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80170U - 一种显示屏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屏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80170U
CN211980170U CN202020505585.3U CN202020505585U CN211980170U CN 211980170 U CN211980170 U CN 211980170U CN 202020505585 U CN202020505585 U CN 202020505585U CN 211980170 U CN211980170 U CN 2119801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
pixels
pixel
column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50558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建峰
熊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Huajiac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Huajiac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Huajiac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an Huajiac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50558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9801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801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801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布一种显示屏结构,包括:多个像素单元和三条SW线,每个像素单元包含多个子像素、多条栅极线、九条数据线、三条源极线;每列子像素对的两列子像素中间设置有一条数据线,每条数据线连接有一个TFT开关,所有的TFT开关分为三组;三条SW线分别与每个像素单元的一组的TFT开关的栅极线,每一组的三个TFT开关的输入端分别与三条源极线一一连接;每一行子像素包含上下两条栅极线,每条数据线用于连接每一行像素中的两个子像素。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减少显示屏结构中驱动单元输出的源极线的数量,降低驱动单元的制程成本,缩小显示屏的下边界,为全面屏的实现提供了一种新颖的实现方案。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屏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屏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屏结构。
背景技术
窄边框、全面屏的显示屏设计已成为主流,随着显示屏的广泛普及,从屏占比角度来看,2007年的初代iPhone屏占比仅为50%左右,后续几年内,手机屏占比在持续提升,但提升幅度不大。现有的显示屏,驱动单元的Y轴长度是影响全面屏或者窄边框屏的一个重要因素。现有的显示屏是驱动单元(IC)的一条源极线(Source Line)对应面内一条数据线(Data Line),显示屏一条Data Line控制一种子像素,导致源极线数量过多,使得驱动单元的Y轴得不到减小,使显示屏功耗增加,同时又增加了驱动单元的制作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需要提供一种显示屏结构及其驱动方法,大幅减少源极线的数量,同时降低驱动单元的制作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发明人提供了一种显示屏结构,包括:多个像素单元和三条SW线,每个像素单元包含多个子像素、多条栅极线、九条数据线、三条源极线;
像素单元包含多个子像素,像素单元的子像素阵列排布,包括多行的子像素,每个像素单元的子像素分为九列子像素对,每列子像素对包含两列子像素;
每列子像素对的两列子像素中间设置有一条数据线,每条数据线连接有一个TFT开关,共九个TFT开关,TFT开关的输出端与数据线连接,所有的TFT开关分为三组,按照列顺序,处在第一列至第三列位置划分为第一组,处在第四列至第六列位置划分为第二组,处在第七列至第九列位置划分为第三组;
第一条的SW线与每个像素单元的第一组的TFT开关的栅极线连接,第二条的SW线与每个像素单元的第二组的TFT开关与栅极线连接,第三条的SW线与每个像素单元的第三组的TFT开关与栅极线连接,每一组的三个TFT开关的输入端分别与三条源极线一一连接;
每一行子像素包含上下两条栅极线,每条数据线用于连接每一行像素中的两个子像素,每条数据线连接的两个子像素分别通过所在行的两条栅极线中的一条与数据线连接。
进一步地,处在第一列子像素对的TFT开关、第四列子像素对的TFT开关和第七列子像素对的TFT开关的输入端分别与第一条源极线连接;
处在第二列子像素对的TFT开关、第五列子像素对的TFT开关和第八列子像素对的TFT开关的输入端分别与第二条源极线连接;
处在第三列子像素对的TFT开关、第六列子像素对的TFT开关和第九列子像素对的TFT开关的输入端分别与第三条源极线连接。
进一步地,一条数据线连接所在子像素对中的一个子像素,还连接另一子像素对中的一个子像素。
进一步地,一条数据线连接所在子像素对的两个子像素。
进一步地,还包括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与多条所述源极线相连。
进一步地,多个子像素以R、G、B的方式依次阵列排布。
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减少显示屏结构中驱动单元输出的源极线的数量,降低驱动单元的制程成本,缩小显示屏的下边界,为全面屏的实现提供了一种新颖的实现方案。并且可以节省纯色画面的功耗,延长显示屏的寿命,增加显示屏的使用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所述显示屏结构的内部结构图;
图2为本实施例所述显示屏结构上源极线S1上Data传输的时序图;
图3为本实施例所述显示屏结构上源极线S2上Data传输的时序图;
图4为本实施例所述显示屏结构上源极线S3上Data传输的时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技术方案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施例一种显示屏结构,包括:多个像素单元和三条SW线(SW1、SW2、SW3),每个像素单元包含多个子像素、多条栅极线(G1、G2、G3、G4…)、九条数据线(D1、D2、D3…D9)、三条源极线(S1、S2、S3)。像素单元包含多个子像素,像素单元的子像素阵列排布,包括多行的子像素,每个像素单元的子像素分为九列子像素对,每列子像素对包含两列子像素。每列子像素对的两列子像素中间设置有一条数据线,每条数据线连接有一个TFT(Thin Film Transistor,薄膜晶体管)开关,共九个TFT开关,TFT开关的输出端与数据线连接,所有的TFT开关分为三组,按照列顺序,处在第一列至第三列位置划分为第一组,处在第四列至第六列位置划分为第二组,处在第七列至第九列位置划分为第三组。第一条的SW线与每个像素单元的第一组的TFT开关的栅极线连接,第二条的SW线与每个像素单元的第二组的TFT开关与栅极线连接,第三条的SW线与每个像素单元的第三组的TFT开关与栅极线连接,每一组的三个TFT开关的输入端分别与三条源极线一一连接。每一行子像素包含上下两条栅极线,每条数据线用于连接每一行像素中的两个子像素,每条数据线连接的两个子像素分别通过所在行的两条栅极线中的一条与数据线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显示屏结构可以减少驱动单元(IC)输出的源极线(Source Line)数量,降低IC的制程成本,缩小显示屏的的下边界(假设是手机,IC放在显示屏短边的情况下),为全面屏的实现提供了一种新颖的实现方案。并且可以节省纯色画面的功耗,延长显示屏的寿命,增加显示屏的使用效益。
在本实施例中,全面显示屏结构还包括了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与多条所述源极线相连,因此本申请的源极线数量会减少为原来的1/3,当源极线通过TFT开关与面内的屏内数据线连接时,又使用HSD方式去对子像素进行排列设计,此时源极线减少为原来的1/6。最终本申请的源极线为普通显示屏的1/6,极大地减少了源极线的数量。由于减少源极线的数量,则不只是驱动单元的Y轴得到减小,而且此时节约了驱动单元的制作成本,减少了驱动单元内部的元器件。
请参阅图1,在本实施中,多个子像素以R(红)、G(绿)、B(蓝)的方式依次阵列排布。在某些实施例中,1个基础单元的子像素排列还可以为其它的排列形式,如R、B、G、R、B、G…排列的方式,或者还可以加入W(白)进行类似的排列。
请参阅图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栅极线位于所述基础单元两侧。具体的,G1和G2位于第一行基础单元的上下两侧,G3和G4位于第二行基础单元的上下两侧,G2n和G2n+1位于第n行基础单元的上下两侧。
请参阅图1,在本实施例中,G1与G2之间的子像素连接方式是一个基本的像素单元,此单元配合S1、S2、S3及TFT开关SW1、SW2、SW3驱动相应的子像素,显示屏面内会以多个这样的像素单元重复出现在显示屏面内,比如G3与G4之间就重复出现了此单元,不同分辨率的显示屏,单元出现的次数也不同。
请参阅图1,S1通过SW1与显示屏面内的D1相连,通过SW2与显示屏面内的D4相连,通过SW3与面内的D7相连;S2通过SW1与显示屏面内的D2相连,通过SW2与显示屏面内的D5相连,通过SW3与面内的D8相连;S3通过SW1与显示屏面内的D3相连,通过SW2与显示屏面内的D6相连,通过SW3与面内的D9相连;本专利以S1上的Data传输为例,GIP按照G1→G2→G3→G4…Gn的顺序传输,n为整数,Data的传输过程(请参考图2,S1的Data传输进行分析):G1打开,SW1打开时,S1传输R子像素①资料,SW1关闭,SW2打开时,S1传输R子像素②,SW1、SW2关闭,SW3打开时,S1传输R子像素③;G2打开,SW1打开时,S1传输G子像素④资料,SW1关闭,SW2打开时,S1传输G子像素⑤,SW1、SW2关闭,SW3打开时,S1传输G子像素⑥;S2、S3的Data传输过程与S1类似,只是传输的Data不一样,在此不做叙述。
即处在第一列子像素对的TFT开关(通过D1)、第四列子像素对的TFT开关(通过D4)和第七列子像素对的TFT开关(通过D7)分别与第一条源极线(S1)连接;处在第二列子像素对的TFT开关(通过D2)、第五列子像素对的TFT开关(通过D5)和第八列子像素对的TFT开关(通过D8)分别与第二条源极线(S2)连接;处在第三列子像素对的TFT开关(通过D3)、第六列子像素对的TFT开关(通过D6)和第九列子像素对的TFT开关(通过D9)分别与第三条源极线(S3)连接。
本实施例通过3个TFT开关分别向面内拉出3条Data Line,这样的设计可使得IC出来的源极线(Source Line)数量比普通显示屏(普通显示屏是一条Source Line对应一条Data Line)少3倍。又在显示屏面内设计每条数据线(Data Line)连接两个子像素,使得同样分辨率的显示屏所需的Data Line减少一半,从而所需要的Source Line也减少一半,两者结合使得本申请的设计比普通显示屏的Source Line少6倍。Source Line的极大减少,使得IC内部所需驱动Source Line的元器件也减少,节约了IC的制作成本,同时IC的Y轴也变短,这样的当IC bonding所需空间也变得更小,此时显示屏的AA区(子像素显示区域)面积可增大,可实现全面屏或者接近全面屏(比如极窄边框显示屏)的设计。
请参阅图2,S1在G3、G4打开时的Data传输与G1、G2打开时是一样的,即G3、G4打开时,S1上的Data以像素单元的Data传输规律进行传输,在显示屏一帧内将会重复这样的传输方式,S1上的Data以R/R/R/G/G/G的子像素形式传输。
请参阅图3,与S1的情况一样,S2在G3、G4打开时的Data传输与G1、G2打开时是一样的,不同的是S2上是以B/B/B/R/R/R的子像素形式传输。在图4中,同理,S3以G/G/G/B/B/B的子像素形式传输Data。
综上所述,在像素单元中,S1、S2、S3上的子像素是以3个连续的相同子像素(资料相同,Data的极性相同)反复传输。如S1的Data循环序列按照R/R/R/G/G/G规律传输Data,并反复按此规律反复传输给显示屏面内;S2的Data循环序列按照B/B/B/R/R/R规律传输Data,并反复按此规律反复传输给显示屏面内;S3的Data循环序列按照G/G/G/B/B/B规律传输Data,并反复按此规律反复传输给显示屏面内。由于S1/S2/S3的Data是以三个R或者三个G或三个B形式重复传递。在纯色画面下,对于S1来说,可以直接先传三个R子像素资料,不用像普通显示屏一样,必须传完R子像素资料后,再传G子像素资料(红色画面G子像素资料电压为0),再传B子像素资料(红色画面B子像素资料电压为0),又回来传R子像素资料(电压为±5V),这样的传输方式不仅使得功耗升高,而且还可能使得纯色画面的充电率不好。
Data传输方式可以让S1、S2在一条栅极线打开时间内(如图3中G1的高电压时间)只传输一种电压信号,这样降低了Source Line在一条gate打开时间内的电压高低翻转频率,根据显示屏的功耗公式:P=1/2*C*f*(△U)2,f为Source Line在一帧内电压信号高低变化的频率,此时f变小,功耗P也变小。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屏结构的驱动方法,该驱动方法应用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显示屏结构,包括如下步骤:开启一行子像素的一条栅极线。在一条栅极线打开期间,依次开启三条SW线。在第一条的SW线打开期间,驱动单元通过源极线将信号传输至位于第一列至第三列位置的数据线连接的子像素中。在第二条的SW线打开期间,驱动单元通过源极线将信号传输至位于第四列至第六列位置的数据线连接的子像素中。在第三条的SW线打开期间,驱动单元通过源极线将信号传输至位于第七列至第九列位置的数据线连接的子像素中。开启一行子像素的另一条栅极线。在另一条栅极线打开期间,依次开启三条SW线。在第一条的SW线打开期间,驱动单元通过源极线将信号传输至位于第一列至第三列位置的数据线连接的子像素中。在第二条的SW线打开期间,驱动单元通过源极线将信号传输至位于第四列至第六列位置的数据线连接的子像素中。在第三条的SW线打开期间,驱动单元通过源极线将信号传输至位于第七列至第九列位置的数据线连接的子像素中。循环上述步骤驱动每一行的子像素。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在本文中已经对上述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因此,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理念,对本文所述实施例进行的变更和修改,或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直接或间接地将以上技术方案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显示屏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像素单元和三条SW线,每个像素单元包含多个子像素、多条栅极线、九条数据线、三条源极线;
像素单元包含多个子像素,像素单元的子像素阵列排布,包括多行的子像素,每个像素单元的子像素分为九列子像素对,每列子像素对包含两列子像素;
每列子像素对的两列子像素中间设置有一条数据线,每条数据线连接有一个TFT开关,共九个TFT开关,TFT开关的输出端与数据线连接,所有的TFT开关分为三组,按照列顺序,处在第一列至第三列位置划分为第一组,处在第四列至第六列位置划分为第二组,处在第七列至第九列位置划分为第三组;
第一条的SW线与每个像素单元的第一组的TFT开关的栅极线连接,第二条的SW线与每个像素单元的第二组的TFT开关与栅极线连接,第三条的SW线与每个像素单元的第三组的TFT开关与栅极线连接,每一组的三个TFT开关的输入端分别与三条源极线一一连接;
每一行子像素包含上下两条栅极线,每条数据线用于连接每一行像素中的两个子像素,每条数据线连接的两个子像素分别通过所在行的两条栅极线中的一条与数据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显示屏结构,其特征在于,处在第一列子像素对的TFT开关、第四列子像素对的TFT开关和第七列子像素对的TFT开关的输入端分别与第一条源极线连接;
处在第二列子像素对的TFT开关、第五列子像素对的TFT开关和第八列子像素对的TFT开关的输入端分别与第二条源极线连接;
处在第三列子像素对的TFT开关、第六列子像素对的TFT开关和第九列子像素对的TFT开关的输入端分别与第三条源极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显示屏结构,其特征在于,一条数据线连接所在子像素对中的一个子像素,还连接另一子像素对中的一个子像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显示屏结构,其特征在于,一条数据线连接所在子像素对的两个子像素。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显示屏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与多条所述源极线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显示屏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子像素以R、G、B的方式依次阵列排布。
CN202020505585.3U 2020-04-09 2020-04-09 一种显示屏结构 Active CN2119801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05585.3U CN211980170U (zh) 2020-04-09 2020-04-09 一种显示屏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05585.3U CN211980170U (zh) 2020-04-09 2020-04-09 一种显示屏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80170U true CN211980170U (zh) 2020-11-20

Family

ID=733835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505585.3U Active CN211980170U (zh) 2020-04-09 2020-04-09 一种显示屏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98017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77144A (zh) * 2020-04-09 2020-07-31 福建华佳彩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屏结构及其驱动方法
CN112309262A (zh) * 2020-11-09 2021-02-02 福建华佳彩有限公司 一种特殊显示屏结构及其驱动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77144A (zh) * 2020-04-09 2020-07-31 福建华佳彩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屏结构及其驱动方法
CN112309262A (zh) * 2020-11-09 2021-02-02 福建华佳彩有限公司 一种特殊显示屏结构及其驱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00414B (zh) 液晶显示器
CN109671405B (zh)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
CN110136630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CN108231031B (zh)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US11768413B2 (en) Arr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CN111477141A (zh) 一种省功耗的显示屏结构及其驱动方法
CN111477142A (zh) 一种全面屏显示结构及其驱动方法
CN111477144A (zh) 一种显示屏结构及其驱动方法
US10971091B2 (en) Arr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CN211980170U (zh) 一种显示屏结构
CN110956921A (zh) 阵列基板及其驱动方法、像素驱动装置、显示装置
CN211980162U (zh) 一种全面屏显示结构
CN111477145A (zh) 一种优化功耗的显示屏结构及其驱动方法
CN111477139A (zh) 一种节省功耗的显示屏架构及驱动方法
CN107863082B (zh) 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07145018B (zh) 像素排列单元、像素排列结构和显示面板
CN212084636U (zh) 一种Demux显示屏结构
CN111477143A (zh) 一种特殊的全面屏架构及驱动方法
CN114283759A (zh) 像素结构、像素结构的驱动方法和显示面板
CN111477137A (zh) 一种Demux显示屏结构及其驱动方法
CN109616072A (zh) 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及显示设备
CN211980167U (zh) 一种高屏占比的显示屏结构
CN112309263A (zh) 一种显示屏驱动结构及其驱动方法
CN111477138A (zh) 一种省功耗的显示屏架构及驱动方法
CN111477140A (zh) 一种新节省功耗的显示屏架构及驱动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