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25754U - 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自动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自动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825754U CN211825754U CN202020493223.7U CN202020493223U CN211825754U CN 211825754 U CN211825754 U CN 211825754U CN 202020493223 U CN202020493223 U CN 202020493223U CN 211825754 U CN211825754 U CN 21182575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unting
- seat
- workbench
- assembly
- produc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自动检测装置,其包括工作台、上料座、移动台、取料机构、相机组件、下料机构及下料台,上料座用于放置待测产品;移动台包括第一移动组件和检测台,第一移动组件与上料座并排设于工作台上,检测台通过第一移动组件沿着工作台的横向进行移动;取料机构包括第二移动组件和取料组件,第二移动组件与上料座并列设于工作台上,取料组件通过第二移动组件沿着工作台的横向进行移动,以将上料座上的待测产品移送至检测台上;相机组件对检测台上的待测产品进行检测;下料机构将检测台上已检的产品移送至下料台中。本实用新型中产品的检测和下料自动进行,所依赖的人工少,提高了产品缺陷检测的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产品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自动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平板状产品(如屏幕、电路板等)的缺陷检测很多还是采用人工目视检查的方式,不仅检测的效率低下,而且很容易出现误判或漏判。虽然也有部分设备采用机器视觉进行检测(机器视觉检测是利用光学手段获得产品图像,然后通过影像处理来检测出产品的缺陷,相当于将人工目视检测自动化),以提高检测的效率和降低误判或漏判的情况。
虽然现有的机器视觉检测设备极大地降低了误判或漏判的情况,但其检测仍依赖较多的人工进行,使得产品缺陷检测的效率仍有待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自动检测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自动检测装置,包括工作台、上料座、移动台、取料机构、相机组件、下料机构及下料台,其中:
所述上料座设于工作台的左侧,其用于放置待测产品;
所述移动台包括第一移动组件和检测台,所述第一移动组件与上料座并排设于所述工作台上,所述检测台通过第一移动组件沿着工作台的横向进行移动;
所述取料机构包括第二移动组件和取料组件,所述第二移动组件与上料座并列设于所述工作台上,所述取料组件通过第二移动组件沿着工作台的横向进行移动,以将所述上料座上的待测产品移送至所述检测台上;
所述相机组件设于移动台的正上方,用于对所述检测台上的待测产品进行检测;
所述下料机构和下料台设于所述第一移动组件的右侧,所述下料机构将检测台上已检的产品移送至所述下料台中。
优选地,所述第一移动组件采用直线模组,所述第一移动组件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由直线模组驱动,所述检测台固设于第一安装座上。
优选地,所述第二移动组件采用直线模组,所述第二移动组件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二安装座由直线模组驱动,所述取料组件包括取料气缸、第一安装板及多个取料吸管,所述取料气缸固设于第二安装座上,所述第一安装板固设于取料气缸活塞杆的顶部,所述取料吸管设于第一安装板上。
优选地,所述下料机构包括第三安装座、旋转气缸、下料气缸、转臂、第二安装板及多个下料吸管,所述第三安装座设于所述第一移动组件的右侧,所述旋转气缸固设于第三安装座上,所述下料气缸固设于旋转气缸活塞杆的顶部,所述转臂固设于下料气缸活塞杆的顶部,所述第二安装板固设于转臂的末端,所述下料吸管设于第二安装板上。
优选地,所述下料台包括良品料台和不良品料台,所述良品料台和不良品料台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三安装座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上料座包括第四安装座、连接座及若干个上料板,所述第四安装座固设于工作台上,所述连接座固设于第四安装座上,所述连接座的顶部设有多个等角度设置的安装口,所述上料板的底部形成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与安装口相适配。
优选地,所述连接座通过螺丝固定于第四安装座上,所述安装口和上料板的数量均为四个,所述安装口和安装部的形状均为T字形。
优选地,所述相机组件包括安装杆组、检测相机及加强杆组,所述安装杆固设于工作台上,所述检测相机固设于安装杆组上,所述加强杆组固设于安装杆组一侧的工作台上,并与所述检测相机相固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取料组件将上料座上的待测产品移送至检测台上,由检测台上方的相机组件进行检测,并由下料机构将检测台上检测完成的产品移送至下料台中,产品的检测和下料自动进行,所依赖的人工少,提高了产品缺陷检测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上料座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之二。
附图标记说明:
100.工作台;200.上料座,210.第四安装座,220.连接座,221.安装口,222.安装槽,230.上料板,231.安装部,240.红外传感器;300.移动台,310.第一移动组件,320.检测台,330.第一安装座;400.取料机构,410.第二移动组件,420.取料组件,421.取料气缸,422.第一安装板,423.取料吸管,430.第二安装座;510.安装杆组,520.检测相机,530.加强杆组;600.下料机构,610.第三安装座,620.旋转气缸,630.下料气缸,640.转臂,650.第二安装板,660.下料吸管;710.良品料台,720.不良品料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更加明白,结合以下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配合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自动检测装置,包括工作台100、上料座200、移动台300、取料机构400、相机组件、下料机构600及下料台。
上料座200设于工作台100的左侧,其用于放置待测产品,上料座200包括第四安装座210、连接座220及若干个上料板230,第四安装座210固设于工作台100上,连接座220固设于第四安装座210上,连接座220的顶部设有多个等角度设置的安装口221,上料板230的底部形成有安装部231,安装部231与安装口221相适配。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座220通过螺丝固定于第四安装座210上,安装口221和上料板230的数量均为四个,安装口221和安装部231的形状均为T字形,上料座200采用由多个上料板230拼合而成的方式,可以对其大小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尺寸的待测产品。连接座220上还设有安装槽222,安装槽222上设有红外传感器240,红外传感器240用于检测上料座200上是否放置有待测产品,以使取料机构400进行取料。
配合图1、图3及图4所示,移动台300包括第一移动组件310和检测台320,第一移动组件310与上料座200并排设于工作台100上,检测台320通过第一移动组件310沿着工作台100的横向进行移动,第一移动组件310采用直线模组,第一移动组件310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座330,第一安装座330由直线模组驱动,检测台320固设于第一安装座330上。
取料机构400包括第二移动组件410和取料组件420,第二移动组件410与上料座200并列设于工作台100上,取料组件420通过第二移动组件410沿着工作台100的横向进行移动,以将上料座200上的待测产品移送至检测台320上。
第二移动组件410采用直线模组,第二移动组件410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座430,第二安装座430由直线模组驱动,取料组件420包括取料气缸421、第一安装板422及多个取料吸管423,取料气缸421固设于第二安装座430上,第一安装板422固设于取料气缸421活塞杆的顶部,取料吸管423设于第一安装板422上。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移动组件310和第二移动组件410均采用丝杆型直线模组,其属于现有的结构,故在本实用新型中,未对直线模组的具体结构进行赘述。
相机组件设于移动台300的正上方,用于对检测台320上的待测产品进行检测,相机组件包括安装杆组510、检测相机520及加强杆组530,安装杆固设于工作台100上,检测相机520固设于安装杆组510上,加强杆组530固设于安装杆组510一侧的工作台100上,并与检测相机520相固接。
下料机构600和下料台设于第一移动组件310的右侧,下料机构600将检测台320上已检的产品移送至下料台中,下料台包括良品料台710和不良品料台720,良品料台710和不良品料台720分别设置于第三安装座610的两侧。
下料机构600包括第三安装座610、旋转气缸620、下料气缸630、转臂640、第二安装板650及多个下料吸管660,第三安装座610设于第一移动组件310的右侧,旋转气缸620固设于第三安装座610上,下料气缸630固设于旋转气缸620活塞杆的顶部,转臂640固设于下料气缸630活塞杆的顶部,第二安装板650固设于转臂640的末端,下料吸管660设于第二安装板650上。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将待测产品上料到上料座200中(本实用新型可另外配合自动上料设备来使用,以进一步提高效率),红外传感器240识别到信号后,取料组件420移动至上料座200上方,取料气缸421下降,使取料吸管423吸取上料座200上的待测产品,接着,取料组件420移动至检测台320上方,并将取料吸管423吸取的待测产品放置于检测台320上,之后取料组件420复位。
检测相机520对检测台320上的待测产品进行缺陷检测,检测完成后,第一安装座330带着检测台320往下料机构600一侧移动至合适位置,通过旋转气缸620使下料气缸630和转臂640旋转,并使转臂640转至检测台320的上方,接着,下料气缸630驱动转臂640下降,使下料吸管660吸取检测台320上的产品,下料吸管660吸取产品后,下料气缸630驱动转臂640上升,并根据检测相机520检测的结果,旋转气缸620使下料气缸630和转臂640旋转至良品料台710或不良品料台720上方,并将下料吸管660吸取的待测产品放置于良品料台710或不良品料台720上,放置完成后下料机构600复位。
重复以上动作,即可完成批量产品的检测工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自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上料座、移动台、取料机构、相机组件、下料机构及下料台,其中:
所述上料座设于工作台的左侧,其用于放置待测产品;
所述移动台包括第一移动组件和检测台,所述第一移动组件与上料座并排设于所述工作台上,所述检测台通过第一移动组件沿着工作台的横向进行移动;
所述取料机构包括第二移动组件和取料组件,所述第二移动组件与上料座并列设于所述工作台上,所述取料组件通过第二移动组件沿着工作台的横向进行移动,以将所述上料座上的待测产品移送至所述检测台上;
所述相机组件设于移动台的正上方,用于对所述检测台上的待测产品进行检测;
所述下料机构和下料台设于所述第一移动组件的右侧,所述下料机构将检测台上已检的产品移送至所述下料台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自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动组件采用直线模组,所述第一移动组件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由直线模组驱动,所述检测台固设于第一安装座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自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移动组件采用直线模组,所述第二移动组件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二安装座由直线模组驱动,所述取料组件包括取料气缸、第一安装板及多个取料吸管,所述取料气缸固设于第二安装座上,所述第一安装板固设于取料气缸活塞杆的顶部,所述取料吸管设于第一安装板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自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机构包括第三安装座、旋转气缸、下料气缸、转臂、第二安装板及多个下料吸管,所述第三安装座设于所述第一移动组件的右侧,所述旋转气缸固设于第三安装座上,所述下料气缸固设于旋转气缸活塞杆的顶部,所述转臂固设于下料气缸活塞杆的顶部,所述第二安装板固设于转臂的末端,所述下料吸管设于第二安装板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自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台包括良品料台和不良品料台,所述良品料台和不良品料台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三安装座的两侧。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自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座包括第四安装座、连接座及若干个上料板,所述第四安装座固设于工作台上,所述连接座固设于第四安装座上,所述连接座的顶部设有多个等角度设置的安装口,所述上料板的底部形成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与安装口相适配。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自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通过螺丝固定于第四安装座上,所述安装口和上料板的数量均为四个,所述安装口和安装部的形状均为T字形。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自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相机组件包括安装杆组、检测相机及加强杆组,所述安装杆固设于工作台上,所述检测相机固设于安装杆组上,所述加强杆组固设于安装杆组一侧的工作台上,并与所述检测相机相固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493223.7U CN211825754U (zh) | 2020-04-07 | 2020-04-07 | 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自动检测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493223.7U CN211825754U (zh) | 2020-04-07 | 2020-04-07 | 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自动检测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825754U true CN211825754U (zh) | 2020-10-30 |
Family
ID=731433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493223.7U Active CN211825754U (zh) | 2020-04-07 | 2020-04-07 | 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自动检测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825754U (zh) |
-
2020
- 2020-04-07 CN CN202020493223.7U patent/CN21182575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746195B (zh) | 自动化检测装置 | |
CN107830804B (zh) | 电芯外形尺寸检测系统及其电芯ocv测试设备 | |
CN211824265U (zh) | 一种尺寸外观检测仪器 | |
CN112758677B (zh) | 一种自动治具盖板弹力测试设备及测试方法 | |
CN113552468B (zh) | 一种pcb板的质量检测使用方法 | |
CN115647598A (zh) | 一种电池盖板的自动打标工作方法 | |
CN220104887U (zh) | 电池模组检测设备 | |
CN211980569U (zh) | 一种com芯片测试机设备 | |
CN216370924U (zh) | 一种自动化装配产线的工件上料及检测装置 | |
CN220552785U (zh) | 一种电池包外观缺陷检测装置 | |
CN218848281U (zh) | 一种集成电路失效分析检测装置 | |
CN211825754U (zh) | 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自动检测装置 | |
CN110883512B (zh) | 一种锂电池模块检测设备 | |
CN211895073U (zh) | 一种用于视觉检测设备的自动送料装置 | |
CN110883513B (zh) | 一种锂电池模块检测设备 | |
CN217774834U (zh) | 一种圆柱状零件同向理料下料装置 | |
CN107717218B (zh) | 一种平板电脑装配焊接自动化产线 | |
CN110954160A (zh) | 一种锂电池模块检测设备和检测方法 | |
CN217116264U (zh) | 一种无人机摄像头测试设备 | |
CN214732580U (zh) | 一种自动治具盖板弹力测试设备 | |
CN210794957U (zh) | 滤光片反射测试机 | |
CN207373901U (zh) | 一种具有夹持功能的丝网印刷机 | |
CN211825740U (zh) | 一种自动化检测设备 | |
CN111570325A (zh) |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电路板双面检测设备及其工作方法 | |
CN221807574U (zh) | 贴片设备的精确贴片不良检测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