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26113U - 一种换热器以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换热器以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26113U
CN211926113U CN202020607029.7U CN202020607029U CN211926113U CN 211926113 U CN211926113 U CN 211926113U CN 202020607029 U CN202020607029 U CN 202020607029U CN 211926113 U CN211926113 U CN 2119261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rigerant
pipeline
auxiliary
pipe
heat exchan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60702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童
左泽明
胡林锋
田涛
李海利
杨明登
张中强
古向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Ningbo Aux Intelligent Commercial Air Conditioning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Ningbo Aux Intelligent Commercial Air Conditioning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60702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9261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261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261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换热器以及空调器,涉及空调技术领域。该换热器包括第一冷媒管道、第二冷媒管道和第一辅助管道。第一冷媒管道和第二冷媒管道并联设置,第一辅助管道连接于第一冷媒管道和第二冷媒管道之间,第一辅助管道用于在第一冷媒管道内的压力大于第二冷媒管道内的压力时将冷媒从第一冷媒管道导入第二冷媒管道,以调节冷媒流动的均匀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换热器由于采用了连接于第一冷媒管道和第二冷媒管道之间的第一辅助管道,所以能够使冷媒在第一冷媒管道和第二冷媒管道内均匀流动,以提高整个冷媒流路的均匀性,从而提高换热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换热器以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换热器以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为保证空调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大多数换热器采用分路头对冷媒进行分流,以使冷媒分别进入多条冷媒管道,并在多条冷媒管道内同时进行换热。但是,现在的换热器中多条冷媒管道内通过冷媒的流量不同,导致整个冷媒流路的均匀性差,影响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使冷媒在多条冷媒管道内均匀流动,以提高整个冷媒流路的均匀性,从而提高换热效率。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包括第一冷媒管道、第二冷媒管道和第一辅助管道,第一冷媒管道和第二冷媒管道并联设置,第一辅助管道连接于第一冷媒管道和第二冷媒管道之间,第一辅助管道用于在第一冷媒管道内的压力大于第二冷媒管道内的压力时将冷媒从第一冷媒管道导入第二冷媒管道,以调节冷媒流动的均匀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换热器由于采用了连接于第一冷媒管道和第二冷媒管道之间的第一辅助管道,所以能够使冷媒在第一冷媒管道和第二冷媒管道内均匀流动,以提高整个冷媒流路的均匀性,从而提高换热效率。
进一步地,第一冷媒管道的内径与第二冷媒管道的内径相同,第一辅助管道的内径小于第一冷媒管道的内径。以防止第一辅助管道在第一冷媒管道和第二冷媒管道均匀性好的情况下对整个冷媒流路产生影响。
进一步地,第一辅助管道的内径的范围为第一冷媒管道的内径的0.2倍至0.5倍。合理的第一辅助管道的内径能够在保证快速进行均匀性调节的同时避免对整个冷媒流路产生影响。
进一步地,第一辅助管道的内径为第一冷媒管道的内径的0.3倍。
进一步地,第一辅助管道的一端连接于第一冷媒管道的中部,另一端连接于第二冷媒管道的中部。以实现第一冷媒管道和第二冷媒管道的均匀性快速调节。
进一步地,换热器还包括第三冷媒管道和第二辅助管道,第一冷媒管道、第二冷媒管道和第三冷媒管道并联设置,第二辅助管道连接于第二冷媒管道和第三冷媒管道之间。以调节冷媒流动的均匀性,从而保证冷媒在第二冷媒管道和第三冷媒管道内均匀流动。
进一步地,换热器还包括第三辅助管道,第三辅助管道连接于第一冷媒管道和第三冷媒管道之间。以调节冷媒流动的均匀性,从而保证冷媒在第一冷媒管道和第三冷媒管道内均匀流动。
进一步地,第一冷媒管道和第二冷媒管道均呈折弯状。以提高换热效率。
进一步地,换热器还包括翅片,第一冷媒管道和第二冷媒管道均与翅片连接,翅片用于提高换热效率。以使空气中的热量能够更快地被冷媒吸收,或者使得冷媒的热量能够更快地散发到空气中。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的换热器,该换热器包括第一冷媒管道、第二冷媒管道和第一辅助管道,第一冷媒管道和第二冷媒管道并联设置,第一辅助管道连接于第一冷媒管道和第二冷媒管道之间,第一辅助管道用于在第一冷媒管道内的压力大于第二冷媒管道内的压力时将冷媒从第一冷媒管道导入第二冷媒管道,以调节冷媒流动的均匀性。空调器能够使冷媒在第一冷媒管道和第二冷媒管道内均匀流动,以提高整个冷媒流路的均匀性,从而提高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的换热器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的换热器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的换热器中三条冷媒管道与三条辅助管道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的换热器中三条冷媒管道分别与第一总管和第二总管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换热器;110-第一冷媒管道;120-第二冷媒管道;130-第三冷媒管道;140-第一辅助管道;150-第二辅助管道;160-第三辅助管道;170-翅片;180-第一总管;190-第二总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目前,空调内的换热器采用分路头对冷媒进行分流,以使冷媒分别进入多条冷媒管道,并在多条冷媒管道内同时进行换热。但是发明人研究发现,由于生产工艺和材料特性的原因,每条冷媒管道的结构形状不能保证完全一致,也就是说冷媒在每条冷媒管道的流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不同,这势必会导致冷媒在多条冷媒管道内分布不均,即导致整个冷媒流路的均匀性差,从而影响换热效率。
具体地,若冷媒管道中的阻力越大,会使该冷媒管道中的压力损失也越大,从而使得该冷媒管道内剩余的压力小,进而导致该冷媒管道中的流量越小;若冷媒管道中的阻力越小,会使该冷媒管道中的压力损失也越小,从而使得该冷媒管道内剩余的压力大,进而导致该冷媒管道中的流量越大。换而言之,不同的冷媒管道具有不同的阻力,也就具有不同的冷媒流量,这会使得冷媒在多条冷媒管道内分布不均,导致整个冷媒流路的均匀性差。
第一实施例
请结合参照图1、图2、图3和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换热器100,用于实现空调换热功能。其能够使冷媒在多条冷媒管道内均匀流动,以提高整个冷媒流路的均匀性,从而提高换热效率。
本实施例中,换热器100为蒸发器,换热器100应用于空调中,换热器100用于实现空气与冷媒之间的换热功能,并且能够在换热过程中保证冷媒在多条冷媒管道内均匀流动。换热器100能够吸收通过气流的热量,以使吹出空调的风为冷风,从而实现空调的制冷功能,换热器100还能够向通过气流放出热量,以使吹出空调的风为暖风,从而实现空调的制热功能。但并不仅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换热器100也可以为冷凝器,同样用于实现空气与冷媒之间的换热功能,并且同样能够在换热过程中保证冷媒在多条冷媒管道内均匀流动。
换热器100包括第一冷媒管道110、第二冷媒管道120、第三冷媒管道130、第一辅助管道140、第二辅助管道150、第三辅助管道160和翅片170。第一冷媒管道110、第二冷媒管道120和第三冷媒管道130并联设置,即第一冷媒管道110、第二冷媒管道120和第三冷媒管道130的入口均连接于第一总管180上,第一冷媒管道110、第二冷媒管道120和第三冷媒管道130的出口均连接于第二总管190上。冷媒能够通过第一总管180分别进入第一冷媒管道110、第二冷媒管道120和第三冷媒管道130,冷媒还能够从第一冷媒管道110、第二冷媒管道120和第三冷媒管道130流出到第二总管190。第一冷媒管道110、第二冷媒管道120和第三冷媒管道130均与翅片170连接,翅片170用于提高换热效率,以使空气中的热量能够更快地被冷媒吸收,或者使得冷媒的热量能够更快地散发到空气中。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辅助管道140连接于第一冷媒管道110和第二冷媒管道120之间,第一辅助管道140用于在第一冷媒管道110内的压力大于第二冷媒管道120内的压力时将冷媒从第一冷媒管道110导入第二冷媒管道120,或者在第一冷媒管道110内的压力小于第二冷媒管道120内的压力时将冷媒从第二冷媒管道120导入第一冷媒管道110,以调节冷媒流动的均匀性,从而保证冷媒在第一冷媒管道110和第二冷媒管道120内均匀流动。
第二辅助管道150连接于第二冷媒管道120和第三冷媒管道130之间,第二辅助管道150用于在第二冷媒管道120内的压力大于第三冷媒管道130内的压力时将冷媒从第二冷媒管道120导入第三冷媒管道130,或者在第二冷媒管道120内的压力小于第三冷媒管道130内的压力时将冷媒从第三冷媒管道130导入第二冷媒管道120,以调节冷媒流动的均匀性,从而保证冷媒在第二冷媒管道120和第三冷媒管道130内均匀流动。
第三辅助管道160连接于第一冷媒管道110和第三冷媒管道130之间,第三辅助管道160用于在第一冷媒管道110内的压力大于第三冷媒管道130内的压力时将冷媒从第一冷媒管道110导入第三冷媒管道130,或者在第一冷媒管道110内的压力小于第三冷媒管道130内的压力时将冷媒从第三冷媒管道130导入第一冷媒管道110,以调节冷媒流动的均匀性,从而保证冷媒在第一冷媒管道110和第三冷媒管道130内均匀流动。
进一步地,若第一冷媒管道110、第二冷媒管道120和第三冷媒管道130内的压力均不相同时,第一辅助管道140、第二辅助管道150和第三辅助管道160的两端均形成压力差,冷媒在压力差的作用下通过第一辅助管道140、第二辅助管道150和第三辅助管道160流动,以调节第一冷媒管道110、第二冷媒管道120和第三冷媒管道130内冷媒流动的均匀性,从而使得冷媒在第一冷媒管道110、第二冷媒管道120和第三冷媒管道130中的流量和压力平衡,整个调节过程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达到动态平衡的条件是第一冷媒管道110、第二冷媒管道120和第三冷媒管道130内的压力相同,从而达到提高整个冷媒流路的均匀性的目的。若第一冷媒管道110、第二冷媒管道120和第三冷媒管道130内的压力相同或者相差不大时,第一辅助管道140、第二辅助管道150和第三辅助管道160的两端没有形成压力差,此时冷媒在第一冷媒管道110、第二冷媒管道120和第三冷媒管道130内均匀流动,第一辅助管道140、第二辅助管道150和第三辅助管道160不起作用,其内通过的冷媒可以忽略不计。
本实施例中,冷媒管道和辅助管道的数量均为三条,但并不仅限于此,冷媒管道的数量可以为四条或者六条,辅助管道数量可以为六条或者十五条,对冷媒管道和辅助管道的数量不作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冷媒管道110的内径、第二冷媒管道120和第三冷媒管道130的内径均相同,第一辅助管道140、第二辅助管道150和第三辅助管道160的内径均相同。第一辅助管道140的内径小于第一冷媒管道110的内径,以防止第一辅助管道140在各冷媒管道均匀性好的情况下对整个冷媒流路产生影响。具体地,第一辅助管道140的内径的范围为第一冷媒管道110的内径的0.2倍至0.5倍,合理的第一辅助管道140的内径能够在保证快速进行均匀性调节的同时避免对整个冷媒流路产生影响。本实施例中,第一辅助管道140的内径为第一冷媒管道110的内径的0.3倍,但并不仅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辅助管道140的内径可以为第一冷媒管道110的内径的0.2倍,也可以为一冷媒管道的内径的0.5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
本实施例中,第一冷媒管道110、第二冷媒管道120和第三冷媒管道130均呈折弯状,以提高换热效率。具体地,第一冷媒管道110、第二冷媒管道120和第三冷媒管道130均呈M形,第一辅助管道140的一端连接于第一冷媒管道110的中部,另一端连接于第二冷媒管道120的中部,以实现第一冷媒管道110和第二冷媒管道120的均匀性快速调节;第二辅助管道150的一端连接于第二冷媒管道120的中部,另一端连接于第三冷媒管道130的中部,以实现第二冷媒管道120和第三冷媒管道130的均匀性快速调节;第三辅助管道160的一端连接于第一冷媒管道110的中部,另一端连接于第三冷媒管道130的中部,以实现第一冷媒管道110和第三冷媒管道130的均匀性快速调节。但并不仅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冷媒管道110、第二冷媒管道120和第三冷媒管道130还可以呈其它形状,第一辅助管道140还可以连接于第一冷媒管道110和第二冷媒管道120的其它位置。
本实施例中,第一冷媒管道110、第二冷媒管道120、第三冷媒管道130、第一辅助管道140、第二辅助管道150和第三辅助管道160均由铜制材料制成,以提高换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换热器100,第一冷媒管道110和第二冷媒管道120并联设置,第一辅助管道140连接于第一冷媒管道110和第二冷媒管道120之间,第一辅助管道140用于在第一冷媒管道110内的压力大于第二冷媒管道120内的压力时将冷媒从第一冷媒管道110导入第二冷媒管道120,以调节冷媒流动的均匀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换热器100由于采用了连接于第一冷媒管道110和第二冷媒管道120之间的第一辅助管道140,所以能够使冷媒在第一冷媒管道110和第二冷媒管道120内均匀流动,以提高整个冷媒流路的均匀性,从而提高换热效率。
第二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图未示),用于调节室内气温。该空调器包括换热器100和风机(图未示)。其中,换热器100的基本结构和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和第一实施例相同,为简要描述,本实施例部分未提及之处,可参考第一实施例中相应内容。
本实施例中,换热器100的位置与风机的位置相对应,换热器100与风机间隔设置,换热器100设置于风机的外侧,风机能够带动外界空气形成气流,并使得该气流穿过换热器100且向外界吹出,换热器100能够吸收该气流的热量或者向该气流放出热量,以使空调器向外吹出冷风或者暖风,从而实现室内气温的调节。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器的有益效果与第一实施例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冷媒管道(110)、第二冷媒管道(120)和第一辅助管道(140),所述第一冷媒管道(110)和所述第二冷媒管道(120)并联设置,所述第一辅助管道(140)连接于所述第一冷媒管道(110)和所述第二冷媒管道(120)之间,所述第一辅助管道(140)用于在所述第一冷媒管道(110)内的压力大于所述第二冷媒管道(120)内的压力时将冷媒从所述第一冷媒管道(110)导入所述第二冷媒管道(120),以调节冷媒流动的均匀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媒管道(110)的内径与所述第二冷媒管道(120)的内径相同,所述第一辅助管道(140)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一冷媒管道(110)的内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辅助管道(140)的内径的范围为所述第一冷媒管道(110)的内径的0.2倍至0.5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辅助管道(140)的内径为所述第一冷媒管道(110)的内径的0.3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辅助管道(140)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冷媒管道(110)的中部,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冷媒管道(120)的中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还包括第三冷媒管道(130)和第二辅助管道(150),所述第一冷媒管道(110)、所述第二冷媒管道(120)和所述第三冷媒管道(130)并联设置,所述第二辅助管道(150)连接于所述第二冷媒管道(120)和所述第三冷媒管道(130)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还包括第三辅助管道(160),所述第三辅助管道(160)连接于所述第一冷媒管道(110)和所述第三冷媒管道(130)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媒管道(110)和所述第二冷媒管道(120)均呈折弯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还包括翅片(170),所述第一冷媒管道(110)和所述第二冷媒管道(120)均与所述翅片(170)连接,所述翅片(170)用于提高换热效率。
1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
CN202020607029.7U 2020-04-21 2020-04-21 一种换热器以及空调器 Active CN2119261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07029.7U CN211926113U (zh) 2020-04-21 2020-04-21 一种换热器以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07029.7U CN211926113U (zh) 2020-04-21 2020-04-21 一种换热器以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26113U true CN211926113U (zh) 2020-11-13

Family

ID=733286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607029.7U Active CN211926113U (zh) 2020-04-21 2020-04-21 一种换热器以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9261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440153U (zh) 一种管翅型微通道换热器
US10168083B2 (en) Refrigeration system and heat exchanger thereof
JPWO2014115240A1 (ja) 冷媒分配器及びこの冷媒分配器を用いたヒートポンプ装置
JP7102686B2 (ja) 熱交換器
JP5957535B2 (ja) パラレルフロー型熱交換器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空気調和気
CN211926113U (zh) 一种换热器以及空调器
JP3284904B2 (ja) 熱交換器
JP2002139295A (ja) 空調用熱交換器
JP7118238B2 (ja) 熱交換器、熱交換器ユニット、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N204555744U (zh) 平行流换热器和空调器
CN207438860U (zh) 室内换热器、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JPH07208831A (ja) 冷凍装置用ディストリビュータ
JP2010107130A (ja) 熱交換器ユニット及びこれを使用する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KR20050104072A (ko) 열교환기
CN204373273U (zh) 平行流换热器和空调器
CN207438947U (zh) 室内换热器、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9341054B (zh) 换热器组件及空调器
CN104501470A (zh) 平行流换热器和空调器
WO2019211893A1 (ja) 熱交換器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N207438858U (zh) 室内换热器、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JPH0268494A (ja) 熱交換器
KR20080107024A (ko) 열교환기
JP4862218B2 (ja) 空気調和機
CN218634655U (zh) 散热器及变频空调系统
CN114234700B (zh) 集流管组件、微通道换热器和空调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010

Address after: 315191 No. 1166 Mingguang North Road, Jiangshan Town, Ningbo, Zhejiang, Yinzhou District

Patentee after: NINGBO AUX ELECTRIC Co.,Ltd.

Patentee after: AUX AIR CONDITIONING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315000 No.1166 Mingguang North Road, Jiangshan Town, Yinzhou District, Ningbo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NINGBO AUX ELECTRIC Co.,Ltd.

Patentee before: Ningbo Oxfam intelligent commercial air conditioning manufacturing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