021-10-28 上海商汤临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车辆和车舱域控制器
WO2021212506A1 (zh) * 2020-04-24 2021-10-28 上海商汤临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车辆、视觉域控制器、视频数据处理方法、设备和介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212504A1 (zh) * 2020-04-24 2021-10-28 上海商汤临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车辆和车舱域控制器
WO2021212506A1 (zh) * 2020-04-24 2021-10-28 上海商汤临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车辆、视觉域控制器、视频数据处理方法、设备和介质
CN113200002A (zh) * 2021-05-26 2021-08-03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主动安全域控制器、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073911U (zh) 车辆和车舱域控制器
WO2021212504A1 (zh) 车辆和车舱域控制器
CN111516640B (zh) 车门控制方法、车辆、系统、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US20070131755A1 (en) Left/right side direction switching mechanism of traveling data recorder for vehicle
JP6100267B2 (ja) 車両を監視するシステム
CN105774653A (zh) 一种基于车联网的车辆安全监控系统
CN105185030B (zh) 一种车载生命监控报警系统
CN110562271A (zh) 基于车辆智能座舱的人脸识别装置、车辆智能座舱及车辆
CN210212246U (zh) 一种汽车座舱域控制系统
CN205971052U (zh) 一种车辆360°全景监控安全装置
CN204309689U (zh) 一种汽车后视镜结构
WO2024061137A1 (zh) 车载座舱感知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11754739A (zh) 一种基于声波探测的车载手机遗忘告警系统
CN112712043A (zh) 一种智能座舱图像处理系统
CN212890108U (zh) 一种车辆全景控制显示系统
CN206067619U (zh) 带行车记录仪、etc和can总线防拆卸的多功能内后视镜
CN216352440U (zh) 一种运营车辆智能计价接单终端
CN202783016U (zh) 可复位车载主机系统
CN203132556U (zh) 车载信息终端
CN207433379U (zh) 集成开门预警功能的360°全景泊车系统
CN110562198A (zh) 基于车辆智能座舱的指纹识别装置、车辆智能座舱及车辆
CN205326933U (zh) 一种后视镜
CN216659748U (zh) 一种车辆主动预警智能设备
CN210680561U (zh) 一种模块化集成车内后视镜
CN220114544U (zh) 车用电子后视镜、防盗系统和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