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44628U - 汽车前纵梁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汽车前纵梁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844628U
CN211844628U CN202020325887.2U CN202020325887U CN211844628U CN 211844628 U CN211844628 U CN 211844628U CN 202020325887 U CN202020325887 U CN 202020325887U CN 211844628 U CN211844628 U CN 2118446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ngitudinal beam
front longitudinal
plate
automobile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32588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海
黄洁
陈洋洋
方永利
王立来
石荡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Jinkang Sailisi New Energy Automobile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Jinkang Sailisi New Energy Automobile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Jinkang Sailisi New Energy Automobile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Jinkang Sailisi New Energy Automobile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32588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8446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8446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8446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前纵梁及汽车,包括前纵梁内板和前纵梁外板;所述前纵梁内板和前纵梁外板相互扣合连接形成前纵梁;所述前纵梁设置有具有吸能腔体的定向弯折诱导段;通过前纵梁内板的一体设置及前纵梁的具有腔体结构的定向弯折诱导段的设置,利于提升传力效果,避免失效,利于在受到撞击时的定向折弯以显著提升吸能减振效果,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利于汽车的轻量化,且结构简单紧凑。

Description

汽车前纵梁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前纵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前纵梁及汽车。
背景技术
良好的汽车前车体正碰传力结构一般包括前舱左右上边梁、前纵梁和前副车架三条传力路径,传力占比一般分别为15%、55%和30%,前纵梁作为汽车的主要传力结构,其结构显著的影响车辆碰撞性能。
现有车型中的前纵梁也有一些采取折弯吸能结构,但多采用拼焊钢板工艺,如主要由纵梁前段内板和纵梁中段内板焊接而成形成主传力通道,再通过零件纵梁中段加强板来加强,最后由纵梁外板与零件焊接形成封腔整体。该设置结构复杂、尺寸大、重量重,且制造成本较高;纵梁前段内板与纵梁中段内板连接处及纵梁中段加强板设置处存在焊缝,焊缝一般是缺陷的存在,易增加前纵梁折弯吸能的不稳定性因素,甚至极端情况下焊接处可能发生脆断而使吸能结构失效;且该结构折弯吸能效果较差,无法精确控制折弯方向,无法预估对周围零件的损坏程度;同时,传力效果欠佳;与前围连接处的结构欠佳,易导致失效。
基于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前纵梁及汽车。该汽车前纵梁结构设置简单紧凑,利于提升传力效果,避免失效,利于在受到撞击时的定向折弯以显著提升吸能减振效果,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且利于汽车的轻量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前纵梁及汽车,该前纵梁的结构设置简单紧凑,利于提升传力效果,避免失效,利于在受到撞击时的定向折弯以显著提升吸能减振效果,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且利于汽车的轻量化。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前纵梁,包括前纵梁内板和前纵梁外板;所述前纵梁内板和前纵梁外板相互扣合连接形成前纵梁;所述前纵梁内板的一体设置,利于减少模具数量及焊接工序,利于避免出现因前纵梁内板设置多段结构所可能带来的焊缝缺陷及使得吸能及传力效果变差甚至失效的问题,及利于提升传力效果,降低制造成本;所述前纵梁内板和前纵梁外板相互扣合连接形成前纵梁的同时还可形成沿汽车前后方向也即前纵梁的长度方向的吸能腔体,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所述前纵梁内板和前纵梁外板间的连接及其与汽车相应部件如前围、吸能盒等的连接设置属于现有技术,如焊接,在此不再赘述;此处的内是指由汽车的外部指向内部的方位,外是指由汽车的内部指向外部的方位;所述前纵梁设置有具有吸能腔体的定向弯折诱导段;所述定向弯折诱导段为前纵梁1沿长度方向的中部靠后位置附近的其中一段;所述前纵梁不仅具有在受到撞击力时诱导定向弯折的结构,如对应处的前纵梁设置有引导沿横向(垂直于前纵梁长度方向)扩张弯折的结构(此处的外是指由前纵梁沿横向的中心指向外部的方位),且该定向弯折诱导段还形成有与前纵梁沿汽车前后方向(也即前纵梁长度方向)的腔体不同的吸能腔体,如对应形成具有贯通孔或开口凹槽类腔体的结构,利于使得前纵梁在受到撞击力时能够诱导前纵梁定向弯折的同时利于吸能减振,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且设置简单紧凑,利于汽车的轻量化;所述定向弯折诱导段的吸能腔体可以连通于前纵梁内沿前后方向的腔体,也可以不连通。
进一步,所述定向弯折诱导段由具有吸能腔体的前纵梁外板诱导段和具有弧形诱导结构的前纵梁内板诱导段构成;所述前纵梁外板诱导段为一体成型的前纵梁外板的其中一段,所述前纵梁内板诱导段为一体成型的前纵梁内板的其中一段;所述前纵梁外板诱导段对应靠近前纵梁内板诱导段侧朝向前纵梁内板诱导段凸出设置并形成与弧形诱导结构的适形贴合;所述前纵梁外板诱导段具有如贯通孔或开口凹槽类的吸能腔体并靠近前纵梁内板侧形成朝向前纵梁内板诱导段凸出的弧形结构,且该弧形结构与前纵梁内板诱导段内凹的弧形诱导结构适形贴合设置,利于前纵梁在受到撞击时通过前纵梁外板提供足够的结构强度并通过前纵梁外板诱导段在受到撞击时的吸能及对前纵梁内板诱导段的弯折诱导,及通过前纵梁内板诱导段的内凹弧形诱导结构处的定向弯折以利于吸能减振,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此处的内是指由汽车的外部指向内部的方位,外是指由汽车的内部指向外部的方位。
进一步,所述前纵梁外板诱导段具有槽口向上的凹槽结构或具有上下贯通通孔的类管状结构;优选为具有上下贯通通孔的类管状结构,进一步利于前纵梁在受到撞击力时能够诱导前纵梁定向弯折的同时利于吸能减振;所述凹槽或类管状结构的横截面为类圆形或类椭圆形;优选为长度方向与沿前纵梁长度方向一致的类椭圆形;利于定向弯折诱导的同时,利于吸能及保证前纵梁外板的结构强度,利于结构布局。
进一步,所述前纵梁外板诱导段对应远离前纵梁内板侧的高度小于靠近前纵梁内板侧的高度;进一步利于吸能减振;所述前纵梁外板诱导段对应远离前纵梁内板侧的厚度大于或等于靠近前纵梁内板侧的厚度;可以理解为当吸能腔体为类管状结构时,对应的类管状结构的靠近前纵梁内板侧的厚度小于或等于远离前纵梁内板侧的厚度,而当吸能腔体为凹槽结构时,对应的凹槽结构的靠近前纵梁内板侧的槽壁厚度小于或等于远离前纵梁内板侧的槽壁厚度;利于在保证定向弯折诱导段结构强度的基础上,利于定向弯折诱导,更利于精准弯折导向。
进一步,所述前纵梁内板对应弧形诱导结构的靠近前纵梁外板侧设置有内板加强板;所述弧形诱导结构位于前纵梁内板诱导段上侧的翻边处;即所述内板加强板位于前纵梁内板诱导段与前纵梁外板诱导段的朝向前纵梁内板侧设置的凸出弧形结构间,进一步利于确保前纵梁定向折弯的精确度,利于在折弯过程中前纵梁内板和内板加强板的同时变形,利于显著增加吸能效果。
进一步,所述前纵梁外板的靠后段底部设置有外板加强板;优选所述外板加强板由前纵梁外板对应的定向弯折诱导段的前端一直延伸设置至前纵梁外板的后端;利于增强前纵梁后段的刚强度,保证该处在碰撞折弯时能保持稳定,以确保前纵梁定向折弯;所述外板加强板为沿(汽车)前后方向设置的条状加强板;结构设置简单,利于前纵梁紧凑布局的基础上,增强前纵梁后段的刚强度以保证该处在碰撞折弯时能保持稳定;此处的前后是指汽车的前后方位(下同,将不再赘述)。
进一步,所述定向弯折诱导段设置于前纵梁沿长度方向的中部靠后位置附近;利于前纵梁在受到碰撞时的结构稳固性及吸能减振作用的同时有效发挥。
进一步,所述前纵梁由前到后的横截面尺寸逐渐增加设置;利于增加前纵梁在受到撞击时的支撑强度及逐级的吸能减振;所述前纵梁内板和前纵梁外板的板壁厚度由前到后具有逐渐增加趋势;进一步利于增加前纵梁在受到撞击时的支撑强度及逐级的吸能减振;此处的由前到后同汽车的由前到后方向,也是指沿前纵梁的长度方向的前纵梁与吸能盒的连接端指向与前围的连接端的方向。
进一步,所述前纵梁的后端底部设置有纵梁加强板;所述纵梁加强板对应前纵梁内板内侧与前围间和/或前纵梁外板外侧与前围间为类三角结构;所述纵梁加强板优选一体的设置于前纵梁内板和前纵梁外板底部并对应向内(朝向汽车中心侧)和向外(远离汽车中心侧)延伸设置,使得前纵梁内板内侧和前围间及前纵梁外板外侧与前围间均形成稳固的类三角结构,一方面加强了前纵梁后段的刚强度,以利于前纵梁定向折弯,另一方面能够有效的将前纵梁的受力传递到车身相应部位,增强传力效果,提升结构的碰撞性能。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所述汽车设置有一对如上所述的汽车前纵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前纵梁及汽车,通过前纵梁内板的一体设置及前纵梁的具有腔体结构的定向弯折诱导段的设置,利于提升传力效果,避免失效,利于在受到撞击时的定向折弯以显著提升吸能减振效果,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利于汽车的轻量化,且结构简单紧凑。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汽车前纵梁,包括前纵梁内板2和前纵梁外板3;所述前纵梁内板2和前纵梁外板3相互扣合连接形成前纵梁1;所述前纵梁内板2的一体设置,利于减少模具数量及焊接工序,利于避免出现因前纵梁内板2设置多段结构所可能带来的焊缝缺陷及使得吸能及传力效果变差甚至失效的问题,及利于提升传力效果,降低制造成本;所述前纵梁内板2和前纵梁外板3相互扣合连接形成前纵梁1的同时还可形成沿汽车前后方向也即前纵梁1的长度方向的吸能腔体4,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所述前纵梁内板2和前纵梁外板3间的连接及其与汽车相应部件如前围6、吸能盒等的连接设置属于现有技术,如焊接,在此不再赘述;此处的内是指由汽车的外部指向内部的方位,外是指由汽车的内部指向外部的方位;所述前纵梁1设置有具有吸能腔体4的定向弯折诱导段;所述定向弯折诱导段为前纵梁1沿长度方向的中部靠后位置附近的其中一段;所述前纵梁1不仅具有在受到撞击力时诱导定向弯折的结构,如对应处的前纵梁1设置有引导沿横向(垂直于前纵梁长度方向)扩张弯折的结构(此处的外是指由前纵梁1沿横向的中心指向外部的方位),且该定向弯折诱导段还形成有与前纵梁1沿汽车前后方向(也即前纵梁长度方向)的腔体不同的吸能腔体4,如对应形成具有贯通孔或开口凹槽类腔体的结构,利于使得前纵梁1在受到撞击力时能够诱导前纵梁定向弯折的同时利于吸能减振,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且设置简单紧凑,利于汽车的轻量化;所述定向弯折诱导段的吸能腔体4可以连通于前纵梁1内沿前后方向(即沿前纵梁1长度方向)的腔体,也可以不连通。
本实施例中,所述定向弯折诱导段由具有吸能腔体4的前纵梁外板诱导段33和具有弧形诱导结构211的前纵梁内板诱导段21构成;所述前纵梁外板诱导段33为一体成型的前纵梁外板3的其中一段,所述前纵梁内板诱导段21为一体成型的前纵梁内板2的其中一段;所述前纵梁外板诱导段33对应靠近前纵梁内板诱导段21侧朝向前纵梁内板诱导段21凸出设置并形成与弧形诱导结构211的适形贴合;所述前纵梁外板诱导段33具有如贯通孔或开口凹槽类的吸能腔体4并靠近前纵梁内板2侧形成朝向前纵梁内板诱导段21凸出的弧形结构32,且该弧形结构32与前纵梁内板诱导段21内凹的弧形诱导结构211适形贴合设置,利于前纵梁1在受到撞击时通过前纵梁外板3提供足够的结构强度并通过前纵梁外板诱导段33在受到撞击时的吸能及对前纵梁内板诱导段21的弯折诱导,及通过前纵梁内板诱导段21的内凹弧形诱导结构211处的定向弯折以利于吸能减振,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此处的内是指由汽车的外部指向内部的方位,外是指由汽车的内部指向外部的方位。
本实施例中,所述前纵梁外板诱导段33具有槽口向上的凹槽结构或具有上下贯通通孔的类管状结构;优选为具有上下贯通通孔的类管状结构,进一步利于前纵梁1在受到撞击力时能够诱导前纵梁定向弯折的同时利于吸能减振;所述凹槽或类管状结构的横截面为类圆形或类椭圆形;优选为长度方向与沿前纵梁1长度方向一致的类椭圆形;利于定向弯折诱导的同时,利于吸能及保证前纵梁外板的结构强度,利于结构布局。
本实施例中,所述前纵梁外板诱导段33对应远离前纵梁内板2侧的高度小于靠近前纵梁内板2侧的高度;进一步利于吸能减振;所述前纵梁外板诱导段33对应远离前纵梁内板2侧的厚度大于靠近前纵梁内板2侧的厚度;可理解为当吸能腔体4为类管状结构时,对应的类管状结构的靠近前纵梁内板2侧的厚度小于或等于远离前纵梁内板2侧的厚度,而当吸能腔体4为凹槽结构时,对应的凹槽结构的靠近前纵梁内板2侧的槽壁厚度小于或等于远离前纵梁内板2侧的槽壁厚度;利于在保证定向弯折诱导段结构强度的基础上,利于定向弯折诱导,更利于精准弯折导向。
本实施例中,所述前纵梁内板2对应弧形诱导结构211的靠近前纵梁外板3侧设置有内板加强板22;所述弧形诱导结构211位于前纵梁内板诱导段21上侧的翻边处;即所述内板加强板22位于前纵梁内板诱导段21与前纵梁外板诱导段33的朝向前纵梁内板2侧设置的凸出弧形结构32间,进一步利于确保前纵梁1定向折弯的精确度,利于在折弯过程中前纵梁内板2和内板加强板22的同时变形,利于显著增加吸能效果。
本实施例中,所述前纵梁外板3的靠后段底部设置有外板加强板31;优选所述外板加强板31由前纵梁外板3对应的定向弯折诱导段33的前端一直延伸设置至前纵梁外板3的后端;利于增强前纵梁1后段的刚强度,保证该处在碰撞折弯时能保持稳定,以确保前纵梁1定向折弯;所述外板加强板31为沿(汽车)前后方向设置的条状加强板;结构设置简单,利于前纵梁1紧凑布局的基础上,增强前纵梁1后段的刚强度以保证该处在碰撞折弯时能保持稳定;此处的前后是指汽车的前后方位(下同,将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所述定向弯折诱导段设置于前纵梁1沿长度方向的中部靠后位置附近;利于前纵梁1在受到碰撞时的结构稳固性及吸能减振作用的同时有效发挥。
本实施例中,所述前纵梁1由前到后的横截面尺寸逐渐增加设置;利于增加前纵梁1在受到撞击时的支撑强度及逐级的吸能减振;所述前纵梁内板2和前纵梁外板3的板壁厚度由前到后具有逐渐增加趋势;进一步利于增加前纵梁1在受到撞击时的支撑强度及逐级的吸能减振;此处的由前到后同汽车的由前到后方向,也是指沿前纵梁1的长度方向的前纵梁1与吸能盒的连接端指向与前围6的连接端的方向。
本实施例中,所述前纵梁1的后端底部设置有纵梁加强板5;所述纵梁加强板5对应前纵梁内板2内侧与前围6间或/和前纵梁外板3外侧与前围6间为类三角结构;所述纵梁加强板5优选一体的设置于前纵梁内板2和前纵梁外板3底部并对应向内(朝向汽车中心侧)和向外(远离汽车中心侧)延伸设置,使得前纵梁内板2内侧和前围6间及前纵梁外板3外侧与前围6间均形成稳固的类三角结构,一方面加强了前纵梁1后段的刚强度,以利于前纵梁1定向折弯,另一方面能够有效的将前纵梁1的受力传递到车身相应部位,增强传力效果,提升结构的碰撞性能。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汽车,所述汽车设置有一对如上所述的汽车前纵梁。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汽车前纵梁,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纵梁内板和前纵梁外板;所述前纵梁内板和前纵梁外板相互扣合连接形成前纵梁;所述前纵梁设置有具有吸能腔体的定向弯折诱导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向弯折诱导段由具有吸能腔体的前纵梁外板诱导段和具有弧形诱导结构的前纵梁内板诱导段构成;所述前纵梁外板诱导段对应靠近前纵梁内板诱导段侧朝向前纵梁内板诱导段凸出设置并形成与弧形诱导结构的适形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前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纵梁外板诱导段具有槽口向上的凹槽结构或具有上下贯通通孔的类管状结构;所述凹槽或类管状结构的横截面为类圆形或类椭圆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前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纵梁外板诱导段对应远离前纵梁内板侧的高度小于靠近前纵梁内板侧的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前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纵梁内板诱导段的靠近前纵梁外板侧设置有内板加强板;所述弧形诱导结构位于前纵梁内板诱导段上侧的翻边处。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前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纵梁外板的靠后段底部设置有外板加强板;所述外板加强板为沿前后方向设置的条状加强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向弯折诱导段设置于前纵梁沿长度方向的中部靠后位置附近。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纵梁由前到后的横截面尺寸逐渐增加设置;所述前纵梁内板和前纵梁外板的板壁厚度由前到后具有逐渐增加趋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纵梁的后端底部设置有纵梁加强板;所述纵梁加强板对应前纵梁内板内侧与前围间和/或前纵梁外板外侧与前围间为类三角结构。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设置有一对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9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汽车前纵梁。
CN202020325887.2U 2020-03-16 2020-03-16 汽车前纵梁及汽车 Active CN2118446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25887.2U CN211844628U (zh) 2020-03-16 2020-03-16 汽车前纵梁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25887.2U CN211844628U (zh) 2020-03-16 2020-03-16 汽车前纵梁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844628U true CN211844628U (zh) 2020-11-03

Family

ID=731329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325887.2U Active CN211844628U (zh) 2020-03-16 2020-03-16 汽车前纵梁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84462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789877B2 (en) Vehicle body front structure
JP6527355B2 (ja) 車体構造
CN103523099B (zh) 乘用车前地板骨架结构
CN204415518U (zh) 前舱纵梁后段结构与汽车
CN212047576U (zh) 一种前副车架及车辆
JP2013166435A (ja) 車体下部構造
CN205524489U (zh) 车辆上边梁及具有该上边梁的机舱总成
CN103523039B (zh) 一种耐碰撞铝合金头车底架前端结构
CN111547136B (zh) 一种电动车前端传力结构
CN211844628U (zh) 汽车前纵梁及汽车
CN218703539U (zh) 门槛梁总成及汽车
CN209757260U (zh) 一种乘用车副车架结构
CN210634630U (zh) 上部边梁传力结构
CN109823410B (zh) 一种前机舱封板连接结构
CN204956648U (zh) 车用铰链加强板、立柱总成及汽车
KR100929528B1 (ko) 프론트 사이드 멤버 어셈블리
CN107628118B (zh) 一种汽车正面碰撞纵梁结构
CN216232086U (zh) 用于车辆偏置碰撞的碰撞引导结构及车辆
CN215284685U (zh) 机舱框架结构及汽车
CN211809855U (zh) 一种应对碰撞的前纵梁结构
CN211252761U (zh) 一种纵梁前段结构
CN211809461U (zh) 一种承载式碳纤维氢能汽车的前围正碰传力结构
CN203637942U (zh) 汽车纵梁加强件以及使用该加强件的汽车纵梁
CN205836946U (zh) 一种泡沫铝非均一填充式吸能结构
CN111516757A (zh) 一种纵梁结构和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