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69578U - 电动平衡独轮车 - Google Patents

电动平衡独轮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869578U
CN211869578U CN201922494239.XU CN201922494239U CN211869578U CN 211869578 U CN211869578 U CN 211869578U CN 201922494239 U CN201922494239 U CN 201922494239U CN 211869578 U CN211869578 U CN 2118695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de rail
slide
electrodynamic balance
buffer structure
unicy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49423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一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Lexing Worl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Lexing Worl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Lexing Worl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Lexing Worl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49423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8695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8695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8695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动平衡独轮车,包括移动机构和承载机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动平衡独轮车通过在轮轴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滑轨,该第一滑轨滑接有相互配合的第二滑轨,第二滑轨与载荷组件固定连接,其中,在第一滑轨中固定安装有具有弹性恢复力的缓冲结构,缓冲结构向上延伸出第一滑轨并与载荷组件固定连接,并在所述载荷组件驱使所述第二滑轨向下滑动时发生弹性形变,由于该缓冲结构存在弹性恢复力,载荷组件向下移动时具有缓冲效果,实现了电动平衡独轮车的减震。

Description

电动平衡独轮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独轮车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电动平衡独轮车。
背景技术
电动平衡独轮车是一种依靠电力驱动及自我平衡能力控制的代步工具。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交通拥堵在很多大中城市也成了普遍现象,电动平衡独轮车,让人们享受穿梭于闹市的轻松与快乐以及上下班的快捷。
现有的电动平衡独轮车,行驶模块和载荷模块为一体设计,通常不具有减震结构,影响用户的骑行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平衡独轮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少减震结构从而影响用户的骑行体验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动平衡独轮车,包括:
移动机构,包括与地面接触的行驶轮、轮轴以及驱动件,所述轮轴穿设于所述行驶轮的几何中心位置处并与所述行驶轮转动连接,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行驶轮绕所述轮轴转动;
承载机构,设有两个,并分别连接于所述轮轴的两端,所述承载机构包括升降组件、载荷组件、缓冲结构以及踩踏结构,所述升降组件包括与所述轮轴一端固定连接的第一滑轨以及与所述第一滑轨滑动连接的第二滑轨,所述第一滑轨及所述第二滑轨均上下延伸设置,所述载荷组件与所述第二滑轨固定连接,所述载荷组件在负载时能够驱使第二滑轨沿所述第一滑轨向下滑动,所述缓冲结构具有弹性恢复力并上下延伸安装于所述第一滑轨中,所述缓冲结构向上延伸出所述第一滑轨并与所述第二滑轨对接,所述缓冲结构还并与所述载荷组件固定连接,并在所述载荷组件驱使所述第二滑轨向下滑动时发生弹性形变,所述踩踏结构连接于所述第二滑轨。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结构具有一运动轴线,所述缓冲结构能够沿所述运动轴线上下移动,所述行驶轮具有一转动轴线,所述运动轴线与所述转动轴线相交。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滑轨开设有上下延伸设置的通孔,所述第二滑轨开设有上下延伸设置的容置腔,所述缓冲结构固定安装于所述通孔内并上下延伸设于所述容置腔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滑轨开设有上下延伸设置的容置腔,所述第二滑轨开设有上下延伸设置的通孔,所述缓冲结构固定安装于所述通孔内并上下延伸设于所述容置腔内。
进一步地,所述行驶轮具有一中心轴线,所述缓冲结构的上端与地面形成的高度大于所述转动轴线的高度,所述缓冲结构的下端与地面形成的高度小于所述转动轴线与所述地面形成的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滑轨包括滑接块、连接于所述滑接块前侧面并上下延伸设置的前滑轨条以及连接于所述滑接块后侧面并上下延伸设置的后滑轨条,所述第二滑轨开设有与所述前滑轨条滑动连接的前滑槽以及与所述后滑轨条滑动连接的后滑槽。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组件还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前滑槽槽底上的前导滑件以及固定连接于所述后滑槽槽底上的后导滑件,所述前导滑件滑接配合于所述前滑轨条,所述后导滑件滑接配合于所述后滑轨条。
进一步地,所述载荷组件包括抓持件,所述抓持件包括支撑部和抓持部,所述支撑部与两所述第二滑轨连接,所述抓持部设于所述支撑部顶侧并与所述支撑部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部的侧向结构呈V型,所述抓持部前后方向延伸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踩踏结构与所述第二滑轨铰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动平衡独轮车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电动平衡独轮车通过在轮轴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滑轨,该第一滑轨滑接有相互配合的第二滑轨,第二滑轨与载荷组件固定连接,其中,在第一滑轨中固定安装有具有弹性恢复力的缓冲结构,缓冲结构向上延伸出第一滑轨并与载荷组件固定连接,并在所述载荷组件驱使所述第二滑轨向下滑动时发生弹性形变,由于该缓冲结构存在弹性恢复力,载荷组件向下移动时具有缓冲效果,实现了电动平衡独轮车的减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动平衡独轮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动平衡独轮车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动平衡独轮车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动平衡独轮车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载荷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Figure BDA0002347993420000031
Figure BDA000234799342000004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动平衡独轮车进行说明。该电动平衡独轮车为IPS独轮车,(IPS独轮车是一种电力驱动、具有自我平衡能力的交通工具)并且包括移动机构100和承载机构200。
其中,移动机构100包括与地面接触的行驶轮110、轮轴120以及驱动件,轮轴120穿设于行驶轮110的几何中心位置处并与行驶轮110转动连接,驱动件驱动行驶轮110绕轮轴120转动。
承载机构200设有两个,并分别连接于轮轴120的两端,承载机构200包括升降组件210、载荷组件、缓冲结构230以及踩踏结构240,升降组件210包括与轮轴120一端固定连接的第一滑轨211以及与第一滑轨211滑动连接的第二滑轨212,第一滑轨211及第二滑轨212件均上下延伸设置,载荷组件与第二滑轨212固定连接,载荷组件在负载时能够驱使第二滑轨212沿第一滑轨211向下滑动,具体地,负载指的是当人站立在踩踏结构240上时对载荷组件施加的压力,第一滑轨211与第二滑轨212之间的滑动为滑动摩擦。
缓冲结构230具有弹性恢复力并上下延伸安装于第一滑轨211中,缓冲结构230向上延伸出第一滑轨211并与第二滑轨212对接,该缓冲结构230还与载荷组件固定连接,并在载荷组件驱使第二滑轨212向下滑动时发生弹性形变,踩踏结构240连接于第二滑轨212。
缓冲结构230的工作原理为:当骑行者踏上踩踏结构240时,与踩踏结构240相连接的第二滑轨212会沿着第一滑轨211向下滑动,并且与第二滑轨212连接的载荷组件会对位于第一滑轨211内的缓冲结构230施加向下的压力,缓冲结构230在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会对第二滑轨212起到缓冲作用,即实现电动平衡独轮车的减震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动平衡独轮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电动平衡独轮车通过在轮轴120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滑轨211,该第一滑轨211滑接有相互配合的第二滑轨212,第二滑轨212与载荷组件固定连接,其中,在第一滑轨211中固定安装有具有弹性恢复力的缓冲结构230,缓冲结构230向上延伸出第一滑轨211并与载荷组件固定连接,并在载荷组件驱使第二滑轨212向下滑动时发生弹性形变,由于该缓冲结构230存在弹性恢复力,载荷组件向下移动时具有缓冲效果,实现了电动平衡独轮车的减震。
请参阅图2,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动平衡独轮车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缓冲结构230具有一运动轴线,缓冲结构230能够沿该运动轴线上下移动,行驶轮110具有一转动轴线,该运动轴线与该转动轴线相交,保证了缓冲结构230能够稳定的实现减震功能。
请参阅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动平衡独轮车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滑轨211开设有上下延伸设置的通孔2110,第二滑轨212开设有上下延伸设置的容置腔2120,缓冲结构230固定安装于通孔2110内并上下延伸设于容置腔2120内。将缓冲结构230设于第二滑轨212中的容置腔2120内,并且缓冲结构230还安装于第一滑轨211的通孔2110中,缓冲结构230可以安装于第一滑轨211与第二滑轨212之间,在电动平衡独轮车的两侧不用再单独设置缓冲结构230,减小了车体的体积。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动平衡独轮车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二滑轨212开设有上下延伸设置的通孔2110,缓冲结构230固定安装于通孔2110内并上下延伸设于容置腔2120内。将缓冲结构230设于第一滑轨211中的容置腔2120内,并且缓冲结构230还安装于第二滑轨212的通孔2110中,缓冲结构230可以安装于第一滑轨211与第二滑轨212之间,在电动平衡独轮车的两侧不用再单独设置缓冲结构230,减小了车体的体积。
请参阅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动平衡独轮车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缓冲结构230的上端与地面形成的高度大于转动轴线的高度,缓冲结构230的下端与地面形成的高度小于中心轴线与地面形成的高度。
请参阅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动平衡独轮车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滑轨211包括滑接块2111、连接于滑接块2111前侧面并上下延伸设置的前滑轨条2112以及连接于滑接块2111后侧面并上下延伸设置的后滑轨条2113,第二滑轨212开设有与前滑轨条2112滑动连接的前滑槽2121以及与后滑轨条2113滑动连接的后滑槽2122。通过在第一滑轨211上设置前滑轨条2112和后滑轨条2113,并且在第二滑轨212上开设与前滑轨条2112滑动配合的前滑槽2121和与后滑轨条2113滑动配合的后滑槽2122,使得第一滑轨211与第二滑轨212之间的摩擦配合方式为滑动摩擦,相较于滚动摩擦的配合,避免了第一滑轨211与第二滑轨212在受到载荷冲击时结构容易受到损坏的情况发生,第一滑轨211与第二滑轨212之间的滑接更加稳定。
请参阅图3及图4,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动平衡独轮车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升降组件210还包括固定连接于前滑槽2121槽底上的前导滑件213以及固定连接于后滑槽2122槽底上的后导滑件214,前导滑件213滑接配合于前滑轨条2112,后导滑件214滑接配合于后滑轨条2113,前导滑件213和后导滑件214的弹性形变度均小于第一滑轨211的弹性形变度,且还均小于第二滑轨212的弹性形变度。在第二滑轨212中增加前导滑件213和后导滑件214,并且该前导滑件213与前滑轨条2112滑动配合,后导滑件214与后滑轨条2113滑动配合,使得第一滑轨211与第二滑轨212之间的滑接配合具有更大的接触面积,滑轨导向结构在受到较强的冲击载荷或处于恶劣条件下时不容易损坏,提高了滑轨的耐用度。
请参阅图2及图5,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动平衡独轮车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载荷组件包括抓持件220,抓持件220包括支撑部221和抓持部222,支撑部221与两第二滑轨212连接,抓持部222设于支撑部221顶侧并与支撑部221固定连接。抓持件220所起到的作用为:一方面,骑行者在骑行过程中,遇到行驶轮110行驶不平稳的情况时可以通过用手抓持该抓持件220以保持平稳骑行,另一方面,骑行结束后,骑行者可以通过抓住该抓持件220以对该电动平衡独轮车进行移动并且将该电动平衡独轮车收纳到存放位置,极大提高了便捷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动平衡独轮车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地,支撑部221的侧向结构呈V型,抓持部222呈前后方向延伸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动平衡独轮车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地,缓冲结构230为气弹簧或金属压缩弹簧。结构简单、可靠。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动平衡独轮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移动机构,包括与地面接触的行驶轮、轮轴以及驱动件,所述轮轴穿设于所述行驶轮的几何中心位置处并与所述行驶轮转动连接,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行驶轮绕所述轮轴转动;
承载机构,设有两个,并分别连接于所述轮轴的两端,所述承载机构包括升降组件、载荷组件、缓冲结构以及踩踏结构,所述升降组件包括与所述轮轴一端固定连接的第一滑轨以及与所述第一滑轨滑动连接的第二滑轨,所述第一滑轨及所述第二滑轨均上下延伸设置,所述载荷组件与所述第二滑轨固定连接,所述载荷组件在负载时能够驱使所述第二滑轨沿所述第一滑轨向下滑动,所述缓冲结构具有弹性恢复力并上下延伸安装于所述第一滑轨中,所述缓冲结构向上延伸出所述第一滑轨并与所述第二滑轨对接,所述缓冲结构还与所述载荷组件固定连接,并在所述载荷组件驱使所述第二滑轨向下滑动发生弹性形变,所述踩踏结构连接于所述第二滑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平衡独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结构具有一运动轴线,所述缓冲结构能够沿所述运动轴线上下移动,所述行驶轮具有一转动轴线,所述运动轴线与所述转动轴线相交。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平衡独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轨开设有上下延伸设置的通孔,所述第二滑轨开设有上下延伸设置的容置腔,所述缓冲结构固定安装于所述通孔内并上下延伸设于所述容置腔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平衡独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轨开设有上下延伸设置的容置腔,所述第二滑轨开设有上下延伸设置的通孔,所述缓冲结构固定安装于所述通孔内构上下延伸设于所述容置腔内。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平衡独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结构的上端与地面形成的高度大于所述转动轴线的高度,所述缓冲结构的下端与地面形成的高度小于所述转动轴线与所述地面形成的高度。
6.如权利要求3或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平衡独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轨包括滑接块、连接于所述滑接块前侧面并上下延伸设置的前滑轨条以及连接于所述滑接块后侧面并上下延伸设置的后滑轨条,所述第二滑轨开设有与所述前滑轨条滑动连接的前滑槽以及与所述后滑轨条滑动连接的后滑槽。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平衡独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还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前滑槽槽底上的前导滑件以及固定连接于所述后滑槽槽底上的后导滑件,所述前导滑件滑接配合于所述前滑轨条,所述后导滑件滑接配合于所述后滑轨条。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平衡独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荷组件包括抓持件,所述抓持件包括支撑部和抓持部,所述支撑部与两所述第二滑轨连接,所述抓持部设于所述支撑部顶侧并与所述支撑部固定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动平衡独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的侧向结构呈V型,所述抓持部呈前后方向延伸设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动平衡独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踩踏结构与所述第二滑轨铰接。
CN201922494239.XU 2019-12-30 2019-12-30 电动平衡独轮车 Active CN2118695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94239.XU CN211869578U (zh) 2019-12-30 2019-12-30 电动平衡独轮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94239.XU CN211869578U (zh) 2019-12-30 2019-12-30 电动平衡独轮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869578U true CN211869578U (zh) 2020-11-06

Family

ID=732601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494239.XU Active CN211869578U (zh) 2019-12-30 2019-12-30 电动平衡独轮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8695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235834U (zh) 一种能适应不同钢卷的运输辅助装置
CN211869578U (zh) 电动平衡独轮车
CN111546832A (zh) 一种箱包用减震滚轮
CN208216479U (zh) 电动汽车电池托盘
CN111532347A (zh) 防爆无人搬运车
CN201792762U (zh) 汽车座椅长滑轨系统
CN212482377U (zh) 一种便于移动的农村道路平整度检测装置
CN214728000U (zh) 一种房车独立悬架
CN212473728U (zh) 一种具有驻车功能的轮式机器人
CN211222945U (zh) 一种汽车独立悬挂式减震器
CN212098321U (zh) 一种万向平稳滚动机构
CN210191071U (zh) 移动底盘和机器人
CN209956166U (zh) 一种用于自行三轮车的减震装置
CN215244217U (zh) 一种自适应调节平衡悬挂装置
CN215475231U (zh) 一种汽车转向节的运输设备
CN211685444U (zh) 自平衡独轮车
CN214138785U (zh) 一种减震助动自行车
CN219215258U (zh) 一种独轮车
CN220426797U (zh) 轮毂铸件接料机构
CN217532451U (zh) 一种移动机器人悬挂减震底盘
CN220181015U (zh) 一种便携手提式电动自行车
CN219837790U (zh) 一种巡检机器人的驱动减震装置
CN213292257U (zh) 轮式机器人的驻车机构
CN213942089U (zh) 一种过山车滑轮
KR100739519B1 (ko) 레일 주행용 차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