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227760U - 平行流换热器和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平行流换热器和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227760U
CN204227760U CN201420657543.6U CN201420657543U CN204227760U CN 204227760 U CN204227760 U CN 204227760U CN 201420657543 U CN201420657543 U CN 201420657543U CN 204227760 U CN204227760 U CN 2042277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der
heat exchanger
parallel
pipe
flow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65754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金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Wuhan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Wuhan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Wuhan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Wuhan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65754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2277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2277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2277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平行流换热器,该平行流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第一导管、第二导管、若干多孔扁管和若干翅片。两导管均与其中一集流管连通,或者每一导管对应与一集流管连通。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内设置有用于阻隔制冷剂的分流隔片,以将平行流换热器分隔成多个流程。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内还设置带有喷管的均流隔片,以阻挡制冷剂并将制冷剂集中,使得制冷剂从一流程流入下一流程时重新分配到下一流程中的各多孔扁管内。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上述平行流换热器。本实用新型能够改善换热器在蒸发工况下制冷剂的分配均匀性,提高平行流换热器的整体换热效率,进而提高空调器整机制热量和制热能效。

Description

平行流换热器和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平行流换热器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平行流换热器具有空气侧和制冷剂侧的压力损失小,传热系数高、重量轻、结构紧凑和制冷剂充灌量少等优点,有利于空调整机减轻重量、减小体积,达到节能降耗的效果,已成为目前最有发展前途的空调换热器型式。平行流换热器最初应用于轿车空调,目前在家用空调和轻商空调领域已用作单冷型空调的室内侧和室外侧、热泵型空调的室内侧换热器。为将平行流换热器用作热泵型空调室外侧换热器,开发了翅片式平行流换热器,解决了制热运行时的结霜和化霜问题。
翅片式平行流换热器用作热泵型空调室外侧换热器时,在制热工况下,进入换热器的两相制冷剂由于气液两相的比重差别大,且多流程时制冷剂循环路径长短有别,使得每个流程的多孔扁管的制冷剂分配不均,造成换热器制冷剂分配过多的部分制冷剂蒸发不完全,制冷剂分配不足的部分换热面积不能充分利用,从而导致换热器的整体换热效率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平行流换热器和空调器,旨在改善平行流换热器用于热泵型空调室外侧时在制热工况(即蒸发工况)下制冷剂的分配均匀性,提高平行流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平行流换热器,该平行流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第一导管、第二导管、设置于所述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之间且与所述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连通的若干多孔扁管,以及卡套在所述多孔扁管上的若干翅片,所述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均与所述第一集流管连通或均与所述第二集流管连通,或者所述第一导管、第二导管分别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连通;所述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内设置有用于阻隔制冷剂的分流隔片,以将平行流换热器分隔成多个流程,所述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内还设置带有喷管的均流隔片,以阻挡制冷剂并将制冷剂集中,使得制冷剂从一流程流入下一流程时重新分配到下一流程中的各多孔扁管内。
优选地,所述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均为组合式集流管,所述组合式集流管包括管身和管盖,所述管身和所述管盖连接围成一中空结构,所述管盖与所述多孔扁管连通。
优选地,所述管盖上设置有与所述多孔扁管适配的插槽,所述管盖通过所述插槽与所述多孔扁管连通,所述管身与管盖由穿过管身和管盖的分流隔片或均流隔片铆接并最终焊接成一整体。
优选地,所述喷管为直管型喷管或扩缩型喷管;所述喷管的管壁开设有用于供所述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内的冷冻油回流的回油孔。
优选地,所述喷管的截面呈圆形、椭圆形、腰形或多边形设置。
优选地,所述平行流换热器还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集流管两端和所述第二集流管两端的堵盖,以及与所述第一集流管的外壁和所述第二集流管的外壁焊接在一起的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用于将所述平行流换热器安装固定。
优选地,所述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多孔扁管、翅片、堵盖、分流隔片、均流隔片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多孔扁管、翅片、堵盖、分流隔片、均流隔片的材质均为铝及铝合金,或者均为铜及铜合金。
优选地,所述安装支架与所述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或者通过可拆卸方式固定连接;或者,所述安装支架与所述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一体成型。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管、第二导管与所述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
此外,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平行流换热器,该平行流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第一导管、第二导管、设置于所述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之间且与所述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连通的若干多孔扁管,以及卡套在所述多孔扁管上的若干翅片,所述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均与所述第一集流管连通或均与所述第二集流管连通,或者所述第一导管、第二导管分别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连通;所述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内设置有用于阻隔制冷剂的分流隔片,以将平行流换热器分隔成多个流程,所述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内还设置带有喷管的均流隔片,以阻挡制冷剂并将制冷剂集中,使得制冷剂从一流程流入下一流程时重新分配到下一流程中的各多孔扁管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平行流换热器和空调器,通过在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内设置有用于阻隔制冷剂的分流隔片,以将平行流换热器分隔成多个流程,且设置带有喷管的均流隔片,以阻挡制冷剂并将制冷剂集中,使得制冷剂从一流程流入下一流程时重新分配到下一流程中的各多孔扁管内。从而使得流入到每个流程的多孔扁管中的制冷剂分配均匀,能够改善平行流换热器在蒸发工况下的两相制冷剂分配均匀性,使平行流换热器的换热面积得到充分利用,提高了平行流换热器整体换热效率和能力,且成本低,工艺性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平行流换热器制冷工况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平行流换热器制热工况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平行流换热器中多孔扁管和翅片的局部组装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平行流换热器中组合式集流管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平行流换热器中组合式集流管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平行流换热器中适用于图5中的组合式集流管的分流隔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8(a)~(g)为本实用新型平行流换热器中适用于图5中的组合式集流管的均流隔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9(a)为图8(a)的A-A剖视图;
图9(b)为图8(b)的A-A剖视图;
图9(c)为图8(c)的A-A剖视图;
图9(d)为图8(d)的A-A剖视图;
图9(e)为图8(e)的A-A剖视图;
图9(f)为图8(f)的A-A剖视图;
图9(g)为图8(g)的A-A剖视图。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功能特点及优点的实现,将结合实施例,并参照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平行流换热器,该平行流换热器应用于空调器。
参照图1至图9(a)~(g),图1为本实用新型平行流换热器制冷工况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平行流换热器制热工况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平行流换热器中多孔扁管和翅片的局部组装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平行流换热器中组合式集流管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平行流换热器中组合式集流管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平行流换热器中适用于图5中的组合式集流管的分流隔片的结构示意图;图8(a)~(g)为本实用新型平行流换热器中适用于图5中的组合式集流管的均流隔片的结构示意图;图9(a)为图8(a)的A-A剖视图;图9(b)为图8(b)的A-A剖视图;图9(c)为图8(c)的A-A剖视图;图9(d)为图8(d)的A-A剖视图;图9(e)为图8(e)的A-A剖视图;图9(f)为图8(f)的A-A剖视图;图9(g)为图8(g)的A-A剖视图。图1和图2中箭头方向表示制冷剂流动的方向。
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平行流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管100、第二集流管200、第一导管510、第二导管520、若干多孔扁管300和若干翅片400;多孔扁管300设置于所述第一集流管100和第二集流管200之间且与所述第一集流管100和第二集流管200连通,翅片400卡套在多孔扁管300上,多孔扁管300和翅片400组装后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导管510和第二导管520均与所述第一集流管100连通或均与所述第二集流管200连通,或者所述第一导管510、第二导管520分别第一集流管100、第二集流管200连通;所述第一集流管100和第二集流管200内设置有用于阻隔制冷剂的分流隔片700,以将平行流换热器分隔成多个流程。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实际需要,当通过分流隔片700将平行流换热器分隔成偶数个流程时,可将第一导管510和第二导管520均设置在第一集流管100上,使第一导管510和第二导管520均与第一集流管100连通;也可以将第一导管510和第二导管520均设置在第二集流管200上,使第一导管510和第二导管520均与第二集流管200连通。当通过分流隔片700将平行流换热器分隔成奇数个流程时,可以将第一导管510和第二导管520中的一根导管设置在第一集流管100上,与第一集流管100连通,另一根导管设置在第二集流管200上,与第二集流管200连通。图1、图2仅仅示出第一导管510和第二导管520均设置在第一集流管100上,与第一集流管100连通的情况。
所述第一集流管100和第二集流管200内还设置带有喷管801的均流隔片800,以阻挡制冷剂并将制冷剂集中,使得制冷剂从一流程流入下一流程时重新分配到下一流程中的各多孔扁管300内。根据实际需要,均流隔片800上的喷管801为1个或多个,在此不作限制。
用于家用空调及轻商空调的翅片式平行流换热器一般有2个或2个以上流程,为简化系统管路一般采用偶数个流程,如2个、4个、6个流程等。
本实施例以4流程翅片式平行流换热器为例对本实用新型平行流换热器进行说明,如图1、图2所示,在第一集流管100内设置第一分流隔片710和第二分流隔片720,在第二集流管200内设置第三分流隔片730,从而将平行流换热器的管路设置为4个流程。经过实验测试,本实施例具体在第一集流管100内设置第一均流隔片810,在第二集流管200内设置第二均流隔片820、第三均流隔片830、第四均流隔片840和第五均流隔片850。应当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在第一集流管100和第二集流管200内设置的均流隔片800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求而定,在此不作限制。
本实施例以图1、图2所示的平行流换热器用于热泵型空调器的室外侧为例,当空调器制冷循环运行时,平行流换热器内的制冷剂流向如图1所示,制冷剂从第一导管510流入第一集流管100中,由于第一分流隔片710的分隔,第一分流隔片710上方的管段中的制冷剂不能直接进入第一分流隔片710下方的管段中,而是进入到与第一分流隔片710上方的管段连通的多孔扁管300中,此时在多孔扁管300中的制冷剂自第一集流管100向第二集流管200方向流动,并流到第二集流管200内,完成平行流换热器的第一个流程。流到第二集流管200中的制冷剂分别通过第二均流隔片820和第三均流隔片830后,一起通过第四均流隔片840重新分配到第二流程。同时,由于第三分流隔片730的分隔,第三分流隔片730上方的管段中的制冷剂不能直接流到第三分流隔片730下方的管段中,此时如图1所示,制冷剂从第一个流程流入第二个流程并均匀分配到经第四均流隔片840和第三分流隔片730之间的多孔扁管300中,此时在多孔扁管300中的制冷剂自第二集流管200向第一集流管100方向流动,并流到第一集流管100中第一分流隔片710和第一均流隔片810之间的管段内,完成平行流换热器的第二个流程。同时,由于第二分流隔片720的分隔,如图1所示制冷剂通过第一均流隔片810上的喷管801从第二个流程流入第三个流程,进入到第一均流隔片810和第二分流隔片720之间多孔扁管300中,此时在多孔扁管300中的制冷剂自第一集流管100向第二集流管200方向流动,并流到第二集流管200中第三分流隔片730下方的管段内,完成平行流换热器的第三个流程。随后如图1所示,制冷剂从第三个流程进入第四个流程,第三分流隔片730下方的管段内的制冷剂经第五均流隔片850上的喷管801进入到第五均流隔片850下方的多孔扁管300中,此时在多孔扁管300中的制冷剂自第二集流管200向第一集流管100方向流动,并流到第一集流管100中第二分流隔片720下方的管段内,完成平行流换热器的第四个流程,此时制冷剂通过连接第一集流管100的第二导管520流出。
当空调器制热循环运行时,平行流换热器内的制冷剂流向如图2所示,制冷剂在平行流换热器中的流动过程与图1所示过程相反。
同理,如图2所示,制冷剂从第二导管520流入第一集流管100中,由于第二分流隔片720的分隔,第二分流隔片720下方的管段中的制冷剂不能直接进入第二分流隔片720上方的管段中,而是进入到与第二分流隔片720下方的管段连通的多孔扁管300中,此时在多孔扁管300中的制冷剂自第一集流管100向第二集流管200方向流动,并流到第二集流管200中第五均流隔片850下方的管段内,完成平行流换热器的第一个流程。流到第二集流管200中的制冷剂受第五均流隔片850的阻挡,使得制冷剂集中,再通过第五均流隔片850的喷管801重新分配进入第二流程以使制冷剂在第三分流隔片730和第五均流隔片850之间的第二集流管200的空间内的均匀性改善,使得进入第三分流隔片730和第五均流隔片850之间的第二流程的多孔扁管300内的制冷剂的均匀性改善。由于第三分流隔片730的分隔,第三分流隔片730下方的管段中的制冷剂不能直接流到第三分流隔片730上方的管段中,此时如图2所示制冷剂从第一个流程进入第二个流程,经第五均流隔片850集中后的制冷剂重新分配,并均匀地分配到第三分流隔片730和第五均流隔片850之间的多孔扁管300中,此时在多孔扁管300中的制冷剂自第二集流管200向第一集流管100方向流动,并流到第一集流管100中第一均流隔片810和第二分流隔片720之间的管段内,完成平行流换热器的第二个流程。此时,流到第一集流管100中第一均流隔片810和第二分流隔片720之间的管段内的制冷剂受第一均流隔片810阻挡,并通过第一均流隔片810上的喷管801重新分配进入第三流程,以使制冷剂在第一分流隔片710和第一均流隔片810之间的第一集流管100的空间内的均匀性改善,使得进入第一分流隔片710和第一均流隔片810之间的第三流程的多孔扁管300内的制冷剂的均匀性改善,同时,由于第一分流隔片710的分隔,此时如图2所示制冷剂从第二个流程进入第三个流程,制冷剂在多孔扁管300中自第一集流管100向第二集流管200方向流动,并流到第二集流管200中第三分流隔片730上方的管段内,完成平行流换热器的第三个流程。随后如图2所示,制冷剂从第三个流程进入第四个流程,第三分流隔片730上方的管段内的制冷剂经第四均流隔片840集中后,通过第四均流隔片840上的喷管801喷射,进入到第四均流隔片840上方的多孔扁管300中,因最后一个流程的多孔扁管300数量较多,加入第二均流隔片820和第三均流隔片830可以调整第四流程的内阻,改善进入第四流程的多孔扁管300内的制冷剂的分配均匀性。此时在多孔扁管300中的制冷剂自第二集流管200向第一集流管100方向流动,并流到第一集流管100中第一分流隔片710上方的管段内,完成平行流换热器的第四个流程,此时制冷剂通过连接第一集流管100的第一导管510流出。由上述可知,在制热工况(即蒸发工况)下,制冷剂从一流程进入下一流程之前,均受到均流隔片800的适当阻挡,使得气液两相制冷剂充分混合后再通过均流隔片800上的喷管801喷射进入到下一流程,从而制冷剂在第一集流管100和第二集流管200得到重新分配,从而改善了制冷剂在平行流换热器中分流的均匀性。
相当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平行流换热器通过在第一集流管100和第二集流管200内设置分流隔片700,用于阻隔制冷剂,以将平行流换热器分隔成多个流程,且在第一集流管100和第二集流管200内设置带有喷管801的均流隔片800,以阻挡制冷剂并将制冷剂集中,使气液两相制冷剂充分混合,使得制冷剂从一流程流入下一流程时重新分配到下一流程中的各多孔扁管300内。从而使得流入到每个流程的多孔扁管300中的制冷剂分配均匀,能够改善平行流换热器在蒸发工况下的气液两相制冷剂的分配均匀性,提高了平行流换热器的换热效率,使换热面积得到充分利用,进而能够提高空调器的制热量和整机能效。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的平行流换热器中第一集流管100和第二集流管200均为组合式集流管,所述组合式集流管包括管身110和管盖120,所述管身110和管盖120连接围成一中空结构,所述管盖110与所述多孔扁管300连通。第一集流管100和第二集流管200可以为图5所示的组合式集流管,也可以为图6所示的组合式集流管,还可以为其他形状的组合式集流管,只要组合式集流管的管身和管盖围成一中空结构,在此不作限制。
以图5所示的组合式集流管为例,如图7所示的分流隔片700可用于分隔第一集流管100和第二集流管200为多个管段,并可用作集流管两端的堵盖610,图8(a)~(g)所示的均流隔片800可用于分隔第一集流管100和第二集流管200中的管段。
具体地,所述管盖120上设置有与所述多孔扁管300适配的插槽(图未示出),所述管盖200通过该插槽与所述多孔扁管300连通,所述管身110与管盖120由穿过管身110和管盖200的分流隔片700或均流隔片800铆接并最终焊接成一整体,具体的焊接方式为钎焊。
具体地,所述喷管801为直管型喷管或扩缩型喷管;如图8(a)~(c)、图9(a)~(c)所示的喷管801为直管型喷管,如图8(d)~(g)、图9(d)~(g)所示的喷管801为扩缩型喷管,具体如图8(d)和图9(d)所示,喷管801先收缩再扩张,使得流经喷管801的制冷剂先在收缩段压缩,再从扩张段喷射,以加快制冷剂的喷射速度;如图8(e)和图9(e)所示,喷管801先扩张再收缩,使得流经喷管801的制冷剂先在扩张段缓冲,再从收缩段喷射,以减慢制冷剂的喷射速度;同理,如图8(f)和图9(f)所示,喷管801先扩张再收缩,然后又扩张,使得流经喷管801的制冷剂最终以较快速度喷射;如图8(g)和图9(g)所示,喷管801先收缩再扩张,然后又收缩,使得流经喷管801的制冷剂最终以较慢速度喷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仅仅示出喷管801的七种结构,根据实际需要还可将喷管801设置为其他结构,在此不作限制。
图9(a)~(g)所示所述喷管801的管壁开设有回油孔811,该回油孔811用于供所述第一集流管100和第二集流管200内的冷冻油回流,通过设置回油孔811可以改善制冷工况时第一集流管100和第二集流管200内的冷冻油回流,利于制冷剂流动,有助于改善平行流换热器的换热。根据实际需要,回油孔811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在此不作限制。
具体地,与图5所示的组合式集流管对应的均流隔片800上的喷管801的截面可以设置为圆形、椭圆形、腰形或多边形等形状,即喷管801的管孔可设置为半圆形孔、圆形孔、椭圆形孔、腰形孔或多边形孔等形状,在此不作限制。同样地,回油孔811也可以设置为半圆形孔、圆形孔、椭圆形孔、腰形孔或多边形孔等形状,在此不作限制。
如图3所示,所述平行流换热器还包括堵盖610和安装支架620,堵盖610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集流管100的两端和所述第二集流管200的两端,将第一集流管100的两端和所述第二集流管200的两端堵住,具体地,一般将分流隔片700用作堵盖。安装支架620与所述第一集流管100的外壁和所述第二集流管200的外壁焊接在一起,通过安装支架620可将所述平行流换热器安装固定在空调器上。
具体地,所述第一集流管100、第二集流管200、多孔扁管300、翅片400、堵盖610、分流隔片700、均流隔片800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具体可通过钎焊方式将第一集流管100、第二集流管200、多孔扁管300、翅片400、堵盖610、分流隔片700、均流隔片800在钎焊炉中整体钎焊成平行流换热器的芯体。
具体地,所述第一集流管100、第二集流管200、多孔扁管300、翅片400、堵盖610、分流隔片700、均流隔片800的材质均为铝及铝合金,或者均为铜及铜合金。
具体地,所述安装支架620与所述第一集流管100、第二集流管200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即安装支架620与第一集流管100的外壁和第二集流管200的外壁焊接在一起,具体的焊接方式为钎焊。
在另一变形的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支架620与所述第一集流管100、第二集流管200的连接可以是可拆卸固定连接。
在又一变形的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支架620与所述第一集流管100、第二集流管200一体成型,即所述安装支架620也可以是第一集流管100、第二集流管200管身型材的一部分。
具体地,所述第一导管510、第二导管520与所述第一集流管100、第二集流管200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具体的焊接方式为钎焊。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平行流换热器,该平行流换热器的结构以及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均参照上述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平行流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第一导管、第二导管、设置于所述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之间且与所述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连通的若干多孔扁管,以及卡套在所述多孔扁管上的若干翅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均与所述第一集流管连通或均与所述第二集流管连通,或者所述第一导管、第二导管分别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连通;所述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内设置有用于阻隔制冷剂的分流隔片,以将平行流换热器分隔成多个流程,所述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内还设置带有喷管的均流隔片,以阻挡制冷剂并将制冷剂集中,使得制冷剂从一流程流入下一流程时重新分配到下一流程中的各多孔扁管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行流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均为组合式集流管,所述组合式集流管包括管身和管盖,所述管身和所述管盖连接围成一中空结构,所述管盖与所述多孔扁管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行流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盖上设置有与所述多孔扁管适配的插槽,所述管盖通过所述插槽与所述多孔扁管连通,所述管身与管盖由穿过管身和管盖的分流隔片或均流隔片铆接并最终焊接成一整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行流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喷管为直管型喷管或扩缩型喷管;所述喷管的管壁开设有用于供所述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内的冷冻油回流的回油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平行流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喷管的截面呈圆形、椭圆形、腰形或多边形设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行流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行流换热器还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集流管两端和所述第二集流管两端的堵盖,以及与所述第一集流管的外壁和所述第二集流管的外壁焊接在一起的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用于将所述平行流换热器安装固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平行流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多孔扁管、翅片、堵盖、分流隔片、均流隔片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平行流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多孔扁管、翅片、堵盖、分流隔片、均流隔片的材质均为铝及铝合金,或者均为铜及铜合金。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平行流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与所述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或者通过可拆卸方式固定连接;或者,所述安装支架与所述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一体成型。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行流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管、第二导管与所述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
1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权利要求1至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平行流换热器。
CN201420657543.6U 2014-11-04 2014-11-04 平行流换热器和空调器 Active CN2042277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657543.6U CN204227760U (zh) 2014-11-04 2014-11-04 平行流换热器和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657543.6U CN204227760U (zh) 2014-11-04 2014-11-04 平行流换热器和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227760U true CN204227760U (zh) 2015-03-25

Family

ID=529258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657543.6U Active CN204227760U (zh) 2014-11-04 2014-11-04 平行流换热器和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22776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06332A (zh) * 2014-11-04 2015-03-11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平行流换热器和空调器
CN104792068A (zh) * 2015-04-08 2015-07-2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平行流换热器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06332A (zh) * 2014-11-04 2015-03-11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平行流换热器和空调器
CN104792068A (zh) * 2015-04-08 2015-07-2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平行流换热器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4792068B (zh) * 2015-04-08 2017-10-20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平行流换热器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57034A (zh) 平行流换热器和空调器
CN203785329U (zh) 具有低压降分配管的热泵热交换器
CN103983126A (zh) 换热器
CN101900460A (zh) 一种平行流蒸发器及热泵空调器
CN201779925U (zh) 一种平行流蒸发器及热泵空调器
CN205843415U (zh) 换热装置和具有它的制冷设备
CN103206811A (zh) 平行流换热器及空调器
EP2913618A1 (en) Heat exchanger
CN105492855A (zh) 层叠型集管、换热器以及空调装置
CN203928496U (zh) 平行流换热器及空调器
CN203758089U (zh)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及应用该微通道换热器的空调器
CN104567113A (zh) 微通道换热器及具有其的冷暖空调器
CN103807936B (zh) 一种热泵空调系统
CN104406332A (zh) 平行流换热器和空调器
CN204227760U (zh) 平行流换热器和空调器
CN202562136U (zh) 一种用于热泵空调的平行流换热器
CN105299966B (zh) 微通道换热器及空调
CN201935485U (zh) 热泵用平行流换热器
CN204555744U (zh) 平行流换热器和空调器
CN204100650U (zh) 平行流换热器和空调器
CN215216776U (zh) 蒸发器
EP3619492A1 (en) Heat exchanger for heat pump applications
CN210624738U (zh) 换热器、空调器、空调系统
CN210345837U (zh) 一种多流程换热装置及热泵系统
CN203572100U (zh) 用于平行流蒸发器的隔板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