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43191U - 具有线束固定结构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具有线束固定结构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43191U
CN211943191U CN202020145177.1U CN202020145177U CN211943191U CN 211943191 U CN211943191 U CN 211943191U CN 202020145177 U CN202020145177 U CN 202020145177U CN 211943191 U CN211943191 U CN 2119431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harness
holding plate
fixing
support plate
fix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4517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野原博成
渥美和浩
古田尚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to CN20202014517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9431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431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431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线束固定结构的装置。该具有线束固定结构的装置具备树脂制的装置主体部、呈L字形状的固定部、及突起部,固定部包括突出于装置主体部的一个外表面地设置的支撑板、及从支撑板的前端部平行于所述一个外表面地延伸的保持板,以由支撑板、保持板、及所述一个外表面将线束包围的状态将该线束固定;突起部从所述一个外表面突出,以使线束无法从固定部脱出的状态,从保持板的前端侧与线束相抵接,突起部被形成在从保持板延伸的方向看时与固定部不重叠的位置。基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结构,能降低造价的同时,能提高组装性能,并能将线束稳固地固定。

Description

具有线束固定结构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线束固定结构的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例如,在检测出规定的状态时发出信号的装置与接收来自该装置的信号的其它设备之间电连接的情况下,多采用将多根电线束缚在一起而构成为组件的线束。在这样的装置中,需要线束不妨碍其它部件地按照规定的路径到达上述其它设备,因而需要对线束进行引导。
例如,对刹车踏板施加的踩踏力超过规定值时输出开信号的踩踏力开关中,为了使将其自身与电子电路连接的线束不妨碍该踩踏力开关近旁设置的弹簧,大多在踩踏力开关主体上形成朝着离开弹簧的方向倾斜的倾斜板,并用捆扎带将线束固定在该倾斜板上。
然而,采用这种用捆扎带进行固定方法的情况下,存在造价因捆扎带的部件费用而增加、以及用捆扎带固定导致组装性能降低这样的问题。而且,类似这样的问题不局限于踩踏力开关,对于用线束与其它设备连接的装置而言,上述问题较为普遍。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降低造价并能容易且牢固地将线束固定的具有线束固定结构的装置。
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线束固定结构的装置,该装置具有用于对将自身与其它设备连接的线束进行固定的线束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具备树脂制的装置主体部、呈L字形状的固定部、及突起部,所述固定部包括突出于所述装置主体部的一个外表面地设置的支撑板、及从所述支撑板的前端部平行于所述一个外表面地延伸的保持板,以由所述支撑板、所述保持板、及所述一个外表面将所述线束包围的状态将该线束固定;所述突起部从所述一个外表面突出,以使所述线束无法从所述固定部脱出的状态,从所述保持板的前端侧与所述线束相抵接,并且,所述突起部被形成在从所述保持板延伸的方向看时与所述固定部不重叠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有线束固定结构的装置的优点在于,只需从保持板的前端侧将线束嵌入到装置的所述一个外表面与保持板之间,便能将线束固定成被支撑板、保持板、及所述一个外表面包围的状态,并且,由于突起部从保持板的前端侧与线束相抵接,所以能防止线束从固定部沿轴直角方向脱出。
因而,与上述现有技术相比,能够不使用捆扎带地将线束固定,从而能节省部件费用。并且,仅通过从保持板的前端侧将线束嵌入到装置的所述一个外表面与保持板之间这样的简单作业便能将线束固定,所以与用捆扎带固定的方式相比,能提高组装性能。
通常,将树脂制的装置主体部成型时,使用一般的模具,在从保持板延伸的方向看时固定部与突起部相重叠的情况下,除了需要在保持板延伸的方向开模的模具以外,还需要滑动模具来形成由固定部、突起部、及所以一个外表面包围的空间,因而存在模具费用较高的问题。
对此,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有线束固定结构的装置,由于突起部被形成在从保持板延伸的方向看时与固定部不重叠的位置,所以仅用在保持板延伸的方向开模的模具便能形成固定部及突起部。因而,不需要使用滑动模具,能降低模具费用。
综上所述,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有线束固定结构的装置,由于能节省部件费用、降低模具费用,所以能降低造价,同时,能提高组装性能,并能利用固定部及突起部将线束稳固地固定。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有线束固定结构的装置中,较佳为,所述一个外表面与所述保持板之间的间隔的尺寸小于所述线束的直径的尺寸。基于该结构,由于装置的所述一个外表面与保持板之间的间隔的尺寸小于线束的直径的尺寸,所以能将线束牢固地束缚,使线束无法沿轴方向脱出。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的踩踏力开关的前视立体图。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上述踩踏力开关的后视立体图。
图3是表示上述踩踏力开关被安装在刹车踏板组件上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上述踩踏力开关的壳体的侧视图。
图5A是用于说明壳体成型时使用的模具的开模方向的示意图。
图5B是用于说明壳体成型时使用的模具的开模方向的示意图。
图5C是用于说明壳体成型时使用的模具的开模方向的示意图。
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现有技术的踩踏力开关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下述实施方式中的记载。另外,各图中的尺寸关系(长度、宽度等)不反映实际的尺寸关系。
本实施方式中,将踩踏力开关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线束固定结构的装置”的一例进行说明。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踩踏力开关10的前视立体图,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踩踏力开关10的后视立体图,图3是表示踩踏力开关10被安装在刹车踏板组件1上的状态的示意图。
如图3所示,踩踏力开关(装置)10被安装在刹车踏板组件1上,用于在驾驶者对刹车踏板3施加的踩踏力超过规定值时输出开信号。踩踏力开关10所输出的开信号通过与该踩踏力开关10及未图示的电子电路(其它设备)电连接的线束50而输入到电子电路中,用于检测驾驶者的刹车动作。
踩踏力开关10如图1~图3所示,具备壳体(装置主体部)11和检测轴13。壳体11安装在通过联结部件2而与刹车踏板3连接的中间拉杆4上。检测轴13可移动地容置在壳体11内,并受到设置在壳体11内的弹簧(未图示)施加的朝着从壳体11突出的方向作用的弹性力。
另外,在可摇动地安装在中间拉杆4上的摇动拉杆5的接受部5a与壳体11之间,设置有弹簧15,该弹簧15将从壳体11伸出的检测轴13包围。
踩踏力开关10被构成为,伴随刹车踏板3的操作,摇动拉杆5相对中间拉杆4摇动,则接受部5a与检测轴13相抵接并对抗弹簧15所施加的弹簧力,将检测轴13压向壳体11内,从而利用检测轴13所产生的位移而检测到对刹车踏板3施加的踩踏力。
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壳体11的结构的侧视图。壳体11由树脂制成,由朝着图1及图2中的空心箭头的方向开模的模具60(参照图5A-图5C)成型为大致长方形的箱子形状。
在壳体11的下端部,设置有用螺栓6将壳体11安装在中间拉杆4上用的安装部12。另外,如图1所示,在壳体11的前侧(正面侧)安置有将壳体11的内部覆盖的盖板14;如图2所示,在壳体11的后侧(背面侧)设置有用于将壳体11定位在中间拉杆4上的定位销16。另外,为了使线束50不妨碍弹簧15,如图1、图2、及图4所示那样,在壳体11的上端部一体地形成有朝着离开弹簧15的方向倾斜的用于固定线束50的倾斜板17。
另外,如图1、图2、及图4所示,在壳体11的顶面11a上设置有第一固定部20。该第一固定部20以在轴直角方向(与线束50延伸的方向(即,轴向)垂直的方向)上将线束50包围的状态,将线束50固定。第一固定部20包括,从壳体11的顶面(一个外表面)11a向上方突出地设置的第一支撑板21、及从第一支撑板21的上端部平行于顶面11a地向前侧延伸的第一保持板23。从图4中的空心箭头的方向看,第一固定部20大致呈L字形状。
通过设置这样的第一固定部20,只需从前侧(第一保持板23的前端侧)将线束50嵌入到壳体11的顶面11a与第一保持板23之间,便能将线束50固定成被第一支撑板21、第一保持板23、及顶面11a包围的状态。
在此,为了使本实施方式更易于理解,对现有技术的踩踏力开关110进行说明。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现有技术的踩踏力开关110的侧视图。如图6所示,现有技术的踩踏力开关110中,同样是在壳体111的上端部一体地形成有倾斜板117,并在壳体111的顶面111a设置有大致呈L字形状的固定部120,在用固定部120固定线束50这一点上,与本实施方式的上述踩踏力开关10相同。
然而,现有技术的踩踏力开关110中,为了防止线束50离开倾斜板117而与弹簧15相互妨碍,通常如图6所示那样,用捆扎带130将线束50固定在倾斜板117上。采用这种用捆扎带130进行固定的方法的情况下,存在造价因捆扎带130的费用而增加、以及用捆扎带130固定导致组装性能降低这样的问题。
对此,本实施方式的踩踏力开关10中,在倾斜板17的顶面(一个外表面)17a设置有用于固定线束50的第二固定部30、及用于防止线束50从第二固定部30沿轴直角方向脱出的突起部40。
如图1及图2所示,第二固定部30被形成为大致呈L字形状,具备从倾斜板17的顶面17a向上方突出地设置的第二支撑板31、及从倾斜板17的延伸方向(图4的实心箭头的方向)看时从第二支撑板31的上端部平行于顶面17a地向后侧延伸的第二保持板33。另外,第二支撑板31的高度,即,倾斜板17的顶面17a与第二保持板33之间的间隔小于线束50的直径。
在第二支撑板31的下端部形成有倾斜面31a,从图4中的实心箭头的方向看时,第二支撑板31的下端部向外侧扩展。另外,第二支撑板31与第二保持板33之间的夹角为圆角。通过设置这样的第二固定部30,只需从后侧(第二保持板33的前端侧)将线束50嵌入到倾斜板17的顶面17a与第二保持板33之间,便能将线束50固定成被第二支撑板31、第二保持板33、及顶面17a包围的状态。
突起部40从倾斜板17的顶面17a向上方突出,从倾斜板17的延伸方向看,突起部40为近似等腰梯形。突起部40被构成为,作为等腰梯形的一个腰的倾斜面40a(参照图5C)从后侧(第二保持板33的前端侧)与线束50相抵接。由此,线束50无法从第二固定部30沿轴直角方向脱出。另外,从第二保持板33延伸的方向(图1及图2中的空心箭头所示的开模方向)看,突起部40被形成在与第二固定部30不重叠的位置。
如上所述那样,由于在第二支撑板31的下端部形成有倾斜面31a,第二支撑板31与第二保持板33间的夹角为圆角,而且突起部40的倾斜面40a与线束50相抵接,因而,倾斜面31a、圆角形状的角部、及倾斜面40a能稳固地挡住嵌入在第二固定部30内的线束50。
进一步,由于倾斜板17的顶面17a与第二保持板33之间的间隔小于线束50的直径,所以能牢固地将线束50束缚,使线束50无法从第二固定部30沿轴方向(图4的实心箭头的方向)脱出。
图5A-图5C是用于说明壳体11成型时所使用的模具6的开模方向的示意图。将树脂制的壳体11成型时,使用模具60。如图5A所示,在从开模方向(第二保持板33延伸的方向)看时第二固定部30与突起部40相重叠的情况下,除了需要使用开模的模具61、62以外,还需要使用滑动模具63(朝着与图5A-图5C的纸面垂直的方向拔出)来形成由第二固定部30、突起部40、及顶面17a包围的空间(图5A中的阴影部分),因而存在模具费用较高的问题。
对此,本实施方式的踩踏力开关10中,由于从开模方向(第二保持板33延伸的方向)看时,突起部40被形成在与第二固定部30不重叠的位置,因而,如图5B及图5C所示那样,只需要使用开模的模具61、62便能分别形成第二固定部30和突起部40。由此,不需要滑动模具63,从而能降低模具费用。
综上所述,基于本实施方式的踩踏力开关10,能节省部件(捆扎带)费用、降低模具费用,从而能降低造价,同时,能提高组装性能(简化了线束50的固定作业),并能利用第二固定部30及突起部40(线束固定结构)将线束50稳固地固定在轴方向及轴直角方向上。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不局限于踩踏力开关10,可广泛应用于利用线束50与其它设备电连接的装置。

Claims (2)

1.一种具有线束固定结构的装置,具有用于对将自身与电子电路连接的线束进行固定的线束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
具备树脂制的装置主体部、呈L字形状的固定部、及突起部,
所述固定部包括突出于所述装置主体部的一个外表面地设置的支撑板、及从所述支撑板的前端部平行于所述一个外表面地延伸的保持板,以由所述支撑板、所述保持板、及所述一个外表面将所述线束包围的状态将该线束固定;
所述突起部从所述一个外表面突出,以使所述线束无法从所述固定部脱出的状态,从所述保持板的前端侧与所述线束相抵接,并且,
所述突起部被形成在从所述保持板延伸的方向看时与所述固定部不重叠的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线束固定结构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个外表面与所述保持板之间的间隔的尺寸小于所述线束的直径的尺寸。
CN202020145177.1U 2020-01-22 2020-01-22 具有线束固定结构的装置 Active CN2119431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45177.1U CN211943191U (zh) 2020-01-22 2020-01-22 具有线束固定结构的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45177.1U CN211943191U (zh) 2020-01-22 2020-01-22 具有线束固定结构的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43191U true CN211943191U (zh) 2020-11-17

Family

ID=731736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45177.1U Active CN211943191U (zh) 2020-01-22 2020-01-22 具有线束固定结构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9431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99635B (zh) 连接器以及电子设备
US7170410B2 (en) Sensor device
US7753732B2 (en) Shield connector structure
US7513786B2 (en) Connector, circuit board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8734172B2 (en) Connector coupling structure and holder device
US20120231637A1 (en) Board-to-board connector
US9583869B2 (en) Connector and electrical connection device
US10879644B2 (en) Busbar component, terminal block, and vehicular device
JP2019135726A (ja) コネクタとコネクタ対
US20060040530A1 (en) Card connector
JP3759258B2 (ja) コネクタ
JP2020047369A (ja) コネクタ
CN211943191U (zh) 具有线束固定结构的装置
US7581964B2 (en) Unit with built-in control circuit
EP3118876A1 (en) Switch apparatus having wireless function
CN114079188B (zh) 内壳组装时的基板保护结构
JP5174100B2 (ja) 車両用ケーブル保持構造
KR101666868B1 (ko) 유에스비이 소켓
JPH10321292A (ja) コネクタ
KR20090105069A (ko) 차폐형 커넥터 하우징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위한 도전성탄성부재
JP5948978B2 (ja) センサ用コネクタ
US11228150B2 (en) Connector and electronic device
JP7439989B2 (ja) コネクタ
JP2019207747A (ja) 撮像装置
KR20080096908A (ko) 내진동 커넥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