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74759U - 一种带减震机构的气流发生装置及无叶风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减震机构的气流发生装置及无叶风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874759U
CN211874759U CN201921921610.XU CN201921921610U CN211874759U CN 211874759 U CN211874759 U CN 211874759U CN 201921921610 U CN201921921610 U CN 201921921610U CN 211874759 U CN211874759 U CN 2118747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flow
generating device
support
airflow generator
filte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92161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俞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reame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reame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reame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Dreame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92161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874759U/zh
Priority to PCT/CN2020/123891 priority patent/WO2021088677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8747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8747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减震机构的气流发生装置及无叶风扇,包括:过滤构件,其内部中空,形成一过滤空间;气流发生器,其用于产生高速气流;支撑组件,其用于支撑所述气流发生器;减震组件,其用于减小所述气流发生器的震动;其中,所述气流发生器位于所述过滤构件形成的过滤空间内,所述过滤构件完全包裹所述气流发生器,所述支撑组件位于所述过滤构件的上方和内壁上,所述减震组件位于所述支撑组件和所述过滤构件之间。本案的带减震机构的气流发生装置所述气流发生装置所产生的震动降到最低,进而产生降低整机噪音的目的,并提高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带减震机构的气流发生装置及无叶风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叶风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减震机构的气流发生装置及无叶风扇。
背景技术
现有的无叶风扇,气流发生装置设置于在过滤结构内,气流发生结构与过滤结构的内壁之间要进行密封,避免底座的进气口进气后,气流自气流发生结构与过滤结构的间隙流出,气流发生装置工作将产生震动。现有产品采用单一的减震结构,无法完全解决来自各个方向的震动。
有鉴于此,实有必要开发一种带减震机构的气流发生装置及无叶风扇,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一种带减震机构的气流发生装置及无叶风扇,其通过过滤构件,其内部中空,形成一过滤空间;气流发生器,其用于产生高速气流;支撑组件,其用于支撑所述气流发生器;减震组件,其用于减小所述气流发生器的震动;其中,所述气流发生器位于所述过滤构件形成的过滤空间内,所述过滤构件完全包裹所述气流发生器,所述支撑组件位于所述过滤构件的上方和内壁上,所述减震组件位于所述支撑组件和所述过滤构件之间,将所述气流发生装置所产生的震动降到最低,进而产生降低整机噪音的目的,并提高用户体验。
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和其他优点,提供了一种带减震机构的气流发生装置及无叶风扇,包括:
过滤构件,其内部中空,形成一过滤空间;
气流发生器,其用于产生高速气流;
支撑组件,其用于支撑所述气流发生器;
减震组件,其用于减小所述气流发生器的震动;
其中,所述气流发生器位于所述过滤构件形成的过滤空间内,所述过滤构件完全包裹所述气流发生器,所述支撑组件位于所述过滤构件的上方和内壁上,所述减震组件位于所述支撑组件和所述过滤构件之间。
优选的是,所述气流发生器包括:
动力室,其为产生高速气流提供动能;
叶轮,其同轴设置于所述动力室的下方;
引流管,其用于其内部中空并且上下两端均敞开以分别形成上敞口与下敞口;
其中,所述动力室和叶轮设置于所述引流管内,并形成一环形引流腔。
优选的是,所述支撑组件包括:
支撑构件,其所述支撑构件外侧沿轴向向下延伸形成一外部凸缘;
所述支撑构件内侧沿轴向向下延伸形成一内部凸缘,所述内部凸缘的下端连接一支撑裙部;
所述支撑裙部的上部与所述支撑构件的内侧形成一卡槽。
优选的是,所述支撑组件包括:
支撑结构,其为长条状呈圆周阵列布置与所述过滤构件的内壁上;
其中,所述支撑结构与所述过滤构件的内壁自成一体。
优选的是,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
支撑环,其内圆沿轴向方向向下延伸形成一内部裙边;
所述支撑环的上端面间隔设置至少三个第一圆柱形凹槽,所述第一圆柱形凹槽突出于所述支撑环,所述第一圆柱形凹槽与所述支撑环自成一体。
优选的是,所述减震组件包括:
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上下两端沿所述第一密封圈的中心向内侧延伸,且不接触,形成一卡爪结构;
所述第一密封圈外侧上部设有呈圆周阵列排布的T字型卡扣结构;
所述第一密封圈外侧下部连接一下部凸缘,所述下部凸缘与所述第一密封圈设有一定间隙,形成一沟槽。
其中,所述T字型卡扣结构的纵向部分与所述第一密封圈自成一体;
所述第一密封圈上的T字型卡扣结构与所述卡槽相适配,所述支撑裙部的下部与所述第一密封圈的沟槽至少部分重叠。
优选的是,所述减震组件包括:
减震件,所述减震件为一圆柱形凹槽;
其中,所述所述减震件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圆柱形凹槽,并套设于所述第一圆柱形凹槽内,且其数量与所述所述第一圆柱形凹槽的数量一致。
优选的是,所述气流发生器的外壳周围间隔设置成圆周阵列排布的外周裙部;
所述外周裙部的下端面设有至少三个减震脚,所述减震脚的横截面积沿其延伸方向呈逐渐递减之势;
其中,所述减震脚套设于所述减震件内,其数量与所述减震件一致。
优选的是,所述减震脚与所述减震件以及第一圆柱形凹槽紧密结合。
进一步地,本案还公开一种无叶风扇,其包含有前述任一项的带减震机构的气流发生装置。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通过过滤构件,其内部中空,形成一过滤空间;气流发生器,其用于产生高速气流;支撑组件,其用于支撑所述气流发生器;减震组件,其用于减小所述气流发生器的震动;其中,所述气流发生器位于所述过滤构件形成的过滤空间内,所述过滤构件完全包裹所述气流发生器,所述支撑组件位于所述过滤构件的上方和内壁上,所述减震组件位于所述支撑组件和所述过滤构件之间,将所述气流发生装置所产生的震动降到最低,进而产生降低整机噪音的目的,并提高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无叶风扇的正视剖视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带减震机构的气流发生装置的正视剖面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带减震机构的气流发生装置的俯视剖面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支撑构件的正视剖面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第一密封圈的正视剖面图;
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第一密封圈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和其它目的、特征、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在附图中,为清晰起见,可对形状和尺寸进行放大,并将在所有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在下列描述中,诸如中心、厚度、高度、长度、前部、背部、后部、左边、右边、顶部、底部、上部、下部等用词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特别地,“高度”相当于从顶部到底部的尺寸,“宽度”相当于从左边到右边的尺寸,“深度”相当于从前到后的尺寸,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于解释为限制性用语。
涉及附接、联接等的术语(例如,“连接”和“附接”)是指这些结构通过中间结构彼此直接或间接固定或附接的关系、以及可动或刚性附接或关系,除非以其他方式明确地说明。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结合图1、图2及图3的示出,可以看出,带减震机构的气流发生装置包括:
过滤构件10,其内部中空,形成一过滤空间;
气流发生器20,其用于产生高速气流;
支撑组件40,其用于支撑所述气流发生器20;
减震组件50,其用于减小所述气流发生器(20)的震动;
其中,所述气流发生器20位于所述过滤构件10形成的过滤空间内,所述过滤构件10完全包裹所述气流发生器20,所述支撑组件40位于所述过滤构件10的上方和内壁上,所述减震组件50位于所述支撑组件40和所述过滤构件10之间。
所述气流发生器20包括:
动力室210,其内有驱动装置为产生高速气流提供动能;
引流管220,其内部中空并且上下两端均敞开以分别形成上敞口与下敞口;
叶轮230,其同轴设置于所述动力室210的下方,所述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叶轮230传动连接,从而使得所述叶轮230在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下作绕所述引流管220的轴线的转动运动;
其中,所述动力室210和叶轮230设置于所述引流管220内,并形成一环形引流腔。
现在参考图4,可以得出,所述支撑组件40包括:
支撑构件410,其所述支撑构件410外侧沿轴向向下延伸形成一外部凸缘411;
所述支撑构件410内侧沿轴向向下延伸形成一内部凸缘413,所述内部凸缘413的下端连接一支撑裙部412;
所述支撑裙部412的上部与所述支撑构件410的内侧形成一卡槽414。
优选的是,所述支撑组件40包括:
支撑结构430,其为长条状呈圆周阵列布置与所述过滤构件10的内壁上;
其中,所述支撑结构430与所述过滤构件10的内壁自成一体。
优选的是,所述支撑组件40还包括:
支撑环420,其内圆沿轴向方向向下延伸形成一内部裙边421;
所述支撑环420的上端面间隔设置至少三个第一圆柱形凹槽422,所述第一圆柱形凹槽422突出于所述支撑环420,所述第一圆柱形凹槽422与所述支撑环420自成一体。
所述支撑环420的下端面与所述支撑结构430的上端面紧密接触,所述支撑结构430对所述气流发生器20起到进一步的支撑作用,从而进一步加强了所述气流发生器20的稳定性。
由图5、图6示出,可得,所述减震组件50包括:
第一密封圈510,所述第一密封圈510上下两端沿所述第一密封圈510的中心向内侧延伸,且不接触,形成一卡爪结构511,所述卡爪结构511上下两个卡爪的横截面积由沿其延伸方向呈逐渐递减之势,更好地将所述分流器30与所述气流发生装置20外侧的缝隙进行密封,所述支撑构件410与所述第一密封圈510连接,以实现所述气流发生器20固定在所述无叶风扇内;
所述第一密封圈510外侧上部设有呈圆周阵列排布的T字型卡扣结构514;
所述第一密封圈510外侧下部连接一下部凸缘512,所述下部凸缘512与所述第一密封圈510设有一定间隙,形成一沟槽513。
其中,所述T字型卡扣结构514的纵向部分与所述第一密封圈510自成一体;
所述第一密封圈510上的T字型卡扣结构514与所述卡槽414相适配,所述支撑裙部412的下部与所述第一密封圈510的沟槽414至少部分重叠;
其中,将所述第一密封圈510的外侧设计成上部为T字型卡扣结构514,下部设计为沟槽513使得所述第一密封圈510与所述支撑构件410的交叉结合,保证了所述第一密封圈510的稳固性。
所述支撑裙部412的下部与所述第一密封圈510的沟槽313的重叠,所述支撑构件410的上端面与所述分流器30固定连接,进一步稳定了所述分流器30,也使得所述分流器30与所述第一密封圈510以及气流发生装置520之间紧密结合,提高了所述带减震机构的气流发生器的密封性和减震性能。
所述减震组件50还包括:
减震件530,所述减震件530为一圆柱形凹槽;
其中,所述所述减震件530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圆柱形凹槽422,并套设于所述第一圆柱形凹槽422内,且其数量与所述所述第一圆柱形凹槽422的数量一致。
所述气流发生器20的外壳周围间隔设置成圆周阵列排布的外周裙部531;
所述外周裙部531的下端面设有至少三个减震脚5311,所述减震脚5311的横截面积沿其延伸方向呈逐渐递减之势;
其中,所述减震脚5311套设于所述减震件530内,其数量与所述减震件530一致。
所述减震脚5311与所述减震件531以及第一圆柱形凹槽422紧密结合,所述减震脚5311与所述减震件531以及所述第一圆柱形凹槽422的紧密结合使得所述气流发生器20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横向震动有所降低,稳定了所述气流发生器20在横向方向的稳定性。
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气流发生器20完全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中,也因实施过滤构件10的弯曲侧面布有阵列式排列的格栅或网孔,增大了空气流的进气面积,增大了空气净化面积;无需在所述气流发生器20与所述过滤构件10之间增设密封装置,从而不会因密封装置的漏装或失效而导致所述无叶风扇失效。
这里说明的设备数量和处理规模是用来简化本实用新型的说明的。对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修改和变化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Claims (10)

1.一种带减震机构的气流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过滤构件(10),其内部中空,形成一过滤空间;
气流发生器(20),其用于产生高速气流;
支撑组件(40),其用于支撑所述气流发生器(20);
减震组件(50),其用于减小所述气流发生器(20)的震动;
其中,所述气流发生器(20)位于所述过滤构件(10)形成的过滤空间内,所述过滤构件(10)包覆所述气流发生器(20),所述支撑组件(40)位于所述过滤构件(10)的上方和内壁上,所述减震组件(50)位于所述支撑组件(40)和所述过滤构件(10)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减震机构的气流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发生器(20)包括:
动力室(210),其为产生高速气流提供动能;
叶轮(230),其同轴设置于所述动力室(210)的下方;
引流管(220),其内部中空并且上下两端均敞开以分别形成上敞口与下敞口;
其中,所述动力室(210)和叶轮(230)设置于所述引流管(220)内,并形成一环形引流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减震机构的气流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40)包括:
支撑构件(410),其所述支撑构件(410)外侧沿轴向向下延伸形成一外部凸缘(411);
所述支撑构件(410)内侧沿轴向向下延伸形成一内部凸缘(413),所述内部凸缘(413)的下端连接一支撑裙部(412);
所述支撑裙部(412)的上部与所述支撑构件(410)的内侧形成一卡槽(414)。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减震机构的气流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40)包括:
支撑结构(430),其为长条状呈圆周阵列布置与所述过滤构件(10)的内壁上;
其中,所述支撑结构(430)与所述过滤构件(10)的内壁自成一体。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减震机构的气流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40)还包括:
支撑环(420),其内圆沿轴向方向向下延伸形成一内部裙边(421);
所述支撑环(420)的上端面间隔设置至少三个第一圆柱形凹槽(422),所述第一圆柱形凹槽(422)突出于所述支撑环(420),所述第一圆柱形凹槽(422)与所述支撑环(420)自成一体。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减震机构的气流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组件(50)包括:
第一密封圈(510),所述第一密封圈(510)上下两端沿所述第一密封圈(510)的中心向内侧延伸,且不接触,形成一卡爪结构(511);
所述第一密封圈(510)外侧上部设有呈圆周阵列排布的T字型卡扣结构(514);
所述第一密封圈(510)外侧下部连接一下部凸缘(512),所述下部凸缘(512)与所述第一密封圈(510)设有一定间隙,形成一沟槽(513);
其中,所述T字型卡扣结构(514)的纵向部分与所述第一密封圈(510)自成一体;
所述第一密封圈(510)上的T字型卡扣结构(514)与所述卡槽(414)相适配,所述支撑裙部(412)的下部与所述第一密封圈(510)的沟槽(513)至少部分重叠。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减震机构的气流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组件(50)包括:
减震件(530),所述减震件(530)为一圆柱形凹槽;
其中,所述减震件(530)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圆柱形凹槽(422),并套设于所述第一圆柱形凹槽(422)内,且其数量与所述第一圆柱形凹槽(422)的数量一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带减震机构的气流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发生器(20)的外壳周围间隔设置成圆周阵列排布的外周裙部(531);
所述外周裙部(531)的下端面设有至少三个减震脚(5311),所述减震脚(5311)的横截面积沿其延伸方向呈逐渐递减之势;
其中,所述减震脚(5311)套设于所述减震件(530)内,其数量与所述减震件(530)一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带减震机构的气流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脚(5311)与所述减震件(530)以及第一圆柱形凹槽(422)紧密结合。
10.一种无叶风扇,其特征在于,其包含有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带减震机构的气流发生装置。
CN201921921610.XU 2019-11-08 2019-11-08 一种带减震机构的气流发生装置及无叶风扇 Active CN2118747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21610.XU CN211874759U (zh) 2019-11-08 2019-11-08 一种带减震机构的气流发生装置及无叶风扇
PCT/CN2020/123891 WO2021088677A1 (zh) 2019-11-08 2020-10-27 一种无叶风扇及其组装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21610.XU CN211874759U (zh) 2019-11-08 2019-11-08 一种带减震机构的气流发生装置及无叶风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874759U true CN211874759U (zh) 2020-11-06

Family

ID=732415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921610.XU Active CN211874759U (zh) 2019-11-08 2019-11-08 一种带减震机构的气流发生装置及无叶风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87475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913465B2 (ja) モータマウント
US7788763B2 (en) Fan motor noise reduction device and vacuum cleaner with the same
US9693662B2 (en) Vacuum cleaner noise and vibration reduction system
WO2015101117A1 (zh) 风机装置和包括这种风机装置的呼吸机
CN211874759U (zh) 一种带减震机构的气流发生装置及无叶风扇
EA026885B1 (ru) Фрикционный гаситель колебаний
KR101921023B1 (ko) 차량의 흡배기관내 공기 와류발생기
ITTO20001213A1 (it) Compressore ermetico, in particolare provvisto di un elemento per assorbire le vibrazioni.
CN110821878A (zh) 一种密封减震装置及无叶风扇
CN211370851U (zh) 一种分流装置及无叶风扇
US20150300374A1 (en) Electric Fan
CN212536260U (zh) 一种风扇组件及无叶风扇
CN107022969B (zh) 一种吸尘装置
CN216617948U (zh) 一种船用轴流风机减震降噪装置
CN212225626U (zh) 一种降噪结构及无叶风扇
CN111075767A (zh) 一种风扇组件及无叶风扇
CN110821860A (zh) 一种密封减震装置及无叶风扇
CN213744169U (zh) 蜗壳组件、风机及组合灶
CN211501014U (zh) 一种带线路板结构的无叶风扇
CN211874758U (zh) 一种密封减震装置及无叶风扇
CN211874800U (zh) 一种密封减震装置及无叶风扇
WO2021088775A1 (zh) 一种密封减震装置及无叶风扇
CN212717415U (zh) 一种密封组件及无叶风扇
CN210902703U (zh) 机座组件及食物料理机
JP4356245B2 (ja) 電動送風機及びそれを搭載した電気掃除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