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02601U - 光学模组及吊灯 - Google Patents

光学模组及吊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02601U
CN211902601U CN202020359563.0U CN202020359563U CN211902601U CN 211902601 U CN211902601 U CN 211902601U CN 202020359563 U CN202020359563 U CN 202020359563U CN 211902601 U CN211902601 U CN 2119026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edge
guide plate
optical module
emitting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35956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芳
谢斌斌
张雨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Lidaxin Ligh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Lidaxin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Lidaxin Ligh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Lidaxin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35956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9026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026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026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光学模组,包括导光板、环形光源、上透光灯壳、下透光灯壳、上固定环和下固定环,导光板具有上出光面、下出光面和进光面,上出光面的边缘和下出光面的边缘分别与进光面的相对两侧的边缘连接,环形光源的发光元件朝向导光板的进光面,下固定环与上固定环连接以将上透光灯壳的边缘、导光板的边缘、环形光源与下透光灯壳的边缘连接在一起;还提供了一种吊灯,包括光学模组和驱动模组。本申请提供的光学模组及吊灯通过导光板将排列在同一表面上的发光元件发出的光改变方向后从光学模组的上、下两个方向同时发出,从而可以减少LED发光元件的数量,有效地解决了正、反两面均设有LED发光元件的光源板生产成本高、发热量大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光学模组及吊灯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灯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光学模组及吊灯。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少数的LED吊灯能够实现上下两面同时出光。
LED吊灯要实现上下两面同时出光一般需要装配正、反两面均设有LED发光元件的光源板,这样的LED吊灯生产成本高、发热量大,不利于在市场上大范围地推广。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学模组及吊灯,包括但不限于解决正、反两面均设有LED发光元件的光源板生产成本高、发热量大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学模组,包括:
导光板,具有上出光面、下出光面和进光面,所述进光面沿所述上出光面的边缘和所述下出光面的边缘周向延伸,所述上出光面的边缘和所述下出光面的边缘分别与所述进光面的相对两侧的边缘连接;
环形光源,围设于所述导光板的外侧,且所述环形光源的发光元件朝向所述导光板的进光面;
上透光灯壳,罩设于所述导光板的上出光面上;
下透光灯壳,罩设于所述导光板的下出光面上;
上固定环,围设于所述上透光灯壳的边缘上;以及
下固定环,围设于所述下透光灯壳的边缘上,且与所述上固定环连接以将所述上透光灯壳的边缘、所述导光板的边缘、所述环形光源与所述下透光灯壳的边缘连接在一起。
可选地,所述光学模组还包括:
半透反光纸,盖设于所述导光板的上出光面上。
可选地,所述半透反光纸的透光率与反射率的比例为30%±3%︰70%±3%。
可选地,所述导光板的上出光面上设有呈阵列分布的导光点,所述导光点为椭圆形结构,所述导光点的长轴的长度为0.3mm±0.05mm,所述导光点的短轴的长度为0.1mm±0.02mm,相邻的两行所述导光点的间距为1mm±0.05mm,相邻的两列所述导光点的间距为0.5mm±0.05mm。
可选地,所述光学模组还包括:
两个遮光胶圈,分别围设于所述上透光灯壳的边缘和所述下透光灯壳的边缘上,且分别覆盖于所述导光板的上出光面的边缘和所述导光板的下出光面的边缘上。
可选地,所述上固定环与所述下固定环围合形成有容置槽,所述上透光灯壳的边缘、所述导光板的边缘、所述环形光源、所述下透光灯壳的边缘和两个所述遮光胶圈容置于所述容置槽内。
可选地,所述上透光灯壳和所述下透光灯壳分别为半球冠形结构。
可选地,所述上透光灯壳的开口处和所述下透光灯壳的开口处分别形成有向外且周向延伸的安装凸缘。
可选地,所述上固定环的外壁和所述下固定环的外壁上分别设有凸耳,所述凸耳上开设有安装孔。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吊灯,包括上述光学模组和驱动模组,所述光学模组与所述驱动模组电连接。
本申请提供的光学模组及吊灯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了导光板与环形光源配合,使得排列在同一表面上的发光元件发出的光可以通过导光板改变方向后从光学模组的上、下两个方向同时出光,而无需采用正、反两面均设有LED发光元件的光源板,即可实现吊灯的上、下两面同时出光,从而可以减少LED发光元件的数量,有效地解决了正、反两面均设有LED发光元件的光源板生产成本高、发热量大的技术问题,有利于降低了吊灯的生产成本和发热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学模组的主视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学模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导光板的上出光面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吊灯的立体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吊灯,10—光学模组,20—驱动模组,11—导光板,12—环形光源,13—上透光灯壳,14—下透光灯壳,15—上固定环,16—下固定环,17—半透反光纸,18—遮光胶圈,100—容置槽,111—上出光面,112—进光面,113—导光点,121—柔性电路板,122—发光元件,130、140—安装凸缘,151、161—凸耳,152、162—安装孔,L—导光点的长轴的长度,W—导光点的短轴的长度,S1—相邻的两行导光点的间距,S2—相邻的两列导光点的间距。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在”或“设置在”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部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与另一个部件“电连接”,它可以是导体电连接,或者是无线电连接,还可以是其它各种能够传输电信号的连接方式。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便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1至图3,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光学模组10,包括导光板11、环形光源12、上透光灯壳13、下透光灯壳14、上固定环15和下固定环16,其中,导光板11具有上出光面111、下出光面和进光面112,进光面112沿上出光面111的边缘和下出光面的边缘周向延伸,上出光面112的边缘和下出光面的边缘分别与进光面112的相对两侧的边缘连接;环形光源12围设在导光板11的外侧,并且环形光源12的发光元件122朝向导光板11的进光面112;上透光灯壳13罩设在导光板11的上出光面111上;下透光灯壳14罩设在导光板11的下出光面上;上固定环15围设在上透光灯壳13的边缘上;下固定环16围设在下透光灯壳14的边缘上,并且下固定环16与上固定环15连接,用于将上透光灯壳13的边缘、导光板11的边缘、环形光源12与下透光灯壳14的边缘连接在一起。可以连接的是,环形光源12为柔性灯条,其包括柔性电路板121和多个发光元件122,柔性电路板121首尾相接卷绕形成环形结构,多个发光元件122(优选为LED,发光二极管)沿一条直线排列在柔性电路板121的朝向导光板11的表面上,发光元件122的出光面正对导光板11的进光面112。
本申请提供的光学模组10,采用了导光板11与环形光源12配合,使得排列在同一表面上的发光元件122发出的光可以通过导光板11改变方向后从光学模组10的上、下两个方向同时出光,而无需采用正、反两面均设有LED发光元件的光源板,即可实现吊灯的上、下两面同时出光,从而可以减少LED发光元件的数量,有效地解决了正、反两面均设有LED发光元件的光源板生产成本高、发热量大的技术问题,有利于降低了吊灯的生产成本和发热量。
可选地,请参阅图3,作为本申请提供的光学模组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光学模组10还包括半透反光纸17,半透反光纸17盖设在导光板11的上出光面111上。具体地,半透反光纸17为可以实现部分透光的PET(涤纶树脂)反射膜,此处半透反光纸17的透光率与反射率的比例为30%±3%︰70%±3%,即从导光板11的上出光面111发出的光中的70%±3%会被半透反光纸17反射后从光学模组10的下方发出,而从导光板11的上出光面111发出的光中的30%±3%会直接透过半透反光纸17后从光学模组10的上方发出,这样使得光学模组10发出的光大部分用于下方的照明,提高了光学模组10的下方的照明亮度,符合人们使用吊灯的习惯。
可选地,请参阅图4,作为本申请提供的光学模组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导光板11的上出光面111上设置有呈阵列分布的导光点113,即多个导光点113分别按照一定的间距沿纵向和横向排列在导光板11的上出光面111上。此处,导光点113为椭圆形结构,其中,导光点113的长轴的长度L为0.3mm±0.05mm,导光点113的短轴的长度W为0.1mm±0.02mm,相邻的两行导光点的间距S1为1mm±0.05mm,相邻的两列导光点的间距S2为0.5mm±0.05mm。这样可以实现在上透光灯壳13和下透光灯壳14上投影出一种网状的双层影像效果。
可选地,请参阅图2和图3,作为本申请提供的光学模组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光学模组10还包括两个遮光胶圈18,两个遮光胶圈18分别围设在上透光灯壳13的边缘和下透光灯壳14的边缘上,并且两个遮光胶圈18分别覆盖在导光板11的上出光面111的边缘和导光板11的下出光面的边缘上。具体地,遮光胶圈18采用具有遮光、弹性、耐老化等特性的硅胶材料制成,在组装光学模组10的过程中,上固定环15通过遮光胶圈18将上透光灯壳13的边缘压紧在导光板11的上出光面111的边缘上,下固定环16通过遮光胶圈18将下透光灯壳14的边缘压紧在导光板11的下出光面的边缘上。这样遮光胶圈18不仅可以将导光板11的边缘与环形光源12的接合处遮挡住,避免了光学模组10的侧面出现漏光源颗粒感的问题,还可以起到防止灰尘、水、汽等进入光学模组10的内部对环形光源12产生侵蚀和破坏,有效地延长了光学模组10的使用寿命。
可选地,请参阅图2,作为本申请提供的光学模组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上固定环15与下固定环16围合形成有容置槽100,上透光灯壳13的边缘、导光板11的边缘、环形光源12、下透光灯壳14的边缘和两个遮光胶圈18容置在容置槽内。具体地,在上固定环15的内壁上开设有第一阶梯槽,在下固定环16的内壁上开设有第二阶梯槽,当上固定环15与下固定环16接合后,该第一阶梯槽与第二阶梯槽组合形成容置槽100,从而为上透光灯壳13的边缘、导光板11的边缘、环形光源12、下透光灯壳14的边缘和两个遮光胶圈18提供了足够的容置空间。
可选地,请参阅图1和图3,作为本申请提供的光学模组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上透光灯壳13和下透光灯壳14分别为半球冠形结构,即上透光灯壳13和下透光灯壳14组合后可以围合形成一个球形灯壳,使得光学模组10的外观更加具有美感。具体地,上透光灯壳13和下透光灯壳14采用具有透光特性的玻璃或者塑胶材料制成,并且在上透光灯壳13的开口处形成有安装凸缘130,在下透光灯壳14的开口处形成有安装凸缘140,安装凸缘130从上透光灯壳13的边缘向外突出并且绕上透光灯壳13的开口周向延伸,安装凸缘140从下透光灯壳14的边缘向外突出并且绕下透光灯壳14的开口周向延伸,这样上透光灯壳13通过安装凸缘130卡接在上固定环15上,下透光灯壳14通过安装凸缘140卡接在下固定环16上。
可选地,请参阅图2和图3,作为本申请提供的光学模组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上固定环15的外壁和下固定环16的外壁上分别设置有凸耳(151、161),并且在凸耳(151、161)上开设有安装孔(152、162),即在上固定环15的外壁上设置有凸耳151,在下固定环16的外壁上设置有凸耳161,其中,在凸耳151上开设有安装孔152,在凸耳161上开设有安装孔162。通过螺栓依次穿过凸耳151的安装孔152和凸耳161的安装孔162后与螺母螺纹配合可以将上固定环15和下固定环16连接在一起。
请参阅图5,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吊灯1,包括上述光学模组10和驱动模组20,其中,光学模组10与驱动模组20电连接,驱动模组20用于与电源连接并且驱使环形光源12的发光元件122发出光。
本申请提供的吊灯1,采用了光学模组10,通过导光板11将排列在同一表面上的发光元件122发出的光改变方向后从光学模组10的上、下两个方向同时发出,而无需采用正、反两面均设有LED发光元件的光源板,即可实现吊灯1的上、下两面同时出光,从而可以减少LED发光元件的数量,有效地解决了正、反两面均设有LED发光元件的光源板生产成本高、发热量大的技术问题,有利于降低了吊灯的生产成本和发热量。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光学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导光板,具有上出光面、下出光面和进光面,所述进光面沿所述上出光面的边缘和所述下出光面的边缘周向延伸,所述上出光面的边缘和所述下出光面的边缘分别与所述进光面的相对两侧的边缘连接;
环形光源,围设于所述导光板的外侧,且所述环形光源的发光元件朝向所述导光板的进光面;
上透光灯壳,罩设于所述导光板的上出光面上;
下透光灯壳,罩设于所述导光板的下出光面上;
上固定环,围设于所述上透光灯壳的边缘上;以及
下固定环,围设于所述下透光灯壳的边缘上,且与所述上固定环连接以将所述上透光灯壳的边缘、所述导光板的边缘、所述环形光源与所述下透光灯壳的边缘连接在一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半透反光纸,盖设于所述导光板的上出光面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半透反光纸的透光率与反射率的比例为30%±3%︰70%±3%。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的上出光面上设有呈阵列分布的导光点,所述导光点为椭圆形结构,所述导光点的长轴的长度为0.3mm±0.05mm,所述导光点的短轴的长度为0.1mm±0.02mm,相邻的两行所述导光点的间距为1mm±0.05mm,相邻的两列所述导光点的间距为0.5mm±0.05mm。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光学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两个遮光胶圈,分别围设于所述上透光灯壳的边缘和所述下透光灯壳的边缘上,且分别覆盖于所述导光板的上出光面的边缘和所述导光板的下出光面的边缘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固定环与所述下固定环围合形成有容置槽,所述上透光灯壳的边缘、所述导光板的边缘、所述环形光源、所述下透光灯壳的边缘和两个所述遮光胶圈容置于所述容置槽内。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透光灯壳和所述下透光灯壳分别为半球冠形结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学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透光灯壳的开口处和所述下透光灯壳的开口处分别形成有向外且周向延伸的安装凸缘。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固定环的外壁和所述下固定环的外壁上分别设有凸耳,所述凸耳上开设有安装孔。
10.吊灯,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光学模组和驱动模组,所述光学模组与所述驱动模组电连接。
CN202020359563.0U 2020-03-20 2020-03-20 光学模组及吊灯 Active CN2119026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59563.0U CN211902601U (zh) 2020-03-20 2020-03-20 光学模组及吊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59563.0U CN211902601U (zh) 2020-03-20 2020-03-20 光学模组及吊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02601U true CN211902601U (zh) 2020-11-10

Family

ID=732698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359563.0U Active CN211902601U (zh) 2020-03-20 2020-03-20 光学模组及吊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9026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863246B1 (en) Lighting device having a gap member and a lens
US6550953B1 (en) Light emitting diode lamp device
US8313218B2 (en) Gap member, lens and lighting device having the same
US5274536A (en) Illumination cover for fluorescent lamp
CN105180032B (zh) 一种照明灯具及照明灯具组合
JP2007095647A (ja) 照明装置
CN215411443U (zh) 一种led直管灯
JP4021458B2 (ja) 照明ユニットおよび照明装置
CN111828886A (zh) 一种格栅灯
CN211902601U (zh) 光学模组及吊灯
JP2007066540A (ja) 面状照明装置
JP5914817B2 (ja) 照明装置
CN105156929B (zh) 一种照明模组及具有该照明模组的照明灯具
TW201217686A (en) Light Emitting Diode lamp
CN201011423Y (zh) Led照明设备及其反射装置
CN217082415U (zh) 灯具
WO2018171307A1 (zh) 一种光源模组及照明装置
CN217109192U (zh) Led光源结构及具有其的灯具
CN217978662U (zh) 汽车Logo灯
CN219389482U (zh) 照明装置
CN209782345U (zh) 警示灯具
CN220228870U (zh) 光学模组及灯具
CN219550327U (zh) 结合led和激光的车灯
CN217004327U (zh) 照明灯
CN213065984U (zh) 转向灯光学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