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555744U - 平行流换热器和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平行流换热器和空调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555744U CN204555744U CN201520118324.5U CN201520118324U CN204555744U CN 204555744 U CN204555744 U CN 204555744U CN 201520118324 U CN201520118324 U CN 201520118324U CN 204555744 U CN204555744 U CN 20455574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der
- flow heat
- parallel
- heat exchanger
- flow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平行流换热器和空调器。该平行流换热器包括多个平行流换热单元和导管,每一平行流换热单元均包括:两个两端封闭的集流管和多个并排设置的扁管,多个扁管的两端分别与两集流管相连通,多个平行流换热单元依次连通,组成冷媒流路,且位于冷媒流路的一端口处的集流管上开设有连通孔,位于冷媒流路的另一端口处的集流管一端的端壁上开设有过孔;导管一端穿过过孔,并伸入集流管内,且伸入集流管内的导管上开设有通孔。本实用新型的平行流换热器,通过通入集流管内的导管降低了集流管内的阻力,并通过导管上的通孔使冷媒分配均匀进每根扁管,能充分利用所有扁管换热,提高了平行流换热器和空调器的换热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设备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平行流换热器和包括该平行流换热器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平行流换热器主要由具有多个微通道的扁管、夹在扁管间的翅片、集流管、以及供冷媒进出的输入管和输出管组成,几乎全部都由铝质材料组成,具有换热效率高、成本低廉、制作工序简单等优点,因而在空调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应用。目前平行流换热器的应用已经由单冷机系统转向冷暖机系统,当平行流换热器作为蒸发器时,由于冷媒的压力比起冷凝时要低很多,因此冷媒在集流管内产生气液分层,由于液体的密度比气体大,因此集液管的下部液体多,上部液体少,从而导致在各个扁管内的冷媒的分配不均,影响换热效果。
现有平行流多孔微通道换热器,集流管上通常只焊接一个冷媒输入管,靠近冷媒输入管的扁管称为近端扁管,远离冷媒输入管的扁管称为远端扁管。由于冷媒进入集流管后,在集流管内部会受到扁管的干扰,沿程易出现漩涡,流动阻力非常大,冷媒的不均匀流动,使得远端扁管的冷媒流通量远远小于近端扁管的冷媒流通量,部分扁管换热比较充分,部分扁管换热不足,因此如何降低平行流换热器的集流管沿程阻力的损失,并使冷媒分配均匀进每根扁管,充分利用所有扁管换热,提高平行流换热器的换热性能,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目前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第一个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平行流换热器,其冷媒分配均匀,换热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第二个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平行流换热器的空调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平行流换热器,包括:多个平行流换热单元和导管,每一所述平行流换热单元均包括:两个两端封闭的集流管和多个并排设置的扁管,多个所述扁管的两端分别与两所述集流管相连通,多个所述平行流换热单元依次连通,组成冷媒流路,且位于所述冷媒流路的一端口处的所述集流管上开设有连通孔,位于所述冷媒流路的另一端口处的所述集流管一端的端壁上开设有过孔;所述导管一端穿过所述过孔,并伸入所述集流管内,且伸入所述集流管内的所述导管上开设有通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中,平行流换热器包括多个平行流换热单元和导管,每个平行流换热单元均包括多个扁管,多个扁管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集流管相连通,多个平行流换热单元依次连通,组成冷媒流路。位于冷媒流路的一端口处的集流管上开设有连通孔,该连通孔可与外接的分流毛细管相连,通过集流管上的连通孔,实现集流管与分流毛细管的连通;位于冷媒流路的另一端口处的集流管一端的端壁上开设有过孔,其中,过孔用于连接导管,导管穿过过孔并伸入集流管内,伸入集流管内的导管上设有通孔,通过导管上的通孔,实现导管与集流管的连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平行流换热器,一端通过外接的分流毛细管调节扁管内冷媒的流量,另一端通过内接导管,调节扁管内冷媒的流量,使得冷媒能够均匀流入平行流换热器的扁管内,使平行流换热器的每个扁管充分换热,提高了平行流换热器的换热性能,进而提高了空调器的工作效率。
另外,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平行流换热器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伸入所述集流管内的所述导管上开设有多个所述通孔,优选地,多个所述通孔沿所述导管的长度方向等间隔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通孔为圆孔,且所述圆孔的孔径为3mm-5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导管的一端的端口处设有密封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中,伸入集流管内的导管上开设有多个通孔,且导管的端口处设置有密封板,使从导管通入的冷媒只能从多个通孔中流入集流管,且导管上的多个通孔沿导管的长度方向等间隔设置,使冷媒通过多个通孔均匀地流入集流管中,进而使冷媒在平行流换热单元中的多个扁管中均匀分布,提高了平行流换热器的换热效率,提升了空调器的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位于所述冷媒流路的另一端口处的所述集流管内设有支撑板,所述导管支撑在所述支撑板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沿所述集流管的长度方向,所述集流管内设有多个所述支撑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中,沿集流管内设置有沿着集流管的长度方向上排列的多个支撑板,支撑板可防止导管在集流管内晃动或震动,产生噪音,多个支撑板将导管的外壁与集流管的内壁隔开,使导管的外壁与集流管的内壁之间留有空隙,可避免导管上的通孔被堵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位于所述冷媒流路的一端口处的所述集流管上开设有多个所述连通孔,优选地,多个所述连通孔沿所述集流管的长度方向等间隔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位于所述冷媒流路的一端口处的所述集流管内设有隔板,并沿所述集流管的长度方向,将所述集流管内的空腔分隔成多个隔腔,每一所述隔腔的腔壁上均开设有至少一个所述连通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中,冷媒流路的一端口处的集流管内设有多个沿集流管的长度方向等间隔排列的隔板,这些隔板将集流管的空腔分隔成多个隔腔,每一个隔腔的腔壁上均开设有至少一个连通孔,且连通孔可与外接的分流毛细管相连,使得每一隔腔均可与分流毛细管连通;连通孔沿集流管的长度方向等间隔设置,使得分流毛细管内的冷媒能够均匀地流入集流管内,进而能够均匀地流入与集流管连通的扁管内,有利于冷媒在扁管内的均匀分流,提高了平行流换热器的换热效率,提升了空调器的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平行流换热器还包括:翅片,所述翅片设置在所述平行流换热单元的相邻所述扁管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中,翅片设置在平行流换热单元的相邻扁管之间,增加了扁管的换热面积,提升了平行流换热器的散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第二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平行流换热器,并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平行流换热器的全部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平行流换热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和图4是图1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其中图3中箭头所示的方向为空调器在制冷时冷媒的流动方向,图4中箭头所示的方向为空调器在制热时冷媒的流动方向;
图5是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平行流换热器中的导管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平行流换热器中的第一集流管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至图7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扁管,2外接管,3导管,4通孔,5支撑座,6翅片,7第一集流管,8第二集流管,9第三集流管,10第四集流管,11隔腔,12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平行流换热器和空调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平行流换热器,包括:多个平行流换热单元和导管3,每一所述平行流换热单元均包括:两个两端封闭的集流管和多个并排设置的扁管1,多个所述扁管1的两端分别与两所述集流管相连通,多个所述平行流换热单元依次连通,组成冷媒流路,且位于所述冷媒流路的一端口处的所述集流管上开设有连通孔,位于所述冷媒流路的另一端口处的所述集流管一端的端壁上开设有过孔;所述导管3一端穿过所述过孔,并伸入所述集流管内,且如图6所示,伸入所述集流管内的所述导管3上开设有通孔4。
如图1至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中,平行流换热器包括两个平行流换热单元和导管3,每个平行流换热单元均包括多个扁管1和两个集流管,其中,一平行流换热单元中的多个扁管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集流管7和第三集流管9相连通,另一平行流换热单元中的多个扁管1的两端分别与第二集流管8和第四集流管10相连通,且第三集流管9和第四集流管10连通,第一集流管7和第二集流管8分别固定在支撑座5上,使得两平行流换热单元依次连通,组成冷媒流路。位于冷媒流路的一端口处的第一集流管7上开设有连通孔,连通孔上设置有外接管2,该连通孔通过外接管2可与分流毛细管相连,通过第一集流管7上的连通孔,实现第一集流管与分流毛细管的连通。位于冷媒流路的另一端口处的第二集流管8一端的端壁上开设有过孔,其中,过孔用于连接导管3,导管3穿过过孔并伸入第二集流管8内,伸入第二集流管8内的导管3上设有通孔4,导管3伸入第二集流管8内,通过导管3上的通孔4,实现导管3与第二集流管8的连通,进而实现了外接管2、第一集流管7、扁管1、第三集流管9、第四集流管10、扁管1、第二集流管8和导管3的连通,使得空调器制冷、平行流换热器用作蒸发器时,冷媒可沿图3中箭头所示的方向流动,空调器制热、平行流换热器用作冷凝器时,冷媒可沿图4中箭头所示的方向流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平行流换热器,一端通过外接的分流毛细管调节扁管1内冷媒的流量,另一端通过内接导管3,调节扁管1内冷媒的流量,使得冷媒能够均匀流入平行流换热器的扁管内,使平行流换热器的每个扁管1充分换热,提高了平行流换热器的换热性能,进而提高了空调器的工作效率。
另外,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平行流换热器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6所示,伸入所述集流管内的所述导管3上开设有多个所述通孔4,优选地,多个所述通孔4沿所述导管3的长度方向等间隔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6所示,所述通孔4为圆孔,且所述圆孔的孔径为3mm-5mm。需要说明的是,圆孔的孔径并不限于上述的3mm-5mm,可根据实际需要,自行设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导管3的一端的端口处设有密封板。
如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中,伸入第二集流管8内的导管3上开设有多个通孔4,导管3的端口处设置有密封板,使从导管3通入的冷媒只能从多个通孔4中流入第二集流管8,且多个通孔4沿导管3的长度方向等间隔设置,使冷媒通过多个通孔4均匀地流入第二集流管8中,或者由第二集流管8均匀地流入导管3内,进而有利于冷媒在平行流换热单元中的多个扁管1中均匀分布,提高了平行流换热器的换热效率,提升了空调器的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位于所述冷媒流路的另一端口处的所述集流管内设有支撑板,所述导管3支撑在所述支撑板上(图中未显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沿所述集流管的长度方向,所述集流管内设有多个所述支撑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中,沿第二集流管8内设置有沿着第二集流管8的长度方向上排列的多个支撑板,支撑板可防止导管3在第二集流管8内晃动或震动,产生噪音,多个支撑板将导管3的外壁与第二集流管8的内壁隔开,使导管3的外壁与第二集流管8的内壁之间留有空隙,可避免导管3上的通孔4被堵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位于所述冷媒流路的一端口处的所述集流管上开设有多个所述连通孔,优选地,多个所述连通孔沿所述集流管的长度方向等间隔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位于所述冷媒流路的一端口处的所述集流管内设有隔板12,并沿所述集流管的长度方向,将所述集流管内的空腔分隔成多个隔腔11,每一所述隔腔11的腔壁上均开设有至少一个所述连通孔。如图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中,冷媒流路的一端口处的第一集流管7内设有多个沿第一集流管7的长度方向等间隔排列的隔板12,这些隔板12将第一集流管7的空腔分隔成多个隔腔11,每一个隔腔11的腔壁上均开设有至少一个连通孔,且连通孔可通过外接管2与分流毛细管相连,使得每一隔腔11均可与分流毛细管连通;连通孔沿第一集流管7的长度方向等间隔设置,使得分流毛细管内的冷媒能够均匀地流入第一集流管7内,进而能够均匀地流入与第一集流管7连通的扁管1内,有利于冷媒在扁管1内的均匀分流,提高了平行流换热器的换热效率,提升了空调器的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4所示,所述平行流换热器还包括:翅片6,所述翅片6设置在所述平行流换热单元的相邻所述扁管1之间。
如图2至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的平行流换热器中,还包括翅片6,翅片6设置在平行流换热单元的相邻扁管1之间,增加了扁管1的换热面积,提升了平行流换热器的散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第二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平行流换热器,并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平行流换热器的全部有益效果。
下面结合附图,就本实用新型的平行流换热器的工作过程进行具体说明。
如图3所示,当空调器制冷运行,平行流换热器作为蒸发器时,低温低压的液态冷媒经外接毛细管的分流作用,由外接管2进入第一集流管7,由隔腔11进入扁管1,流向第四集流管10,冷媒由第四集流管10进入另一个平行流换热单元的第三集流管9中,由第三集流管9进入扁管1,流向第二集流管8,进入第二集流管8内;在这个过程中,完成换热,低温低压的液态冷媒,吸收热量,变成低温低压的气态冷媒。由通孔4进入导管3,汇流后,回到压缩机。
如图4所示,当空调器制热运行,平行流换热器作为冷凝器时,高温高压的冷媒气体,经导管3上的通孔4,进入平行流换热器的第二集流管8内,然后进入扁管1,流向第三集流管9,冷媒由第三集流管9进入另一个平行流换热单元的第四集流管10内,然后经扁管1进入第一集流管7内的隔腔11;在这个过程中,完成换热,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放出热量,变成常温高压的液态冷媒。由连通孔进入外接管2,汇流后,进入节流机构(如毛细管)完成节流,进入蒸发器,继而回到压缩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平行流换热器,一端通过外接分流毛细管调节多个扁管的冷媒流量,另一端通过内接导管,调节扁管内冷媒的流量,使得多个扁管内分流均匀,平行流换热器换热均匀,提高了换热效率,解决了平行流换热器出风温度不均匀的问题,提高了空调器的舒适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连接”、“相连”、“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平行流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平行流换热单元,每一所述平行流换热单元均包括:两个两端封闭的集流管和多个并排设置的扁管,多个所述扁管的两端分别与两所述集流管相连通,多个所述平行流换热单元依次连通,组成冷媒流路,且位于所述冷媒流路的一端口处的所述集流管上开设有连通孔,位于所述冷媒流路的另一端口处的所述集流管一端的端壁上开设有过孔;和
导管,所述导管一端穿过所述过孔,并伸入所述集流管内,且伸入所述集流管内的所述导管上开设有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行流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伸入所述集流管内的所述导管上开设有多个所述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行流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孔为圆孔,且所述圆孔的孔径为3mm-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行流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管的一端的端口处设有密封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行流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位于所述冷媒流路的另一端口处的所述集流管内设有支撑板,所述导管支撑在所述支撑板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平行流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沿所述集流管的长度方向,所述集流管内设有多个所述支撑板。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平行流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位于所述冷媒流路的一端口处的所述集流管上开设有多个所述连通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平行流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位于所述冷媒流路的一端口处的所述集流管内设有隔板,并沿所述集流管的长度方向,将所述集流管内的空腔分隔成多个隔腔,每一所述隔腔的腔壁上均开设有至少一所述连通孔。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平行流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翅片,所述翅片设置在所述平行流换热单元的相邻所述扁管之间。
1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平行流换热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118324.5U CN204555744U (zh) | 2015-02-27 | 2015-02-27 | 平行流换热器和空调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118324.5U CN204555744U (zh) | 2015-02-27 | 2015-02-27 | 平行流换热器和空调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555744U true CN204555744U (zh) | 2015-08-12 |
Family
ID=538308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118324.5U Active CN204555744U (zh) | 2015-02-27 | 2015-02-27 | 平行流换热器和空调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555744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344210A (zh) * | 2018-03-14 | 2018-07-31 | 东莞市丰瑞德温控技术有限公司 | 提高换热效率的平行流换热系统 |
CN109332991A (zh) * | 2018-12-07 | 2019-02-15 | 扬州嘉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焊接预定位胀紧工装及应用其的集流管小总成焊接方法 |
CN110168302A (zh) * | 2016-11-30 | 2019-08-23 | 法雷奥热系统公司 | 用于在构成制冷剂回路的热交换器的管内分配制冷剂的装置 |
-
2015
- 2015-02-27 CN CN201520118324.5U patent/CN204555744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168302A (zh) * | 2016-11-30 | 2019-08-23 | 法雷奥热系统公司 | 用于在构成制冷剂回路的热交换器的管内分配制冷剂的装置 |
CN108344210A (zh) * | 2018-03-14 | 2018-07-31 | 东莞市丰瑞德温控技术有限公司 | 提高换热效率的平行流换热系统 |
CN108344210B (zh) * | 2018-03-14 | 2023-10-24 | 深圳市丰瑞德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 提高换热效率的平行流换热系统 |
CN109332991A (zh) * | 2018-12-07 | 2019-02-15 | 扬州嘉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焊接预定位胀紧工装及应用其的集流管小总成焊接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168083B2 (en) | Refrigeration system and heat exchanger thereof | |
JP6097065B2 (ja) | ヒートポンプシステム | |
CN103889751B (zh) | 热交换器及使用该热交换器的热泵系统 | |
TWI646288B (zh) | 一種空調系統及其換熱器 | |
CN201779925U (zh) | 一种平行流蒸发器及热泵空调器 | |
CN101900460A (zh) | 一种平行流蒸发器及热泵空调器 | |
CN104457034A (zh) | 平行流换热器和空调器 | |
CN203869376U (zh) | 管翅式蒸发器、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04555744U (zh) | 平行流换热器和空调器 | |
CN103807936B (zh) | 一种热泵空调系统 | |
WO2020179651A1 (ja) | 車両用バッテリの冷却モジュール | |
CN105229406B (zh) | 室内热交换器 | |
CN214746070U (zh) | 换热结构、室外机及空调系统 | |
CN103123188B (zh) | 冷凝器及具有该冷凝器的空调器 | |
CN102032719B (zh) | 一种用于空调器的平行流换热装置 | |
CN203908147U (zh) | 除霜装置以及热泵机 | |
CN216592327U (zh) | 蛇形管微通道换热器、空调器 | |
CN203454474U (zh) | 微通道换热装置及空调器 | |
CN202328932U (zh) | 冷凝器及具有该冷凝器的空调器 | |
CN202216461U (zh) | 风冷热泵空调机毛细管并联单向阀节流装置 | |
CN204787173U (zh) | 一种换热器、空调系统及集流管 | |
WO2021197427A1 (zh) | 换热装置 | |
CN104406332A (zh) | 平行流换热器和空调器 | |
CN204227760U (zh) | 平行流换热器和空调器 | |
CN209588462U (zh) | 一种热泵补气增焓用中间经济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