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51086U - 双向转角连接件以及家具 - Google Patents

双向转角连接件以及家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51086U
CN211951086U CN201921662744.4U CN201921662744U CN211951086U CN 211951086 U CN211951086 U CN 211951086U CN 201921662744 U CN201921662744 U CN 201921662744U CN 211951086 U CN211951086 U CN 2119510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part
connecting portion
way corner
connection
corner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66274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北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Nanfu Aluminiu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Nanfu Aluminiu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Nanfu Aluminium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Nanfu Aluminiu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66274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9510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510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510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urniture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向转角连接件以及家具,涉及家具技术领域。该双向转角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固定连接于第一连接部的一端,第三连接部固定连接于第一连接部的另一端,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均位于第一连接部的同一侧且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相对设置;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形成用于夹持木板的容纳区。该双向转角连接件的结构合理、实用性强,其能方便地对家具进行组装,安装效率高,家具安装之后的稳定性好。

Description

双向转角连接件以及家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双向转角连接件以及家具。
背景技术
家具是指人类维持正常生活、从事生产实践和开展社会活动必不可少的一类器具。家具也跟随时代的脚步不断发展创新,到如今门类繁多,用料各异,品种齐全,用途不一,是家庭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之一。
目前的一些板式家具的连接件常使用螺丝进行连接,连接时先要在相应的位置上进行打孔,然后再用螺丝贯穿其中进行连接。如果长时间使用会造成螺丝连接口变大,同时稳定性也会变差。一般还可以通过榫接的方式连接,由于榫接的部分受体积和承重力限制,接口部分也容易损坏。
因此,怎样实现对板式家具的快速组装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向转角连接件,该双向转角连接件的结构合理,其能实现板式家具的快速组装,且组装效率高,稳定性非常好。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家具,该家具具有上述双向转角连接件的全部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双向转角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
所述第二连接部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所述第三连接部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另一端,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部均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同一侧且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部相对设置;
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部形成用于夹持木板的容纳区。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向转角连接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部为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朝向所述第三连接部的一侧形成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延伸方向相同。
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连接部的朝向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侧形成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二凸起部与所述第一凸起部相对且均位于所述容纳区内。
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部均朝向远离所述容纳区的中心的方向弯曲。
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远离所述容纳区的一侧为连接面,所述连接面形成朝向所述第一连接部内部凹陷的台阶部。
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靠近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侧的中部设有朝向所述第一连接部内部凹陷的凹陷部。
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一凸起部之间具有第一连接处和第二连接处,所述第一连接处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处呈L型;
所述第三连接部和所述第二凸起部之间具有第三连接处和第四连接处,所述第三连接处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处呈L型。
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呈直线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家具,包括木板和至少上述的双向转角连接件;
所述木板的一端夹持于其中一个所述双向转角连接件的容纳区内,所述木板的另一端夹持于另外一个所述双向转角连接件的容纳区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该双向转角连接件的结构简单、合理,实用性强,制造成本低,其能快速实现对板式家具的组装,组装效率高,使得家具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双向转角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双向转角连接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双向转角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双向转角连接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标:100-双向转角连接件;110-第一连接部;111-台阶部;112-凹陷部;120-第二连接部;122-第一凸起部;130-第三连接部;132-第二凸起部;140-木板;141-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目前的一些板式家具的连接件常使用螺丝进行连接,连接时先要在相应的位置上进行打孔,然后再用螺丝贯穿其中进行连接。如果长时间使用会造成螺丝连接口变大,同时稳定性也会变差。一般还可以通过榫接的方式连接,由于榫接的部分受体积和承重力限制,接口部分也容易损坏。
此外,发明人在研究中发现,一些采用L型连接件的家具也存在稳定性较差的问题。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竖直”、“水平”、“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1
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双向转角连接件100,该双向转角连接件100包括第一连接部110、第二连接部120和第三连接部130。
该双向转角连接件100主要用于对板式家具进行连接。
具体地,第二连接部120和第三连接部130的形状大致相同,且第二连接部120和第三连接部130呈对称布置。
第二连接部120固定连接于第一连接部110的一端,第三连接部130固定连接于第一连接部110的另一端,且第二连接部120和第三连接部130均位于第一连接部110的同一侧。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连接部110的形状大致为直线状。
参阅图1和图2所示,由此,第一连接部110、第二连接部120和第三连接部130共同形成用于夹持木板140的容纳区。
该容纳区的形状与第二连接部120、第三连接部130相对第一连接部110的夹角相关联,当第二连接部120、第三连接部130与第一连接部110大致垂直时,则该容纳区大致呈矩形;当第二连接部120、第三连接部130均相对第一连接部110倾斜时,且第二连接部120的远离第一连接部110的一端、第三连接部130的远离第一连接部110的一端均朝向第一连接部110的中垂线时,该容纳区的形状大致与圆台结构的截面相适配。
以图1所示的状态为例,此时,第一连接部110、第二连接部120、第三连接部130形成的容纳区,其与第一连接部110相对的一端为开口端,而该开口端即用于木板140的夹持。
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10、第二连接部120和第三连接部130可由铝合金材料制成,且第一连接部110、第二连接部120和第三连接部130为一体成型,即第一连接部110、第二连接部120和第三连接部130为一个整体结构,其加工方便,制造成本较低。
通常情况下,在两块相对且处于竖直方向的木板140之间安装一水平的木板140,一般采用榫接或者螺钉进行连接,其安装过程不方便,安装效率不高,而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双向转角连接件100,安装效率高、结构稳定性好。
结合图1和图2所示,使用时,可先将一个双向转角连接件100安装在一竖直方向木板140的内侧,而将另一个双向转角连接件100安装在另一竖直方向木板140的内侧,两个双向转角连接件100相对设置且两个双向转角连接件100的相对高度一致,由此,两个双向转角连接件100之间则形成能够夹持木板140的区域。
参阅图1所示,进一步地,为使木板140与双向转角连接件100之间的稳定性更好,本实施例中,在第二连接部120的朝向第三连接部130的一侧形成第一凸起部122。
其中,第一凸起部122的延伸方向与第一连接部110的延伸方向相同,换言之,以第一连接部110处于水平面为例,则第一凸起部122大致与第一连接部110平行;相应地,在家具的组装时,需要在木板140的表面开设凹槽141,并使得该凹槽141与第一凸起部122相配合,即凹槽141的形状、大小与第一凸起部122的形状、大小相同,由此,可利用第一凸起部122对木板140进行再次定位,从而增强第一凸起部122和木板140之间的结构稳定性。
参阅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120和第三连接部130均朝向远离容纳区的中心的方向弯曲,即第二连接部120的远离第一连接部110的一侧形成弯曲状,这样,使得竖直方向的木板140与水平方向的木板140为圆弧过渡,有利于打扫此处的清洁卫生。
一般而言,在木板140上开设凹槽141,以矩形槽的加工最为便利,为使得第一凸起部122与木板140上的凹槽141结合更加紧密,从而进一步增强木板140与该双向转角连接件100的结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120和第一凸起部122具有第一连接处和第二连接处,第一连接处远离第一连接部110,第二连接处靠近第一连接部110,第一连接处呈L型,由此,该第一连接处与木板140的凹槽141相配合。
参阅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10的远离容纳区的一侧为连接面,为保持该双向转角连接件100与竖直方向的木板140之间的平衡度,同时,也便于对该双向转角连接件100与木板140之间进行排气,以第一连接部110的远离容纳区的一侧为连接面,该连接面形成朝向第一连接部110凹陷的台阶部111,需要说明的是,当该连接面为竖直面时,则该台阶部111大致呈通槽结构。
参阅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该双向转角连接件100与竖直方向的木板140之间主要通过自攻螺丝进行连接,因此,并不需要在该双向转角连接件100上开设通孔,仅需对该第一连接部110的中心进行定位,以方便自攻螺丝由此钉入即可,因此,在第一连接部110的靠近第二连接部120的一侧或者靠近第三连接部130的一侧的中部设有朝向第一连接部110内部凹陷的凹陷部112,自攻螺丝的钉入方向由凹陷部112指向第一连接部110远离第二连接部120的一侧,且在组装过程过程,首先将双向转角连接件100安装在竖直方向的木板140以后,再进行水平方向的木板140的安装。
需要说明的是,该凹陷部112的形状不定,可以为锥形孔、也可以为盲孔,其主要其定位作用,同时,也有利于自攻螺丝的钉入。
实施例2
参阅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双向转角连接件100,该双向转角连接件100包括第一连接部110、第二连接部120和第三连接部130。
其中,第一连接部110、第二连接部120和第三连接部130之间的连接关系参照上述的实施例1,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在第三连接部130的朝向第二连接部120的一侧形成第二凸起部132,也就是相比上述实施例1,此处在第三连接部130上增加了第二凸起部132,第二凸起部132与第一凸起部122的作用相同,其仍然用于对增强木板140与双向转角连接件100的结构稳定性。
该第二凸起部132与第一凸起部122相对设置且均位于容纳区内。
为进一步增强木板140与该双向转角连接件100之间的结构稳定性,第三连接部130和第二凸起部132之间具有第三连接处和第四连接处,第三连接处远离第一连接部110,第三连接处呈L型。
综上,该双向转角连接件100的结构合理,实用性强,其可以快速对板式家具进行组装,且使得板式家具的结构稳定性好,经久耐用。
实施例3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家具,该家具包括木板140和至少两个上述的实施例1和/或实施例2的双向转角连接件100。
木板140的一端夹持于其中一个双向转角连接件100的容纳区内,木板140的另一端夹持于另外一个双向转角连接件100的容纳区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双向转角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
所述第二连接部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所述第三连接部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另一端,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部均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同一侧且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部相对设置;
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部形成用于夹持木板的容纳区;
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远离所述容纳区的一侧为连接面,所述连接面形成朝向所述第一连接部内部凹陷的台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转角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部为一体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转角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朝向所述第三连接部的一侧形成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延伸方向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向转角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部的朝向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侧形成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二凸起部与所述第一凸起部相对且均位于所述容纳区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向转角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一凸起部之间具有第一连接处和第二连接处,所述第一连接处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处呈L型;
所述第三连接部和所述第二凸起部之间具有第三连接处和第四连接处,所述第三连接处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处呈L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转角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部均朝向远离所述容纳区的中心的方向弯曲。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转角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靠近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侧的中部设有朝向所述第一连接部内部凹陷的凹陷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转角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呈直线状。
9.一种家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木板和至少两个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双向转角连接件;
所述木板的一端夹持于其中一个所述双向转角连接件的容纳区内,所述木板的另一端夹持于另外一个所述双向转角连接件的容纳区内。
CN201921662744.4U 2019-09-30 2019-09-30 双向转角连接件以及家具 Active CN2119510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62744.4U CN211951086U (zh) 2019-09-30 2019-09-30 双向转角连接件以及家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62744.4U CN211951086U (zh) 2019-09-30 2019-09-30 双向转角连接件以及家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51086U true CN211951086U (zh) 2020-11-17

Family

ID=731663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662744.4U Active CN211951086U (zh) 2019-09-30 2019-09-30 双向转角连接件以及家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95108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06464A (zh) * 2021-07-16 2021-11-05 武昌理工学院 一种测绘仪角度板的连接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06464A (zh) * 2021-07-16 2021-11-05 武昌理工学院 一种测绘仪角度板的连接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59810B1 (en) Terminal block structure
CN211951086U (zh) 双向转角连接件以及家具
US7467442B2 (en) Hose clamp
EP2363660A1 (en) Solar battery module
US8484835B2 (en) Dismounting jig
US7104828B1 (en) Bulb socket
US8286317B2 (en) Clutching jig
JP5632896B2 (ja) パチン錠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コンテナ
US20080115336A1 (en) Hose clamp
JP3974555B2 (ja) 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US9146581B2 (en) Hard disk drive mount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JP4815287B2 (ja) マグネットキャッチ
US20150116924A1 (en) Mounting device for hard disk drive
CN212677637U (zh) 一种可快速拆卸的弹簧夹结构和承载盘
US11236998B1 (en) Alignment device
JP2019052737A (ja) パイプジョイント
JP2006194436A (ja) 結合金具
JP5966753B2 (ja) 小型携帯機器
WO2017219628A1 (zh) 长寿命的导电弹片及具有其的智能排插
CN101290841A (zh) 具有防呆结构的开关
US20130176697A1 (en) Attachment mechanism for electronic component
CN109184153A (zh) 一种格栅板定位件
CN211781853U (zh) 空调器蜗壳结构
CN219959512U (zh) 连接端子固定结构
CN211457805U (zh) 一种装配稳固型散热片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