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42498U - 一种曲轴热模锻新型模具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曲轴热模锻新型模具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042498U
CN212042498U CN202020332169.8U CN202020332169U CN212042498U CN 212042498 U CN212042498 U CN 212042498U CN 202020332169 U CN202020332169 U CN 202020332169U CN 212042498 U CN212042498 U CN 2120424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e
mould
cavity
forging
flow limi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33216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平
潘成海
董旭刚
陈多
阚泽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Dajiang Jiexin Forg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Dajiang Jiexin Forg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Dajiang Jiexin Forg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Dajiang Jiexin Forg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33216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0424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0424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0424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rg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曲轴热模锻新型模具结构,包括与热模锻压力机固连的上模、下模,上模内设有上型腔,下模内设有与上型腔相对的下型腔,其特征在于:模具前、后端沿型腔边沿分别设有前、后限流部;前限流部包括设于下模的第一凸起部,设于上模的第二凸起部,以及设于上模并与所述第一凸起部配合的前凹陷部,第二凸起部设于第一凸起部与上型腔之间;后限流部包括设于下模的后凸起部,以及设于上模并与后凸起部相配合的后凹陷部;下型腔内设有槽;下模长边两侧设有机械手夹持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前、后限流部限制金属流动,减少前后两端形成的飞边,定位槽实现坯料精准定位,锻件侧面均匀飞边及机械手夹持部,实现自动化生产。

Description

一种曲轴热模锻新型模具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锻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曲轴热模锻新型模具结构。
背景技术
曲轴是发动机里面的一种关键部件,大部分采用锻造成形,其典型的工艺流程为:下料→感应加热→制坯、预锻、终锻→切边→校正→热处理→抛丸→探伤→表面处理→包装→入库。一般采用圆柱形的坯料在热模锻压力机上锻造成型,目前现有的锻造模具,考虑工人操作的原因,模具两端都没有设置限制金属流动利于成型的工艺结构,造成锻件两头飞边过大,材料利用率低。曲轴锻造时,由于人工生产操作,坯料的摆放由工人凭经验和操作技能控制,造成有摆放不到位后,出现的产品报废。原有曲轴模具只针对锻件的成型进行了优化和设计,对锻件两侧形成的飞边没有要求,在如今自动化生产的要求下,锻件两侧均匀分布的飞边对机械手和机器人的自动夹持操作极为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曲轴热模锻新型模具结构,通过在模具前后两端设置限流部,从而限制前、后两端飞边产生,同时使锻件两侧形成均匀飞边,方便机械手夹持,在下型腔内设置定位槽,有效提高锻件质量。
为实现上述功能,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曲轴热模锻新型模具结构,用于热模锻压力机上曲轴自动化生产,包括分别与所述热模锻压力机固连的上模、下模,所述上模内设有上型腔,所述下模内设有与所述上型腔相对的下型腔,其特征在于:模具前端沿所述上型腔、下型腔边沿设有前限流部,模具后端沿所述上型腔、下型腔边沿设有后限流部;所述前限流部包括设于下模上向上凸起的第一凸起部,设于所述上模向下凸起的第二凸起部,以及设于所述上模上并与所述第一凸起部相配合的前凹陷部,所述第二凸起部设于所述第一凸起部与上型腔之间;所述后限流部包括设于所述下模上向上凸起的后凸起部,以及设于所述上模上并与所述后凸起部相配合的后凹陷部;所述下型腔底部中间设有用于坯料定位的定位槽;所述下模长边两侧设有凹陷的机械手夹持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凸起部、第二凸起部及前凹陷部所有侧边均竖直设置,其中第一凸起部前端面与第二凸起部后端面距离为0.5mm~1.5mm。
进一步的,所述后凸起部外侧面上端向前倾斜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槽为横截面呈圆弧形的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机械手夹持部宽度为50~70mm,深度为30~50mm。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前、后限流部限制金属流动,减少前后两端形成的飞边,定位槽实现坯料精准定位,同时锻件侧面形成的均匀飞边及下模上设置的机械手夹持部,实现自动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曲轴热模锻新型锻造模具上模、下模合模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C-C剖视图。
图3是前限流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后限流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一种曲轴热模锻新型锻造模具下模结构示意图,坯料放置后。
图6是图5的A-A剖视图。
图7是图6的B-B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一种如图1至图7所示的曲轴热模锻新型模具结构,用于热模锻压力机上曲轴自动化生产,包括分别与所述热模锻压力机固连的上模1、下模2,所述上模1内设有上型腔11,所述下模2内设有与所述上型腔11相对的下型腔21,其特征在于:模具前端沿所述上型腔11、下型腔21边沿设有前限流部4,模具后端沿所述上型腔11、下型腔21边沿设有后限流部5;所述前限流部4包括设于下模2上向上凸起的第一凸起部41,设于所述上模1向下凸起的第二凸起部42,以及设于所述上模1上并与所述第一凸起部41相配合的前凹陷部43,所述第二凸起部42设于所述第一凸起部41与上型腔11之间;所述后限流部5包括设于所述下模2上向上凸起的后凸起部51,以及设于所述上模1上并与所述后凸起部51相配合的后凹陷部52;所述下型腔21底部中间设有用于坯料3定位的定位槽6;所述下模2长边两侧设有凹陷的机械手夹持部7。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凸起部41、第二凸起部42及前凹陷部43所有侧边均竖直设置,其中第一凸起部41前端面与第二凸起部42后端面距离为1mm。
进一步的,所述后凸起部51外侧面上端向前倾斜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槽6为横截面呈圆弧形的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机械手夹持部7宽度为60mm,深度为40mm。
通过计算机软件仿真模拟及实际生产验证,本实用新型的曲轴热模锻新型模具,可以有效控制前后两端形成的飞边,并且在锻造过程中使锻件两侧边形成均匀的飞边,两侧的飞边用于机械手转运夹持,避免直接夹持零件对零件造成损伤。
随模具型腔形状设置的前限流部4及后限流部5,利用挤压成型结构,使用较小的间隙,即前限流部4中第一凸起部41和第二凸起部42间隙仅1mm,避免在成型时产生立毛刺,同时由于挤压成型结构会产生较大的阻力,有利于金属在型腔里的充填,能有效提高材料的利用率。实际使用过程中,锻件前、后两端几乎不产生飞边,且无较大的毛刺等锻造缺陷。
原模具使用时,由于人工生产操作,坯料的摆放由工人凭经验和操作技能控制,造成有摆放不到位后,出现的产品报废。增加定位槽6后,坯料在模具中具有唯一的定位位置,坯料能精确的摆放到模具型腔内,避免产生坯料窜动,提高了产品制造的合格率。同时不依赖与工人的经验及操作技能,降低了对操作工的要求。机械手放置坯料时同样适用。
下模2两侧设置的机械手夹持部7,便于机械手、机器人等夹持锻件两侧的飞边,对锻件进行转运,精确完成各锻造工序的操作,实现自动化生产。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5)

1.一种曲轴热模锻新型模具结构,用于热模锻压力机上曲轴自动化生产,包括分别与所述热模锻压力机固连的上模(1)、下模(2),所述上模(1)内设有上型腔(11),所述下模(2)内设有与所述上型腔(11)相对的下型腔(21),其特征在于:模具前端沿所述上型腔(11)、下型腔(21)边沿设有前限流部(4),模具后端沿所述上型腔(11)、下型腔(21)边沿设有后限流部(5);所述前限流部(4)包括设于下模(2)上向上凸起的第一凸起部(41),设于所述上模(1)向下凸起的第二凸起部(42),以及设于所述上模(1)上并与所述第一凸起部(41)相配合的前凹陷部(43),所述第二凸起部(42)设于所述第一凸起部(41)与上型腔(11)之间;所述后限流部(5)包括设于所述下模(2)上向上凸起的后凸起部(51),以及设于所述上模(1)上并与所述后凸起部(51)相配合的后凹陷部(52);所述下型腔(21)底部中间设有用于坯料(3)定位的定位槽(6);所述下模(2)长边两侧设有凹陷的机械手夹持部(7)。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曲轴热模锻新型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部(41)、第二凸起部(42)及前凹陷部(43)所有侧边均竖直设置,其中第一凸起部(41)前端面与第二凸起部(42)后端面距离为0.5mm~1.5mm。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曲轴热模锻新型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凸起部(51)外侧面上端向前倾斜设置。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曲轴热模锻新型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6)为横截面呈圆弧形的凹槽。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曲轴热模锻新型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手夹持部(7)宽度为50~70mm,深度为30~50mm。
CN202020332169.8U 2020-03-17 2020-03-17 一种曲轴热模锻新型模具结构 Active CN2120424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32169.8U CN212042498U (zh) 2020-03-17 2020-03-17 一种曲轴热模锻新型模具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32169.8U CN212042498U (zh) 2020-03-17 2020-03-17 一种曲轴热模锻新型模具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042498U true CN212042498U (zh) 2020-12-01

Family

ID=735290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332169.8U Active CN212042498U (zh) 2020-03-17 2020-03-17 一种曲轴热模锻新型模具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04249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51646A (zh) * 2021-08-25 2021-12-07 第一拖拉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模锻制坯的弯曲模具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51646A (zh) * 2021-08-25 2021-12-07 第一拖拉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模锻制坯的弯曲模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24355B (zh) 薄壁环形件成型模具及成型方法
CN201921942U (zh) 斜楔弯曲整形模具
CN212042498U (zh) 一种曲轴热模锻新型模具结构
CN110252938A (zh) 核电液压阻尼器用缸体锻件的锻造成型方法
CN112846029B (zh) 一种采用u形展宽预成形结构的前轴压弯预成形工艺
CN104439914B (zh) S形梁类件制造方法
CN106623742B (zh) 一种高效的汽车镂空前轴锻造方法
CN214768660U (zh) 一种防模具开裂的煤截齿模具结构
CN106270326B (zh) 大船用导轨模锻件的锻造方法及锻造模具
CN105171365B (zh) 一种深腔薄壁法兰件复合锻造成型方法
CN105964846A (zh) 一种空心凸齿类锻件及其成形方法
CN106583620A (zh) 船用柴油机曲柄弯曲锻造工具和方法
CN208357746U (zh) 一种方便铸造金属液排气的柴油机排气管用铸造模具
CN206215772U (zh) 一种具有辅助拉延凸模的汽车侧围外板拉延模具
CN207272071U (zh) 一种钻杆接头一模两件锻造模具
CN114192712B (zh) 大型l形中空薄壁管道的模锻成形模具及模锻成形方法
CN206204145U (zh) 一种三板成型的热弯模具
CN209849788U (zh) 一种深腔曲轴成型锻模
CN2344107Y (zh) 一种新型铝合金组合挤压模
CN209206240U (zh) 加深钣金件折弯模具
CN203390061U (zh) 一种适于冲孔的低熔点合金模具
CN207308726U (zh) 加强板拉延模具
CN114192710B (zh) 异形吊耳随形成型装置
CN114147160B (zh) 异形吊耳随形成型的锻制方法
CN207982019U (zh) 一种钢板整形冲孔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