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36333U - 一种磁吸表扣及一种手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磁吸表扣及一种手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036333U
CN212036333U CN202020589711.8U CN202020589711U CN212036333U CN 212036333 U CN212036333 U CN 212036333U CN 202020589711 U CN202020589711 U CN 202020589711U CN 212036333 U CN212036333 U CN 2120363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ckle
magnet
seat
hook
wa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58971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58971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0363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0363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0363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ck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磁吸表扣及一种手表,包括:扣座,其一侧开设有插口;插扣部,其一侧用于与第二表带的一端连接;按键,设置于扣座;第一磁铁,数量与按键对应,设置于扣座内且与按键连接,按压按键带动第一磁铁在扣座内的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第二磁铁组,设置于插扣部,包括两块磁极相反的第二磁铁,两块第二磁铁分别对应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设置;第一磁铁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磁铁与对应第一位置设置的第二磁铁吸合,使扣座与插扣部相互吸合插入扣接;第一磁铁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一磁铁与对应第二位置设置的第二磁铁相斥,将插扣部推出扣座解除扣接。本实用新型可单手操作实现表扣的扣合和分离,十分便利。

Description

一种磁吸表扣及一种手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表带连接结构技术领域,尤指一种磁吸表扣及一种手表。
背景技术
当前市面上的手表都是通过两根表带进行扣合连接实现佩戴到手腕上,在佩戴的时候,传统的表带连接方式主要有一下几种:1.针对表孔配合表扣式进行佩戴;2.铰链卡扣固定式佩戴;3.通过磁力吸合来实现佩戴;4.少数特殊的表带是以特定的机扩机构来佩戴。
虽然传统的表带扣都能够实现扣合两根表带的基本功能,但是在手表的佩戴过程中,表带的穿插亦或者表扣的扣合在很多时候稍显繁琐且不易操作,有时在脱下手表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表带过于牢固难以脱离手腕的问题。上述传统的表带扣结构在佩戴时需要双手操作,分别握持两根表带进行扣合。在脱下手表时,也需要双手操作,解开表扣后需要向两侧施加拉力,使扣合处分离,极为不便。
因此,能否构思出一款结构简单,操作便捷,易于穿脱的表带连接扣结构以及一种手表一直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期望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磁吸表扣及一种手表,在佩戴时能够吸合扣接,在脱下时只需单手按压按键,通过磁铁的斥力推动插扣部弹出扣座即可解除扣合,分离扣座和插扣部,易于操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磁吸表扣,用于扣接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其特征在于,包括:
扣座,其一侧用于与所述第一表带的一端连接,另一侧开设有插口;
插扣部,其一侧用于与所述第二表带的一端连接;
至少一个按键,所述按键设置于所述扣座;
至少一个第一磁铁,数量与所述按键对应,设置于所述扣座内且与所述按键连接,按压所述按键带动所述第一磁铁在所述扣座内的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至少一对第二磁铁组,设置于所述插扣部,所述第二磁铁组包括两块磁极相反的第二磁铁,两块第二磁铁分别对应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设置;
所述第一磁铁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磁铁与对应所述第一位置设置的第二磁铁吸合,使所述扣座与所述插扣部相互吸合插入扣接;所述第一磁铁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磁铁与对应所述第二位置设置的所述第二磁铁相斥,将所述插扣部推出所述扣座解除扣接。
本方案通过设置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组进行吸合实现扣座和插扣部的插合扣接,从而连接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实现佩戴;通过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组相互排斥实现解除扣接,从而脱下;在佩戴过程中,通过设置初始位置位于第一位置的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组中位于第一位置的第二磁铁,使插扣部靠近扣座时能够相互吸合对位,并使插扣部自插口吸入扣座中,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组牢固吸合即可完成佩戴;在需要脱下手表时,可通过按压按键带动第一磁铁移动至第二位置,使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组中对应第二位置设置的第二磁铁相互排斥,通过斥力能够推动插扣部自插口脱出扣座,从而实现插扣部自动离开扣座,解除扣接;本方案的手表在佩戴和脱下的过程中仅需单手操作,步骤简单,脱穿快速。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插扣部设有至少一个卡槽,所述扣座内设有与所述卡槽对应的卡勾,所述卡勾与所述扣座可转动地连接,所述卡勾的尾端与所述按键抵接,所述卡勾的头端与所述卡槽卡接;且所述卡勾和所述卡槽的数量与所述按键对应。
本方案中通过设置卡勾和卡槽,能够使卡勾扣入卡槽内,进一步增加扣座和插扣部连接的牢固程度;在需要脱下手表时,可通过按压按键推动卡勾的尾端,使卡勾转动,从而使卡勾的头端脱出卡槽,同时,配合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之间的斥力,实现扣座与插扣部的脱离,解除扣接。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卡勾呈条状结构,其头端设有用于与所述卡槽卡接的勾体部;所述卡勾与所述扣座铰接,铰接点位于所述卡勾的头端与尾端之间,且铰接点设置有用于驱使所述勾体部向卡入所述卡槽的方向运动的扭簧。
本方案中卡勾的形状设置以及铰接点扭簧的设置,能够形成一个弹性按压卡勾结构,在不施加外力的情况下,能够在铰接点产生一个持续的扭力,维持卡勾卡入卡槽的状态,从而实现卡勾自动卡入卡槽;按压按键则能够使扭簧形变,实现卡勾脱出卡槽。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卡勾的头端一侧具有角状凸起,形成所述勾体部,所述勾体部可卡入所述卡槽中。
本方案中通过设置角状勾体部,能够使卡勾更容易卡入卡槽中,从而能够避免因卡勾无法对位卡槽造成的扣接失效。
同时,可选地,所述扣座内设置有固定块,所述按键与所述固定块分别与一弹簧的两端抵接。
本方案通过设置固定块与弹簧能够使按键具备弹性复位功能,从而实现按键在受到按压的状态下第一磁铁位于第二位置,松开按键的状态下第一磁铁能够位于第一位置。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扣座内设有与所述插扣部形状对应的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与所述插口连通,所述插扣部可插入所述容置空间内并与所述扣座扣接。
本方案通过设置容置空间能够在扣座内容纳插扣部,从而使插扣部能够充分插入扣座中,使连接更为牢固稳定。
进一步优选地,于所述扣座的侧壁开设有按键容置孔,所述按键的按压面自所述按键容置孔伸出所述扣座外。
本方案通过设置按键容置孔能够实现使用者在扣座的外部按压按键,从而控制扣座内部第一磁铁的位置和/或卡勾的转动状态。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按键的个数为两个,分别设置于所述扣座沿宽度方向的两侧。
本方案中按键卡扣机构的排布方式能够便于佩戴者单手按压,从而单手解除扣接,脱下手表。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二磁铁组设置于所述插扣部插入所述扣座的端头,所述第二磁铁组中的多个所述第二磁铁可相互拼接形成一整体磁条。
本方案中的第二磁铁组拼接成一成体,能够节省安装空间,且易于生产制造。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插扣部设有导向角。
本方案中通过设置导向角能够在插扣部插入扣座时将插扣部引导至对准插口的位置,从而更准确、快速地完成插入,进而实现扣接。
一种手表,包括第一表带、第二表带以及上述的一种磁吸表扣;所述第一表带和所述第二表带通过所述磁吸表扣连接。
本方案的手表在佩戴过程中,插扣部靠近扣座时能够通过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组中位于第一位置的磁铁相互吸合对位,使用者无需进行额外操作,即可将插扣部自插口吸入扣座中,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组吸合扣接即可完成佩戴;在需要脱下手表时,可通过按压按键使第一磁铁随按键移动至第二位置,通过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组中位于第二位置的磁铁之间的斥力推动插扣部,将插扣部推出扣座,从而实现插扣部自动脱离扣座,解除扣接;本方案的手表在佩戴和脱下的过程中仅需单手操作,步骤简单,脱穿快速。
本方案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之一:
1.本方案通过设置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组,能够实现扣座与插扣部之间的吸合扣接和排斥解除扣接,从而实现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的扣合与分离,佩戴与脱表;
2.本方案通过设置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组中位于第一位置的第二磁铁,能够吸合扣座和插扣部,实现自动扣接,在佩戴过程中,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也能够起到插扣部和扣座的自动对位功能,提升佩戴的便捷程度;
3.本方案通过设置按键能够实现第一磁铁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移动,从而实现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组之间在相吸和相斥状态的切换,实现插扣部与扣座的吸合扣接与分离,穿戴与脱下手表;
4.本方案通过设置卡勾和卡槽,能够实现扣座与插扣部之间的扣接,从而进一步增加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之间扣合的牢固程度;
5.本方案通过设置按键能够实现卡勾的转动,从而使卡勾能够顺利脱出卡槽,实现脱下手表;
6.本方案通过设置导向角能够引导插扣部自插口插入扣座中,增加佩戴时的便捷程度;
7.本方案的磁吸表扣可通过单手操作进行扣合和分离,佩戴与脱下步骤简单、方便快速。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磁吸表扣在扣合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扣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插扣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设有卡勾的磁吸表扣的爆炸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设有卡勾的扣座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设有卡勾的磁吸表扣在扣合状态下的扣座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设有弹簧的磁吸表扣的爆炸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设有弹簧的扣座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设有弹簧的磁吸表扣在扣合状态下的扣座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扣座与插扣部正在扣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扣座,11.插口,12.按键容置孔,13.固定块,2.插扣部,21.卡槽,22.导向角,3.按键,4.第一磁铁,5.第二磁铁组,51、52.第二磁铁,6.卡勾,61.勾体部,62.铰接点,7.弹簧,8.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
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在本文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作为一个具体实施例,如图1至图10所示,一种磁吸表扣,用于扣接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其特征在于,包括:扣座1、插扣部2、按键3、第一磁铁4以及第二磁铁组5。其中,扣座1的一侧用于与第一表带的一端连接,另一侧开设有插口11;插扣部2的一侧用于与第二表带的一端连接;按键3的数量为至少一个,按键3设置于扣座1;第一磁铁4的数量为至少一个,且第一磁铁4的数量与按键3对应,设置于扣座1内且与按键3连接,按压按键3带动第一磁铁4在扣座内的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第二磁铁组5的数量为至少一对,设置于插扣部2,第二磁铁组5包括两块磁极相反的第二磁铁51、52,两块第二磁铁51、52分别对应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设置;
第一磁铁4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磁铁4与对应第一位置设置的第二磁铁5吸合,使扣座1与插扣部2相互吸合插入扣接;第一磁铁4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一磁铁4与对应第二位置设置的第二磁铁52相斥,将插扣部2推出扣座1解除扣接。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磁铁4和第二磁铁51的吸合实现扣座1和插扣部2的扣合,从而连接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实现佩戴。在佩戴过程中,通过设置于第一位置的第一磁铁4和第二磁铁组5中对应第一位置设置的第二磁铁51,使插扣部2靠近扣座1时能够相互吸合对位,避免造成佩戴者因单手操作无法准确将插扣部2对位至插口11完成扣合。佩戴者将插扣部2移动至靠近插口11的位置,第一磁铁4与第二磁铁组5之间的吸引力可将插扣部2自插口11吸入扣座1中,并在扣座1内完成第一磁铁4和第二磁铁51的吸合扣接,即可完成佩戴。按键3的设置能够便于控制第一磁铁4的位置,使其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当佩戴时,可松开按键3,从而第一磁铁4位于第一位置,能够与第二磁铁自动吸合,吸引插扣部2插入扣座1中。当脱下手表时,可通过按压按键3使第一磁铁4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使第一磁铁4与第二磁铁组5中对应第二位置设置的第二磁铁52相互排斥,该斥力能够推动插扣部2,使插扣部2向脱出扣座1的方向运动,从而实现插扣部2自插口11自动脱离扣座1,解除扣接。
本方案的手表在佩戴和脱下的过程中仅需单手操作,步骤简单,脱穿快速。其佩戴和脱下步骤如下:佩戴者将表带搭在手腕上,用另一只手握持插扣部2向靠近扣座1的方向移动,并移动至插口11附近,使插扣部2与扣座1通过位于第一位置的第一磁铁4和第二磁铁51吸合对位,通过吸引力将插扣部2自插口11吸入扣座1中,完成佩戴;在脱下手表时,可按压按键3,使第一磁铁4随着按键3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此时位于第二位置的第一磁铁4与第二磁铁52相互排斥,产生的斥力将插扣部2推出扣座1,解除插扣部2与扣座1之间的扣合,实现手表的脱下,易于操作。
至此,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明白,本方案中的第一磁铁4和第二磁铁组5的设置实际上是本方案的关键发明点所在。第一磁铁4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移动,从而分别与第二磁铁组5中的第二磁铁51、52相吸或相斥。当第一磁铁4位于第一位置,与同样位于第一位置的第二磁铁51相吸时,能够实现扣座1与插扣部2的吸合对位与自动插入扣接,当第一磁铁4移动切换至第二位置时,则能够与位于第二位置的第二磁铁52相互排斥,实现插扣部2的退出扣座,使其与扣座1分离。本方案无论在佩戴还是脱下的过程中,均只需单手操作即可,十分便利。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6所示,进一步优选地,插扣部设有至少一个卡槽21,扣座1内设有与卡槽21对应的卡勾6,卡勾6与扣座1可转动地连接,卡勾6的尾端与按键3抵接,卡勾6的头端与卡槽21卡接;且卡勾6和卡槽21的数量与按键3对应。其中具体的,卡勾6呈条状结构,其头端设有用于与卡槽21卡接的勾体部61;卡勾6与扣座铰接,铰接点62位于卡勾6的头端与尾端之间,且铰接点62设置有用于驱使勾体部61向卡入所述卡槽21的方向运动的扭簧(图中未示出)。卡勾6的头端一侧具有角状凸起,形成勾体部61,勾体部61可卡入卡槽21中。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卡勾6和卡槽21进行扣接进一步加强扣座1和插扣部2的扣合的牢固程度,从而增加佩戴过程中第一表带与第二表带连接的稳定性。
卡勾6与扣座1铰接,实现卡勾6可相对扣座1转动。铰接点62处扭簧的设置能够在铰接点62施加一个扭力,驱使卡勾6转动,带动勾体部61卡入卡槽21内。在按压按键3时,按键3推动卡勾6的尾端,使卡勾6向与扭簧扭力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扭簧形变,勾体部61脱出卡槽21,松开按键3时,扭簧的扭力再次使卡勾6转动至可卡入卡槽21的位置,从而可以在下一次佩戴时将卡勾6卡入卡槽21中。此处的扭簧可选的也可采用弹簧、金属簧片、弹力橡胶等其他能够实现为卡勾6转动提供扭力的部件进行替换。该实施例中扭簧的设置能够实现按键3的按压与复位,从而控制第一磁铁4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运动,切换第一磁铁4与第二磁铁组5之间的相吸和相斥状态,实现扣座1与插扣部2的吸引扣合与推斥分离。当按键3处于按压状态时,扭簧处于形变状态,按键3带动第一磁铁4移动至第二位置,与第二磁铁组5相斥。当按键2处于松开状态时,扭簧恢复,产生的扭力驱动卡勾6旋转,卡勾的尾端推动按键3复位,同时按键3带动第一磁铁4回到第一位置,从而能够进行下一次吸合扣接。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7至图10所示,扣座1内设置有固定块13,按键3与固定块13分别与一弹簧7的两端抵接。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固定块13与弹簧7能够使按键3具备弹性复位功能,从而实现按键3在受到按压的状态下使第一磁铁4位于第二位置,松开按键3的状态下使第一磁铁4能够位于第一位置。在该实施例中,在佩戴时,佩戴者将表带搭在手腕上,用另一只手握持插扣部2向靠近扣座1的方向移动,并移动至插口11附近,使插扣部2与扣座1通过位于第一位置的第一磁铁4和第二磁铁51吸合对位,通过吸引力将插扣部2自插口11吸入扣座1中,完成佩戴;在脱下手表时,可按压按键3,使第一磁铁4随着按键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同时弹簧7压缩,此时位于第二位置的第一磁铁4与第二磁铁52相互排斥,产生的斥力将插扣部2推出扣座1,解除插扣部2与扣座1之间的扣合,实现手表的脱下。松开按键3后,弹簧7复位,推动按键3移动,同时按键3带动第一磁铁4移动回到第一位置,以备下一次吸合扣接。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以及图7所示,扣座1内设有与插扣部2形状对应的容置空间,容置空间与插口11连通,插扣部2可插入容置空间内并与扣座1扣接。于扣座1的侧壁开设有按键容置孔12,按键3的按压面自按键容置孔12伸出所述扣座1外。其中,容置空间的侧壁可通过一盖板8打开,进行部件的安装与维修、更换、保养。
在该实施例中,扣座1内部设置容置空间用于容置插扣部2,其中插扣部2的形状优选的为长方体结构,对应的容置空间也为对应的长方体结构,两者相互匹配,一方面能够实现插扣部2的插入,另一方面能够在插扣部2插入后限制其相对扣座1的转动及其他相对移动,增加插扣部2与扣座1连接的稳定性。该实施例中设置按键容置孔12的目的在于,能够实现佩戴者在扣座1的外部对按键3进行按压,从而控制扣座1内部的第一磁铁4的移动与位置,实现第一磁铁4与第二磁铁组5之间相吸与相斥的切换,进而实现控制扣座1与插扣部2之间的吸合扣接与推斥脱离。
可选地,按键3也可同时控制卡勾6的转动状态,对卡勾6与卡槽21的扣接与解除进行控制,实现手表的穿脱。
此外,在该实施例中,按键3的个数为两个,分别设置于扣座1沿宽度方向的两侧。第二磁铁组5设置于插扣部2插入扣座1的端头,第二磁铁组5中的多个第二磁铁51、52可相互拼接形成一整体磁条。插扣部2设有导向角22,导向角22优选地为设置于插扣部2插入扣座1的一端开设的倒角,可选的也可以是圆角或其他能够辅助插扣部2插入扣座1的结构。按键3的排布方式能够便于佩戴者单手操作,可通过拇指和食指按压按键3,从而单手解除插扣部2和扣座1之间的扣接,脱下手表。该实施例中第二磁铁组5的整体磁条设置能够节省安装空间,从而减小磁吸表扣的整体尺寸,避免因尺寸过大影响佩戴使用。且第二磁铁组5的整体磁条设置也能够提升制造装配时的便捷程度。其中优选地,第二磁铁组5也可为带有磁性的插扣部本身。
本方案还涉及一种手表,包括第一表带、第二表带以及上述的一种磁吸表扣;所述第一表带和所述第二表带通过所述磁吸表扣连接。本方案的手表在佩戴过程中,插扣部2靠近扣座1时能够通过第一磁铁4和第二磁铁组5中位于第一位置的第二磁铁51相互吸合对位,使用者无需进行额外操作,即可将插扣部2自插口11吸入扣座1中,第一磁铁4与第二磁铁组5吸合扣接即可完成佩戴;在需要脱下手表时,可通过按压按键3使第一磁铁4随按键3移动至第二位置,通过第一磁铁4与第二磁铁组5中位于第二位置的第二磁铁52之间的斥力推动插扣部2,将插扣部2推出扣座1,从而实现插扣部2自动脱离扣座1,解除扣接。
本方案的手表在佩戴和脱下的过程中仅需单手操作,步骤简单,脱穿快速。其佩戴和脱下步骤如下:佩戴者将表带搭在手腕上,用另一只手握持插扣部2向靠近扣座1的方向移动,并移动至插口11附近,使插扣部2与扣座1通过位于第一位置的第一磁铁4和第二磁铁51吸合对位,通过吸引力将插扣部2自插口11吸入扣座1中,完成佩戴;在脱下手表时,可按压按键3,使第一磁铁4随着按键3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此时位于第二位置的第一磁铁4与第二磁铁52相互排斥,产生的斥力将插扣部2推出扣座1,解除插扣部2与扣座1之间的扣合,实现手表的脱下,易于操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磁吸表扣,用于扣接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其特征在于,包括:
扣座,其一侧用于与所述第一表带的一端连接,另一侧开设有插口;
插扣部,其一侧用于与所述第二表带的一端连接;
至少一个按键,所述按键设置于所述扣座;
至少一个第一磁铁,数量与所述按键对应,设置于所述扣座内且与所述按键连接,按压所述按键带动所述第一磁铁在所述扣座内的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至少一对第二磁铁组,设置于所述插扣部,所述第二磁铁组包括两块磁极相反的第二磁铁,两块第二磁铁分别对应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设置;
所述第一磁铁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磁铁与对应所述第一位置设置的第二磁铁吸合,使所述扣座与所述插扣部相互吸合插入扣接;所述第一磁铁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磁铁与对应所述第二位置设置的所述第二磁铁相斥,将所述插扣部推出所述扣座解除扣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磁吸表扣,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扣部设有至少一个卡槽,所述扣座内设有与所述卡槽对应的卡勾,所述卡勾与所述扣座可转动地连接,所述卡勾的尾端与所述按键抵接,所述卡勾的头端与所述卡槽卡接;且所述卡勾和所述卡槽的数量与所述按键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磁吸表扣,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勾呈条状结构,其头端设有用于与所述卡槽卡接的勾体部;所述卡勾与所述扣座铰接,铰接点位于所述卡勾的头端与尾端之间,且铰接点设置有用于驱使所述勾体部向卡入所述卡槽的方向运动的扭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磁吸表扣,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勾的头端一侧具有角状凸起,形成所述勾体部,所述勾体部可卡入所述卡槽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磁吸表扣,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座内设置有固定块,所述按键与所述固定块分别与一弹簧的两端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一种磁吸表扣,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座内设有与所述插扣部形状对应的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与所述插口连通,所述插扣部可插入所述容置空间内并与所述扣座扣接。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一种磁吸表扣,其特征在于,于所述扣座的侧壁开设有按键容置孔,所述按键的按压面自所述按键容置孔伸出所述扣座外。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一种磁吸表扣,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的个数为两个,分别设置于所述扣座沿宽度方向的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一种磁吸表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磁铁组设置于所述插扣部插入所述扣座的端头,所述第二磁铁组中的多个所述第二磁铁可相互拼接形成一整体磁条。
10.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一种磁吸表扣,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扣部设有导向角。
11.一种手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表带、第二表带以及权利要求1-10任一所述的一种磁吸表扣;所述第一表带和所述第二表带通过所述磁吸表扣连接。
CN202020589711.8U 2020-04-20 2020-04-20 一种磁吸表扣及一种手表 Active CN2120363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89711.8U CN212036333U (zh) 2020-04-20 2020-04-20 一种磁吸表扣及一种手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89711.8U CN212036333U (zh) 2020-04-20 2020-04-20 一种磁吸表扣及一种手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036333U true CN212036333U (zh) 2020-12-01

Family

ID=735110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589711.8U Active CN212036333U (zh) 2020-04-20 2020-04-20 一种磁吸表扣及一种手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0363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545952U (zh) 一种磁吸表扣及可穿戴设备
CN113907496B (zh) 可穿戴设备
CN211632015U (zh) 磁性扣具
CN212325665U (zh) 一种磁吸表扣及一种手表
CN213904173U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
CN212036333U (zh) 一种磁吸表扣及一种手表
CN112244447B (zh) 一种手表
CN212036336U (zh) 一种磁吸表扣及一种手表
CN111387652A (zh) 一种磁吸搭扣及可穿戴设备
CN212036335U (zh) 一种磁吸表扣及一种手表
WO2014043297A2 (en) Magnet-assisted quick-connect quick-disconnect mechanism
CN212590683U (zh) 一种磁吸搭扣及可穿戴设备
CN214954284U (zh) 插入式滤镜支架及滤镜组件
CN215075969U (zh) 表带及可穿戴设备
CN212036313U (zh) 一种磁吸搭扣及可穿戴设备
CN201021946Y (zh) 一种用于光纤连接器的拔取装置
CN212590722U (zh) 一种磁吸表扣及手表
CN212545948U (zh) 一种磁吸搭扣及可穿戴设备
CN217565135U (zh) 一种手表表扣及手表
CN212697936U (zh) 一种表扣机构及手表
CN212139598U (zh) 一种磁吸搭扣及可穿戴设备
CN215303505U (zh) 一种快拆组件及可穿戴设备
CN219047614U (zh) 一种快速拆装机构以及智能手表
CN219330871U (zh) 一种腕戴设备
CN219047606U (zh) 带体伸缩机构及智能手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