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72201U - 一种生产ab风格竹节粗纱的生产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生产ab风格竹节粗纱的生产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872201U
CN211872201U CN201922453299.7U CN201922453299U CN211872201U CN 211872201 U CN211872201 U CN 211872201U CN 201922453299 U CN201922453299 U CN 201922453299U CN 211872201 U CN211872201 U CN 2118722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er
roving
hole
bell mouth
cen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45329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明初
胡英杰
何卫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Huafu Top Dyed Yarn Melang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Huafu Top Dyed Yarn Melang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Huafu Top Dyed Yarn Melang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Huafu Top Dyed Yarn Melang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45329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8722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8722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8722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生产AB风格竹节粗纱的生产装置,沿着纱线的加工方向,所述粗纱纺纱装置依次包括第一导条滚筒、挂纱杆、第二导条滚筒、后罗拉、中罗拉、前罗拉和粗纱锭子;后罗拉附近设有与其相匹配的后皮辊;中罗拉附近设有与其相匹配的中皮辊;前罗拉附近设有与其相匹配的前皮辊;后罗拉的上游设有后喇叭口,中罗拉的上游设有中喇叭口;所述纺纱装置还包括主电机及伺服电机M,其中,前罗拉和中罗拉与主电机传动连接;后罗拉与伺服电机M传动连接。采用本申请中生产装置形成的粗纱和细纱纱线及面料颜色丰富、风格粗犷新颖,而且粗纱工序中的熟条A、熟条B和粗纱C的含量可以实现任意调整,克服现有技术中不能随意调整,色彩单一的缺陷。

Description

一种生产AB风格竹节粗纱的生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纱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生产AB风格竹节粗纱的生产装置。
背景技术
AB纱是纺织领域重点外观风格产品,其采用相同定量,不同颜色的A粗纱、B粗纱,在细纱机台上,同时分别穿入后喇叭口的左右两孔,经前、中、后罗拉和皮辊组成的牵伸区牵伸后,形成不同颜色的纤维须条A、B,再经细纱锭子的加捻和卷绕,制得具有麻花效果的AB纱线。
目前行业AB纱是在细纱工序生产完成,然而,传统AB纱线,由于A、B粗纱定量一样,使得A、B含量都为50%,风格单一,而且传统AB纱线只具有A、B两种颜色,色彩单调。这些特点,限制AB纱的推广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产AB风格竹节粗纱的生产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AB纱存在的颜色单调、风格单一、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包括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生产AB风格竹节粗纱的生产装置,沿着纱线的加工方向,所述粗纱纺纱装置依次包括第一导条滚筒、挂纱杆、第二导条滚筒、后罗拉、中罗拉、前罗拉和粗纱锭子;后罗拉附近设有与其相匹配的后皮辊;中罗拉附近设有与其相匹配的中皮辊;前罗拉附近设有与其相匹配的前皮辊;后罗拉的上游设有后喇叭口,中罗拉的上游设有中喇叭口;所述纺纱装置还包括主电机及伺服电机,其中,前罗拉和中罗拉与主电机传动连接;后罗拉与伺服电机传动连接。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后喇叭口和中喇叭口为均为三孔喇叭口。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所述后喇叭口和中喇叭口均形成有并排的三个导纱孔。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后喇叭口包括左中右三个孔,其中,左孔的中心与中孔中心的距离为6.0~15.0mm,右孔的中心与中孔的中心的距离为4.0~12.0mm。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中喇叭口包括左中右三个孔,其中,左孔的中心与中孔中心的距离为6.0~15.0mm,右孔的中心与中孔的中心的距离为4.0~12.0mm。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生产AB风格竹节粗纱的生产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能够形成AB风格竹节粗纱的生产装置,可以采用其先采用粗纱工序生产AB风格竹节粗纱,然后再经细纱工序如环锭纺细纱机生产形成AB风格竹节细纱。此装置形成的粗纱、细纱纱线及面料颜色丰富、风格粗犷新颖,而且粗纱工序中的熟条A、熟条B和粗纱C的含量可以实现任意调整,克服现有技术中不能随意调整的缺陷,满足不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生产AB风格竹节粗纱的生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中标号说明如下
A 为熟条;
B 为熟条;
C 为粗纱;
1 为第一导条滚筒;
3 为第二导条滚筒;
2 为挂纱杆;
4 为三孔后喇叭口;
5 为后罗拉;
6 为后皮辊;
7 为三孔中喇叭口;
8 为中罗拉;
9 为中皮辊;
10 为前罗拉;
11 为前皮辊;
12 为多色AB风格粗纱条;
13 为粗纱锭子;
14 为筒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图1。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生产AB风格竹节粗纱的生产装置,如图1所示,沿着纱线的加工方向,所述粗纱纺纱装置依次包括第一导条滚筒1、挂纱杆2、第二导条滚筒3、后罗拉5、中罗拉8、前罗拉10和粗纱锭子13;后罗拉5附近设有与其相匹配的后皮辊6;中罗拉8附近设有与其相匹配的中皮辊9;前罗拉10附近设有与其相匹配的前皮辊11;后罗拉5的上游设有后喇叭口4,中罗拉8的上游设有中喇叭口7;
所述纺纱装置还包括主电机及伺服电机M,其中,前罗拉10和中罗拉8与主电机传动连接;后罗拉5与伺服电机M传动连接。
在如图1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后喇叭口4和中喇叭口7为均为三孔喇叭口。
在如图1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所述后喇叭口4和中喇叭口7均形成有并排的三个导纱孔。
在一个更优选的实施例中,后喇叭口4包括左中右三个孔,其中,左孔的中心与中孔中心的距离为6.0~15.0mm,右孔的中心与中孔的中心的距离为4.0~12.0mm。在如图1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后喇叭口4中的左孔的中心与中孔中心的距离为8mm,右孔的中心与中孔的中心的距离为10mm。
在一个更优选的实施例中,中喇叭口7包括左中右三个孔,其中,左孔的中心与中孔中心的距离为6.0~15.0mm,右孔的中心与中孔的中心的距离为4.0~12.0mm。在如图1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后喇叭口4中的左孔的中心与中孔中心的距离为8mm,右孔的中心与中孔的中心的距离为10mm。
本申请中采用三孔后喇叭口4和三孔中喇叭口7对喂入牵伸区的纤维条进行分隔定向,从而保证熟条A、熟条B和粗纱C在后罗拉、中罗拉和前罗拉组成的牵伸区各自分别进行牵伸,然后在前罗拉和粗纱锭子之间的加捻三角区汇合形成AB风格竹节粗纱,保证了生产方法的稳定和连续性,提高了生产效率。
根据上述所述的生产装置还包括筒管14,设置在所述粗纱锭子13的下游。用于在生产时,对连续获得的AB风格竹节粗纱进行卷绕。
采用熟条A、熟条B和粗纱C经上述的生产AB风格竹节粗纱的生产装置进行生产AB风格竹节粗纱时,所述熟条A和熟条B经第一导条滚筒1和第三导条滚筒3喂入三孔后喇叭口4,所述粗纱C设于挂纱杆2上,粗纱C经第三导条滚筒3喂入三孔后喇叭口4;粗纱A、熟条B和粗纱C分别各自经后罗拉5和后皮辊6,中罗拉8和中皮辊9,三孔中喇叭口7、前罗拉10及前皮辊11牵伸,然后经粗纱锭子13加捻形成AB风格竹节粗纱,卷绕在筒管14上。其中,所述熟条A和熟条B经第一导条滚筒1分别喂入三孔后喇叭口4的左导纱孔和中导纱孔;粗纱C经第三导条滚筒3喂入三孔后喇叭口4的右导纱孔;熟条A和熟条B分别经三孔中喇叭口7的左导纱孔和中导纱孔;粗纱C经三孔中喇叭口7的右导纱孔。
本申请中伺服电机单独控制后罗拉连续运转,以控制其转速,从而控制牵伸倍数,形成竹节特征。
在一个具体的生产AB风格竹节粗纱的实施例中,熟条A定量为12.0g/5m,其为采用经染色制得的红色棉纤维经混棉、清花、梳棉和并条工序获得。本实施例中熟条B定量为12.0g/5m,其为采用染色制得的蓝色棉纤维经混棉、清花、梳棉和并条工序获得。本实施例中粗纱C定量为6.3g/10m,捻度4.8T/10cm,其采用染色制得的绿色棉纤维经混棉、清花、梳棉、并条和粗纱工序制得。经生产获得多色AB风格的粗纱,定量为6.3g/10m,粗纱捻度4.5/10cm。其中,粗纱工序中,前罗拉和中罗拉之间的牵伸倍数为6.4倍;伺服电机控制后罗拉变速转动,后罗拉平均速度是前罗拉速度的11.6%,即前罗拉和后罗拉总牵伸倍数为8.62倍。竹节工艺,节距120mm±30%,节长30mm±30%,竹节倍数1.5倍。(±30%表示,纺纱过程中,正负30%范围内随机变化)。采用上述制得的多色AB竹节粗纱,再经环锭纺细纱机,制得红蓝绿AB风格的竹节纱。与传统的直接采用细纱工艺制备的AB竹节纱相比,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纱线具有多重色彩,风格更加粗犷。
在一个更具体的生产AB风格竹节粗纱的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中熟条A定量为12.0g/5m,其为采用经染色制得的黑色棉纤维经混棉、清花、梳棉和并条工序获得。本实施例中熟条B定量为12.0g/5m,其为采用本白棉花经混棉、清花、梳棉和并条工序获得。经生产获得黑白AB风格的粗纱,粗纱定量为6.3g/10m,粗纱捻度4.8T/10cm。其中,粗纱工序中,前罗拉和中罗拉之间的牵伸倍数为5.6倍;伺服电机控制后罗拉匀速转动,后罗拉速度是前罗拉速度的13.1%,即前罗拉和后罗拉总牵伸倍数为7.6倍。采用上述粗纱,再经环锭纺细纱机制得AB风格的细纱。与传统的直接采用细纱工艺制备的AB竹节纱相比,本申请中的纱线风格更加柔和细腻。
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技术方案是先采用粗纱工序生产AB风格竹节粗纱,然后再经细纱工序如环锭纺细纱机生产形成AB风格竹节细纱。此生产方法形成的细纱纱线及面料颜色丰富、风格粗犷新颖,而且粗纱工序中的熟条A、熟条B和粗纱C的含量可以实现任意调整,克服现有技术中不能随意调整,色彩单一的缺陷,满足不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所以,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6)

1.一种生产AB风格竹节粗纱的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沿着纱线的加工方向,所述粗纱纺纱装置依次包括第一导条滚筒(1)、挂纱杆(2)、第二导条滚筒(3)、后罗拉(5)、中罗拉(8)、前罗拉(10)和粗纱锭子(13);后罗拉(5)附近设有与其相匹配的后皮辊(6);中罗拉(8)附近设有与其相匹配的中皮辊(9);前罗拉(10)附近设有与其相匹配的前皮辊(11);后罗拉(5)的上游设有后喇叭口(4),中罗拉(8)的上游设有中喇叭口(7);
所述纺纱装置还包括主电机及伺服电机(M),其中,前罗拉(10)和中罗拉(8)与主电机传动连接;后罗拉(5)与伺服电机(M)传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喇叭口(4)和中喇叭口(7)为均为三孔喇叭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喇叭口(4)和中喇叭口(7)均形成有并排的三个导纱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后喇叭口(4)包括左中右三个孔,其中,左孔的中心与中孔中心的距离为6.0~15.0mm,右孔的中心与中孔的中心的距离为4.0~12.0mm。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中喇叭口(7)包括左中右三个孔,其中,左孔的中心与中孔中心的距离为6.0~15.0mm,右孔的中心与中孔的中心的距离为4.0~12.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装置还包括筒管(14),所述筒管(14)设置在所述粗纱锭子(13)的下游。
CN201922453299.7U 2019-12-26 2019-12-26 一种生产ab风格竹节粗纱的生产装置 Active CN2118722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53299.7U CN211872201U (zh) 2019-12-26 2019-12-26 一种生产ab风格竹节粗纱的生产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53299.7U CN211872201U (zh) 2019-12-26 2019-12-26 一种生产ab风格竹节粗纱的生产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872201U true CN211872201U (zh) 2020-11-06

Family

ID=732626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453299.7U Active CN211872201U (zh) 2019-12-26 2019-12-26 一种生产ab风格竹节粗纱的生产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8722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11807B (zh) 一种生产段彩粗纱的方法
CN105624872B (zh) 一种段彩纱纺纱装置和纺纱方法
CN106801283B (zh) 一种两次假捻空心锭花式纱生产装置及生产方法
CN201670906U (zh) 一种生产双色纱的粗纱机
CN204138845U (zh) 一种新型色纺纱的纺纱装置
CN106544768A (zh) 一种牦牛绒/竹纤维混纺纱线的生产方法
CN104153058A (zh) 一种新型色纺纱的生产方法
CN102505236A (zh) 一种混纺断彩纱线制造方法
CN108588931A (zh) 在线改变混纺比及纱线细度的长丝短纤复合纱生产方法
CN108004634B (zh) 一种聚乳酸彩色长竹节纱及其加工用并条装置和加工方法
CN211471705U (zh) 一种复合结构包芯纱线的生产装置
CN110079909A (zh) 双丝包芯包缠纱的生产方法
CN104372482B (zh) 一种新式溢彩竹节纱的加工方法
CN112626661B (zh) 一种抗倒伏纱线及其生产方法和由其形成的面料
CN109137197A (zh) 一种半精纺羊毛包芯竹节纱线的制备方法
CN102234854A (zh) 一种生产双色纱的粗纱机及其生产方法
CN211872201U (zh) 一种生产ab风格竹节粗纱的生产装置
CN117144524A (zh) 一种间隔长度可调控的双组份混纺纱的纺制方法
CN105887261B (zh) 一种色纺花式粗纱的赛洛式生产方法
CN103726158B (zh) 一种彩色竹节纱及其生产方法
CN103388208A (zh) 纯棉竹节弹力针织纱及其制作工艺
CN105525403B (zh) 纺制粘胶紧密赛络纺纱线生产方法
CN204185647U (zh) 一种四罗拉牵伸赛洛菲尔包芯纱生产装置
CN111020785A (zh) 一种ab风格竹节粗纱、细纱、面料及其生产方法
CN106835410B (zh) 一种羊绒/牦牛绒段彩竹节纱生产装置及生产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