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98769U - 陀螺 - Google Patents

陀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98769U
CN211798769U CN202020178636.6U CN202020178636U CN211798769U CN 211798769 U CN211798769 U CN 211798769U CN 202020178636 U CN202020178636 U CN 202020178636U CN 211798769 U CN211798769 U CN 2117987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yroscope
driving shaft
flywheel
transmission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7863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晓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Sunboy Animation & Toy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Sunboy Animation & Toy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Sunboy Animation & Toy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Sunboy Animation & Toy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17863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7987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987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987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玩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陀螺,此陀螺包括陀螺外壳和飞轮组件,陀螺外壳内设置有容纳腔,飞轮组件可转动地设置在容纳腔内,陀螺外壳可部分遮蔽或全部遮蔽飞轮组件;陀螺外壳上还设置有可驱动飞轮组件转动的驱动组件,驱动组件的中轴线与陀螺外壳的中轴线重合,驱动组件可通过相对陀螺外壳轴向的运动带动飞轮组件转动;陀螺被释放后,转动的飞轮组件可带动陀螺转动。通过在陀螺外壳内设置可转动的飞轮组件,飞轮组件在驱动组件的作用下转动即可对陀螺进行蓄能,陀螺被释放后,在转动的飞轮组件的作用下,陀螺整体转动,无需设置额外的陀螺发射器,极大地降低了成本和简化了操作的难度,安全性更高且便于携带。

Description

陀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玩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陀螺。
背景技术
陀螺在玩耍时,大多需要采用额外的发射器对其进行蓄能和发射,使其在落地后能够保持在一定时间内转动。发射器的结构复杂,成本高,且尺寸大,不易携带,非常不便于使用者操作。同时,玩家在加速陀螺时往往会触碰到转动中的陀螺飞轮或外壳,安全性不够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陀螺,其结构简单,无需设置额外的发射器也能实现陀螺的蓄能,安全性较佳且便于携带。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陀螺,包括陀螺外壳和飞轮组件,
所述陀螺外壳内设置有容纳腔,所述飞轮组件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陀螺外壳可部分遮蔽或全部遮蔽所述飞轮组件;
所述陀螺外壳上还设置有可驱动所述飞轮组件转动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的中轴线与所述陀螺外壳的中轴线重合,所述驱动组件可通过相对所述陀螺外壳轴向的运动带动所述飞轮组件转动;
所述陀螺被释放后,转动的所述飞轮组件可带动陀螺转动。
作为陀螺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轴,所述驱动轴通过传动组件与所述飞轮组件连接,所述驱动轴可沿所述陀螺外壳的中轴线运动,以使所述飞轮组件转动。
作为陀螺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驱动轴部分伸出至所述陀螺外壳的底面外,所述驱动轴外露于所述陀螺外壳的底面的端部为陀尖,所述驱动轴的外周设置有螺纹结构,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飞轮组件中心的传动部,所述传动部与所述螺纹结构相配合,当所述驱动轴沿所述陀螺外壳的中轴线方向运动时,所述螺纹结构驱动所述传动部绕所述陀螺外壳的中轴线转动。
作为陀螺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驱动轴部分伸出至所述陀螺外壳的底面外,所述驱动轴外露于所述陀螺外壳的底面的端部为陀尖,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飞轮组件中心的传动套筒,所述传动套筒的内壁沿所述陀螺外壳的中轴线方向设置有螺纹结构,所述驱动轴上设置有与所述螺纹结构相配合的传动部,当所述驱动轴沿所述陀螺外壳的中轴线方向运动时,所述驱动轴带动所述传动部运动,所述传动部与所述螺纹结构配合以驱动所述传动套筒转动。
作为陀螺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驱动轴部分伸出至所述陀螺外壳的底面外,所述驱动轴外露于所述陀螺外壳的底面的端部为陀尖,所述传动组件包括齿环和齿轮组,所述齿环固定在所述飞轮组件上,所述驱动轴上沿所述驱动轴的运动方向设置有传动齿,所述齿轮组分别与所述齿环和所述传动齿啮合。
作为陀螺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弹性复位件,所述弹性复位件与所述驱动轴连接,所述弹性复位件始终具有驱动所述驱动轴朝向所述陀螺外壳外部运动的运动趋势。
作为陀螺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陀螺外壳的底面设置有陀尖,所述驱动轴的一端伸入至所述陀螺外壳内,另一端延伸至所述陀螺外壳背离所述陀尖的一侧。
作为陀螺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驱动轴的外周设置有螺纹结构,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飞轮组件中心的传动部,当所述驱动轴运动时,所述螺纹结构可使所述传动部转动;或,
所述驱动轴上沿所述驱动轴的运动方向设置有传动齿,所述传动组件包括齿环和齿轮组,所述齿环固定在所述飞轮组件上,所述齿轮组分别与所述齿环和所述传动齿啮合。
作为陀螺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陀螺外壳上贯穿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中心线与所述陀螺外壳的中轴线重合,所述驱动轴穿设于所述通孔内并与所述传动组件连接,所述驱动轴的两端延伸至所述陀螺外壳外。
作为陀螺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驱动轴上沿所述驱动轴的长度方向设置有螺纹结构,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传动部,所述传动部与所述飞轮组件连接,当所述驱动轴沿所述陀螺外壳的中轴线运动时,所述螺纹结构与所述传动部配合并驱动所述传动部转动,所述传动部带动所述飞轮转动;或,
所述驱动轴上沿所述驱动轴的长度方向设置有传动齿,所述传动组件包括齿环和齿轮组,所述齿环固定在所述飞轮的中部,所述齿轮组分别与所述传动齿和所述齿环啮合。
作为陀螺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容纳腔内还设置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用于避免所述驱动轴绕所述陀螺外壳的中轴线转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陀螺外壳内设置可转动的飞轮组件,飞轮组件在驱动组件的作用下转动即可对陀螺进行蓄能,陀螺被释放后,在转动的飞轮组件的作用下,陀螺整体转动,无需设置额外的陀螺发射器,极大地降低了成本和简化了操作的难度,且便于携带。同时飞轮组件内置的设计能减少玩家拿起陀螺进行加速时误操作导致受伤的情况,增加了陀螺的玩耍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陀螺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陀螺的剖视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陀螺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陀螺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陀螺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陀螺的剖视分解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陀螺的分解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陀螺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陀螺的剖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陀螺的剖视分解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陀螺的分解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陀螺的剖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陀螺的剖视分解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陀螺的分解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陀螺的剖视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陀螺的剖视分解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陀螺的分解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陀螺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陀螺的剖视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陀螺的剖视分解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陀螺的分解示意图。
图中:
1、陀螺外壳;101、容纳腔;102、上壳;1021、第一基板;1022、第一围壁;1023、第二定位管;1024、第一过孔;103、下壳;1031、第一凸部;1032、第二基板;1033、第二围壁;1034、第一定位管;1035、第二凸部;104、第一限位部;105、第二限位部;106、限位轴;107、第二过孔;
2、飞轮组件;201、支撑板;202、飞轮;2021、固定孔;203、第一套管;204、固定柱;205、固定螺钉;
3、驱动轴;301、限位孔;302、限位槽;
4、陀尖;5、螺纹结构;6、传动部;7、齿环;8、齿轮组;9、传动齿;10、传动套筒;11、把手;12、第一套筒;1201、第一环形齿结构;13、第二套筒;1301、第二环形齿结构;14、轴承;15、拉环;16、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参照图1至17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陀螺包括陀螺外壳1和飞轮组件2,所述陀螺外壳1内设置有容纳腔101,所述飞轮组件2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容纳腔101内,所述陀螺外壳1可部分遮蔽或全部遮蔽所述飞轮组件2,由于飞轮组件2内设于陀螺外壳1中,因此能够在飞轮组件2加速时手持陀螺外壳1,在加速的过程中还可以避免飞轮组件2直接与外界物体发生接触,提高了陀螺蓄能加速过程的安全性。所述陀螺外壳1上还设置有可驱动所述飞轮组件2转动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的中轴线与所述陀螺外壳1的中轴线重合,所述驱动组件可通过相对所述陀螺外壳1轴向的运动带动所述飞轮组件2转动,所述陀螺被释放后,转动的所述飞轮组件2可带动陀螺转动。通过在陀螺外壳1内设置可转动的飞轮组件2,飞轮组件2在驱动组件的作用下转动即可对陀螺进行蓄能,陀螺被释放后,在转动的飞轮组件2的作用下,陀螺整体转动,即无需设置额外的陀螺发射器来对陀螺进行蓄能加速,极大地降低了成本和简化了操作的难度,且便于携带,安全性更高。同时飞轮组件2内置的设计能减少玩家拿起陀螺进行加速时误操作导致受伤的情况,增加了陀螺的玩耍安全性。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轴3,所述驱动轴3通过传动组件与所述飞轮组件2连接,所述驱动轴3可沿所述陀螺外壳1的中轴线往复运动,以使所述飞轮组件2转动。驱动轴3的直线运动可以通过传动组件转变为飞轮组件2的旋转运动,降低了驱动轴3的操作难度(即陀螺蓄能的操作难度)。
驱动轴3可以通过按压、拉动等方式实现直线运动,驱动轴3可以设置为单向运动实现蓄能,也可以设置为双向往复运动实现蓄能,双向往复运动蓄能时,可以持续对飞轮组件2实现转动加速,使得陀螺被释放后,旋转持续的时间较长,碰撞力度加大,玩耍趣味性强。
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驱动轴3部分伸出至所述陀螺外壳1的底面外,所述驱动轴3外露于所述陀螺外壳1的底面的端部为陀尖4,在本实施例中,手握持陀螺外壳1,并使陀尖4抵住地面、桌面等坚硬位置,按压陀螺外壳1就能驱动此驱动轴3沿陀螺外壳1的中轴线运动,进而实现驱动轴3驱动飞轮组件2旋转。
具体地,所述驱动轴3的外周设置有螺纹结构5,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飞轮组件2中心的传动部6,所述传动部6与所述螺纹结构5相配合,当所述驱动轴3沿所述陀螺外壳1的中轴线方向运动时,所述螺纹结构5驱动所述传动部6绕所述陀螺外壳1的中轴线转动。通过在驱动轴3上设置螺纹结构5,传动部6与螺纹结构5配合,驱动轴3的直线运动可以利用螺纹结构5转换为传动部6的旋转运动,而传动部6是与飞轮组件2固定连接的,所以飞轮组件2可以实现旋转运动,此结构简单,便于实现,加工难度低。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飞轮组件2包括圆形板状结构的支撑板201,支撑板201上固定有环状的飞轮202,飞轮202的中心与支撑板201的中心同心设置,支撑板201的中心开设有第一安装孔,第一安装孔内安装有第一套管203,所述传动部6固定在所述第一套管203的内壁,所述驱动轴3一端插设在所述第一套管203内。通过设置第一套管203,可以对驱动轴3的运动进行导向,防止驱动轴3在运动过程中出现卡顿的情况。
支撑板201的外周面与所述陀螺外壳1的内壁间隔设置,以使飞轮组件2可以顺畅地在陀螺外壳1内转动。
陀螺外壳1包括上壳102和下壳103,所述上壳102与所述下壳103之间形成此容纳腔101,下壳103朝向所述容纳腔101外部凸出设置有第一凸部1031,所述第一凸部1031沿陀螺外壳1的中轴线贯穿开设有第二安装孔,第二安装孔连通容纳腔101,第二安装孔的内壁凸出设置有第一限位部104,第一套管203靠近下壳103的一端插入到第二安装孔内,在第一限位部104的限制下,第一套管203无法穿过第二安装孔伸出到陀螺外壳1的外部。
支撑板201设置在第一套管203的非端部位置,上壳102的内壁环形设置一圈第二限位部105,第一套管203靠近上壳102的一端插接于此第二限位部105内,即飞轮组件2的轴线方向的位置被限制在第一限位部104和第二限位部105之间,且由于第一凸部1031上的第二安装孔以及第二限位部105的中心孔的限制,飞轮组件2不会沿垂直于陀螺外壳1的中轴线的方向移动(即不会沿水平方向移动),有效地防止了飞轮组件2在旋转时碰撞陀螺外壳1的内壁。
所述容纳腔101内还设置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用于避免所述驱动轴3绕所述陀螺外壳1的中轴线转动。具体地,限位机构包括限位轴106,所述限位轴106的外周面上凸出设置有限位凸起(图上未示出),驱动轴3插入到第一套管203内的一端设有限位孔301,限位孔301的深度沿陀螺外壳1的中轴线延伸,所述限位孔301的内壁上凹设有限位槽302,限位轴106的一端固定在上壳102的内壁,另一端插入到驱动轴3的限位孔301内,且限位轴106上的限位凸起与限位孔301内的限位槽302插接,可以有效防止驱动轴3相对于陀螺外壳1的中轴线发生旋转。在本实施例中,限位轴106与上壳102连接的一端位于第二限位部105内。
优选地,限位孔301为盲孔,其不贯穿驱动轴3设置有陀尖4的一端。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限位孔301设置为沿驱动轴3的中轴线贯穿设置,也就是限位孔301同步地贯穿陀尖4。
飞轮组件2的支撑板201靠近上壳102的一侧环形设置至少两个固定柱204,对应固定柱204在飞轮202上开设有固定孔2021,固定柱204插接在固定孔2021内,固定螺钉205旋拧在固定柱204的螺纹孔内,以将飞轮202固定在支撑板201上。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其他固定方式将飞轮202固定在支撑板201上,比如,粘接、铆接或者卡扣连接等方式。
飞轮202的外周面与支撑板201的外周面平齐,二者的外周面均与陀螺外壳1的内壁间隔设置。
上壳102与下壳103可拆卸连接。此设计可以便于飞轮组件2等位于容纳腔101内的部件组装。具体地,上壳102包括第一基板1021和第一围壁1022,第一基板1021靠近下壳103的一侧面环形设置有第一围壁1022,下壳103包括第二基板1032和第二围壁1033,第二基板1032靠近上壳102的一侧面环形设置有第二围壁1033,第二围壁1033插接于第一围壁1022内,且第二围壁1033的外侧面与第一围壁1022的内侧面抵接。上壳102和下壳103之间还可以增加螺钉或者粘胶剂等结构,使得二者之间的连接更加可靠。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将上壳102和下壳103直接采用卡扣连接。
第一凸部1031和第一限位部104均与下壳103一体注塑成型,上壳102与第二限位部105一体注塑成型。在其他实施例中,陀螺外壳1不限于采用塑料制造成型,还可以采用金属材料制成。
一实施例中,如图4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结构与上述实施例(即图1至图3的实施例)的结构类似,均是通过按压陀螺外壳1实现驱动轴3沿陀螺外壳1的中轴线运动,进而带动飞轮组件2转动。区别在于:本实施例采用的是齿轮结构实现传动,而上述实施例采用的是螺纹结构5实现传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传动组件包括齿环7和齿轮组8,所述齿环7固定在所述飞轮组件2上,所述驱动轴3上沿所述驱动轴3的运动方向设置有传动齿9,所述齿轮组8分别与所述齿环7和所述传动齿9啮合。齿轮结构传动更加稳定和顺畅,可以有效防止驱动轴3在移动过程中发生卡顿的情况。
在本实施例中,飞轮组件2的支撑板201中部的第一安装孔的周部环形设置此齿环7,齿环7的中心与第一安装孔的中心同心,齿环7设置在支撑板201靠近下壳103的一侧面,齿轮组8安装在下壳103的内壁。
下壳103的内壁并位于下壳103的中心固定有第一定位管1034,下壳103上开设有与第一定位管1034连通的通孔,上壳102的内壁并位于上壳102的中心固定设置有第二定位管1023,驱动轴3穿过下壳103上的通孔活动设置在第一定位管1034内,第二定位管1023的一端与上壳102的内壁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飞轮组件2的支撑板201中心的第一安装孔与第一定位管1034抵接,第一定位管1034的外侧壁上设置有避让缺口,齿轮组8通过此避让缺口与第一定位管1034内的驱动轴3上的传动齿9啮合。
所述容纳腔101内设置有弹性复位件,所述弹性复位件与所述驱动轴3连接,所述弹性复位件始终具有驱动所述驱动轴3朝向所述陀螺外壳1外部运动的运动趋势。具体地,驱动轴3插入到容纳腔101内的一端设置限位孔301,弹性复位件为弹簧16,弹簧16的一端设置在第二定位管1023内,另一端插入到限位孔301内。手握持陀螺外壳1,并使陀尖4抵住地面、桌面等坚硬位置,按压陀螺外壳1,陀尖4和驱动轴3一起沿陀螺外壳1的中轴线移动,驱动轴3上的传动齿9与齿轮组8啮合,齿轮组8与齿环7啮合并驱动齿环7转动,进而带动飞轮组件2转动,外力撤出后,陀尖4无外力,此时被压缩的弹簧16在自身弹力作用下驱动此驱动轴3朝向陀螺外壳1的外部运动,实现复位。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轴3上的传动齿9与齿轮组8配合,使得驱动轴3在按压时一般也仅沿陀螺外壳1的中轴线方向移动,不会绕陀螺外壳1的中轴线转动,因此,传动齿9与齿轮组8配合的结构也构成了限位机构,此限位机构用于避免所述驱动轴3绕所述陀螺外壳1的中轴线转动。
另外,驱动轴3上的传动齿9的每个齿沿驱动轴3的中轴线环形设置在驱动轴3的外周壁上,形成一个环状的齿,这样的结构可以在驱动轴3绕自身中轴线旋转一定角度后,仍然可以实现与齿轮组8实现有效的啮合。
一实施例中,如图8至11所示,本实施例与图1至3展示的实施例的结构类似,区别点在于:本实施例的传动部6设置在驱动轴3上,而螺纹结构5设置在飞轮组件2上,而图1至3展示的实施例中的传动部6是设置在飞轮组件2上,螺纹结构5是设置在驱动轴3上。
具体地,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飞轮组件2中心的传动套筒10,所述传动套筒10的内壁沿所述陀螺外壳1的中轴线方向设置有螺纹结构5,所述驱动轴3上设置有与所述螺纹结构5相配合的传动部6,当所述驱动轴3沿所述陀螺外壳1的中轴线方向运动时,所述驱动轴3带动所述传动部6运动,所述传动部6与所述螺纹结构5配合以驱动所述传动套筒10转动。
本实施例的陀螺外壳1的结构、飞轮组件2上的支撑板201和飞轮202的组装结构等结构与图1至3展示的陀螺外壳1的结构一致,此处不再赘述。
传动套筒10与飞轮组件2的支撑板201一体注塑成型,具体地,支撑板201位于传动套筒10的非端部位置,传动套筒10的上端插接在第二限位部105内,传动套筒10的下端插入到第一凸部1031的第二安装孔内,第一限位部104可以限制传动套筒10不伸出至下壳103的外部。
上壳102的内壁中心设置有限位轴106,驱动轴3的上端开设有限位孔301,限位孔301为盲孔,限位轴106的下端插入到此限位孔301内,且限位孔301内设置限位槽302,限位轴106的外在设置有与此限位槽302插接配合的限位凸起,限位轴106、限位孔301、限位槽302以及限位凸起构成防止驱动轴3沿陀螺外壳1的中轴线旋转的限位机构。
为了实现驱动轴3按压后自动复位,在限位轴106的下端沿其轴线开设有盲孔,弹簧16的一端插入到此限位轴106的盲孔内,另一端插入至限位孔301内。
一实施例中,如图12至14所示,本实施例的结构与图1至3展示的结构类似,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陀尖4是固定在陀螺外壳1上的,驱动轴3从陀螺外壳1的上壳102伸出,同拉动的方式实现驱动轴3沿陀螺外壳1的中轴线移动,进而带动飞轮组件2转动。
具体地,所述陀螺外壳1的底面(即下壳103的底面)设置有陀尖4,所述驱动轴3的一端伸入至所述陀螺外壳1内,另一端延伸至所述陀螺外壳1背离所述陀尖4的一侧(即上壳102的顶部)。
为了便于拉动驱动轴3运动,在驱动轴3位于陀螺外壳1的一端设置把手11,把手11可以直接固定在驱动轴3的端部,也可以通过螺钉等固定件固定在驱动轴3的端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轴3的外周设置有螺纹结构5,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飞轮组件2中心的传动部6,当所述驱动轴3运动时,所述螺纹结构5可使所述传动部6转动。
支撑板201的中心的第一套管203的上端的内壁设置此传动部6,上壳102的第一基板1021的中心开设有供驱动轴3穿过的第一过孔1024,第二限位部105环形设置在第一基板1021内侧,第一过孔1024位于第二限位部105内,第一凸部1031上的第二安装孔为盲孔,盲孔与容纳腔101内连通;限位机构的限位轴106固定在盲孔内,其一端与盲孔的底部中心固定连接,另一端悬空设置,驱动轴3的下端开设有限位孔301,限位轴106插设与此限位孔301内,并且,限位轴106上的限位凸起与限位孔301的限位槽302插接。
一实施例中,如图15至17所示,本实施例的结构与图4至7展示的结构类似,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陀尖4是固定在陀螺外壳1上的,驱动轴3从陀螺外壳1的上壳102伸出,同拉动的方式实现驱动轴3沿陀螺外壳1的中轴线移动,进而带动飞轮组件2转动。
本实施例也是采用的是齿环7、齿轮组8以及传动齿9配合的结构驱动飞轮组件2转动。具体地,所述驱动轴3上沿所述驱动轴3的运动方向设置有传动齿9,所述传动组件包括齿环7和齿轮组8,所述齿环7固定在所述飞轮组件2上,所述齿轮组8分别与所述齿环7和所述传动齿9啮合。
驱动轴3延伸至陀螺外壳1的一端也可以设置把手11,便于拉动驱动轴3沿陀螺外壳1的中轴线运动。
一实施例中,如图18至2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陀螺外壳1上贯穿开设的通孔为第二过孔107,所述第二过孔107的中心线与所述陀螺外壳1的中轴线重合,所述驱动轴3穿设于所述第二过孔107内并与所述传动组件连接,所述驱动轴3的两端延伸至所述陀螺外壳1外。
所述驱动轴3上沿所述驱动轴3的长度方向设置有螺纹结构5,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传动部6,所述传动部6与所述飞轮组件2连接,当所述驱动轴3沿所述陀螺外壳1的中轴线运动时,所述螺纹结构5与所述传动部6配合并驱动所述传动部6转动,所述传动部6带动所述飞轮组件2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轴3上套设有第一套筒12,所述第一套筒12的中心设置有所述传动部6,所述第一套筒12选择性与所述飞轮组件2连接,当所述驱动轴3沿第一方向运动时,所述第一套筒12与所述飞轮组件2连接,所述驱动轴3可驱动所述飞轮组件2转动,当所述驱动轴3沿第二方向运动时,所述第一套筒12与所述飞轮组件2分离,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此设计可以实现多次拉动驱动轴3沿陀螺外壳1的中轴线移动实现多次蓄能,而且驱动轴3的往复运动不会阻碍飞轮组件2的旋转。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套筒12靠近所述飞轮组件2的一侧面环形设置第一环形齿结构1201,所述飞轮组件2包括支撑板201和安装在支撑板201上的飞轮202,支撑板201的中心开设有第一安装孔,第一安装孔内设置有第二套筒13,第二套筒13靠近所述第一套筒12的一侧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环形齿结构1201啮合的第二环形齿结构1301,当所述驱动轴3沿第一方向运动时,所述第一环形齿结构1201与所述第二环形齿结构1301啮合,当所述驱动轴3沿第二方向运动时,所述第一环形齿结构1201与所述第二环形齿结构1301分离。
第二套筒13与支撑板201可以固定连接,即第二套筒13固定在支撑板201的中心,第二套筒13的转动可以携带支撑板201转动,进而实现飞轮组件2的转动。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套筒13还可以与支撑板201可拆卸连接,比如,下壳103的内壁凸出设置有第二凸部1035,第二过孔107沿陀螺外壳1的中轴线贯穿此第二凸部1035,第二套筒13的上端插接在支撑板201的第一安装孔内,二者之间为了防止相对转动,在第一安装孔的内壁设置有防转凸起,在第二套筒13的外壁设置防转凹槽,防转凸起与防转凹槽插接配合;第二套筒13的外壁通过轴承14与第二凸部1035的中心孔(即第二过孔107)连接,使得第二套筒13可以顺畅地转动。第二凸部1035的中心孔内活动安装此第一套筒12。
在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将螺纹结构5和传动部6更换为其他结构,只要能实现驱动轴3沿陀螺外壳1的中轴线的运动带动飞轮组件2的转动即可,比如,(部分附图标记沿用图1至21)所述驱动轴3上沿所述驱动轴3的长度方向设置有传动齿9,所述传动组件齿环7和齿轮组8,所述齿环7固定在所述飞轮202的中部,所述齿轮组8分别与所述传动齿9和所述齿环7啮合。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轴3的其中一端设置有手柄或者拉环15。
另外,当所述陀螺蓄能完成后,所述驱动轴3可与所述陀螺外壳1分离。此设计可以减少较长的驱动轴3对陀螺旋转的干扰。
于本文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陀螺,包括陀螺外壳和飞轮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陀螺外壳内设置有容纳腔,所述飞轮组件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陀螺外壳可部分遮蔽或全部遮蔽所述飞轮组件;
所述陀螺外壳上还设置有可驱动所述飞轮组件转动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的中轴线与所述陀螺外壳的中轴线重合,所述驱动组件可通过相对所述陀螺外壳轴向的运动带动所述飞轮组件转动;
所述陀螺被释放后,转动的所述飞轮组件可带动陀螺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陀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轴,所述驱动轴通过传动组件与所述飞轮组件连接,所述驱动轴可沿所述陀螺外壳的中轴线运动,以使所述飞轮组件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陀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轴部分伸出至所述陀螺外壳的底面外,所述驱动轴外露于所述陀螺外壳的底面的端部为陀尖,所述驱动轴的外周设置有螺纹结构,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飞轮组件中心的传动部,所述传动部与所述螺纹结构相配合,当所述驱动轴沿所述陀螺外壳的中轴线方向运动时,所述螺纹结构驱动所述传动部绕所述陀螺外壳的中轴线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陀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轴部分伸出至所述陀螺外壳的底面外,所述驱动轴外露于所述陀螺外壳的底面的端部为陀尖,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飞轮组件中心的传动套筒,所述传动套筒的内壁沿所述陀螺外壳的中轴线方向设置有螺纹结构,所述驱动轴上设置有与所述螺纹结构相配合的传动部,当所述驱动轴沿所述陀螺外壳的中轴线方向运动时,所述驱动轴带动所述传动部运动,所述传动部与所述螺纹结构配合以驱动所述传动套筒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陀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轴部分伸出至所述陀螺外壳的底面外,所述驱动轴外露于所述陀螺外壳的底面的端部为陀尖,所述传动组件包括齿环和齿轮组,所述齿环固定在所述飞轮组件上,所述驱动轴上沿所述驱动轴的运动方向设置有传动齿,所述齿轮组分别与所述齿环和所述传动齿啮合。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陀螺,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弹性复位件,所述弹性复位件与所述驱动轴连接,所述弹性复位件始终具有驱动所述驱动轴朝向所述陀螺外壳外部运动的运动趋势。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陀螺,其特征在于,所述陀螺外壳的底面设置有陀尖,所述驱动轴的一端伸入至所述陀螺外壳内,另一端延伸至所述陀螺外壳背离所述陀尖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陀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轴的外周设置有螺纹结构,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飞轮组件中心的传动部,当所述驱动轴运动时,所述螺纹结构可使所述传动部转动;或,
所述驱动轴上沿所述驱动轴的运动方向设置有传动齿,所述传动组件包括齿环和齿轮组,所述齿环固定在所述飞轮组件上,所述齿轮组分别与所述齿环和所述传动齿啮合。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陀螺,其特征在于,所述陀螺外壳上贯穿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中心线与所述陀螺外壳的中轴线重合,所述驱动轴穿设于所述通孔内并与所述传动组件连接,所述驱动轴的两端延伸至所述陀螺外壳外。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陀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轴上沿所述驱动轴的长度方向设置有螺纹结构,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传动部,所述传动部与所述飞轮组件连接,当所述驱动轴沿所述陀螺外壳的中轴线运动时,所述螺纹结构与所述传动部配合并驱动所述传动部转动,所述传动部带动所述飞轮转动;或,
所述驱动轴上沿所述驱动轴的长度方向设置有传动齿,所述传动组件包括齿环和齿轮组,所述齿环固定在所述飞轮的中部,所述齿轮组分别与所述传动齿和所述齿环啮合。
11.根据权利要求2至10任一项所述的陀螺,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内还设置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用于避免所述驱动轴绕所述陀螺外壳的中轴线转动。
CN202020178636.6U 2020-02-17 2020-02-17 陀螺 Active CN2117987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78636.6U CN211798769U (zh) 2020-02-17 2020-02-17 陀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78636.6U CN211798769U (zh) 2020-02-17 2020-02-17 陀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98769U true CN211798769U (zh) 2020-10-30

Family

ID=729989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78636.6U Active CN211798769U (zh) 2020-02-17 2020-02-17 陀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7987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912349A (en) Pivotally adjustable electric hand tool
CN109373160B (zh) 摄像头隐藏机构和电子设备
CN111147631B (zh) 摄像装置、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使用方法
CN109373159B (zh) 摄像头隐藏机构和电子设备
CN211798769U (zh) 陀螺
CN111182097B (zh) 摄像装置、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使用方法
CN111131672A (zh) 摄像装置、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使用方法
CN116449575B (zh) 头戴式设备
CN111167128A (zh) 陀螺
CN114396546A (zh) Led显示屏前维护磁吸防脱落机构
WO2019179069A1 (zh) 一种操作键结构及电子装置
CN210423413U (zh) 一种松不脱高精度旋转角度锁
CN111322001A (zh) 具有易拆装结构之屏幕导线调控装置
EP4354228A1 (en) Smart watch
CN216530930U (zh) 直线电机及使用直线电机的装置
CN111466692B (zh) 耳机盒和耳机组件
CN209881859U (zh) 一种吸盘手机支架
CN211016873U (zh) 耳机控制结构
CN209858130U (zh) 一种压力表
CN210839744U (zh) 调焦机构及摄像模组
CN211357731U (zh) 陀螺蓄能装置
CN217106512U (zh) 一种电子门锁的离合装置
CN210013952U (zh) 手自一体分离机构
KR0175196B1 (ko) 캠에 의한 간헐 회전장치
CN220770115U (zh) 一种换挡装置的角度信号放大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