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08465U - 注墨筒、墨罐和喷墨打印机 - Google Patents

注墨筒、墨罐和喷墨打印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808465U
CN211808465U CN201921864414.3U CN201921864414U CN211808465U CN 211808465 U CN211808465 U CN 211808465U CN 201921864414 U CN201921864414 U CN 201921864414U CN 211808465 U CN211808465 U CN 2118084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k
opening
flow path
plane
longitudinal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86441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宫濑悟吏
刑部吉记
冈崎真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86441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808465U/zh
Priority to JP2021553621A priority patent/JP7283564B2/ja
Priority to PCT/JP2020/040206 priority patent/WO2021085408A1/ja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8084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808465U/zh
Priority to US17/733,184 priority patent/US20220274410A1/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注墨筒、墨罐和喷墨打印机。注墨筒具有本体部,本体部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本体部包括沿纵向方向延伸的第一流路管和第二流路管,第一流路管具有第一开口、第二开口以及形成在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之间的第一流路,第一开口到第一端的距离小于第二开口到第一端的距离;第二流路管具有第三开口、第四开口以及形成在第三开口与第四开口之间的第二流路,第三开口到第一端的距离小于第四开口到第一端的距离;第一流路管的形成第二开口的端面的至少一部分所在的平面与垂直于纵向方向的平面交叉。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注墨筒抑制了第二开口处的弯月面的形成,避免了墨水补给过程中暂时停止的现象发生。

Description

注墨筒、墨罐和喷墨打印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注墨筒、墨罐和喷墨打印机。
背景技术
喷墨打印机一般通过从记录部向记录介质(例如打印用纸张)喷出墨水来进行打印。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已有的一种喷墨打印机1的示例。在下文中,为了便于描述,以使用者使用喷墨打印机1时所处的位置为基准,将喷墨打印机1面向使用者的方向定义为“前”、与此相对的方向定义为“后”,而将使用者的左手侧定义为“左”,使用者的右手侧为“右”。
如图1所示,喷墨打印机1包括打印机本体2以及设置在打印机本体2一侧(例如前侧)的四个墨罐10。打印机本体2包括框架部3,四个墨罐10设置在框架部3中。其中一个墨罐10设置在框架部3左侧前部,另外三个墨罐10并排地设置在框架部3右侧前部。墨罐10用于容纳墨水,以供应至记录部9。位于左侧前部的墨罐10可以容纳黑色的墨水,位于右侧前部的三个墨罐10可以分别容纳青色、品红色和黄色的墨水,以使喷墨打印机1的打印内容具有更加丰富的色彩。通常可通过容纳有墨水的墨水瓶(未示出)将墨水注入墨罐10。
如图2和图3所示,墨罐10主要包括墨罐本体30和注墨筒20,注墨筒20与墨罐本体30可分离地连接。墨罐本体30可以由树脂材料和覆膜39构成。
墨罐本体30主要包括储墨室31、注墨部33、缓冲室34、供墨部35、大气连通部36以及用于观察墨水液面的视认面37。储墨室31用于容纳待供应至记录部9的墨水。注墨部33位于储墨室31的顶部且具有注墨口32。墨水可通过注墨口32注入墨罐本体30,从而容纳在储墨室31内。供墨部35位于储墨室31的上方,且用于将储墨室31中的墨水供应至记录部9。大气连通部36位于墨罐本体30的靠下的位置处,且包括大气连通口38,大气连通口38可使缓冲室34、储墨室31与大气连通。
注墨筒20具有沿纵向方向L延伸的本体部21。本体部21具有第一端23和沿纵向方向L与第一端23相对的第二端24。本体部21包括沿纵向方向L延伸的第一流路管40和第二流路管50。第一流路管40具有第一开口41、第二开口42以及形成在第一开口41和第二开口42之间的第一流路43。第二流路管50具有第三开口51、第四开口52以及形成在第三开口51和第四开口52之间的第二流路53。
注墨筒20还包括设置于本体部21的外侧的安装部22。安装部22可以与本体部21一体成型。安装部22具有向外突出的钩型部。墨罐本体30在储墨室31内设置有朝向储墨室31的底部凸出的凸筋(未示出)。安装时,注墨筒20延伸穿过墨罐本体30的注墨口32进入储墨室31内。当安装部22随注墨筒20移动至凸筋的位置时,安装部22通过钩型部钩挂在凸筋上。如此,注墨筒20相对于墨罐本体30安装固定。
在注墨筒20安装至墨罐本体30的状态下,第一开口41和第三开口51位于注墨口32的顶部的上方,换言之,第一开口41和第三开口51位于储墨室31外侧,第一开口41和第三开口51用于与容纳待注入至墨罐的墨水的墨水瓶连通,第二开口42和第四开口52位于储墨室31中且与储墨室31的底壁间隔开。
当注墨筒20安装在墨罐本体30上后,可以将墨水瓶的瓶口插入到墨罐本体30的注墨部33,以覆盖注墨筒20的顶端。这样,墨水瓶中的墨水能够通过第一开口41或第三开口51进入到第一流路43或第二流路53中,然后通过第二开口42或第四开口52进入到储墨室31中。同时,储墨室31中的空气能够通过第一流路43和第二流路53中的另外一个进入到墨水瓶中。这种情况下,墨水和空气的流动分别在两个流路中同时进行发生,形成“气液置换”。
当墨水的流动或空气的流动中的任意一者停止时,气液置换过程停止。理想情况下,当储墨室31中的墨水充满(墨水液面达到或高于注墨筒20的位于储墨室31内的两个开口)或者墨水瓶中的墨水全部注入储墨室31时,注墨过程停止。
申请人发现,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图2中所示的墨罐10容易出现墨水补给过程中暂时停止的现象。即,仅有一小部分墨水从墨水瓶注入墨罐本体30,补给暂时停止时墨水瓶中仍然有墨水,而储墨室31中仍然有大量空间未被墨水充满。申请人推测,由于墨水补给过程中,墨水在注墨筒20位于储墨室31内的第二开口42和/或第四开口52处形成弯月面(meniscus),阻碍了墨水的进一步流动。
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注墨筒、墨罐和喷墨打印机,以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以上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注墨筒,用于向具有注墨口的墨罐注入墨水,注墨筒具有沿纵向方向延伸的本体部,所述本体部具有第一端和沿所述纵向方向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所述本体部包括:
第一流路管,所述第一流路管沿所述纵向方向延伸,具有第一开口、第二开口以及形成在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之间的第一流路,所述第一开口到所述第一端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开口到所述第一端的距离;以及
第二流路管,所述第二流路管沿所述纵向方向延伸,具有第三开口、第四开口以及形成在所述第三开口与所述第四开口之间的第二流路,所述第三开口到所述第一端的距离小于所述第四开口到所述第一端的距离;
其中,所述第一流路管的形成所述第二开口的端面的至少一部分所在的平面与垂直于所述纵向方向的平面交叉。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注墨筒,通过将所述第一流路管的形成所述第二开口的端面的至少一部分所在的平面与垂直于所述纵向方向的平面交叉,使得流体流动的空间变大,同时也抑制了第二开口处的弯月面的形成,从而避免了墨水补给过程中暂时停止的现象发生。
可选地,所述端面为锯齿面或曲面。
根据此方案,该端面能够扰动流体流速,使流体流动更加顺畅,进一步抑制了弯月面的形成,从而避免了墨水补给过程中暂时停止的现象发生。
可选地,所述第一流路管和所述第二流路管为一体成型。
根据此方案,注墨筒的加工工艺更加简单。
可选地,所述第一流路管的内部横截面积沿所述纵向方向从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二端逐渐增大。
根据此方案,能够使流体更顺畅地经由第一流路管流过。
可选地,所述注墨筒的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三开口用于与容纳待注入至所述墨罐的墨水的容器连通。
根据此方案,通过所述容器能够将墨水顺利地注入墨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墨罐,用于喷墨打印机,所述喷墨打印机包括记录部,所述墨罐包括:墨罐本体,所述墨罐本体包括:储墨室,所述储墨室用于容纳待供应至所述记录部的墨水;和注墨口,所述注墨口与所述储墨室连通;以及前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注墨筒,所述注墨筒延伸穿过所述注墨口,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三开口均位于所述储墨室的外部,所述第一流路通过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储墨室连通,所述第二流路通过所述第四开口与所述储墨室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墨罐,通过将注墨筒的第一流路管的形成第二开口的端面的至少一部分所在的平面与垂直于纵向方向的平面交叉,使得流体在储墨室中流动的空间变大,同时也抑制了第二开口处的弯月面的形成,从而避免了墨水补给过程中暂时停止的现象发生。
可选地,所述储墨室的底壁的位于所述第二开口下方的部分所在的平面与垂直于所述纵向方向的平面平行。
根据此方案,注墨筒的第二开口与储墨室的底壁之间的空间更加宽裕,抑制了第二开口处的弯月面的形成,从而避免了墨水补给过程中暂时停止的现象发生。
可选地,所述储墨室的底壁的位于所述第二开口下方的部分所在的平面与垂直于所述纵向方向的平面交叉。
根据此方案,注墨筒的底壁可以设置为具有向下倾斜的坡,在注墨过程中,当墨水经由第一流路管注入储墨室时,会自发流向储墨室的远离第二开口处,且第二开口与储墨室的底壁之间的空间比较宽裕,进一步抑制了第二开口处的弯月面的形成,从而避免了墨水补给过程中暂时停止的现象发生。
可选地,所述储墨室的底壁的位于所述第二开口下方的部分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一流路管的形成所述第二开口的端面的至少一部分所在的平面平行。
根据此方案,在注墨过程中,当墨水经由第一流路管注入储墨室时,会自发流向储墨室的远离第二开口处,且第二开口与储墨室的底壁之间的空间比较宽裕,进一步抑制了第二开口处的弯月面的形成,从而避免了墨水补给过程中暂时停止的现象发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喷墨打印机,所述喷墨打印机包括记录部和前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墨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打印机,通过将注墨筒的第一流路管的形成第二开口的端面的至少一部分所在的平面与垂直于纵向方向的平面交叉,使得流体流动的空间变大,同时也抑制了第二开口处的弯月面的形成,从而避免了墨水补给过程中暂时停止的现象发生。
附图说明
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示意性实施方式的描述中,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方面将变得更明显和更容易理解,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的喷墨打印机的立体示意图,也用于示意本实用新型的喷墨打印机的外部结构;
图2为现有的喷墨打印机的墨罐的立体装配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注墨筒与墨罐本体装配后的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注墨筒的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墨罐的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墨罐的示意图;
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墨罐的示意图;以及
图8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墨罐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喷墨打印机:1/100 打印机本体:2/102
框架部:3/103 记录部:9/109
墨罐:10/110 注墨筒:20/120/220/320/420/520
本体部:21/121/221/321/421/521 安装部:22/122/222/322/422/522
第一端:23/123/223/323/423/523 第二端:24/124/224/324/424/524
第一流路管:40/140/240/340/440/540
第一开口:41
第二开口:42/142/242/342/442/542/542’
第一流路:43 第二流路管:50/150/250/350/450/550
第三开口:51/151/251/351/451/551
第四开口:52/152/252/352/452/552
第二流路:53 墨罐本体:30/130/230/330/430/530
注墨部:33/133/233/333/433/533 储墨室:31/131/231/331/431/531
注墨口:32/132/232/332/432/532 缓冲室:34/134/234/334/434/534
供墨部:35/135/235/335/435/535 大气连通部:36/136/236/336/436/536
大气连通口:38 覆膜:39/139
树脂框架:119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上”、“下”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非限制。
在本文中,本申请中所引用的诸如“第一”和“第二”的序数词仅仅是标识,而不具有任何其它含义,例如特定的顺序等。而且,例如,术语“第一部件”其本身不暗示“第二部件”的存在,术语“第二部件”本身不暗示“第一部件”的存在。
下面将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喷墨打印机具有与根据背景技术的喷墨打印机1大致相同的构造。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喷墨打印机除具有打印功能以外,还可以具有图像扫描仪功能、传真功能、复印功能等各种功能。关于打印功能,可以具有在记录介质的双面记录图像的双面图像记录功能。当然,对于是否具有打印功能以外的功能是任意的。
如图1所示,喷墨打印机100包括打印机本体102和墨罐110。
打印机本体102大体上呈长方体形状。打印机本体102上设置有用于提供记录介质的供纸盒和用于排出记录介质的出纸盒。打印机本体102中还设置有例如包括多个喷嘴的记录部109,记录部109可向记录介质喷射墨水。在打印机本体102的上表面上还可以设置有操作面板,该操作面板上配置有用于显示各种信息和设定内容的显示部件以及用于执行各种操作或输入设定内容的操作按键。在某些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不设置显示部件,而仅设置部分操作按键,这些操作按键可以设置在打印机本体102的合适的位置,例如前表面上。
喷墨打印机100优选包括4个墨罐110,其中一个墨罐110设置在打印机本体102的左侧前部,其通常用于容纳黑色墨水,另外三个墨罐110设置在打印机本体102的右侧前部,其从左到右分别用于容纳青色、品红色和黄色三种彩色墨水,从而喷墨打印机100可以使用黑色、青色、品红色和黄色四种颜色的墨水记录彩色图像。打印机本体102包括框架部103,四个墨罐110设置在框架部103中。当然,可以理解,根据实际需要,也可以设置其他数量的墨罐110,并且墨罐110也可以设置在打印机本体102的其他位置处。此外,根据实际需要,墨罐110可以固定地安装至打印机本体102,也可以构造成可拆卸地安装至打印机本体102。
如图4所示,墨罐110主要包括墨罐本体130和注墨筒120,注墨筒120与墨罐本体130可分离或不可分离地连接。墨罐本体130主要包括储墨室131、注墨部133、注墨口132、缓冲室134、供墨部135以及大气连通部136。缓冲室134位于储墨室131的下方,并通过细小的流路(未示出)与储墨室131连通。大气连通部136设置于缓冲室134的顶部,并且内部具有与缓冲室134连通的通道。可以使用大气连通管(未示出)的一个端部的开口与大气连通部136连接,并且将大气连通管的另一个端部的开口设置在注墨部133的附近。这样使得大气连通部136经由大气连通管的另一个端部的开口与墨罐本体130的外侧连通。墨罐110可以具有与图2所示的墨罐10相同的结构,具体可以参考背景技术中相关的描述。
墨罐本体130可以由树脂材料和覆膜139构成。具体地,可以使用树脂材料通过注塑的方式在模具中形成构成墨罐本体130的主体的树脂框架119。该树脂框架119上设置有若干用于形成储墨室131、缓冲室134的内部空间的腔室。上述腔室具有侧向开口以便于树脂框架119与模具分离。然后将覆膜139通过诸如粘接等的连接方式连接至树脂框架119并覆盖腔室的侧向开口,以形成储墨室131以及用于连通多个缓冲室134的通道。通过另一个覆膜(未示出)连接至树脂框架119的另一侧,以形成缓冲室134。
下面将结合图4至图8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注墨筒以及墨罐的各实施方式分别进行详细的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注墨筒120。注墨筒120具有沿纵向方向L延伸的本体部121,本体部具有第一端123和沿纵向方向L与第一端123相对的第二端124。
如图4所示,本体部121包括第一流路管140和第二流路管150。第一流路管140沿纵向方向L延伸,具有位于第一端123处的第一开口(图中未示出)、位于第二端124处的第二开口142以及形成在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142之间的第一流路(图中未示出)。显然,第一开口到第一端123的距离小于第二开口142到第一端123的距离。如图4所示,第一端123可以理解为第一流路管140的形成第一开口的端部,因此,第一开口到第一端123的距离可以为零。优选地,第一流路管140的内部横截面积可以沿纵向方向L从第一端123至第二端124逐渐增大。因此,在注墨过程中,墨水可以从第一端123到第二端124通过第一流路管140顺畅地流入储墨室131。
注墨筒120还包括设置于本体部121的外侧的安装部122。在将注墨筒120装配至如图4所示的墨罐本体130时,注墨筒120的本体部121的第二端124延伸穿过墨罐本体130的注墨口132,以伸入到储墨室131内。墨罐本体130设置有限制部(未示出)。安装部122与限制部接合,实现注墨筒120相对于墨罐本体130的安装固定。
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安装部122具有向外突出的钩型部。相应地限制部可以构造为凸筋。安装部122和限制部通过钩型部钩挂在凸筋上的方式接合。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安装部122和限制部还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接合,例如通过卡扣和扣位卡接的方式接合等。
类似地,第二流路管150沿纵向方向L延伸,具有位于第一端123处的第三开口151、第四开口152以及形成在第三开口151与第四开口152之间的第二流路(图中未示出)。显然,第三开口151到第一端123的距离小于第四开口152到第一端123的距离。如图4所示,第二端124可以理解为第二流路管150的形成第三开口151的端部,因此,第三开口151到第一端123的距离可以为零。
如图4所示,可以理解,第四开口152到第一端123的距离可以小于第二开口142到第一端123的距离。在注墨过程中,墨水通过第一流路管140进入储墨室131,直到第四开口152完全被墨水堵住,“气液置换”过程才停止,由此,设置成第四开口152到第一端123的距离小于第二开口142到第一端123的距离,即第二流路管150短于第一流路管140,可以向储墨室131中注入足够量的墨水。
第一流路管140和第二流路管150可以一体成型地设置为一体件,也可以分体设置。
第一流路管140的形成第二开口142的端面的至少一部分所在的平面P11与垂直于纵向方向L的平面P2交叉。具体地,形成第二开口142的端面是一个如图4所示的倾斜的平面,可以理解,第二开口142的端面上的任意部分均在一个平面内。当然,形成第二开口142的端面也可以像图5中所示的那样倾斜。
当注墨筒120安装在墨罐本体130上后,可以将墨水瓶的瓶口插入到墨罐本体130的注墨部133,以覆盖注墨筒120的顶端,第一开口和第三开口151用于与墨水瓶连通。注墨筒120会发生类似于背景技术中描述的“气液置换”,为叙述简洁,此处不再详细描述。
继续参考图4,储墨室131的底壁的位于第二开口142下方的部分所在的平面P13是与垂直于纵向方向L的平面P2平行设置的。由此,流体在储墨室131中流动的空间变大,同时也抑制了第二开口142处的弯月面的形成,从而避免了墨水补给过程中暂时停止的现象发生。
第二实施方式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墨罐210的示意图。墨罐210主要包括墨罐本体230和注墨筒220,注墨筒220与墨罐本体230可分离或不可分离地连接。注墨筒220具有沿纵向方向L延伸的本体部221,本体部221具有第一端223和第二端224。本体部221包括沿纵向方向L延伸的第一流路管240和第二流路管250。第一流路管240具有第一开口(图中未示出)、第二开口242以及形成在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242之间的第一流路(图中未示出)。第二流路管250具有第三开口251、第四开口252以及形成在第三开口251和第四开口252之间的第二流路(图中未示出)。
除了第二开口242处以及储墨室231的底部处的构造之外,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墨罐210可以具有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墨罐110大致相同的构造,因此,为叙述简洁,此处仅对区别的技术特征进行详细介绍。可以理解对于根据第三至第五实施方式的注墨筒也是如此。因此,可以理解,在图5所示出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墨罐210、图6所示出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墨罐310、图7所示出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墨罐410、以及图8所示出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墨罐510中,省略了覆膜的图示。
如图5所示,形成第二开口242的端面所在的平面P21是一个倾斜的平面,可以理解,第二开口242的端面上的任意部分均在一个平面P21内,并且形成第二开口242的端面的靠近大气连通部236的部分高于远离大气连通部236的部分。同时,储墨室231的底壁的位于第二开口242下方的部分所在的平面P23与垂直于纵向方向L的平面P2交叉。如图5所示,该平面P23的越远离第二开口242的部分地势越低,由此,储墨室231中,第二开口242与在其下方的底壁之间形成的空间更加宽裕,当流体通过第二开口242流出至储墨室231时,会自发流向储墨室231的远离第二开口242处,流速较快,进一步抑制了第二开口242处的弯月面的形成,从而避免了墨水补给过程中暂时停止的现象发生。
第三实施方式
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墨罐210的示意图。墨罐310主要包括墨罐本体330和注墨筒320,注墨筒320与墨罐本体330可分离或不可分离地连接。注墨筒320具有沿纵向方向L延伸的本体部321,本体部321具有第一端323和第二端324。本体部321包括沿纵向方向L延伸的第一流路管340和第二流路管350。第一流路管340具有第一开口(图中未示出)、第二开口342以及形成在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342之间的第一流路(图中未示出)。第二流路管350具有第三开口351、第四开口352以及形成在第三开口351和第四开口352之间的第二流路(图中未示出)。
如图6所示,形成第二开口342的端面所在的平面P31是一个倾斜的平面,可以理解,第二开口342的端面上的任意部分均在一个平面P31内,并且形成第二开口342的端面的靠近大气连通部336的部分底于远离大气连通部336的部分。形成第二开口342的端面所在的平面P31与垂直于纵向方向L的平面P2交叉。同时,如图6所示,储墨室331的底壁的位于第二开口342下方的部分所在的平面P33与第一流路管340的形成第二开口342的端面的至少一部分所在的平面P31平行。可以理解,储墨室331的底壁的位于第二开口342下方的部分所在的平面P33,以及形成第二开口342的端面所在的平面P31均与垂直于纵向方向L的平面P2交叉。由此,该平面P33的越远离第二开口342的部分地势越低,那么,当流体通过第二开口342流出至储墨室331时,会自发流向储墨室331的远离第二开口342处,流速较快,进一步抑制了第二开口342处的弯月面的形成,从而避免了墨水补给过程中暂时停止的现象发生。
第四实施方式
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墨罐410的示意图。墨罐410主要包括墨罐本体430和注墨筒420,注墨筒420与墨罐本体430可分离或不可分离地连接。注墨筒420具有沿纵向方向L延伸的本体部421,本体部421具有第一端423和第二端424。本体部421包括沿纵向方向L延伸的第一流路管440和第二流路管450。第一流路管440具有第一开口(图中未示出)、第二开口442以及形成在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442之间的第一流路(图中未示出)。第二流路管450具有第三开口451、第四开口452以及形成在第三开口451和第四开口452之间的第二流路(图中未示出)。
本实施方式的墨罐410与第二实施方式的墨罐210的区别可以仅在于形成第二开口442的端面为锯齿面。
如图7所示,呈现为锯齿面的端面的至少一部分所在的平面可以理解为是V形的两边所在的平面。图7中只示出了V形的一边所在的平面P41为该端面的一部分所在的平面,其与垂直于纵向方向L的平面P2交叉。
继续参考图7,储墨室431的底壁的位于第二开口442下方的部分所在的平面P43与垂直于纵向方向L的平面P2交叉。可以理解,该平面P43的越远离第二开口442的部分地势越低,那么,当流体通过第二开口442流出至储墨室431时,会自发流向储墨室431的远离第二开口442处,流速较快,抑制了第二开口442处的弯月面的形成。并且,锯齿面的端面能够加快对流体的扰动,使流体流动更加顺畅,进一步抑制了弯月面的形成,从而避免了墨水补给过程中暂时停止的现象发生。
第五实施方式
图8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墨罐510的示意图。墨罐510主要包括墨罐本体530和注墨筒520,注墨筒520与墨罐本体530可分离或不可分离地连接。注墨筒520具有沿纵向方向L延伸的本体部521,本体部521具有第一端523和第二端524。本体部521包括沿纵向方向L延伸的第一流路管540和第二流路管550。第一流路管540具有第一开口(图中未示出)、第二开口542以及形成在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542之间的第一流路(图中未示出)。第二流路管550具有第三开口551、第四开口552以及形成在第三开口551和第四开口552之间的第二流路(图中未示出)。
本实施方式的墨罐510与第四实施方式的墨罐410的区别可以仅在于形成第二开口542的端面为曲面。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流路管540的形成第二开口542的端面为向内凹的曲面。可以理解,该曲面从图8中观察是向内凹的圆滑的弧,其具有连续的曲率。该曲面可以看作是由多个向内凹的部分相连而成,因此任意一个向内凹陷的部分所在的平面体现在图8中即为与圆滑的弧相切的虚线,代表该平面P51的虚线与垂直于纵向方向L的平面P2交叉。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形成第二开口542’的端面可以为向外凸的曲面。同理可得,任意一个向外凸出的部分所在的平面体现在图8中即为与圆滑的弧相切的虚线,代表该平面P51’的虚线与垂直于纵向方向L的平面P2交叉。为了避免混淆,平面P51用如图8所示的第一种虚线线型来表示,平面P51’和凸出的曲面(用于示意第二开口542’)用如图8所示的第二种虚线线型来表示。
继续参考图8,储墨室531的底壁的位于第二开口542下方的部分所在的平面P53与垂直于纵向方向L的平面P2交叉。可以理解,该平面P53的越远离第二开口542的部分地势越低,那么,当流体通过第二开口542流出至储墨室531时,会自发流向储墨室531的远离第二开口542处,流速较快,抑制了第二开口442处的弯月面的形成。
由此,当流体流过第一流路管540的形成第二开口542的端面处,而穿过第二开口542以注入储墨室531时,该呈现为曲面的端面能够加快对流体的扰动,使流体流动更加顺畅,进一步抑制了弯月面的形成,从而避免了墨水补给过程中暂时停止的现象发生。
以上各实施方式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墨罐,其包括上述任一种注墨筒,由于各个实施方式的注墨筒以及墨罐已经在上文中详细说明,为了行文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墨罐,通过将注墨筒的第一流路管的形成第二开口的端面的至少一部分所在的平面与垂直于纵向方向的平面交叉,使得流体在储墨室中流动的空间变大,同时也抑制了第二开口处的弯月面的形成,从而避免了墨水补给过程中暂时停止的现象发生。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喷墨打印机,其包括记录部和上述任一种墨罐。由于各个实施方式的墨罐已经在上文中详细说明,为了行文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喷墨打印机,通过将注墨筒的第一流路管的形成第二开口的端面的至少一部分所在的平面与垂直于纵向方向的平面交叉,使得流体流动的空间变大,同时也抑制了第二开口处的弯月面的形成,从而避免了墨水补给过程中暂时停止的现象发生。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中出现的诸如“部件”等术语既可以表示单个的零件,也可以表示多个零件的组合。本文中出现的诸如“安装”、“设置”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它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范围内。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

Claims (10)

1.一种注墨筒,用于向具有注墨口的墨罐注入墨水,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墨筒具有沿纵向方向延伸的本体部,所述本体部具有第一端和沿所述纵向方向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所述本体部包括:
第一流路管,所述第一流路管沿所述纵向方向延伸,具有第一开口、第二开口以及形成在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之间的第一流路,所述第一开口到所述第一端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开口到所述第一端的距离;以及
第二流路管,所述第二流路管沿所述纵向方向延伸,具有第三开口、第四开口以及形成在所述第三开口与所述第四开口之间的第二流路,所述第三开口到所述第一端的距离小于所述第四开口到所述第一端的距离;
其中,所述第一流路管的形成所述第二开口的端面的至少一部分所在的平面与垂直于所述纵向方向的平面交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墨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面为锯齿面或曲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墨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路管和所述第二流路管为一体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墨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路管的内部横截面积沿所述纵向方向从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二端逐渐增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墨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墨筒的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三开口用于与容纳待注入至所述墨罐的墨水的容器连通。
6.一种墨罐,用于喷墨打印机,所述喷墨打印机包括记录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墨罐包括:
墨罐本体,所述墨罐本体包括:
储墨室,所述储墨室用于容纳待供应至所述记录部的墨水;和
注墨口,所述注墨口与所述储墨室连通;以及
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注墨筒,所述注墨筒延伸穿过所述注墨口,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三开口均位于所述储墨室的外部,所述第一流路通过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储墨室连通,所述第二流路通过所述第四开口与所述储墨室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墨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墨室的底壁的位于所述第二开口下方的部分所在的平面与垂直于所述纵向方向的平面平行。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墨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墨室的底壁的位于所述第二开口下方的部分所在的平面与垂直于所述纵向方向的平面交叉。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墨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墨室的底壁的位于所述第二开口下方的部分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一流路管的形成所述第二开口的端面的至少一部分所在的平面平行。
10.一种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墨打印机包括记录部和根据权利要求6-9中任一项所述的墨罐。
CN201921864414.3U 2019-10-31 2019-10-31 注墨筒、墨罐和喷墨打印机 Active CN2118084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64414.3U CN211808465U (zh) 2019-10-31 2019-10-31 注墨筒、墨罐和喷墨打印机
JP2021553621A JP7283564B2 (ja) 2019-10-31 2020-10-27 インク注入筒、インクタンク、それらを搭載した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PCT/JP2020/040206 WO2021085408A1 (ja) 2019-10-31 2020-10-27 インク注入筒、インクタンク、それらを搭載した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US17/733,184 US20220274410A1 (en) 2019-10-31 2022-04-29 Ink injection cylinder, ink tank, and inkjet printer equipped with the sam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64414.3U CN211808465U (zh) 2019-10-31 2019-10-31 注墨筒、墨罐和喷墨打印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808465U true CN211808465U (zh) 2020-10-30

Family

ID=731472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864414.3U Active CN211808465U (zh) 2019-10-31 2019-10-31 注墨筒、墨罐和喷墨打印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80846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27414B (zh) 打印装置和液体存储容器
JP5552931B2 (ja) 液体収容容器、および、液体噴射システム
US9592675B2 (en) Liquid fill container
US7997708B2 (en) Ink-cartridge for printers and ink refilling method
JP5552932B2 (ja) 液体収容容器、および、液体噴射システム
CN111791585B (zh) 喷墨打印设备和墨罐
JP7283564B2 (ja) インク注入筒、インクタンク、それらを搭載した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CN211808465U (zh) 注墨筒、墨罐和喷墨打印机
CN211808466U (zh) 注墨筒、墨罐和喷墨打印机
CN211808467U (zh) 注墨筒、墨罐和喷墨打印机
CN211808460U (zh) 注墨筒、墨罐和喷墨打印机
CN211808462U (zh) 墨罐和喷墨打印机
CN211808461U (zh) 注墨筒、墨罐和喷墨打印机
JP2019043019A (ja) インクタンク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CN211808455U (zh) 注墨筒、墨罐和喷墨打印机
CN212194713U (zh) 墨罐和喷墨打印机
CN211808457U (zh) 注墨筒、墨罐和喷墨打印机
CN212194699U (zh) 墨罐和喷墨打印机
CN209492293U (zh) 墨罐及具有其的喷墨打印机
CN211808458U (zh) 墨罐和喷墨打印机
CN211808459U (zh) 墨罐和喷墨打印机
CN114055946B (zh) 记录装置和容器
US20230347652A1 (en) Container having side wall formed with recessed portion positioned above liquid supply opening
CN212332160U (zh) 喷墨打印机
JP5867548B2 (ja) 液体収容容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