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95879U - 限压阀、盖体及烹饪设备 - Google Patents

限压阀、盖体及烹饪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95879U
CN211795879U CN202020105307.9U CN202020105307U CN211795879U CN 211795879 U CN211795879 U CN 211795879U CN 202020105307 U CN202020105307 U CN 202020105307U CN 211795879 U CN211795879 U CN 2117958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body
limiting
pressure
valve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0530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梅若愚
程志喜
丘春成
梁少雄
陈鹏
蔡国浩
吕伟刚
杨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10530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7958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958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95879U/zh
Priority to PCT/CN2021/071569 priority patent/WO2021143737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afety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限压阀、盖体及烹饪设备,限压阀包括:第一阀体,设有第一限位部;第二阀体,设有第二限位部,第一阀体与第二阀体活动连接,第一限位部适于与第二限位部止挡配合以限制第一阀体脱离第二阀体,其中,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中至少一者的至少一部分为变形部,变形部被挤压发生形变使第一阀体可与第二阀体分离。本方案提供的限压阀,变形部受力变形以供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之间柔性卡接装配或柔性脱扣解除限位,使得限压阀的日常拆装清洗更加便利,且通过变形部的设计使得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之间装卸过程中的损伤更小,可更好地保障产品反复装卸不损坏,更好地保障产品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限压阀、盖体及烹饪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用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限压阀、一种盖体及一种烹饪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一些烹饪设备,设有限压阀以用于将烹饪腔内的压力限制在相应限压压力以下。但是,这类设备往往存在限压阀内部容易藏污纳垢的问题,不利于产品的卫生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限压阀。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限压阀的盖体。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盖体的烹饪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限压阀,包括:第一阀体,设有第一限位部;第二阀体,设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阀体与所述第二阀体活动连接,所述第一限位部适于与所述第二限位部止挡配合以限制所述第一阀体脱离所述第二阀体,其中,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中至少一者的至少一部分为变形部,所述变形部被挤压发生形变使所述第一阀体可与所述第二阀体分离。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限压阀,第一阀体与第二阀体之间通过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止挡配合进行限位,其中,设置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中至少一者的至少一部分为变形部,这样,第一阀体与第二阀体之间大致形成柔性连接,如可以利用变形部受力变形以供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之间柔性/弹性地卡接装配或柔性/弹性地脱扣解除限位,实现第一阀体与第二阀体之间更方便地装卸,这样,用户可方便、容易地拆装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使得限压阀的日常拆装清洗更加便利,利于提升产品的卫生安全性。
且通过变形部的设计使得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之间装卸过程中的损伤更小,可更好地保障产品反复装卸不损坏,更好地保障产品使用寿命。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限压阀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阀体或所述第二阀体包括:阀本体;柔性件或弹性件,所述变形部由柔性件或弹性件构成,所述柔性件或弹性件设置在所述阀本体上并且至少一部分相对于所述阀本体的表面凸起,所述柔性件或弹性件相对于所述阀本体的表面凸起的部位形成所述第一限位部或所述第二限位部。
在本方案中,设置柔性件或弹性件与阀本体,使柔性件或弹性件设在阀本体上且柔性件或弹性件相对阀本体表面凸起的部位用于构造第一限位部或第二限位部,这样,实现获得至少一部分为变形部的第一限位部或第二限位部,以实现第一阀体与第二阀体柔性或弹性连接便于装卸的目的的同时,产品结构更加简化,且也更方便于柔性件或弹性件的更换以及随产品型号的调整,这样,利用柔性件的可替换性可克服老化影响,且也更利于产品结构在不同型号的限压阀之间适用,更利于产品的推广。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阀本体设有容置槽,所述柔性件或弹性件的一部分容置于所述容置槽内,另一部分伸出所述容置槽并相对于所述阀本体的表面凸起。
在本方案中,阀本体设有容置槽,柔性件或弹性件部分容置于容置槽实现装配,产品的装配定位更加方便容易,产品组装更高效,且容置槽可对柔性件形成限位作用,防止柔性件受力偏位等问题,从而更利于保障第一阀体与第二阀体之间经由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实现的限位精度。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阀体的至少一部分套设在所述第一阀体内,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中的一者的至少一部分为所述变形部且所述变形部由柔性件构成,另一者包括凸扣。
在本方案中,凸扣与变形部形成刚柔配合,这样,满足装卸便利性的同时,可以更好地兼顾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之间的限位配合可靠性,使得第一阀体与第二阀体之间不容易脱离,从而保证产品可靠性。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凸扣上限定有适于引导所述变形部与所述凸扣卡接装配的卡接斜面。
在本方案中,凸扣设置卡接斜面,这样,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之间装配的过程中,变形部不容易被刮伤,从而更好地保障产品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阀体设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与所述第一限位部之间间隔地分布,使所述限位凸起与所述第一限位部之间形成适于供所述第二限位部活动的空间,所述第二限位部活动设置于所述空间内。
在本方案中,设置第二限位部限位于限位凸起与第一限位部之间,并在限位凸起与所述第一限位部之间可活动,这样,利用第二限位部的活动自由度,既满足了第一阀体与第二阀体之间的相对活动需求,利用第一限位部和限位凸起对第二限位部的限位作用,又可以很好地满足第一阀体与第二阀体之间的防脱需求,实现第一阀体与第二阀体之间良好地活动连接装配,且产品的装卸更加方便,如拆卸时,施加外力使第二限位部从第一限位部位置挤出即可,装配时,施加外力使第二限位部从第一限位部位置挤入第一限位部与限位凸起之间即可,使用简单方便。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阀体限定有容纳孔,所述限位凸起和所述第一限位部分别相对于所述容纳孔的内壁面凸起,且所述限位凸起与所述第一限位部沿所述容纳孔的轴向间隔地分布;所述第二阀体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容纳孔内,所述第二阀体沿所述容纳孔活动使所述第二限位部往返于所述限位凸起与所述第一限位部之间。
在本方案中,使第二阀体的至少一部分容置于容纳孔内,这样,可以对第二阀体形成径向限位。使限位凸起与第一限位部沿容纳孔的轴向间隔地分布,这样,第二限位部被限位于限位凸起与第一限位部之间,可以限制第一阀体与第二阀体之间的轴向活动量,并防止两者脱离,第一阀体与第二阀体之间的活动连接可靠性更好,且产品的装卸更加方便,如拆卸时,施加外力使第二阀体沿容纳孔自第一限位部位置挤出即可,装配时,施加外力使第二阀体沿容纳孔自第一限位部位置挤入即可,使用简单方便。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限压阀用于具有排气通道的盖体,其中,所述第二阀体被配置为适于与所述排气通道配合以打开或关闭所述排气通道;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限位凸起上下间隔分布;所述第一阀体与所述第二阀体之间适于上下相对运动,且所述第一阀体被配置为通过上升或下降使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限位凸起或所述第一限位部抵靠或分开,以改变所述第二阀体配合到所述排气通道上的重量。
在本方案中,设置第一限位部与限位凸起上下间隔分布,这样,通过第二限位部与第一限位部和/或限位凸起的配合状态切换,可以更精确地调节第二阀体配合到排气通道上的重量,使得限压压力控制更加精准。以第一限位部在下,限位凸起在上为例说明,当第一阀体位置较低,使得限位凸起搭靠在第二限位部上,第一阀体的重量施加于第二阀体,这样,第二阀体施加于排气通道的重量较大,限压压力相应较大(例如为高压);当第一阀体位置上升,第二限位部与限位凸起分开并且与第一限位部分开,第一阀体的重量不会施加于第二阀体,这时施加于排气通道的重量为第二阀体的重力,限压压力相应降低(例如为低压);当第一阀体继续上升至第二限位部与第一限位部抵靠,第二阀体的重量不会完全作用到排气通道上或使第二阀体完全离开排气通道,这时施加于排气通道的重量小于第二阀体的重力或施加于排气通道的重量为零,限压压力进一步降低或为零。
通过以上过程可以理解,第二限位部上下运动来配合上下分布的限位凸起和第一限位部,这样,对第二阀体施加于排气通道的重量的调控不会有额外的干扰,限压压力调节更加精确。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限位部的至少一部分为变形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位于所述限位凸起的下侧。
在本方案中,设置第一限位部的至少一部分为变形部且位于限位凸起的下侧,这样,第二阀体承受内压浮起时,是利用限位凸起来与第二限位部配合进行限位,可以更好地防止第二阀体被顶出,产品可靠性更高。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限压阀还包括:调压拨动件,与所述第一阀体可装卸地连接,并适于驱动所述第一阀体运动。
在本方案中,设置调压拨动件用于驱动第一阀体运动,如通过调压拨动件来联动第一阀体进行调压和复位,这样,外力(如调压驱动力或复位驱动力)基本作用于调压拨动件上,可以理解,外力的大小、方向等具有不可控性,如此设计可使得施加于第一阀体的力的大小、方向的可控性更好,这样第一阀体的限压可靠性和精准性更易于保障,提升产品的压控精度。
其中,设计调压拨动件与第一阀体可拆卸连接,这样,方便于限压阀进一步拆解,从而更方便与限压阀的拆洗,产品使用卫生性更好。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调压拨动件和所述第一阀体中的一者设有导向筋,另一者设有凹槽,所述导向筋伸入所述凹槽内使所述调压拨动件与所述第一阀体之间啮合传动,其中,所述导向筋与所述凹槽之间可滑动,以供所述第一阀体相对于所述调压拨动件活动。
在本方案中,设置凹槽与导向筋啮合进行传动,结构更简单,传动更高效,且具有装卸方便的优点。其中,设置导向筋与凹槽之间可滑动,以供第一阀体相对于调压拨动件活动,这样,第一阀体运动进行调压的过程不受调压拨动件干扰,精度更好。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盖体,包括:盖本体,所述盖本体设有排气通道;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限压阀,所述限压阀适于打开或封闭所述排气通道。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盖体,通过设置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限压阀,从而具有上述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限压阀的第一阀体相对于所述盖本体可转动;所述盖本体与所述第一阀体之间限定有传动结构,当所述第一阀体相对于所述盖本体转动,所述传动结构联动所述第一阀体使所述第一阀体上升或下降,以改变所述限压阀的第二阀体配合到所述排气通道上的重量。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盖本体和所述第一阀体中的一者设于调压凸块,另一者设有调压面,所述调压凸块与所述调压面抵靠,其中,所述调压面的至少一部分限定为调压斜坡,当所述第一阀体相对于所述盖本体转动,所述调压斜坡的不同位置与所述调压凸块配合,使所述第一阀体相对于所述盖本体上升或下降。
在本方案中,调压凸块与调压斜坡之间可形成类似于凸轮机构的传动作用,当调压凸块沿调压斜坡滑动的过程中,相应使得第一阀体相对于盖本体位置升高或降低,实现利用传动结构将第一阀体的转动输入转化为第一阀体上下位移运动的输出形式,且具有结构简单,组装方便,传动顺畅性好,抗振减振效果好等优点。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限压阀的调压拨动件设置在所述盖本体上并相对于所述盖本体可转动,且当所述调压拨动件转动驱动所述限压阀的第一阀体运动进行调压;所述盖本体上设有锁定结构,所述锁定结构适于与所述调压拨动件配合以锁定所述调压拨动件的位置;所述盖本体与所述调压拨动件之间设有弹性复位件,其中,当所述调压拨动件运动,所述调压拨动件联动所述弹性复位件使所述弹性复位件变形,当所述锁定结构解除对所述调压拨动件的位置锁定,所述弹性复位件在自身回复力作用下复位,并驱动所述调压拨动件复位。
在本方案中,设置锁定结构锁定调压拨动件,这样,可以降低跳压风险,使得产品的调压功能更加可靠。
设置弹性复位件用于驱动调压拨动件复位,这样,对调压拨动件解锁后,调压拨动件自动复位,无需用户对调压拨动件手动归位,使用操作更加方便、简洁,同时避免了用户使用调压功能时忘记对调压拨动件复位引起的下一次烹饪挡位不对带来的不良影响,如处于排气挡位(或排气位置) 发生水烧干等风险和危害,提升产品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设备,包括:烹饪锅;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盖体,与所述烹饪锅盖合形成烹饪腔。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烹饪设备,通过设置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盖体,从而具有上述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盖体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盖体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盖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盖体的部分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5是图4中所示盖体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面盖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面盖与弹性复位件组合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自锁滑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锁定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调压拨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阀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阀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第二阀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阀体与第二阀体组合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的盖体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5中所示盖体局部的剖视结构去除调压拨动件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的盖体在高压挡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图17中所示盖体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的盖体在低压挡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的盖体在无压挡位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20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20开合盖联动机构,21自锁滑块,23浮子孔,24推杆,25第三弹性件, 26卡钩,31盖本体,32面盖,3201安装槽,3202旋转限位凸块,3205第二限位结构,3206装配槽,3207止挡壁,3208安装区域,3210轨道槽,3212 复位引导槽,3216调压凸块,33锅盖,40操作控制组件,41操作部,42传动杠杆,50降噪盖,60密封件,70浮子,100限压阀,101侧面,102配合槽,102a配合槽,102b配合槽,102c配合槽,103弧形过渡,110阀芯,111排气通道,120调压拨动件,121凹槽,122拨钮,123旋转导槽,124驱动块,130 第一阀体,131阀本体,1311限位凸起,1312容置槽,132柔性件,1321第一限位部,133容纳孔,134导向筋,135提手环,140第二阀体,141第二限位部,1411卡接斜面,142封堵部,200锁定件,210第一限位结构,220凸弧面,230止挡结构,240导向杆,301弹性复位件,400第一弹性件,530调压面,531第一级调压平面,532第二级调压平面,533第三级调压平面,534 第一调压斜坡,535第二调压斜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20描述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限压阀100、盖体及烹饪设备。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限压阀100,包括:第一阀体130和第二阀体140。具体地,第一阀体130设有第一限位部1321;第二阀体140设有第二限位部141,第一阀体130与第二阀体140活动连接,第一限位部1321适于与第二限位部141止挡配合以限制第一阀体130 脱离第二阀体140,其中,第一限位部1321和第二限位部141中至少一者的至少一部分为变形部。其中,变形部能被挤压发生形变,且变形部被挤压发生形变时,第一阀体130可与第二阀体140分离。
例如,变形部为柔性材料的柔性体(也可称之为弹性体,具体例如为硅胶、橡胶等)或为具有弹性变形能力的弹性件(具体例如弹簧、卡簧、弹片等)。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限压阀100,第一阀体130与第二阀体140 之间通过第一限位部1321与第二限位部141止挡配合进行限位,其中,设置第一限位部1321和第二限位部141中至少一者的至少一部分为变形部,这样,第一阀体130与第二阀体140之间大致形成柔性连接,如可以利用变形部受力变形以供第一限位部1321与第二限位部141之间柔性/弹性地卡接装配或柔性 /弹性地脱扣解除限位,实现第一阀体130与第二阀体140之间更方便地装卸,这样,用户可方便、容易地拆装第一阀体130和第二阀体140,使得限压阀100 的日常拆装清洗更加便利,利于提升产品的卫生安全性。
且通过变形部的设计使得第一限位部1321与第二限位部141之间装卸过程中的损伤更小,可更好地保障产品反复装卸不损坏,更好地保障产品使用寿命。
具体实施例: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限压阀100,包括第一阀体130和第二阀体140。具体地,第一阀体130设有第一限位部1321;第二阀体140 设有第二限位部141,第一阀体130与第二阀体140活动连接,第一限位部1321适于与第二限位部141止挡配合以限制第一阀体130脱离第二阀体 140。
其中,第一阀体130包括:阀本体131和柔性件132。具体地,柔性件 132设置在阀本体131上,变形部由柔性件132构成。在某些具体实施例方式中,柔性件132可具体例如为硅胶、橡胶等。
更进一步地,如图12和图14所示,柔性件132设置在阀本体131上并且至少一部分相对于阀本体131的表面凸起,柔性件132相对于阀本体 131的表面凸起的部位形成第一限位部1321。这样,实现获得至少一部分为变形部的第一限位部1321或第二限位部141,且变形部被挤压发生形变时第一阀体130可与第二阀体140分离,这样,以实现第一阀体130与第二阀体140柔性连接便于装卸的目的的同时,产品结构更加简化,且也更方便于柔性件132的更换以及随产品型号的调整,这样,利用柔性件132 的可替换性可克服老化影响,且也更利于产品结构在不同型号的限压阀100 之间适用,更利于产品的推广。
当然,本方案也并不局限于,也可设计对于第一限位部1321的至少一部分为变形部,第一限位部1321可以整体为变形部。也可以只有一部分为变形部,具体如,第一限位部1321的一部分经由阀本体131的凸起形成,凸起上附设有变形部,凸起与变形部构造第一限位部1321。
且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设置第二限位部141的一部分或全部为变形部。这时,第一限位部1321可以随第一阀体130的阀本体131为非变形部,或者,第一限位部1321也可同时为变形部。
进一步地,阀本体131设有容置槽1312,柔性件132的一部分容置于容置槽1312内,另一部分伸出容置槽1312并相对于阀本体131的表面凸起。产品的装配定位更加方便容易,产品组装更高效,且容置槽1312可对柔性件132形成限位作用,防止柔性件132受力偏位等问题,从而更利于保障第一阀体130与第二阀体140之间经由第一限位部1321和第二限位部141实现的限位精度。
当然,本设计也并不局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可将柔性件132替换为弹性件,例如卡簧、弹簧、弹片等,使变形部由弹性件形成。弹性件与阀本体 131的具体设置形式可以参照柔性件132与阀本体131之间的配合结构进行理解,如弹性件的一部分容置于容置槽1312内,另一部分伸出容置槽1312 并相对于阀本体131的表面凸起等。
在某些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第二阀体140的至少一部分套设在第一阀体130内。第一限位部1321的至少一部分为变形部,如图13所示,第二限位部141包括凸扣。这样,第二阀体140的至少一部分穿入第一阀体130内并与第一阀体130形成卡接限位,结构简单,装配方便,且第一阀体130与第二阀体140之间配合稳定性更好。
且其中,凸扣与变形部形成刚柔配合,这样,满足装卸便利性的同时,可以更好地兼顾第一限位部1321与第二限位部141之间的限位配合可靠性,使得第一阀体130与第二阀体140之间不容易脱离,从而保证产品可靠性。
更进一步地,如图13所示,凸扣上限定有适于引导变形部与凸扣卡接装配的卡接斜面1411。通过凸扣设置卡接斜面1411,这样,第一限位部 1321与第二限位部141之间装配的过程中,变形部不容易被刮伤,从而更好地保障产品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在某些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更详细地,如图12和图14所示,第一阀体 130设有限位凸起1311,限位凸起1311与第一限位部1321之间间隔地分布,使限位凸起1311与第一限位部1321之间形成适于供第二限位部141 活动的空间,第二限位部141活动设置于空间内。
这样,利用第二限位部141的活动自由度,既满足了第一阀体130与第二阀体140之间的相对活动需求,利用第一限位部1321和限位凸起1311 对第二限位部141的限位作用,又可以很好地满足第一阀体130与第二阀体140之间的防脱需求,实现第一阀体130与第二阀体140之间良好地活动连接装配,且产品的装卸更加方便,如拆卸时,施加外力使第二限位部 141从第一限位部1321位置挤出即可,装配时,施加外力使第二限位部141 从第一限位部1321位置挤入第一限位部1321与限位凸起1311之间即可,使用简单方便。
进一步地,如图12和图14所示,第一阀体130限定有容纳孔133,限位凸起1311和第一限位部1321分别相对于容纳孔133的内壁面凸起,且限位凸起1311与第一限位部1321沿容纳孔133的轴向间隔地分布;第二阀体140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容纳孔133内,第二阀体140沿容纳孔133活动使第二限位部141往返于限位凸起1311与第一限位部1321之间。这样,可以对第二阀体140形成径向限位。使限位凸起1311与第一限位部1321 沿容纳孔133的轴向间隔地分布,这样,第二限位部141被限位于限位凸起1311与第一限位部1321之间,可以限制第一阀体130与第二阀体140 之间的轴向活动量,并防止两者脱离,第一阀体130与第二阀体140之间的活动连接可靠性更好,且产品的装卸更加方便,如拆卸时,施加外力使第二阀体140沿容纳孔133自第一限位部1321位置挤出即可,装配时,施加外力使第二阀体140沿容纳孔133自第一限位部1321位置挤入即可,使用简单方便。
更详细地例如,容纳孔133的内壁在轴向的某一位置处设有容置槽,容置槽沿容纳孔的周向设置成环形。柔性件为柔性圈(具体如橡胶圈、硅胶圈等,当然,也可替换为卡簧等弹性件),柔性圈一部分容置于容置槽内实现定位。
进一步地,限位凸起1311可直接形成于第一阀体130的阀本体131上,以形成为第一阀体130的阀本体131的一部分。
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一阀体130上设有提手环135,方便用户将第一阀体130提起。更详细地,提手环135形成在容纳孔的一端,并沿容纳孔的周向设置。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限压阀100用于具有排气通道111的盖体,其中,第二阀体140被配置为适于与排气通道111配合以打开或关闭排气通道111;第一限位部1321与限位凸起1311上下间隔分布;第一阀体130 与第二阀体140之间适于上下相对运动,且第一阀体130被配置为通过上升或下降使第二限位部141与限位凸起1311或第一限位部1321抵靠或分开,以改变第二阀体140配合到排气通道111上的重量。
其中,通过第一限位部1321与限位凸起1311上下间隔分布,这样,通过第二限位部141与第一限位部1321和/或限位凸起1311的配合状态切换,可以更精确地调节第二阀体140配合到排气通道111上的重量,使得限压压力控制更加精准。以第一限位部1321在下,限位凸起1311在上为例说明,当第一阀体130位置较低,使得限位凸起1311搭靠在第二限位部141上,第一阀体130的重量施加于第二阀体140,这样,第二阀体140施加于排气通道111的重量较大,限压压力相应较大(例如为高压);当第一阀体130位置上升,第二限位部141与限位凸起1311分开并且与第一限位部1321分开,第一阀体130的重量不会施加于第二阀体140,这时施加于排气通道111的重量为第二阀体140的重力,限压压力相应降低(例如为低压);当第一阀体130继续上升至第二限位部141与第一限位部1321 抵靠,第二阀体140的重量不会完全作用到排气通道111上或使第二阀体 140完全离开排气通道111,这时施加于排气通道111的重量小于第二阀体 140的重力或施加于排气通道111的重量为零,限压压力进一步降低或为零。
通过以上过程可以理解,第二限位部141上下运动来配合上下分布的限位凸起1311和第一限位部1321,这样,对第二阀体140施加于排气通道111的重量的调控不会有额外的干扰,限压压力调节更加精确。
进一步地,第一限位部1321的至少一部分为变形部,第一限位部1321 位于限位凸起1311的下侧。这样,第二阀体140承受内压浮起时,是利用限位凸起1311来与第二限位部141配合进行限位,可以更好地防止第二阀体140被顶出,产品可靠性更高。
进一步地,限压阀100还包括调压拨动件120,调压拨动件120与第一阀体130可装卸地连接,并适于驱动第一阀体130运动。
在本方案中,设置调压拨动件120用于驱动第一阀体130运动,如通过调压拨动件120来联动第一阀体130进行调压和复位,这样,外力(如调压驱动力或复位驱动力)基本作用于调压拨动件120上,可以理解,外力的大小、方向等具有不可控性,如此设计可使得施加于第一阀体130的力的大小、方向的可控性更好,这样第一阀体130的限压可靠性和精准性更易于保障,提升产品的压控精度。
其中,设计调压拨动件120与第一阀体130可拆卸连接,这样,方便于限压阀100进一步拆解,从而更方便与限压阀100的拆洗,产品使用卫生性更好。
进一步地,调压拨动件120和第一阀体130中的一者设有导向筋134,另一者设有凹槽121,导向筋134伸入凹槽121内使调压拨动件120与第一阀体130之间啮合传动,其中,导向筋134与凹槽121之间可滑动,以供第一阀体130相对于调压拨动件120活动。结构更简单,传动更高效,且具有装卸方便的优点。其中,设置导向筋134与凹槽121之间可滑动,以供第一阀体130相对于调压拨动件120活动,这样,第一阀体130运动进行调压的过程不受调压拨动件120干扰,精度更好。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盖体,包括:盖本体31和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限压阀100,盖本体31设有排气通道111;限压阀100适于打开或封闭排气通道111。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盖体,通过设置有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限压阀100,从而具有上述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限压阀100的第一阀体130相对于盖本体31可转动;盖本体31与第一阀体130之间限定有传动结构,当第一阀体130相对于盖本体 31转动,传动结构联动第一阀体130使第一阀体130上升或下降,以改变限压阀100的第二阀体140配合到排气通道111上的重量。
进一步地,如图16所示,盖本体31和第一阀体130中的一者设于调压凸块3216,另一者设有调压面530,调压凸块3216与调压面530抵靠,其中,调压面530的至少一部分限定为调压斜坡,当第一阀体130相对于盖本体31转动,调压斜坡的不同位置与调压凸块3216配合,使第一阀体130 相对于盖本体31上升或下降。
这样,调压凸块3216与调压斜坡之间可形成类似于凸轮机构的传动作用,当调压凸块3216沿调压斜坡滑动的过程中,相应使得第一阀体130相对于盖本体31位置升高或降低,实现利用传动结构将第一阀体130的转动输入转化为第一阀体130上下位移运动的输出形式,且具有结构简单,组装方便,传动顺畅性好,抗振减振效果好等优点。
更进一步地,限压阀100的调压拨动件120设置在盖本体31上并相对于盖本体31可转动,且当调压拨动件120转动驱动限压阀100的第一阀体 130运动进行调压;如图5所示,盖本体31上设有锁定结构(具体可参照附图中的锁定件200进行理解),锁定结构适于与调压拨动件120配合以锁定调压拨动件120的位置;如图5所示,盖本体31与调压拨动件120之间设有弹性复位件301,其中,当调压拨动件120运动,调压拨动件120 联动弹性复位件301使弹性复位件301变形,当锁定结构解除对调压拨动件120的位置锁定,弹性复位件301在自身回复力作用下复位,并驱动调压拨动件120复位。其中,利用锁定结构锁定调压拨动件120,这样,可以降低跳压风险,使得产品的调压功能更加可靠。利用弹性复位件301用于驱动调压拨动件120复位,这样,对调压拨动件120解锁后,调压拨动件120自动复位,无需用户对调压拨动件120手动归位,使用操作更加方便、简洁,同时避免了用户使用调压功能时忘记对调压拨动件120复位引起的下一次烹饪挡位不对带来的不良影响,如处于排气挡位(或排气位置) 发生水烧干等风险和危害,提升产品的安全性。
更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盖体还包括:降噪盖50,降噪盖50用于盖在限压阀100的外侧,对经限压阀排放的气流降噪。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盖体还包括:操作控制组件40,操作控制组件40配置为驱动的第二阀体140打开。这样,用户可通过操作控制组件40手动操作控制限压阀100的第二阀体140打开进行排气,产品使用更具灵活性和安装性。
举例而言,如图3所示,操作控制组件40包括操作部41(可以更具体为按钮)和传动杠杆42。
如图6所示,盖体的盖本体31包括面盖32,面盖32的内表面设有安装座,传动杠杆42铰接于安装座,使得传动杠杆42连接于面盖32并相对于面盖32可转动。
其中,如图3所示,传动杠杆42以铰接位置为支点,并自支点向两侧分别延伸以分别形成传动臂。其中一条传动臂延伸至操作部41的下方,另一条传动臂延伸至第二阀体140的下方,当操作部41向下按压其下方的传动臂,第二阀体140下方的传动臂将第二阀体140向上顶起,这样,第二阀体140向上运动使得第二阀体140的封堵部142打开阀芯110的排气通道111,实现控制第二阀体140打开进行排气。且传动杠杆42通过力臂设计可以实现对操作部41操作更加省力,也可以使得操作控制组件40的布局更加灵活方便。
更进一步地,盖体还包括密封件60,如图6所示,面盖32的安装槽 3201底部设有密封装配槽3206。如图3所示,密封件60安装于密封装配槽3206,传动杠杆42的传动臂穿设于密封件60,并伸入安装槽3201内以对安装槽3201内的第二阀体140驱动。
具体实施例:
如图2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盖体,包括:限压阀100、开合盖联动机构20和盖本体31。
其中,限压阀100包括第一阀体130、第二阀体140和调压拨动件120。
盖本体31设有锁定结构和弹性复位件301,锁定结构具体包括锁定件 200和第一弹性件400等。
具体地,限压阀100具有多个挡位,且多个挡位中的一者为初始挡位。限压阀100用于调挡和限压,具体用于将烹饪腔内的压力限制在当前挡位所配套的限压压力以下。
锁定件200适于锁定限压阀100的挡位。这样,在将限压阀100调至相应挡位后,利用锁定件200对限压阀100锁定挡位,可以使得限压阀100 的挡位维持稳定可靠,防止限压阀100在非调节情形下跳挡,产品限压功能更精准可靠。
其中,锁定件200用于与开合盖联动机构20配合。具体地,当盖本体 31开盖,盖本体31联动开合盖联动机构20,并通过开合盖联动机构20联动锁定件200,使锁定件200解除对限压阀100的挡位锁定。
弹性复位件301与限压阀100配合,且当锁定件200解除对限压阀100 的挡位锁定,弹性复位件301驱动限压阀100至初始挡位。
如此,当盖本体31开盖,可以形成如下传动过程:
盖本体31联动开合盖联动机构20-开合盖联动机构20联动锁定件200 运动,使锁定件200解除对限压阀100的挡位锁定-弹性复位件301驱动限压阀100至初始挡位。
利用上述传动过程,形成了盖本体31开盖-限压阀100至初始挡位的自动触发响应过程。无需用户对限压阀100手动归位,使用操作更加方便、简洁,同时避免了用户使用调挡功能时忘记对限压阀100复位引起的水烧干等风险和危害,提升产品的安全性。
且本结构中,驱动限压阀100复位的动力来自于弹性复位件301,这样可以有效保障开合盖联动机构20的精准性不受限压阀100干扰,保证产品的开合盖功能稳定、可靠,有效保障产品安全。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锁定件200与盖本体31之间设有第一弹性件400。具体地,第一弹性件400与锁定件200配合;锁定件200设置在盖本体31 上并相对于盖本体31可活动;当锁定件200运动以解除对限压阀100的挡位锁定,锁定件200使第一弹性件400变形;当第一弹性件400弹性回复,第一弹性件400的弹力驱动锁定件200朝限压阀100运动,使锁定件200 锁定限压阀100的挡位。这样,在每次对限压阀100调挡之后,锁定件200 可以自动、及时、准确地对限压阀100进行挡位锁定,无需用户手动锁挡,产品使用操作更加简单、方便。
详细举例地,如图2所示,锁定件200具体设置在盖本体31的面盖 32内侧,并相对于面盖32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可活动,锁定件200 在第一位置与限压阀100配合以锁定限压阀100的挡位(如图2和图5所示),锁定件200在第二位置解除对限压阀100的挡位锁定。其中,第一弹性件400与锁定件200抵靠或相连,当锁定件200在第二位置,锁定件 200拉伸过压缩第一弹性件400使第一弹性件400变形,当第一弹性件400 弹性回复,驱动锁定件200向第一位置运动。
这样,限压阀100复位过程中,开合盖联动机构20联动锁定件200使锁定件200至第二位置以解除对限压阀100的挡位锁定后,弹性复位件301 驱动限压阀100自动复位至初始挡位,当开合盖联动机构20对锁定件200 的作用力撤去后,锁定件200在第一弹性件400弹力的作用下自动复位至第一位置,并将限压阀100锁定于该初始挡位;再如,限压阀100调挡过程中,锁定件20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往复运动从而具有一定的活动量,这样,对限压阀100调节挡位时,锁定件200向第二位置运动可以对限压阀100的调节挡位运动进行避让,使锁定件200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调挡过程中对限压阀100的干涉量,限压阀100被调节至相应挡位后,锁定件200在第一弹性件400弹力的作用下自动复位至第一位置,并将限压阀100锁定于当前挡位,使得限压阀100的挡位在一定程度上维持稳定,降低跳挡风险。
更详细地,如图2所示,第一弹性件400为伸缩弹簧,其一端与锁定件200抵靠,另一端与盖本体31抵靠,例如具体与盖本体31的面盖32抵靠。当然,本设计并不局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400也可采用为弹片、弹性硅胶等。
在某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9所示,为对第一弹性件400的伸缩进行导向以提升第一弹性件400的变形效果,在锁定件200上限定有导向杆240,第一弹性件400的至少一部分套装在导向杆240的外侧,使得第一弹性件400沿导向杆240进行伸缩变形。
更进一步地,如图2、图5和图9所示,锁定件200上设有第一限位结构210,盖本体31限定有第二限位结构3205;当锁定件200运动以解除对限压阀100的挡位锁定(例如当锁定件200位于第二位置),第一限位结构210与第二限位结构3205分开。
当第一弹性件400的弹力驱动锁定件200使锁定件200锁定限压阀100 的挡位(例如当锁定件200位于第一位置),弹力使第一限位结构210抵靠在第二限位结构3205上。这样,使得锁定件200的装配具有一定的预紧力,锁定件200的组装和运动平稳性更好,这样可以防止调挡过程中限压阀100带动锁定件200导致锁定件200偏位,使得锁定件200位置精度更加可靠。且在满足预紧力提升平稳性的同时,通过第一限位结构210和第二限位结构3205抵靠可以分担一部分弹力,这样可以更好地控制锁定件 200对限压阀100的锁定作用力,以更好地在满足锁定需求的同时,防止限压阀100受力过大,如此以更好地保障限压阀100的位置精度和运动精度,并且避免调挡阻力过大的问题。
更详细地,如图9所示,锁定件200具体轴体,轴体上限定有轴肩结构,轴肩结构作为第一限位结构210。如图5所示,盖体上设有复位引导槽3212,锁定件200的一部分穿过复位引导槽3212与限压阀100配合以对限压阀100锁定挡位,且复位引导槽3212同时作为第二限位结构3205,锁定件200的第一限位结构210与复位引导槽3212抵靠配合对锁定件200 限位。结构简单,加工方便,进一步强化锁定件200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盖本体31限定有轨道槽3210,锁定件200 的一部分位于轨道槽3210内,且锁定件200的运动经由轨道槽3210导向和限位,可以使得锁定件200的运动更加精准,且使得锁定件200与限压阀100的配合更加精准,更进一步强化了锁定件200对限压阀100的限位可靠性,从而提升对限压阀100的挡位锁定的可靠性。
更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轨道槽3210与第二限位结构3205之间具有间距,可以进一步提升对锁定件200的导向效果,且可以防止锁定件200 以第二限位结构3205为支点发生偏转,进一步提升锁定件200的装配可靠性和稳定性。
另外,盖体装置上还设有复位引导槽3212,复位引导槽3212位于轨道槽3210与限压阀100之间,锁定件200的一端自复位引导槽3212穿过与限压阀100配合以对限压阀100锁定,其中,复位引导槽3212与轨道槽 3210之间间隔地分布。
更进一步地,盖体装置的面盖32或内盖上形成有第二限位结构3205,且第二限位结构3205为挡筋且该挡筋构造出复位引导槽3212,锁定件的一部分穿设在复位引导槽3212内,锁定件上设有轴肩,轴肩作为第一限位结构210并适于与复位引导槽3212两侧的第二限位结构3205抵靠或分离以对锁定件限位。
在某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其中,限压阀100位于盖本体31上,限压阀100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盖本体31可转动,且限压阀100的至少一部分转动使限压阀100的挡位改变。采用旋转调压的限压阀100,具有调压操作简单、方便,且这样的结构在不浪费产品空间的前提下,可拥有更大的调节行程,这样,可以形成更多的挡位,且也利于对挡位的精细化调控。
锁定件200与限压阀100配合,并限制限压阀100的至少一部分转动以锁定限压阀100的挡位。锁定件200通过限制限压阀100转动实现对限压阀100锁定挡位,对限压阀100的挡位锁定简单可靠。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限压阀100限定有多个配合槽102,且限压阀 100的多个挡位与多个配合槽102配套;多个配合槽102沿限压阀100的周向间隔地排列设置,锁定件200的一部分伸入配合槽102内限制限压阀 100转动,使限压阀100锁定于与配合槽102配套的挡位。该结构中,通过锁定件200与配合槽102的侧壁干涉,能更可靠地限制限压阀100转动,从而更加可靠地对限压阀100锁定挡位。
其中,多个配合槽102的设计可以实现对限压阀100在不同挡位相应锁定,对限压阀100锁定挡位更加全面可靠,且调挡过程中,锁定件200 通过沿多个配合槽102依次配合运动,可以产生段感体验,使得挡位切换通过相应的段感进行外化体现,对挡位切换的指示效果更好,且也提升了产品的操作体验。
进一步地,如图5和图10所示,限压阀100的调压拨动件120具有侧面101,侧面101局部凹陷形成配合槽102。这样,既能满足锁定件200与凹陷的配合槽102之间插接配合对限压阀100限制转动以锁定挡位,又可以更好地兼顾调挡过程中锁定件200在不同配合槽102之间运动和切换,这样,调挡的阻力更小,操作顺畅性更好。
在某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配合槽102的内壁面呈凹弧形。这样,锁定件200可以更容易地进出配合槽102,不容易出现卡顿等问题,操作体验好,且对锁定件200的损伤也小,更利于保障产品的寿命。
在某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侧面101的一部分位于相邻配合槽102之间并过渡衔接相邻配合槽102,且相邻配合槽102之间的侧面101 与配合槽102的边缘呈弧形过渡103103。这样,锁定件200在不同配合槽 102之间切换时流畅性更好,不容易出现卡顿现象,操作体验好,且对锁定件200的损伤也小,更利于保障产品的寿命。
在某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锁定件200上构造有凸弧面220,凸弧面220与限压阀100的配合槽102配合以锁定限压阀100。这样,利用凸弧面220,当限压阀100转动进行调挡过程中,凸弧面220沿限压阀 100的侧面101滑动的阻力和损伤更小,可以更好地兼顾调挡的顺畅性并降低限压阀100和锁定件200损伤。
更详细地,如图9所示,锁定件200的轴体轴向的一端的端面限定为该凸弧面220,锁定件200以凸弧面220部位与限压阀100的侧面101及配合槽102配合,具体地,限压阀100转动时,凸弧面220沿侧面101滑动并在不同配合槽102之间切换,实现对不同挡位锁定。
在某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盖本体31上限定有排气通道111。排气通道111用于与烹饪腔连通,当排气通道111打开,供烹饪腔排气,当排气通道111关闭,使得烹饪腔在排气通道111处密封。
其中,如图2和图3所示,示意了调压拨动件120和阀体组件。
如图2所示,调压拨动件120相对于盖本体31可转动,弹性复位件301与调压拨动件120配合并适于驱动调压拨动件120转动复位,锁定件 200适于与调压拨动件120配合并限制调压拨动件120转动。
阀体组件用于打开或封堵排气通道111,其中,调压拨动件120与阀体组件相连,且调压拨动件120配置为通过转动联动阀体组件,使阀体组件对排气通道111的限压压力改变。其中,弹性复位件301与调压拨动件 120配合并适于驱动调压拨动件120转动复位,锁定件200适于与调压拨动件120配合并限制调压拨动件120转动。
更具体地,阀体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阀体130和第二阀体140。调压拨动件120与第一阀体130相连,调压拨动件120转动时带动第一阀体130相对排气通道111上升或下降,以改变阀体组件配合在排气通道111 上的重量。
第二阀体140上设有封堵部142,封堵部142用于封闭或打开排气通道111。第二阀体140相对于第一阀体130可上下运动,且第二阀体140 上下运动打开或关闭排气通道111。
详细举例而言,盖体装置上设有阀芯110,阀芯110内限定有排气通道111。具体地,当封堵部142压在阀芯110上,封堵部142对阀芯110 的排气通道111密封,当第二阀体140被顶起使得封堵部142打开排气通道111,烹饪腔可沿排气通道111排气。当然,本设计并不局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排气通道111也可经由盖体装置的锅盖33、内盖等上的排气孔限定出。
其中,以限压阀100具有无压挡/排气挡、低压挡和高压挡,并可在无压挡/排气挡、低压挡和高压挡之间切换为例进行详细举例说明:
调压拨动件120旋转的同时,第一阀体130实现旋转并上升,第一阀体 130上升后,第一阀体130的重量被盖体装置的面盖32承受,没有压在阀芯 110的排气口上,故此时只有第二阀体140的重量压在阀芯110的排气口处,实现限压阀100切换为低压挡位,故此时烹饪设备的烹饪腔内的压力较低时就可以将第二阀体140推动而排气,实现低压烹饪。
当调压拨动件120继续旋转,第一阀体130实现旋转并继续上升,第一阀体130将第二阀体140顶起,例如,第一阀体130的变形部(具体如硅胶体、橡胶体等)将第二阀体140顶起,第一阀体130和第二阀体140整体离开阀芯 110,第一阀体130和第二阀体140均没有压在阀芯110的排气口上,排气通道111打开,实现限压阀100切换为无压挡位或排气挡位,实现无压烹饪或排气。
当第一阀体130在调压拨动件120的带动下复位时,第一阀体130下降,第一阀体130压在第二阀体140上,具体如,第一阀体130的限位凸起1311 压在第二阀体140的限位块上,从而使得第二阀体140和第一阀体130的重量都压在阀芯110的排气口上,实现限压阀100切换为高压挡位,故此时烹饪设备的烹饪腔内的压力要达到较高才可以将第二阀体140推动而排气,实现高压烹饪,由此通过改变阀体组件压在阀芯110的排气口上的重量,从而实现调节烹饪设备内的烹饪腔压力变化的目的。
进一步地,如图11所示,第一阀体130和盖本体31之间形成有传动结构,其中,当所述第一阀体130相对于盖本体31转动,第一阀体130与盖本体31之间具体经由传动结构进行传动,使第一阀体130上下活动进行调挡。
举例而言,如图16所示,传动结构包括调压凸块3216(调压凸块3216 具体为支撑柱)和调压斜坡(具体参照附图中的第一调压斜坡和/或第二调压斜坡进行理解),调压斜坡包括斜面和弧面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其中,调压凸块3216和调压斜坡中的一者设置在第一阀体130上,另一者设置在盖本体31上;当第一阀体130转动,调压凸块3216沿调压斜坡滑动,其中,调压斜坡的不同位置与调压凸块3216配合,使第一阀体130相对于盖本体31升高或降低。
这样,调压凸块3216与调压斜坡之间可形成类似于凸轮机构的传动作用,当调压凸块3216沿调压斜坡滑动的过程中,相应使得第一阀体130相对于盖本体31位置升高或降低,实现利用传动结构将第一阀体130的转动输入转化为第一阀体130上下位移运动的输出形式,且具有结构简单,组装方便,传动顺畅性好,抗振减振效果好等优点。
进一步地,如图11所示,第一阀体上限定有调压面530,传动结构形成为调压面530的一部分。更具体地,调压面530包括第一级调压平面531、第二级调压平面532、第三级调压平面533、第一调压斜坡534和第二调压斜坡535,第一调压斜坡534过渡在第一级调压平面531与第二级调压平面532之间,且第一调压斜坡534自第一级调压平面531向第二级调压平面532位置升高,第二调压斜坡535自第二级调压平面532向第三级调压平面533位置升高。
另外,如图18、图19和图20所示,调压拨动件120设有侧面101,且侧面101上限定有3个配合槽102,分别为配合槽102a、配合槽102b、配合槽102c。配合槽102a对应高压挡位,配合槽102b对应低压挡位,配合槽102c对应无压挡位或排气挡位。
当调压凸块3216抵靠于第三级调压平面533上,如图17和图18所示,限压阀100处于初始挡位(也即高压挡位),第一阀体130的位置最低,且锁定件200的凸弧面220配合于对应高压挡位的配合槽102a内以锁定调压拨动件120,烹饪腔内进行高压烹饪;
当调压凸块3216抵靠于第二级调压平面532上,如图19所示,第一阀体130被抬高且其重量支撑在盖本体31上,限压阀100处于低压挡位,且锁定件200的凸弧面220配合于对应低压挡位的配合槽102b内以锁定调压拨动件120,烹饪腔内进行低压烹饪;
当调压凸块3216抵靠于第一级调压平面531上,如图20所示,第一阀体130继续被抬高并带动第二阀体140一起上升,限压阀100处于无压挡位或排气挡位,且锁定件200的凸弧面220配合于对应无压挡位或排挡位的配合槽102c内以锁定调压拨动件120,阀体组件位置最高,烹饪腔内进行无压烹饪或排气。
通过本方案,且通过本结构,实现第一阀体130转动形成上下运动进行限压压力调节的目的的同时,第二阀体140的限压过程基本不受影响,限压过程更加精确可靠,且通过阀体组件转动以进行上下运动联动,实现阀体组件配重调节,整个结构简单化,且也方便阀体组件整体拆出清洗,日常使用更加方便。
当然,本设计并不局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采用螺纹结构实现第一阀体转动同时形成上下运动的目的。
在某些具体实施例中,调压拨动件120与第一阀体130之间的连接使得第一阀体130随调压拨动件120转动,并使得第一阀体130相对于调压拨动件120可上下运动。
例如,调压拨动件120具有环形体,并围成上下贯穿的安装孔,第一阀体130位于该安装孔。第一阀体130的侧壁的外表面和环形体侧壁的内表面中一者设有导向筋134,另一者设有凹槽121,导向筋134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凹槽121套装在导向筋134的外侧形成导向筋134与凹槽121 啮合,凹槽121为上下延伸设置的滑槽,导向筋134沿凹槽121可上下滑动,这样,既满足调压拨动件120与第一阀体130之间转动联动,也使得第一阀体130与调压拨动件120之间可上下相对运动。使得调压拨动件120 转动时,第一阀体130可相对于调压拨动件120上升或下降。
更详细地,如图10所示,调压拨动件120呈环形,并围成上下贯穿的安装孔,第一阀体130位于该安装孔内并可沿该安装孔上下活动。当然,本实施例并不局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根据需求也可设计调压拨动件随第一阀体上下运动。或者,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根据需求也可设计调压拨动件为第一阀体的一部分,如调压拨动件与第一阀体形成为一体。
进一步地,如图10所示,调压拨动件120上设有拨钮122。用户通过拨钮122驱动调压拨动件120转动进行调挡,产品操作可更加方便、简单。
进一步地,如图3、图5和图7所示,盖本体31具有面盖32,面盖 32上设有安装槽3201。如图3所示,调压拨动件120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安装槽3201内。
其中,如图7和图10所示,安装槽3201的侧壁和调压拨动件120上中的一者上设有旋转导槽123,另一者上设有旋转限位凸块3202,旋转限位凸块3202伸入旋转导槽123内并沿旋转导槽123滑动,且旋转限位凸块 3202与旋转导槽123配合限制调压拨动件120离开安装槽3201。
更详细地,旋转导槽123沿其所在的安装槽3201侧壁或调压拨动件 120的周向延伸,旋转限位凸块3202伸入旋转导槽123内,这样,调压拨动件120转动的过程中,旋转限位凸块3202沿旋转导槽123滑动。
其中,旋转导槽123具有上侧壁和下侧壁,上侧壁与下侧壁之间间隔并围成供旋转限位凸块3202滑动运动的空间。旋转限位凸块3202位于上侧壁与下侧壁之间,利用上侧壁和下侧壁对旋转限位凸块3202限位,限制调压拨动件120脱离安装槽3201。
更进一步地,安装槽3201的侧壁和调压拨动件120上中的一者上沿周向排列布置有多个旋转导槽123,另一者上相应设有多个旋转限位凸块 3202(具体例如图7所示,安装槽3201的侧壁上设有3个旋转限位凸块 3202),多个旋转限位凸块3202与多个旋转导槽123之间一一对应配合,这样,形成对调压拨动件120周向多个位置进行支撑和限位,进一步提升调压拨动件120的装配稳定性。
当然,本设计并不局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设计1个旋转限位凸块3202与1个旋转导槽123配合。或者,根据需求,也可设计2个、 4个、5个、6个等旋转限位凸块3202,旋转导槽123的数量根据旋转限位凸块3202的数量相应设计。
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盖本体31限定有一个或多个调压凸块3216,第一阀体130上设有多个调压面530,且调压面530与调压凸块3216之间一对一配套。对第一阀体130支撑更平稳。
具体例如图7所示,盖本体31的面盖32上设有安装槽3201,安装槽 3201内设有调压凸块3216,调压凸块3216为相对于安装槽3201的内底面凸起的凸筋或支撑柱。调压凸块3216的数量为3个,且3个调压凸块3216 沿安装槽3201的周向间隔地排列布置,以对第一阀体130更平稳地支撑。当然,调压凸块3216的数量并不局限为3个,在其他实施例中,调压凸块 3216的数量也可设计为1个、2个、4个、5个甚至更多。
进一步地,如图12、图13和图14所示,第一阀体130和第二阀体140 中的一者设有限位结构,限位结构包括间隔分布的限位凸起1311和经由柔性件132限定出的第一限位部1321,另一者设有第二限位部141,第二限位部141伸入限位凸起1311与第一限位部1321之间,且第二阀体140上下运动使第二限位部141往返于限位凸起1311与第一限位部1321之间。这样可以防止第二阀体140脱离第一阀体130,有效保障第一阀体130与第二阀体140之间连接及相对位置准确性,有效保障调挡功能准确、可靠。
详细举例地,如图12所示,变形部与第一阀体130的阀本体131为分体部件。例如,第一阀体130的阀本体131上设有容置槽1312,变形部的一部分容置于容置槽1312,并通过容置槽1312限位实现装配在第一阀体 130的阀本体131上。变形部的另一部分伸出容置槽1312,并自第一阀体 130的阀本体131的表面凸起,其中,变形部相对于第一阀体130的表面凸起的部位作为一个第一限位部1321,该变形部与第一阀体130的表面上的限位凸起1311之间间隔分布限定出供第二限位部141活动的空间,第二阀体140相对于第一阀体130上下运动,使得第二限位部141在变形部与限位凸起1311之间来回运动。
更详细例如,变形部为硅胶件。
在某些具体实施例中,开合盖联动机构20包括自锁滑块21,自锁滑块 21设置在盖本体31上,且盖本体31开盖联动自锁滑块21运动,并通过自锁滑块21联动锁定件200,使锁定件200解除对限压阀100的挡位锁定。该结构满足开盖触发调压拨动件120自动复位的同时,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的优点,简言之,可以利用盖体原本具有的自锁滑块21来对调压拨动件120进行开盖触发控制,改造成本低,且部件之间的相适性好,改造简单、方便。
更详细地,如图3所示,盖本体31设有锁扣结构。更详细举例地,盖本体31可包括面盖32和位于面盖32的内侧的锅盖33,锁扣结构可具体形成在锅盖33上并自锅盖33的内侧凸伸。或者,盖本体31可包括面盖 32和位于面盖32的内侧的锁扣部件,锁扣结构具体形成在锁扣部件上。可以理解,锁扣结构用于与烹饪锅的锅牙扣合以锁紧锅盖33与烹饪锅,从而使盖本体31盖合,且锁扣结构与锅牙之间可以解除扣合以使盖本体31 开盖。
如图8所示,自锁滑块21设有推杆24(推杆24也可称之为自锁销) 和第三弹性件25,第三弹性件25套装在推杆24的外侧。锅盖33上设有通孔,推杆24的一部分沿通孔伸至锅盖33的内侧。
其中,盖本体31开盖的过程中,锅牙会向外顶起推杆24,使推杆24 向外运动并压缩第三弹性件25。其中,由于推杆24设置在自锁滑块21上,推杆24向外运动的过程中会联动自锁滑块21向外运动。从而实现了盖本体31开盖对自锁滑动的联动作用。
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自锁滑块21具有使盖本体31自锁的功能。具体地,如图8所示,自锁滑块21上设有浮子孔23,如图3所示,盖本体31上限定有浮子70,当浮子70浮起,浮子70穿过浮子孔23,这样,浮子70限制自锁滑块21向外运动,相应地,利用推杆24可反过来限制锅牙运动,从而限制锅牙与锁扣结构解除扣合,实现盖本体31自锁。相应地,该情况下,自锁滑块21也不会通过锁定件200使限压阀100自动向初始位置复位。
进一步举例而言,止挡部为设置在自锁滑块21上的凸板或卡钩26,止挡结构230为止挡凸块,止挡凸块的至少一部分朝自锁滑块21延伸,当盖本体31开盖,凸板或卡钩26拉动止挡凸块,使锁定件朝远离限压阀100 的方向运动。
当然,本方案并不局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省略锁定件200,其对调压拨动件的锁定作用经由自锁滑块21实现,例如,在自锁滑块21 上设置凸起来与配合槽102配合,以发挥对调压拨动件的锁定功能。且这样也同时也可以实现开盖自动对调压拨动件解锁的目的。
在某些具体实施例中,弹性复位件301具体为弹簧,当然,根据需求可以为弹片、弹性橡胶等。
弹性复位件301与盖本体31及限压阀100抵靠配合,限压阀100运动联动弹性复位件301使弹性复位件301变形,弹性复位件301弹性回复时带动限压阀100复位。
进一步地,弹性复位件301沿限压阀100的周向延伸设置呈弧形。
更详细地,如图7和图5所示,盖本体31具有面盖32,面盖32上设有装配槽3206,装配槽3206沿限压阀100的周向延伸设置呈弧形。弹性复位件301容置于装配槽3206内并沿装配槽3206伸缩。一方面,装配槽 3206的设置更方便弹性复位件301的安装和定位,另一方面,装配槽3206 的导向作用可以良好地引导弹性复位件301的变形方向,这样,弹性复位件301的变形效果更好,不容易发生不可逆变形,使用寿命更长。
更详细举例地,如图5、图7及图15所示,装配槽3206延伸方向的一端形成有止挡壁3207,另一端形成安装区域3208。
限压阀100的调压拨动件上限定有驱动块124,驱动块124与限压阀 100的调压拨动件的中心线之间具有间距。弹性复位件301的一端与装配槽3206的一端部抵靠,安装区域3208供驱动块124伸入,弹性复位件301 的另一端与驱动块124抵靠,限压阀100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盖本体31可转动,限压阀100的至少一部分转动时压缩弹性复位件301,弹性复位件 301的回复力使限压阀100复位。
当然,本方案并不局限于此,弹性复位件301也可采用扭簧。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设备,包括:烹饪锅;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盖体,盖体与烹饪锅盖合形成烹饪腔。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烹饪设备,通过设置有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盖体,从而具有上述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举例地,烹饪设备包括电饭煲、压力锅、电蒸锅、蒸汽煲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6)

1.一种限压阀,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阀体,设有第一限位部;
第二阀体,设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阀体与所述第二阀体活动连接,所述第一限位部适于与所述第二限位部止挡配合以限制所述第一阀体脱离所述第二阀体,其中,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中至少一者的至少一部分为变形部,所述变形部被挤压发生形变使所述第一阀体可与所述第二阀体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限压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体或所述第二阀体包括:
阀本体;
柔性件或弹性件,所述变形部由柔性件或弹性件构成,所述柔性件或弹性件设置在所述阀本体上并且至少一部分相对于所述阀本体的表面凸起,所述柔性件或弹性件相对于所述阀本体的表面凸起的部位形成所述第一限位部或所述第二限位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限压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本体设有容置槽,所述柔性件或弹性件的一部分容置于所述容置槽内,另一部分伸出所述容置槽并相对于所述阀本体的表面凸起。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限压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阀体的至少一部分套设在所述第一阀体内,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中的一者的至少一部分为所述变形部且所述变形部由柔性件构成,另一者包括凸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限压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扣上限定有适于引导所述变形部与所述凸扣卡接装配的卡接斜面。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限压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阀体设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与所述第一限位部之间间隔地分布,使所述限位凸起与所述第一限位部之间形成适于供所述第二限位部活动的空间,所述第二限位部活动设置于所述空间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限压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阀体限定有容纳孔,所述限位凸起和所述第一限位部分别相对于所述容纳孔的内壁面凸起,且所述限位凸起与所述第一限位部沿所述容纳孔的轴向间隔地分布;
所述第二阀体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容纳孔内,所述第二阀体沿所述容纳孔活动使所述第二限位部往返于所述限位凸起与所述第一限位部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限压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压阀用于具有排气通道的盖体,其中,所述第二阀体被配置为适于与所述排气通道配合以打开或关闭所述排气通道;
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限位凸起上下间隔分布;
所述第一阀体与所述第二阀体之间适于上下相对运动,且所述第一阀体被配置为通过上升或下降使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限位凸起或所述第一限位部抵靠或分开,以改变所述第二阀体配合到所述排气通道上的重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限压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限位部的至少一部分为所述变形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位于所述限位凸起的下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限压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调压拨动件,与所述第一阀体可装卸地连接,并适于驱动所述第一阀体运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限压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压拨动件和所述第一阀体中的一者设有导向筋,另一者设有凹槽,所述导向筋伸入所述凹槽内使所述调压拨动件与所述第一阀体之间啮合传动,其中,所述导向筋与所述凹槽之间可滑动,以供所述第一阀体相对于所述调压拨动件活动。
12.一种盖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盖本体,所述盖本体设有排气通道;
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限压阀,所述限压阀适于打开或封闭所述排气通道。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盖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压阀的第一阀体相对于所述盖本体可转动;
所述盖本体与所述第一阀体之间限定有传动结构,当所述第一阀体相对于所述盖本体转动,所述传动结构联动所述第一阀体使所述第一阀体上升或下降,以改变所述限压阀的第二阀体配合到所述排气通道上的重量。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盖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本体和所述第一阀体中的一者设于调压凸块,另一者设有调压面,所述调压凸块与所述调压面抵靠,其中,所述调压面的至少一部分限定为调压斜坡,当所述第一阀体相对于所述盖本体转动,所述调压斜坡的不同位置与所述调压凸块配合,使所述第一阀体相对于所述盖本体上升或下降。
15.根据权利要求12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盖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压阀的调压拨动件设置在所述盖本体上并相对于所述盖本体可转动,且当所述调压拨动件转动驱动所述限压阀的第一阀体运动进行调压;
所述盖本体上设有锁定结构,所述锁定结构适于与所述调压拨动件配合以锁定所述调压拨动件的位置;
所述盖本体与所述调压拨动件之间设有弹性复位件,其中,当所述调压拨动件运动,所述调压拨动件联动所述弹性复位件使所述弹性复位件变形,当所述锁定结构解除对所述调压拨动件的位置锁定,所述弹性复位件在自身回复力作用下复位,并驱动所述调压拨动件复位。
16.一种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烹饪锅;
如权利要求12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盖体,与所述烹饪锅盖合形成烹饪腔。
CN202020105307.9U 2020-01-17 2020-01-17 限压阀、盖体及烹饪设备 Active CN2117958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05307.9U CN211795879U (zh) 2020-01-17 2020-01-17 限压阀、盖体及烹饪设备
PCT/CN2021/071569 WO2021143737A1 (zh) 2020-01-17 2021-01-13 盖体、盖体组件、限压阀及烹饪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05307.9U CN211795879U (zh) 2020-01-17 2020-01-17 限压阀、盖体及烹饪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95879U true CN211795879U (zh) 2020-10-30

Family

ID=729909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05307.9U Active CN211795879U (zh) 2020-01-17 2020-01-17 限压阀、盖体及烹饪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79587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56200A (zh) * 2020-12-31 2021-04-16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
WO2021143737A1 (zh) * 2020-01-17 2021-07-22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盖体、盖体组件、限压阀及烹饪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43737A1 (zh) * 2020-01-17 2021-07-22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盖体、盖体组件、限压阀及烹饪设备
CN112656200A (zh) * 2020-12-31 2021-04-16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795879U (zh) 限压阀、盖体及烹饪设备
CN107019420B (zh) 电压力锅
CN107874602B (zh) 一种压力锅
CN210227802U (zh) 盖体组件和烹饪器具
CN109892967B (zh) 一种改进的便携式烹饪器具
CN113133647B (zh) 盖体及烹饪设备
CN111972980B (zh) 排气组件、上盖组件及烹饪设备
CN111227637B (zh) 压力烹饪器具
WO2021143737A1 (zh) 盖体、盖体组件、限压阀及烹饪设备
CN211533961U (zh) 盖体组件及烹饪设备
CN210043766U (zh) 排气组件、上盖组件及烹饪设备
CN113133646B (zh) 盖体及烹饪设备
CN211533960U (zh) 盖体及烹饪设备
JP2017197283A (ja) レフィール容器を有する二重容器
JP2011251706A (ja) 飲料容器の蓋構造
CN211324346U (zh) 压力调节机构、容器盖及烹饪器具
CN111972981B (zh) 烹饪器具
CN213248411U (zh) 锅盖和烹饪设备
CN218484323U (zh) 一种锅盖组件及压力烹饪器具
CN209153114U (zh) 锅盖组件和烹饪器具
CN107080454B (zh) 蒸煮器具
CN112167964B (zh) 烹饪器具
CN211533956U (zh) 压力烹饪器具
CN110870687B (zh) 烹饪器具
CN213248337U (zh) 烹饪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