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20605U - 一种自锁连杆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锁连杆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820605U
CN211820605U CN202020506992.6U CN202020506992U CN211820605U CN 211820605 U CN211820605 U CN 211820605U CN 202020506992 U CN202020506992 U CN 202020506992U CN 211820605 U CN211820605 U CN 2118206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rod
shaft hole
self
connecting shaft
main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50699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建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050699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8206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8206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8206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锁连杆机构,包括主驱动连杆和从动连杆,主驱动连杆一端部可旋转的定位安装,主驱动连杆的另一端部与从动连杆的一端部可旋转连接,从动连杆远离主驱动连杆的另一端部与外部的机械部件连接,主驱动连杆靠近从动连杆的端部设有自锁轮,从动连杆上设有与自锁轮相适配的限位槽,自锁轮位于主驱动连杆的连杆中心线之下,限位槽也位于从动连杆的连杆中心线之下。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自锁连杆机构在工作状态(锁紧状态)下,无需增加其他固定装置,当受到外部机械部件的反作用力时,通过自锁轮与限位槽的自锁结构,防止连杆移位,节约制造成本和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自锁连杆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自锁连杆机构。
背景技术
在现有各种机械传动机构中,有一种连杆传动机构。一般情况下,连杆传动机构是由2个或2个以上的连杆组成,如图1所示,最简单的连杆传动机构是由1个主驱动连杆11和1个从动执行连杆12组成,主驱动连杆11和从动执行连杆12通过连杆连接轴13连接,图1为该连杆传动机构是传动工作完成后的静止状态。通常需要在主驱动连杆11的A端施加负载固定以保持其状态稳定;若缺少负载固定,从动连杆12上的B点受到机械部件的反作用力F影响,两个连杆的连接处C点就会向D方向或E方向位移,也就不能保证两个连杆在图1中静止状态时,从动连杆12上的B点到主驱动连杆11上的G点间距离的精度和可靠性。所以,该连杆传动机构为了保证上述工作状态,就必须在主驱动连杆11上的A端增加负载固定装置,或在两件连杆中的一件连杆两侧增加机械固定装置,如此则增加了该传动机构的复杂性,并且增加了制造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自锁连杆机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锁连杆机构,包括主驱动连杆和从动连杆,主驱动连杆一端部可旋转的定位安装,主驱动连杆的另一端部与从动连杆的一端部可旋转连接,从动连杆远离主驱动连杆的另一端部与外部的机械部件连接,主驱动连杆靠近从动连杆的端部设有自锁轮,从动连杆上设有与自锁轮相适配的限位槽,自锁轮位于主驱动连杆的连杆中心线之下,限位槽也位于从动连杆的连杆中心线之下。
上述技术方案中,主驱动连杆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接轴孔和第二连接轴孔,从动连杆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三连接轴孔和第四连接轴孔,第一连接轴孔与第四连接轴孔用一连杆连接轴可旋转连接,第二连接轴孔进行主驱动连杆的定位安装,第三连接轴孔与外部的机械部件连接;所述自锁轮设于主驱动连杆靠近第一连接轴孔一侧的端部,且自锁轮位于第一连接轴孔和第二连接轴孔两轴心所在的连杆中心线之下,以第一连接轴孔为旋转圆心,自锁轮的轴心相对于连杆中心线向下偏移角度N°;所述限位槽设于第三连接轴孔和第四连接轴孔之间,限位槽的末端在第三连接轴孔和第四连接轴孔两轴心所在的连杆中心线之下,以第四连接轴孔为旋转圆心,限位槽圆形末端的轴心相对于连杆中心线向下偏移角度n°;限位槽与自锁轮相适配,偏移角度n°不小于偏移角度N°。
上述技术方案中,主驱动连杆的数量为2个,从动连杆与2个主驱动连杆连接,从动连杆上设有2个限位槽,2个限位槽与2个主驱动连杆上自锁轮对应适配,2个主驱动连杆的第二连接轴孔用一短轴连接并定位。
上述技术方案中,偏移角度N°在5°~15°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自锁连杆机构在工作状态(锁紧状态)下,无需增加其他固定装置,当受到外部机械部件的反作用力时,通过自锁轮与限位槽的自锁结构,防止连杆移位,节约制造成本和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一种连杆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驱动连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从动连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自锁连杆机构的解锁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自锁连杆机构的自锁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自锁连杆机构的自锁状态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
11、主驱动连杆;12、从动连杆;13、连杆连接轴;
21、主驱动连杆;211、第一连接轴孔;212、第二连接轴孔;22、从动连杆;221、第三连接轴孔;222、第四连接轴孔;23、连杆连接轴;24、自锁轮;25、限位槽;26、短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2-5所示,为一种自锁连杆机构的一实施例,包括主驱动连杆21和从动连杆22,主驱动连杆21上设有第一连接轴孔211和第二连接轴孔212,第一连接轴孔211用于连接从动连杆22,第二连接轴孔212用于主驱动连杆21自身可旋转的定位安装,在主驱动连杆21靠近第一连接轴孔211的端部设有自锁轮24,自锁轮24位于第一连接轴孔211和第二连接轴孔212两轴心所在的连杆中心线之下,以第一连接轴孔211为旋转圆心,自锁轮24的轴心相对于连杆中心线向下偏移角度N°;从动连杆22上设有第三连接轴孔221和第四连接轴孔222,第三连接轴孔221与外部的机械部件安装连接,第四连接轴孔222与主驱动连杆21的第一连接轴孔211用连杆连接轴23连接,在第三连接轴孔221和第四连接轴孔222之间设有限位槽25,限位槽25的末端位于第三连接轴孔221和第四连接轴孔222两轴心所在的连杆中心线之下,以第四连接轴孔222为旋转圆心,限位槽25圆形末端的轴心相对于连杆中心线向下偏移角度n°,偏移角度n°不小于偏移角度N°。限位槽25的尺寸、位置与自锁轮24相适配,自锁轮24可以以主驱动连杆21和从动连杆22的连接轴心(即C’点)为圆心旋转,通过旋转在限位槽25中滑入滑出。从动连杆22在外部的机械部件作用下,第三连接轴孔221只能沿着第二连接轴孔212和第三连杆轴孔的连线所在平面移动。
其中,如图6所示,主驱动连杆21的数量为2个,从动连杆22与2个主驱动连杆21连接,从动连杆22上设有与2个主驱动连杆21上自锁轮24对应的2个限位槽25,2个主驱动连杆21的第二连接轴孔212用一短轴26连接并定位。
其中,以第一连接轴孔211为旋转圆心,自锁轮24的轴心相对于第一连接轴孔211和第二连接轴孔212两轴心所在的连杆中心线向下偏移的角度N°在5°~15°之间。
自锁连杆机构的原理说明:
图4位自锁连杆机构的非工作状态,主驱动连杆21的自锁轮24和从动连杆22的限位槽25是分离的。在主驱动连杆21的A’端向x方向施加驱动力,主驱动连杆21以第二连接轴轴心(即G’点)为旋转中心逆时针转动,自锁轮24进入限位槽25中,从动连杆22在主驱动连杆21的带动下,结合外部的机械部件移动限制,从动连杆22的第三连接轴轴心(即B’点)沿着平面P移动。最后,自锁连杆机构达到图5中的工作状态,主驱动连杆21的自锁轮24完全进入从动连杆22的限位槽25中。
自锁连杆机构进入图5的工作状态后,假定从动连杆22所连接的外部机械部件产生沿平面P的反作用力F,自锁连杆机构在C’点处可能产生沿D’或E’方向旋转移动的力。由于自锁轮24和限位槽25的末端位置都处于连杆中心线的下方,所以此时自锁连杆机构只有产生一个沿E’方向旋转移动的力。如此,则会进一步加强自锁轮24与限位槽25的自锁效果,反作用力F越大,自锁轮24在限位槽25内产生的自锁效果就越好,无需在主驱动连杆21的A端增加负载固定装置,或在连杆两侧增加固定装置。
当自锁连杆机构需要从图5中的工作状态返回到图4中的非工作状态时,只能通过在主驱动连杆21的A’端处施加一个y方向的驱动力,主驱动连杆21以第二连接轴轴心(即G’点)为旋转中心顺时针转动,自锁轮24从限位槽25中移出,解除主驱动连杆21与从动连杆22的自锁。
以上的实施例只是在于说明而不是限制本实用新型,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方法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Claims (4)

1.一种自锁连杆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驱动连杆和从动连杆,主驱动连杆一端部可旋转的定位安装,主驱动连杆的另一端部与从动连杆的一端部可旋转连接,从动连杆远离主驱动连杆的另一端部与外部的机械部件连接,主驱动连杆靠近从动连杆的端部设有自锁轮,从动连杆上设有与自锁轮相适配的限位槽,自锁轮位于主驱动连杆的连杆中心线之下,限位槽也位于从动连杆的连杆中心线之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锁连杆机构,其特征在于:主驱动连杆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接轴孔和第二连接轴孔,从动连杆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三连接轴孔和第四连接轴孔,第一连接轴孔与第四连接轴孔用一连杆连接轴可旋转连接,第二连接轴孔进行主驱动连杆的定位安装,第三连接轴孔与外部的机械部件连接;所述自锁轮设于主驱动连杆靠近第一连接轴孔一侧的端部,且自锁轮位于第一连接轴孔和第二连接轴孔两轴心所在的连杆中心线之下,以第一连接轴孔为旋转圆心,自锁轮的轴心相对于连杆中心线向下偏移角度N°;所述限位槽设于第三连接轴孔和第四连接轴孔之间,限位槽的末端在第三连接轴孔和第四连接轴孔两轴心所在的连杆中心线之下,以第四连接轴孔为旋转圆心,限位槽圆形末端的轴心相对于连杆中心线向下偏移角度n°;限位槽与自锁轮相适配,偏移角度n°不小于偏移角度N°。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锁连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驱动连杆的数量为2个,从动连杆与2个主驱动连杆连接,从动连杆上设有2个限位槽,2个限位槽与2个主驱动连杆上自锁轮对应适配,2个主驱动连杆的第二连接轴孔用一短轴连接并定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锁连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偏移角度N°在5°~15°之间。
CN202020506992.6U 2020-04-09 2020-04-09 一种自锁连杆机构 Active CN2118206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06992.6U CN211820605U (zh) 2020-04-09 2020-04-09 一种自锁连杆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06992.6U CN211820605U (zh) 2020-04-09 2020-04-09 一种自锁连杆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820605U true CN211820605U (zh) 2020-10-30

Family

ID=731425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506992.6U Active CN211820605U (zh) 2020-04-09 2020-04-09 一种自锁连杆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82060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820605U (zh) 一种自锁连杆机构
CN110792741A (zh) 可枢转的芯轴螺母
CN107245843B (zh) 洗衣机的离合机构和洗衣机
JP2009132376A (ja) キャンバ角調整機構
KR830008875A (ko) 연결차량용 센타링(centering)기구
JPH02136357A (ja) ワイパ
US4730642A (en) Shaft control mechanism of a weaving machine
CN115742980A (zh) 一种电动屏幕旋转摆动机构
CN113306622B (zh) 一种双向大角度带中位定位和行程限位的自复位机构
CN110606193B (zh) 传动装置、副翼操纵装置和无人机
CN206205626U (zh) 一种汽车门锁的空间运动转换机构
CN210804149U (zh) 一种高精度二自由度遥杆装置
US7258364B2 (en) Progressive translation mechanism
CN220595041U (zh) 一种展翼型汽车尾翼用驱动机构、展翼型汽车尾翼及汽车
EP3356706B1 (en) Shift tower for a pull-pull gearshift assembly
CN218197894U (zh) 电动换挡执行机构及电桥驱动系统
CN214365535U (zh) 一种中控门锁执行器的传动组件
CN214943336U (zh) 一种用于轨道车辆门系统的中间解锁装置
JPH052757Y2 (zh)
CN112833075A (zh) 一种可用于连杆机构的锁紧装置
CN216734470U (zh) 车辆转向装置、转向系统及其车辆
CN212195626U (zh) 一种双向旋转操控装置
CN204921915U (zh) 转轴的双凸轮偏心量调节机构
CN117702333A (zh) 一种提花机传动机构与工作方法
KR100599476B1 (ko) 현가장치의 액추에이터 어셈블리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