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08458U - 墨罐和喷墨打印机 - Google Patents

墨罐和喷墨打印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808458U
CN211808458U CN201921862218.2U CN201921862218U CN211808458U CN 211808458 U CN211808458 U CN 211808458U CN 201921862218 U CN201921862218 U CN 201921862218U CN 211808458 U CN211808458 U CN 2118084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k
opening
flow guide
guide member
ink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86221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宫濑悟吏
石部阳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86221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808458U/zh
Priority to JP2021553621A priority patent/JP7283564B2/ja
Priority to PCT/JP2020/040206 priority patent/WO2021085408A1/ja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8084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808458U/zh
Priority to US17/733,184 priority patent/US20220274410A1/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墨罐和喷墨打印机,墨罐包括墨罐本体和注墨筒,墨罐本体包括储墨室和注墨口,储墨室具有底壁;注墨筒的第一流路管具有第一开口、第二开口以及第一流路;第一流路经由第二开口与储墨室连通,第二开口面向底壁且与底壁间隔开;墨罐包括第一导流部件、第二导流部件和第三导流部件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导流部件设置在第一流路管上且超出第二开口;第二导流部件设置在底壁上,第二导流部件凸出于底壁的上表面,第三导流部件设置在第二流路管上且超出第四开口。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墨罐,在注墨过程中,墨水流动形成的气液界面会因墨水的快速流出而处于不稳定状态且很容易地被破坏,从而保证墨水能够持续地流动。

Description

墨罐和喷墨打印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墨罐和喷墨打印机。
背景技术
喷墨打印机1通过从记录部9向记录介质(例如打印用纸张)喷出墨水来进行打印。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现有喷墨打印机1的一个示例。在下文中,为了便于描述,以使用者使用喷墨打印机时所处的位置为基准,将喷墨打印机面向使用者的方向定义为“前”、与此相对的方向定义为“后”,而将使用者的左手侧定义为“左”,使用者的右手侧为“右”。
如图1所示,喷墨打印机1包括打印机本体2以及设置在打印机本体2一侧(例如前侧)的四个墨罐10。打印机本体2包括框架部3,四个墨罐10设置在框架部3中。其中一个墨罐10设置在框架部3左侧前部,另外三个墨罐10并排地设置在框架部3右侧前部。墨罐10用于容纳墨水,以供应至记录部9。位于左侧前部的墨罐10可以容纳黑色的墨水,位于右侧前部的三个墨罐10可以分别容纳青色、品红色和黄色的墨水,以使喷墨打印机1的打印内容具有更加丰富的色彩。通常可通过容纳有墨水的墨水瓶(未示出)将墨水注入墨罐10。
图2示例性地示出了墨罐10的立体图。如图2所示,墨罐10包括墨罐本体30和注墨筒20,墨罐本体30包括储墨室31、注墨口32、注墨部33、缓冲室34、供墨部35和大气连通部36。储墨室31用于容纳待供应至记录部9的墨水。注墨部33位于储墨室31的顶部,用于供墨水注入。供墨部35位于储墨室31的上方,且用于将墨水供应至记录部9。大气连通部36与缓冲室34连通。缓冲室34位于储墨室31的下方,并与储墨室31连通,由此,缓冲室34和大气连通部36可使储墨室31与大气连通。注墨筒20延伸穿过注墨口32而部分地设置在墨罐本体30中。
墨罐本体30包括树脂框架19和覆膜39。该树脂框架19上设置有若干用于形成储墨室31、缓冲室34的内部空间的腔室。上述腔室具有侧向开口以便于树脂框架19与模具分离。覆膜39连接至树脂框架19并覆盖腔室的侧向开口,以形成储墨室31以及用于连通多个缓冲室134的通道。另一个覆膜(未示出)连接至树脂框架19的另一侧,以形成缓冲室34。
图3示例性地示出了注墨筒20的截面图。如图3所示,注墨筒20具有本体部21和与本体部21一体成型的安装部(未示出)。注墨筒20通过安装部固定于墨罐本体30。本体部21具有第一端23和沿纵向方向L与第一端23相对的第二端24,并包括提供液体流路的第一流路管40和提供气体流路的第二流路管50。第一流路管40沿纵向方向延伸,且具有第一开口41、第二开口42以及形成在第一开口41和第二开口42之间的第一流路43。第二流路管50沿纵向方向延伸,且具有第三开口51、第四开口52以及形成在第三开口51和第四开口52之间的第二流路53。第一开口41和第三开口51位于第一端23且均位于储墨室31的外部,第一流路43通过第二开口42与储墨室31连通,第二流路53通过第四开口52与储墨室31连通。第二开口42位于第二端24,第四开口52到第二端24的距离大于第二开口42到第二端24的距离。
在注墨过程中,将墨水瓶倒置并插入注墨筒20的第一端23。墨水会经由第一开口41进入至第一流路43,而后从第二开口42流出并流进储墨室31内。同时储墨室31内的气体会从第四开口52进入至第二流路53,而后从第三开口51流出并流进墨水瓶。墨水的流动和气体的流动分别在两个流路中同时发生,形成“气液置换”,当墨水的流动和气体的流动两者中的一者停止则注墨过程自动停止。在刚开始注墨或中断后再次注墨时,可能会有部分墨水经由第三开口51进入至第二流路53。
申请人发现,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图2中所示的墨罐10容易出现注墨过程暂时停止的现象。申请人推测,在注墨过程中,第一流路管40和第二流路管50中的至少一个内,例如第二开口42或第四开口52处或附近,可能会存在诸如弯月面形状的气液界面,使得墨水在注墨过程中无法继续流动,注墨过程暂时停止。
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墨罐和喷墨打印机,以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以上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墨罐,用于喷墨打印机,所述喷墨打印机包括记录部,所述墨罐包括:
墨罐本体,所述墨罐本体包括:
储墨室,所述储墨室用于容纳待供应至所述记录部的墨水,所述储墨室具有底壁;和
注墨口,所述注墨口与所述储墨室连通;以及
注墨筒,所述注墨筒具有沿纵向方向延伸的本体部,所述本体部包括:
第一流路管,所述第一流路管沿所述纵向方向延伸,并具有第一开口、第二开口以及形成在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之间的第一流路;
第二流路管,所述第二流路管沿所述纵向方向延伸,并具有第三开口、第四开口以及形成在所述第三开口和所述第四开口之间的第二流路;
所述注墨筒延伸穿过所述注墨口,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三开口均位于所述储墨室的外部,所述第一流路经由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储墨室连通,所述第二流路经由所述第四开口与所述储墨室连通,所述第二开口面向所述底壁且与所述底壁间隔开,所述第二开口到所述底壁的距离小于所述第四开口到所述底壁的距离;
其中,所述墨罐包括第一导流部件、第二导流部件和第三导流部件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第一导流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流路管上且沿所述纵向方向延伸超出所述第二开口;
所述第二导流部件设置在所述底壁上,所述第二导流部件凸出于所述底壁的上表面,所述第二导流部件至少部分地位于预定区域内,所述预定区域为与所述第一流路管的形成所述第二开口的端部的外轮廓在所述上表面的投影所形成的投影区域的形状相似且面积为N倍的区域,其中1<N≤2.25,所述投影区域全部位于所述预定区域内;
所述第三导流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流路管上且沿所述纵向方向延伸超出所述第四开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墨罐,通过在第一流路管的第二开口和/或第二流路管的第四开口处或其附近设置促进墨水流动的导流部件,使得在注墨过程中,墨水能够快速流动,不会停留在第一流路管的第二开口和/或第二流路管的第四开口内,这样墨水流动形成的气液界面会因墨水的快速流出而处于不稳定状态且很容易地被破坏,从而保证在注墨过程中,墨水能够持续地流动,避免了包括开始注墨和中断后再次注墨的注墨过程暂时停止的现象,提高了注墨效率,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可选地,所述第一导流部件抵接所述底壁;并且/或者
所述第二导流部件抵接所述第一流路管。
根据本方案,墨水能够快速地在底壁上扩散,从而进一步加快从第二开口流出的墨水的流动速度,
可选地,所述第二导流部件包括与所述底壁相连的导流部件本体部和从所述导流部件本体部凸出并至少部分地经由所述第二开口延伸进入所述第一流路管的凸出部。
根据本方案,延伸进入第一流路管的凸出部能够直接破坏形成在第二开口处的气液界面,保证墨水能够顺利的流出,不会在第二开口处停留。
可选地,所述墨罐包括所述第一导流部件和所述第二导流部件,所述第二导流部件与所述第一导流部件的下表面或侧表面抵接。
根据本方案,墨水可以快速地经由第一导流部件和第二导流部件流至底壁并在底壁上扩散。
可选地,所述第二导流部件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底壁的上表面平行。
根据本方案,第二导流部件的结构简单,便于墨罐的生产制造。
可选地,所述储墨室还包括与所述底壁连接且彼此相对的第一端壁和第二端壁,所述注墨筒位于所述第一端壁和所述第二端壁之间,所述注墨筒到所述第一端壁的距离小于所述注墨筒到所述第二端壁的距离。
根据本方案,墨罐的结构简单,便于合理且紧凑地安装在喷墨打印机中,以及便于墨水瓶插入注墨筒的第一端以便注墨。
可选地,所述第二导流部件沿从所述第一端壁朝向所述第二端壁的方向延伸。
根据本方案,从第二开口流出的墨水可以在第二导流部件的导流作用下沿从第一端壁朝向第二端壁的方向快速地在底壁的上表面上扩散。
可选地,所述上表面包括面向所述第二开口的第一表面和与所述第一表面相连并从所述第一表面朝向所述第二端壁斜向下延伸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二导流部件延伸至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的相交处或延伸至所述第二表面。
根据本方案,从第二开口流出的墨水可以在第二导流部件的导流作用下沿从第一表面朝向第二表面的方向快速地在底壁的上表面上扩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喷墨打印机,所述喷墨打印机包括记录部和根据上述任一方面所述的墨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喷墨打印机,通过在第一流路管的第二开口和/或第二流路管的第四开口处或其附近设置促进墨水流动的导流部件,使得在注墨过程中,墨水能够快速流动,不会停留在第一流路管的第二开口和/或第二流路管的第四开口内,这样墨水流动形成的气液界面会因墨水的快速流出而处于不稳定状态且很容易地被破坏,从而保证在注墨过程中,墨水能够持续地流动,避免了包括开始注墨和中断后再次注墨的注墨过程暂时停止的现象,提高了注墨效率,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可选地,所述喷墨打印机包括第一墨罐和第二墨罐,所述第一墨罐的第二开口到所述第一墨罐的底壁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墨罐的第二开口到所述第二墨罐的底壁的距离,所述第一墨罐包括第一导流部件、第二导流部件和第三导流部件中的至少一个。
根据本方案,可以根据需要将导流部件设置在第二开口距离底壁更小的墨罐中,提高了喷墨打印机的设计自由度。
附图说明
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示意性实施方式的描述中,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方面将变得更明显和更容易理解,在附图中:
图1为当从前方观察时的现有的喷墨打印机的立体视图,也用于示意本实用新型的喷墨打印机;
图2为图1中的喷墨打印机的墨罐的立体视图;
图3为沿图2中A-A线所截的注墨筒的截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的墨罐的主视图;
图5为沿图4中B-B线所截的墨罐的截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的墨罐的立体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的墨罐的主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的第二墨罐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00:喷墨打印机 2/102:打印机本体
3/103:框架部 9/109:记录部
10/110/210/310:墨罐 410:第二墨罐
19/119/219/319/419:树脂框架 20/120/220/320/420:注墨筒
21/121/221/321/421:本体部 23/123/223/323/432:第一端
24/124/224/324/424:第二端 30/130/230/330/430:墨罐本体
31/131/231/331/431:储墨室 32/132/232/332/432:注墨口
33/133/233/333/433:注墨部 35/135/235/335/435:供墨部
36/136/236/336/436:大气连通部 39/139/239/339:覆膜
40/140/240/340/440:第一流路管 41/141/241/341/441:第一开口
42/142/242/342/442:第二开口 43:第一流路
50/150/250/350/450:第二流路管 51/151/251/351/451:第三开口
52/152/252/352/452:第四开口 53:第二流路
122/222/322/422:安装部 191/291/391/491:底壁
192/292:第一导流部件 193/293/393:第二导流部件
194/294/394:第三导流部件 395:导流部件本体部
396:凸出部 197/297/397/497:第一端壁
198/298/398/498:第二端壁 199/299/399/499:侧壁
L:纵向方向 P11/P21/P31:第一表面
P12/P22/P32:第二表面 R1:投影区域
R2:预定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上”、“下”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非限制。
在本文中,本申请中所引用的诸如“第一”和“第二”的序数词仅仅是标识,而不具有任何其它含义,例如特定的顺序等。而且,例如,术语“第一部件”其本身不暗示“第二部件”的存在,术语“第二部件”本身不暗示“第一部件”的存在。
第一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10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喷墨打印机100具有与根据背景技术的喷墨打印机1大致相同的构造。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喷墨打印机100除具有打印功能以外,还可以具有图像扫描仪功能、传真功能、复印功能等各种功能。关于打印功能,可以具有在记录介质的双面记录图像的双面图像记录功能。当然,对于是否具有打印功能以外的功能是任意的。
如图1所示,喷墨打印机100包括打印机本体102和墨罐110。
打印机本体102大体上呈长方体形状。打印机本体102上设置有用于提供记录介质的供纸盒和用于排出记录介质的出纸盒。打印机本体102中还设置有例如包括多个喷嘴的记录部109,记录部109可向记录介质喷射墨水。在打印机本体102的上表面上还可以设置有可枢转的操作面板,该操作面板上配置有用于显示各种信息和设定内容的显示面板以及用于执行各种操作或输入设定内容的操作按键。在某些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不设置显示面板,而仅设置部分操作按键,这些操作按键可以设置在打印机本体102的合适的位置,例如前表面上。
打印机本体102包括框架部103。喷墨打印机100优选包括四个墨罐110,其中一个墨罐110设置在框架部103的左侧前部,其通常用于容纳黑色墨水,另外三个墨罐110设置在框架部103的右侧前部,其从左到右分别用于容纳青色、品红色和黄色三种彩色墨水,从而喷墨打印机100可以使用黑色、青色、品红色和黄色四种颜色的墨水记录彩色图像。当然,可以理解,根据实际需要,也可以设置其他数量的墨罐110,并且墨罐110也可以设置在打印机本体102的其他位置处。此外,根据实际需要,墨罐110可以固定地安装至打印机本体102,也可以构造成可拆卸地安装至打印机本体102。
如图4所示,墨罐110包括墨罐本体130和注墨筒120,墨罐本体130包括储墨室131、注墨口132、注墨部133、缓冲室134、供墨部135和大气连通部136。储墨室131用于容纳待供应至记录部109的墨水。注墨部133位于储墨室131的顶部,用于供墨水注入。供墨部135位于储墨室131的上方,且用于将墨水供应至记录部109。大气连通部136与缓冲室134连通。缓冲室134位于储墨室131的下方,并与储墨室131连通,由此,缓冲室134和大气连通部136可使储墨室131与大气连通。大气体连通部136可以连接至大气体连通管(未示出)的一端部的开口,大气体连通管的另一端部的开口设置在注墨部133的附近。这样,大空气连通部136经由大空气连通管的另一端部的开口与墨罐本体130的外侧连通。注墨筒120延伸穿过注墨口132而部分地设置在墨罐本体130中。
墨罐本体130可以由树脂框架119和覆膜139构成。具体地,可以使用树脂材料通过注塑的方式在模具中形成构成墨罐本体130的主体的树脂框架119。该树脂框架119上设置有若干用于形成储墨室131、缓冲室134的内部空间的腔室。上述腔室具有侧向开口以便于树脂框架119与模具分离。然后将覆膜139通过诸如粘接等的连接方式连接至树脂框架119并覆盖腔室的侧向开口,以形成储墨室131以及用于连通多个缓冲室134的通道。通过另一个覆膜(未示出)连接至树脂框架119的另一侧,以形成缓冲室134。
进一步地,储墨室131具有底壁191、与底壁191连接且彼此相对的第一端壁197和第二端壁198、与底壁191、第一端壁197、第二端壁198均连接的侧壁199。第一端壁197、第二端壁198、侧壁199均沿纵向方向L延伸。第一端壁197位于第二端壁198的前方。注墨筒120位于第一端壁197和第二端壁198之间,注墨筒120到第一端壁197的距离小于注墨筒120到第二端壁198的距离。本实施方式中,树脂框架119可以由透光的树脂材料制成,由此,使用者能够通过位于前方的第一端壁197从墨罐110的外侧观察并确认储墨室131内的墨水量。进一步说,第一端壁197可以用作可视窗。
注墨筒120具有本体部121和与本体部121一体成型的安装部122。注墨筒120通过安装部122固定于墨罐本体130。本体部121具有第一端123和沿纵向方向L与第一端123相对的第二端124。本体部121包括提供液体流路的第一流路管140和提供气体流路的第二流路管150。第一流路管140沿纵向方向L延伸,且具有第一开口141、第二开口142以及形成在第一开口141和第二开口142之间的第一流路。第二流路管150沿纵向方向L延伸,且具有第三开口151、第四开口152以及形成在第三开口151和第四开口152之间的第二流路。可以理解,纵向方向L是对于注墨筒120而言的,在注墨筒120安装至墨罐110的状态中,注墨筒120的纵向方向L与墨罐110的上下方向平行。
第一开口141和第三开口151位于第一端123且均位于储墨室131的外部,第一流路通过第二开口142与储墨室131连通,第二流路通过第四开口152与储墨室131连通。第二开口142位于第二端124,第二开口142面向底壁191且与底壁191间隔开。第二开口142到底壁191的距离小于第四开口152到底壁191的距离。即第二开口142位于第四开口152的下方。
在注墨过程中,将墨水瓶倒置并插入注墨筒120的第一端123。墨水能够经由第一开口141进入至第一流路,而后从第二开口142流出并流进储墨室131内。同时储墨室131内的气体能够从第四开口152进入至第二流路,而后从第三开口151流出并流进墨水瓶。
墨罐110包括第一导流部件192、第二导流部件193和第三导流部件194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导流部件192可以设置在第一流路管140上且沿纵向方向延伸超出第二开口142。第二导流部件193可以设置在底壁191上,第二导流部件193凸出于底壁191的上表面。
如图5所示,第二导流部件193至少部分地位于预定区域R2内。预定区域R2为与第一流路管140的形成第二开口142的端部的外轮廓在上表面的投影所形成的投影区域R1的形状相似且面积为N倍的区域,其中1<N≤2.25。此处,“端部”是指第二端124。例如,作为示例,第一流路管140可以为半圆柱体,从而投影区域R1为半圆形。相应地,预定区域R2也为半圆形。投影区域R1全部位于预定区域R2内。可选地,预定区域R2的边与投影区域R1的边一一对应,彼此对应的边相邻。例如,预定区域R2的弧形边与投影区域R1的弧形边彼此对应且相邻。
第三导流部件194设置在第二流路管150上且沿纵向方向延伸超出第四开口152。
以此实施方式,使得墨水能够快速流动,不会停留在第一流路管140的第二开口142和/或第二流路管150的第四开口152内,这样墨水流动形成的气液界面会因墨水的快速流出而处于不稳定状态且很容易地被破坏,抑制了诸如弯月面形状的气液界面的形成,从而保证在注墨过程中,墨水能够持续地流动,避免了注墨过程暂时停止的现象,注墨过程包括开始注墨和中断后再次注墨,由此,提高了注墨效率,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第一导流部件192可以位于投影区域R1内。当然,第一导流部件192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位于投影区域R1外,也就是说,第一导流部件192可以凸出于第二端124的外轮廓。可选地,第一导流部件192可以从第二端124向下延伸并抵接底壁191,以此实施方式,墨水可以快速地接触底壁191并在底壁191上扩散。第一导流部件192可以与第一流路管140为一体件,其形状可以任意,例如长形块状。
第二导流部件193的一部分位于预定区域R2外,另一部分延伸至预定区域R2内。当然,如果需要和/或期望,第二导流部件193也可以一直延伸至投影区域R1内。第二导流部件193可以与第一导流部件192间隔开。可选地,第二导流部件193可以抵接第一流路管140,具体是,抵接至注墨筒的第二端124的外轮廓或下表面。以此实施方式,墨水可以快速地接触第二导流部件193从而流至底壁191并在底壁191上扩散。
第三导流部件194可以从第二流路管150的形成第四开口152的端部向下延伸。第三导流部件194可以与第二流路管150为一体件,其形状可以任意,例如长形块状。
在图示实施方式中,虽然第一导流部件192、第二导流部件193和第三导流部件194均分别示出一个,但是,第一导流部件192、第二导流部件193和第三导流部件194的个数不受限制,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为一个以上。
进一步地,第二导流部件193的延伸方向与底壁191的上表面平行。在图示实施方式中,第二导流部件193能够沿从第一端壁197朝向第二端124壁198的方向延伸,即沿前后方向延伸。当然,第二导流部件193的延伸方向不限于图示实施方式。
底壁191的上表面可以包括面向第二开口142的第一表面P11和与第一表面P11相连并从第一表面P11朝向第二端124壁198斜向下延伸的第二表面P12。第二表面P12是与第一表面P11成角度的倾斜表面。第一表面P11可以大致沿水平方向延伸,即第一表面P11可以是水平表面。可替代地,第一表面P11还可以与水平方向成角度,角度为锐角,即第一表面P11可以是倾斜表面,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表面P11和第二表面P12的倾斜方向相同,倾斜角度可以相同或不同。在本实施方式中,从第二开口142流出的墨水最初在底壁191上的流动方向为从第一表面P11朝向第二表面P12的方向。第二导流部件193的延伸方向可以为从第一表面P11朝向第二表面P12的方向,即与墨水最初在底壁191上的的流动方向相同。
第二导流部件193可以延伸至第二表面P12与第一表面P11的相交处。以此实施方式,可以促进墨水从第一表面P11快速地流至第二表面P12。可替代地,第二导流部件193可以延伸至从第一表面P11延伸至第二表面P12的上部、中部或下部。以此实施方式,可以促进墨水从第一表面P11快速地流至第二表面P12并在第二表面P12上扩散。
第二实施方式
图6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的墨罐210。除了第一导流部件和第二导流部件的位置关系之外,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墨罐210具有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墨罐110大致相同的构造,其中相似功能的结构被赋予相似的附图标记。在此,为叙述简洁,相同之处不再赘述。
如图6所示,墨罐210包括墨罐本体230和注墨筒220,墨罐本体230包括储墨室231、注墨口232、注墨部233、缓冲室234、供墨部235和大气连通部236。储墨室231具有底壁291、第一端壁297、第二端壁298和侧壁299。墨罐本体230由树脂框架219和覆膜239构成。第一端壁297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一端壁197相同的作用,即用作可视窗。
注墨筒220具有本体部221和安装部222。注墨筒220通过安装部222固定于墨罐本体230。本体部221具有第一端223和第二端224,并包括第一流路管240和第二流路管250。第一流路管240沿纵向方向L延伸,且具有第一开口241、第二开口242以及第一流路。第二流路管250沿纵向方向L延伸,且具有第三开口251、第四开口252以及第二流路。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流路管240上设置有第一导流部件292,第一导流部件292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导流部件192大致相同的构造。底壁291上设置有第二导流部件293,第二导流部件293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导流部件193大致相同的构造,不同的是,第二导流部件293延伸至第一导流部件292处并与第一导流部件292抵接。以此实施方式,墨水可以快速地经由第一导流部件292和第二导流部件293流至底壁291并在底壁291上扩散。第二流路管250上设置有第三导流部件294,第三导流部件294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三导流部件194大致相同的构造。
底壁291的上表面可以包括第一表面P21和第二表面P22。第二导流部件293示出为设置在第一表面P21上。进一步地,第二导流部件193可以与第一导流部件292的下表面抵接,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二导流部件293至少部分地位于第一导流部件292的下方。可替代地,第二导流部件293可以与第一导流部件292的侧表面抵接,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二导流部件293位于第一导流部件292的一侧。
第三实施方式
图7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的墨罐310。除了第一导流部件和第二导流部件之外,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墨罐310具有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墨罐110大致相同的构造,其中相似功能的结构被赋予相似的附图标记。在此,为叙述简洁,相同之处不再赘述。
如图7所示,墨罐310包括墨罐本体330和注墨筒320,墨罐本体330包括储墨室331、注墨口332、注墨部333、缓冲室334、供墨部335和大气连通部336。储墨室331具有底壁391、第一端壁397、第二端壁398和侧壁399。墨罐本体330由树脂框架319和覆膜339构成。第一端壁397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一端壁197相同的作用,即用作可视窗。
注墨筒320具有本体部321和安装部322。注墨筒320通过安装部322固定于墨罐本体330。本体部321具有第一端323和第二端324,并包括第一流路管340和第二流路管350。第一流路管340沿纵向方向L延伸,且具有第一开口341、第二开口342以及第一流路。第二流路管350沿纵向方向L延伸,且具有第三开口351、第四开口352以及第二流路。
在本实施方式中,墨罐310不设置第一导流部件。底壁391上设置有第二导流部件393,第二导流部件393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导流部件193大致相同的构造,不同的是,第二导流部件393的一部分延伸进入第一流路管340。第二流路管350上设置有第三导流部件394,第三导流部件394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三导流部件194大致相同的构造。
底壁391的上表面可以包括第一表面P31和第二表面P32。第二导流部件393示出为设置在第一表面P31上。进一步地,第二导流部件393包括与底壁391相连的导流部件本体部395和与导流部件本体部395相连的凸出部396。导流部件本体部395位于第二端324的下方。凸出部396从导流部件本体部395凸出并至少部分地经由第二开口342延伸进入第一流路管340。以此实施方式,凸出部396能够直接破坏形成在第二开口342处的气液界面,保证墨水能够顺利的流出,不会在第二开口342处停留。导流部件本体部和凸出部可以为一体件。
第四实施方式
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喷墨打印机包括第一墨罐和第二墨罐410。第一墨罐具有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墨罐110、第二实施方式的墨罐210或第三实施方式的墨罐310大致相同的构造,其中相似功能的结构被赋予相似的附图标记。为叙述简洁,不再赘述。
除了导流部件,第二墨罐410具有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墨罐110大致相同的构造,其中相似功能的结构被赋予相似的附图标记。在此,为叙述简洁,相同之处不再赘述。此外,在图8中,省略了覆膜。
如图8所示,第二墨罐410包括墨罐本体430和注墨筒420,墨罐本体430包括储墨室431、注墨口432、注墨部433、缓冲室434、供墨部435和大气连通部436。储墨室431具有底壁491、第一端壁497、第二端壁498和侧壁499。墨罐本体430由树脂框架419和覆膜构成。第一端壁497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一端壁197相同的作用,即用作可视窗。
注墨筒420具有本体部421和安装部422。注墨筒420通过安装部422固定于墨罐本体430。本体部421具有第一端423和第二端424,并包括第一流路管440和第二流路管450。第一流路管440沿纵向方向L延伸,且具有第一开口441、第二开口442以及第一流路。第二流路管450沿纵向方向L延伸,且具有第三开口451、第四开口452以及第二流路。
第一墨罐的第二开口到第一墨罐的底壁的第一距离D1(图4)小于第二墨罐410的第二开口442到第二墨罐410的底壁491的第二距离D2(图8)。第一墨罐包括第一导流部件、第二导流部件和第三导流部件中的至少一个。第二墨罐410不设置诸如第一导流部件、第二导流部件和第三导流部件等导流部件。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例如,第一距离D1≦2.5mm,第二距离D2>2.5mm。
在本实施方式中,导流部件更期望设置在第二开口距离底壁更小的第一墨罐中。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喷墨打印机,所述喷墨打印机包括记录部和根据上述任一方面所述的墨罐。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中出现的诸如“部件”等术语既可以表示单个的零件,也可以表示多个零件的组合。本文中出现的诸如“安装”、“设置”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它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范围内。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

Claims (10)

1.一种墨罐,用于喷墨打印机,所述喷墨打印机包括记录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墨罐包括:
墨罐本体,所述墨罐本体包括:
储墨室,所述储墨室用于容纳待供应至所述记录部的墨水,所述储墨室具有底壁;和
注墨口,所述注墨口与所述储墨室连通;以及
注墨筒,所述注墨筒具有沿纵向方向延伸的本体部,所述本体部包括:
第一流路管,所述第一流路管沿所述纵向方向延伸,并具有第一开口、第二开口以及形成在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之间的第一流路;
第二流路管,所述第二流路管沿所述纵向方向延伸,并具有第三开口、第四开口以及形成在所述第三开口和所述第四开口之间的第二流路;
所述注墨筒延伸穿过所述注墨口,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三开口均位于所述储墨室的外部,所述第一流路经由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储墨室连通,所述第二流路经由所述第四开口与所述储墨室连通,所述第二开口面向所述底壁且与所述底壁间隔开,所述第二开口到所述底壁的距离小于所述第四开口到所述底壁的距离;
其中,所述墨罐包括第一导流部件、第二导流部件和第三导流部件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第一导流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流路管上且沿所述纵向方向延伸超出所述第二开口;
所述第二导流部件设置在所述底壁上,所述第二导流部件凸出于所述底壁的上表面,所述第二导流部件至少部分地位于预定区域内,所述预定区域为与所述第一流路管的形成所述第二开口的端部的外轮廓在所述上表面的投影所形成的投影区域的形状相似且面积为N倍的区域,其中1<N≤2.25,所述投影区域全部位于所述预定区域内;
所述第三导流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流路管上且沿所述纵向方向延伸超出所述第四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流部件抵接所述底壁;并且/或者
所述第二导流部件抵接所述第一流路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流部件包括与所述底壁相连的导流部件本体部和从所述导流部件本体部凸出并至少部分地经由所述第二开口延伸进入所述第一流路管的凸出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墨罐包括所述第一导流部件和所述第二导流部件,所述第二导流部件与所述第一导流部件的下表面或侧表面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流部件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底壁的上表面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墨室还包括与所述底壁连接且彼此相对的第一端壁和第二端壁,所述注墨筒位于所述第一端壁和所述第二端壁之间,所述注墨筒到所述第一端壁的距离小于所述注墨筒到所述第二端壁的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墨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流部件沿从所述第一端壁朝向所述第二端壁的方向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墨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表面包括面向所述第二开口的第一表面和与所述第一表面相连并从所述第一表面朝向所述第二端壁斜向下延伸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二导流部件延伸至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的相交处或延伸至所述第二表面。
9.一种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墨打印机包括记录部和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墨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墨打印机包括第一墨罐和第二墨罐,所述第一墨罐的第二开口到所述第一墨罐的底壁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墨罐的第二开口到所述第二墨罐的底壁的距离,所述第一墨罐包括第一导流部件、第二导流部件和第三导流部件中的至少一个。
CN201921862218.2U 2019-10-31 2019-10-31 墨罐和喷墨打印机 Active CN2118084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62218.2U CN211808458U (zh) 2019-10-31 2019-10-31 墨罐和喷墨打印机
JP2021553621A JP7283564B2 (ja) 2019-10-31 2020-10-27 インク注入筒、インクタンク、それらを搭載した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PCT/JP2020/040206 WO2021085408A1 (ja) 2019-10-31 2020-10-27 インク注入筒、インクタンク、それらを搭載した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US17/733,184 US20220274410A1 (en) 2019-10-31 2022-04-29 Ink injection cylinder, ink tank, and inkjet printer equipped with the sam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62218.2U CN211808458U (zh) 2019-10-31 2019-10-31 墨罐和喷墨打印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808458U true CN211808458U (zh) 2020-10-30

Family

ID=731471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862218.2U Active CN211808458U (zh) 2019-10-31 2019-10-31 墨罐和喷墨打印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8084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498098B2 (ja) 記録装置および液体収容部材
US10618297B2 (en) Tank and liquid ejection device
US20160288512A1 (en) Cartridge and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CN111791585B (zh) 喷墨打印设备和墨罐
JP2012020495A (ja) 液体収容容器、および、液体噴射システム
JP6759127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7533975B2 (en)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US20220274410A1 (en) Ink injection cylinder, ink tank, and inkjet printer equipped with the same
CN211808458U (zh) 墨罐和喷墨打印机
CN211808459U (zh) 墨罐和喷墨打印机
CN211808462U (zh) 墨罐和喷墨打印机
CN211808467U (zh) 注墨筒、墨罐和喷墨打印机
JP2018079585A (ja) インクタンク
CN211808457U (zh) 注墨筒、墨罐和喷墨打印机
CN211808460U (zh) 注墨筒、墨罐和喷墨打印机
CN211808466U (zh) 注墨筒、墨罐和喷墨打印机
CN211808461U (zh) 注墨筒、墨罐和喷墨打印机
CN211808465U (zh) 注墨筒、墨罐和喷墨打印机
US20060278577A1 (en) Liquid flow promoter device and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CN212194713U (zh) 墨罐和喷墨打印机
JP6508569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US6652070B2 (en)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ink jet recording head, and ink jet recording method
JP2019025821A (ja) 液体消費装置
CN209492287U (zh) 墨罐和喷墨打印机
CN212194699U (zh) 墨罐和喷墨打印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