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20072U - 风扇扇叶、风扇和雾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风扇扇叶、风扇和雾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820072U
CN211820072U CN202020371876.8U CN202020371876U CN211820072U CN 211820072 U CN211820072 U CN 211820072U CN 202020371876 U CN202020371876 U CN 202020371876U CN 211820072 U CN211820072 U CN 2118200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ade
fan
cambered surface
bending
ar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37187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将华
刘鑫
魏跃鹏
王阳阳
徐睿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Environment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Environment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Environment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37187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8200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8200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8200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风扇扇叶、风扇和雾化装置。其中,风扇扇叶包括:叶片,叶片包括尾部和端部,端部与尾部相对分布,叶片的延伸方向为从尾部至所述端部的方向;叶片局部弯折形成有多个弯折部,叶片被多个弯折部分隔形成多个弧面区域;其中,至少存在一个弯折部在叶片的转动方向上分隔形成两个弧面区域,和/或至少存在一个弯折部在叶片的延伸方向上分隔形成两个弧面区域。弯折部的存在,改变了相关技术中平滑的弧面扇叶,使得叶片整体非平滑过度,有利于调整叶片各处的延伸方向来调整气体流动方向,而避免气流呈喇叭状扩散,有利于减少气流在流动过程中能量的消耗,使风量传送的距离更远。

Description

风扇扇叶、风扇和雾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风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风扇扇叶、风扇和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在风扇行业中,风扇扇叶的形状设计直接关系到风扇的风向及风量的输送距离,目前,相关技术中,风扇扇叶均为平滑的弧面形状,这种形状的扇叶风量呈喇叭状进行扩散,在风扇运行的过程中,能量消耗较为严重,使风扇无法实现远距离风量的传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风扇扇叶。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风扇。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提出了一种雾化装置。
有鉴于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风扇扇叶,包括:叶片,叶片包括尾部和端部,端部与尾部相对分布,叶片的延伸方向为从尾部至端部的方向;叶片局部弯折形成有多个弯折部,叶片被多个弯折部分隔形成多个弧面区域;其中,至少存在一个弯折部在叶片的转动方向上分隔形成两个弧面区域,和/或至少存在一个所述弯折部在所述叶片的延伸方向上分隔形成两个所述弧面区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扇扇叶包括叶片,叶片包括尾部和端部,并相对分布,以形成由尾部至端部延伸的叶片,叶片局部弯折形成多个弯折部,弯折部将叶片分隔形成多个弧面区域,其中,至少一个弯折部在叶片的转动方向上分隔成两个弧面区域,和/或至少一个弯折部在叶片的延伸方向上分隔成两个弧面区域,弯折部的存在,改变了相关技术中平滑的弧面扇叶,使得叶片整体非平滑过度,弯折前与弯折后的叶片的延伸方向不同,有利于调整叶片各处的延伸方向来调整气体流动方向,有利于气流在通过扇叶后,集中在风扇轴心的方向上平行吹出或近似于平行吹出,而避免气流呈喇叭状扩散,有利于减少气流在流动过程中能量的消耗,使风量传送的距离更远。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叶片局部弯折形成有多个弯折部,则叶片在弯折前和弯折后两者之间必然不会平滑过度,即便弯折部具有弧形过渡面,但该弧形过渡面与弯折部两侧的弧面区域的曲面弧度均相差极大,延伸方向改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风扇扇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至少存在一个弯折部在叶片的转动方向上分隔形成两个弧面区域时,在被每个弯折部沿叶片的转动方向分隔形成的两个弧面区域中,朝向叶片的转动方向的弧面区域的曲面弧度小于背离叶片的转动方向的弧面区域的曲面弧度。当至少存在一个弯折部在叶片的延伸方向上分隔形成两个弧面区域时,在被每个弯折部沿叶片的延伸方向上分隔形成的两个弧面区域中,靠近叶片尾部的弧面区域的曲面弧度大于远离叶片的尾部的弧面区域的曲面弧度。
在该设计中,在被一个弯折部分隔形成的两个弧面区域中,通过使朝向叶片的转动方向的弧面区域的曲面弧度小于背离叶片转动方向的弧面区域的曲面弧度,使得叶片转动过程中,背离转动方向的弧面区域由于曲面弧度较大,能够将气流推向叶片的转动方向以及叶片的尾部,推向风扇扇叶的中心部,避免气体呈喇叭状扩散出去。而在被一个弯折部分隔形成的两个弧面区域中,通过使靠近叶片尾部的弧面区域的曲面弧度大于远离叶片的尾部的弧面区域的曲面弧度,使得叶片转动过程中,能够随着气流的散出,将扩散到叶片延伸方向上任一处的气流推向叶片尾部,推向风扇扇叶的中心部,阻碍气体呈喇叭状扩散,使得气流在通过扇叶后,会集中在风机轴心的方向上平行吹出或近似于平行吹出,从而,由于气流无需呈喇叭状扩散,而是沿着风机轴心的方向上集中平行吹出,减少了气流在流动过程中能量的消耗,使风量传送的距离更远。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叶片被多个弯折部分隔形成多个弧面区域,每个弧面区域中各处的曲面弧度可以不相同,每个弧面区域的曲面弧度指该弧面区域整体的弯曲弧度。换句话说,每个弧面区域的曲面弧度指该弧面区域中最大的弧面弧度。进而,在被一个弯折部分隔形成的两个弧面区域中,朝向叶片的转动方向的弧面区域的曲面弧度小于背离叶片的转动方向的弧面区域的曲面弧度,意味着朝向叶片的转动方向的弧面区域中的最大曲面弧度小于背离叶片的转动方向的弧面区域中的最大曲面弧度;而在被一个弯折部分隔形成的两个弧面区域中,使靠近叶片尾部的弧面区域的曲面弧度大于远离叶片的尾部的弧面区域的曲面弧度,意味着靠近叶片尾部的弧面区域中的最大曲面弧度大于远离叶片的尾部的弧面区域中的最大曲面弧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多个弧面区域的面积不同。
在该设计中,通过对风扇扇叶的叶片进行弯折,得到多个弧面区域,并使多个弧面区域的面积不同,进而当风扇扇叶运行切割空气时,可以更好地改变气流的方向,使气流在通过扇叶后,最大程度的集中在风机轴心的方向上平行吹出,以实现风量的远距离输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至少存在一个弯折部在叶片的转动方向上分隔形成两个弧面区域时,在被每个弯折部沿叶片的转动方向分隔形成的两个弧面区域中,朝向叶片的转动方向的弧面区域的面积大于背离叶片的转动方向的弧面区域的面积。当至少存在一个弯折部在叶片的延伸方向上分隔形成两个弧面区域时,在被每个弯折部沿叶片的延伸方向上分隔形成的两个弧面区域中,靠近叶片尾部的弧面区域的面积大于远离叶片的尾部的弧面区域的面积。
在该设计中,通过每个弯折部在叶片转动方向上分隔成的两个弧面区域中,使朝向叶片转动方向的弧面区域,也即在转动方向前进侧的弧面区域的面积大于背离叶片的转动方向的弧面区域的面积,一方面由于朝向叶片转动方向的弧面区域的面积较大,能够更好地接触气流,对气流进行切割,另一方面面积较小且曲面弧度较大的另一个弧面区域能够有效改变风扇运行时气流的方向,使其沿着靠近风机轴心的方向上吹出。而通过每个弯折部在叶片延伸方向上分隔成的两个弧面区域中,使靠近叶片尾部的弧面区域的面积大于远离叶片的尾部的弧面区域的面积,结合靠近叶片尾部的弧面区域的曲面弧度大于远离尾部的弧面区域的曲面弧度,使得面积大且曲面弧度大的靠近叶片尾部的弧面区域能够有效阻止气流呈喇叭状扩散,使气流集中在风机的轴心的方向上水平吹出,而面积相对较小且曲面弧度相对较小的远离叶片尾部的弧面区域能够有效降低叶片转动过程中的风阻。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叶片还包括内边缘和外边缘,内边缘与外边缘相对分布,内边缘位于外边缘的转动方向上,内边缘与端部的交叉处形成叶尖。进一步地,多个弯折部包括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第一弯折部从尾部向端部延伸,第二弯折部从外边缘延伸至内边缘,第一弯折部与第二弯折部相交。
在该设计中,叶片还包括内边缘和外边缘,内边缘位于外边缘的转动方向上,也即在叶片转动过程中,内边缘位于外边缘的前进方向上,且与端部交叉形成叶尖,减少风扇在运行时的阻力。
另外,通过使叶片的多个弯折部包括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第一弯折部从尾部向端部延伸,将叶片分隔成朝向叶片转动方向的弧面区域和背离叶片转动方向的弧面区域,第二弯折部从外边缘延伸至内边缘,并与第一弯折部相交,通过设计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可以有效改变在风扇运行时气流的方向,使气流靠近在风机轴心方向上水平吹出,降低了能量在运行时的消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多个弯折部还包括第三弯折部,第三弯折部从外边缘延伸至端部,并位于第二弯折部靠近端部的一侧。
在该设计中,通过使叶片的多个弯折部还包括第三弯折部,第三弯折部从外边缘延伸至端部,位于第二弯折部靠近端部的一侧,将叶片分隔成靠近尾部的弧面区域和远离尾部的弧面区域,进一步将风扇运行时的气流方向集中在风机轴心的方向上,使风量传输的距离更远,并且有效减小扇叶转动时的风阻。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弯折部具有弯折线或弧形过渡面。
在该设计中,叶片中的弯折部具有弯折线或弧形过渡面,也就是说,对叶片进行弯折,可以弯折成具有折线的结构,也可以弯折成弧形过渡面,其中,弧形过渡面的曲面弧度要尽可能大,区别于弯折部两侧的曲面弧度,使其可以具有改变气流方向,并使气流集中在风机轴心方向上的作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风扇扇叶还包括:中心部,叶片的数量为多个,围绕中心部周向分布。
在该设计中,风扇扇叶还包括中心部,通过将多个叶片围绕中心部周向分布,多个叶片产生较大的风量,并集中在中心部方向上水平吹出,有利于实现风量的远距离输送。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风扇,具有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任一技术方案提供的风扇扇叶,因此该风扇具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提供的风扇扇叶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风扇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风扇还包括:第一网罩和第二网罩,第一网罩与第二网罩围合成容纳腔,风扇扇叶设置在容纳腔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雾化装置,即加湿装置,可用于室内加湿、美容蒸脸等等,具有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任一技术方案提供的风扇,因此该雾化装置具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提供的风扇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雾化装置还包括壳体,壳体上设有出雾口,风扇的进风侧朝向出雾口。
在该设计中,通过使风扇的进风侧朝向出雾口,使经出雾口排出的雾气能够被风扇吸入后再次吹出,与相关技术中仅依靠加湿器内部的小风机将雾气吹出出雾口相比,一方面有利于将雾气远距离输送,扩大雾化范围,进而扩大加湿范围,提高加湿效率,另一方面有利于吸入空气,使得经出雾口排出的雾气和空气均被风扇吸入后混合排出,实现先吸后吹功能,从而有利于减小雾气的颗粒度直径,为用户提供更细腻的雾气,避免用户因为长期近距离使用雾气颗粒度大的雾化装置而造成呼吸道黏膜疾病。
当然,雾化装置的风扇可以单独使用,此时,雾化装置能够单独实现吹风功能,或者雾化装置的出雾口出雾,而风扇不运行,可根据需要控制雾化装置。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风扇的进风侧朝向出雾口,意味着风扇在运动过程中,能够吸入经出雾口排出的雾气,风扇的进风侧可以与出雾口面对面分布,也可不正对出雾口,只要能够吸入经出雾口排出的雾气均可。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风扇扇叶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风扇扇叶的一个风向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风扇扇叶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雾化装置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4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叶片,2端部,3尾部,40第一弧面区域,41第二弧面区域,42第三弧面区域,43第四弧面区域,50第一弯折部,51第二弯折部,52第三弯折部,6内边缘,7外边缘,8叶尖,9中心部,10出雾口,11第一网罩,12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风扇扇叶、风扇和雾化装置。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风扇扇叶,包括:叶片1,叶片1包括尾部3和端部2,叶片1局部弯折形成多个弯折部,弯折部将叶片分隔成多个弧面区域。
具体地,叶片1包括尾部3和端部2,并相对分布,以形成由尾部3至端部2延伸的叶片1,叶片1局部弯折形成多个弯折部,弯折部将叶片1分隔形成多个弧面区域,其中,至少一个弯折部在叶片1的转动方向上分隔成两个弧面区域,和/或至少一个弯折部在叶片1的延伸方向上分隔成两个弧面区域,弯折部的存在,改变了相关技术中平滑的弧面扇叶,使得叶片1整体非平滑过度,弯折前与弯折后的叶片1的延伸方向不同,有利于调整叶片1各处的延伸方向来调整气体流动方向,有利于气流在通过扇叶后,集中在风扇轴心的方向上平行吹出或近似于平行吹出,而避免气流呈喇叭状扩散,有利于减少气流在流动过程中能量的消耗,使风量传送的距离更远。
进一步地,至少存在一个弯折部在叶片1的转动方向上分隔形成两个弧面区域,如一个或两个或三个弯折部在叶片1的转动方向上分隔形成两个弧面区域。在被每个弯折部分隔形成的两个弧面区域中,使朝向叶片1的转动方向的弧面区域的曲面弧度小于背离叶片转动方向的弧面区域的曲面弧度,使得叶片1转动过程中,背离转动方向的弧面区域由于曲面弧度较大,能够将气流推向叶片1的转动方向以及叶片1的尾部3,避免气体呈喇叭状扩散出去。
进一步地,至少存在一个弯折部在叶片1的延伸方向上分隔形成两个弧面区域,如一个或两个或三个弯折部在叶片1的延伸方向上分隔形成两个弧面区域。在被每个弯折部分隔形成的两个弧面区域中,使靠近叶片1尾部3的弧面区域的曲面弧度大于远离叶片1的尾部3的弧面区域的曲面弧度,使得叶片1转动过程中,能够随着气流的散出,将扩散到叶片1延伸方向上任一处的气流推向叶片1尾部3,推向风扇扇叶的中心部9,阻碍气体呈喇叭状扩散,使得气流在通过扇叶后,会集中在风机轴心的方向上平行吹出或近似于平行吹出,如图2所示,其中箭头方向示出了流经风扇的气流方向,从而,由于气流无需呈喇叭状扩散,而是沿着风机轴心的方向上集中平行吹出,减少了气流在流动过程中能量的消耗,使风量传送的距离更远。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叶片1局部弯折形成有多个弯折部,则叶片1在弯折前和弯折后两者之间必然不会平滑过度,即便弯折部具有弧形过渡面,但该弧形过渡面与弯折部两侧的弧面区域的曲面弧度均相差极大。此外,叶片1被多个弯折部分隔形成多个弧面区域,每个弧面区域中各处的曲面弧度可以不相同,每个弧面区域的曲面弧度指该弧面区域整体的弯曲弧度。换句话说,每个弧面区域的曲面弧度指该弧面区域中最大的弧面弧度。进而,在被一个弯折部分隔形成的两个弧面区域中,朝向叶片1的转动方向的弧面区域的曲面弧度小于背离叶片1的转动方向的弧面区域的曲面弧度,意味着朝向叶片1的转动方向的弧面区域中的最大曲面弧度小于背离叶片1的转动方向的弧面区域中的最大曲面弧度;而在被一个弯折部分隔形成的两个弧面区域中,使靠近叶片1尾部3的弧面区域的曲面弧度大于远离叶片1的尾部3的弧面区域的曲面弧度,意味着靠近叶片1尾部3的弧面区域中的最大曲面弧度大于远离叶片1的尾部3的弧面区域中的最大曲面弧度。
具体地,如图1所示,在被第一弯折部50分隔形成的两个弧面区域中,朝向叶片的转动方向的弧面区域为第一弧面区域40,背离叶片的转动方向的弧面区域为第二弧面区域41,在被第三弯折部52分隔形成的两个弧面区域中靠近叶片尾部的弧面区域为第三弧面区域42,远离叶片尾部的弧面区域为第四弧面区域43,其中,第四弧面区域43、第三弧面区域42、第二弧面区域41、第一弧面区域40的曲面弧度依次增大,进一步使气流通过扇叶后最大程度的集中在中心部9的方向上。
进一步地,多个弧面区域的面积不同。通过对风扇扇叶的叶片1进行弯折,得到多个弧面区域,并使多个弧面区域的面积不同,进而当风扇扇叶运行切割空气时,可以更好地改变气流的方向,使气流在通过扇叶后,最大程度的集中在风机轴心的方向上平行吹出,以实现风量的远距离输送。
进一步地,弯折部具有弯折线或弧形过渡面。叶片1中的弯折部具有弯折线或弧形过渡面,也就是说,对叶片1进行弯折,可以弯折成具有折线的结构,也可以弯折成弧形过渡面,其中,弧形过渡面的曲面弧度要尽可能大,区别于弯折部两侧的曲面弧度,使其可以具有改变气流方向,并使气流集中在风机轴心方向上的作用。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3所示,风扇扇叶还包括:中心部9,叶片1的数量为多个,围绕中心部9周向分布。通过将多个叶片1围绕中心部9周向分布,多个叶片1产生较大的风量,并集中在中心部9方向上水平吹出,有利于实现风量的远距离输送。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至少存在一个弯折部在叶片1的转动方向上分隔形成两个弧面区域,如一个或两个或四个弯折部在叶片1的转动方向上分隔形成两个弧面区域。在被弯折部沿叶片的转动方向分隔形成的两个弧面区域中,朝向叶片1的转动方向的弧面区域的面积大于背离叶片1的转动方向的弧面区域的面积。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每个弯折部在叶片1转动方向上分隔成的两个弧面区域中,使朝向叶片转动方向的弧面区域(如第一弧面区域40)的面积,也即在转动方向前进侧的弧面区域的面积,大于背离叶片1的转动方向的弧面区域(如第二弧面区域41)的面积,一方面由于朝向叶片1转动方向的弧面区域的面积较大,能够更好地接触气流,对气流进行切割,另一方面面积较小且曲面弧度较大的另一个弧面区域能够有效改变风扇运行时气流的方向,使其沿着靠近风机轴心的方向上吹出。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至少存在一个弯折部在叶片1的延伸方向上分隔形成两个弧面区域,如一个或两个或四个弯折部在叶片1的延伸方向上分隔形成两个弧面区域。在被每个弯折部沿叶片1的延伸方向上分隔形成的两个弧面区域中,靠近叶片1尾部3的弧面区域的面积大于远离叶片1的尾部3的弧面区域的面积。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每个弯折部在叶片1延伸方向上分隔成的两个弧面区域中,使靠近叶片1尾部3的弧面区域(如第三弧面区域42)的面积大于远离叶片1的尾部3的弧面区域(如第四弧面区域43)的面积,结合靠近叶片1尾部3的弧面区域的曲面弧度大于远离尾部3的弧面区域的曲面弧度,使得面积大且曲面弧度大的靠近叶片1尾部3的弧面区域能够有效阻止气流呈喇叭状扩散,使气流集中在风机的轴心的方向上水平吹出,而面积相对较小且曲面弧度相对较小的远离叶片1尾部3的弧面区域能够有效降低叶片1转动过程中的风阻。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二弯折部51靠近叶片1的尾部3的一侧已经被第一弯折部50分隔形成第一弧面区域40和第二弧面区域41,因此,叶片1并不会被第二弯折部51沿叶片1的延伸方向上分隔形成两个弧面区域,而是与第一弯折部50相结合分隔成三个弧面区域。
具体地,如图1所示,第一弧面区域40、第二弧面区域41、第四弧面区域43、第三弧面区域42的面积依次增大,进一步使气流通过扇叶后最大程度的集中在中心部9的方向上。
实施例二
如图1至图3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叶片1还包括内边缘6和外边缘7,内边缘6与外边缘7相对分布,内边缘6位于外边缘7的转动方向上,内边缘6与端部2的交叉处形成叶尖8。
进一步地,多个弯折部包括第一弯折部50和第二弯折部51,第一弯折部50从尾部3向端部2延伸,第二弯折部51从外边缘7延伸至内边缘6,第一弯折部50与第二弯折部51相交。
其中,叶片1还包括内边缘6和外边缘7,内边缘6位于外边缘7的转动方向上,也即在叶片1转动过程中,内边缘6位于外边缘7的前进方向上,且与端部2交叉形成叶尖8,减少风扇在运行时的阻力。另外,通过使叶片1的多个弯折部包括第一弯折部50和第二弯折部51,第一弯折部50从尾部3向端部2延伸,将叶片1分隔成朝向叶片1转动方向的弧面区域和背离叶片1转动方向的弧面区域,第二弯折部51从外边缘7延伸至内边缘6,并与第一弯折部50相交,通过设计第一弯折部50和第二弯折部51,可以有效改变在风扇运行时气流的方向,使气流靠近在风机轴心方向上水平吹出,降低了能量在运行时的消耗。
进一步地,多个弯折部还包括第三弯折部52,第三弯折部52从外边缘7延伸至端部2,并位于第二弯折部51靠近端部2的一侧。
通过使叶片1的多个弯折部还包括第三弯折部52,第三弯折部52从外边缘7延伸至端部2,位于第二弯折部51靠近端部2的一侧,将叶片1分隔成靠近尾部3的弧面区域和远离尾部3的弧面区域,进一步将风扇运行时的气流方向集中在风机轴心的方向上,使风量传输的距离更远,并且有效减小扇叶转动时的风阻。
实施例三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风扇,具有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提供的风扇扇叶,因此该风扇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风扇扇叶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进一步地,风扇还包括:第一网罩11和第二网罩,第一网罩11与第二网罩围合成容纳腔,风扇扇叶设置在容纳腔内。
实施例四
如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雾化装置,即加湿装置,可用于室内加湿、美容蒸脸等等,具有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任一实施例提供的风扇,因此该雾化装置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风扇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进一步地,雾化装置还包括壳体12,壳体12上设有出雾口10,风扇的进风侧朝向出雾口10。
通过使风扇的进风侧朝向出雾口10,使经出雾口10排出的雾气能够被风扇吸入后再次吹出,与相关技术中仅依靠加湿器内部的小风机将雾气吹出出雾口10相比,一方面有利于将雾气远距离输送,扩大雾化范围,进而扩大加湿范围,提高加湿效率,另一方面有利于吸入空气,使得经出雾口10排出的雾气和空气均被风扇吸入后混合排出,实现先吸后吹功能,从而有利于减小雾气的颗粒度直径,为用户提供更细腻的雾气,避免用户因为长期近距离使用雾气颗粒度大的雾化装置而造成呼吸道黏膜疾病。
当然,雾化装置的风扇可以单独使用,此时,雾化装置能够单独实现吹风功能,或者雾化装置的出雾口10出雾,而风扇不运行,可根据需要控制雾化装置。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风扇的进风侧朝向出雾口10,意味着风扇在运动过程中,能够吸入经出雾口10排出的雾气,风扇的进风侧可以与出雾口10面对面分布,也可不正对出雾口10,只要能够吸入经出雾口10排出的雾气均可。
进一步地,雾化装置还包括:水雾发生器,设置在壳体12内,用于产生雾气;风机,设置在壳体12的内部,用于将雾气吹出出雾口10。
通过使雾化装置还包括水雾发生器和风机,其中,水雾发生器设置在壳体12内,风机设置在壳体12内,水雾发生器将液体变成雾气,风机将雾气从壳体内吹向雾化装置的出雾口10,有利于雾气快速移出出雾口10,实现快速加湿。另外,雾气经出雾口10排出后,能够被风扇吸入,并与同时被风扇吸入的空气混合后,再被风扇吹出,通过风机与风扇的配合作用,实现了对雾气的远距离输送,进一步提高了雾化装置的加湿范围和加湿效果。
进一步地,风扇固定设置在壳体12上,或风扇活动地设置在壳体12上,如风扇可转动地设置在壳体12上,以调节吹雾方向。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风扇扇叶,其特征在于,包括:
叶片,所述叶片包括尾部和端部,所述端部与所述尾部相对分布,所述叶片的延伸方向为从所述尾部至所述端部的方向;
所述叶片局部弯折形成有多个弯折部,所述叶片被所述多个弯折部分隔形成多个弧面区域;
其中,至少存在一个所述弯折部在所述叶片的转动方向上分隔形成两个所述弧面区域,和/或至少存在一个所述弯折部在所述叶片的延伸方向上分隔形成两个所述弧面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扇叶,其特征在于,
当至少存在一个所述弯折部在所述叶片的转动方向上分隔形成两个所述弧面区域时,在被每个所述弯折部沿所述叶片的转动方向分隔形成的两个所述弧面区域中,朝向所述叶片的转动方向的所述弧面区域的曲面弧度小于背离所述叶片的转动方向的所述弧面区域的曲面弧度;
当至少存在一个所述弯折部在所述叶片的延伸方向上分隔形成两个所述弧面区域时,在被每个所述弯折部沿所述叶片的延伸方向上分隔形成的两个所述弧面区域中,靠近所述叶片尾部的所述弧面区域的曲面弧度大于远离所述叶片的尾部的所述弧面区域的曲面弧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风扇扇叶,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弧面区域的面积不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风扇扇叶,其特征在于,
当至少存在一个所述弯折部在所述叶片的转动方向上分隔形成两个所述弧面区域时,在被每个所述弯折部沿所述叶片的转动方向分隔形成的两个所述弧面区域中,朝向叶片的转动方向的所述弧面区域的面积大于背离叶片的转动方向的所述弧面区域的面积;
当至少存在一个所述弯折部在所述叶片的延伸方向上分隔形成两个所述弧面区域时,在被每个所述弯折部沿所述叶片的延伸方向上分隔形成的两个所述弧面区域中,靠近所述叶片尾部的所述弧面区域的面积大于远离所述叶片的尾部的所述弧面区域的面积。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风扇扇叶,其特征在于,
所述叶片还包括内边缘和外边缘,所述内边缘与所述外边缘相对分布,所述内边缘位于所述外边缘的转动方向上,所述内边缘与所述端部的交叉处形成叶尖;
所述多个弯折部包括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从所述尾部向所述端部延伸,所述第二弯折部从所外边缘延伸至所述内边缘,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所述第二弯折部相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扇扇叶,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弯折部还包括第三弯折部,所述第三弯折部从所述外边缘延伸至所述端部,并位于所述第二弯折部靠近所述端部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风扇扇叶,其特征在于,
所述弯折部具有弯折线或弧形过渡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风扇扇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扇叶还包括:
中心部,所述叶片的数量为多个,围绕所述中心部周向分布。
9.一种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风扇扇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还包括:
第一网罩和第二网罩,所述第一网罩与第二网罩围合成容纳腔,所述风扇扇叶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
11.一种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出雾口;和
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风扇,所述风扇的进风侧朝向所述出雾口。
CN202020371876.8U 2020-03-20 2020-03-20 风扇扇叶、风扇和雾化装置 Active CN2118200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71876.8U CN211820072U (zh) 2020-03-20 2020-03-20 风扇扇叶、风扇和雾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71876.8U CN211820072U (zh) 2020-03-20 2020-03-20 风扇扇叶、风扇和雾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820072U true CN211820072U (zh) 2020-10-30

Family

ID=730097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371876.8U Active CN211820072U (zh) 2020-03-20 2020-03-20 风扇扇叶、风扇和雾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82007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53537A (zh) * 2020-11-19 2021-01-22 泛仕达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仿生轴流风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53537A (zh) * 2020-11-19 2021-01-22 泛仕达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仿生轴流风轮
CN112253537B (zh) * 2020-11-19 2022-03-22 泛仕达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仿生轴流风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36854B (zh) 涡轮风扇及空调机
CN203100097U (zh) 空调送风装置
CN210373750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04676744B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11820072U (zh) 风扇扇叶、风扇和雾化装置
CN104791298A (zh) 涡轮风扇及空调机
CN105333504A (zh) 一种空调器
JP2003161167A (ja) ブリードデフレクタ
CN104676747A (zh) 一种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08138798A (zh) 鼓风机及具备该鼓风机的空气调节装置
JP2001204536A (ja) ヘアードライヤー
CN205137664U (zh) 一种空调器
CN104676746A (zh) 具有多送风系统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US11754301B2 (en) Mist humidifier blower methods and systems
CN209495420U (zh) 一种圆形顶盖可360度旋转的侧出雾加湿器
CN113494748B (zh) 加湿装置
CN207247422U (zh) 一种轴流式静音空调扇
CN211854393U (zh) 风道组件、风机和空调器
CN108443977A (zh) 窗式空调设备
CN210345661U (zh) 涡环发生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2296960U (zh) 一种轴流风机或风扇的分段式风筒
CN210800835U (zh) 可调出风风向的便携式无叶风扇灯
CN213955439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3713276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08397846A (zh) 空调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