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74342U - 一种带预埋植筋孔的楼板预留洞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预埋植筋孔的楼板预留洞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74342U
CN211974342U CN201922406272.2U CN201922406272U CN211974342U CN 211974342 U CN211974342 U CN 211974342U CN 201922406272 U CN201922406272 U CN 201922406272U CN 211974342 U CN211974342 U CN 2119743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formed hole
hole
plate
side plate
po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40627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易礼强
陈聪
何海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SCEC Strait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SCEC Strait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SCEC Strait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CSCEC Strait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40627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9743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743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743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预埋植筋孔的楼板预留洞装置,在预留洞成型槽上设有第一把手,预留洞成型槽与成孔组件可拆卸连接,成孔组件与限位组件可拆卸连接;所述预留洞成型槽由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第四侧板和底板构成,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四侧板和第三侧板依次连接,底板分别与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的底边连接,第一侧板上分别设有第一预留孔和第二预留孔,第二侧板上分别设有第三预留孔和第四预留孔,第三侧板上分别设有第五预留孔和第六预留孔,第四侧板上分别设有第七预留孔和第八预留孔,底板上设有若干个固定孔;所述成孔组件由拉环、支撑板、第一成孔筋和第二成孔筋构成。

Description

一种带预埋植筋孔的楼板预留洞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预埋植筋孔的楼板预留洞装置,应用在建筑施工场合,属于建筑辅助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建筑主体结构施工阶段,楼板上需要留设一些临用性洞口,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方法有木模版体系的预留洞留设和铝膜体系的洞口预留,但是木模版体系的预留洞留设采用的是原始的现场制作木盒子方法,无论是之后的盒子拆除过程还是洞口的封堵植筋都是非常的麻烦,而铝膜体系的洞口预留虽然器具上有使用成品铝合金的预留槽,但是仍然未能解决后期洞口侧壁植筋困难的问题;而楼板的临用预留洞口通常是在后期钻孔植筋,植筋的数量和钻孔深度是否符合规范要求难以一一跟踪,对于施工放线等预留洞口,因尺寸过小,现场只能斜向下钻孔而打穿楼板或钻孔深度不够,有的甚至不植筋直接浇筑;以上这些问题造成了临时预留洞口较差的施工质量,同时在很大程度上浪费了施工材料和人工,还使得建筑结构存在安全隐患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预埋植筋孔的楼板预留洞装置,将预留洞成型槽、成孔组件和限位组件配合使用,能够有效完成各种洞口的预留,而且解决了洞口预留后期洞口植筋困难的问题,将植筋的数量和钻孔深度统一规范化,保证施工效果的同时节约了成本,而且消除了建筑结构的安全隐患。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带预埋植筋孔的楼板预留洞装置,包括预留洞成型槽、成孔组件、限位组件和第一把手,在预留洞成型槽上设有第一把手,预留洞成型槽与成孔组件可拆卸连接,成孔组件与限位组件可拆卸连接;所述预留洞成型槽由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第四侧板和底板构成,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四侧板和第三侧板依次连接,底板分别与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的底边连接,第一侧板上分别设有第一预留孔和第二预留孔,第二侧板上分别设有第三预留孔和第四预留孔,第三侧板上分别设有第五预留孔和第六预留孔,第四侧板上分别设有第七预留孔和第八预留孔,底板上设有若干个固定孔;所述成孔组件由拉环、支撑板、第一成孔筋和第二成孔筋构成,拉环与支撑板连接,支撑板上分别设有第一成孔筋和第二成孔筋;所述限位组件由限位板和第二把手构成,限位板上设有第二把手。
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均为长方型板状结构,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相对设置,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的一端设有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的另一端设有第四侧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均与底板呈固定连接结构。
所述第一预留孔、第二预留孔、第三预留孔、第四预留孔、第五预留孔、第六预留孔、第七预留孔和第八预留孔均为圆形结构,第一预留孔和第二预留孔设置在第一侧板的侧壁面上,第三预留孔和第四预留孔设置在第二侧板的侧壁面上,第五预留孔和第六预留孔设置在第三侧板的侧壁面上,第七预留孔和第八预留孔设置在第四侧板的侧壁面上,第一预留孔和第七预留孔位置相对应,第二预留孔和第八预留孔位置相对应,第五预留孔和第三预留孔位置相对应,第六预留孔和第四预留孔位置相对应,第一预留孔、第二预留孔、第七预留孔和第八预留孔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第三预留孔、第四预留孔、第五预留孔和第六预留孔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所述底板为正方型板状结构,底板的四角均设有固定孔,固定孔为圆形,固定孔从底板的顶部面贯穿到底板的底部面。
所述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的顶部面上均设有第一把手。
所述支撑板为长方型板状结构,支撑板的顶部面上设有拉环,拉环为半圆形或U型结构,拉环与支撑板为固定连接结构,支撑板的底部面上分别设有第一成孔筋和第二成孔筋。
所述第一成孔筋和第二成孔筋均为圆柱型结构,第一成孔筋和第二成孔筋成对称结构设置在支撑板底部面的两端,第一成孔筋和第二成孔筋分别与支撑板的底部面成垂直结构连接,第一成孔筋的顶部面大于第一成孔筋的底部面,第二成孔筋的顶部面大于第二成孔筋的底部面,第一成孔筋和第二成孔筋均分别与支撑板为可拆卸连接结构。
所述限位板为长方型板状结构或正方型板状结构,限位板顶部面的中部设有第二把手,第二把手与限位板为一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预留成型槽、成孔组件和限位组件配合使用,安装起来非常方便,能够快速完成洞口的预留工作,大大提高了施工作业的工作效率,无论是施工工具、材料的使用还是人工的工时都比传统木模板体系和铝模体系更加节约成本。
2、利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预埋植筋孔的楼板预留洞装置,与传统木模板体系的一次性预留洞盒子相比较,本实用新型能重复使用而不变形,避免大量切割木模板等材料造成的浪费及切割和钉装过程消耗的人工的情况。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预埋植筋孔的楼板预留洞装置相比于传统木模板体系和现较流行的铝模体系,本实用新型提供预留植筋孔,成孔质量好,后期可跳过钻孔环节直接植筋,施工质量有保障。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成孔筋和第二成孔筋均分别与支撑板为可拆卸连接结构,便于在使用时根据实际情况对第一成孔筋和第二成孔筋的大小进行选择更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预留洞成型槽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预留洞成型槽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成孔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限位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
1、预留洞成型槽;11、第一预留孔;12、第二预留孔;13、第三预留孔;14、第四预留孔;15、第五预留孔;16、第六预留孔;17、第七预留孔;18、第八预留孔;19、固定孔;111、第一侧板;112、第二侧板;113、第三侧板;114、第四侧板;115、底板;2、成孔组件;21、拉环; 22、支撑板;23、第一成孔筋;24、第二成孔筋;3、限位组件;31、限位板;32、第二把手;4、第一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至图4,一种带预埋植筋孔的楼板预留洞装置,包括预留洞成型槽1、成孔组件2、限位组件3和第一把手4,在预留洞成型槽1上设有第一把手4,预留洞成型槽1与成孔组件2可拆卸连接,成孔组件2 与限位组件3可拆卸连接;所述预留洞成型槽1由第一侧板111、第二侧板112、第三侧板113、第四侧板114和底板115构成,第一侧板111、第二侧板112、第四侧板114和第三侧板113依次连接,底板115分别与第一侧板111、第二侧板112、第三侧板113和第四侧板114的底边连接,第一侧板111上分别设有第一预留孔11和第二预留孔12,第二侧板112 上分别设有第三预留孔13和第四预留孔14,第三侧板113上分别设有第五预留孔15和第六预留孔16,第四侧板114上分别设有第七预留孔17 和第八预留孔18,底板115上设有若干个固定孔19;所述成孔组件2由拉环21、支撑板22、第一成孔筋23和第二成孔筋24构成,拉环21与支撑板22连接,支撑板22上分别设有第一成孔筋23和第二成孔筋24;所述限位组件3由限位板31和第二把手32构成,限位板31上设有第二把手32。
所述第一侧板111、第二侧板112、第三侧板113、第四侧板114均为长方型板状结构,第二侧板112和第三侧板113相对设置,第二侧板 112和第三侧板113的一端设有第一侧板111,第二侧板112和第三侧板113的另一端设有第四侧板114,第一侧板111、第二侧板112、第三侧板 113和第四侧板114均与底板115呈固定连接结构。
所述第一预留孔11、第二预留孔12、第三预留孔13、第四预留孔14、第五预留孔15、第六预留孔16、第七预留孔17和第八预留孔18均为圆形结构,第一预留孔11和第二预留孔12设置在第一侧板111的侧壁面上,第三预留孔13和第四预留孔14设置在第二侧板112的侧壁面上,第五预留孔15和第六预留孔16设置在第三侧板113的侧壁面上,第七预留孔 17和第八预留孔18设置在第四侧板114的侧壁面上,第一预留孔11和第七预留孔17位置相对应,第二预留孔12和第八预留孔18位置相对应,第五预留孔15和第三预留孔13位置相对应,第六预留孔16和第四预留孔14位置相对应,第一预留孔11、第二预留孔12、第七预留孔17和第八预留孔18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第三预留孔13、第四预留孔14、第五预留孔15和第六预留孔16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所述底板115为正方型板状结构,底板115的四角均设有固定孔19,固定孔19为圆形,固定孔19从底板115的顶部面贯穿到底板115的底部面。
所述第二侧板112和第三侧板113的顶部面上均设有第一把手4。
所述支撑板22为长方型板状结构,支撑板22的顶部面上设有拉环 21,拉环21为半圆形或U型结构,拉环21与支撑板22为固定连接结构,支撑板22的底部面上分别设有第一成孔筋23和第二成孔筋24。
所述第一成孔筋23和第二成孔筋24均为圆柱型结构,第一成孔筋 23和第二成孔筋24成对称结构设置在支撑板22底部面的两端,第一成孔筋23和第二成孔筋24分别与支撑板22的底部面成垂直结构连接,第一成孔筋23的顶部面大于第一成孔筋23的底部面,第二成孔筋24的顶部面大于第二成孔筋24的底部面,第一成孔筋23和第二成孔筋24均分别与支撑板22为可拆卸连接结构。
所述限位板31为长方型板状结构或正方型板状结构,限位板31顶部面的中部设有第二把手32,第二把手32与限位板31为一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组装本实用新型时,首先,先将第一侧板111、第二侧板112、第四侧板114和第三侧板113依次连接,再在底部设置底板115,在第一侧板 111上开设第一预留孔11和第二预留孔12,第二侧板112上开设第三预留孔13和第四预留孔14,第三侧板113上开设第五预留孔15和第六预留孔16,第四侧板114上开设第七预留孔17和第八预留孔18,在底板 115的四角均开设一个固定孔19,在第二侧板112和第三侧板113的上部设置第一把手4;将成孔组件2中的支撑板22上固设拉环21,在支撑板 22的底部面上设置第一成孔筋23和第二成孔筋24,使得第一成孔筋23 和第二成孔筋24均分别与支撑板22为可拆卸连接,这样便于对第一成孔筋23和第二成孔筋24进行不同规格的更换;将限位组件3中的限位板 31和第二把手32设置为固定连接即可。
使用本实用新型时,首先,我们先确定施工洞位置,定位后将预留洞成型槽1用钉子通过底板115上的四个固定孔19进行固定,然后将成孔组件2中的第一成孔筋23和第二成孔筋24分别插入第一预留孔11和第二预留孔12、第三预留孔13和第四预留孔14、第五预留孔15和第六预留孔16、第七预留孔17和第八预留孔18中,第一预留孔11、第二预留孔12、第三预留孔13、第四预留孔14、第五预留孔15、第六预留孔16、第七预留孔17和第八预留孔18的直径大小具体可根据所植钢筋直径的大小选择孔径,最后拿起第二把手32,将限位组件3中的限位板31放入预留洞成型槽1内,使得限位板31压在第一成孔筋23和第二成孔筋24上,以防止成孔组件2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移动错位,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待楼板混凝土硬化至可上人进行下一工序施工时,拉动第二把手32带动限位板31将限位组件3取出,然后用带钩的拆模工具使成孔组件2中的拉环21张拉使其松动,然后用手逐步拔出支撑板22、第一成孔筋23和第二成孔筋24,最后取出预留洞成型槽1。
以一栋标准层有30层,楼板厚度h=0.1m高层住宅(每层包括3个 200×200放线洞、1个地泵管洞300×300)为例:
(1)传统木模版体系的预留洞留设:
模板单价(不考虑周转)45元/m2;钉装盒子人工单价400元/工日,合计15个工日;植筋钻孔人工单价350元/工日,合计10个工日;电镐 320元/台,需要2台,保养维修费约1000元;则:
1)模板材料损耗:(0.1×0.33×4×30+0.1×0.23×4×3×30)× 45=550元,
2)预留洞盒子人工安拆费:400×15=6000元,
3)植筋钻孔人工费:350×10=3500元,
4)电镐机具费及保养费:320×2+1000=1620元,
综上得到,传统木模版体系总费用m1=550+6000+3500+1620=11670 元;
(2)铝膜体系的洞口预留:
预留洞口成品盒子50元/个,共4个;钉装盒子人工单价400元/工日,合计10个工日;植筋钻孔单价350元/工日,合计10个工日;电镐 320元/台,需要2台,保养维修费约1000元,则:
1)预留洞口成品盒子材料费:50×4=200元,
2)预留洞盒子人工安拆费:400×10=4000元,
3)植筋钻孔人工费:350×10=3500元,
4)电镐机具费及保养费:320×2+1000=1620元,
综上得到,铝模体系总费用m2=200+4000+3500+1620=9320元;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带预埋植筋孔的楼板预留洞装置:
预留洞口成品盒子65元/个,共4个;钉装盒子人工单价400元/工日,合计10个工日;则:
1)预留洞口成品盒子费用:65×4=260元,
2)预留洞盒子人工安拆费:400×10=4000元,
综上得到,本实用新型装置的总费用m3=260+4000=4260元;
(4)由上可知,本实用新型和木模体系相比较,30层标准层可节省11670-4260=7410元;本实用新型和铝模体系相比较,30层标准层可节省 9320-4260=5060元,节约成本效果显著。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带预埋植筋孔的楼板预留洞装置,包括预留洞成型槽(1)、成孔组件(2)、限位组件(3)和第一把手(4),其特征在于:在预留洞成型槽(1)上设有第一把手(4),预留洞成型槽(1)与成孔组件(2)可拆卸连接,成孔组件(2)与限位组件(3)可拆卸连接;所述预留洞成型槽(1)由第一侧板(111)、第二侧板(112)、第三侧板(113)、第四侧板(114)和底板(115)构成,第一侧板(111)、第二侧板(112)、第四侧板(114)和第三侧板(113)依次连接,底板(115)分别与第一侧板(111)、第二侧板(112)、第三侧板(113)和第四侧板(114)的底边连接,第一侧板(111)上分别设有第一预留孔(11)和第二预留孔(12),第二侧板(112)上分别设有第三预留孔(13)和第四预留孔(14),第三侧板(113)上分别设有第五预留孔(15)和第六预留孔(16),第四侧板(114)上分别设有第七预留孔(17)和第八预留孔(18),底板(115)上设有若干个固定孔(19);所述成孔组件(2)由拉环(21)、支撑板(22)、第一成孔筋(23)和第二成孔筋(24)构成,拉环(21)与支撑板(22)连接,支撑板(22)上分别设有第一成孔筋(23)和第二成孔筋(24);所述限位组件(3)由限位板(31)和第二把手(32)构成,限位板(31)上设有第二把手(3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预埋植筋孔的楼板预留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111)、第二侧板(112)、第三侧板(113)、第四侧板(114)均为长方型板状结构,第二侧板(112)和第三侧板(113)相对设置,第二侧板(112)和第三侧板(113)的一端设有第一侧板(111),第二侧板(112)和第三侧板(113)的另一端设有第四侧板(114),第一侧板(111)、第二侧板(112)、第三侧板(113)和第四侧板(114)均与底板(115)呈固定连接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预埋植筋孔的楼板预留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留孔(11)、第二预留孔(12)、第三预留孔(13)、第四预留孔(14)、第五预留孔(15)、第六预留孔(16)、第七预留孔(17)和第八预留孔(18)均为圆形结构,第一预留孔(11)和第二预留孔(12)设置在第一侧板(111)的侧壁面上,第三预留孔(13)和第四预留孔(14)设置在第二侧板(112)的侧壁面上,第五预留孔(15)和第六预留孔(16)设置在第三侧板(113)的侧壁面上,第七预留孔(17)和第八预留孔(18)设置在第四侧板(114)的侧壁面上,第一预留孔(11)和第七预留孔(17)位置相对应,第二预留孔(12)和第八预留孔(18)位置相对应,第五预留孔(15)和第三预留孔(13)位置相对应,第六预留孔(16)和第四预留孔(14)位置相对应,第一预留孔(11)、第二预留孔(12)、第七预留孔(17)和第八预留孔(18)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第三预留孔(13)、第四预留孔(14)、第五预留孔(15)和第六预留孔(16)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预埋植筋孔的楼板预留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15)为正方型板状结构,底板(115)的四角均设有固定孔(19),固定孔(19)为圆形,固定孔(19)从底板(115)的顶部面贯穿到底板(115)的底部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预埋植筋孔的楼板预留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板(112)和第三侧板(113)的顶部面上均设有第一把手(4)。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预埋植筋孔的楼板预留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22)为长方型板状结构,支撑板(22)的顶部面上设有拉环(21),拉环(21)为半圆形或U型结构,拉环(21)与支撑板(22)为固定连接结构,支撑板(22)的底部面上分别设有第一成孔筋(23)和第二成孔筋(24)。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预埋植筋孔的楼板预留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成孔筋(23)和第二成孔筋(24)均为圆柱型结构,第一成孔筋(23)和第二成孔筋(24)成对称结构设置在支撑板(22)底部面的两端,第一成孔筋(23)和第二成孔筋(24)分别与支撑板(22)的底部面成垂直结构连接,第一成孔筋(23)的顶部面大于第一成孔筋(23)的底部面,第二成孔筋(24)的顶部面大于第二成孔筋(24)的底部面,第一成孔筋(23)和第二成孔筋(24)均分别与支撑板(22)为可拆卸连接结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预埋植筋孔的楼板预留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31)为长方型板状结构或正方型板状结构,限位板(31)顶部面的中部设有第二把手(32),第二把手(32)与限位板(31)为一体结构。
CN201922406272.2U 2019-12-27 2019-12-27 一种带预埋植筋孔的楼板预留洞装置 Active CN2119743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06272.2U CN211974342U (zh) 2019-12-27 2019-12-27 一种带预埋植筋孔的楼板预留洞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06272.2U CN211974342U (zh) 2019-12-27 2019-12-27 一种带预埋植筋孔的楼板预留洞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74342U true CN211974342U (zh) 2020-11-20

Family

ID=733687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406272.2U Active CN211974342U (zh) 2019-12-27 2019-12-27 一种带预埋植筋孔的楼板预留洞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97434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30233A (zh) * 2021-07-09 2021-10-22 北京城建六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洞口不断筋加固罩及洞口不断筋施工方法
CN113833265A (zh) * 2021-09-29 2021-12-24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传料洞口的定型化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30233A (zh) * 2021-07-09 2021-10-22 北京城建六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洞口不断筋加固罩及洞口不断筋施工方法
CN113833265A (zh) * 2021-09-29 2021-12-24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传料洞口的定型化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20691B (zh) 铝木模板施工方法
CN211974342U (zh) 一种带预埋植筋孔的楼板预留洞装置
WO2013185277A1 (zh) 高层钢结构建筑钢筋砼筒体的施工方法
CN105971276B (zh) 整体式铝模板楼梯一次连续浇筑成型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04609154U (zh) 一种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空心楼梯体系
CN109025268A (zh) 厨卫间混凝土翻边施工方法
CN112064676A (zh) 一种移动模架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0396134U (zh) 一种控制剪力墙水平接茬质量的加固工具
CN113958138A (zh) 绿色支模体系施工工法
CN204571288U (zh) 楼板预留洞模
CN106284653A (zh) 一种阳台构造柱顶预留空隙的施工方法
CN212774321U (zh) 一种分离式混凝土模板台车
CN102912978A (zh) 一种一次成型的楼板预留洞口临时防护装置及施工方法
CN202969967U (zh) 一种一次成型的楼板预留洞口临时防护装置
CN109457960B (zh) 一种用于现浇楼梯踏步整体装配式可调通用模具
CN110847598A (zh) 一种薄壁空心墩横隔板底模板及施工方法
CN207048309U (zh) 一种顶板快拆支撑体系
CN108193874A (zh) 一种建筑用楼梯钢模板
CN210316545U (zh) 一种新型装配式预制墙板现浇带加固装置
CN106869387A (zh) 密肋板楼盖结构体系hz砼膜施工方法
CN208392315U (zh) 一种预制箱梁钢筋笼胎具
CN112609966A (zh) 一种利用简易格构柱叠合板体系构筑超厚混凝土顶板的施工方法
CN209942231U (zh) 一种高层建筑楼板预留洞口模具装置
CN206205434U (zh) 整体式铝模板楼梯一次连续浇筑成型结构
CN217439438U (zh) 一种大面积压模地坪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