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28106U - 离子释放装置 - Google Patents

离子释放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028106U
CN212028106U CN202020393025.3U CN202020393025U CN212028106U CN 212028106 U CN212028106 U CN 212028106U CN 202020393025 U CN202020393025 U CN 202020393025U CN 212028106 U CN212028106 U CN 2120281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on
air
outlet
frame body
ai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39302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志恒
杨洪强
梁毅南
梁文武
郑安
沈定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Ecology Systems Guangdo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Ecology Systems Guangdo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Ecology Systems Guangdo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Ecology Systems Guangdo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39302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0281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0281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028106U/zh
Priority to TW110201576U priority patent/TWM6143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离子释放装置,包括:框体、送风部、离子产生器和离子产生盒,框体用于构成所述离子释放装置的外廓,所述框体包括:框体进气口、框体排气口和内部送风风路,内部送风风路设有进气口和排气口,用于连通所述框体进气口和所述框体排气口;送风部用于把空气从所述进气口通过连通所述进气口和所述排气口的所述内部送风风路引导向所述排气口;离子产生器用于产生离子;离子产生盒与所述内部送风风路连通,用于收纳所述离子产生器;其中,所述离子产生盒包括:入气口,用于吸入位于所述框体内部且位于所述内部送风风路外部的空气。通过本实用新型的离子释放装置,可以产生把离子从离子产生盒内往离子产生盒外吹出的力,使得离子更容易吹出至内部送风风路,实现了离子吹出量的稳定化。

Description

离子释放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离子释放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具有一种利用离子产生器生成离子,并利用风扇形成空气流路,将离子从出风口朝外部释放的离子释放装置。例如,中国专利文献(201320347117.8)中公开的一种离子释放装置,如图1所示,具有多翼离心风机10、离子产生器20和离子产生器壳体30。多翼离心风机10具有风扇11和蜗壳12,并将从风扇11流出的空气经由形成于蜗壳12至出风口D之间的空气流路C朝上方吹出,如图3所示。离子产生器20配置于空气流路C外部的离子产生器壳体30的收纳空间A内,经由连通空间B而与空气流路C连通。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现有离子释放装置中,因为离子产生器壳体30的收纳空间A经由连通空间B与空气流路C连通,空气流路C中的一部分空气可能会通过连通空间B往离子产生器壳体30内流动,使离子产生器20生成的离子难以通过从连通空间B吹出,从而难以随着空气流路C中的气流往离子释放装置外部吹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使离子吹出量稳定化的离子释放装置。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离子释放装置,包括:框体、送风部、离子产生器和离子产生盒,框体用于构成所述离子释放装置的外廓,所述框体包括:框体进气口、框体排气口和送风风路,送风风路用于连通所述框体进气口和所述框体排气口,并设有进气口和排气口;送风部用于把空气从所述进气口通过连通所述进气口和所述排气口的内部送风风路引导向所述排气口;离子产生器用于产生离子;离子产生盒与所述内部送风风路连通,用于收纳所述离子产生器;其中,所述离子产生盒包括:入气口,用于吸入位于所述框体内部且位于所述内部送风风路外部的空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其中,离子产生盒还包括:离子出口和离子送出空气流路,离子出口用于使所述离子产生器产生的离子向所述内部送风风路送出;离子送出空气流路连通所述入气口和所述离子出口,用于吹出离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其中,离子释放装置还包括:蜗牛壳,蜗牛壳构成设有所述进气口和所述排气口的内部送风风路,所述蜗牛壳包括:扩大用壁部,扩大用壁部用于从舌部侧向所述排气口的方向扩大送风范围,其中,所述扩大用壁部的终端和与所述终端相对侧之间形成开口,所述排气口的设置尺寸大于所述开口的设置尺寸,所述离子出口横跨所述排气口和所述扩大用壁部,用于与所述内部送风风路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其中,离子释放装置还包括:蜗牛壳,蜗牛壳构成设有所述进气口和所述排气口的内部送风风路,所述蜗牛壳包括:扩大用壁部,扩大用壁部用于从舌部侧向所述排气口的方向扩大送风范围,其中,所述扩大用壁部的终端和与所述终端相对侧之间形成开口,所述排气口的设置尺寸大于所述开口的设置尺寸,所述离子出口设置于所述排气口和所述扩大用壁部的连接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其中,离子产生盒还包括:连通空间、连通空间底面部和排水孔,连通空间用于连结所述离子产生器和所述离子出口,连通空间底面部用于作为所述连通空间底面,排水孔设置于所述连通空间底面部上,用于把进入所述离子产生盒内的液体排出至所述离子产生盒外。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离子释放装置,包括:框体、送风部、离子产生器和离子产生盒,框体用于构成所述离子释放装置的外廓,所述框体包括:框体进气口、框体排气口和送风风路,送风风路用于连通所述框体进气口和所述框体排气口,并设有进气口和排气口;送风部用于把空气从所述进气口通过连通所述进气口和所述排气口的内部送风风路引导向所述排气口;离子产生器用于产生离子;离子产生盒与所述内部送风风路连通,用于收纳所述离子产生器;其中,所述离子产生盒包括:入气口,用于吸入位于所述框体内部且位于所述内部送风风路外部的空气。通过本实用新型的离子释放装置,可以产生把离子从离子产生盒内往离子产生盒外吹出的力,使得离子更容易吹出至内部送风风路,实现了离子吹出量的稳定化。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离子释放装置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离子释放装置的斜视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离子释放装置的结构组成分解示意图;
图4是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离子释放装置的去除蜗牛壳的前侧板和前侧板上游侧的部件后的离子产生盒的结构组成及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离子释放装置去除蜗牛壳的前侧板和前侧板上游侧的部件、且不安装离子产生盒盖部时的离子产生器和离子产生盒结构组成及局部扩大示意图。
【符号说明】
<现有技术>
10-多翼离心风机,20-离子产生器,30-离子产生器壳体
11-风扇,12-蜗壳
A-收纳空间,B-连通空间,C-空气流路,D-出风口
<本实用新型>
100-离子释放装置
101-框体,102-过滤网单元,103-送风部,104-离子产生器,105-离子产生盒,106-电源单元
110-上平面,120-下平面,130-框体进气口,140-框体排气口,150-侧壁
301-舌部、302-扩大用壁部、303-进气口,304-排气口,305-马达,306-扇叶
310-蜗牛壳,320-送风机
311-前侧板,312-后侧板,313-壳板
501-本体,502-盖部
510-安装用开口,520-底面板,530-侧板,540-收容空间,550-入气口,560-连通空间,570-排水孔,580-离子出口
S-送风风路,S1-内部送风风路,S2-离子送出空气流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另外,以下实施例仅为本公开的具体示例之一,并不对本公开的技术范围进行限制。
以下说明中,上、下、左、右、正面、背面、前、后等方位词语,如无特殊说明,均以图3所示的实线箭头的方向为准进行说明。
在附图中,对于同一部件的同一符号的第二次说明、以及与本公开无直接联系的部件的说明将省略或简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离子释放装置具有空气清净功能和离子释放功能这两个功能。另外,离子释放装置不仅能发挥出空气清净功能及离子释放功能中的任一功能,还能够同时发挥出两功能。
首先,参照图2和图3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离子释放装置进行说明。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离子释放装置的斜视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离子释放装置的结构组成分解示意图。图3中的实线箭头,表示送风风路中的气流方向。
离子释放装置100是置地型的,包括框体101、过滤网单元102、送风部103、离子产生器104和离子产生盒105。
框体101,构成离子释放装置100的外廓,呈椭圆柱状。框体101设有上下方向相对设置的上平面110和下平面120,以及连接上平面110和下平面120具有曲面的侧壁150。框体101设有框体进气口130、框体排气口140和送风风路S。
框体进气口130,位于框体101的侧壁150的正面侧,如图3所示,用于吸入空气,由多个长条状开孔构成的开口。
框体排气口140,位于框体101的上平面110上,用于将从框体进气口130吸入的空气向框体101外吹出的椭圆状开口。
送风风路S,位于框体101内部,是连通框体进气口130、后述的过滤网单元102、后述的蜗牛壳310的进气口、后述的蜗牛壳310的排气口和框体排气口140的风路。在送风风路S的引导下,空气经由框体进气口130进入框体101,沿着送风风路S经过后述的过滤网单元102,被后述的蜗牛壳310构成的内部送风风路S1引导流向框体排气口140。
过滤网单元102,设置于框体进气口130的气流下游侧,是实现空气清净功能的空气过滤网。空气过滤网由1枚或者多枚的具有1种或多种过滤效果的过滤网组成。例如过滤网可以由集尘过滤网、除臭过滤网、集尘除臭过滤网等或其组合而成。
送风部103,设于过滤网单元的气流下游侧,包括蜗牛壳310和送风机320。
蜗牛壳310,为树脂制成,由与过滤网单元102相向设置的前侧板311、与前侧板311相向设置的后侧板312、被前侧板311和后侧板312相夹,具有涡旋形状的壳板313包围构成。蜗牛壳310具有舌部301、扩大用壁部302、进气口303和排气口304。
舌部301,设于壳板313在半径方向上距离后述的送风机320最近的位置。
扩大用壁部302,是壳板313的一部分,从舌部301延伸至排气口304。从框体101的正面看,扩大用壁部302从舌部301的上端向排气口304的右端方向伸展而呈一定角度倾斜。通过扩大用壁部302,内部送风风路S1离舌部301越远,其风路面积越大,换言之,从舌部301侧向框体排气口140方向逐渐扩大送风范围。
进气口303,是设于蜗牛壳310的前侧板311,用于将空气吸入蜗牛壳310内的开口。
排气口304,是设于蜗牛壳310上部,用于将空气吹向蜗牛壳310外的横长状开口。为确保空气可以顺畅地从蜗牛壳310的排气口304吹向框体排气口140,排气口304水平方向上的横截面大小与框体排气口140几乎一致。这里说的水平方向,是指离子释放装置100在能够正常运作的状态下,与地面平行的方向。且因为扩大用壁部302的外侧(从框体101正面看相当于右侧)需要留有配置后述的离子产生盒105的空间,所以扩大用壁部302不能够延设至排气口304水平方向上的端部,即从框体101正面看的排气口304右端。这样,排气口304的设置尺寸就比扩大用壁部302的终端和与该终端相对侧之间形成的开口的设置尺寸更大。上述终端,是指扩大用壁部302与排气口304连接的端部。
连通进气口303和排气口304的内部送风风路S1,即由蜗牛壳310的内部空间形成,是送风风路S的一部分。空气被蜗牛壳310构成的内部送风风路S1引导,使空气从蜗牛壳310的进气口303进入蜗牛壳310内后经由后述的送风机320流向排气口304。
送风机320,是收纳于蜗牛壳310内的多翼离心风机,包括马达305和由马达305驱动旋转的扇叶306。通过马达305驱动扇叶306转动,引导空气从进气口303经由连通进气口303和排气口304的内部送风风路S1流向排气口304。
离子产生器104,产生离子向内部送风风路S1吹出。详细结构在下文参考图4~图5进行说明。
离子产生盒105,由树脂制成,是设置于扩大用壁部302的外侧,收纳离子产生器104的盒子。详细结构在下文参考图4~图5进行说明。
接下来参考图4~图5,对离子产生器104和离子产生盒105进行详细说明。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离子释放装置的去除蜗牛壳的前侧板和前侧板上游侧的部件后的离子产生盒的结构组成及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离子释放装置去除蜗牛壳的前侧板和前侧板上游侧的部件、且不安装离子产生盒盖部时的离子产生器和离子产生盒结构组成及局部扩大示意图。图5中的实线箭头表示离子送出气流。
离子产生器104是通过放电生成离子的电晕放电式的器件。线状的放电针电极(图中未示)被设在与高压电极电连接的状态下。
离子产生盒105,收纳离子产生器104。其由本体501和盖部502构成,在扩大用壁部302的外侧与内部送风风路S1连通。
本体501,由用于放入离子产生器104的安装用开口510、与该安装用开口510相对的底面板520、从底面板520垂直立起并包围安装用开口510的侧板530构成,设有收容空间540、入气口550、连通空间560、排水孔570和离子出口580。
收容空间540,形成于本体501内部,收容离子产生器104和向离子产生器104提供电力的电源单元106,由盖部502和本体501的侧板530包围形成。
入气口550,为设于本体501的侧板530上的开孔,用于吸入位于框体101内部且位于内部送风风路S1外部的空气。但是,入气口550也可以设置于本体501的底面板520上。入气口550的位置可以根据框体101内的空间进行适当设置。
连通空间560,是与收容空间540及内部送风风路S1连通的通路,用于把离子从离子产生器104向内部送风风路S1送出。连通空间560被蜗牛壳310的前面板311覆盖。换言之,连通空间560被蜗牛壳310的前面板311和本体501的侧板530包围而成。通过连通空间560,连接离子产生器104和离子出口580。而且连通空间560和收容空间540未被分隔开,是相连的空间。但是,连通空间560也可以不被蜗牛壳310的前面板311覆盖,而是由离子产生盒105的盖部502覆盖。
排水孔570,是设置于连通空间560底面的开孔,即连通空间底面部(附图未示出)上的,用于将进入离子产生盒105内的液体排出至离子产生盒105外。换言之,排水孔570设置于连通空间560的最低处。
离子出口580,可以使离子产生器104产生的离子向内部送风风路S1送出,为横跨排气口304和扩大用壁部302的开口,与内部送风风路S1连接。换言之,离子出口580位于扩大用壁部302开始向排气口304弯折的地方,一部分向排气口304方向开口,一部分向内部送风风路S1方向开口。这样,使入气口550与离子出口580连通,形成用于吹出离子的离子送出空气流路S2,使离子可以沿着离子送出空气流路S2从离子产生器104经由离子出口580流动到内部送风风路S1。但是,离子出口580也可以设置于排气口304和扩大用壁部302的连接处附近。这时离子出口580向排气口304方向开口。
盖部502,是从正面侧覆盖离子产生盒105的本体501的收容空间540的盖子。该盖部502通过螺钉安装在离子产生盒105的本体501上。
以上是离子释放装置100的构成。
接下来参考图4~图5,对离子释放装置100的运作进行说明。
首先,离子释放装置100运行,多翼离心风机的马达305启动,扇叶306旋转。利用多翼离心风机的吸引力将离子释放装置100的框体101外部的空气经由框体进气口130吸入框体101内。由此,被吸入框体101内的空气经过过滤单元102而将空气中的尘埃、气味等去除。接着,在过滤网单元102中被清净化后的空气被吸入蜗牛壳310内,并被送出至内部送风风路S1。然后,被送出至内部送风风路S1的空气被引导至排气口304。最后,被送出至排气口304的空气经由框体排气口140向离子释放装置100的框体101外部吹出。
另一方面,随着空气被送出至框体101外部,内部送风风路S1对离子出口580施加的风压减小,这样内部送风风路S1对离子出口580施加的风压比离子产生盒105内部的风压小。因此,即使不另外设置多翼离心风机的风扇以外的风扇,由于风压差,位于框体101的内部、内部送风风路S1的外部的空气可以从离子产生盒105的入气口550被吸入离子产生盒105内,从而可以形成沿着连通入气口550和离子出口580的离子送出空气流路S2流动的离子送出气流。
与此同时,离子产生器104从电源单元106受到供电,产生离子。产生的离子被离子送出气流从收容空间540引导向连通空间560,经由离子出口580送出至内部送风风路S1。换言之,通过产生把离子从离子产生盒105内往离子产生盒105外吹出的力,使离子更加容易被吹出。且离子出口580横跨排气口304和扩大用壁部302,因此离子出口580只有一部分往内部送风风路S1方向开口。因此,可以减少内部送风风路S1中的空气通过离子出口580吹进离子产生盒105内的情况。离子出口580也可以对应于排气口304和扩大用壁部302的连接处附近设置,这样离子出口580向排气口304方向开口,进一步抑制内部送风风路S1中的空气通过离子出口580进入离子产生盒105内的情况,使离子更容易吹出至内部送风风路S1。
而且,因为排气口304设置尺寸比扩大用壁部302的终端和与终端相对侧之间形成的开口设置尺寸更大,所以内部送风风路S1的气流一离开扩大用壁部302的终端就会立刻在排气口304扩散,离扩大用壁部302越远乱流就越容易发生。发生乱流的话,气流牵引离子的吸引力就会减弱,换言之,气流把离子往框体排气口140运送的力会减弱。因此,把离子出口580横跨排气口304和扩大用壁部302设置,或者把离子出口580对应于排气口和扩大用壁部的连接处附近设置,该连接处附近属于乱流较少的地方。因此,把离子出口580设置在乱流较小的地方从而充分确保可以搬运离子的气流。另外,把离子出口580横跨排气口304和扩大用壁部302设置的话,沿着扩大用壁部302流动的气流在经过离子出口580时,可以直接带动离子向排出口304吹出,使离子更容易吹向框体101外部,提高离子吹出的稳定性。接着,被送出至内部送风风路S1的离子被往框体排气口140流动的气流搬运,经由框体101的上平面110设置的框体排气口140往上方吹出。换言之,随着被清净化后的空气被放出至框体101外部。但是,因为框体排气口140形成于框体101的上平面110,所以存在液体从框体排气口140洒落到蜗牛壳310内部从而进入离子产生器104的风险。因此,连通离子产生器104至离子出口580的连通空间560的底面,即连通空间底面部处设有排水孔570。在液体进入离子产生器104前,使液体通过排水孔570往离子发生盒105外部流出。这样,可以确保离子产生器104的功能不被损坏,防止不能提供稳定的离子供应的情况发生。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离子释放装置,包括:
框体,用于构成所述离子释放装置的外廓,所述框体包括:
框体进气口,
框体排气口,
送风风路,用于连通所述框体进气口和所述框体排气口,并设有进气口和排气口;
送风部,用于把空气从所述进气口通过连通所述进气口和所述排气口的内部送风风路引导向所述排气口;
离子产生器,用于产生离子;
离子产生盒,与所述内部送风风路连通,用于收纳所述离子产生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离子产生盒包括:入气口,用于吸入位于所述框体内部且位于所述内部送风风路外部的空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子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子产生盒还包括:
离子出口,用于使所述离子产生器产生的离子向所述内部送风风路送出;
离子送出空气流路,连通所述入气口和所述离子出口,用于吹出离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子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子释放装置还包括:
蜗牛壳,构成设有所述进气口和所述排气口的内部送风风路,所述蜗牛壳包括:
扩大用壁部,用于从舌部侧向所述排气口的方向扩大送风范围,
其中,所述扩大用壁部的终端和与所述终端相对侧之间形成开口,所述排气口的设置尺寸大于所述开口的设置尺寸,
所述离子出口横跨所述排气口和所述扩大用壁部,用于与所述内部送风风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子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子释放装置还包括:
蜗牛壳,构成设有所述进气口和所述排气口的内部送风风路,所述蜗牛壳包括:
扩大用壁部,用于从舌部侧向所述排气口的方向扩大送风范围,
其中,所述扩大用壁部的终端和与所述终端相对侧之间形成开口,所述排气口的设置尺寸大于所述开口的设置尺寸,
所述离子出口设置于所述排气口和所述扩大用壁部的连接处。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离子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子产生盒还包括:
连通空间,用于连结所述离子产生器和所述离子出口,
连通空间底面部,用于作为所述连通空间底面,
排水孔,设置于所述连通空间底面部上,用于把进入所述离子产生盒内的液体排出至所述离子产生盒外。
CN202020393025.3U 2020-03-25 2020-03-25 离子释放装置 Active CN2120281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93025.3U CN212028106U (zh) 2020-03-25 2020-03-25 离子释放装置
TW110201576U TWM614308U (zh) 2020-03-25 2021-02-08 離子釋放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93025.3U CN212028106U (zh) 2020-03-25 2020-03-25 离子释放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028106U true CN212028106U (zh) 2020-11-27

Family

ID=734879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393025.3U Active CN212028106U (zh) 2020-03-25 2020-03-25 离子释放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2028106U (zh)
TW (1) TWM614308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171886B (zh) * 2022-12-13 2024-03-29 宁夏晓鸣农牧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正压热回收鸡舍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14308U (zh) 2021-07-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75449B2 (en) Vacuum cleaner
CN107407497B (zh) 空调机
CN211272617U (zh) 一种香薰机
CN113048576B (zh) 空调的室内单元
CN212028106U (zh) 离子释放装置
CN112343859B (zh) 用于涡轮鼓风机的可分离外壳
EP1618821A2 (en) Centrifugal fan and vacuum cleaner having the centrifugal fan
CN112413804A (zh) 一种消毒装置
KR100653955B1 (ko) 차량의 리어셀프에 설치되는 내장형 공기청정기
CN115854423A (zh) 香氛组件、空调器和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JP2012243419A (ja) イオン発生ユニット及びイオン送風装置
JP4094413B2 (ja) ファンケース構造
JP3876864B2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ユニット
JP5088359B2 (ja) 放電ユニット及び空気調和機
KR100645904B1 (ko) 공기청정기의 유로구조
KR101529223B1 (ko) 송풍기 및 그를 갖는 공기조화기
KR20050080081A (ko) 차량의 리어셀프에 설치되는 내장형 공기청정기
KR100511951B1 (ko) 공기 청정기
JP2002136819A (ja) 空気清浄機
JP2015161413A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2004340495A (ja) 空気調和機
CN209838737U (zh) 送风装置
CN219742590U (zh) 便于散热的模块安装吸尘器手柄结构
CN218820660U (zh) 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10748975B (zh) 一种一体式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