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39659U - 单机湿式除尘器 - Google Patents

单机湿式除尘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039659U
CN212039659U CN202020428430.4U CN202020428430U CN212039659U CN 212039659 U CN212039659 U CN 212039659U CN 202020428430 U CN202020428430 U CN 202020428430U CN 212039659 U CN212039659 U CN 2120396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tering area
filtering
area
brush
filter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42843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路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042843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0396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0396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0396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Of Particles Using Liqui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单机湿式除尘器,机身、进风装置、喷液装置、第一过滤区、第二过滤区、沉淀区和出风装置,进风装置设置在第一过滤区的上方,喷液装置包括多个第一喷液口和多个第二喷液口,第一喷液口设置在第一过滤区,第二喷液口设置在第二过滤区,沉淀区位于第一过滤区和第二过滤区的下方,出风装置设置在第二过滤区的上方,废气由进风装置送入第一过滤区,经第一过滤区过滤后,再进入第二过滤区过滤,再由出风装置送至外界。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单机湿式除尘器,过滤成本低,吸力强劲,过滤效果好,过滤设备部件方便清理,且不易损坏,维修成本非常低,沉淀易清理,对于风机、水泵的要求低,节能。

Description

单机湿式除尘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除尘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单机湿式除尘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除尘装置,非亲水性粉尘如果运用湿式除尘法过滤时,因没有过滤膜等物理过滤,所以很难清理干净,粉尘也难以收集,所以一般非亲水性粉尘通常是使用干式除尘的居多,通过干式除尘,粉尘的处理率可达 70%—80%,但是,干式除尘也具有一定的问题,如:当用干式除尘时,一些易燃性的粉尘,如喷塑性(橡胶)粉尘易爆炸;一台干式除尘设备的成本约为20万元。而之前本公司发明的另一种水除尘设备也不能完全满足上述除尘要求,经测试,其只能用于金属粉尘,针对于非亲水粉尘的处理效果较差,因此,有必要研发一种既可用于亲水粉尘又可用于非亲水粉尘的除尘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单机湿式除尘器,来解决上述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单机湿式除尘器,包括:机身、进风装置、喷液装置、第一过滤区、第二过滤区、沉淀区和出风装置,所述进风装置、喷液装置、第一过滤区、第二过滤区、沉淀区和出风装置均设置在所述机身内,所述进风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过滤区的上方,所述喷液装置包括多个第一喷液口和多个第二喷液口,所述第一喷液口设置在所述第一过滤区,所述第二喷液口设置在所述第二过滤区,所述第二过滤区的设置位置低于所述第一过滤区的设置位置,所述第一过滤区连通所述第二过滤区,所述沉淀区位于所述第一过滤区和第二过滤区的下方,所述出风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过滤区的上方,废气由所述进风装置送入所述第一过滤区,经第一过滤区过滤后,再进入所述第二过滤区过滤,再由出风装置送至外界。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单机湿式除尘器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过滤区包括多个第一叶片、第一密封板、第一滤筒、第一毛刷、第一固定杆和第一固定座,所述第一密封板呈圆锥形,所述第一滤筒为圆柱形,所述第一密封板设置在所述第一滤筒的上方,并且与所述第一滤筒的顶端固定连接,多个第一叶片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一密封板上,并且与所述第一密封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滤筒上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一滤孔,所述第一毛刷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滤筒的外筒壁上,所述第一喷液口对准所述第一叶片的下侧边沿,所述第一固定杆活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固定座上,所述第一固定杆插入所述第一滤筒中,并与所述第一滤筒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座与所述机身固定,当所述第一喷液口喷出过滤液时,所述过滤液射向所述第一叶片,带动所述第一叶片转动,使得所述第一滤筒转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单机湿式除尘器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过滤区包括多个第二叶片、第二密封板、第二滤筒、第二毛刷、第一洗涤池、第二固定杆和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二密封板呈圆锥形,所述第二滤筒为横向放置的圆柱形,所述第二密封板设置在所述第二滤筒的一侧,并且与所述第二滤筒的一侧固定连接,多个第二叶片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二密封板上,并且与所述第二密封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滤筒上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二滤孔,所述第二毛刷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滤筒的外筒壁上,所述第二喷液口对准所述第二叶片的边沿和/或对准所述第二毛刷,所述第二固定杆活动连接在所述第二固定座上,所述第二固定杆插入所述第二滤筒中,并与所述第二滤筒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毛刷接触所述第一洗涤池中的过滤液,所述第二固定座与所述机身固定,当所述第二喷液口喷出过滤液时,所述过滤液射向所述第二叶片和/或第二毛刷,带动所述第二叶片转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单机湿式除尘器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过滤区包括多个第二叶片、第二密封板、第二滤筒、第二毛刷、多个第三叶片、第一洗涤池、第二固定杆和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二密封板呈圆锥形,所述第二滤筒为横向放置的圆柱形,所述第二密封板设置在所述第二滤筒的一侧,并且与所述第二滤筒的一侧固定连接,多个所述第三叶片均匀设置在所述第二滤筒的另一侧,所述第三叶片呈半圆弧的片状结构,多个第二叶片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二密封板上,并且与所述第二密封板固定连接,当多个所述第三叶片和多个第二叶片均转动时,多个第三叶片的转动半径大于多个第二叶片的转动半径,所述第二滤筒上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二滤孔,所述第二毛刷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滤筒的外筒壁上,所述第二喷液口对准所述第三叶片的边沿,所述第二固定杆活动连接在所述第二固定座上,所述第二固定杆插入所述第二滤筒中,并与所述第二滤筒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毛刷接触所述第一洗涤池中的过滤液,所述第二固定座与所述机身固定,当所述第二喷液口喷出过滤液时,所述过滤液射向所述第三叶片,带动所述第三叶片转动,使得所述第二滤筒、第二叶片转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单机湿式除尘器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毛刷呈螺旋状,缠绕并固定在所述第一滤筒的外壁上,或者所述第一毛刷由多个毛圈组成,每个第一滤孔的内壁上固定有至少一个毛圈;所述第二毛刷呈螺旋状,缠绕并固定在所述第二滤筒的外壁上,或者所述第二毛刷由多个毛圈组成,每个第二滤孔的内壁上固定有至少一个毛圈。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单机湿式除尘器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过滤区还包括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设置在所述第二滤筒的上方,所述第一挡板为半圆弧形的板状结构,所述第一挡板的圆心在所述第二滤筒的中心线上,所述第一挡板的半径与所述第二滤筒的半径之差为10mm~17mm,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机身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单机湿式除尘器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进风装置包括进风口、可打开或关闭的容气盒,所述进风口设置在所述容气盒的上方,所述容气盒设置在所述第一过滤区的上方,所述容气盒与所述第一过滤区之间还设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容气盒呈一体结构,所述容气盒与所述第一过滤区活动连接,设所述多个第一叶片转动时形成的第一圆台上底的面积为r1,下底的面积为 r2,第一毛刷的直径为r3,r1小于r2,所述第一通孔的面积大于或等于 r2,所述第一容气盒的底面积大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一过滤区的下方设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与所述机身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隔板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隔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座与第一滤筒之间,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大于r3。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单机湿式除尘器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喷液装置包括多块第一引流板和多块第二引流板,每个第一喷液口的上方设有至少一块第一引流板,所述第一引流板引导所述第一喷液口喷出的过滤液喷至所述第一叶片,每个第二喷液口的上方设有至少一块第二引流板,所述第二引流板引导所述第二喷液口喷出的液体喷至所述第二叶片和/或第二毛刷或所述第三叶片的中心。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单机湿式除尘器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沉淀区包括水泵、第一进水管和多级沉淀池,所述多级沉淀池至少包括四个子池,第一子池与第三子池连通,第二子池与所述第三子池连通,所述第三子池与第四子池连通,所述第一过滤区位于所述第一子池的上方,所述第一洗涤池设置于所述第二子池的上方,所述水泵设置在所述第四子池的上方,所述水泵与电源电性连接,所述水泵的出水口通过所述第一进水管的第一支管与所述第一喷液口连接,通过第一进水管的第二支管与所述第二喷液口连接,过滤液由所述第一喷液口和所述第二喷液口喷出,清洗废气后,回流至所述多级沉淀池,经所述多级沉淀池过滤后再由所述水泵抽送至所述第一喷液口和第二喷液口进行下一次清洗。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单机湿式除尘器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出风装置包括出风口、风机和吸风通道,所述吸风通道分成垂直区和坡度区,所述垂直区位于所述第二过滤区的上方,所述垂直区连通所述第二过滤区,所述垂直区的上半部连通所述坡度区,所述坡度区的上方设置有所述风机,所述出风口与所述风机连通,所述吸风通道的高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过滤区的高度,废气经所述第一过滤区、第二过滤区过滤后,再依次经过垂直区、坡度区,由风机排至外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单机湿式除尘器具有以下优点:
1:该装置设有进风装置、喷液装置、第一过滤区、第二过滤区、沉淀区和出风装置,其结构简单,便于维修,制造成本低,利润空间大,适用性广;
2:经过第一过滤区和第二过滤区二级过滤,所以除尘效果好;
3:采用喷液装置除尘,其安全性高,不易燃爆;
4:第一过滤区和第二过滤区中的滤筒的转动不需要额外的电能,节省能源;
5:由于设有容气盒、第二通孔,所以第一过滤区易被清理;
6:第一挡板和第二滤筒间设有间隔,间隔内充满泡沫,为废气提供了再次过滤清洁,提高了过滤效果;
7:该装置内部液体不需时时更换,其更换使用周期长,节约液体用量,而且由于液体在沉淀区中经过多次过滤,所以可以循环使用;
8:该装置体积小,占地面积小;
9:该装置使用寿命长;
10:该装置的风量损耗小,又结合吸风通道的结构,以及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的设置,所以不仅在保证废气顺利经过第一、第二过滤区的同时,又使得风机寿命高,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够在进风装置、第一、第二过滤区,出风装置这几个腔内产生螺旋风,提高了对废气的清理能力,最终排出的空气的过滤率高达99%以上;
11:该装置在过滤铝粉等易爆、易燃粉尘中有非常好的表现,由于其过滤洁净度高,故完全避免了爆炸、燃烧的风险,使得其具有免除安全生产隐患,保障员工生命安全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其可用于非亲水性粉末、粉末细微浓度高的粉末处理,虽体积小,但处理量大,不会堵塞,不需要更换滤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单机湿式除尘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单机湿式除尘器的剖示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单机湿式除尘器的第一过滤区的部分结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单机湿式除尘器的第二过滤区的部分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单机湿式除尘器的第二过滤区的部分结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单机湿式除尘器的第二过滤区的部分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机身、2为进风装置、21为进风口、22为容气盒、3为喷液装置、31为第一喷液口、32为第二喷液口、4为第一过滤区、41为第一叶片、42为第一密封板、43为第一滤筒、44为第一毛刷、45为第一固定杆、46为第一固定座、47为第一滤孔、5为第二过滤区、51为第二叶片、 52为第二密封板、53为第二滤筒、54为第二毛刷、55为第三叶片、56为第一洗涤池、57为第二固定杆、58为第二固定座、59为第二滤孔、6为沉淀区、61为水泵、62为第一子池、63为第二子池、64为第三子池、65为第四子池、66为第一支管、67为第二支管、7为出风装置、71为出风口、72为风机、73为吸风通道、731为垂直区、732为坡度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首先,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其次,本实用新型利用结构示意图等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单机湿式除尘器结构的示意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实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
请参阅图1和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单机湿式除尘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单机湿式除尘器的剖示结构示意图。如图1 和2所示,为了便于理解,将单机湿式除尘器分成以下几部分:用于组成其基本框架结构的机身1、用于通入废气的进风装置2、用于喷出过滤液的喷液装置3、用于针对废气进行一级过滤的第一过滤区4、用于针对废气进行二级过滤的第二过滤区5、用于将一级过滤、二级过滤中清除的大小颗粒物进行沉淀处理的沉淀区6,用于带动废气进入各区完成过滤以及将过滤完成后的洁净气体排出的出风装置7。
上述结构的基本连接关系为进风装置2、喷液装置3、第一过滤区4、第二过滤区5、沉淀区6和出风装置7均设置在机身1内,进风装置2设置在第一过滤区4的上方,喷液装置包括多个第一喷液口31和多个第二喷液口32,第一喷液口31设置在第一过滤区4,第二喷液口32设置在第二过滤区5,第二过滤区5的设置位置低于第一过滤区4的设置位置,第一过滤区4连通第二过滤区5,沉淀区6位于第一过滤区4和第二过滤区 5的下方,出风装置7设置在第二过滤区5的上方,废气由进风装置2送入第一过滤区4,经第一过滤区4过滤后,再进入第二过滤区5过滤,再由出风装置7送至外界。为了更清楚的了解各装置的结构,下面分别介绍各装置:
一、进风装置2
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2,如图1和2所示,进风装置2包括进风口21、可打开或关闭的容气盒22,进风口21设置在容气盒22的上方,进风口21可以通过管道连接其他设备、也可通过管道连接类似于的吸盘的结构,进风口21的目的就是收集废气并向容气盒进废气,其吸力的来源是由风机72所提供的,容气盒22设置在第一过滤区4的上方,容气盒22的底部是设有开口的,所以其与第一过滤区4的内部空间连通,容气盒22的作用有两个,第一是用于容纳需要进行过滤的废气,将其释放在一个较大的空间内;第二是在第一过滤区4的第一滤筒43滚动时,所飞溅起的大量水花能够进入容气盒22,对容气盒22内的废气进行在先过滤。在容气盒22与第一过滤区4之间还设有第一隔板(未图示),在第一隔板上设有第一通孔(未图示),第一隔板与容气盒22固定连接呈一体结构,其整体构成一个可与第一过滤区活动连接的盒体,第一隔板的作用有两个:一个是遮挡在第一滤筒43滚动时,所飞溅起的大量水花进入不必要的边沿区域,避免因进入边沿区域而造成过滤液从第一过滤区4与容气盒22 之间渗出,同时触及第一隔板的水花迅速折回第一滚筒43,使得大量水花更集中于废气经过的区域,二是第一隔板和下面的第二隔板(未图示)共同为第一过滤区4提供了一个产生旋风的遮板。由于第一叶片41是安装在第一密封板42上的,所以第一叶片41的上端与下端转动涉及的空间是不同的,假设多个第一叶片41转动时形成的第一圆台(未图示)上底的面积为r1,下底的面积为r2,第一毛刷的直径为r3,第一通孔的面积大于或等于r2,便于过滤液回落于第一过滤区4,又便于产生旋风,容气盒 22的底面积大于第一通孔。
二、喷液装置3
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2,如图1和2所示,喷液装置包括多个第一喷液口31、多个第二喷液口32、多块第一引流板(未图示)和多块第二引流板(未图示),每个第一喷液口31的上方设有至少一块第一引流板,第一引流板的作用在于:1、引导第一喷液口31喷出的过滤液喷至第一叶片41的最佳着力点,使得第一叶片41能够转动;2、引导第一喷液口31 喷出的过滤液集中喷向第一叶片41方向,避免有水花未起到过滤作用就直接落入第一子池62内。每个第二喷液口32的上方设有至少一块第二引流板,第二引流板的作用在于:引导第二喷液口32喷出的过滤液喷至第二叶片51的边沿和/或对准所述第二毛刷54使得第二滤筒53转动,这是一个最佳的实施例,还有一种为图中所示的引导第二喷液口32喷出的过滤液喷至第三叶片55的中心,使得第三叶片55能够转动;2、一种为引导第二喷液口32喷出的过滤液集中喷向第二叶片51方向和/或第二毛刷 54方向,这是一个最佳的实施例,另一种为引导第二喷液口32喷出的过滤液集中喷向第三叶片55方向,这两种都是为了避免有水花未起到过滤作用就直接落入第二子池63内。
三、第一过滤区4
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2,并结合图3,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单机湿式除尘器的第一过滤区的部分结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如图1至3所示,第一过滤区4包括多个第一叶片41、第一密封板42、第一滤筒43、第一毛刷44、第一固定杆45和46第一固定座,第一密封板42呈圆锥形,第一滤筒43为圆柱形,第一密封板42设置在第一滤筒43的上方,并且与第一滤筒43的顶端固定连接,多个第一叶片41均匀分布在第一密封板42 上,并且与第一密封板42固定连接,第一滤筒43上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一滤孔47,第一毛刷44固定设置于第一滤筒43的外筒壁上,如上文所提及的假设多个第一叶片41转动时形成的第一圆台(未图示)上底的面积为r1,下底的面积为r2,第一毛刷44的直径为r3,由于r1小于r2,第一叶片41飞溅的水花能够打湿第一毛刷44和第一滤筒43,并且从第一滤孔47进入第一滤筒43中,第一叶片41的部分水花会以水帘或大颗粒水珠的形式不停的填充第一过滤区4的整个空间,在空间中的废气被水花过滤,由于风机72的作用,废气在机身1内呈旋风状态,因离心力的作用,废气中的颗粒物在不停的撞击第一过滤区4的内壁,再与水花相结合,获得了更好的过滤、清理能力。第一喷液口31对准第一叶片41的下侧边沿,第一固定杆45活动连接在第一固定座46上,第一固定杆45插入第一滤筒43中,并与第一滤筒43固定连接,第一固定座46与机身1固定。第一毛刷44的设置方式可以有多种,比如:1、螺旋状,缠绕并固定在第一滤筒43的外壁上,或者第一毛刷44由多个毛圈(未图示)组成,每个第一滤孔47的内壁上固定有至少一个毛圈,第一过滤区4的下方设有第二隔板(未图示),第二隔板与机身1固定连接,第二隔板上设有第二通孔(未图示),第二隔板设置在第一固定座46与第一滤筒43之间。当第一喷液口31喷出过滤液时,过滤液射向第一叶片41,带动第一叶片41 转动,使得第一滤筒43转动,过滤液部分射向第一过滤区4的内部空间,部分射向第一毛刷44,使得第一毛刷44湿透,并粘住内部空间的废气中的颗粒物,废气在经过第一毛刷44的过滤后,完成粗、大颗粒的过滤,小的颗粒会直接进入第一滤孔47,从而进入第一滤筒43的内腔,在第一滤筒43内,由于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以及第一滤筒43的内腔的存在,所以通过风机72对气体的抽吸作用,可以形成气流漩涡,第一滤筒43内的废气颗粒物被甩在第一滤筒43的内壁上,并且与过滤液混合,落入沉淀区6中。而且第二通孔的直径大于r3,所以第二隔板便于将第一滤筒3 等部件拿出清理或维修。
四、第二过滤区5
第二过滤区5有两种设置方式。
第一种,为最佳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没有示图,但其与图1、2及 4-6的区别在于少了第三叶片55,所以请继续参阅图1-2并结合图4至6,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单机湿式除尘器的第二过滤区的部分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单机湿式除尘器的第二过滤区的部分结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单机湿式除尘器的第二过滤区的部分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第二过滤区5包括多个第二叶片51、第二密封板52、第二滤筒53、第二毛刷54、第一洗涤池56、第二固定杆 57、第二固定座58,第二密封板52呈圆锥形,第二滤筒53为横向放置的圆柱形,第二密封板52设置在第二滤筒53的一侧,并且与第二滤筒53 的一侧固定连接,多个第二叶片51均匀分布在第二密封板52上,并且与第二密封板52固定连接,第二滤筒53上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二滤孔59,第二毛刷54固定设置于第二滤筒53的外筒壁上,第二喷液口32对准第二叶片51或第二毛刷54的边沿,第二固定杆57活动连接在第二固定座 58上,第二固定杆57插入第二滤筒53中,并与第二滤筒53固定连接,第二毛刷54的刷毛长度的1/5~1/6浸入第一洗涤池56液面下,第二固定座58与机身1固定,当多个第二叶片51均转动时,多个第二叶片51的转动的力主要来自两处:1、当第二喷液口32喷出过滤液时,过滤液射向第二叶片51或/和第二毛刷54的边沿,带动第二叶片51转动;2、受风机72的吸力,机身1内的废气运行通道形成螺旋风,带动第二叶片51转动,第二叶片51或第二毛刷54还起着将过滤液打浪的用途,第二叶片51 飞溅的水花能够打湿第二毛刷54和第二滤筒53,并且从第二滤孔59进入第二滤筒53中,第二叶片51的部分水花会以水帘或大颗粒水珠的形式不停的填充第二过滤区5的整个空间,在空间中的废气被水花过滤,由于风机72的作用,废气在机身1内呈旋风状态,因离心力的作用,废气中的颗粒物在不停的撞击第二滤区5的内壁,再与水花相结合,获得了更好的过滤、清理能力。当第二喷液口32喷出过滤液时,过滤液射向第二叶片 51或/和第二毛刷54,带动第二滤筒53转动、第二叶片51转动,过滤液部分射向第二过滤区5的内部空间,部分射向第二毛刷54,使得第二毛刷 54湿透,并粘住内部空间的废气中的颗粒物,废气在经过第二毛刷54的过滤后,完成粗、大颗粒的过滤,小的颗粒会直接进入第二滤孔59,从而进入第二滤筒53的内腔,在第二滤筒53内,通过风机72对气体的抽吸作用,形成气流漩涡,第二滤筒53内的废气颗粒物被甩在第二滤筒53的内壁上,并且与过滤液混合,落入沉淀区6中。
第二种,为较好的实施方式:请继续参阅图1-2并结合图4至6,如图所示,第二过滤区5包括多个第二叶片51、第二密封板52、第二滤筒 53、第二毛刷54、多个第三叶片55、第一洗涤池56、第二固定杆57、第二固定座58,第二密封板52呈圆锥形,第二滤筒53为横向放置的圆柱形,第二密封板52设置在第二滤筒53的一侧,并且与第二滤筒53的一侧固定连接,多个第二叶片51均匀分布在第二密封板52上,并且与第二密封板52固定连接,多个第三叶片55均匀设置在第二滤筒53的另一侧,从而第二滤筒53的“首”为第二叶片51,“尾”为第三叶片55,第二滤筒 53上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二滤孔59,第二毛刷54固定设置于第二滤筒53的外筒壁上,第二喷液口32对准第三叶片55的边沿,第二固定杆57 活动连接在第二固定座58上,第二固定杆57插入第二滤筒53中,并与第二滤筒53固定连接,第二滤筒53的直径的1/3~1/2浸入第一洗涤池56 中,第二固定座58与机身1固定,当多个第三叶片55和多个第二叶片51 均转动时,多个第三叶片55的转动半径大于多个第二叶片51的转动半径,第三叶片55的转动的力主要来自两处:1、当第二喷液口32喷出过滤液时,过滤液射向第三叶片55,带动第三叶片55转动;2、受风机72的吸力,机身1内的废气运行通道形成螺旋风,带动第三叶片55转动,第三叶片55还起着将过滤液打浪的用途,由于整个第三叶片55、第二滤筒53、第二毛刷54、第二叶片51所组成的装置有近一半浸入第一洗涤池56中,因此,第三叶片55的类似于半圆弧的片状结构,能够带出更多的过滤液,使第二过滤区5充满浪花。第二叶片51的转动,其动力来源主要来自两处:1、第三叶片55带动第二滤筒53转动,从而带动第二叶片51转动; 2、受风机72的吸力,机身1内的废气运行通道形成螺旋风,带动第二叶片51转动。第三叶片55、第二叶片51飞溅的水花能够打湿第二毛刷54 和第二滤筒53,并且从第二滤孔59进入第二滤筒53中,第三叶片55、第二叶片51的部分水花会以水帘或大颗粒水珠的形式不停的填充第二过滤区5的整个空间,在空间中的废气被水花过滤,由于风机72的作用,废气在机身1内呈旋风状态,因离心力的作用,废气中的颗粒物在不停的撞击第二滤区5的内壁,再与水花相结合,获得了更好的过滤、清理能力。当第二喷液口32喷出过滤液时,过滤液射向第三叶片55,带动第三叶片 55转动,使得第二滤筒53转动、第二叶片51转动,过滤液部分射向第二过滤区5的内部空间,部分射向第二毛刷54,使得第二毛刷54湿透,并粘住内部空间的废气中的颗粒物,废气在经过第二毛刷54的过滤后,完成粗、大颗粒的过滤,小的颗粒会直接进入第二滤孔59,从而进入第二滤筒53的内腔,在第二滤筒53内,通过风机72对气体的抽吸作用,形成气流漩涡,第二滤筒53内的废气颗粒物被甩在第二滤筒53的内壁上,并且与过滤液混合,落入沉淀区6中。
上述两个实施例中,第二毛刷54的设置方式可以有多种,比如:1、螺旋状,缠绕并固定在第二滤筒53的外壁上,或者第二毛刷54由多个毛圈(未图示)组成,每个第二滤孔59的内壁上固定有至少一个毛圈。
上述两个实施例中,第二过滤区5还包括第一挡板(未图示),第一挡板设置在第二滤筒53的上方,第一挡板为半圆弧形的板状结构,第一挡板的圆心在第二滤筒53的中心线上,第一挡板的半径与第二毛刷54的半径之差为10mm~17mm,第一挡板与机身1固定连接。第一挡板的作用为当第三叶片55和第二叶片51转动时,从第二滤筒53中过滤完成的气体需要进入出风装置7排出至大气中,所以需经第一挡板与第二滤筒53之间的间隙进入出风装置7,为了避免仍有杂质,可以在这个间隙中形成泡沫屏障,作最后一次气体过滤,因此,在本发明中的过滤液为自来水+泡沫剂,泡沫剂为市面上常用的普通表面活性剂、洗洁精、洗衣粉等。
五、沉淀区6
沉淀区6包括水泵61、第一进水管(未图示)和多级沉淀池(未图示),所述多级沉淀池至少包括四个子池,第一子池62与第三子池64连通,第二子池62与第三子池64连通,第三子池64与第四子池65连通,依次按第一子池62、第二子池62、第三子池64、第四子池65的顺序成为至少四级的过滤,子池内设有可拆卸的隔板,既便于将废液沉淀、分级,又便于拆卸清理。第一过滤区4位于第一子池62的上方,第一洗涤池56设置于第二子池63的上方,水泵61设置在第四子池65的上方,水泵61与电源电性连接,水泵61的出水口通过第一进水管的第一支管66与第一喷液口 31连接,通过第一进水管的第二支管67与第二喷液口32连接,过滤液由第一喷液口31和第二喷液口32喷出,清洗废气后,回流至多级沉淀池,经多级沉淀池过滤后再由水泵61抽送至第一喷液口31和第二喷液口32 进行下一次清洗。
六、出风装置7
出风装置7包括出风口71、风机72和吸风通道73,由于气体在从第二过滤区5中进入吸风通道73时,会带入少量的水,为了避免水进入风机72,所以设置垂直区731,吸风通道73分成垂直区731和坡度区732,垂直区731位于第二过滤区5的上方,垂直区731连通第二过滤区5,通过垂直区731使得从第二过滤区5带入的水可以部分回落至第二过滤区5,而且垂直区731的上半部连通坡度区732,坡度区732的上方设置有风机 72,出风口71与风机72连通,吸风通道73的高度大于或等于第一过滤区4的高度,由于坡度区732的设置位置所以,进入坡度区732的气体没有水珠,废气经第一过滤区4、第二过滤区5过滤后,再依次经过垂直区 731、坡度区732,由风机72排至外界。
在上述结构中,涉及多种比例,现详细测试如下:
1、过滤液中自来水与泡沫剂的比例,详见表1:
Figure BDA0002430615320000131
表1
由表1可知,当自来水与泡沫剂比例为750kg:6~18g时,是第一挡板与第二毛刷之间间隔的起泡效果最佳段。
2、起泡效果及第一挡板与第二毛刷之间间隔距离所影响的摩擦效果及起泡效果,详见表2
Figure BDA0002430615320000132
Figure BDA0002430615320000141
表2
由表2可知,当间距为10-17mm时,不与毛刷摩擦产生阻尼,且起泡封闭间隔效果最佳。
3、垂直区与坡度区之间高度比例所影响的风机吸水情况,详见表3
Figure BDA0002430615320000142
表3
由表3可知,在不同的风机风量条件下,当垂直区高度:坡度区高度为4~4.2:1时,风机出风中不含水滴,有雾汽,符合排放标准。
4、风机功率、水泵功率与第一过滤区、第二过滤区体积关系,详见表4
Figure BDA0002430615320000143
表4
注:
1、a为第一毛刷、第一滤筒等的体积;
2、b为第一过滤区的容积;
3、c为第二毛刷、第二滤筒等的体积;
4、d为第二过滤区的容积的比例。
由表4可知,当选用1.5~1.8立方米的第一过滤区、1.5~1.8立方米的第二过滤区时,配用功率为3kw的风机、功率为1.5kw的水泵除尘效果最佳。
5、第二毛刷浸入第一洗涤池中的不同深度对除尘效果的影响,详见表5
Figure BDA0002430615320000151
表5
由表5可知,当第二毛刷刷毛的1/5~1/6浸入第一洗涤池的液面下时,除尘效果最佳。
6、单机湿式除尘器的除尘效果,详见表6
Figure BDA0002430615320000152
Figure BDA0002430615320000161
表6
由表6可知,当设置第一过滤区、且有第一毛刷、有第二过滤区、且有第二毛刷、第二毛刷的刷毛有1/5~1/6浸入过滤液中时,PM2.5的过滤率可达到99~99.9%。
下面详细介绍如上结构的工作原理:
启动水泵61,水泵61吸取第四子池中的含有产生泡沫物质的过滤液进入第一进水管的第一支管66,通过第一喷液口31喷至第一叶片41,第一叶片41转动,第一滤筒43转动,第一滤筒43上的第一毛刷44被打湿并转动,启动风机72、废气自进风口21经容气盒22进入第一过滤区4 中,经第一毛刷44及第一过滤区4内的水花过滤后,粗的大颗粒被第一毛刷44甩落进入下方的沉淀池,中小颗粒由第一滤孔47进入第一滤筒43 内过滤,由风机72产生的旋风、第一滤筒43转动带来的离心力等将中小颗粒甩至第一滤筒43的内壁,中小颗粒混合过滤液落入第一子池62中进入过滤循环,完成一级过滤,已经过一级过滤的废气进入第二过滤区5,
水泵61吸取第四子池中的含有产生泡沫物质的过滤液进入第一进水管的第二支管67,通过第二喷液口32喷至第二叶片51或/和第二毛刷54,又或者喷至第三叶片55,以带动第二滤筒53转动,第二滤筒53水平设置,并半浸入水中,第二毛刷54、第二叶片51和第三叶片55将过滤液甩出,形成水帘、水雾等,废气中相对的大颗粒被第二毛刷54处理掉了,经第二毛刷54及第二过滤区5内的水花过滤后,粗的大颗粒被第二毛刷54甩落进入下方的沉淀池,中小颗粒由第二滤孔59进入第二滤筒53内过滤,由风机72产生的旋风、第二滤筒53转动带来的离心力等将中小颗粒甩至第二滤筒53的内壁,中小颗粒混合过滤液落入第二子池中进入过滤循环,完成二级过滤,已经过二级过滤的废气进入第二滤筒53与第一挡板之间的间隔,由间隔中的泡沫进行再次的过滤一,进入出风装置7,最后气体排出,此时的排出气体已完全过滤干净,而第一子池62中的过滤液经初次过滤后,进入第二子池63,与第二子池中的过滤液再经过过滤进入第三子池64,再次过滤进入第四子池65,此时过滤液中已无颗粒物,由水泵 61抽取后进入再次循环。
上述过程完成了污染空气在除尘器中的整个运转后变成洁净空气的过程。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效果,在相同实验条件下,特将现有技术中的干式除尘装置、水除尘装置与本实用新型中的单机湿式除尘器作一比较,具体如表7。
Figure BDA0002430615320000171
Figure BDA0002430615320000181
表7
由此可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单机湿式除尘器,过滤成本低,吸力强劲,防爆,过滤效果好,过滤设备部分部件方便清理,不需经常更换,且不易损坏,维修成本非常低,沉淀易清理,对于风机、水泵的要求低,风损量低,节能。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单机湿式除尘器,其特征是,包括:机身、进风装置、喷液装置、第一过滤区、第二过滤区、沉淀区和出风装置,所述进风装置、喷液装置、第一过滤区、第二过滤区、沉淀区和出风装置均设置在所述机身内,所述进风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过滤区的上方,所述喷液装置包括多个第一喷液口和多个第二喷液口,所述第一喷液口设置在所述第一过滤区,所述第二喷液口设置在所述第二过滤区,所述第二过滤区的设置位置低于所述第一过滤区的设置位置,所述第一过滤区连通所述第二过滤区,所述沉淀区位于所述第一过滤区和第二过滤区的下方,所述出风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过滤区的上方,废气由所述进风装置送入所述第一过滤区,经第一过滤区过滤后,再进入所述第二过滤区过滤,再由出风装置送至外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机湿式除尘器,其特征是:所述第一过滤区包括多个第一叶片、第一密封板、第一滤筒、第一毛刷、第一固定杆和第一固定座,所述第一密封板呈圆锥形,所述第一滤筒为圆柱形,所述第一密封板设置在所述第一滤筒的上方,并且与所述第一滤筒的顶端固定连接,多个第一叶片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一密封板上,并且与所述第一密封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滤筒上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一滤孔,所述第一毛刷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滤筒的外筒壁上,所述第一喷液口对准所述第一叶片的下侧边沿,所述第一固定杆活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固定座上,所述第一固定杆插入所述第一滤筒中,并与所述第一滤筒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座与所述机身固定,当所述第一喷液口喷出过滤液时,所述过滤液射向所述第一叶片,带动所述第一叶片转动,使得所述第一滤筒转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机湿式除尘器,其特征是:所述第二过滤区包括多个第二叶片、第二密封板、第二滤筒、第二毛刷、第一洗涤池、第二固定杆和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二密封板呈圆锥形,所述第二滤筒为横向放置的圆柱形,所述第二密封板设置在所述第二滤筒的一侧,并且与所述第二滤筒的一侧固定连接,多个第二叶片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二密封板上,并且与所述第二密封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滤筒上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二滤孔,所述第二毛刷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滤筒的外筒壁上,所述第二喷液口对准所述第二叶片的边沿和/或对准所述第二毛刷,所述第二固定杆活动连接在所述第二固定座上,所述第二固定杆插入所述第二滤筒中,并与所述第二滤筒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毛刷接触所述第一洗涤池中的过滤液,所述第二固定座与所述机身固定,当所述第二喷液口喷出过滤液时,所述过滤液射向所述第二叶片和/或第二毛刷,带动所述第二叶片转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机湿式除尘器,其特征是:所述第二过滤区包括多个第二叶片、第二密封板、第二滤筒、第二毛刷、多个第三叶片、第一洗涤池、第二固定杆和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二密封板呈圆锥形,所述第二滤筒为横向放置的圆柱形,所述第二密封板设置在所述第二滤筒的一侧,并且与所述第二滤筒的一侧固定连接,多个所述第三叶片均匀设置在所述第二滤筒的另一侧,所述第三叶片呈半圆弧的片状结构,多个第二叶片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二密封板上,并且与所述第二密封板固定连接,当多个所述第三叶片和多个第二叶片均转动时,多个第三叶片的转动半径大于多个第二叶片的转动半径,所述第二滤筒上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二滤孔,所述第二毛刷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滤筒的外筒壁上,所述第二喷液口对准所述第三叶片的边沿,所述第二固定杆活动连接在所述第二固定座上,所述第二固定杆插入所述第二滤筒中,并与所述第二滤筒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毛刷接触所述第一洗涤池中的过滤液,所述第二固定座与所述机身固定,当所述第二喷液口喷出过滤液时,所述过滤液射向所述第三叶片,带动所述第三叶片转动,使得所述第二滤筒、第二叶片转动。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单机湿式除尘器,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毛刷呈螺旋状,缠绕并固定在所述第一滤筒的外壁上,或者所述第一毛刷由多个毛圈组成,每个第一滤孔的内壁上固定有至少一个毛圈;所述第二毛刷呈螺旋状,缠绕并固定在所述第二滤筒的外壁上,或者所述第二毛刷由多个毛圈组成,每个第二滤孔的内壁上固定有至少一个毛圈。
6.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单机湿式除尘器,其特征是:所述第二过滤区还包括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设置在所述第二滤筒的上方,所述第一挡板为半圆弧形的板状结构,所述第一挡板的圆心在所述第二滤筒的中心线上,所述第一挡板的半径与所述第二毛刷的半径之差为10mm~17mm,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机身固定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单机湿式除尘器,其特征是:所述进风装置包括进风口、可打开或关闭的容气盒,所述进风口设置在容气盒的上方,所述容气盒设置在所述第一过滤区的上方,所述容气盒与所述第一过滤区之间还设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容气盒呈一体结构,所述容气盒与所述第一过滤区活动连接,设所述多个第一叶片转动时形成的第一圆台上底的面积为r1,下底的面积为r2,第一毛刷的直径为r3,r1小于r2,所述第一通孔的面积大于或等于r2,所述容气盒的底面积大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一过滤区的下方设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与所述机身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隔板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隔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座与第一滤筒之间,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大于r3。
8.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单机湿式除尘器,其特征是:所述喷液装置包括多块第一引流板和多块第二引流板,每个第一喷液口的上方设有至少一块第一引流板,所述第一引流板引导所述第一喷液口喷出的过滤液喷至所述第一叶片,每个第二喷液口的上方设有至少一块第二引流板,所述第二引流板引导所述第二喷液口喷出的液体喷至所述第二叶片和/或第二毛刷或第三叶片的中心。
9.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单机湿式除尘器,其特征是:所述沉淀区包括水泵、第一进水管和多级沉淀池,所述多级沉淀池至少包括四个子池,第一子池与第三子池连通,第二子池与所述第三子池连通,所述第三子池与第四子池连通,所述第一过滤区位于所述第一子池的上方,所述第一洗涤池设置于所述第二子池的上方,所述水泵设置在所述第四子池的上方,所述水泵与电源电性连接,所述水泵的出水口通过所述第一进水管的第一支管与所述第一喷液口连接,通过第一进水管的第二支管与所述第二喷液口连接,过滤液由所述第一喷液口和所述第二喷液口喷出,清洗废气后,回流至所述多级沉淀池,经所述多级沉淀池过滤后再由所述水泵抽送至所述第一喷液口和第二喷液口进行下一次清洗。
10.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单机湿式除尘器,其特征是:所述出风装置包括出风口、风机和吸风通道,所述吸风通道分成垂直区和坡度区,所述垂直区位于所述第二过滤区的上方,所述垂直区连通所述第二过滤区,所述垂直区的上半部连通所述坡度区,所述坡度区的上方设置有所述风机,所述出风口与所述风机连通,所述吸风通道的高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过滤区的高度,废气经所述第一过滤区、第二过滤区过滤后,再依次经过垂直区、坡度区,由风机排至外界。
CN202020428430.4U 2020-03-30 2020-03-30 单机湿式除尘器 Active CN2120396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28430.4U CN212039659U (zh) 2020-03-30 2020-03-30 单机湿式除尘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28430.4U CN212039659U (zh) 2020-03-30 2020-03-30 单机湿式除尘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039659U true CN212039659U (zh) 2020-12-01

Family

ID=735403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428430.4U Active CN212039659U (zh) 2020-03-30 2020-03-30 单机湿式除尘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03965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30400A (zh) * 2020-03-30 2020-06-26 路敏 单机湿式除尘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30400A (zh) * 2020-03-30 2020-06-26 路敏 单机湿式除尘器
CN111330400B (zh) * 2020-03-30 2023-09-19 路敏 单机湿式除尘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84025A (zh) 烟气湿式除尘装置
CN212039659U (zh) 单机湿式除尘器
CN208320333U (zh) 一种简易的建筑除尘装置
CN207221618U (zh) 打磨除尘设备
CN111330400B (zh) 单机湿式除尘器
CN112605046A (zh) 一种废石加工用的清洗过滤设备
CN217855213U (zh) 一种除尘装置
CN210097238U (zh) 一种泡沫型除尘发泡喷射装置
CN110577296B (zh) 一种膜过滤法净水装置
CN214286834U (zh) 一种去离子水设备的反洗机构
CN211936213U (zh) 一种旋风静电烟尘净化设备
CN209771718U (zh) 一种机械加工用除尘装置
CN208049648U (zh) 建筑工地除尘装置
CN107986471B (zh) 一种污水过滤器
CN212731562U (zh) 一种多重水帘过滤结构
CN210186736U (zh) 一种能够实现循环除尘的水洗台
CN200984489Y (zh) 湿式纳米级涡流除尘机
CN208200437U (zh) 具有去除沉渣的高效气浮机
CN218231935U (zh) 一种除渣器排气装置
CN219860692U (zh) 一种污水净化装置
CN211111361U (zh)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膜法过滤设备
CN211394054U (zh) 一种用于污水净化的处理设备
CN210163231U (zh) 一种快速处理中水的滤水器
CN216856096U (zh) 滚溶式喷淋除尘器
CN219110992U (zh) 一种具有渣水分离功能的工业废水处理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