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19548U - 一种双流道冷却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流道冷却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819548U
CN211819548U CN202020294481.2U CN202020294481U CN211819548U CN 211819548 U CN211819548 U CN 211819548U CN 202020294481 U CN202020294481 U CN 202020294481U CN 211819548 U CN211819548 U CN 2118195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er
channel
oil
transverse
f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29448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锦海
廖升友
覃文
覃壮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xi Yuchai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xi Yuchai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xi Yuchai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xi Yuchai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29448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8195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8195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8195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流道冷却器,属于发动机冷却器,解决了现有机油冷却器内流道存在流道截面小,流阻大,流通无规则,容易形成紊流的问题;该冷却器包括冷却器座和冷却器芯,冷却器芯成对布置在冷却器座上,冷却器座内设置有与两个冷却器芯分别连通的第一润滑油流道和第二润滑油流道,且冷却器座的外侧设置有与第一润滑油流道、第二润滑油流道分别连通的总进油口和总出油口,冷却器座内还设置有与两个冷却器芯分别连通的第一冷却液流道和第二冷却液流道。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多个小型冷却器芯的布置,达到既满足小空间,高冷却性能的效果,不仅降低了发动机重量,还减少了发动机因冷却效果差而导致的磨损故障。

Description

一种双流道冷却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冷却器,更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双流道冷却器。
背景技术
冷却润滑系统是发动机必不可少的重要系统之一,而机油冷却器是其关键零部件。在发动机工作时,为保证其内部的润滑油在合理的温度和粘度下工作,一般需要通过热交换的形式利用冷却液带走润滑油的热量,从而保证发动机正常运转,而该热交换的过程则是在机油冷却器内完成的。如果冷却器冷却效果差,润滑油一直在发动机内部循环势必造成润滑油温度过高,粘度降低,会降低润滑效果最终造成发动机损坏。为了保证发动机正常运转,需要控制润滑油温度,机油冷却器性能尽可能提升。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机油冷却器通常包括冷却器座1和机油冷却器芯2,如图2所示,冷却器芯2上分别有一组进、出水口和进、出油口,与冷却器座1上的进、出水口和进、出油口分别对应。工作时,低温的冷却液从冷却器座1上的进水口21经冷却器芯2上的进水口21进入,流经冷却器芯2,最后从冷却器芯2上的出水口22进入冷却器座1上的出水口22,同时,高温润滑油从冷却器座1上的进油口19经冷却器芯2上的进油口19进入,同样流经冷却器芯2后从冷却器芯2上的出油口20流出到冷却器座1上的出油口20,如此实现热交换。现有机油冷却器存在冷却效果不佳,冷却方位、位置不全面,冷却路径短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流道冷却器,利用双流道的结构在冷却器座上布置两个较小的冷却器芯,有效减少了发动机因冷却效果不佳而导致的磨损故障。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双流道冷却器,包括冷却器座和冷却器芯,所述冷却器芯成对布置在所述冷却器座上,所述冷却器座内设置有与所述冷却器芯分别连通的第一润滑油流道和第二润滑油流道,且所述冷却器座的外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润滑油流道、第二润滑油流道分别连通的总进油口和总出油口,所述冷却器座内还设置有与所述冷却器芯分别连通的第一冷却液流道和第二冷却液流道,且所述冷却器座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冷却液流道、第二冷却液流道分别连通的总进水口,另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冷却液流道、第二冷却液流道分别连通的总出水口。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润滑油流道包括分别与所述冷却器芯的进油口和出油口连通的第一横向进油道和第一横向出油道,所述第一横向进油道通过纵向进油道与所述总进油口连通,所述第一横向出油道通过纵向出油道与所述总出油口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润滑油流道包括分别与所述冷却器芯的进油口和出油口连通的第二横向进油道和第二横向出油道,所述第二横向进油道通过所述纵向进油道与所述总进油口连通,所述第二横向出油道通过所述纵向出油道与所述总出油口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冷却液流道包括分别与所述冷却器芯的进水口和出水口连通的第一横向进水道和第一横向出水道,所述第一横向进水道与所述总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一横向出水道与所述总出水口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冷却液流道包括分别与所述冷却器芯的进水口和出水口连通的第二横向进水道和第二横向出水道,所述第二横向进水道通过纵向进水道与所述总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二横向出水道通过纵向出水道与所述总出水口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纵向进油道和纵向出油道均沿润滑油流动方向呈渐扩式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纵向进水道和纵向出水道均沿冷却液流动方向呈渐扩式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为:冷却器芯成对布置在冷却器座上,冷却器座内设置有与冷却器芯分别连通的第一润滑油流道、第二润滑油流道、第一冷却液流道和第二冷却液流道,通过两个冷却器芯的布置,可以增加高温润滑油的冷却路径,从而提高冷却器的冷却效果,并且通过曲折布置的流道,减缓了润滑油的流速,增加冷却面积,进而提高冷却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现有技术中冷却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冷却器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冷却器座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冷却器座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沿图5中A-A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冷却器座,2、冷却器芯,3、总进油口,4、总出油口,5、总进水口,6、总出水口,7、第一横向进油道,8、第一横向出油道,9、纵向进油道,10、纵向出油道,11、第二横向进油道,12、第二横向出油道,13、第一横向进水道,14、第一横向出水道,15、第二横向进水道,16、第二横向出水道,17、纵向进水道,18、纵向出水道,19、进油口,20、出油口,21、进水口,22、出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参照图3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流道冷却器,包括冷却器座1和冷却器芯2,冷却器芯2成对布置在冷却器座1上,冷却器座1内设置有与冷却器芯2分别连通的第一润滑油流道和第二润滑油流道,且冷却器座1的外侧设置有与第一润滑油流道、第二润滑油流道分别连通的总进油口3和总出油口4,冷却器座1内还设置有与冷却器芯2分别连通的第一冷却液流道和第二冷却液流道,且冷却器座1的一侧设置有与第一冷却液流道、第二冷却液流道分别连通的总进水口5,另一侧设置有与第一冷却液流道、第二冷却液流道分别连通的总出水口6。
具体地,第一润滑油流道包括分别与冷却器芯2的进油口19和出油口20连通的第一横向进油道7和第一横向出油道8,第一横向进油道7通过纵向进油道9与总进油口3连通,第一横向出油道8通过纵向出油道10与总出油口4连通。第二润滑油流道包括分别与冷却器芯2的进油口19和出油口20连通的第二横向进油道11和第二横向出油道12,第二横向进油道11通过纵向进油道9与总进油口3连通,第二横向出油道12通过纵向出油道10与总出油口4连通。第一冷却液流道包括分别与冷却器芯2的进水口21和出水口22连通的第一横向进水道13和第一横向出水道14,第一横向进水道13与总进水口5连通,第一横向出水道14与总出水口6连通。第二冷却液流道包括分别与冷却器芯2的进水口21和出水口22连通的第二横向进水道15和第二横向出水道16,第二横向进水道15通过纵向进水道17与总进水口5连通,第二横向出水道16通过纵向出水道18与总出水口6连通。
优选的,纵向进油道9和纵向出油道10均沿润滑油流动方向呈渐扩式结构,纵向进水道17和纵向出水道18均沿冷却液流动方向呈渐扩式结构,从而可以增加润滑油和冷却液的流量,方便润滑油和冷却液的流通,进而提高冷却效率。
上述冷却器在工作时,冷却液经总进水口5进入冷却器座1,经纵向进水道17分流至第一横向进水道14和第二横向进水道15,再分别通过进水口21进入两个冷却器芯2,通过冷却器芯2后,冷却液再分别从冷却器座1的出水口22,通过第一横向出水道14和第二横向出水道16汇合至总出水口6。
与此同时,润滑油由纵向进油道9进入冷却器座1,经第一横向进油道7和第二横向进油道11分别进入进油口19,通过进油口19分别进入两个冷却器芯2,润滑油通过冷却器芯2后,再分别通过出油口20进入第一横向出油道8和第二横向出油道12,最后经纵向出油道10到总出油口3。由于布置了两个冷却器芯2,每个冷却器芯2的冷却性能只需要达到原来的一半,因此可以选择体积更小的冷却器芯2实现现代发动机高功率轻量化和小型化的严苛要求。用两个较小的冷却器芯2代替大的冷却器芯2,达到了节省空间的目的,同时通过两个冷却器芯的布置,可以增加高温润滑油的冷却路径,达到提高冷却性能的效果,不仅降低了发动机重量,还减少了发动机因冷却性能差而导致的磨损故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范围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双流道冷却器,包括冷却器座(1)和冷却器芯(2),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器芯(2)成对布置在所述冷却器座(1)上,所述冷却器座(1)内设置有与两个所述冷却器芯(2)分别连通的第一润滑油流道和第二润滑油流道,且所述冷却器座(1)的外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润滑油流道、第二润滑油流道分别连通的总进油口(3)和总出油口(4),所述冷却器座(1)内还设置有与两个所述冷却器芯(2)分别连通的第一冷却液流道和第二冷却液流道,且所述冷却器座(1)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冷却液流道、第二冷却液流道分别连通的总进水口(5),另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冷却液流道、第二冷却液流道分别连通的总出水口(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流道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润滑油流道包括分别与所述冷却器芯(2)的进油口(19)和出油口(20)连通的第一横向进油道(7)和第一横向出油道(8),所述第一横向进油道(7)通过纵向进油道(9)与所述总进油口(3)连通,所述第一横向出油道(8)通过纵向出油道(10)与所述总出油口(4)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流道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润滑油流道包括分别与所述冷却器芯(2)的进油口(19)和出油口(20)连通的第二横向进油道(11)和第二横向出油道(12),所述第二横向进油道(11)通过所述纵向进油道(9)与所述总进油口(3)连通,所述第二横向出油道(12)通过所述纵向出油道(10)与所述总出油口(4)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流道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液流道包括分别与所述冷却器芯(2)的进水口(21)和出水口(22)连通的第一横向进水道(13)和第一横向出水道(14),所述第一横向进水道(13)与所述总进水口(5)连通,所述第一横向出水道(14)与所述总出水口(6)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流道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却液流道包括分别与所述冷却器芯(2)的进水口(21)和出水口(22)连通的第二横向进水道(15)和第二横向出水道(16),所述第二横向进水道(15)通过纵向进水道(17)与所述总进水口(5)连通,所述第二横向出水道(16)通过纵向出水道(18)与所述总出水口(6)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流道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进油道(9)和纵向出油道(10)均沿润滑油流动方向呈渐扩式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流道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进水道(17)和纵向出水道(18)均沿冷却液流动方向呈渐扩式结构。
CN202020294481.2U 2020-03-11 2020-03-11 一种双流道冷却器 Active CN2118195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94481.2U CN211819548U (zh) 2020-03-11 2020-03-11 一种双流道冷却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94481.2U CN211819548U (zh) 2020-03-11 2020-03-11 一种双流道冷却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819548U true CN211819548U (zh) 2020-10-30

Family

ID=730088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294481.2U Active CN211819548U (zh) 2020-03-11 2020-03-11 一种双流道冷却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81954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15302B (zh) 一种发动机的冷却系统
CN106505223A (zh) 一种锂电池冷却装置
CN103615333B (zh) 一种发动机缸体水套
CN211819548U (zh) 一种双流道冷却器
US11215108B2 (en) High-low temperature radiator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engineering machinery
CN207634197U (zh) 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
CN210068326U (zh) 发动机冷却水套
CN210723299U (zh) 一种铝板钎焊水冷板结构
CN205212638U (zh) 一种新能源车用电机的冷却结构
CN209325010U (zh) 一种风力发电机齿轮箱散热系统
CN204239045U (zh) 一种船用增压发动机及其冷却系统
CN201006707Y (zh) 机车油水冷却装置
CN111188665A (zh) 一种双流道冷却器
CN109973636A (zh) 一种柴油机齿轮箱冷却装置及冷却方法
CN212910550U (zh)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的热管理系统
CN115127377A (zh) 一种集成高低温热交换器
EP4015789B1 (en) Cooling system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103590885B (zh) 一种新结构的冷却循环系统
CN106988851A (zh) 一种发动机逆向环绕型冷却结构以及冷却方式
CN214035861U (zh) 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
CN211174396U (zh) 一种水路并联的高低温egr冷却器
CN207634125U (zh) 一种发动机冷却润滑模块
CN219703422U (zh) 一种造型机的供油系统
CN2900824Y (zh) 水冷发动机汽缸盖
CN204783301U (zh) 一种发动机缸体、发动机和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