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23870U - 顶舱门锁 - Google Patents

顶舱门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23870U
CN211923870U CN201922302159.XU CN201922302159U CN211923870U CN 211923870 U CN211923870 U CN 211923870U CN 201922302159 U CN201922302159 U CN 201922302159U CN 211923870 U CN211923870 U CN 2119238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
positioning
ring
locking
rectangul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30215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易曦
陕伦波
戴利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230215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9238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238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238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顶舱门锁,旨在提供一种操作简单、闭锁可靠,承载能力大的顶舱锁。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在自然闭锁状态下,锁舌伸出,开关压爪相对于锁舌伸缩方向垂直,并紧贴在矩形环内侧底环上,锁舌停留在自然闭锁位置,在开锁状态实现顶舱门关闭松开提手把后,锁舌借助复位弹簧的弹性力伸出,弹回锁壳座体与顶舱门侧体锁头孔内,定位环通过圆周上定位卡槽与后向π形导向盒罩中的弹性定位针对顶实现自锁,锁舌上的锁舌斜面与对应顶舱门侧体的锁孔端面形成互锁,提手把通过矩形锁轴带动定位环和开关压爪一起作顺时针或反时针转动,控制弹性定位针对定位环闭锁卡槽的约束或分离和矩形环内侧切角面对开关压爪的约束或分离。

Description

顶舱门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的机械顶舱门锁装置。更具体地说,是关于可以应用于装甲车辆顶舱门上的锁定装置。
背景技术
装甲车舱内上下锁工作原理为逆时针转动内手把时,内手把带动外锁转盘转动,随之带动上下连杆机构运动,使上下锁轴向右移动,将门上下锁紧;顺时针转动内手把时,内手把带动外锁转盘转动,随之带动上下连杆机构运动,使上下锁轴向左移动,将门上下锁打开。舱内中间锁工作原理为关上门后,将内门锁把压下,通过连杆带动锁舌向右移动,门锁处于锁紧状态;将内门锁把抬起,通过连杆带动锁舌向左移动,门锁处于开启状态。舱外门锁可用自制套筒手把转动方轴,方轴带动外锁转盘转动,随之带动上下连杆机构运动,使上下锁轴向左(右)移动,此时上下锁轴处于锁紧状态。中间的门关上后,用手把钥匙锁上或打开中间锁即可。此外,舱体内还设有1个易开启易关闭的功能且能够严格密封顶舱盖。目前,现有技术装甲车的门锁其使用强度弱,使用周期短、极易损坏,不能满足用户的正常作业。而且结构设计不合理,保险管位是限制锁杆的,当关闭保险管位时锁舌便不能前后运动;当错误操作时,极易破坏保险管位和锁把转轴,影响了公安、武警、特种部队等高强度、快速的行动任务。大多数舱盖是围绕“铰链”民用门上的“合页”旋转一定角度开启的。以下简称“翻转式”多采用两个短铰链连接的舱盖。值得注意的是,由于180度开启占用面积较大,绝大多数舱盖开非旋转180度完全打开,而是旋转成钝角露出舱口可能与其他设备、接口干涉还不便关闭,因此还有一些舱盖是向上一段距离后再向侧面旋转,才能露出整个舱口舱盖就围绕立柱旋转了以下简称“旋转式”。不论翻转还是旋转,开启过程的轨迹和停止位置均不宜超出车辆的长宽轮廓,否则在狭小空间,比如运输状态和复杂地形可能无法打开或者在开启后容易被刮蹭变形损坏虽然这个几率很小也是需要加以考虑的。众所周知,顶部是所有装甲车辆防御最薄弱的地方,就连防御力强悍的坦克也是如此。随着公安、武警、特种部队行动要求的提高,以及使用的装甲车整体性能的不断增强,对装甲车车体结构以及配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门锁作为装甲车安全性能的核心配件,对车辆的安全和正常使用起着关键的作用。舱盖锁的功能是将顶舱盖锁紧在车体上,防止顶舱盖掀起,主要包括分别装在舱盖和车体上的锁体和锁销。锁体包括锁体壳内转动的卡板,卡板的一侧设置有可以供锁销卡入的U形卡槽和转动装配在锁体壳上的定位卡爪,定位卡爪与锁体壳之间设置有复位拉簧,另一侧设有立柱,立柱与锁体壳之间设置有回位拉簧,回位拉簧拉紧卡板,使得卡板处于能让锁销卡入U形卡槽的位置。在锁销与锁体锁紧的过程中,锁销卡入U形卡槽内并挤压 U形卡槽的一侧槽壁推动卡板克服回位拉簧的力转动,同时卡板挤压定位卡爪使得定位卡爪克服回位拉簧的拉力转动,当卡板转动到位将锁销锁紧后定位卡爪配合台阶与卡板上的定位台阶挡止配合,在锁销卡入U形卡槽后,卡板克服回位拉簧的力,依靠卡板转动一定的角度锁紧锁销。在实际中,当关闭舱盖的力不够时,卡板会转动不到位,无法锁紧锁销,或舱盖锁因故打开,这时驾驶员无法得知顶舱盖锁的锁闭状态。
在海上或者陆地作战时,为防止进水和毒气侵入等,装甲车辆顶舱门通常是通过机械锁紧装置锁紧后实现密封。机械锁的形式常用的为拉手锁,它由手柄头、弯管、手把套、固定销、锁紧条和固定块等组成。顶舱门作为一种旋转运动执行元件,是用来作紧急逃生或进行顶部作业的通道。常见的装甲车辆顶舱门的拉手锁基本构成包括:兼作锁闩机构拉手把、门盖、合页、锁紧机构和密封胶条座体、通过转动机构活动的连接在一起,带动锁闩在门页页面的方向上转动的锁头孔、锁芯等。这种机械锁紧的操作比较繁琐,对操作熟练程度有一定要求,应对紧急战时需求存在一定的缺陷。由于装甲车辆顶舱门结构相对复杂,且每部分的可靠性各有不同,不同的余度结构设计会导致完全不同的可靠性结果。尤其是带有机械锁紧装置的装甲车辆顶舱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操作简单、闭锁可靠,承载能力大,以解决常规拉手锁操作繁琐和常规门锁结构无法满足装甲车顶舱大载荷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顶舱门锁,包括:装配在顶舱门上的锁壳座体1,从侧向锁孔插入锁壳座体1与顶舱门侧体锁头孔之间锁紧的锁舌2,设置在锁舌2内侧,通过弹簧柱3定位的复位弹簧14,以及正向垂直固连在提手把5上的矩形锁轴4。从锁头孔插入锁壳座体1锁腔中的锁舌2,其锁头矩形体的伸缩端上制有矩形过渡连接的梯形体和与所述梯形体形成台阶面的矩形环15,以及连通所述矩形环15的复位弹簧槽;矩形锁轴4的固定端制有台阶轴体,台阶轴体通过锁紧螺母8紧固在锁壳座体1的锁腔座板上,并且通过定位环13中心的矩形孔连接开关压爪7,在自然闭锁状态下,锁舌2伸出,提手把5与锁舌2同向平行,开关压爪7相对于锁舌2伸缩方向垂直,并紧贴在矩形环15内侧底环上,锁舌2停留在自然闭锁位置,在开锁状态下,为实现顶舱门关闭,松开提手把5后,锁舌2借助复位弹簧14的弹性力伸出,弹回锁壳座体1与顶舱门侧体锁头孔内,定位环13 通过圆周上定位卡槽与后向π形导向盒罩6中的弹性定位针9对顶实现自锁,以形成锁舌2 上的锁头斜面与对应顶舱门侧体锁头孔的端面实现互锁,提手把5通过矩形锁轴4带动定位环13和开关压爪7一起作顺时针或反时针转动,控制弹性定位针9对定位环13闭锁卡槽的约束或分离和矩形环15内侧切角面对开关压爪7的约束或分离。
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增益效果:
操作简单。本实用新型采用锁头矩形体的伸缩端上制有矩形过渡连接的梯形体和与所述梯形体形成台阶面的矩形环15,以及连通所述矩形环15的π形导向盒罩6;固定端制有台阶轴体的矩形锁轴4,通过台阶轴体上的锁紧螺母8紧固在锁壳座体1锁腔座板上,并且通过定位环13的矩形孔连接开关压爪7,提手把5带动固连在提手把5上的矩形锁轴4、开关压爪7 和定位环13顺时针向固连在锁壳座体1上的π形导向盒罩6方向转动,结构简单。简单的几个机械零件之间的传动,实现顶舱锁的开锁功能,能有效解决常规拉手锁操作繁琐和克服比较繁琐的机械锁紧操作,通过单个提手把5实现开锁和锁紧两个动作,操作方便。从而解决了拉手锁操作繁琐和对操作熟练程度有一定要求的问题。
闭锁可靠。本实用新型采用在开锁状态实现顶舱门关闭松开提手把5后,锁舌2借助复位弹簧14的弹性力伸出,弹回锁壳座体1与顶舱门侧体锁头孔内,定位环13通过圆周上定位卡槽与后向π形导向盒罩6中的弹性定位针9对顶实现自锁,形成锁舌2上的锁头斜面与对应顶舱门侧体锁头孔的端面形成互锁,提手把5带动固连在提手把5上的矩形锁轴4、开关压爪7和定位环13逆时针向弹簧柱3方向的矩形环切角16转动实现了闭锁可靠顶舱锁的锁闭功能。采用锁舌2中制有梯形连接的矩形环15和π形导向盒罩6,复位弹簧14在弹簧柱3、矩形环15和底板几个方向的限制下,确保顶舱门承受大载荷时复位弹簧14能够正常复位;采用定位环13和开关压爪7上同时制有同矩形锁轴4配合装配的矩形孔,开关压爪7和定位环13通过矩形孔装配后与矩形锁轴4同心,固连在提手把5上的矩形锁轴4、定位环13和开关压爪3个零件不是采用弹簧连接而是采用同心轴活动连接方式,确保顶舱门承受大载荷时提手把5带动固连在提手把5上的矩形锁轴4、开关压爪7和定位环13定位环正常旋转。提手把5通过装配C型卡簧11的环槽和锁紧螺母8同时限位和锁紧,确保顶舱门承受大载荷时提手把5不松脱;弹性定位针9针端锥面卡在定位环13上制有的一个闭锁卡槽和一个锁紧卡槽内,弹性定位针9和定位弹簧10装配固连在锁壳座体1上的π形导向盒罩6里面,确保顶舱门承受大载荷时弹性定位针9能够正常定位和定位弹簧10不脱出。
承载能力大。本实用新型采用定位环13通过圆周上定位卡槽与后向π形导向盒罩6中的弹性定位针9对顶实现自锁,形成锁舌2上的锁头斜面与对应顶舱门侧体锁头孔的端面形成互锁,提手把5通过矩形锁轴4带动定位环13和开关压爪7一起作顺时针或反时针转动,控制弹性定位针9对定位环13闭锁卡槽的约束或分离和矩形环15内侧切角面对开关压爪7的约束或分离,实现可靠锁紧,完成锁舌2关锁锁定锁紧功能,锁舌2伸出处于锁紧状态时,锁舌2在外力的作用下无法向π形导向盒罩6方向移动,因此能承受大载荷顶舱门上的顶舱锁闭锁,有效解决了常规门锁结构无法满足大载荷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顶舱门锁(开盖)状态的三维构造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主视图。
图3是图2的A-A向剖面图。
图4是图1锁舌的三维示意图。
图5是图1定位环的主视图。
图6是图1开锁状态的示意图。
图7是图1顶舱门锁的锁紧状态示意图。
图中:1锁壳座体,2锁舌,3弹簧柱,4矩形锁轴,5提手把,6π形导向盒罩,7开关压爪,8锁紧螺母,9弹性定位针,10定位弹簧,11C型卡簧,12调整垫片,13定位环, 14复位弹簧,15矩形环,16矩形环切角,17闭锁定位卡槽,18锁紧定位卡槽。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但并不因此将本实用新型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所有这些构思应视为本技术所公开的内容和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图5。在以下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中,一种顶舱门锁,包括:装配在顶舱门上的锁壳座体1,从侧向锁孔插入锁壳座体1与顶舱门侧体锁头孔之间锁紧的锁舌2,设置在锁舌2内侧,通过弹簧柱3定位的复位弹簧14,以及正向垂直固连在提手把5上的矩形锁轴4。从锁头孔插入锁壳座体1锁腔中的锁舌2,其锁头矩形体的伸缩端上制有矩形过渡连接的梯形体和与所述梯形体形成台阶面的矩形环15,以及连通所述矩形环15的复位弹簧槽;矩形锁轴4的固定端制有台阶轴体,台阶轴体通过锁紧螺母8紧固在锁壳座体1的锁腔座板上,并且通过定位环13中心的矩形孔连接开关压爪7,在自然闭锁状态下,锁舌2伸出,提手把 5与锁舌2同向平行,开关压爪7相对于锁舌2伸缩方向垂直,并紧贴在矩形环15内侧底环上,锁舌2停留在自然闭锁位置,在开锁状态下,为实现顶舱门关闭,松开提手把5后,锁舌2借助复位弹簧14的弹性力伸出,弹回锁壳座体1与顶舱门侧体锁头孔内,定位环13通过圆周上定位卡槽与后向π形导向盒罩6中的弹性定位针9对顶实现自锁,以形成锁舌2上的锁头斜面与对应顶舱门侧体锁头孔的端面实现互锁,提手把5通过矩形锁轴4带动定位环 13和开关压爪7一起作顺时针或反时针转动,控制弹性定位针9对定位环13闭锁卡槽的约束或分离和矩形环15内侧切角面对开关压爪7的约束或分离。
矩形锁轴4上制有固连提手把5的圆柱台阶,并且同轴相连圆柱台阶的阶梯圆柱外圆上制有装配锁紧螺母8的锁紧螺纹和C型卡簧11的环槽,锁紧螺母8通过调整垫片12和装配的C型卡簧11将矩形锁轴4锁紧在锁壳座体1锁腔的座体上,以防止提手把5承受拉力过大或C型卡簧11变形后转动间距过大影响使用;调整垫片12是用来防止锁紧螺母8随提手把5转动后松脱的双重保险冗余结构,以达到能够承受大载荷的条件下提手把5不松脱的目的。
定位环13的圆柱体上制有平行母线的两个定位卡槽,其中一个定位卡槽是一个对顶后向弹性定位针9,防止提手把5随意转动的闭锁定位卡槽17,另一个定位卡槽是一个偏离上述闭锁定位卡槽17直径连线圆周角α,对顶后向弹性定位针9,防止提手把5停留在任意位置和在车辆行进过程中随意转动并且能够提醒车内人员顶舱门锁已处于锁紧状态的锁紧定位卡槽18。两个定位卡槽为燕尾槽并且锁紧定位卡槽18和闭锁定位卡槽17以圆心为顶点,各自斜面相交的两个交点过弧两端的半径构成的圆心角α小于90°。
为防止提手把5停留在任意位置和在车辆行进过程中随意转动,在锁壳座体1盒体的后端设有固定在座体上的定位板,定位板上固联有装配定位弹簧10和弹性定位针9的π形导向盒罩6,弹性定位针9通过π形导向盒罩6的导向槽孔相连定位弹簧10。装配在π形导向盒罩6的导向槽孔中的弹性定位针9,借助于定位弹簧10的弹力,将针端锥面卡在定位环13 上制有的两个定位卡槽中的一个闭锁卡槽内,防止提手把5随意转动。在开锁状态实现顶舱门关闭松开提手把5后,锁舌2借助复位弹簧14的弹性力弹回锁壳座体1与顶舱门侧体锁头孔内,锁舌2上的锁头斜面与对应顶舱门侧体锁头孔的端面形成互锁,此时弹性定位针9自身针端锥面卡在定位环13上的闭锁卡槽内,从而实现顶舱锁的闭锁功能。
参阅图6。提手把5在反时针转动下,通过矩形锁轴4带动定位环13和开关压爪7 一起作反时针转动,带动定位环13圆周上的闭锁定位卡槽17脱离弹性定位针9的约束,开关压爪7向闭锁定位卡槽17方向转动,推动矩形环15内侧底环越过π形导向盒罩6,锁舌2 回缩,处于开锁状态,定位针脱离闭锁定位卡槽17,开关压爪7偏转至极限位,靠向π形导向盒罩6,弹性定位针9在定位弹簧10作用下停留在定位环13圆周上的任意位置,矩形环 15内侧底环紧贴在锁壳座体1盒体锁腔后端的内壁上,实现顶舱锁的开锁功能。
参阅图7。锁舌2中的矩形环15的外侧底环两端是圆弧过渡形成的L形环槽,并且环槽L形拐角上制有矩形切角。提手把5在顺时针转动下,通过矩形锁轴4带动定位环13和开关压爪7一起作顺时针,带动开关压爪7向矩形环15的一对角线上的切角方向转动,定位环13圆周上的闭锁定位卡槽17脱离弹性定位针9的约束,开关压爪7的顶端与矩形环切角 16正好相切,弹性定位针9在定位弹簧10作用下滑入定位环13圆周上的锁紧定位卡槽18,锁舌2伸出处于的锁紧状态,锁舌2在外力的作用下无法向π形导向盒罩6方向移动,从而实现顶舱锁的关锁锁定锁紧功能。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应该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情况下可设计出替换实施例。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顶舱门锁,包括:装配在顶舱门上的锁壳座体(1),从侧向锁孔插入锁壳座体(1)与顶舱门侧体锁头孔之间锁紧的锁舌(2),设置在锁舌(2)内侧,通过弹簧柱(3)定位的复位弹簧(14),以及正向垂直固连在提手把(5)上的矩形锁轴(4),其特征在于:锁舌(2)从锁头孔插入锁壳座体(1)中,其锁头矩形体的伸缩端上制有矩形过渡连接的梯形体和与所述梯形体形成台阶面的矩形环(15),以及连通所述矩形环(15)的复位弹簧槽;矩形锁轴(4)的固定端制有台阶轴体,台阶轴体通过锁紧螺母(8)紧固在锁壳座体(1)的锁腔座板上,并且通过定位环(13)中心的矩形孔连接开关压爪(7),在自然闭锁状态下,锁舌(2)伸出,提手把(5)与锁舌(2)同向平行,开关压爪(7)相对于锁舌(2)伸缩方向垂直,并紧贴在矩形环(15)内侧底环上,锁舌(2)停留在自然闭锁位置,在开锁状态下,为实现顶舱门关闭,松开提手把(5)后,锁舌(2)借助复位弹簧(14)的弹性力伸出,弹回锁壳座体(1)与顶舱门侧体锁头孔内,定位环(13)通过圆周上定位卡槽与后向π形导向盒罩(6)中的弹性定位针(9)对顶实现自锁,以锁舌(2)上的锁头斜面与对应顶舱门侧体锁头孔的端面形成互锁,提手把(5)通过矩形锁轴(4)带动定位环(13)和开关压爪(7)一起作顺时针或反时针转动,控制弹性定位针(9)对定位环(13)闭锁卡槽的约束或分离和矩形环(15)内侧切角面对开关压爪(7)的约束或分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舱门锁,其特征在于:矩形锁轴(4)上制有固连提手把(5)的圆柱台阶,并且同轴相连圆柱台阶的阶梯圆柱外圆上,制有装配锁紧螺母(8)的锁紧螺纹和C型卡簧(11)的环槽,锁紧螺母(8)通过调整垫片(12)和装配的C型卡簧(11),将矩形锁轴(4)锁紧在锁壳座体(1)锁腔的座体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舱门锁,其特征在于:调整垫片(12)是用来防止锁紧螺母(8)随提手把(5)转动后松脱的双重保险冗余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舱门锁,其特征在于:定位环(13)的圆柱体上制有平行母线的两个定位卡槽,其中一个定位卡槽是为防止提手把(5)随意转动的闭锁定位卡槽(17),弹性定位针(9)在定位卡槽的后向,另一个定位卡槽是一个偏离上述闭锁定位卡槽(17)与半径连线圆周角α的锁紧定位卡槽(18),对顶后向弹性定位针(9),以防止提手把(5)停留在任意位置和在车辆行进过程中随意转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舱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卡槽为燕尾槽,并且锁紧定位卡槽(18)和闭锁定位卡槽(17)以圆心为顶点,各自斜面相交的两个交点过弧两端的半径构成的圆心角α小于90°。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舱门锁,其特征在于:在锁壳座体(1)盒体的后端设有固定在座体上的定位板,定位板上固联有装配定位弹簧(10)和弹性定位针(9)的π形导向盒罩(6),弹性定位针(9)通过π形导向盒罩(6)的导向槽孔相连定位弹簧(10)。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舱门锁,其特征在于:锁舌(2)中的矩形环(15)的外侧底环两端是圆弧过渡形成的L形环槽,并且环槽L形拐角上制有矩形切角;提手把(5)在顺时针转动下,通过矩形锁轴(4)带动定位环(13)和开关压爪(7)一起作顺时针偏转,带动开关压爪(7)向矩形环(15)的一对角线上的切角方向转动,定位环(13)圆周上的闭锁定位卡槽(17)脱离弹性定位针(9)的约束,弹性定位针(9)在定位弹簧(10)作用下滑入定位环(13)圆周上的锁紧定位卡槽(18),开关压爪(7)的顶端与矩形环切角(16)相切,锁舌(2)伸出处于锁紧状态,从而实现顶舱锁的关锁锁定锁紧功能。
CN201922302159.XU 2019-12-20 2019-12-20 顶舱门锁 Active CN2119238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02159.XU CN211923870U (zh) 2019-12-20 2019-12-20 顶舱门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02159.XU CN211923870U (zh) 2019-12-20 2019-12-20 顶舱门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23870U true CN211923870U (zh) 2020-11-13

Family

ID=733253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302159.XU Active CN211923870U (zh) 2019-12-20 2019-12-20 顶舱门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9238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183310A (en) Latching mechanism for cap tailgate door
CN209705029U (zh) 快速拆装插销
CN211923870U (zh) 顶舱门锁
US20060028057A1 (en) Locking mechanism with rotatable features
CN201125571Y (zh) 具改良结构的门锁
CN110984733A (zh) 装甲车用顶舱锁
CN102966274A (zh) 内钳式拉手锁
CN210685652U (zh) 一种新型的防雷锁装置
CN1086871A (zh) Z形安全门锁装置
CN210554126U (zh) 一种可灵活开启关闭的密封机构
CN2809129Y (zh) 一种汽车门锁
CN109653620B (zh) 工作斗的门锁结构、工作斗和消防车
CN205189556U (zh) 一种带翻转窗的舱门的门锁机构
CN110080638B (zh) 一种棘轮棘爪配合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军用越野车门锁
CN112780111A (zh) 带安全功能的拉紧锁
CN107130843B (zh) 一种智能防盗锁体的离合装置
CN216446692U (zh) 一种防强开的锁体把手轴结构
CN220955126U (zh) 车门把手锁芯防盗结构及车辆
CN217151615U (zh) 船用门盖的防盗锁紧装置
CN214996862U (zh) 锁止装置和车辆
CN212802886U (zh) 一种门锁及副锁门
CN218759310U (zh) 一种可自动收紧的锁具、门窗锁及车辆
CN218176961U (zh) 一种具有单次防盗结构的车门锁芯总成
CN217420799U (zh) 一种短款拉紧锁
CN216240184U (zh) 改进型停车桩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