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46097U - 物流机器人 - Google Patents

物流机器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846097U
CN211846097U CN202020127515.9U CN202020127515U CN211846097U CN 211846097 U CN211846097 U CN 211846097U CN 202020127515 U CN202020127515 U CN 202020127515U CN 211846097 U CN211846097 U CN 2118460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rier
buckle
robot
longitudinal roller
logistics rob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2751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ebot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Zhixing Muy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Zhixing Muyu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Zhixing Muy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12751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8460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8460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8460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arehouses Or Storag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物流机器人,所述物流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本体,所述机器人本体具有容纳仓;载具,所述载具以与所述机器人本体凹凸配合的方式被锁止在所述容纳仓内,所述凹凸配合被驱动卡合和脱离。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物流机器人能够对载具进行定位和锁定,且具结构简单、可靠性好等优点。

Description

物流机器人
技术领域
实用新型涉及物流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物流机器人。
背景技术
近年来物流快速发展,物流机器人广泛应用于快递货运以及生产物流端,常用于物流的机器人,运输效率较高,物流机器人作为智慧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顺应了新时代的发展需求,成为物流行业在解决高度依赖人工、业务高峰期分拣能力有限等瓶颈问题的突破口。
物流机器人是一种高性能的移动运输职能设备,主要用于货运的搬运和移动。目前广泛应用在工厂内部工序间的搬运环节、制造系统和物流系统连续的运转以及国际化大型港口的集装箱自动搬运等。利用物流机器人进行运输货物可以大幅降低人员的工作时长,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相关技术中的物流机器人,通常包括机器人本体和载具,物品放入载具后,将载具放入机器人本体内,由机器人本体固定载具及其内部的物品。往往需要比较复杂的锁定机构,且容易发生松动,导致载具与机器人本体固定不牢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物流机器人,该物流机器人能够对载具进行定位和锁定,且具结构简单、可靠性好等优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物流机器人,所述物流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本体,所述机器人本体具有容纳仓;载具,所述载具以与所述机器人本体凹凸配合的方式被锁止在所述容纳仓内,所述凹凸配合被驱动卡合和脱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物流机器人,凹凸配合被驱动卡合时,载具被锁止在机器人本体的容纳仓内,凹凸配合被驱动脱离时,载具可进出机器人本体1的容纳仓。由此,能够对载具进行定位和锁定,且具结构简单、可靠性好等特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机器人本体设有驱动装置和卡扣,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卡扣在锁止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转动;所述载具构造有卡槽,所述卡扣位于所述锁止位置时卡合于所述卡槽以将所述载具锁止在所述容纳仓内,所述卡扣位于所述解锁位置时脱离所述卡槽以允许所述载具移出所述容纳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的物流机器人,所述卡扣的转动轴线与所述卡扣的中心轴线错开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载具以与所述容纳仓的内壁面滚动接触配合的方式,进出所述容纳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容纳仓内设有纵向滚轮,所述载具与所述纵向滚轮配合以可移动的方式进出所述容纳仓,所述载具构造有限位槽,所述载具位于所述容纳仓内时所述纵向滚轮伸入所述限位槽。
可选地,所述载具的底面设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支撑台,所述载具通过所述第一支撑台与所述纵向滚轮配合以沿所述第一方向进出所述容纳仓,所述限位槽形成于所述第一支撑台。
更可选地,所述容纳仓的底壁设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支撑台,所述纵向滚轮设于所述第二支撑台,所述纵向滚轮的转动轴线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第一支撑台设有轴承,所述第一支撑台的下表面设有凹槽,所述轴承设于所述凹槽内,所述轴承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配合于所述容纳仓的侧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容纳仓的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对的两侧壁的外端分别构造有倾斜部,所述两侧壁的倾斜部之间的距离沿所述第一方向向外逐渐增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的物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动力装置,所述容纳腔内设有横向滚轮,所述载具通过与所述横向滚轮配合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可移动,所述动力装置与所述载具传动连接以为所述载具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移动提供动力。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物流机器人保证了具有较好的工作稳定性。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物流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物流机器人的载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物流机器人的机器人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物流机器人100、
机器人本体1、容纳仓101、第二支撑台11、纵向滚轮112、横向滚轮113、
侧壁12、倾斜部121、驱动装置13、卡扣14、
载具2、
第一支撑台21、轴承211、卡槽212、限位槽213、凹槽214。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物流机器人100。
如图1-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物流机器人100包括机器人本体1和载具2。
机器人本体1具有容纳仓101,载具2以与机器人本体1凹凸配合的方式被锁止在容纳仓101内,凹凸配合被驱动卡合和脱离。换言之,凹凸配合被驱动卡合时,载具2被锁止在机器人本体1的容纳仓101内,凹凸配合被驱动脱离时,载具2可进出机器人本体1的容纳仓101。由此,能够对载具2进行定位和锁定,且具结构简单、可靠性好等特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机器人本体1设有驱动装置13和卡扣14,驱动装置13驱动卡扣14在锁止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转动。载具2构造有卡槽212,卡扣14位于锁止位置时卡合于卡槽212以将载具2锁止在容纳仓101内,卡扣14位于解锁位置时脱离卡槽212以允许载具2移出容纳仓101。
举例而言,机器人本体1可成大体矩形,容纳仓101形成于机器人本体1内,容纳仓101的前表面敞开,载具2由容纳仓101的敞开的前表面进出机器人本体1。载具2在进入容纳仓101预定位置时,驱动装置13驱动卡扣14转动至锁止位置,而使卡扣14与载具2底部设置的卡槽212配合,从而使载具2与机器人本体1位置固定,防止载具2脱出机器人本体1。当需要取出载具2时,驱动装置13驱动卡扣14转动至解锁位置,卡扣14与卡槽212脱离,从而取出载具2.
其中,载具2设置的卡槽212可以为矩形凹槽,卡扣14由驱动装置13控制在锁止与解锁位置之间转动,使卡扣14可以顺畅地伸入和离开卡槽212,驱动装置13可以为驱动电机。当驱动装置13驱动卡扣14伸入载具2设置的卡槽212时,对载具2起到了定位作用,进而将载具2保持在机器人本体1的容纳仓101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物流机器人100,通过在机器人本体1上设置驱动装置13和卡扣14,卡扣14由驱动装置13驱动转动,且在载具2上构造有卡槽212,这样当载具2进入容纳仓101内预定位置时,驱动装置13驱动卡扣14伸入载具2设置的卡槽212内,能够在多方向上对载具2进行定位。例如,卡扣14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与卡槽21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位置约束,卡扣14的侧表面与卡槽212的侧表面位置约束,卡扣14与卡槽212在上下和前后方向都分别限制载具2移动,又由于卡扣14和卡槽212,分别左右对称放置,左边的卡扣14的左侧面与左边的卡槽212的右侧面配合,限制载具2向左移动,右边的卡扣14的右侧面与右边的卡槽212的左侧面配合,限制载具2向右运动,由此可以在上下,前后,左右三个方向都具有约束。从而将载具2完全固定于容纳仓101内。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地是,也可以将驱动装置13和卡扣14设置在载具2上,而将卡槽212设置在机器人本体1上,同样可以实现以凹凸配合的方式对容纳仓101内的载具2进行锁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卡扣14的转动轴线与卡扣14的中心轴线错开。例如,卡扣14可以为凸轮卡扣,卡扣14在驱动装置13驱动下旋转,由于卡扣14的转动轴线与中心轴线错开设置,卡扣14的运动规律取决于卡扣14的轮廓线的形状,长半径位置沿轴线回转或摆动,可以根据不同运动轨迹的需求,可以设计不同形状的卡扣14。如此,既可以便于卡扣14顺畅地旋出卡槽212,又可以在卡扣14旋入卡扣14时提高定位的可靠性,本实例中的卡扣14固定方式构件少,行程小,效率高,仅用一种机构就实现了三个方向的完全锁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示例中,载具2以与容纳仓101的内壁面滚动接触配合的方式,进出容纳仓101。由此,载具2以与容纳仓101的内壁面滚动接触配合,从而实现载具2相对于容纳仓101的进出。由此,不仅能够避免载具2在移动过程中发生偏移,而且滚动接触配合的方式,其阻力和噪音更小,操作更加省力。
可选地,容纳仓101内设有纵向滚轮112。载具2通过与纵向滚轮112配合以可移动的方式进出容纳仓101,载具2构造有限位槽213,载具2位于容纳仓101内时纵向滚轮112伸入限位槽213。
举例而言,机器人本体1可成大体矩形,容纳仓101形成于机器人本体1内,容纳仓101的前表面敞开,载具2由容纳仓101的敞开的前表面进出机器人本体1。载具2在进出容纳仓101时,通过与纵向滚轮112配合,从而使载具2与机器人本体1之间形成滚动摩擦,且载具2装入容纳仓101内到位后,纵向滚轮112伸入限位槽213内,以对载具2起到一定的定位作用,进而将载具2保持在机器人本体1的容纳仓101内。
载具2在进出容纳仓101时,通过与纵向滚轮112配合,从而使载具2与机器人本体1之间形成滚动摩擦,且载具2装入容纳仓101内到位后,纵向滚轮112伸入限位槽213内,以对载具2起到一定的定位作用,进而将载具2保持在机器人本体1的容纳仓101内。容纳仓101内设置纵向滚轮112,可以利用纵向滚轮112对载具2进行导向,载具2通过容纳仓101内的纵向滚轮112带动,平稳移动进出容纳仓101,避免了载具2在移动过程中发生偏移。这样,在推拉载具2的过程中,载具2与纵向滚轮112配合,从而利用滚动摩擦移动载具2,相比滑动摩擦,阻力更小,载具2的移动更加顺畅,且操作更加省力,并减小载具2和容纳仓101内壁的磨损,降低了工作产生的噪声。
并且,进一步在载具2上设置限位槽213,这样载具2装入容纳仓101到位后,纵向滚轮112伸入限位槽213内,纵向滚轮112与限位槽213配合,能够对载具2起到定位作用,避免载具2轻易脱出容纳仓101,提高了物流机器人100了运输物品的可靠性。
此外,载具2的导向和定位,由纵向滚轮112来实现,换言之,纵向滚轮112集成导向功能和定位功能,如此,有效简化了物流机器人100的结构。能够对载具2进行导向和定位,且具有操作省力、结构简单等优点。
可选地,如图2所示,载具2的底面设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支撑台21,载具2通过第一支撑台21与纵向滚轮112配合以沿第一方向进出容纳仓101,其中,第一方向可以为附图中示意的前后方向。第一支撑台21的下表面可以是一个平滑的平面,第一支撑台21可以为两个,两个第一支撑台21分别设置在载具2的地面的左侧沿和右侧沿,两个第一支撑台21与纵向滚轮112配合,可以将载具2移动以进出容纳仓101。限位槽213形成于第一支撑台21,限位槽213的开口向下设置。第一支撑台21构造的限位槽213通过纵向滚轮112时,纵向滚轮112伸入限位槽213中,实现第一方向的定位。由此,通过设置第一支撑台21,可以在移动载具2,利用第一支撑台21支撑于纵向滚轮112,不仅进一步提高移动的顺畅性,而且避免了载具2在移动过程中与其它结构发生干涉。
其中,如图2和图3所示,卡槽212可以设置在第一支撑台21的侧壁,例如,位于左侧的第一支撑台21的左侧面设有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卡槽212,位于右侧的第一支撑台21的右侧面设有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卡槽212。相应地,设置对应数量的驱动装置13和卡扣14,以与多个卡槽212一一对应。
更可选地,如图3所示,容纳仓101的底壁设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支撑台11,当载具2进出容纳仓101时,第二支撑台11位于载具2上的第一支撑台21下方,相应地,第二支撑台11可以设置为与第一支撑台21位置对应的两个,纵向滚轮112设置于第二支撑台11,纵向滚轮112的转动轴线方向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如附图中的左右方向)延伸,也就是说,纵向滚轮112可以沿第一方向(前后方向)滚动,且其滚动轴向沿第二方向(左右方向)延伸。通过设置第二支撑台11,既可以便于纵向滚轮112安装位置的选择,又可以进一步支撑载具2,使载具2离开容纳仓101的底壁,从而进一步避免干涉,且载具2在纵向滚轮112作用下,沿第一方向准确进出容纳仓101。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地是,第一支撑台21和纵向滚轮112也可以位置互换,即将纵向滚轮112设置在载具2的底部,而将第一支撑台21设置在容纳仓101内,纵向滚轮112沿作为滑轨的第一支撑台21滚动,由此,也可以使载具2与容纳仓101的内壁面滚动配合,换言之,任何使载具2与容纳仓101的内壁面滚动配合以实现对载具2导向的结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示例中,如图2所示,限位槽213形成于第一支撑台21的底面,限位槽213的宽度向远离载具2的方向逐渐增大,即由下至上逐渐减小,形成截面类似下宽上窄的梯形或三角形,其中,限位槽213的宽度方向为第一方向(前后方向)。例如,限位槽213可以为V型槽。在纵向滚轮112带动第一支撑台21移动的过程中,限位槽213需准确无误地与纵向滚轮112对接,限位槽213采用下宽上窄的方式,使纵向滚轮112移动过程中更容易进入第一支撑台21上的限位槽213。
具体地,载具2沿第一方向移动的过程中,纵向滚轮112首先与第一支撑台21接触,载具2进一步向后移动时,限位槽213下宽上窄的倾斜面部分与纵向滚轮112接触,这样在重力的作用下,纵向滚轮112会自动滑入限位槽213并自动处于限位槽213中心处,进而纵向滚轮112到达指定位置完成锁定。换言之,限位槽213如此设置,能够实现在第一方向上自动校准,即载具2在移动至邻近预定位置的位置后,会自动滑动至预定位置,实现自动装配到位。
其中,限位槽213的最大宽度可以明显大于纵向滚轮112的直径,限位槽213的侧面形成为倾斜面,使纵向滚轮112进入限位槽213更平顺,防止了纵向滚轮112与限位槽213发生碰撞而损坏,也避免了限位槽213由于开口过小而导致纵向滚轮112无法进入。
可选地,如图2和图3所示,限位槽213可以为多个且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于第一支撑台21,根据承载物品载荷不同,可设置不同数量的限位槽213,同时设置相同数量纵向滚轮112,载具2位于容纳仓101内且到位时,多个纵向滚轮112一一对应地伸入多个限位槽213,由此,载具2移动时,第一支撑台21支撑于多个纵向滚轮112,可以提高载具2移动时的平稳性,且多个纵向滚轮112与多个限位槽213配合,提高了在第一方向上载具2与机器人本体1相对位置的稳定性。此外,载具2的重力平均分布于多个纵向滚轮112,避免了单个纵向滚轮112因受力过大导致损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支撑台21设有轴承211,轴承211在第二方向(即左右方向)上配合于容纳仓101的侧壁12。具体地,两个第一支撑台21上可以分别设置轴承211,轴承211可以邻近第一支撑台21的后端设置,位于左侧的第一支撑台21上的轴承211配合于左侧的侧壁12,位于右侧的第一支撑台21上的轴承211配合于右侧的侧壁12。
当载具2沿第一方向向内进入容纳仓101时,两侧的轴承211与侧壁12接触,两侧的轴承211沿侧壁12所在的第一方向向内移动。两侧轴承211配合两侧壁12由前沿向后进入容纳仓101。侧壁12与轴承211配合能够在第二方向上对载具2进行定位,使得载具2相对容纳仓101在第二方向固定,即避免载具2移动时左右摇摆或错位,设置轴承211减少了与侧壁12的摩擦阻力,从而更容易引导载具2沿侧壁12进入容纳仓101,降低了载具2与侧壁12的磨损,提高了载具2的使用寿命,并减少接触产生的噪声。
可选地,如图2所示,第一支撑台21下面设有凹槽214,轴承211设置于凹槽214内。如此,避免了轴承211向下凸出于第一支撑台21的下表面,防止载具2沿第一方向进出容纳仓101时,轴承211与第二支撑台11发生干涉,进而防止损坏轴承211或第二支撑台11,也保证了载具2顺利进入容纳仓101。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两侧壁12外端(即前端)分别构造有倾斜部121,两个倾斜部121之间的距离沿第一方向向外(即向前)逐渐增大,载具2在第二方向的宽度小于容纳仓101两侧壁12之间的距离,即小于两个倾斜部121之间的最小距离。由此,一方面,由于两个倾斜部121形成的开口相对于两个侧壁12之间的距离更大,因此,载具2更更容易的滑动进入容纳仓101内;另一方面,由于两个倾斜部121相对于前后方向倾斜设置,这样即使载具2推入时在第二方向(即左右方向)上的位置有偏差,通过轴承211与倾斜部121的配合,能够实现在第二方向上自动校准,即载具2在继续向后推入的过程中,能够自动回归至第二方向的中心位置,使载具2顺利进入容纳仓101而不发生磕碰。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物流机器人100还包括动力装置(图中未示出),容纳仓101内设有横向滚轮113,载具2通过与横向滚轮113配合在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可移动,动力装置与载具2传动连接以为载具2在第二方向上的移动提供动力。
具体而言,载具2在容纳仓101内调整好第一方向位置后,还需要调整第二方向位置,才能到达预定位置完成锁定,这样就需要动力装置将其推动至预定位置。因此本实例设置了在第二方向上可移动的横向滚轮113。如图3所示,横向滚轮113设置位置低于纵向滚轮112,当纵向滚轮112进入限位槽213后,第一支撑台21能够压在横向滚轮113上,横向滚轮13在上下方向上受压力,使横向滚轮113滚动过程中能够带动载具2移动,完成运送过程。
当纵向滚轮112未进入限位槽213时,横向滚轮113与载具2没有任何接触,避免了纵向滚轮112与横向滚轮113运送时,与载具2发生干涉,阻碍载具2沿第一方向的运动。载具2沿第二方向运送过程中,横向滚轮113与载具2的第一支撑台21接触。第一支撑台21第二方向的宽度不小于载具2第二方向调节所需距离。载具2在横向滚轮113带动下沿第二方向滚动,相比其他驱动方式阻力更小,运动更顺滑,也减小了载具2和容纳仓101内壁的磨损。同时避免了由于摩擦阻力过大使载具2左右移动中发生偏移。作为动力装置的横向滚轮113设置于容纳仓101内,结构紧凑,不额外占用空间。与纵向滚轮112共同传动,实现了对载具2各个方向的移动的功能。
横向滚轮113与纵向滚轮112的区别在于,横向滚轮113由动力装置驱动,横向滚轮113主动转动带动载具2运动,而纵向滚轮112没有主动驱动的动力,依靠载具2与纵向滚轮112接触而运动。
可选地,横向滚轮113为多个且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每个横向滚轮113的转动轴线沿第一方向延伸。横向滚轮113承受载具2压力和载具2摩擦力,当载具2承载物品过重时,设置多个横向滚轮113可以保证横向滚轮113不发生损坏或失效。根据承受载荷不同设置不同数量的横向滚轮113,首先保证横向滚轮113足够承受压力,其次保证横向滚轮113与载具2之间的摩擦力足够,使横向滚轮能够带动载具2运动。设置多个横向滚轮113可以提高载具2运输过程中的平稳性,降低载具2内物品颠簸以免损坏。
此外横向滚轮113的运动方向沿垂直于横向滚轮113轴线方向的第二方向,移动过程中纵向滚轮112始终位于限位槽213内。横向滚轮213设置在容纳仓101左右两侧,两侧设置数量相同,且同侧多个横向滚轮113轴线相同,横向滚轮113轴线方向相同,保证了载具2在横向滚轮113上受力平衡,且在第二方向起到导向作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物流机器人100,首先限位槽213与纵向滚轮112的配合,完成第一方向固定,之后横向滚轮113与第一支撑台21配合移动到预定位置,最后通过卡扣14与卡槽212的配合完成了载具2与机器人本体1的锁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物流机器人100的其他构成等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具体实施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物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器人本体,所述机器人本体具有容纳仓;
载具,所述载具以与所述机器人本体凹凸配合的方式被锁止在所述容纳仓内,所述凹凸配合被驱动卡合和脱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本体设有驱动装置和卡扣,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卡扣在锁止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转动;
所述载具构造有卡槽,所述卡扣位于所述锁止位置时卡合于所述卡槽以将所述载具锁止在所述容纳仓内,所述卡扣位于所述解锁位置时脱离所述卡槽以允许所述载具移出所述容纳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的转动轴线与所述卡扣的中心轴线错开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载具以与所述容纳仓的内壁面滚动接触配合的方式,进出所述容纳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物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仓内设有纵向滚轮,所述载具与所述纵向滚轮配合以可移动的方式进出所述容纳仓,所述载具构造有限位槽,所述载具位于所述容纳仓内时所述纵向滚轮伸入所述限位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物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载具的底面设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支撑台,所述载具通过所述第一支撑台与所述纵向滚轮配合以沿所述第一方向进出所述容纳仓,所述限位槽形成于所述第一支撑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物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仓的底壁设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支撑台,所述纵向滚轮设于所述第二支撑台,所述纵向滚轮的转动轴线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物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台设有轴承,所述第一支撑台的下表面设有凹槽,所述轴承设于所述凹槽内,所述轴承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配合于所述容纳仓的侧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物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仓的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对的两侧壁的外端分别构造有倾斜部,所述两侧壁的倾斜部之间的距离沿所述第一方向向外逐渐增大。
10.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物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动力装置,所述容纳仓内设有横向滚轮,所述载具通过与所述横向滚轮配合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可移动,所述动力装置与所述载具传动连接以为所述载具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移动提供动力。
CN202020127515.9U 2020-01-20 2020-01-20 物流机器人 Active CN2118460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27515.9U CN211846097U (zh) 2020-01-20 2020-01-20 物流机器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27515.9U CN211846097U (zh) 2020-01-20 2020-01-20 物流机器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846097U true CN211846097U (zh) 2020-11-03

Family

ID=732318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27515.9U Active CN211846097U (zh) 2020-01-20 2020-01-20 物流机器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8460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85360B2 (en) Transport device
JP4389181B2 (ja) 物品処理設備
CN107662800B (zh) 一种智能仓储搬运车及智能仓储系统
US20130134120A1 (en) Hoist apparatus and hoist transporting system
CN101181957A (zh) 物品输送设备
CN213325054U (zh) 一种集仓集配物流仓储运输装置
KR100342266B1 (ko) 물품반송차와그안내설비
CN213621665U (zh) 货架及搬运机器人
US20210053758A1 (en) Stacking storage arrangement
KR20240032070A (ko) 자동화된 보관 시스템
CN211846097U (zh) 物流机器人
KR900000900Y1 (ko) 화물을 싣고 부리는 장치
CN110950020A (zh) 一种翻舟装置
US10745199B2 (en) Material placement device
KR101561226B1 (ko) 이송대차 시스템
JP2007302242A (ja) 台車式搬送装置
KR101320958B1 (ko) 주행방향이 직각으로 전환되는 수동대차
CN211845932U (zh) 物流机器人
CN213168208U (zh) 一种模具转运车
KR101666800B1 (ko) 이송대차 시스템
KR101538807B1 (ko) 다용도 운반 대차
CN215851308U (zh) 无人机存运工具
JP2003267515A (ja) 荷移載装置のワークガイド及び荷移載装置を有するスタッカクレーン
CN219822527U (zh) 仓储系统
JPH09142348A (ja) 搬送用分割パレットおよびこのパレットへの車の移載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112

Address after: 100192 Room 101, building A-1, Northern Territory, Dongsheng Science Park, Zhongguancun, 66 xixiaokou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NINEBOT (BEIJING) TECH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89 No.161, 6 / F, block B, building 1, No.38, Zhongguancun Street,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ZHIXING MUYUAN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