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11923U - 一种分段输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分段输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811923U
CN211811923U CN201922181533.5U CN201922181533U CN211811923U CN 211811923 U CN211811923 U CN 211811923U CN 201922181533 U CN201922181533 U CN 201922181533U CN 211811923 U CN211811923 U CN 2118119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ying
main body
body frame
platform
conveying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18153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学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Daohong Automotive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Daohong Automotive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Daohong Automotive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Daohong Automotive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18153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8119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8119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8119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termediate Stations On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领域,特别是一种分段输送装置,主体框架、至少两个输送平台、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框架分为上下两段,主体框架上半段设有倾斜的第一输送道,主体框架下半段设有倾斜的第二输送道,第一输送道较低一端和第二输送道较高一端均处于主体框架同一侧;所述第一输送道上设有至少一个输送平台,所述第二输送道上设有至少一个输送平台;所述切换机构安装在主体框架一侧,且位于第一输送道较低一端和第二输送道较高一端之间。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如何能在更少的工位间,完成更多的加工时序,有效的减少厂房内的占地空间,节省更多的人力资源,使现有的加工更为合理成为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分段输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领域,是一种分段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加工工序中,工件输送到加工位置,等待加工完成后,往往需要另一工位的配合,才能把工件取出或者移送到下一工位,工件在加工前的输送与加工后的接料位置,需要多个工位的配合,占用较多的厂内空间,且浪费较多的人力资源。
现在大部分工厂里加工输送装置采用的是单段输送机构,是属于输送工件,由于加工位置的要求,工件可能需要来回加工几次,工件才能达到要求,这样工件就需要在多个工位之间往返多次进行单段运输才能实现多次加工的目的,如此多个单段运输机构占地广。
如何能在更少的占地空间中实现多段运输成为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段输送装置,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如何能在更少的占地空间中实现多段运输成为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提供一种分段输送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分段输送装置,它包括主体框架、至少两个输送平台、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框架分为上下两段,主体框架上半段设有倾斜的第一输送道,主体框架下半段设有倾斜的第二输送道,第一输送道较低一端和第二输送道较高一端均处于主体框架同一侧;
所述第一输送道上设有至少一个输送平台,所述第二输送道上设有至少一个输送平台;
所述切换机构安装在主体框架一侧,且位于第一输送道较低一端和第二输送道较高一端之间。
进一步,所述输送平台设有至少一个托块和至少一个导向,托块与导向位置对应。
进一步,所述切换机构由伺服电机、切换平台组成,伺服电机通过连接块与切换平台连接。
进一步,所述主体框架靠近切换平台一端设有至少一对用于切换平台上下滑动的滑槽。
进一步,所述主体框架靠近切换平台一端设有链条,链条一端固定在主体框架上,链条另一端与切换平台连接。
进一步,所述切换平台上设有气缸、摇臂、行程开关和感应器,气缸和摇臂连接,行程开关控制气缸运行,感应器控制伺服电机带动切换平台运行。
进一步,所述第一输送道上设有至少一对转轴;所述第二输送道上设有至少一对转轴。
进一步,所述主体框架、切换平台和输送平台均由方管组成。
进一步,所述方管采用铝制方管。
一种分段输送装置,它包括主体框架、两个及其以上输送平台、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框架分为至少三段,主体框架自上而下设置多个倾斜的输送道,相邻两个输送道中上一个输送道较低一端和下一个输送道较高一端均处于主体框架同一侧组成转折处,每个转折处设有一个切换机构,切换机构位于对应两个输送道之间;所述每个输送道上设有至少一个输送平台。
鉴于上述技术特征,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分段输送装置,能在更少的工位间,完成更多的加工时序,则可以有效的减少厂房内的占地空间(即减少了加工机器对厂房的占地使用面积),也意味着节省更多的人力资源,使现有的加工更为合理。
2、本实用新型的分段输送装置,充分利用重力的原理,减少分段输送装置滑动式的动力输出(即作用在工件上,使工件进行滑动的力矩),同时将上件与取件的位置合并,并可放置多个输送平台,通过感应器和行程开关配合控制切换平台对工件在上下输送道切换,实现部分自动化功能,减少工作中必须由专人时刻看护的不必要操作(即减少了一定的不必要的人工要求)。
3、本实用新型的分段输送装置,因为分段输送装置的上半段自前一个工位取件,再由下半段移动至下一个工位,如此可以节省输送装置的空间(即解决部分由于工件摆放位置带来的重复运输的问题),省出来的空间可以用于其他工位设备,因此实现更少的工位间,完成更多加工时序的目的。
4、本实用新型的分段输送装置,采用上下两层分段运输结构,相较于传统的单段运输结构,增加了空间上的使用,减少分段输送装置的占地面积,增大工件的受加工面积。
5、对于加工来说,加工的机械臂的活动范围是有限的,本实用新型的分段输送装置的分段加工运输,可以通过改变工件的高度来对工件进行加工,因此增加了工件的可加工范围(即方便将工件置于加工设备所需高度,便于更多不同高度的加工设备对工件进行加工,变相增加了工件可加工的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中一种分段输送装置带工件的工作状态图。
图2是实施例1中一种分段输送装置的主视图。
图3是实施例1中一种分段输送装置的切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1中一种分段输送装置中单个的输送平台轴侧视图。
图中:1为主体框架;1-1为主体框架的上半段;1-2为主体框架的下半段;2为转轴;3为行程开关;4为伺服电机;5为连接块;6为气缸;7为摇臂;8为铝制方管;9为感应器;10为托块;11为导向;12为第一输送道; 13为第二输送道;14为输送平台;15为滑槽;16为链条;17为切换平台;A 为切换前的切换平台位置;B为切换后的切换平台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4,实施例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分段输送装置,它包括主体框架1、至少两个输送平台、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主体框架1 分为上下两段,主体框架上半段1-1设有倾斜的第一输送道12,主体框架下半段1-2设有倾斜的第二输送道13,第一输送道12较低一端和第二输送道 13较高一端均处于主体框架1同一侧;第一输送道12上设有至少一个输送平台(又称滑动小车),第二输送道13上设有至少一个输送平台(又称滑动小车)。切换机构安装在主体框架1一侧,且位于第一输送道12较低一端和第二输送道13较高一端之间,这样切换结构可以实现将工件18由第一输送道12较低一端切换至第二输送道13较高一端的工件18对应输送道的切换功能。本实施例1中,第一输送道12上设有8个输送平台,第一输送道12上设有8个输送平台(另外输送平台的数量可以进行适量的调整),第一输送道 12左端为较低一端,第一输送道12右端为较高一端,第二输送道13的左端为较高一端,第二输送道13的右端为较低一端。
第一输送道12上设有至少一对转轴2,第二输送道13上设有至少一对转轴2。本实施例1中,转轴2为564个,均匀地分布在第一输送道12上和第二输送道13上,转轴2的作用是减少输送平台14(又称滑动小车)与主体框架1(实际是第一输送道12和/或第二输送道13)之间的摩擦阻力。输送平台14在第一输送道12和/或第二输送道13上的转轴2上利用重力作用进行自行滑动。每个输送平台14都可以托住和定位一个单独的工件18。
所述主体框架靠近切换平台17一端设有至少一对用于切换平台17上下滑动的滑槽15。滑槽15的作用切换平台17在上下移动过程中与滑槽15相匹配,滑槽15能够帮助切换平台17在上下移动过程中的竖直方向不发生偏移,保证切换平台17能够和第一输送道和/或第二输送道位置对准,便于工件18由第一输送道滑入切换平台17,和/或由切换平台17上滑入第二输送道。
所述主体框架靠近切换平台17一端设有链条16,链条16一端固定在主体框架上(优选连接在主体框架竖直杆的中间位置),链条16另一端与切换平台17连接,链条16的作用是在切换平台17上下移动过程中,帮助切换平台17进行限位和降速,能够使得切换平台17在到达最高位置停下(比如切换平台17在最高位置被链条16拉紧而停止)时,高度正好与第一输送道较低一端对应,切换平台17在到达最低位置停下(比如切换平台17在最低位置被链条16拉紧而停止)时,高度正好与第二输送道较高一端对应,从而链条16对切换平台17起到限位和定位作用。
每个输送平台14设有至少一个托块10和至少一个导向11,托块10与导向11位置对应,本实施例1中,每个输送平台14的长边对应两侧对应地各设有一个托块10和一个导向11,托块10的作用是托住工件18,导向11的作用是定位工件18。托块10托住工件18,导向11定位工件18,两者结合便可实现固定工件18的作用。
切换机构由伺服电机4、切换平台17组成,伺服电机4通过连接块5与切换平台17连接。
切换平台17上设有气缸6、摇臂7、行程开关3和感应器9,气缸6和摇臂7连接,行程开关3控制气缸6运行,感应器9控制伺服电机4带动切换平台17运行(实际是感应器9通过检查工件18位置,并将有关信号反馈给伺服电机4,由伺服电机4控制切换平台17运行,即帮助工件18上下进行切换输送道)。感应器9用于检测工件18的位置变化,气缸6的作用是控制摇臂7进行对工件18夹紧或打开;摇臂7的作用是直接对工件18进行夹紧或打开的动作;行程开关3的具体作用是通过对气缸6和摇臂7进行控制,实现对工件18进行夹紧或打开的动作;伺服电机4作用是在感应器9控制下,通过连接块5带动切换平台17运行,实现将加工后的工件18(实际上是工件18和对应的输送平台14一起被上下移动和切换输送道),由第一输送道12较低一端切换至第二输送道13较高一端,完成加工后的工件18对应输送道的切换功能。切换平台17用于工件18输送道切换过程中对工件18进行托住和定位的作用。
主体框架1、切换平台17和输送平台均由方管组成,方管采用铝制方管8,利用铝制材料质量小的优点,可以降低本实施例1中分段输送装置整体的重量。
具体实施方式:首先,将工件18放置在第一输送道12右端的输送平台上,工件18受重力影响,工件18与输送平台一起沿第一输送道12向左侧滑行(即输送平台在重力作用下,在第一输送道上的转轴上滑动)。当到达第一输送道 12的左端之后,感应器9检测到工件18位置并反馈信号给行程开关(或控制单元),由行程开关3控制切换机构的切换平台17上的气缸打开,由切换平台17上的气缸6控制摇臂7对工件18进行夹紧。此时,工件18可以由机器人取走、转至其他工位加工。
当工件18加工完成后,加工后的工件18再次被放入切换平台17上,切换平台17的感应器9检测到工件18的变化后,感应器9反馈信息给行程开关,由行程开关(或控制单元)控制伺服电机4转动,伺服电机4通过连接块5 将切换平台17从第一输送道12左端切换至第二输送道13右端(即加工后的工件18和对应的输送平台14一起也由主体框架1的上半段移至主体框架1 的下半段),从而实现加工后的工件18对应输送道的切换。此时,行程开关 3松动,行程开关3通过气缸6控制呈夹紧状态的摇臂7变为打开状态。加工后的工件18和对应的输送平台14一起受重力作用,自第二输送道13左端沿第二输送道13向右端滑行,直至第二输送道13右端。
另,主体框架1上也可以设置多个输送道,只要能够实现多段运输的目的即可,输送道越多,工件18可以输送至更多不同高度位置,满足更多不同加工设备对于加工高度的要求。
综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的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都应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畴。

Claims (10)

1.一种分段输送装置,它包括主体框架、至少两个输送平台、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框架分为上下两段,主体框架上半段设有倾斜的第一输送道,主体框架下半段设有倾斜的第二输送道,第一输送道较低一端和第二输送道较高一端均处于主体框架同一侧;
所述第一输送道上设有至少一个输送平台,所述第二输送道上设有至少一个输送平台;
所述切换机构安装在主体框架一侧,且位于第一输送道较低一端和第二输送道较高一端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段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平台设有至少一个托块和至少一个导向,托块与导向位置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分段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机构由伺服电机、切换平台组成,伺服电机通过连接块与切换平台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分段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框架靠近切换平台一端设有至少一对用于切换平台上下滑动的滑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分段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框架靠近切换平台一端设有链条,链条一端固定在主体框架上,链条另一端与切换平台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分段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平台上设有气缸、摇臂、行程开关和感应器,气缸和摇臂连接,行程开关控制气缸运行,感应器控制伺服电机带动切换平台运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分段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道上设有至少一对转轴;所述第二输送道上设有至少一对转轴。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分段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框架、切换平台和输送平台均由方管组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分段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方管采用铝制方管。
10.一种分段输送装置,它包括主体框架、两个及其以上输送平台、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框架分为至少三段,主体框架自上而下设置多个倾斜的输送道,相邻两个输送道中上一个输送道较低一端和下一个输送道较高一端均处于主体框架同一侧组成转折处,每个转折处设有一个切换机构,切换机构位于对应两个输送道之间;所述每个输送道上设有至少一个输送平台。
CN201922181533.5U 2019-12-09 2019-12-09 一种分段输送装置 Active CN2118119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81533.5U CN211811923U (zh) 2019-12-09 2019-12-09 一种分段输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81533.5U CN211811923U (zh) 2019-12-09 2019-12-09 一种分段输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811923U true CN211811923U (zh) 2020-10-30

Family

ID=730312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181533.5U Active CN211811923U (zh) 2019-12-09 2019-12-09 一种分段输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81192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442335A (en) Side aperture welding assembly system
CN100381223C (zh) 传送装置和传送方法
US6722836B2 (en) Linked manufacturing system for processing parts
CN108176988B (zh) 一种金属片材自动生产线
CN211811923U (zh) 一种分段输送装置
CN208629055U (zh) 一种车加工自动化连线
CN216784871U (zh) 一种流水线转向输送机
CN106829441A (zh) 一种多工艺机加工自动化生产线
CN213678419U (zh) 一种水平模组换轨倒料装置
CN108620960B (zh) 一种车加工自动化连线及工艺
CN104986575A (zh) 一种智能切换气力管道收发装置及其输送方法
CN214134001U (zh) 一种数控车床上的自动收料装置
CN208543260U (zh) 一种自动化供应多台加工设备的送料装置
CN205114510U (zh) 一种智能切换气力管道收发装置
CN211168738U (zh) 具有定位功能的自动上下料装置
CN211443775U (zh) 一种双皮带回流传送线
CN208165962U (zh) 一种双联活塞自动送料装置
CN210359927U (zh) 车身焊接生产线用柔性滑台
CN210335008U (zh) 一种智能化柔性组装线
US4804306A (en) Machine for transposing of articles, particularly for unloading of pallets carrying containers
CN209306515U (zh) 物料自动取放装置
CN208357696U (zh) 一种安全高效的钢筋转运装置
CN108408321B (zh) 一种高效密集型自动化物流分拣存储仓库系统
CN208233462U (zh) 全自动管材包装设备
CN213923241U (zh) 一种条状铝型材的自动装车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