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36335U - 一种磁吸表扣及一种手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磁吸表扣及一种手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036335U
CN212036335U CN202020590125.5U CN202020590125U CN212036335U CN 212036335 U CN212036335 U CN 212036335U CN 202020590125 U CN202020590125 U CN 202020590125U CN 212036335 U CN212036335 U CN 2120363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ckle
magnet
watch
spring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59012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59012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0363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0363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0363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ck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磁吸表扣及一种手表,用于扣接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包括:扣座和扣盖;至少一个弹簧按键,设置于扣座;至少一个第一磁铁,设置于扣座上且与弹簧按键连接,按压所述弹簧按键带动所述第一磁铁在所述扣座上的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至少一对第二磁铁组,设置于所述扣盖上,所述第二磁铁组包括两块磁极相反的第二磁铁,两块第二磁铁分别对应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设置;所述第一磁铁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磁铁与对应所述第一位置设置的第二磁铁吸合,所述第一磁铁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时与所述第二磁铁相斥,使所述扣盖与所述扣座分离。本实用新型可单手操作实现表扣的扣合和分离,十分便利。

Description

一种磁吸表扣及一种手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表带连接结构技术领域,尤指一种磁吸表扣及一种手表。
背景技术
当前市面上的手表都是通过两根表带进行扣合连接实现佩戴到手腕上,在佩戴的时候,传统的表带连接方式主要有一下几种:1.针对表孔配合表扣式进行佩戴;2.铰链卡扣固定式佩戴;3.通过磁力吸合来实现佩戴;4.少数特殊的表带是以特定的机扩机构来佩戴。
虽然传统的表带扣都能够实现扣合两根表带的基本功能,但是在手表的佩戴过程中,表带的穿插亦或者表扣的扣合在很多时候稍显繁琐且不易操作,有时在脱下手表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表带过于牢固难以脱离手腕的问题。在手表的佩戴过程中,通常一只手为佩戴手,另一只手为操作手,佩戴手在佩戴过程中通常无法进行佩戴扣接操作,但是上述传统的表带扣结构在佩戴时需要双手操作,分别握持两根表带进行扣合。在脱下手表时,也需要双手操作,解开表扣后需要向两侧施加拉力,使扣合处分离,极为不便。
因此,能否构思出一款结构简单,操作便捷,易于穿脱的表带连接扣结构以及一种手表一直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期望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磁吸表扣及一种手表,在佩戴时能够吸合扣接,在脱下时只需简单按压按键,即会自动解除扣合并弹起分离扣合处,易于操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磁吸表扣,用于扣接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其特征在于,包括:
扣座,其一侧用于与所述第一表带的一端连接;
扣盖,其一侧用于与所述第二表带的一端连接;
至少一个弹簧按键,所述弹簧按键设置于所述扣座;
至少一个第一磁铁,设置于所述扣座上且与所述弹簧按键连接,按压所述弹簧按键带动所述第一磁铁在所述扣座上的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至少一对第二磁铁组,设置于所述扣盖上,所述第二磁铁组包括两块磁极相反的第二磁铁,两块第二磁铁分别对应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设置;
所述第一磁铁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磁铁与对应所述第一位置设置的第二磁铁吸合,使所述扣座与所述扣盖相互吸合扣接;按压所述弹簧按键,带动所述第一磁铁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所述第一磁铁与对应所述第二位置设置的所述第二磁铁相斥,使所述扣盖与所述扣座分离。
本方案通过设置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组进行扣接实现扣座和扣盖的扣接,从而连接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实现佩戴;通过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组相互排斥实现解除扣接,从而脱下;在佩戴过程中,通过设置初始位置位于第一位置的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组中位于第一位置的第二磁铁,使扣盖靠近扣座时能够相互吸合对位,使并使扣座与扣盖牢固吸合即可完成佩戴;在需要脱下手表时,可通过按压弹簧按键使带动第一磁铁移动至第二位置,使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组中位于第二位置的第二磁铁相互排斥,通过斥力能够弹起扣盖,从而实现扣盖自动脱离扣座,解除扣接;本方案的手表在佩戴和脱下的过程中仅需单手操作,步骤简单,脱穿快速。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扣座设有与所述扣盖形状对应的缺口,所述扣盖位于所述缺口内并与所述扣座扣接。
本方案通过设置缺口,能够使扣盖容置于该缺口内,当扣盖和扣座完成扣接后,能够拼合成一整体,一方面提升美观,另一方面整体构造能够避免形状不规则对日常使用带来的影响。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弹簧按键的个数为两个,分别设置于所述扣座沿宽度方向的两侧。
本方案中弹簧按键的排布方式能够便于佩戴者单手按压,从而单手解除扣接,脱下手表。
进一步优选地,于所述缺口的侧壁开设有按键容置孔,所述弹簧按键包括按压部和弹簧,所述按压部设置于所述扣座内,且所述按压部的按压面自所述按键容置孔伸出所述扣座外,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按压部和所述扣座的固定部位抵接,或者,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对侧的两所述按压部抵接。
本方案通过设置按压部和弹簧,从而能够实现弹簧按键的自动复位功能,在扣合时,可使第一磁铁位于第一位置,实现与扣盖的吸合完成扣接,当扣盖与扣座连接后,可维持第一磁铁位于第一位置,保持吸合扣接状态;在脱下手表时,可通过按压该按压部压缩弹簧长度实现第一磁铁移动至第二位置,从而与第二磁铁相斥解除扣接。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弹簧按键沿所述扣座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一磁铁;所述第二磁铁组的数量及位置与所述第一磁铁对应。
本方案中,设置多个第一磁铁与多对第二磁铁组,能够在有限的安装空间内提供尽可能大的吸力和斥力,提升扣座和扣盖的吸合对位效果以及两者的推起分离效果。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二磁铁组中的多个所述第二磁铁可相互拼接形成一整体磁条。
本方案中的第二磁铁组拼接成一成体,能够节省安装空间,且易于生产制造。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扣座开设有若干容置槽,且所述扣座上设有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容置槽形成若干容置腔室,所述弹簧按键、所述第一磁铁可位于所述容置腔室内。
通过开设容置槽和容置腔室,能够在扣座上有序排布、安装各部件,避免各部件在使用时相互干涉。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扣座和所述第一表带铰接,所述扣盖和所述第二表带铰接。
本方案中扣座、扣盖均与表带铰接,在佩戴时能够调整到与手腕弧度相匹配的角度,提升佩戴的舒适度。
一种手表,包括第一表带、第二表带以及上述的一种磁吸表扣;所述第一表带和所述第二表带通过所述磁吸表扣连接。
本方案的手表在佩戴过程中,扣盖靠近扣座时能够通过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组中位于第一位置的磁铁相互吸合对位,使用者按压扣座使卡勾扣入卡槽内即可完成佩戴;在需要脱下手表时,可通过按压弹簧按键使卡勾脱出卡槽,同时,第一磁铁随弹簧按键移动至第二位置,通过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组中位于第二位置的磁铁之间的斥力推动扣盖,从而实现扣盖自动脱离扣座,解除扣接;本方案的手表在佩戴和脱下的过程中仅需单手操作,步骤简单,脱穿快速。
本方案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之一:
1.本方案通过设置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组,能够实现扣座与扣盖之间的吸合扣接和排斥解除扣接,从而实现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的扣合与分离,佩戴与脱表。
2.本方案通过设置第一磁铁和位于第一位置的第二磁铁,能够在第一磁铁位于第一位置时,吸合扣座和扣盖,在佩戴过程中,第一磁铁和位于第一位置的第二磁铁也能够实现扣盖和扣座的自动对位功能,提升佩戴的便捷程度;
3.本方案通过设置弹簧按键能够实现第一磁铁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移动,从而实现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组之间在相吸和相斥状态的切换,实现扣盖与扣座的吸合扣接与分离,穿戴与脱下手表;
4.本方案通过设置第一磁铁和位于第二位置的第二磁铁,能够在第一磁铁随弹簧按键移动到第二位置时,自动弹起扣盖,使扣盖脱离扣座,解除扣合,易于脱下;
5.本方案的磁吸表扣可通过单手操作进行扣合和分离,佩戴与脱下步骤简单、方便快速。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磁吸表扣在扣合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扣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扣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磁吸表扣的爆炸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扣座未装设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弹簧按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弹簧按键装设第一磁铁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扣座与扣盖正在扣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扣座与扣盖正在扣合时的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扣座,11.缺口,12.按键容置孔,13.容置槽,2.扣盖,3.弹簧按键,31.按压部,32.弹簧,4.第一磁铁,5.第二磁铁组,51、52.第二磁铁,6.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
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在本文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作为一个具体实施例,如图1至图9所示,一种磁吸表扣,用于扣接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包括:扣座1、扣盖2、弹簧按键3、第一磁铁4以及第二磁铁组5。其中,扣座1的一侧用于与第一表带的一端连接;扣盖2的一侧用于与第二表带的一端连接;弹簧按键3的数量为至少一个,其中弹簧按键3设置于扣座1;第一磁铁4的数量为至少一个,设置于扣座1上且与弹簧按键3连接,按压弹簧按键3带动第一磁铁4在扣座上的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第二磁铁组5的数量为至少一对,设置于扣盖2上,第二磁铁组5包括两块磁极相反的第二磁铁51、52,两块第二磁铁51、52分别对应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设置。
当第一磁铁4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磁铁4与对应第一位置设置的第二磁铁51吸合,使扣座1与扣盖2通过吸力吸合扣接;当按压弹簧按键3,弹簧按键3带动第一磁铁4移动到第二位置,位于第二位置的第一磁铁4与对应第二位置设置的第二磁铁52相斥,通过斥力使扣盖2与扣座1分离。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磁铁4和第二磁铁51的吸合实现扣座1和扣盖2的扣合,从而连接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实现佩戴。在佩戴过程中,通过设置于第一位置的第一磁铁4和第二磁铁组5中对应第一位置设置的第二磁铁51,使扣盖2靠近扣座1时能够相互吸合对位,避免造成佩戴者因单手操作无法准确对位完成扣合。佩戴者将扣盖2移动至靠近扣座1的位置即可完成佩戴。弹簧按键3的设置能够便于控制第一磁铁4的位置,使其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当佩戴时,可松开弹簧按键3,从而第一磁铁4位于第一位置,能够与第二磁铁51自动吸合。当脱下手表时,可通过按压弹簧按键3使第一磁铁4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使第一磁铁4与第二磁铁组5中对应第二位置设置的第二磁铁52相互排斥,该斥力能够弹起扣盖2,使扣盖2向远离扣座1的方向运动,从而实现扣盖2自动脱离扣座1,解除扣接。
本方案的手表在佩戴和脱下的过程中仅需单手操作,步骤简单,脱穿快速。其佩戴和脱下步骤如下:佩戴者将表带搭在手腕上,用另一只手握持扣盖2向靠近扣座1的方向移动,使扣盖2与扣座1通过位于第一位置的第一磁铁4和第二磁铁51吸合对位,扣盖2自动吸合至扣座1上,完成佩戴;在脱下手表时,可按压弹簧按键3,使第一磁铁4随着弹簧按键3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此时位于第二位置的第一磁铁3与第二磁铁52相互排斥,产生的斥力将扣盖2推离扣座1,解除扣盖2与扣座1之间的扣合,实现手表的脱下,易于操作。
至此,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明白,本方案中的第一磁铁4和第二磁铁组5的设置实际上是本方案的关键发明点所在。第一磁铁4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移动,从而分别与第二磁铁组5中的第二磁铁51、52相吸或相斥。当第一磁铁4位于第一位置,与同样位于第一位置的第二磁铁51相吸时,能够实现扣座1与扣盖2的吸合对位与自动扣接,当第一磁铁4移动切换至第二位置时,则能够与位于第二位置的第二磁铁52相互排斥,实现扣盖2的弹起,使其与扣座1分离。本方案无论在佩戴还是脱下的过程中,均只需单手操作即可,十分便利。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7所示,进一步优选地,扣座1设有与扣盖2形状对应的缺口11,扣盖1位于缺口11内并与扣座1扣接形成一整体。弹簧按键3的个数为两个,分别设置于扣座1沿宽度方向的两侧。于缺口11的侧壁开设有按键容置孔12,弹簧按键3包括按压部31和弹簧32,按压部31设置于扣座1内,且按压部31的按压面自按键容置孔12伸出扣座1外,弹簧32的两端分别与按压部31和扣座1的固定部位抵接,或者可选地,弹簧32的两端分别与对侧的两个按压部31抵接。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缺口11,能够使扣盖2在第一状态下容置于缺口11内,当扣盖2和扣座1完成扣接后,能够拼合成一整体,一方面提升美观,另一方面整体构造能够避免形状不规则或者外部具有突出部分对日常使用带来影响。缺口11的设置也能够更易于扣座1与扣盖2的对位,提升佩戴的便捷度。
该实施例中,弹簧按键3的排布方式能够便于佩戴者单手操作,可通过拇指和食指按压弹簧按键3,从而单手解除扣盖2和扣座1之间的扣接,脱下手表。弹簧按键3构造能够实现对按压部31进行按压和复位带动第一磁铁4移动,从而实现第一磁铁4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以及第一磁铁4与第二磁铁组5之间的相吸与相斥状态的切换。当佩戴者对按压部31进行按压,按压部31向弹簧32压缩的方向移动,使弹簧32压缩的同时带动第一磁铁4自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的方向移动,从而实现第一磁铁4移动至第二位置与第二磁铁52相斥,分离扣座1与扣盖2。松开按压部31后,弹簧32的弹力推动按压部31回到原位,第一磁铁4也随之复位回到第一位置,使其能够在下一次佩戴时与第二磁铁51吸合,自动扣接扣盖2与扣座1。
此外,在该实施例中,扣座1开设有若干容置槽13,且扣座1上设有盖板6,盖板6与容置槽13形成若干容置腔室,弹簧按键3、第一磁铁4可位于容置腔室内。该实施例通过开设容置槽13并设置盖板6形成容置腔室,能够在扣座1上有序排布各安装各部件,避免各部件在使用时相互干涉,也能够避免其损坏。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7所示,弹簧按键3沿扣座1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磁铁4;第二磁铁组5的数量及位置与第一磁铁4对应。第二磁铁组5中的多个第二磁铁51、52可相互拼接形成一整体磁条。
在该实施例中,每一个弹簧按键3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磁铁4,从而能够在吸合对位扣盖2以及推出扣盖2时能够平衡两侧的斥力,提升吸合对位以及排斥推出的效果。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地在扣座1的两侧分别设有两个弹簧按键3,从而于扣座1的对角共设有四个第一磁铁4,配合四对第二磁铁组5,能够在吸合对位时更为准确有效,在排斥弹起扣盖2时,推力更加充足,确保能够解除扣合。
该实施例中第二磁铁组5的整体磁条设置能够节省安装空间,从而减小磁吸表扣的整体尺寸,避免因尺寸过大影响佩戴使用。且第二磁铁组5的整体磁条设置也能够提升制造装配时的便捷程度。
此外,在该实施例中,扣座1和第一表带铰接,扣盖2和第二表带铰接。扣座1、扣盖2均与表带铰接,在佩戴时能够调整到与手腕弧度相匹配的角度,提升佩戴的舒适度。
本方案还涉及一种手表,包括第一表带、第二表带和上述的一种磁吸表扣;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通过磁吸表扣连接。本方案的手表在佩戴过程中,扣盖2靠近扣座1时能够通过位于第一位置的第一磁铁4和第二磁铁组5中同样位于第一位置的第二磁铁51相互吸合对位,自动吸合扣盖2与扣座1,完成第一表带与第二表带的连接,实现佩戴;在需要脱下手表时,可通过按压弹簧按键3使第一磁铁4随弹簧按键3移动至第二位置,与第二磁铁组5中位于第二位置的第二磁铁52相斥,通过斥力能够弹起扣盖2,从而实现扣盖2自动脱离扣座1,解除扣接。
本方案的手表在佩戴和脱下的过程中仅需单手操作,步骤简单,脱穿快速。其佩戴和脱下步骤如下:佩戴者将表带搭在手腕上,用另一只手握持扣盖2向靠近扣座1的方向移动,使扣盖2与扣座1通过第一磁铁4和第二磁铁51吸合对位,扣座1与扣盖2即可自动吸合扣接,完成佩戴;在脱下手表时,可按压弹簧按键3,使第一磁铁4移动至第二位置,与第二磁铁52相斥,产生的斥力将扣盖2推离扣座1,解除扣盖2与扣座1之间的扣合,实现手表的脱下,易于操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磁吸表扣,用于扣接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其特征在于,包括:
扣座,其一侧用于与所述第一表带的一端连接;
扣盖,其一侧用于与所述第二表带的一端连接;
至少一个弹簧按键,所述弹簧按键设置于所述扣座;
至少一个第一磁铁,设置于所述扣座上且与所述弹簧按键连接,按压所述弹簧按键带动所述第一磁铁在所述扣座上的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至少一对第二磁铁组,设置于所述扣盖上,所述第二磁铁组包括两块磁极相反的第二磁铁,两块第二磁铁分别对应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设置;
所述第一磁铁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磁铁与对应所述第一位置设置的第二磁铁吸合,使所述扣座与所述扣盖相互吸合扣接;
按压所述弹簧按键,带动所述第一磁铁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所述第一磁铁与对应所述第二位置设置的所述第二磁铁相斥,使所述扣盖与所述扣座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磁吸表扣,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座设有与所述扣盖形状对应的缺口,所述扣盖位于所述缺口内并与所述扣座扣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磁吸表扣,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按键的个数为两个,分别设置于所述扣座沿宽度方向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磁吸表扣,其特征在于,于所述缺口的侧壁开设有按键容置孔,所述弹簧按键包括按压部和弹簧,所述按压部设置于所述扣座内,且所述按压部的按压面自所述按键容置孔伸出所述扣座外,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按压部和所述扣座的固定部位抵接,或者,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对侧的两所述按压部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一种磁吸表扣,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按键沿所述扣座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一磁铁,所述第二磁铁组的数量及位置与所述第一磁铁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磁吸表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磁铁组中的多个所述第二磁铁可相互拼接形成一整体磁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磁吸表扣,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座开设有若干容置槽,且所述扣座上设有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容置槽形成若干容置腔室,所述弹簧按键、所述第一磁铁可位于所述容置腔室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磁吸表扣,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座和所述第一表带铰接,所述扣盖和所述第二表带铰接。
9.一种手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表带、第二表带以及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一种磁吸表扣,所述第一表带和所述第二表带通过所述磁吸表扣连接。
CN202020590125.5U 2020-04-20 2020-04-20 一种磁吸表扣及一种手表 Active CN2120363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90125.5U CN212036335U (zh) 2020-04-20 2020-04-20 一种磁吸表扣及一种手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90125.5U CN212036335U (zh) 2020-04-20 2020-04-20 一种磁吸表扣及一种手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036335U true CN212036335U (zh) 2020-12-01

Family

ID=735096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590125.5U Active CN212036335U (zh) 2020-04-20 2020-04-20 一种磁吸表扣及一种手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0363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71744B2 (en) Wearable device
CA1313514C (en) Housing and holder assembly for a portable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JP3240559B2 (ja) バックル・アセンブリ
CN212545952U (zh) 一种磁吸表扣及可穿戴设备
KR20050099138A (ko) 휴대 단말기의 배터리팩 락킹 장치
CN213904173U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
CN212036335U (zh) 一种磁吸表扣及一种手表
CN212036336U (zh) 一种磁吸表扣及一种手表
KR200471390Y1 (ko) 액세서리 연결고리
CN212185448U (zh) 一种磁吸结构、磁吸搭扣及可穿戴设备
CN111387652A (zh) 一种磁吸搭扣及可穿戴设备
CN210642835U (zh) 一种用于可穿戴设备的吸扣装置及可穿戴设备
CN212325665U (zh) 一种磁吸表扣及一种手表
CN212036333U (zh) 一种磁吸表扣及一种手表
CN212545902U (zh) 一种磁吸搭扣及可穿戴设备
CN215075969U (zh) 表带及可穿戴设备
CN212590683U (zh) 一种磁吸搭扣及可穿戴设备
JPH10200614A (ja) 器具装着装置
US2996899A (en) Bracelet with hinged arms biased by a planular spring
CN212545948U (zh) 一种磁吸搭扣及可穿戴设备
CN212697936U (zh) 一种表扣机构及手表
CN212754586U (zh) 一种表扣机构及手表
CN212036313U (zh) 一种磁吸搭扣及可穿戴设备
CN212139598U (zh) 一种磁吸搭扣及可穿戴设备
CN212590722U (zh) 一种磁吸表扣及手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