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30007U - 软轴冷却工装 - Google Patents

软轴冷却工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030007U
CN212030007U CN201922276613.9U CN201922276613U CN212030007U CN 212030007 U CN212030007 U CN 212030007U CN 201922276613 U CN201922276613 U CN 201922276613U CN 212030007 U CN212030007 U CN 2120300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pipeline
flexible shaft
air conditioner
f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27661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刚
聂喜
陈晓明
李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HNER (SUZHOU) INDUSTR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HNER (SUZHOU) INDUST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HNER (SUZHOU) INDUSTR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HNER (SUZHOU) INDUST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27661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0300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0300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0300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软轴冷却工装,设置于软轴热处理加工工位与软轴收卷加工工位之间,包括一根冷却管路,冷却管路的一端与软轴热处理加工工位的出料端相连通、冷却管路的另一端与软轴收卷加工工位的进料端相连通,冷却管路上还连接有用于实现其内部空间降温冷却的风力冷却机构以及温度调节机构,风力冷却机构与温度调节机构均与外部工控设备电性连接并由其控制驱动。本实用新型通过风力冷却和温度调节两种更为直接的方式实现了对冷却管道内部的降温,不再需要借助冷却水作为冷却介质,大幅降低了工装的使用能耗,而且也显著地提升了管路冷却的降温效率、保证了降温效果。

Description

软轴冷却工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软轴加工设备,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可应用于软轴制造过程中的软轴冷却工装,属于机械传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软轴是一种刚性很小、具有弹性、可自由弯曲传动的轴,是一种常用的工业机械连接件。其主要用于联接不同一轴线和不在同一方向或有相对运动的两轴,以传递旋转运动和扭矩。
一般而言,软轴都是由钢丝一层层绕制而成,在其绕制完成后存在应力,需要进行热处理加工,以消除应力、提升产品使用效果。在进行热处理加工时,温度通常控制在300℃~500℃,为了避免软轴加工件因温度过高而发生卷曲,因此需要在将软轴加工件收卷到工字轮上之前将软轴加工件的温度快速降至常温。
在现有技术中,在进行这一步降温操作时,大多需要使用到冷却管道。这种冷却管的结构为双层嵌套,大管套设于小管外侧、两端封闭焊接,两管之间空隙部分通以冷却水,以使小管中心部分的管道保持低温。但是在长期的应用过程中,技术人员发现,这种冷却方式不仅降温效率底、降温效果差,而且能耗大、提高了加工企业的生产成本。
综上所述,如何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可应用于软轴制造过程中的软轴冷却工装,在保证软轴冷却效果的同时降低能耗,也就成为了本领域内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软轴冷却工装,设置于软轴热处理加工工位与软轴收卷加工工位之间,包括一根冷却管路,所述冷却管路的一端与所述软轴热处理加工工位的出料端相连通、所述冷却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软轴收卷加工工位的进料端相连通,所述冷却管路上还连接有用于实现其内部空间降温冷却的风力冷却机构以及温度调节机构,所述风力冷却机构与所述温度调节机构均与外部工控设备电性连接并由其控制驱动。
优选地,所述冷却管路为单层结构的金属材质管道。
优选地,所述冷却管路的两端贯穿,所述冷却管路的内部形成软轴降温空间,所述软轴降温空间的中心轴线为一条直线。
优选地,在工装的使用状态下,软轴加工件可活动地穿过所述软轴降温空间且两端分别穿出于所述冷却管路,所述软轴加工件与所述冷却管路的内壁互不接触。
优选地,所述风力冷却机构为至少一台用于产生冷却气体的冷却风机,所述冷却风机与所述外部工控设备电性连接,所述冷却管路周侧壁的上端面开设有至少一个风机连接口,所述风机连接口的数量与所述冷却风机的数量相匹配,每台所述冷却风机的出风口均借助连接管路与一个所述风机连接口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冷却管路的周侧壁上还开设有多个用于实现冷却气体流通的气体排出口,多个所述气体排出口等距间隔排布。
优选地,所述温度调节机构为至少一台用于实现温度调节的移动空调,所述冷却管路周侧壁的下端面开设有至少一个空调连接口,所述空调连接口的数量与所述移动空调的数量相匹配,每台所述移动空调的出风口均借助连接管路与一个所述空调连接口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温度调节机构还包括一个用于感应温度状况的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固定设置于所述冷却管路的内侧壁上,所述移动空调与所述温度传感器二者均与所述外部工控设备电性连接。
优选地,所述外部工控设备为PLC控制设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软轴冷却工装,通过风力冷却和温度调节两种更为直接的方式实现了对冷却管道内部的降温,不再需要借助冷却水作为冷却介质,大幅降低了工装的使用能耗,而且也显著地提升了管路冷却的降温效率、保证了降温效果。
同时,本实用新型简化了冷却管道的整体结构,工装各部分的加工材料易得,可以通过对现有零部件或设备的简单组装、改造而获得,加工成本低、加工周期短,利于加工企业的大规模推广应用。
此外,本实用新型也为同领域内的其他相关问题提供了参考,可以以此为依据进行拓展延伸,运用于同领域内其他相关的冷却装置的技术方案中,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以下便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述,以使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掌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冷却管路;2、冷却风机;3、移动空调。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可应用于软轴制造过程中的软轴冷却工装,具体如下。
如图1所示,一种软轴冷却工装,设置于软轴热处理加工工位与软轴收卷加工工位之间,包括一根冷却管路1,所述冷却管路1的一端与所述软轴热处理加工工位的出料端相连通、所述冷却管路1的另一端与所述软轴收卷加工工位的进料端相连通,所述冷却管路1上还连接有用于实现其内部空间降温冷却的风力冷却机构以及温度调节机构,所述风力冷却机构与所述温度调节机构均与外部工控设备电性连接并由其控制驱动。
考虑到金属材质具有更好的热传导性能,所述冷却管路1为单层结构的金属材质管道。
所述冷却管路1的两端贯穿,所述冷却管路1的内部形成软轴降温空间,所述软轴降温空间的中心轴线为一条直线。在工装的使用状态下,软轴加工件可活动地穿过所述软轴降温空间且两端分别穿出于所述冷却管路1,所述软轴加工件与所述冷却管路1的内壁互不接触。
所述风力冷却机构为至少一台用于产生冷却气体的冷却风机2,所述冷却风机2与所述外部工控设备电性连接,所述冷却管路1周侧壁的上端面开设有至少一个风机连接口,所述风机连接口的数量与所述冷却风机2的数量相匹配,每台所述冷却风机2的出风口均借助连接管路与一个所述风机连接口相连通。
此外,出于气体流通的考虑,所述冷却管路1的周侧壁上还开设有多个用于实现冷却气体流通的气体排出口,多个所述气体排出口等距间隔排布。
所述温度调节机构为至少一台用于实现温度调节的移动空调3,所述冷却管路1周侧壁的下端面开设有至少一个空调连接口,所述空调连接口的数量与所述移动空调3的数量相匹配,每台所述移动空调3的出风口均借助连接管路与一个所述空调连接口相连通。
所述温度调节机构还包括一个用于感应温度状况的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固定设置于所述冷却管路1的内侧壁上,所述移动空调3与所述温度传感器二者均与所述外部工控设备电性连接。
需要补充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部工控设备为PLC控制设备。
在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中,所述冷却风机2可持续向所述冷却管路1内通风,空气从所述冷却管路1的两端及气体排出口排出并带走软轴加工件表面的热量。若环境温度过高或所述温度传感器感应到所述冷却管路1内部温度过高时,所述外部工控设备随即开启所述移动空调3,进一步提升降温、控温效果,确保所述冷却管路1内的温度保持在17℃~30℃之间。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软轴冷却工装,通过风力冷却和温度调节两种更为直接的方式实现了对冷却管道内部的降温,不再需要借助冷却水作为冷却介质,大幅降低了工装的使用能耗,而且也显著地提升了管路冷却的降温效率、保证了降温效果。
同时,本实用新型简化了冷却管道的整体结构,工装各部分的加工材料易得,可以通过对现有零部件或设备的简单组装、改造而获得,加工成本低、加工周期短,利于加工企业的大规模推广应用。
此外,本实用新型也为同领域内的其他相关问题提供了参考,可以以此为依据进行拓展延伸,运用于同领域内其他相关的冷却装置的技术方案中,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10)

1.一种软轴冷却工装,设置于软轴热处理加工工位与软轴收卷加工工位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根冷却管路(1),所述冷却管路(1)的一端与所述软轴热处理加工工位的出料端相连通、所述冷却管路(1)的另一端与所述软轴收卷加工工位的进料端相连通,所述冷却管路(1)上还连接有用于实现其内部空间降温冷却的风力冷却机构以及温度调节机构,所述风力冷却机构与所述温度调节机构均与外部工控设备电性连接并由其控制驱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轴冷却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路(1)为单层结构的金属材质管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轴冷却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路(1)的两端贯穿,所述冷却管路(1)的内部形成软轴降温空间,所述软轴降温空间的中心轴线为一条直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轴冷却工装,其特征在于:在工装的使用状态下,软轴加工件可活动地穿过所述软轴降温空间且两端分别穿出于所述冷却管路(1),所述软轴加工件与所述冷却管路(1)的内壁互不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轴冷却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力冷却机构为至少一台用于产生冷却气体的冷却风机(2),所述冷却风机(2)与所述外部工控设备电性连接,所述冷却管路(1)周侧壁的上端面开设有至少一个风机连接口,所述风机连接口的数量与所述冷却风机(2)的数量相匹配,每台所述冷却风机(2)的出风口均借助连接管路与一个所述风机连接口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软轴冷却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路(1)的周侧壁上还开设有多个用于实现冷却气体流通的气体排出口,多个所述气体排出口等距间隔排布。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软轴冷却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调节机构为至少一台用于实现温度调节的移动空调(3),所述冷却管路(1)周侧壁的下端面开设有至少一个空调连接口,所述空调连接口的数量与所述移动空调(3)的数量相匹配,每台所述移动空调(3)的出风口均借助连接管路与一个所述空调连接口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软轴冷却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调节机构还包括一个用于感应温度状况的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固定设置于所述冷却管路(1)的内侧壁上,所述移动空调(3)与所述温度传感器二者均与所述外部工控设备电性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轴冷却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工控设备为PLC控制设备。
10.一种软轴冷却工装,设置于软轴热处理加工工位与软轴收卷加工工位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根冷却管路(1),所述冷却管路(1)的一端与所述软轴热处理加工工位的出料端相连通、所述冷却管路(1)的另一端与所述软轴收卷加工工位的进料端相连通,所述冷却管路(1)上还连接有用于实现其内部空间降温冷却的风力冷却机构以及温度调节机构,所述风力冷却机构与所述温度调节机构均与外部工控设备电性连接并由其控制驱动;
所述冷却管路(1)为单层结构的金属材质管道;
所述冷却管路(1)的两端贯穿,所述冷却管路(1)的内部形成软轴降温空间,所述软轴降温空间的中心轴线为一条直线;
在工装的使用状态下,软轴加工件可活动地穿过所述软轴降温空间且两端分别穿出于所述冷却管路(1),所述软轴加工件与所述冷却管路(1)的内壁互不接触;
所述风力冷却机构为至少一台用于产生冷却气体的冷却风机(2),所述冷却风机(2)与所述外部工控设备电性连接,所述冷却管路(1)周侧壁的上端面开设有至少一个风机连接口,所述风机连接口的数量与所述冷却风机(2)的数量相匹配,每台所述冷却风机(2)的出风口均借助连接管路与一个所述风机连接口相连通;
所述冷却管路(1)的周侧壁上还开设有多个用于实现冷却气体流通的气体排出口,多个所述气体排出口等距间隔排布;
所述温度调节机构为至少一台用于实现温度调节的移动空调(3),所述冷却管路(1)周侧壁的下端面开设有至少一个空调连接口,所述空调连接口的数量与所述移动空调(3)的数量相匹配,每台所述移动空调(3)的出风口均借助连接管路与一个所述空调连接口相连通;
所述温度调节机构还包括一个用于感应温度状况的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固定设置于所述冷却管路(1)的内侧壁上,所述移动空调(3)与所述温度传感器二者均与所述外部工控设备电性连接;
所述外部工控设备为PLC控制设备。
CN201922276613.9U 2019-12-18 2019-12-18 软轴冷却工装 Active CN2120300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76613.9U CN212030007U (zh) 2019-12-18 2019-12-18 软轴冷却工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76613.9U CN212030007U (zh) 2019-12-18 2019-12-18 软轴冷却工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030007U true CN212030007U (zh) 2020-11-27

Family

ID=734828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276613.9U Active CN212030007U (zh) 2019-12-18 2019-12-18 软轴冷却工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0300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134921U (zh) 一种智能耐高温特种电机
CN212030007U (zh) 软轴冷却工装
CN201652804U (zh) 一种承压式外盘多流平行管保温水箱
CN207074911U (zh) 分体式新能源汽车交流电机壳
CN204880169U (zh) 一种冷渣机的冷渣筒
CN203013446U (zh) 变压器降温节能装置
CN201028904Y (zh) 制冷制热设备用热回收补偿器
CN206618280U (zh) 一种退火窑余热蒸汽发电装置
CN202074608U (zh) 真空超导内外翅片层叠式多向出风电热暖风机
CN211601011U (zh) 碳纤维板生产车间空气置换装置
CN114248379A (zh) 一种制造交联聚乙烯电缆绝缘线芯的冷却装置
CN205152279U (zh) 风冷式淬火炉用支撑辊
CN103795186A (zh) 大型灯泡贯流泵机组不锈钢灯泡壳闭式通风冷却系统及其通风设计计算方法
CN204597704U (zh) 高效节能电动机
CN216827947U (zh) 一种高效稳定的拉丝机退火装置
CN205532730U (zh) 一种基于热量传输装置的发电装置
CN204794402U (zh) 高效节能电动机
CN219674917U (zh) 一种便于流场调节的高效型换热器
CN211000361U (zh) 一种热带铝复合用热风装置
CN212276913U (zh) 一种金属导体热吹风装置
CN221036717U (zh) 一种具有柔性密封装置的回转炉
CN204786467U (zh) 一种高效冷渣机
CN204739796U (zh) 一种反射镜安装管的连接结构
CN215951621U (zh) 一种利用地热的空调系统
CN215704315U (zh) 一种纳米晶带材生产线中的冷却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