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15566U - 一种具备快速排水功能的高架路桥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备快速排水功能的高架路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815566U
CN211815566U CN201922015468.9U CN201922015468U CN211815566U CN 211815566 U CN211815566 U CN 211815566U CN 201922015468 U CN201922015468 U CN 201922015468U CN 211815566 U CN211815566 U CN 2118155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ainage
bridge
steel ring
sides
surfac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01546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Zhurui Road Engineering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张用民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张用民 filed Critical 张用民
Priority to CN20192201546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8155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8155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8155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60Planning or developing urban green infrastructure

Landscapes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备快速排水功能的高架路桥结构,能够实现对高架路面快速排水,包括桥面体,桥墩体,防撞凸起,围护栏,排水钢圈,排水板,桥墩体设置在桥面体的下方,防撞凸起设置在桥面体的两侧边沿位置,排水钢圈排列设置在桥面体的两侧靠近防撞凸起的位置,则流向桥面体侧边的雨水会从排水钢圈位置排出,排水板设置在桥面体的两侧下方,排水板的外侧端位置标高大于其内侧端位置标高,从排水钢圈位置落下的雨水会顺着排水板的倾斜方向流到桥面体的中部位置地面上,雨水流动没有严格的管路限制,极大增加了单位时间内同一处的排水量,特别适合应用在高架跨设形成的起伏谷段路面位置。

Description

一种具备快速排水功能的高架路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路桥排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备快速排水功能的高架路桥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用地紧张,为了提高通行效率,出现快速路的形式,即采用高架桥的形式进行道路建设,主要通过桥墩对桥跨路面进行承载,这样桥墩对地面的占用面积少,下方依然可以布置道路,上方的桥跨路面宽度大,没有交叉路口,可实现快速通行。
但是高架路面不同于地面路面可以在地表或地下设置排水沟,高架路面的排水只能通过排水管进行汇集排放到地面,这就造成了排水的效率不高,尤其是高架跨设形成的起伏谷段路面位置,雨水容易在谷段路面位置进行聚集,如果降雨量较大,极容易出现路面积水,影响车辆通行,所以需要对高架路桥的排水方式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备快速排水功能的高架路桥结构,能够实现对高架路面快速排水,包括桥面体,桥墩体,防撞凸起,围护栏,排水钢圈,排水板,所述桥墩体设置在桥面体的下方,桥墩体可以在桥面体的下方设置多道,用于对桥面体形成支撑,而桥面体的上方用于车辆行驶,所述防撞凸起设置在桥面体的两侧边沿位置,防止车辆失控冲下桥面,所述围护栏设置在防撞凸起的上端,同样起到围护作用,阻拦失控或发生车祸的车辆,所述排水钢圈为俯视形状为扁长条形的矩形状结构,其排列设置在桥面体的两侧靠近防撞凸起的位置,且排水钢圈的长向方向与桥面体的两侧边沿平行,且排水钢圈的上下端部位与桥面体的上下侧部位连通,即排水钢圈使得桥面体该部位的上下侧处于贯通状态,则流向桥面体侧边的雨水会从排水钢圈位置排出,而排水钢圈俯视形状为扁长条形状,则具备较大的排水开口面积,能够有利于雨水快速流出。
所述排水板设置在桥面体的两侧下方,其外侧端分别处在排水钢圈的正下方,其内侧端处在靠近桥面体中部位置的下方,所述排水板的外侧端与内侧端位置均通过固定杆件固定设置在桥面体的下端面上,所述排水板的外侧端位置标高大于其内侧端位置标高,则排水板由外侧端向内侧端倾斜设置,从排水钢圈位置落下的雨水会顺着排水板的倾斜方向流到桥面体的中部位置地面上,一般在桥面体的中部位置下方设置绿化带以及城市排水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摒弃传统通过排水管路排水的方式,雨水流动没有严格的管路限制,极大增加了单位时间内同一处的排水量,避免高架路桥在强降雨情况以及起伏路段出现积水影响车辆通行,特别适合应用在高架跨设形成的起伏谷段路面位置。
作为改进实施例,所述排水钢圈的外侧面位置设置有多道连接钢柱,架设的高架桥一般采用混凝土浇筑,内部根据结构强度要求敷设钢筋,虽然桥面体的两侧边沿没有车辆行驶,结构强度要求不高,但是也要敷设相应的钢筋,在排水钢圈外侧设置连接钢柱有利于敷设在桥面体内的钢筋能够与排水钢圈焊接连接,使其与内部敷设的钢筋形成连接的整体,提高结构强度。
作为改进实施例,所述排水钢圈的内侧固定设置有加强钢板,所述加强钢板存在多道,其两侧端分别连接固定在排水钢圈的两侧的内侧壁上,起到加强排水钢圈结构强度的作用,避免排水钢圈受挤压变形。
作为改进实施例,所述排水板的外侧端边沿位置设置有竖向设置的外侧栏板,起到避免雨水落下时外溢到排水板外侧端以外的作用。
作为改进实施例,所述排水板的前后侧边边沿位置设置有竖向设置的侧边栏板,同样用以起到避免雨水顺着排水板流下时从其前后侧外溢的作用,这样,只有排水板的内侧端边沿未被阻拦,雨水只能从其内侧端位置落下,可以正好在下方设置绿化带以及排水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截面正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排水钢圈位置局部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单独的排水钢圈俯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单独的排水板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
一种具备快速排水功能的高架路桥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桥面体1,桥墩体2,防撞凸起3,围护栏4,排水钢圈5,排水板6,所述桥墩体2设置在桥面体1的下方,桥墩体2可以在桥面体1的下方设置多道,用于对桥面体1形成支撑,而桥面体1的上方用于车辆行驶,所述防撞凸起3设置在桥面体1的两侧边沿位置,防止车辆失控冲下桥面,所述围护栏4设置在防撞凸起3的上端,同样起到围护作用,阻拦失控或发生车祸的车辆,所述排水钢圈5为俯视形状为扁长条形的矩形状结构,如图2俯视图所示,其排列设置在桥面体1的两侧靠近防撞凸起3的位置,且排水钢圈5的长向方向与桥面体1的两侧边沿平行,且排水钢圈5的上下端部位与桥面体1的上下侧部位连通,如图1所示,即排水钢圈5使得桥面体1该部位的上下侧处于贯通状态,则流向桥面体1侧边的雨水会从排水钢圈5位置排出,而排水钢圈5俯视形状为扁长条形状,则具备较大的排水开口面积,能够有利于雨水快速流出。
所述排水板6设置在桥面体1的两侧下方,其外侧端分别处在排水钢圈5的正下方,其内侧端处在靠近桥面体1中部位置的下方,所述排水板6的外侧端与内侧端位置均通过固定杆件61固定设置在桥面体1的下端面上,所述排水板6的外侧端位置标高大于其内侧端位置标高,则排水板6由外侧端向内侧端倾斜设置,从排水钢圈5位置落下的雨水会顺着排水板6的倾斜方向流到桥面体1的中部位置地面上,一般在桥面体1的中部位置下方设置绿化带以及城市排水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摒弃传统通过排水管路排水的方式,雨水流动没有严格的管路限制,极大增加了单位时间内同一处的排水量,避免高架路桥在强降雨情况以及起伏路段出现积水影响车辆通行,特别适合应用在高架跨设形成的起伏谷段路面位置。
另外,本实用新型中,排水板6的形状结构并不一定如附图属于直型板,可以根据实际桥面体1下方的形状进行塑造,只需要保证其从外到内的高度落差即可。
作为改进实施例,所述排水钢圈5的外侧面位置设置有多道连接钢柱51,如图3所示,架设的高架桥一般采用混凝土浇筑,内部根据结构强度要求敷设钢筋,虽然桥面体1的两侧边沿没有车辆行驶,结构强度要求不高,但是也要敷设相应的钢筋,在排水钢圈5外侧设置连接钢柱51有利于敷设在桥面体1内的钢筋能够与排水钢圈5焊接连接,使其与内部敷设的钢筋形成连接的整体,提高结构强度。
作为改进实施例,所述排水钢圈5的内侧固定设置有加强钢板52,所述加强钢板52存在多道,其两侧端分别连接固定在排水钢圈5的两侧的内侧壁上,起到加强排水钢圈5结构强度的作用,避免排水钢圈5受挤压变形。
作为改进实施例,所述排水板6的外侧端边沿位置设置有竖向设置的外侧栏板62,如图1及图4所示,起到避免雨水落下时外溢到排水板6外侧端以外的作用。
作为改进实施例,所述排水板6的前后侧边边沿位置设置有竖向设置的侧边栏板63,同样用以起到避免雨水顺着排水板6流下时从其前后侧外溢的作用,这样,只有排水板6的内侧端边沿未被阻拦,雨水只能从其内侧端位置落下,可以正好在下方设置绿化带以及排水槽。
本文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具备快速排水功能的高架路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桥面体(1),桥墩体(2),防撞凸起(3),围护栏(4),排水钢圈(5),排水板(6),所述桥墩体(2)设置在桥面体(1)的下方,所述防撞凸起(3)设置在桥面体(1)的两侧边沿位置,所述围护栏(4)设置在防撞凸起(3)的上端,所述排水钢圈(5)为俯视形状为扁长条形的矩形状结构,其排列设置在桥面体(1)的两侧靠近防撞凸起(3)的位置,且排水钢圈(5)的长向方向与桥面体(1)的两侧边沿平行,且排水钢圈(5)的上下端部位与桥面体(1)的上下侧部位连通,所述排水板(6)设置在桥面体(1)的两侧下方,其外侧端分别处在排水钢圈(5)的正下方,其内侧端处在靠近桥面体(1)中部位置的下方,所述排水板(6)的外侧端与内侧端位置均通过固定杆件(61)固定设置在桥面体(1)的下端面上,所述排水板(6)的外侧端位置标高大于其内侧端位置标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备快速排水功能的高架路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钢圈(5)的外侧面位置设置有多道连接钢柱(5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备快速排水功能的高架路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钢圈(5)的内侧固定设置有加强钢板(52),所述加强钢板(52)存在多道,其两侧端分别连接固定在排水钢圈(5)的两侧的内侧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备快速排水功能的高架路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板(6)的外侧端边沿位置设置有竖向设置的外侧栏板(6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备快速排水功能的高架路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板(6)的前后侧边边沿位置设置有竖向设置的侧边栏板(63)。
CN201922015468.9U 2019-11-20 2019-11-20 一种具备快速排水功能的高架路桥结构 Active CN2118155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15468.9U CN211815566U (zh) 2019-11-20 2019-11-20 一种具备快速排水功能的高架路桥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15468.9U CN211815566U (zh) 2019-11-20 2019-11-20 一种具备快速排水功能的高架路桥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815566U true CN211815566U (zh) 2020-10-30

Family

ID=730271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015468.9U Active CN211815566U (zh) 2019-11-20 2019-11-20 一种具备快速排水功能的高架路桥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81556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595314A (en) Precast concrete culvert section
US4687371A (en) Precast concrete culvert section
CN106245544B (zh) 一种l型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挡墙型通用通道洞口
EP2756135A2 (en) Bridge system and method including four sided concrete bridge units adapted for promoting sedimentation
CN211815566U (zh) 一种具备快速排水功能的高架路桥结构
KR102116480B1 (ko) 강수량 수심비에 따라 최적 수리특성을 구비하면서 제작이 용이한 난형관거 배수구조물과 그 시공방법
CN214573253U (zh) 一种uhpc与不锈钢梁的组合结构
CN209923764U (zh) 一种跨铁路桥梁的桥面排水结构
CN210151515U (zh) 一种挖方边坡超高路段路面排水系统
CN210830796U (zh) 一种桥梁中央分隔带上的小型综合管廊装置
CN209816773U (zh) 一种装配式两级挡土墙结构
CN220953031U (zh) 一种应用于中小型渠道的混凝土桥涵
CN106049651A (zh) 城市水涝的一种防治方法
CN213038191U (zh) 一种桥面渗水排除结构
CN212835805U (zh) 一种交叉口雨水排放结构
CN110701389A (zh) 一种桥梁中央分隔带上的小型综合管廊装置
CN220013953U (zh) 重荷载排水沟盖板
CN220687398U (zh) 一种用于公路隧道陡坡地形的防止水跃的截水沟构造
CN218175683U (zh) 一种防撞隔离墩及防撞隔离花箱
CN220150079U (zh) 一种自动路桥排水结构
CN213173309U (zh) 一种防汛道路桥梁结构
CN214061254U (zh) 一种路桥防积水结构
CN213203761U (zh) 河道过水栈桥
CN113481824B (zh) 易于施工的简易桥梁
CN219471169U (zh) 一种城市道路中环保雨水篦井的管位优化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22

Address after: 402184 liujiahe village group, Guilin village, Linjiang Town, Yongchuan District, Chongqing

Patentee after: Chongqing Zhurui Road Enginee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215600 Jida municipal road and Bridge Engineering Co., Ltd., 555 Jiyang East Road, yangshe Town, Zhangjiagang City,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ang Yong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